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_百度文.
浅析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概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录01定义特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点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030201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涉及领域不断扩大。
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历程02缺乏创业资金贷款难度大资金短缺问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这制约了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技术落后问题信息化水平低技术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化分工市场竞争力不足问题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利用政策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缺乏专业指导政府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指导不足,这使得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不规范性。
政策支持不足问题03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产品,提供抵押、担保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增加农业补贴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覆盖范围,降低因政策变化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降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风险。
加强资金支持培养科技人才加强技术推广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品牌意识加强市场开拓建立战略联盟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政策宣传完善政策配套加强政策监督完善政策支持体系04某农村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当地最早成立的农村合作社之一,其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背景介绍该合作社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市场渠道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快速发展。
其中,加强内部管理是关键,包括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社员培训等;提高技术水平是保障,包括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等;拓展市场渠道是重点,包括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点与扶持措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点与扶持措施1. 引言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农户或家庭农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方式简单,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是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其特点是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市场导向强,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3】1.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创新意识、经营能力强、市场适应性高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能够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就业和社会稳定。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推动其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点一、资源条件不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初创阶段面临着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短缺问题。
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的支持,会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扩大和发展。
二、市场风险较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选择农产品种植或养殖的时候,往往受到市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影响,面临市场风险较大的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1. 引言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或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实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
这些主体将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不仅在农业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理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在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农业经营效率。
传统的家庭农场在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较落后的情况下,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需求。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具有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增强竞争力。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主体,通常包括大型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问题与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它们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却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参与程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落后,大部分农产品还以散户生产为主,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规范,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
这导致了农民种粮卖粮的收益较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优秀的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加入到集体经营中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改善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不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另一个问题。
目前,许多农民对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担心和疑虑还比较多,不愿意参与其中。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知不足,缺乏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是农民担心自己失去土地流转后的就业和生活保障。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向农民普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和机遇,提高农民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认知和认同。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保障,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后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能力和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难度较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相对滞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以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农户、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2. 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等特点。
多元化表现为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以合作、承包、流转等形式进行合作;市场化体现在农业经营主体更加注重产品销售与市场开发;专业化则体现在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1. 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农民合作社作为最早出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其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出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3. 大农户的崛起:随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农户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
他们通过规模经营、技术改良等手段,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 农业企业的壮大:农业企业作为新兴力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经营规模等措施,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1. 组织能力不足:一些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和管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点,导致协调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的能力有限。
2. 资金压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用、设备采购、科研投入等,目前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3. 人才短缺: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但目前农业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 消费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发展机会。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点(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1.科技含量高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产业化程度高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
3.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4.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与类型(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具有较大规模、较高集约化程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和个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剖析其出现的背景、特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民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政府在不断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其具有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特点,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势头良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合作社发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规模经济效应明显,能够带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然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龙头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够等,都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机遇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路子。
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挑战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问题、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都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和完善。
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为了应对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不断探索发展路径。
可以通过加强与农业科技的结合、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型专业农民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的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中涌现出的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农村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行调研研究,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措施。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农田经营、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化的农业活动。
2.规模经营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产量。
3.产业链化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不仅仅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还自主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
部分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新要求。
2.资金和信贷支持不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设备、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但由于农业风险较大,银行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3.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措施为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加强培训与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
2.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和信用担保,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
3.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产业链对接的能力。
4.政府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点新型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型组织实体。
与传统的个体农民相比,新型经营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程度高、资金技术条件优势明显、组织管理能力强。
二、新型经营主体的类型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几种形式。
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多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企业集团等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在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的经济组织;农业经纪人则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服务型组织。
三、新型经营主体的推动作用新型经营主体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实力。
其次,它们能够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它们还能够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政策为了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培育政策。
例如,出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业龙头企业逐渐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扩大,农业经纪人服务初显规模。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新型经营主体的困境与挑战尽管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
例如,农业龙头企业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压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组织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农业经纪人则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因此,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完善。
七、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为了克服困境与挑战,新型经营主体可以从多个方面发展。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崭露头角,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兴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体农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与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以下特点:1. 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向于规模化经营,通过提升土地规模和生产规模,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 组织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存在,通过集体行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共担。
3. 技术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多元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同时涉及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50多万家,个体农民转型为农业企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1.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之一,成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
它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服务、市场拓展等方式,推动农民走上现代农业经营的道路。
2. 专业合作社:除了农民合作社,许多涉及特定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合作社也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发展。
例如,茶叶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等通过统一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农业企业:许多农民和企业家开始投资农业,在农村建立农业企业。
这些农业企业往往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优势与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形态不断更新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崛起,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和特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
这些新型主体在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方式上与过去传统的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民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规模化经营的特点。
由于操作容易标准化和集约化投入的使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了一定规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效益。
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各种新型主体逐渐引入专业化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管理团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经营。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形势农村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合作社,涉及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多个领域。
农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形势有三个方面:一是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政府的推动和农民的认可,农村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是类型多样化。
农村合作社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和产业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社。
三是服务优化升级。
农村合作社不仅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还承担起农民培训、产品推广和物流配送等功能。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的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合作社提供了经营的主要依托,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
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各种服务,如信贷支持、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问题与对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形式管理农田、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参与主体。
这些新型主体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土地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对策一是促进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担保和信用等金融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对策二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对策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销售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影响力不大和市场开拓不足,导致销售渠道有限、销售收入低。
对策一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质量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对策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对策三是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市场,与大型零售商、电商平台合作,提高销售收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包括组织架构不完善、内部决策不民主和管理体系薄弱等问题。
对策一是改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提高决策效率;对策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决策民主化和透明化,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对策三是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支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不合理、缺乏支持力度等问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对策一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宣传和解释,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对策二是增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补贴和扶持力度,减少其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策三是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其经营行为,保障市场秩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要活动的组织实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很多地方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规模小、生产能力弱。
由于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设备、市场信息等资源匮乏,导致生产能力弱,缺乏竞争力。
二是经营方式单一,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注重生产经营,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把控和整合,使得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衔接不畅,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的问题。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投入不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缺乏管理人才,管理水平较低,同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思考。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农民发展家庭农场,鼓励种养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水平,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强管理人才培养与科技投入。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团队,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提供贷款、贴息、担保等金融产品,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增强其资金实力。
二是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37——(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当前中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市场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加快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持续向外转移,农业生产出现“兼业化、粗放化、副业化”趋势,“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上看,一是规模化程度不高。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不强,大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也小,有70%的专业大户的种植规模不足6.7公顷;农业龙头企业年销量收入小于1亿元的比例超过90%。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产品种类也存在着规模偏小的问题。
农业效益偏低,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很难获得必要的利润激励。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
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不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没有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
相当比例的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与基地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合作机制。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几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服务体系的数量较多,但是服务能力弱,服务市场发育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服务布局。
农业服务机构管理机体制混乱,机构职能不清,机构设置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双重职能交叉混乱。
同时,农业服务形不成合力,各个服务组织间各自为政,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四是经营人才缺乏和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农村的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仅为1.6%,而受过中等及上的农村职业教育比例不足4%,生产经营的人才严重的匮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普遍“高龄化”,这就使得对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接受能力差,而那些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年纪轻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基层服务的技术人员数量也不高。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与传统的农民个体经营形式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以规模经营为特点,通过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 产业链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还积极拓展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3. 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农业产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2. 拓宽就业岗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减少农民的就业压力。
3. 推动农民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产品增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促进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 资金和技术难题: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农民在这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市场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市场风险时,如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波动等,需要具备强大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
3.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长远利益。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简介范文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简介范文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产业化、农村企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化的基础上,以农民个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体形式,通过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1.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可以选择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灵活调整经营模式。
2. 规模效益明显。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专业化程度高。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侧重于专业化生产,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4. 社会化服务完善。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技术、金融、市场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村工作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工作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农村工作中涌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以创新思维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着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优势和问题进行探讨。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营格局。
2. 创新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创新性,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3. 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一定地区内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示范单位,通过典型案例的推广,促进了当地农民的转型升级。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1. 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农业效益。
2. 品牌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市场开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积极拓展市场,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 技术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 资金短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难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
2. 人才匮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
3. 市场竞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规模较小,面临着来自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
4. 环境污染: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产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的对策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方式和创新性的发展理念,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当今社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改革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发展现状和培育路径进行探讨。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主体,他们在资源整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家庭农场政策出台、农民合作社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主体多元化,包括国有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不同形式的实体;二是经营灵活化,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进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和调整;三是农民参与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形式上更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保障,增强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是农民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全国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200多万家,涉及农户超过9亿人次,覆盖面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一方面是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的迅速增长。
家庭农场以其规模小、适应性强的特点,受到了政策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绩。
一大批新型农业企业涌现出来,以其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背景介绍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一些地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再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面临的挑战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其次,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
再次,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土地资源的不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扶持和补贴,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问题。
再次,政府可以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其管理和技术水平。
七、加强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该加强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 25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 243期 Serial No. 243No. 25, 2014经济研究导刊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及特征(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到,所谓的“ 新型”,是相对于传统经营方式而言,是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专业大户是指专门从事农业中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 主要包括家庭副业自营户和承包经营户,其经营领域较为集中、生产规模较大。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目标,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业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互助经营为特征、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其发展经历了由技术协会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等方式将农户与市场想联系起来,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
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是指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经济组织。
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困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主要特征包括:一是适度的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高于传统的农业家庭经营规模,无论是专业大户还是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都高于一般的农户,并且能够实现对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二是集约化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相比,具有优良的物质装备,比较高的生产技术,具有现代的管理意识,对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利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都很高;三是专业化生产,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对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投入要素的使用率; 四是市场化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按照市场的需求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能够实现和市场有效地衔接 ,商品率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农户。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及问题(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随着外出务工数量的增加,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以及政策上的调整和支持 , 使得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上升 , 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和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兴未艾 ,农村出现了大批的专业大户。
由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大量的养殖散户退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社、资金互助合作、加工等多种合作社形式,成为组织农户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对接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方式。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 国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流通、建基地、强产业、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群体作为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
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产前农资生产、购销企业和产后农产品运销企业开始大举进入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领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农户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 一大批的农户提供农资和产品购销等服务的组织迅速地发展起来。
收稿日期:2014-06-18作者简介:刘倩倩 (1989-,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村区域与发展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刘倩倩(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昆明 650201摘要: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承包农户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任务。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要保证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发展规模经营以及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问题;障碍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 25-0037-0237——(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当前中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市场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加快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持续向外转移,农业生产出现“ 兼业化、粗放化、副业化”趋势, “ 谁来种地”、“ 怎么种地”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上看,一是规模化程度不高。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不强,大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也小,有 70%的专业大户的种植规模不足 6.7公顷; 农业龙头企业年销量收入小于 1亿元的比例超过90%。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产品种类也存在着规模偏小的问题。
农业效益偏低,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很难获得必要的利润激励。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
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不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没有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
相当比例的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与基地农户没有结成“ 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合作机制。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几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虽然服务体系的数量较多, 但是服务能力弱 ,服务市场发育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服务布局。
农业服务机构管理机体制混乱 ,机构职能不清 ,机构设置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双重职能交叉混乱。
同时,农业服务形不成合力, 各个服务组织间各自为政 ,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四是经营人才缺乏和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农村的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仅为1.6%,而受过中等及上的农村职业教育比例不足 4%, 生产经营的人才严重的匮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普遍“ 高龄化”, 这就使得对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接受能力差 ,而那些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年纪轻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基层服务的技术人员数量也不高。
加之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工作条件环境艰苦、待遇低,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没有明显的作用 ,导致政府部门没有将其摆在应有的位置 , 宣传、指导、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不够 ,而基层干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还有偏差 ,没有形成完善的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的几点建议伴随着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 并非要取缔家庭经营的根本地位。
农户既是土地转出的主体,也是土地转入的主体, 应当始终保持农户家庭生产的经营的基本地位。
虽然农户在家庭经营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推进家庭经营规模化的过程中, 应该与城镇化、工业化同步 ,要考虑到城市和工业的承载能力, 尽可能地达到家庭规模经营的最佳规模。
(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为了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安排。
一是要明晰农民土地权益。
明确承包的财产权, 鼓励农民转出土地, 避免农业经营过度兼业化和副业化。
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
明确土地流转的政策 , 依据土地管理制度, 遏制耕地流转的“ 非农化”。
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 鼓励转入土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转出的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稳妥的发展规模经营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较快的发展, 使得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部分的农村地区土地撂荒情况突出, 土地流转意识强烈 , 客观上提供发展规模经营的条件和可能。
推进规模经营,重点要把握的一是规模经营的方式,规模经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立足与中国的特色规模经营道路。
当前的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有农户承包的“ 互换并地”、社会化服务体系下的农户横向联合、农户间承包地的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等;二是规模经营的推进应是逐步的、稳妥的、是要建立在工业化、城镇化基础上的,没有产业对就业的支撑和城市对人口的容纳 ,快速推进规模经营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三是规模经营还存在“ 度”的问题,规模经营要适度地扩大。
(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要有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一是要培育多种类型的服务主体, 把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公司、资金互合作社等组织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 ,要拉长产后服务这一块 ,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创立和宣传、农业综合信息提供等服务。
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人才建设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需要有知识、技术、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
通过创业培训、市场引导、金融支持和其他措施 , 努力培养农业生产的带头人 ; 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 , 提高农业人才补贴标准。
制定优惠政策 , 吸引大学生, 尤其是农业专业人才到基层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1]宋宏远,赵海 .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经营体制创新 [J].团结, 2013, (1.[2]建颖颖,顾宝根 . 关于金山区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议 [J].上海农业科技, 2013, (3.[3]王兆林 .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N].广西日报, 2013-04-16.[4]孙中华 .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建设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 [J].农村经营管理, 2012, (1:1.[责任编辑吴高君 ] 3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作者:刘倩倩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01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g Rfsearch Cuide年,卷(期:2014(25引用本文格式:刘倩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 [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