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11世纪末开始,历时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为缓和国内社会和阶级矛盾,扩大势力,掠夺财富而发动的对地中海东岸各国的侵略战争,它受到了宗教、经济、政治等多种利益的驱动。
战争的后果是给东西方人民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随着贸易剧增,导致西欧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文化上,由拜占庭和阿拉伯人保存的古希腊文化复又回到欧洲,大大拓宽了欧洲的文化和智力。
这次文艺复兴使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成为大学产生的知识基础。
大学产生于12世纪的西欧,并且直至今日一直发展。
大学能够在中世纪产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客观条件。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分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原因和宗教原因这四个方面:一、经济原因:在中世纪的早期,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城市破败不堪,早已失掉经济中西的地位,仅仅成为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统治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普遍增长,城市开始走向复兴。
新兴城市阶级是中世纪大学创办发展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城市阶级为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经济地位和追求更高的政治要求,迫切要求打破教会在教育上一手遮天的独断专行的地位。
城市的不断产生,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工业、手工业的市场。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精神生活,不断的从生活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政治原因:而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
自治城市由市民阶层管理。
管理好城市这个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也亟需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一些城市管理人员。
另外,与教会势力、封建领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也对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
三、思想政治原因:随着阿拉伯帝国向西扩张,和比较集中的古典翻译运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得以在欧洲以拉丁文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共20张)

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
划,但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负责。
——课本《相关史事》
材料:
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
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力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
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
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 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 汇处、港口、海湾、主教 驻地等。
➢ 地点: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上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 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 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 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 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 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 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面包师
裁缝
酿酒
铁匠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 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 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 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 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 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 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 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 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材料: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的基础是学生组成的社团,
知识点9-2 延伸: 大 学 — 课 程 设 置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
天文和音乐
七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争取自由和自治
常用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取得成果 “特许状”
许多城市取得某种程度自由与特权; 部分城市成为自治城市
自由城市的特点: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 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 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 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但是,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 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在顶峰则是神学。“知识山”最有可能出现在( C )
A. 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 公元3世纪的印度
C. 公元12世纪的巴黎
D. 公元19世纪的英国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 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 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大学包括: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的 学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三、大学的兴起
西欧大学兴起与发展
12世纪:出现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兴办的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西欧大学兴起与发展原因: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大学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 主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 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
【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
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
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
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
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
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
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
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
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
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
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
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授徒,学生可自由地远赴异地聆听名师讲课。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西欧中世纪大学概况2008-12-02 22:07西欧有着优秀的大学教育传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大学,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
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据考证成立于1088年,被誉为“大学之母”。
其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东方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是西欧的先行者。
后者最初借鉴于当时穆斯林的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学校(Madrasah),后来又通过十字军和其他直接的交往感受到东方兴盛的文化的影响。
当时建立的大学主要有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1160)、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1220)和图卢兹大学(University of Toulouse,1229),英国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1167)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1209),西班牙的帕伦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lencia,1212)和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1218)等等。
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沧海桑田,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学都化为尘土,只有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还熠熠生辉,日久弥新。
大多数大学的前身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或团体。
这些组织或团体在被中世纪的作者记录下来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的年月,它们有些是教会学校,有些是世俗学校,大多没有固定的校舍和学校组织。
来自欧洲各地,因为各自的原因聚集到一起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拉丁语、算术和其他更专门的知识。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形式,教学场所因时而设,有时在教堂,有时在教师家里。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组织的成熟,有时借助于教会或政府的推动,中世纪大学很快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其建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如波洛尼亚大学,脱胎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团体,学生聘请教师,因此学校的管理取决于学生社团。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城市
兴起时间 10世纪
兴起地点 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兴起原因
1.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剩余产品增加; 2.商业贸易发展;
3.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研究一
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1)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2)规模小 、人口少 (3)大部分是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4)拥有不同程度的自由权和自治权
手工工匠
商人
中世纪城市复兴的意义:
(1)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2)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3)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行会:什么是行会?为什么成立?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铁匠
中世纪大学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最美好 的花朵
意大利 博洛尼亚大学
中世纪大学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1.大学分类: 2.教师行会: 3.大学自治体现: 4.国王与教皇态度: 5.大学司法特权: 6.基础课程: 7.专业课程:
十四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 法国巴黎:6万 英国伦敦:4万 中国开封:100万 谁更先进?
西欧城市更先进, 因为西欧城市拥有不同程度上 的自由权和自治权;出现了早 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产 生准备了条件。
中世纪城市
城市自治斗争的原因?
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 行义务。 反抗方式
城市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中 城市兴起 反抗手段
世
城市类型
纪
城
分化
学
意义
的
兴
早期大学的形成与类型
起 大学兴起 自治地位
课程设置
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历史学习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典型代表
西欧中世纪大学

大”大学,又称为“先生大
学”。
但是,不论是“学生大学”,还是“先生大 学”,执掌教务的并不是学生和教师个人,而是 由他们组成的团体。在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大 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组成的 “组合”。
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和具体的原因。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 国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 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
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
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 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
二、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特点
制度具有直接联系。第一阶段:可获“学生学
位”,在此基础上可获得“硕士”或“博士”的
学位。
三、中世纪大学与经院哲学 1.经院哲学的兴衰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是教父哲学的继 续与发展,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 产物。它产生于8~9世纪,盛行于12~13世纪。进 入13世纪,后,由于种种原因,经院哲学逐渐衰 落。
经院哲学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调和哲学
和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为了真正解决
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家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使
神学哲学化。
2.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经院哲学对中世纪教育影响巨大,它与中世 纪大学的关系密切,是当时大学的灵魂。
第一,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文化的传播。
在“学生组合”中,往往按照地籍,组成 “同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同乡会” 又互相组合,形成更大的区域性组织。“教师组 合”的主要形式是“系”或“教授会”。这是按 所教学科而形成的教师组织。
世界教育博览第二讲 西欧中世纪大学

从中世纪至今,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始终是 大学不渝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中作为独立 力量的大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理想中永久性 的标志。
加拿大学者许美德:大学一旦失去自治和成 为教会或国家的卫道士的时候,也就失去了 它的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和可贵的社会批评职 能。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意义
历史意义: 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 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培养了许多伟大的学者和改革家,如但丁、 彼得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谟、路德、加尔 文等等。
(一)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法学
意大利北部对罗马法重新兴起的兴趣主要集 中在拉维那(Ravenna)、帕维亚(Pavia) 和博洛尼亚三个中心。为何偏偏是博洛尼亚 成为欧洲两所最早的大学之一呢?法学?
①地理位臵的因素。 ②名家的因素。佩波(Pepo);罗马法学者 欧内乌斯(Irnerius);格雷森(Gratian)
文科包括七艺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法科分民法(罗马法)与教会法两科,民法 以民法类编为法定教本,教会法以《教会法 汇编》为正式课本; 医科包括希腊人及阿拉伯人的医学著述; 神科包括《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
2.课程特性:
(1)神学性质。 (2)实用主义。内容不确定,以实际 需要为主。
为了保障权利、利益和提供法律保护,师生 们遂仿照手艺人行会的方式,组成教师或学 生行会。 拉丁文“大学”一词的原意是行会,起初并 没有学术或教育的涵义,当然不是手艺人的 行会,而是学者或学生的行会。 大学在开办时没有真正的地产,这一事实使 得大学极富流动性,早期的大学因此能够以 停办或迁址到其他城市作为交涉手段,而使 地方当局做出某些让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西欧中世纪大学概况
2008-12-02 22:07
西欧有着优秀的大学教育传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大学,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
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据考证成立于1088年,被誉为“大学之母”。
其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东方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是西欧的先行者。
后者最初借鉴于当时穆斯林的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学校(Madrasah),后来又通过十字军和其他直接的交往感受到东方兴盛的文化的影响。
当时建立的大学主要有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1160)、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1220)和图卢兹大学(University of Toulouse,1229),英国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1167)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1209),西班牙的帕伦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lencia,1212)和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1218)等等。
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沧海桑田,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学都化为尘土,只有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还熠熠生辉,日久弥新。
大多数大学的前身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或团体。
这些组织或团体在被中世纪的作者记录下来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的年月,它们有些是教会学校,有些是世俗学校,大多没有固定的校舍和学校组织。
来自欧洲各地,因为各自的原因聚集到一起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拉丁语、算术和其他更专门的知识。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形式,教学场所因时而设,有时在教堂,有时在教师家里。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组织的成熟,有时借助于教会或政府的推动,中世纪大学很快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其建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如波洛尼亚大学,脱胎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团体,学生聘请教师,因此学校的管理取决于学生社团。
第二种如巴黎大学,由教会向教师支付薪金,学校听命于教会。
第三种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校在国王的授意或支持下建立,较少受到教会的影响。
由于学校的背景和运作方式不同,因此演化出不同的特质。
波洛尼亚大学是一所世俗学校,源于众多语法、修辞和逻辑学家聚集在波洛尼亚,共同评注和讲授古罗马法。
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颁布法令,宣布大学作为独立研究的场所,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影响。
因此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
教师在学校教授“七艺”(逻辑学、天文学、医学、算术、修辞学和语法学),并主要专注于法学。
15世纪又增设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16世纪增设了实验科学,当时称为“自然魔法”。
很多注明的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求学或研究,如但丁(Dante Alighieri),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丢勒(Pico Della Mirandola),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等等。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巴黎圣母院附属的教育机构。
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授权巴黎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只受宗教法律的限制,没有经过教会的许可,院长和其他官员不能逮捕大学的学生,国王的官员不能干预大学事务。
1229年,由于学生和市民的冲突,城市警察逮捕了一些学生并导致其中部分人死亡。
大学立即全面罢课,事件持续了两年之久。
1231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 IX)签署了一项条款,保证大学独立于地方管理,无论世俗还是宗教事务都不受地方约束。
这进一步加强了巴黎大学的独立性,甚至连国王的权威
都有所顾忌,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的宗教背景更加浓厚。
巴黎大学一度成为西欧学术繁荣的中心。
1167年英法关系恶化,英国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禁止学生在法国学习。
从法国回来的英国学者在牛津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牛津大学。
1209年,牛津大学发生了罢课事件,从大学走出来的部分教授安顿在剑桥的学校,最后组成了剑桥大学。
格列高利九世于1233年授予剑桥大学保护条款。
1538年亨利八世(Henry XIII)实行宗教改革,下令大学停止讲授经院哲学并解雇天主教会的教授。
由于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宗教背景比较淡薄,因而没有受到重大影响,转而研究希腊和拉丁经典,以及自然科学。
中世纪大学获得了广泛的自由,这和当时欧洲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
长期而彻底的分裂使国王的专制权力不能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国王甚至乐意大学培养的人才支持他的管理,不管是世俗上还是宗教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会在世俗政府面前就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文化和教育在那个时期是被教会把持着的。
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很多大学的宗教学校渊源,中世纪大学就和教会产生了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在13世纪,将近一半的高级宗教职位被大学硕士占据着,格列高利九世本人就是巴黎大学的毕业生。
通过教会授权的形式,大学获得了广泛的自由。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只接受宗教法庭的审判,在和地方管理机构发生争端时,正如在1229年巴黎大学罢课事件中所看到的,大学的代表走上教皇的法庭,请教皇为他们和国王协商。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林立,封建割据,但是学者活动的范围却不限于一国一地。
1233年签署的一份教皇法案允许图卢兹大学的教授不用经过考试就可以到欧洲各地授课。
到1292年,波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也从教皇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IV)获得了相似的许可。
缺乏一个统一的文化中心反而给各地学术的普遍繁荣扫除了障碍。
在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许多王朝的兴衰,看到宗教改革和教会势力的衰落,但是作为科学和文化基地的大学却延续至今。
中世纪大学当然也有很多弊端,由于不受世俗法律的约束,学生和市民产生了很多纠纷。
很多大学的事务被教会把持,即使在世俗的学校里,也充斥着神学和由此衍生的学科。
当时认为神学专业最难学,同时也最优秀。
但是在这些母体里孕育着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的观念,和探求自然科学真理的精神。
最重要的是,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和宗教环境下,闪现了独立于政治权力和习惯势力的学术研究的曙光。
这些理念为近代大学所继承,最终导致了近代学术的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