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产生部位、组成特点、功能
蛋白〔HDL〕 前 -脂蛋白〔VLDL〕
-脂蛋白〔LDL〕 乳糜微粒〔CM〕
血浆脂蛋白的产生部位
• 形成部位 形成部位
• CM
小肠
•
• VLDL
肝
•
• LDL
血浆
•
• HDL 肝、小肠
〔一〕乳糜微粒
来源
小肠合成的TG
apo B48 、 AⅠ、
和合成及吸收的 +
AⅡ、 AⅣ
磷脂、胆固醇
代谢
血液 新生CM
代谢
+ apo B100、E
LPL VLDL
VLDL LPL、HL LDL 残粒
FFA
FFA
外周组织
LPL——脂蛋白脂肪酶 HL—— 肝脂肪酶
内 源 性 VLDL 的 代 谢
VLDL的生理功能: 运输内源性TG
〔三〕低密度脂蛋白
来 源:由VLDL转变而来
代谢
1. LDL受体代谢途径
LDL受体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细胞等全 身各组织的细胞膜表面,特异识别、结合含 apo E或apo B100的脂蛋白,故又称apo B,E 受体.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产生 部位、组成特点、功能.
血脂
一、血脂的组成与含量 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以及 游离脂肪酸. 血脂的含量受膳食、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运 动状况、生理状态以及激素水平等多因素影响,波动 范围较大.
目录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LCAT的作用〔由apo AⅠ激活〕
① 使HDL表面卵磷脂2位脂酰基转移到胆固 醇3位羟基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
② 使胆固醇酯进入HDL内核逐渐增多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在血液循环中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根据其组成和功能的差异,血浆脂蛋白可以分为乳糜胶粒、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几类。
首先是乳糜胶粒,它是一种粒状结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乳糜胶粒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吸收脂肪。
当我们消化中摄入多余的脂肪时,肠绒毛上的乳糜胶粒会聚集并吸收脂肪,然后运送到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
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也被称为“好胆固醇”。
它主要通过从其他脂蛋白中夺取过剩的胆固醇,将其从组织和动脉壁中转运到肝脏,从而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
HDL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再次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LDL主要携带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但是当其浓度过高时,会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最后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它是一种载脂蛋白,主要携带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从肝脏运到组织中。
VLDL在血液循环中逐渐转化为LDL,并参与胆固醇代谢过程。
总结来说,不同类型的血浆脂蛋白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HDL有助于清除身体中的胆固醇,起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而LDL和VLDL则参与胆固醇和脂肪的运输,但过量的LDL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血浆脂蛋白的平衡和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纤维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等。
简述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
简述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血浆脂蛋白是一类在血浆中存在的复合物,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它们在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运输和代谢脂质、调节免疫反应等。
血浆脂蛋白根据其密度和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九个主要类别: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前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前体蛋白(pre-beta-HDL)、高密度脂蛋白后体蛋白(post-beta-HDL)、β-脂球蛋白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乳糜微粒是血浆中最大的脂蛋白颗粒,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其次,乳糜微粒前脂蛋白是乳糜微粒的前体,它在肠道中合成,并且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进入循环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运输。
接下来,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浆中的一种主要脂蛋白,它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通过与LDL受体结合,LDL可以进入细胞,并提供胆固醇和脂肪酸供细胞使用。
然而,如果LDL水平过高,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浆中另一种重要的脂蛋白,被认为是“好的”脂蛋白。
HDL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从组织中回收胆固醇、抗氧化、抗炎和抗凝血等。
HDL通过与ABC转运体结合,从组织中收集胆固醇,然后将其运回肝脏进行排泄。
此外,HDL还可以减少血液中的氧化物和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免受损伤。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脂蛋白,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VLDL可以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LDL,并通过LDL受体被细胞摄取。
因此,VLDL在体内的水平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前体蛋白(pre-beta-HDL)和高密度脂蛋白后体蛋白(post-beta-HDL)是HDL的前体和后体,它们在体内起着辅助HDL形成和代谢的作用。
β-脂球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含量很低的脂蛋白,它与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有关。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一、血浆脂蛋白的概述血浆脂蛋白是一类在血液中存在的复合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代谢机体中的脂质。
它由脂质和多种蛋白质组成,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根据其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
2.1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小且密度较高的脂蛋白,其中脂质的含量相对较低。
HDL主要由胆固醇、磷脂、蛋白质等组成,并由肝脏合成。
HDL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血浆脂蛋白,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可以从组织和动脉壁中收集多余的胆固醇,将其转运回肝脏,促进胆固醇的排出,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2.抗氧化作用:HDL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2.2 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大且密度较低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LDL被认为是一种“坏”的血浆脂蛋白,过多的LDL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LDL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胆固醇的运输:LDL负责将肝脏产生的胆固醇运输到体内各个细胞,供其正常生理功能所需。
2.氧化损伤:过多的LDL容易被氧化,氧化的LDL会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3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大且密度较低的脂蛋白,其中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
VLDL 主要由肝脏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三酰甘油的运输:VLDL负责将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从肝脏运输到其他组织,供能源消耗。
2.脂肪代谢:VLDL中的三酰甘油可以被组织中的酶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被吸收利用或者储存起来。
2.4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是一种富含脂质的大颗粒,主要由乳糜中形成。
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物质在肠道中被吸收后,与乳糜结合形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循环系统。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临床化学血浆蛋白质检查讲义
血浆蛋白质检查一、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2~5天。
(1)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
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
(1)功能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人卫教材有误,按此数值记忆);28~34g/L轻度缺乏;21~27g/L 中度缺乏;<21g/L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时。
4)浓度降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
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
最新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教学讲义PPT课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 血浆蛋白 质是血浆固体成份中含量最多、组成复 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占血浆固 体成份90%左右,目前已经研究的血浆 蛋白质有500多种,分离出的纯品物200 来种,除免疫球蛋白外,主要由肝细胞 合成。
AAG测定方法 使用AAG抗体,进行免 疫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检测,
【参考范围】0.25~2.0g/L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必时相反应的指 标,风湿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患者上升, 营养不良、严重肝病下降。
(五)甲胎蛋白(AFP)分子量6.5~7万, pI4.75,含糖量4%,主要在胎儿肝合成,妊 娠13~15周血清AFP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 降,出生时仅为高峰期的1%,周岁时接近成 人水平,仅10~30μg/L,功能不详。
血浆Hp测定方法 ①测定Hp-Hb复合物 中过氧化物酶活性。②在血浆中加入过量Hb, 生成Hp-Hb复合物,凝胶层折法收复合物分 离,测定结合的Hb。③电泳法。④免疫化学 法。
【参考范围】0.5~2.2g/L
【临床意义】急性时相反应中血浆Hp上 升,烧伤、肾病综合征引起Alb丢失时Hp上 升,血管内溶血Hp下降。
AAT测定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免疫 化学法。
【参考范围】成人0.83~2.0g/L,
【临床意义】AAT下降见于胎儿呼吸 窘迫症,AAT缺陷所致的肺气肿、肝硬 化等。AAT上升见于急性炎症、外科手 术后,长期服用可的松药物,妊娠及服 用避孕药物。
(四)α1-酸性糖蛋白(α-AG或AAG)分 子量约4万,含糖约45%,pI2.7~3.5,主要 由肝细胞合成,某些肿瘤组织也可合成。 AAG是主要的急性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时 上升,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
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功能一、概述血浆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浆蛋白的组成复杂,包括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对人体的生理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其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营养与运输以及免疫等方面的功能。
二、血浆蛋白的组成血浆蛋白是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是血液凝固、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1. 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0%-60%。
白蛋白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功能。
2. 球蛋白:球蛋白是血浆中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蛋白质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球蛋白具有免疫调节、防御感染等功能。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相对较少的成分。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促进血液凝固。
三、血浆蛋白的功能1. 维持血浆渗透压: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能维持血浆渗透压,保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平衡。
血浆渗透压的维持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维持酸碱平衡:血浆蛋白能结合和运输酸碱物质,参与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在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下,血浆蛋白可发挥缓冲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3. 营养与运输:血浆蛋白可作为载体,将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也能将代谢产物和药物等运输到适当的排泄器官或组织。
白蛋白能结合和运输多种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对于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4. 免疫作用:血浆蛋白中的球蛋白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免疫球蛋白能识别和结合病原体及毒素,激活补体系统,诱导吞噬细胞吞噬等,发挥抗感染和抗毒素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总结血浆蛋白作为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营养与运输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
血浆蛋白组成及其功能
血浆蛋白组成及其功能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其中包括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一种
重要的生化分子,由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和数
量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会有所不同。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护体内的渗透压,这是由于血浆蛋
白具有水合作用,可以吸引水分子,从而防止血液在血管之外的区域
中流失。
此外,血浆蛋白还可以帮助携带和分解一些重要的物质,例
如荷尔蒙,维生素,药物等。
血浆蛋白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大约70%,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和输送
脂质类物质。
球蛋白则具有抵御疾病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的作用。
而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凝血蛋白,它有助于缓解出血,并在创伤处形成血
凝块。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血浆蛋白,如铁蛋白、转铁
蛋白、免疫球蛋白、胆汁酸等。
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帮助携带和释放铁
离子,以供组织和细胞使用。
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结合并清除病原体。
而胆汁酸则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脂肪。
在许多疾病中,血浆蛋白会发生异常变化。
例如,在肝脏疾病中,白蛋白的水平可能会下降。
而在肾病中,球蛋白的水平可能会上升。
此外,在一些免疫系统异常和感染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也可能会发
生变化。
因此,血浆蛋白对于身体的健康和机能非常重要,保持正常的血浆蛋白水平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规律的体检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异常情况。
第七章体液蛋白质检验
29
功能:营养作用,载体功能(高亲和力),维持血浆渗透压 和正常pH值。 临床意义:合成受食物影响,敏感性较低。 降低:在营养不良,肝功不全,急慢性肝疾病时; 增高:少见,假性升高。 参考值:35-50 g/L
30
功能:蛋白酶抑制物(具有90%的抑制蛋白酶活力)。如 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但此抑制作用有明显的pH依赖性。
3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三、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 四、其他体液蛋白质
4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种类:1000种 500种 mg g 200种
组成:
含量:μg
来源:肝脏是蛋白质主要的加工厂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 4 )蛋白类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 ( 4 )蛋白类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 ( 5 )凝血蛋白类 ( 5 )凝血蛋白类
( 6 )免疫球蛋白类 ( 6 )免疫球蛋白类 ( 7 )补体蛋白类 ( 7 )补体蛋白类
还有许多种类的蛋白质未被认识 还有许多种类的蛋白质未被认识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测定方法:免疫化学法(扩散,浊度),化学法(间接法), ELISA法等
32
功能: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机制不详;抑制血小板凝集 影响胶原纤维形成;参与脂类运输。
临床意义: 升高:急性炎症,组织损伤,风湿,肿瘤,AMI ,溃结时; 降低:营养不良降低, 严重肝损伤和雌激素作用。
参考值:0.25-2.0g/L 。
功能:具氧化酶活性且起抗氧化剂作用,铜的无毒代谢库 临床意义: 增加—感染,创伤,肿瘤; 降低--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综;协助诊断Wilson病(肝 豆状核变性)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化学成分与临床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相对恒定, 仅在一定范围波动。
如正常血NPN含量为 14.28~24.99 mmol/L, 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约占 NPN的1/2。
分析血液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体内物质代谢 状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 催化作用 许多具有催化作用的酶是血浆蛋 白。这些酶分为:血浆功能酶(凝血酶、纤溶 酶)、外分泌酶(AMS)与细胞酶(LDH、 ALT)。
➢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在体内分解产生氨基酸, 参与氨基酸代谢池,用于组织蛋白合成,修复 损伤的组织,也可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变为其 他含氮物质。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
➢ 在 组 织 , 红 细 胞 内 的 2 , 3-BPG 显 著 增 加 HbO2释放O2供组织需要。
➢ 缺O2时,红细胞内产生的2,3-BPG增加,有 利于释放更多的O2供组织需要。由平原登高 山、或贫血、肺气肿等,红细胞内2,3-BPG 增加,有利于组织获得较多的O2。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血液运输CO2的形式: (1)物理溶解
➢线粒体内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 ALA) 合酶(ALA synthase)催化琥珀酰CoA与甘 氨酸缩合生成ALA。 ➢ALA合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缺乏 时,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造成维生素B6反应性 贫血。
琥珀酰CoA
甘氨酸
ALA由线粒体转运到胞液。 ALA脱水酶催化 两分子ALA缩合成胆色素原(PBG)。
PBG
在尿卟啉原Ⅰ同合酶(UPGⅠcoynthase) 及UPGⅢ同合酶协同作用下,4分子PBG脱 氨缩合生成尿卟啉原Ⅲ。
尿卟啉原Ⅲ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一类复合蛋白,包含蛋白质和脂质。
根据脂蛋白粒的不同大小和组成,血浆脂蛋白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是最小的脂蛋白粒,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负责在体内收集多余的胆固醇并将其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起到清除动脉中的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 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是较大的脂蛋白粒,主要由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到体细胞。
当血液中的LDL水平过高时,容易积聚在动脉壁上,导
致动脉粥样硬化。
3.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较大的脂蛋
白粒,主要由甘油三酯和蛋白质组成,负责将脂肪从肝脏转运到组织和细胞,供能或储存。
4. 乳糜蛋白:乳糜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主要负责运输和代谢乳糜,即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1. 运输和代谢脂质:血浆脂蛋白通过运输和代谢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维持脂质的平衡。
2. 维持胆固醇代谢: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周围
组织和动脉壁收集,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 调节免疫功能:血浆脂蛋白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对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4. 具有抗氧化作用:血浆脂蛋白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5. 营养供应:血浆脂蛋白提供燃料供给,供应能量给组织和细胞。
总结来说,血浆脂蛋白在维持脂质平衡、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以及营养供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生理功能1. 引言血浆脂蛋白是一类在血液中运输和代谢脂质的复合物,它们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血浆脂蛋白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脂质代谢、维持胆固醇平衡、运输维生素等。
本文将对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2.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可以根据其密度和组成分为五类: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胆固醇酯。
2.1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是最大的一类血浆脂质颗粒,直径约为0.1-1.2微米。
它们主要由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磷脂组成,外层被一层蛋白质包裹。
乳糜微粒在肠道内吸收和运输脂质,将脂质从肠道运输到淋巴系统,最终进入血液循环。
2.2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密度较高的血浆脂质颗粒,直径约为5-15纳米。
它们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和磷酸胆碱等组成。
HDL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清除体内过剩的胆固醇、抗氧化、抗炎等。
它们通过与其他脂质颗粒结合并转运胆固醇,在体内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从而维持胆固醇平衡。
2.3 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密度较低的血浆脂质颗粒,直径约为18-25纳米。
它们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
LDL是主要的胆固醇载体,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身体各个细胞。
然而,过多的LDL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4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密度较低的血浆脂质颗粒,直径约为30-80纳米。
它们主要由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等组成。
VLDL在肝脏合成并释放入血液中,它们通过水解转化为LDL,并将甘油三酯输送给身体各个组织。
2.5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是一种与甘油结合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它是血浆中主要的非极性脂质。
胆固醇酯通常以乳糜微粒和VLDL中的甘油三酯形式存在,并通过乳糜微粒转运到淋巴系统和血液中。
3. 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血浆脂蛋白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调节脂质代谢、维持胆固醇平衡和运输维生素等。
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血浆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大分子有机物,它是体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对于调节体内的生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血浆蛋白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类别来介绍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一、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其占据了血浆蛋白总量约60%的比例。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和血容量,同时对于许多药物的转运和分布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球蛋白球蛋白是一类大小和结构均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主要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这三种球蛋白随着电泳的进行而逐渐分离开来。
球蛋白在体内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运输铁、抗体的产生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卫星蛋白卫星蛋白是一种分子较小的蛋白质,其含量比较低,約佔總蛋白質的不到1%。
虽然它的含量比较低,但卫星蛋白在生物体内还是起到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血凝和免疫反应的产生等等。
四、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包括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纤维原和纤维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维持血液凝固状态非常重要。
当人体受到伤害或者其他创伤时,凝血因子就会被激活,促进血液在伤口处的凝固和形成。
五、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血浆蛋白中最小的一类,可粗略地分为IgA、IgG、IgE和IgM4种不同的亚型。
免疫球蛋白是体内免疫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中和病毒和细菌等各种病原体,为身体抵御疾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总之,血浆蛋白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每一种血浆蛋白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合作协调,为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抵御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临床医学而言,了解和掌握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8血液的生物化学
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
第三节
(Metabolism of Blood Cells)
血细胞物质代谢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一、红细胞的代谢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中由造血干
细胞定向分化而成的红系细胞。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
2C+cAMP-2R + ATP ADP eIF-2激酶— P (有活性) + eIF-2— P ATP ADP (无活性)
eIF-2 (有活性)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二、白细胞的代谢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代谢与功能密切相关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一)糖酵解是白细胞主要的获能途径
第二节
(Biosynthesis of Heme)
血红素的合成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一、血红素的合成过程
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 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 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合成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一)δ -氨基-γ -酮戊酸(ALA)的合成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亚铁螯合酶 原卟啉Ⅸ
血红素
反应部位:线粒体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
GSSG
2H2O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临床化学讲义血浆蛋白质检查重点总结
血浆蛋白质检查一、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
(1)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
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
(1)功能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28~34g/L轻度缺乏;21~27g/L中度缺乏;<21g/L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时。
4)浓度降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
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
在急性时相反应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由于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结合以上药物的能力增强而干扰药物的有效作用。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血浆脂蛋白是一类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代谢体内的脂质物质。
根据其密度和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五种: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超低密度脂蛋白。
1.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是一种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组成的颗粒,直径约为0.5-1.0微米。
乳糜微粒中含有大量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以及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磷脂。
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是将肠道吸收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营养。
2.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密度较高的脂蛋白,直径约为8-11纳米。
高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的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占总质量的50%以上。
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从组织和器官中收集多余的胆固醇和磷脂,将其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3.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密度较低的脂蛋白,直径约为18-25纳米。
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以及一些磷脂和蛋白质。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和磷脂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营养。
但是,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密度较低的脂蛋白,直径约为30-80纳米。
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以及一些磷脂和蛋白质。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营养。
但是,过多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会导致三酰甘油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超低密度脂蛋白超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密度最低的脂蛋白,直径约为80-100纳米。
超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以及一些磷脂和蛋白质。
超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营养。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简述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结构血浆脂蛋白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在血液中起着运输和代谢脂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组成、结构、分类和功能四个方面对血浆脂蛋白进行详细介绍。
一、组成血浆脂蛋白是由三种主要的成分组成:磷脂、胆固醇和特定的蛋白质。
其中,磷脂占据了大部分的体积,胆固醇则主要存在于核心区域,而特定的蛋白质则包裹着整个颗粒。
1. 磷脂磷脂是血浆脂蛋白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占据了颗粒体积的大部分。
磷脂分子由一个水溶性头部和一个油溶性尾部组成,这种结构使得磷脂能够在水中形成双层结构,并将其它油溶性物质包裹在内。
在血浆中,磷脂主要有两种类型:磷酰胆碱(PC)和磷酸甘油酯(PG)。
2. 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它主要存在于血浆脂蛋白的核心区域。
胆固醇分子由四个环状结构组成,因此它是一种环状脂质。
在血液中,胆固醇主要有两种类型:游离态和结合态。
游离态的胆固醇可以自由地在血液中运动,而结合态的胆固醇则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3. 蛋白质血浆脂蛋白的第三个成分是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通常被称为“载体”或“包裹物”,因为它们将磷脂和胆固醇包裹在内,并将其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这些载体通常被称为“载脂蛋白”,其中最重要的载体有五种:乳糜微粒(chylomicrons)、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清甘油三酯(TG)。
二、结构血浆脂蛋白的结构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载体有不同的结构。
但是,所有载体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由核心区域和外层包裹物组成。
核心区域主要由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组成,而外层包裹物则主要由磷脂和特定的蛋白质组成。
1.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是一种大型的血浆脂蛋白颗粒,它主要存在于肠道中,并用于运输从肠道中吸收的脂质。
乳糜微粒由一个大型的核心区域和一个外层包裹物组成。
核心区域主要由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组成,而外层包裹物则主要由磷脂、游离胆固醇和特定的蛋白质组成。
2.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小而密集的血浆脂蛋白颗粒,它主要用于运输胆固醇和磷脂到身体各个部位。
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液中的蛋白质部分,它构成了血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稳态、参与免疫防御、调节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以及运输多种物质等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其他多种功能性蛋白质。
一、白蛋白(Albumin)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含量最丰富的单一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左右。
其主要在肝脏合成,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功能,防止过多水分渗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保持体内液体平衡稳定。
此外,白蛋白还作为载体蛋白,负责转运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2)、激素(如类固醇激素)和药物等小分子物质。
同时,白蛋白也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能结合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二、球蛋白(Globulin)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30-40,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 α-球蛋白:包括载脂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等。
其中,载脂蛋白主要参与脂质的运输和代谢;铜蓝蛋白能够结合并转运体内的铜离子,防止铜中毒;转铁蛋白则负责将储存于肝脏或脾脏的铁元素运输至骨髓,供红细胞生成时使用。
2. β-球蛋白:包括凝血酶原、C反应蛋白、血栓调节蛋白等,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炎症反应过程。
3. γ-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包括IgG、IgA、IgM、IgE和IgD五类,它们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以及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等功能。
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在出血时,经过凝血酶的作用可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以止血。
因此,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四、其他功能性血浆蛋白除上述主要血浆蛋白外,还有许多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血浆蛋白,如补体系统蛋白(参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凝血因子(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纤溶系统蛋白(参与纤维蛋白溶解和止血后修复过程)、降钙素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等。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一类负责运输和代谢体内脂质的蛋白质,主要由脂蛋白A-I、脂蛋白A-II、脂蛋白B、脂蛋白C和脂蛋白E等多种成分组成。
主要的血浆脂蛋白及其功能如下:
1. 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它通过与细胞上的ABC-A1受体结合,促进胆固醇从细胞外膜释放出来,然后与脂蛋白A-I结合形成初级脂负载体,从而起到清除和转运胆固醇的作用。
2. 脂蛋白A-II:是HDL的主要成分之一,与脂蛋白A-I通过相互结合形成HDL颗粒。
它通过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增加脂蛋白B升高游离脂肪酸转移到HDL上,并减少脂蛋白C-Ⅲ上清蛋白酯酶活性,促进脂蛋白粒提供给组织氧化脂负载体,具有升高血中HDL水平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 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VLDL的主要成分,参与脂负载体的合成和催化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脂负载体对组织的提供。
4. 脂蛋白C:主要分为C-I、C-Ⅱ、C-Ⅲ三个亚单位。
C-I通过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脂蛋白和HDL的合成,参与脂负载体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C-Ⅱ是一种脂酶辅酶,可以激活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增加脂蛋白和HDL的分解。
C-Ⅲ参与脂负载体合成和分解,具有抑制脂蛋白清除的作用。
5. 脂蛋白E:是非常重要的脂负载体结构蛋白,参与脂负载体与细胞的结合,促进细胞对脂负载体的摄取。
同时,脂蛋白E 还能活化脂蛋白脂酶,加速脂负载体的去除。
总结起来,血浆脂蛋白的功能包括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清除、维持血液中脂负载体的稳定性和代谢调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2
7
【参考范围】35~55g/L
【临床意义】血浆白蛋白增高临床少见, 主要见于严重失水引起血液浓缩。血浆白蛋 白降低临床常见。①合成障碍急、慢性肝炎。 ②丢失过多,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系统性斑狼疮等。③分解过多,营 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
2021/2/珠蛋 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肝合成,电泳时位 于α2区带,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为 两对肽链组成的四聚体(α2β2)。α链有α1 和α2两种,其中α1有两种遗传变异体。
Hp的主要功能与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 结合,(不可逆结合),并送至肝细胞内 降解,因此Hp在溶血后含量急剧下降。
主要的急性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时上升, 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
AAG测定方法 使用AAG抗体,进行免 疫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检测,
【参考范围】0.25~2.0g/L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必时相反应的指 标,风湿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患者上升, 营养不良、严重肝病下降。
2021/2/12
11
( 五 ) 甲 胎 蛋 白 ( AFP ) 分 子 量 6.5 ~ 7 万,pI4.75,含糖量4%,主要在胎儿肝合成, 妊娠13~15周血清AFP含量最高,以后逐渐 下降,出生时仅为高峰期的1%,周岁时接近 成人水平,仅10~30μg/L,功能不详。
运载蛋白,一种能与甲状腺素结合,称为甲 状腺结合蛋白,一种能与VitA结合,称为 VitA结合蛋白,常用测定方法是免疫化学方 法,
【参考范围】0.2~0.4g/L,
【临床意义】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
化或肾炎时下降。
2021/2/12
6
(二)白蛋白(allumim, ALb)分子量 66458,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半寿期15~19天,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40%~60%, 主要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性,缓冲作用, 运输作用,营养作用,调节某些激素或药物 活性。
AFP测定方法 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放 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灵敏度接近放免,且操作简便,无放射污染, 便于推广。
2021/2/12
12
【参考范围】10~30μg/L
【临床意义】AFP作为肿瘤标志物,对原 发性肝癌的诊断很有价值,80%以上原发性肝 癌患者血清AFP上升,但无特异性,肺癌、 胰腺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亦升高,此外, 羊 水 AFP含 量测 定可用 于胎儿 产前监 测 , AFP增高,提示胎儿畸形(神经管缺损、脊 柱裂、无脑儿)死胎。
2021/2/12
1
第一节 概 述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 血浆蛋白 质是血浆固体成份中含量最多、组成复 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占血浆固 体成份90%左右,目前已经研究的血浆蛋 白质有500多种,分离出的纯品物200来种, 除免疫球蛋白外,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2021/2/12
2021/2/12
15
(七)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是血 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2.5~80万, 含糖量8%。 AMG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合成,半寿期5天。
AMG最突出的特性能与多种分子和离子 结合,特别是它能与不少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 响这些酶的活性,有选择地保护某些蛋白酶活 性的作用。
2021/2/12
9
AAT测定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免疫 化学法。
【参考范围】成人0.83~2.0g/L,
【临床意义】AAT下降见于胎儿呼吸 窘迫症,AAT缺陷所致的肺气肿、肝硬化 等。AAT上升见于急性炎症、外科手术 后,长期服用可的松药物,妊娠及服用 避孕药物。
2021/2/12
10
(四)α1-酸性糖蛋白(α-AG或AAG)分 子量约4万,含糖约45%,pI2.7~3.5,主要由肝 细胞合成,某些肿瘤组织也可合成。AAG是
3
4.免疫功能 血浆中汗多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电泳时位 于r区带,如IgG、IgA、IgM、IgD、IgE, 此外,还有具有免疫作用的非特异球蛋白, 如补体。
5.凝血与纤溶作用 凝血与纤溶是一 对矛盾的统一、凝血因子与纤溶因子绝大 部分是血浆蛋白质,它们促进血液凝固, 防止血液流失和溶解血栓,防止重要脏器 的动脉栓塞。
2021/2/12
4
6.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质可分成 AA,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或氧化供能。
7.催化作用 血浆中有汗多酶类, 其中部分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称血浆功 能性酶,如凝血酶原、纤溶酶原、铜蓝 蛋白、LPL、LCAT、肾素等。
2021/2/12
5
二、个别血浆蛋白质
(一)前血蛋白(pueallumun PA)分子 量5.4万,由肝细胞合成,电脉时移速较白蛋白快, 位于其前方面得名,半寿期短12h,PA是一类
2021/2/12
8
(三)α1-抗胰蛋白酶(α1AT或AAT),分 子量5.5万,pI4.8,含糖10%~12%,电泳时 位于α1区带,占90%左右,由肝细胞合成, 能抑制多种酶活性,尤其是蛋白酶,占血清 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抑制作用有 明显的pH依赖性,在中性和弱碱性中活力最 大。
AAT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 功能是对抗多形核蛋白细胞吞噬作用时释放 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
2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
2. 作为某些物质的载体 如清蛋白能 与多种物质结合(FA、胆红素),而某些 球蛋白具特异地运输某些物质的功能,运 铁蛋白、运皮质醇蛋白。
3. 维持体液pH恒定 血浆蛋白PI一 般都小于7.4是弱酸,一部分的弱酸盐形 式存在,构成缓冲对。
2021/2/12
2021/2/12
14
血浆Hp测定方法 ①测定Hp-Hb复合物 中过氧化物酶活性。②在血浆中加入过量Hb, 生成Hp-Hb复合物,凝胶层折法收复合物分离, 测定结合的Hb。③电泳法。④免疫化学法。
【参考范围】0.5~2.2g/L
【临床意义】急性时相反应中血浆Hp上 升,烧伤、肾病综合征引起Alb丢失时Hp上 升,血管内溶血Hp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