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古文杨柳(课堂PPT)
![小古文杨柳(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9c2899844769eae009ede1.png)
12
及:到。
5
花中结实实,细而黑。
实:果实。
6
蕊蕊落落, ,
有有絮絮绽绽出出,,
质质轻轻如 如棉 棉, ,
色随色随风风白白飞 飞如如雪 雪舞 舞, ,, ,絮:像柳棉絮花。纤维的东西,这里指
散散于于各各处处。。绽:裂开。
散:飘飞散落。7
柳树的用途广泛:
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 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柳芽茶 色如碧泉,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 防病治病作用。 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因为 它柔软性凉,作枕芯可以帮助失眠 的人渐渐入睡。 柳叶、柳皮、柳根都可以入药,能 除痰、明目、消热、防风。 枝条能编成结实的箩筐。树干可以
8
读一读,填颜色。
春初发叶,旋开( 黄 )花。 花中结实,细而( 黑 )。 质轻如棉,色( 白 )如雪。
9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0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谢谢!
杨柳
1
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 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 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 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 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 飞舞,散于各处。
2
杨柳,随处可种, 临水尤宜。
尤:特别、尤其。 宜:适宜、适合。
3
春春初初发发叶叶,,旋旋开开黄黄花花。。
发:开出。 旋:不久。
4
及及春春末末,,叶叶渐渐多多。。
及:到。
5
花中结实实,细而黑。
实:果实。
6
蕊蕊落落, ,
有有絮絮绽绽出出,,
质质轻轻如 如棉 棉, ,
色随色随风风白白飞 飞如如雪 雪舞 舞, ,, ,絮:像柳棉絮花。纤维的东西,这里指
散散于于各各处处。。绽:裂开。
散:飘飞散落。7
柳树的用途广泛:
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 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柳芽茶 色如碧泉,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 防病治病作用。 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因为 它柔软性凉,作枕芯可以帮助失眠 的人渐渐入睡。 柳叶、柳皮、柳根都可以入药,能 除痰、明目、消热、防风。 枝条能编成结实的箩筐。树干可以
8
读一读,填颜色。
春初发叶,旋开( 黄 )花。 花中结实,细而( 黑 )。 质轻如棉,色( 白 )如雪。
9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0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谢谢!
杨柳
1
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 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 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 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 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 飞舞,散于各处。
2
杨柳,随处可种, 临水尤宜。
尤:特别、尤其。 宜:适宜、适合。
3
春春初初发发叶叶,,旋旋开开黄黄花花。。
发:开出。 旋:不久。
4
及及春春末末,,叶叶渐渐多多。。
中国古诗咏柳语文PPT资料课件
![中国古诗咏柳语文PPT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a466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6.png)
·
咏 柳 古
诗
第
二
唐·贺知章
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 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 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
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
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蝶结。嫩绿的叶子上有一根根的叶茎,叶子摸起来软绵绵的,非常舒服。在初春的时候,银杏树还是光秃秃的。冬天的寒风使它褪去了黄黄的叶子。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 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 想而知了。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
咏 柳 古
诗
第
二
唐·贺知章
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 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不知细叶谁裁出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 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不知细叶谁裁出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蝶结。嫩绿的叶子上有一根根的叶茎,叶子摸起来软绵绵的,非常舒服。在初春的时候,银杏树还是光秃秃的。冬天的寒风使它褪去了黄黄的叶子。
《诗歌意象解读之柳》课件(21张))-优秀课件
![《诗歌意象解读之柳》课件(21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b4186f65ce0508773213a0.png)
《诗歌意象解读之柳》 课件 (21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诗歌意象解读之柳》 课件 (21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诗歌意象解读之柳》 课件 (21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
诗。
冬柳
诗歌前两句,写冬柳的
环境和形态,是静景;后
陆龟蒙
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
柳汀斜对野人窗, 惊飞,是动景。(动景和
零落衰条傍晓江。 静景)动静结合,(动静
正是霜风飘断处, 关系)描绘了冬日早晨野
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
寒鸥惊起一双双。 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
图(表达效果)
柳意象解读:美好春光的象征
经过了萧瑟的冬天之后,杨柳在广袤 大地上无处不在昭示着春天的来临。因有 美好的杨柳,又有可赞叹的春天,所以, 在诗人眼里,柳就是春的象征,就是春之 使者。正所谓“漏泄春光有柳条”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 做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诗中洋 溢着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咏柳
⑴这首诗的诗题为 “咏柳”,诗人托物
曾巩
言志,请分析其寓意。
乱条犹未变初黄, ⑵第四句“不知天地
倚得东风势更狂。 有清霜”如果改为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秋后有清霜”
不知天地有清霜。 文意也通,你觉得那 一句更好,请简述理
离亭赋得折杨柳 折杨柳
李商隐
施肩吾
暂凭尊酒送无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
《小古文杨柳》课件
![《小古文杨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3bf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b.png)
拟人
小古文《杨柳》将杨柳人 格化,如“柳絮随风舞” ,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
对偶
小古文《杨柳》中运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岸 边垂柳,依依舞青丝”, 使得文章更加整齐美观。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小古文《杨柳》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先描述了杨柳的特点和 生长环境,再讲述了人们与杨柳的关系,使得文章条理清晰 。
详细描述
简要介绍杨柳的生态习性、生长环境以及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学习目标
总结词
明确学习方向
详细描述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掌握杨柳的特点、理解小古文的意境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02
小古文杨柳内容解析
文章背景
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文化 繁荣,文学艺术发展迅速。
作者介绍
强勇敢,积极向上。
05
小古文杨柳的实践应用
写作技巧的借鉴
语言简练
小古文《杨柳》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简练的 语言表达思想。
结构清晰
修辞手法
小古文《杨柳》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可以引导学生学 习这些修辞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 中。
小古文《杨柳》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 辑关系。
作者不详,但文笔优美,富有诗 意,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文章内容
01
02
03
描述杨柳形态
文章开头即描绘杨柳的形 态,细长的叶子,柔软的 枝条,随风摇曳,美丽动 人。
描绘杨柳生长环境
文中描述杨柳生长在水边 ,青青的柳叶与清澈的河 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 丽的画面。
表达对杨柳的喜爱
作者通过描绘杨柳的美丽 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 自己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古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
![古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7fab8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e.png)
古诗词中表示愁绪的意象
1️柳絮:飘忽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梧桐:象征凄苦、愁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3️丁香结:比喻心中郁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4️芭蕉:常用以表现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
5️猿:孤寂、愁苦的象征。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6️暮鸦(寒鸦、昏鸦):常用以渲染衰败萧索之景、痛惜悲凉的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流水: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8️黄昏:感伤的心情意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9️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21页PPT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4fb0c9192e45361166f551.png)
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 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 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Company Logo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
间思念之深。
B. 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 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 ,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 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 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 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Company Logo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柳”
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作为一个 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
Company Logo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
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 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 薄,空缱绻,说风流。”
Company Logo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前 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个 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意 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 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Company Logo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
间思念之深。
B. 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 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 ,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 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 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 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Company Logo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柳”
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作为一个 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
Company Logo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
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 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 薄,空缱绻,说风流。”
Company Logo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前 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个 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意 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 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0柳叶儿》PPT课件 (7)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0柳叶儿》PPT课件 (7)](https://img.taocdn.com/s3/m/37540f2831b765ce05081493.png)
行劝说。
五、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 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 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 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创造新生活,忍 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说:“对我来 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巨大的痛苦作 斗争,但你们看到的是我脸上的微笑,再没有 比战胜这种痛苦更使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 的感
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听读课文—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
讲
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
恋柳叶儿抢的柳叶词Fra bibliotek 来概括吃柳。叶儿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喜欢文中的……,
你可以从写作手 法、修辞、情感
等角度加以探究 哦
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
好在……
主题:
体会“苦中带涩” 的思想感情,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拓展延伸: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 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
低语尚言苦!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 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
•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 首》) 10、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五、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 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 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 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创造新生活,忍 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说:“对我来 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巨大的痛苦作 斗争,但你们看到的是我脸上的微笑,再没有 比战胜这种痛苦更使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 的感
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听读课文—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
讲
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
恋柳叶儿抢的柳叶词Fra bibliotek 来概括吃柳。叶儿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喜欢文中的……,
你可以从写作手 法、修辞、情感
等角度加以探究 哦
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
好在……
主题:
体会“苦中带涩” 的思想感情,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拓展延伸: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 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
低语尚言苦!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 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
•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 首》) 10、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https://img.taocdn.com/s3/m/bb5468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特点。
拟人
在古诗中,柳树常被赋予人的情感 和性格,如“柳絮飞时别离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使柳树的 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思念和怀 旧等情感,如“折柳送别”、“杨 柳依依”等,通过柳树的形象来表 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柳的意象在古诗中的意境营造
01
春日景象
柳树是春天的象征,在古诗中常被用来描绘春日景象,如“春风又绿江
与菊、兰的比较
柳树与菊、兰等花卉相比,更具有生命力与活力,寓意着青春与朝 气。
与桃、杏的比较
柳树与桃、杏等果树相比,更显得飘逸与灵动,寓意着自由与洒脱。
PART 02
柳在古诗中的表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柳在唐诗中的运用
01
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作春 的象征,表达春意盎然 的景象。
水绿如蓝,秋去山峰红似丹”等曲句。
柳树在元曲中还常被用来描绘市井生活,如“小桥流水人家,
03
绿柳依依”等曲句。
PART 03
柳的寓意与情感表达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柳与离别的情感表达
离别之情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柳” 与“留”谐音,寓意着挽留之意。在 古诗中,常常出现折柳送别的场景, 表达对远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南岸”、“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
围。
02
离别之情
在送别诗中,柳树常被用来渲染离别的氛围,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
花漫漫搅天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使离别的情
感更加浓郁、深沉。
03
思乡之情
在古诗中,柳树也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拟人
在古诗中,柳树常被赋予人的情感 和性格,如“柳絮飞时别离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使柳树的 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思念和怀 旧等情感,如“折柳送别”、“杨 柳依依”等,通过柳树的形象来表 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柳的意象在古诗中的意境营造
01
春日景象
柳树是春天的象征,在古诗中常被用来描绘春日景象,如“春风又绿江
与菊、兰的比较
柳树与菊、兰等花卉相比,更具有生命力与活力,寓意着青春与朝 气。
与桃、杏的比较
柳树与桃、杏等果树相比,更显得飘逸与灵动,寓意着自由与洒脱。
PART 02
柳在古诗中的表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柳在唐诗中的运用
01
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作春 的象征,表达春意盎然 的景象。
水绿如蓝,秋去山峰红似丹”等曲句。
柳树在元曲中还常被用来描绘市井生活,如“小桥流水人家,
03
绿柳依依”等曲句。
PART 03
柳的寓意与情感表达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柳与离别的情感表达
离别之情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柳” 与“留”谐音,寓意着挽留之意。在 古诗中,常常出现折柳送别的场景, 表达对远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南岸”、“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
围。
02
离别之情
在送别诗中,柳树常被用来渲染离别的氛围,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
花漫漫搅天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使离别的情
感更加浓郁、深沉。
03
思乡之情
在古诗中,柳树也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课件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4c5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8.png)
详细描述
柳絮飘飞,轻盈灵动,与春天的气息相得益彰。在写景诗中,柳絮常被用来描绘 春天的景象,如“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通过柳絮的描绘,表现 出春日的生机和活力。
柳絮在抒情诗中的运用
总结词
柳絮在抒情诗中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详细描述
柳絮轻盈飘渺,如同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常常被用来寄托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在抒情诗中,柳絮常 被赋予深意,如“人生如絮轻飘渺,世事无常逐浪花。”通过柳絮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和思考。
柳絮的飞舞、飘荡形象,也常被用来 形容诗人的自由、豪放、洒脱等精神 风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 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古诗词中柳絮意象的研 究将更加细致、深入,有望揭示更多隐藏在柳絮意象
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机制。
输标02入题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古诗词中柳絮意象的研究有 望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为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意境
柳絮的轻盈、洁白,常被用来营造春日、清新、飘渺的意境。如“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情感表达
柳絮常寄托诗人的离别之苦、思乡之情、身世之悲等复杂情感。如“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珠帘遮面,遮不住春 愁”(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04
柳絮意象的演变与影响
柳絮意象的演变过程
01
02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柳絮作为自然景物,被诗 人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和春 光之叹。
唐宋时期
柳絮意象逐渐丰富,诗人 通过柳絮表达对时光流逝 、人生无常的感慨。
明清时期
柳絮飘飞,轻盈灵动,与春天的气息相得益彰。在写景诗中,柳絮常被用来描绘 春天的景象,如“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通过柳絮的描绘,表现 出春日的生机和活力。
柳絮在抒情诗中的运用
总结词
柳絮在抒情诗中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详细描述
柳絮轻盈飘渺,如同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常常被用来寄托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在抒情诗中,柳絮常 被赋予深意,如“人生如絮轻飘渺,世事无常逐浪花。”通过柳絮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和思考。
柳絮的飞舞、飘荡形象,也常被用来 形容诗人的自由、豪放、洒脱等精神 风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 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古诗词中柳絮意象的研 究将更加细致、深入,有望揭示更多隐藏在柳絮意象
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机制。
输标02入题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古诗词中柳絮意象的研究有 望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为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意境
柳絮的轻盈、洁白,常被用来营造春日、清新、飘渺的意境。如“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情感表达
柳絮常寄托诗人的离别之苦、思乡之情、身世之悲等复杂情感。如“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珠帘遮面,遮不住春 愁”(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04
柳絮意象的演变与影响
柳絮意象的演变过程
01
02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柳絮作为自然景物,被诗 人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和春 光之叹。
唐宋时期
柳絮意象逐渐丰富,诗人 通过柳絮表达对时光流逝 、人生无常的感慨。
明清时期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https://img.taocdn.com/s3/m/64a897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7.png)
在古诗中,柳树常常 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和思乡之感,这与道 家和儒家思想中的情 感表达相一致。
柳树在古诗中还常被 用来寓意高洁、淡泊 名利的精神境界,与 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的 境界追求相契合。
柳在古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柳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柳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价值
柳树的美丽与优雅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壹贰来自叁肆伍
离别之情:柳与 “留”谐音,常被 用来表达离别时的 依依不舍之情。
柔美与坚韧:柳枝 柔软,却能经受风 雨,寓意柔美与坚 韧并存。
春天与新生:柳树 是春天的象征,寓 意新生和希望。
飘逸与洒脱:柳枝 飘逸,寓意自由自 在、洒脱不羁的生 活态度。
寓言和隐喻:在古诗中,柳树有时被用作寓言和隐喻,暗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故事。 文化内涵:柳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折柳送别、柳絮飘飘等意象,被广 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
清新自然:柳树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柔美婉约:柳枝柔美,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似水、婉约秀美的情感 含蓄蕴藉:柳的意象常常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蕴藉之美 飘逸超脱:柳树随风摇曳,姿态飘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超脱世俗、自由不羁的情怀
柳树作为风景观赏树种,受到广泛欢迎。 柳树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被赋予了积极的象征意义。 在现代城市绿化中,柳树被大量种植,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经常被引用和描绘,被视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
汇 报 人 :
柳树的形态: 柔美、婀娜多 姿,常用来形
容女子
柳树的寓意: 离别、思念之 情,常用于送
别诗中
柳树的象征意 义:坚韧、不 屈不挠的精神, 常用来表达诗 人对人生和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 ,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 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错误项: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 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 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3、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 ,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 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所以 林妹妹以飞絮飘 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 竟白头”的哀叹。 一介孤女,寄人篱下,不在愁 中即病中, 存了这样的心思也是难免。及后一句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真是字 字椎心泣血, 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文天祥《过零 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 句用了比喻,就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 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 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
花逐水流。” 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 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 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 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 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 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 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 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 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古诗词中的
柳絮 意象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1、 柳絮最容易理解的义项就是和柳一起表 达别离与思念。这是由于“柳”、“ 留”谐 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如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 归不 归?”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 绪。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4、 杨花、柳絮飞舞之时春色将老,人们自然会 联想大好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如“梅花落已 尽,柳花随风散”(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 )中,梅花、柳花作为个体生命的象征,经不住时 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零落,任其吹散。宋祁的《玉 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其意内涵是词人在杨柳如烟、杏花盛开的明媚 春光中看到,无论多么美好的春天,终将归去。
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 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 薄,空缱绻,说风流。”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5、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 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 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 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 “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 对换位置,结合全词说明原因。(4分)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
间思念之深。
B. 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 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 ,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 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 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 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 Nhomakorabea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
,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 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 ,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6、所以“柳絮”也常作示愁的凭借,不单是指 称离愁。 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无 边的愁绪正如柳絮漫天飞舞!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
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 知天地有清霜。”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 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 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 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 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 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 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 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2、 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
,风流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 ,这无疑是一种雅致、一种柔美。“杨花榆荚无 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 出了柳絮的神韵。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 池塘淡淡风”也尽展了柳絮淡雅的一面。欧阳修 笔下的柳絮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 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写残春景色,却 无伤春之感,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 春景色,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 自然地表现出来。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此外,在屈大均的笔下,柳絮就款款深 情了。屈翁山以柳花的轻扬远飞,喻其志同 道合的爱妻,随他从北方跋涉数千里回到广 东的故乡:“愿作柳花飞,随郎还故乡”( 柳枝词);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 “柳”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 ”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
.
.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错误项: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 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 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3、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 ,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 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所以 林妹妹以飞絮飘 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 竟白头”的哀叹。 一介孤女,寄人篱下,不在愁 中即病中, 存了这样的心思也是难免。及后一句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真是字 字椎心泣血, 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文天祥《过零 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 句用了比喻,就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 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 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
花逐水流。” 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 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 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 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 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 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 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 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 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古诗词中的
柳絮 意象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1、 柳絮最容易理解的义项就是和柳一起表 达别离与思念。这是由于“柳”、“ 留”谐 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如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 归不 归?”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 绪。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4、 杨花、柳絮飞舞之时春色将老,人们自然会 联想大好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如“梅花落已 尽,柳花随风散”(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 )中,梅花、柳花作为个体生命的象征,经不住时 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零落,任其吹散。宋祁的《玉 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其意内涵是词人在杨柳如烟、杏花盛开的明媚 春光中看到,无论多么美好的春天,终将归去。
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 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 薄,空缱绻,说风流。”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5、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 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 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 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 “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 对换位置,结合全词说明原因。(4分)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
间思念之深。
B. 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 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 ,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 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 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 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 花似雪, Nhomakorabea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 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
,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 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 ,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6、所以“柳絮”也常作示愁的凭借,不单是指 称离愁。 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无 边的愁绪正如柳絮漫天飞舞!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
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 知天地有清霜。”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 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 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 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 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 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 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 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2、 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
,风流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 ,这无疑是一种雅致、一种柔美。“杨花榆荚无 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 出了柳絮的神韵。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 池塘淡淡风”也尽展了柳絮淡雅的一面。欧阳修 笔下的柳絮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 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写残春景色,却 无伤春之感,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 春景色,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 自然地表现出来。
.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此外,在屈大均的笔下,柳絮就款款深 情了。屈翁山以柳花的轻扬远飞,喻其志同 道合的爱妻,随他从北方跋涉数千里回到广 东的故乡:“愿作柳花飞,随郎还故乡”( 柳枝词);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 “柳”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 ”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