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能够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不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因为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眼、词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眼、词眼》

③要有“诗眼、词眼”鉴赏的“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词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 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诗歌 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歌标题、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 理解“诗眼、词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副词“空”和“已” 是“诗眼”,描摹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用法角度看,关注活用词。 词类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往往是 “诗眼、词眼”。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 梅·舟过吴江》),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词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 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眼、词眼》
高考语文
赏析诗眼、词眼
题点•必备知识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如在关键处炼得好字,会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 驰心动。诗眼、词眼,可以指诗歌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 现诗歌主旨的精彩词语。 诗眼、词眼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 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有两方面含意,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 冷、孤,另一方面指作者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备考•关键能力
(1)多角度寻找“诗眼、词眼” ①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 动词一般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词,因而成为诗人锤炼“诗眼、 词眼”的重要对象。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忽视。 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关”和“出” 是“诗眼”。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直”和“圆”是“诗 眼”。“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把 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1、内容定位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又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其中的“常”字写出了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而“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的体现吗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2、修辞定格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

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

为了实现一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

“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

“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2016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之诗眼-(1)解析

2016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之诗眼-(1)解析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题: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闲。诗人闲居乡村,首二句选用了梅子、芭蕉表现初夏
这一时令特点的意象,营造清新幽静的意境;三四句写 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 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 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例2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宋)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问题:全诗创作的意图表现在哪一个字上?请结合全 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主旨表现在一个“归”字上。
首联说长久客居外地,华发早生,此刻乘舟自桐庐归 来,可见思归之情非常急切;颔联、颈联四句写归途 景物,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 天色渐晚,晚风渐紧,渔浦边上已聚集了归来的渔舟,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题: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 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至“未起”等 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 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二、诗中眼:一字(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字(词)是全诗的“诗 眼”,为什么?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ຫໍສະໝຸດ 为 什么? 或请找出全诗的关键字 (词),并说明理由。
一字(词)领全诗型
答题要点
•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想情感) 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 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
36
“隐”字在诗中是 “隐没(于)”之意, 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 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在诗中是“淹没 (于)”之意,写出 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 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 “深”字,以水之深喻 情之深,既夸张又恰当 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 赞美。所以“深”是诗 眼。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 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 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 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 张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 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 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 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 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 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20诗歌鉴赏题之诗眼

2020诗歌鉴赏题之诗眼

(步骤四)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 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 赏析。
答案:(1)闲。(2)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 午睡后,悠闲地看着 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 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3)诗中用一个 “闲”字,不仅淋漓 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 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 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 出来,而且非常巧妙 地呼应了诗题。
起或情感上的作用。 (3)分析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3)总之,全诗以“ 夜归”两字统摄全篇,生动形 象地刻画了游子深夜回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 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 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 得更为深切。
•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鉴赏诗眼练习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 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 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 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 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 “深”是诗眼。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之诗眼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之诗眼

诗眼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炼字”有区别,所以在这里单独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1. 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2. 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 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考点对接教材】01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02梦游天姥吟留别(必修上) 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020浙江古代诗歌鉴赏之诗眼

2020浙江古代诗歌鉴赏之诗眼

“蒸”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 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 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 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通关小练】 4.找出下列诗句中作为诗眼的字词。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 ③“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 黄。”(王安石《葛溪驿》) ④“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答:
【答案】 ①这首诗的诗眼是“喜”,统一写景和抒情。②全诗写景壮阔,气势雄伟,此意境 是作者结束了八年的川陕生活奉诏离蜀东归时得意和喜悦心情的写照。③尾联描绘喜从何来,诗 人觉得前路好像江上的官船顺风而下,风帆高扬,展现了诗人想报国杀敌、有一番作为的喜悦兴 奋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诗眼。第一步,确定诗眼。结合注释①可知, 本诗是诗人结束了八年的川陕生活,往临安廷对时所作。诗人畅想要“三丈黄旗舞便风”,要身 当大任,有所作为,所以喜上心头,所以“喜”是全诗的诗眼。第二步,结合诗句梳理全诗围绕 “喜”字写了哪些内容。
【答案】 ①愁;②独;③乱;④别。
【审题点拨】
设问 方式
审题 提示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 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3.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4.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某个字 的妙用。
思路 演示
诗意赏析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 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 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 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 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 自愿请缨。’

诗歌鉴赏复习:浅析“诗眼”

诗歌鉴赏复习:浅析“诗眼”

浅析“诗眼”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一、句中眼。

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

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一般是、。

(一)、动词
例1: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例2: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例3: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二)、形容词
例4: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二、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例5: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例6: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例7: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知识讲解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知识讲解

四抓词类活用-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 ;-以想为雏喜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羽、展翅离箪、婉转-的情景。而二个-字,可以想-成熟、果肉鲜-圆, 挂枝头,-在叫见诱-金瑞婆务雪餐生务入-人馋涎欲滴的情况。-,把江-答案: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 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 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一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 ,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 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远山”或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18
什么叫“诗眼”-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 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可见,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高考诗歌鉴赏辅导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辅导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
诗眼
什么叫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 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 1、诗词中最传神的某个字词 • 2、全篇最精彩、最关键的句子
一、字词类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举例:陆游《书愤》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 么? 或请找出全诗的关键字(词), 并说明理由。
一字(词)领全诗型 答题要点
• 1、明确指出“诗眼”(步骤一) •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例举全诗 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步骤 二) • 3、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作者情 感)、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 起的作用。(步骤三)
பைடு நூலகம்
6.本诗的“诗眼”是什么?(06江西)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 或烘托了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 • • • • •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 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 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题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诗歌鉴赏-诗眼、炼字

诗歌鉴赏-诗眼、炼字

答案示范
• 答 :“闲”字是该诗的诗眼,全诗描写 • 了山村幽静和谐、农家农事繁忙。即使是 • 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全家没 有闲人,只有庭院的栀子花 “闲着” , 诗以“闲着”的栀子花衬托出农家之忙, 诗充满了情趣。
总结答题步骤
• 1、指出诗眼,点明该字在全诗表达主旨中 的作用,或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作用; • 2、分析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 3、该字(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眼例三(诗题式)
• 《春夜喜雨》杜甫 《书愤》陆 游 幽 乐 • 《题李凝幽居》贾岛 《田园乐》王 维 怀远 留 • 《望月怀远》张九龄 《山中留客》张 旭 喜 • 《喜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怨 • 《征人怨》 柳中庸
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句子)
• 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悲秋 •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 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答案示范
答:诗眼是凉字 , “凉”既写天凉,又写 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 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 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问题:你认为此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锁”是诗眼 ,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 禁 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可是宫苑里却“春色 沉沉”,一片沉寂;只有那雪白的梨花飘舞于阑 干阶砌 ,以春色喻佳人之年华,以落红飞舞出 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妙语双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
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
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孟浩然用“蒸”和“撼”字,夸张地写出了洞庭湖的浩阔、声势、充满活力。

杜甫用一个“赴”字,把静的群山写活,富有动态,形象渲染了群山的走向和动势,使绝代佳人王昭君的故乡“荆门”成为焦点。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像这样炼动词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作用也不能一一而论,但动词是最有活性的词类,在具体的诗句中能更好地传神达意,表达丰富的内涵,为历代诗人炼字所青睐。

炼成诗眼的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能扩大诗的意境。

如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写的是春雨脉脉绵绵之状,恰到好处地“无声”地滋润万物,充分说明春雨之好,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所谓虚字,一般指副词。

副词作诗眼往往起强调突出作用。

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中“逾”“欲”为锤炼传神之字。

一个“逾”字将小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更显其羽毛之白,那“白”便是无边碧色上的一点灵动色彩,深中画理;而“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把青山衬红花写活。

这样的例子还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的“逾”和“更”字,借蝉的叫声衬出树林的寂静,借鸟的鸣叫声赋予了大山空旷幽静之境。

二、诗中眼
作为全诗诗眼在诗篇中的位置大致可有四种情况。

1.位于诗篇题目中,在思想情感上统摄全篇。

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着一“喜”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缝隙里传出,这种心情的表露也是有层次的:
由带有评论性叙述到具体描写,从听觉到视觉,从夜晚到黎明,由现实到想象,结尾二字,诗人喜悦心情达到了高潮。

另外如李白的《蜀道难》中的“难”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2.位于诗的开头部分,在结构上有总领作用,在思想情感上有统摄作用。

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中的“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的词,提挈一篇旨意。

表现出了一派闲适、恬静的农村风貌。

中间四句紧贴“事事幽”,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结句中“此外更何求”一句,暗合“事事幽”,突出全诗的主题。

3.位于诗的中间部分,在思想感情上统摄全篇。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象征。

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还是一首曲子,其折柳即《折杨柳》曲子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故园情又恰恰是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折柳”自然是全诗的关键,即“诗眼”。

又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位于全词下半阕的首句中,统
摄全词,点出本词的主旨。

4.位于全诗的结尾部分,在思想感情上起“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就是全诗的诗眼。

整首诗句蝉联而下,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的气势,恰当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到“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从而迸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将自己的痛苦遭遇和全天下人民的苦难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拓开了诗歌的思想境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真挚深切的感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运用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傲岸不羁的情怀。

古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趣的窗口,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是解读一首诗的钥匙。

总之,古诗的诗眼非常重要,抓住了诗眼,往往可以以小见大,领会全诗的感情基调、主旨,从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