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农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本单元的内容是最为生活化的,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因所选的图片,离他们生活相对较为久远,所以教学中应注重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教学内容

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从衣的角度纵观人类的服饰史,可以说是一部感性他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本段主要赏析了清代的两件服饰、蓝印花布及南京云锦。“民以食为天”,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称之为“青铜”。瓷器脱胎于陶器,由于它的轻便,一

直被沿用至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惟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前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素有“艺术家具”、“文人家具”之美称,其艺术造诣如此之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直接参与设计和监制有关,加之均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等名贵木材制造,使之更显尊贵高雅。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代步工具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一直是马车,马匹及由舟到船的变化,约在南宋以后才有了轿子短途出行可以乘坐。《铜车马》通高106 2厘米,长317厘米,1980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西侧出土,这件青铜车马,是秦代仪仗的一个缩样,显示了秦皇一统天下的气慨,闪耀着威武和胜利的光芒。《清明上河图》展现了老百姓的“行”,虹桥一段是《清明上河图》最热闹的部分,一艘大船正欲通过拱桥下,因桅杆太重,放下时有些困难,而水流又急,使得船夫们显得有些紧张,有的正使劲撑,有的用长杆抵住桥洞的顶,以防冲撞。在桥上、河岸上,有骑马的,乘轿子的,赶驴车的,手推独轮车的、无不体现了宋人的“行”。

在本课中,无论是衣、食或住、行,除了表面的实用与美观(可从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几方面分析)的体现外,教师还须引领学生去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状态、宗教礼仪等更深层面的东西。因为针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在知识的难易度上要把握好,不必太深。

3.重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服饰艺术的渊源及经典服饰的品种。对青铜艺术中的“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相关的知识。对明清家具及古人的居住环境以及出行的工具有一定的认识。

②教学难点

因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牵涉的历史知识较多,需认知的面较广,所以有时较难把握住整课的教学重点。而以点盖面的教学方式,有时无法系统讲解相关知识从而造成知识断层,使学生无法理解。在本课中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断,以点盖面,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古人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与古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重点讲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社会背景。

4.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多媒体影像课件。

学生:课本、课外学生自已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2.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第九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回答:A、这里的衣是指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

B、食是指古人的饮食,书上讲的是与食相关的器物,最早有陶、鼎等,但早期的鼎被礼制化了,后又有了瓷器等。

C、住是指古人的起居之址,在书上讲的是与住相关的家居、家具的形成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

D、行是指古人的出行,书上讲的是与古人与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些不切题,可以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找到相对准确的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多样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应允许学生说得广一些。)

②欣赏体验

展示课件一:衣

①由古墓出土的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图片开始至明清织绣的服装为止,准备一个系列的图片,重点放在清代丝织品的服装上,着重讲解清帝王龙袍便服。同类图片,如后妃的服饰也可以准备一些配合使用。

②南通蓝印花布图片准备若干。A蓝印花布的服装图片B、花布手工制作过程图片C历史上常用的花布图案图片(仅作赏析、拓宽用)。

③南京云锦。精美云锦图案、服饰图片若干。

以上图片的准备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到二幅作品作详讲。

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可采取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的方式进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协作讨论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以上段落完成后,写30~50个字的小结,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

展示课件(二):食

①各类青铜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鼎类。

②瓷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清代的一至二幅精美瓷器图片(作重点讲解)。

青铜器部分重点讲解鼎类的社会背景及鼎在那个年代的意义,着重赏析《司母戊大方鼎》。瓷器部分可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瓷器给学生作简要介绍。重点放在元清花瓷(讲一个瓷器即可)厦清代的一个精品瓷器上,主要从造型到胎质、图案、釉色等方面加以阐述。课件演示时可以采用边讲解边讨论的模式,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谈一谈自己寻找的材料内容及特色是怎样的,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请同学们给予一些评价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