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豫南九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豫南九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漂白剂和食品添加剂
B. 水玻璃:粘合剂和木材防火剂
C. 过氧化钠: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 亚硝酸钠:防腐剂和增味剂
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 溴苯(Br2):NaOH溶液
B. C2H2(H2S):CuSO4溶液
C. NaCl溶液(SO42−):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D. AlCl3溶液(Fe3+):NaOH溶液、二氧化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存在Fe3+
B.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C. 漂白粉常作环境消毒剂
D.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金属钠
4.在浓盐酸中HNO2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NO2+6H+=N2+
3SnClx y−+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氧化剂是HNO2;②还原性:Cl−>N2;③每生成2.8gN2,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6mol;④x为6,
y为2;⑤SnClx−是氧化产物.
A. ①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⑤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
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氨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6.将2.7g Al与100mL2mol/L 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慢慢滴入25mL4mol/L NaOH溶液,其
结果是()
A. 所得溶液的pH<7
B. 溶液中有较多Al(OH)3沉淀
C. 取少量所得溶液,加NaHCO3,无明显现象发生
D.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几滴浓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
7.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Al3+、Cl−、CO32—
B. H+、Na+、Fe2+、MnO4—
C. K+、Ca2+、Cl−、NO3—
D. K+、NH4+、OH−、SO42—
8.下列解释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利用NaOH溶液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的
B. NaCl溶液与CH3COONH4溶液均呈中性,说明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1mol某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22.4L氢气(标况下),该醇为二元醇
D. 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后溶液出现分层且下层显紫色,证明Cl2氧化性强
于I2
9.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
相同的()
A. 原子总数
B. 质子总数
C. 密度
D. 质量
10.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氨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 氨气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 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11.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
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 FeCl2
B. Na2O2
C. SO3
D. SiO2
12.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已知:2CrO42−+2H+⇌Cr2O72−+H2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表明Cr2O3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②利用了H2O2的氧化性
C. 反应③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 反应①②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13.往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中投入3.84g铜粉,充分反应后,生成NO气体,标准
状况下为448mL,则反应前的混合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是()
A. 0.02mol
B. 0.08mol
C. 0.10mol
D. 0.16mol
14.将一定量的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V1L气体Z(V1≠
0).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V2L气体Z(V1、V2均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
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Y的成分为Na2CO3
B. Z的成分为CO2
mol
C. V1>V2
D. X中n(Na+)=V2
11.2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甲乙丙实验结论
A浓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非金属性:碳>硅
B双氧水MnO2Na2S氧化性:H2O2>O2>S
C浓硫酸Na2SO3酸性KMnO4溶液SO2具有漂白性
D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碱性:NaOH>NH3⋅H2O
A. A
B. B
C. C
D. D
16.为测定某血液样品中钙离子的含量,可取该样品2.00mL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
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
1.000×10−4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用去20.00mL标准液.则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A. 用酸性KMnO4(aq)滴定H2C2O4(aq)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
10CO2↑+8H2O
B. KMnO4标准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C. 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最后1滴标准KMnO4(aq)使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约半
分钟内不褪色
D. 经计算该样品中钙离子浓度为1.000×10−4g⋅mL−1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7.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图1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B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C装置中的试剂为______.
(3)D处方框内氯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写图2中序号).
(4)将氯气通入图3装置中,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分离反应产物的实验操作
名称为______,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5)实验结束后,E装置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除了ClO−外,还有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请设计实验
证明该离子的存在:______.
18.正丁醇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

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图: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74117.20.8109微溶
正丁醚130142.00.7704几乎不溶
合成正丁醚的步骤:
①将6mL浓疏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g无水氯化钙颗粒,
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3g。

请回答:
(1)加热A前,需先从______ (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2)步骤①中浓疏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写出步骤②中制备正丁醚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______,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或
“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______。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117℃
c.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
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9. 已知SO2可以用Fe(NO3)3溶液吸收,按如图所示装置展开相关探究:取一定量的铜片于三颈烧
瓶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加热;装置A中有白雾(硫酸酸雾)生成,装置B 中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i)装置A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

(2)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加入浓硫酸之前先通入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

(4)排除装置A中白雾影响,可在装置A、B间增加洗气瓶C,则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若用NaOH
溶液处理尾气,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经过讨论,该小组对装置B中产生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假设(不考虑各因素的叠加);假设1:装
置A中白雾进入装置B中参与了反应;
假设2:______;
假设3: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SO2。

(6)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3,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简述操作过程)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测1.0mol/LFe(NO3)3溶液的pH
②取与Fe(NO3)3溶液中c(NO3−)相同的适量Ba(NO 3)2溶液滴入试管中
______
(3)______
④向试管中通入适量SO2气体
(7)若假设2正确,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铝与氢氧化钾浓溶液反应______
(2)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过量二氧化碳______
(3)向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使溶液呈中性______
(4)过氧化钠与稀食盐水反应______ .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1. 已知如图中物质M是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阴离子元
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X具有漂白性,Y为碱性气体,W是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铁做阳极电解M溶液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
(2)写出工业上制备Y气体,并生产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
(4)若A是某元素的一种常见酸性氧化物,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 ;其用途为______ .(写出一种即
可)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6)标准状况下,反应⑥中生成11.2L W时转移的电子数______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剂和葡萄酒抗氧化剂,故A正确;
B.水玻璃为硅酸钠水溶液,具有粘性,不易燃烧,可以用作矿物胶和木材防火剂,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可以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C正确;
D.亚硝酸盐常用作肉食的发色剂和防腐剂,而不是增味剂,故C错误;
故选:D。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
B.水玻璃为硅酸钠水溶液,具有粘性,不易燃烧;
C.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
D.亚硝酸盐常用作肉食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常见食品添加剂与类别的用途,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较简单。

2.答案:D
解析:解:A.NaOH溶液与Br2反应,不与溴苯反应,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Br2,故A正确;
B.H2S与CuSO4溶液生成CuS沉淀,而C2H2不与CuSO4溶液反应,可用CuSO4溶液除去C2H2中混有的H2S,故B正确;
C.加入过量BaCl2溶液溶液可除去SO42−,然后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Ba2+,最后用适量盐酸除去属于的Na2CO3,所选试剂合理,故C正确;
D.先加入过量NaOH溶液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AlCl3转化为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最后应该用盐酸溶解得到AlCl3溶液,所选试剂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D。

A.溴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单质溴与NaOH溶液反应;
B.硫酸铜溶液与硫化氢反应,不与乙炔反应;
C.先用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过量碳酸钠溶液除去钡离子,最后用适量盐酸中和碳酸钠;
D.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无法获得氯化铝溶液。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存在Fe3+,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可以使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B正确;
C.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则常作环境消毒剂,故C正确;
D.工业上用熔融的氯化钠获得钠,而不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故D错误.
故选D.
A.Fe3+滴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
B.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
C.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
D.工业上用熔融的氯化钠获得钠.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①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剂是HNO2,故正确;
②Cl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该反应中不能判断Cl−、N2还原性强弱,故错误;
×2×(3−0)=0.6mol,由电子守恒可知还原剂失去的电子③每生成2.8g N2,得到电子为 2.8g
28g/mol
为0.6mol,故正确;
④由原子守恒可知x为6,由电荷守恒可知y为2,故正确;
⑤Sn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则SnCl x y−是氧化产物,故正确;
故选B.
3SnCl2+12Cl−+2HNO2+6H+=N2+3SnCl x y−+4H2O,由电荷守恒可知,y为2,由原子守恒可知x=6,S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守恒法的应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够导电,导电离子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电离的,不是二氧化硫电离的,所以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液体,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故B错误;
C、H2、SO2、CO2三种气体和浓硫酸不反应,都可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不符合两性氧化物的定义,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 错误;
故选C.
A、电解质为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
B、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液体;
C、所干燥的物质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反应;
D、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二氧化硅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两性氧化物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0.1mol,n(H2SO4)=0.1L×2mol/L=0.2mol,由2Al+3H2SO4=解析:解:n(Al)= 2.7g
27g/mol
Al2(SO4)3+3H2↑可知,酸剩余0.2mol−0.15mol=0.05mol,再慢慢滴入25ml4mol/
LNaOH(0.01mol)溶液,只发生酸碱中和,
A.反应后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铝、硫酸,硫酸铝水解显酸性、硫酸为强酸,pH<7,故A正确;
B.反应后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铝、硫酸,为澄清透明的溶液,故B错误;
C.反应后硫酸铝、硫酸均与NaHCO3反应,现象明显,故C错误;
D.另取少量所得溶液,因为硫酸剩余,加入几滴浓NaOH溶液,可能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0.1mol,n(H2SO4)=0.1L×2mol/L=0.2mol,由2Al+3H2SO4=Al2(SO4)3+ n(Al)= 2.7g
27g/mol
3H2↑可知,酸剩余0.2mol−0.15mol=0.05mol,再慢慢滴入25ml4mol/LNaOH(0.01mol)溶液,只发生酸碱中和,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物质的量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Al3+与CO32—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CO2气体与Al(OH)3沉淀,A项错误;MnO4—、H+与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NH4+与OH−结合生成NH3·H2O,D 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解:A.利用NaOH溶液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的离子反应为Al2O3+2OH−=2AlO2−+H2O,故A正确;
B.CH3COONH4促进水的电离,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所以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B错误;
C.2−OH~H2↑,标况下22.4L氢气为1mol,则1mol某醇含2mol−OH,为二元醇,故C正确;
D.静置后分层且下层显紫色,说明氯气置换出碘,则可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故D正确;
故选:B。

A.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B.CH3COONH4促进水的电离;
C.2−OH~H2↑,标况下22.4L氢气为1mol;
D.静置后分层且下层显紫色,说明氯气置换出碘;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和评价能力,题目难度
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结构;
9.答案:A
解析: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
A.N=nN A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中原
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总数相等,故A正确;
B.根据A知,其分子总数相等,每个分子中质子总数不相等,所以其质子总数不等,故B错误;
C.根据ρ=M
知,相同条件下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二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密V m
度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二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
其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m=nM、N=nN A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ρ=M V
m
结合分子构成计算.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气
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氨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负压差,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故B正确;
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收集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氨气本身不能直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A.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B.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直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氨气物理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解:A.Fe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A错误;
B.钠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与Ba(HCO3)2溶液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钡沉淀,故B正确;
C.SO3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故C错误;
D.Si与氧气化合生成SiO2,但SiO2与Ba(HCO3)2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选项中物质SO3、FeCl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且SiO2与Ba(HCO3)2不反应,以此来解答.本题为2015年山东高考改编题,侧重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反应原理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Cr2O3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题给反应①又告知Cr2O3能与KOH反应:Cr2O3+ 2KOH=2KCrO2+H2O,可知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反应②中过氧化氢使Cr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H2O2表现了氧化性,故B正确;
C.反应③中发生反应:2CrO42−+2H+⇌Cr2O72−+H2O,加入硫酸,增大了H+浓度,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故C正确;
D.反应③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A.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反应②中C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C.反应②中C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反应③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A
解析:3Cu+8H++2N3Cu2++2NO↑+4H2O
382
==
故H +过量,N完全反应,n(HNO3)=。

14.答案:C
解析:解: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生成V1L气体,则发生反应有:NaOH+
NaHCO3− △
 Na2CO3+H2O、2NaHCO3− △
Na2CO3+CO2↑+H2O,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为
V1(V1>0),则剩余固体残渣为Na2CO3,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大于V1
22.4
mol,剩余固体残渣与盐酸发生
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CO2的体积为V2,其物质的量为V2
22.4
mol,
A.由上述分析可知,Y的成分为Na2CO3,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Z的成分为CO2,故B正确;
C.剩余固体残渣Y为Na2CO3,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大于V1
22.4
mol,剩余固体残渣与盐酸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CO2的体积为V2,其物质的量为V2
22.4mol,则V2
22.4
>
V1
22.4
mol,故V2>V1,故C错误;
D.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CO2的体积为V2,其物质的量为V2
22.4
mol,则
n(NaCl)=2×V2
22.4mol=V2
11.2
mol,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混合物中n(Na+)=n(NaCl)=V2
11.2
mol,故
D正确,故选:C。

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生成V1L气体,则发生反应有:NaOH+
NaHCO3− △
 Na2CO3+H2O、2NaHCO3− △
Na2CO3+CO2↑+H2O,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为
V1(V1>0),则剩余固体残渣为Na2CO3,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大于V1
22.4
mol,剩余固体残渣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CO2的体积为V2,结合方程式计算n(NaCl),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混合物中n(Na+)=n(NaCl).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清楚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计算钠离子物质的量,难度中等.
15.答案:B
解析:解:A.浓盐酸易挥发,应将氯化氢除掉后再通入Na2SiO3溶液,故A错误;
B.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说明氧化性:H2O2>O2>S,故B正确;
C.因SO2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氧化,则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使氨气挥发,与碱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A.浓盐酸易挥发;
B.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C.SO2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氧化;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制备与性质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解: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硫酸条件下将H2C2O4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SO4,反应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故A正确;
B、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所以存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而不是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
C、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所以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最后1滴标准KMnO4(aq)使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约半分钟内不褪色,故C正确;
D、由CaC2O4+H2SO4=CaSO4+H2C2O4、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以得出关系式:5Ca2+~2KMnO4,所以n(Ca2+)=2.5n(KMnO4)=1.0×10−4mol/L×0.02L×2.5,
所以可计算出2mL该血液中含钙的质量为1.0×10−4mol/L×0.02L×2.5×40g/mol=2×10−4g,1mL该血液中含钙:2×10−4g
=1.000×10−4g⋅mL−1,故D正确;
2mL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应用、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是对所需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圆底烧瓶除去HCl浓硫酸③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萃取分液分液漏斗、烧杯Cl−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Cl−
解析:解:(1)图1中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减小,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是用来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的浓硫酸是吸收水蒸气用来得到干燥的氯气,
故答案为:除去HCl;浓硫酸;
(3)氯气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装置中①无气体排出口,不能用来收集气体,装置②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符合氯气收集,装置③导气管长进短出,可以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装置④导气管长进短出不能收集到气体,故答案为:③;
(4)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Cl2+2NaBr=Br2+2NaCl,溶液变化为橙红色,在溶液中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分离溴单质,有机萃取分液操作选择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萃取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5)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检验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需要排除氢氧化钠、次氯酸根离子的干扰,取少量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镁沉淀完全后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上层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氯离子,
故答案为:Cl−;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Cl−.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装置图分析可知,A氯气制备氯气的装置,制备得到氯气中含氯化氢、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剩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18.答案:b先加正丁醇,再加浓H2SO4或将浓H2SO4滴加到正丁醇
中浓
H2SO4上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Na2SO4d正丁醇水40%
解析:解:(1)冷凝管通水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冷凝效果较好,由b口通入水;
故答案为:b;
(2)浓疏酸和正丁醇混合,相当于对浓硫酸的稀释,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先加正丁醇,再加浓H2SO4或将浓H2SO4滴加到正丁醇中;步骤②中制备正丁醚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再加浓H2SO4或将浓H2SO4滴加到正丁醇中;

(3)步骤②得到反应后的溶液含有浓硫酸,加入大量的水可以初步洗去浓硫酸;振摇后静置,正丁醚的密度比水小,故粗产物在分液漏斗的上层,从上口分离;
故答案为:浓H2SO4;上;
(4)步骤④粗产物依次用40mL水洗涤硫酸,20mL 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硫酸,40mL水洗涤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Na2SO4;
故答案为: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Na2SO4;
(5)已知:正丁醚的沸点为142℃,故应手机142℃左右的馏分;
故答案为:d;
(6)已知:水的沸点为100℃,正丁醇的沸点为117.2℃,正丁醚蒸出时,水和正丁醇已经形成蒸汽,在冷凝管中遇冷水又冷凝为液体到分水器,又正丁醇的密度比水小,故在分水器的上层,水在下层;故答案为:正丁醇;水;
(7)设理论上生成的正丁醚质量为m,根据: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2×74130
37g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