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国卫办医函--近视防治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8aedfe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26•【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1〕304号•【施行日期】2021.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1〕3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联合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推广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善和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水平。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中西医协同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推广使用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中医药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早防早控,减少视疲劳和调节障碍的出现,减缓假性近视向低度近视进展、低度近视向中高度近视进展,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二、试点范围及干预对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辖区内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情况,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市、区),或已经开展耳穴压丸县(市、区)中确定1-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
试点干预对象为筛查后确诊为假性近视或轻、中度近视,或怀疑远视储备不足,有近视高危因素的6-12岁儿童青少年。
2018年6月5日近视防治指南
![2018年6月5日近视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021de4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1.png)
2018年6月5日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在国内已成为一场眼科卫生防控的重大任务。
根据研究显示,近视儿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长大后可能会发展成高度近视,甚至容易引发眼底病变,影响视力质量。
为帮助家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小朋友的近视, 眼科医院制定了以下近视防治指南:
1. 增强活动。
让小朋友多在室外活动,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
室外活动可以刺激眼球生长发育,有助于防止和缓解近视。
2. 限制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
像阅读、使用电子产品等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内。
多次近距离视力活动,易造成眼球过度拉长,诱发近视。
3. 正确安排学习负担。
避免让小朋友在连续学习时,视线一直集中在同一物体上看,学习任务设置应给予适当间歇,避免视觉疲劳。
4. 定期做眼底检查。
建议每个孩子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可以在近视加重前采取预防措施。
5. 适当饮食搭配。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有利于保护视神经和促进视力发育。
如果严格按照以上近视防治指南来改进孩子的习惯和视力管理,有助于他们的眼睛健康成长。
但如需更全面疾病防治建议,还请定期就医检查与眼科医生咨询。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6e52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3.png)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一、近视的定义和分类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视力下降。
根据程度不同,近视可分为轻度(-3.0D以下)、中度(-3.0D至-6.0D)和高度(-6.0D以上)。
二、近视的危害1.视力下降:近视会导致视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2.视疲劳:近视患者长时间用眼易导致视疲劳,出现头痛、眼胀等症状。
3.心理健康问题:近视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社交障碍等。
4.职业限制:高度近视可能对某些职业(如军事、体育等)产生限制。
三、近视的预防方法1.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2.控制用眼时间:用眼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眼时间不超过45分钟。
3.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用眼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保持眼睛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为50-70厘米,同时调整角度,使视线与水平面呈30-40度角。
4.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脂肪,有利于眼睛健康。
5.定期检查视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近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四、近视的矫正方法1.配戴眼镜:对于轻度近视患者,可以选择配戴眼镜来矫正视力。
眼镜的度数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配制。
2.隐形眼镜:对于中度及以上近视患者,可以考虑配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的选择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配制。
3.屈光手术:对于年龄满18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屈光手术,如激光角膜矫正术等。
手术前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评估。
五、儿童近视的预防1.控制用眼时间:儿童用眼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眼时间不超过45分钟。
2.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儿童过多使用电子屏幕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天使用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3.饮食调整: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脂肪,有利于眼睛健康。
2018年近视防治指南
![2018年近视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63a98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5.png)
2018年近视防治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视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群视力健康的一个普遍问题。
完整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习解读PPT可编辑全文
![完整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习解读PPT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512d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png)
在此输入文字六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全文学习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在考虑环境与行为因 素、遗传因素和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
在此输入文字七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全文学习
4.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从近视防控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每天应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但从身心健康
促进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
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体育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内容解读
《指南》通过建立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方法,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从而采 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下,以学生群体为干预主体,通过预防、促进、保护、政 策发展和协作五大公共卫生行动,促进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的实施。
2.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书桌摆放应使其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学习时自然光线从写字手对侧射入, 避免阳光直射,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lx。家长应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用化,不得转卖。 ,定期调整书桌椅 高度。为儿童青少年配备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的台灯,儿童青少本作品年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用,不得转卖在。 晚间学习时除使 用台灯照明外还应开顶灯。需要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 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 距离不小于50cm,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 帘,不开夜灯睡觉。引导儿童青少年在夜间避免或减少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规函〔2019〕714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规函〔2019〕714号](https://img.taocdn.com/s3/m/fdbc18e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0.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规函〔2019〕714号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委统计信息中心、委医管中心,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各标准专业委员会、各标准起草单位:现将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下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请各项目负责人和牵头单位按照卫生健康标准管理制度要求完成标准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前报送相关材料。
各标准协调管理机构(中国疾控中心、委统计信息中心、委医管中心)和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请相关省份卫生健康委及有关单位对辖区或下属单位承担的项目给予充分支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9月4日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序号专业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分类标准类别牵头单位负责人完成时限1.?卫生健康信息20190101医院信息化功能及建设标准制定WS/T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李岳峰2020-9-102.?20190102重大疾病监测业务协同基本数据集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家奇2020-9-103.?20190103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制定WS/T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郝惠英2021-9-104.?20190104电子健康卡技术规范制定WS/T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汤学军2021-9-105.?20190105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玲生2021-9-106.?远程医疗信息共享文档规范制定WS/T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杰2021-9-107.?20190107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制定WS/T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金海2021-9-108.?20190108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修订WS/T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杨建龙2021-9-109.?20190109宁夏互联网医院监督管理标准培育试点研究—宁夏卫生健康委田丰年10.?20190110福建互联网医院监督管理标准培育试点研究—福建省卫生计生监督所缪伟2020-9-1011.?20190111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管理规范研究项目?第1部分:基于供需侧的应用指导、标准体系与应用评估方法研究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胡建平2020-9-1012.?20190112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管理规范研究项目?第2部分: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管理规范指南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高学成2020-9-1013.?医疗卫生建设20190201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制定WS/T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孙长虹2020-9-1014.?2019020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配置标准制度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赤鸿2020-9-1015.?20190203乡镇卫生院医用装备配置标准制定WS/T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赵自林2021-9-1016.?20190204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医用装备配置标准制定WS/T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研究中心2021-9-1017.?传染20190301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2020-9-1018.?病20190302鼠疫诊断修订GB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李伟2020-9-1019.?寄生虫病20190401包虫病诊断修订W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伍卫平2020-9-1020.?20190402血吸虫病诊断修订W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周晓农2020-9-1021.?20190403疟原虫抗原检测?试纸条法制定WS/T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曹俊2021-9-1022.?20190404利什曼原虫检测?血涂片法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汪俊云2021-9-1023.?地方病20190501克山病病区控制和消除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2020-9-1024.?20190502碘缺乏病消除修订W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刘鹏2020-9-1025.?营养20190601牛奶蛋白过敏儿童膳食营养指南制定WS/T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龚四堂2020-9-1026.?20190602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制定WS/T北京协和医院于康2021-9-1027.?健康20190701环境化学物质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施小明2020-9-1028.?20190702农村户厕卫生规范修订GB/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中心张荣2020-9-1029.?20190703环境健康标准名词术语制定WS/T北京大学郭新彪2020-9-1030.?20190704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标准制定GB/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施小明2020-9-1031.?2019070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GB/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施小明2020-9-1032.?20190706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环境化学污染物安全剂量推导技术指南研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徐顺青2020-9-1033.?20190707温泉水卫生标准研究研究—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丁震2020-9-1034.?20190708《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实施评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毛洁2020-9-1035.?学校卫生20190801学生健康检查规范修订GB/T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2020-9-1036.?20190802学生健康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制定WS/T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欣2020-9-1037.?20190803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制定WS/T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邹海东2020-9-1020190804上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研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许迅2020-9-1039.?卫生有害生物防制20190901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蚤类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鲁亮2020-9-1040.?20190902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修订GB/T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冷培恩2020-9-1041.?医疗机构管理20191001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修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进2020-9-1042.?20191002精神科电抽搐治疗相关设备安全使用要求制定WS/T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高华2020-9-1043.?医疗服务20191101严重创伤院前与院内信息链接规范制定WS/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2020-9-1044.?20191102医护人员院前急救培训规范制定WS/T中日友好医院孙??阳2020-9-1045.?手术部位标识规范制定WS/T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马丽平2021-9-1046.?20191104患者体验调查与评价术语制定WS/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俊2021-9-1047.?医院感染控制2019120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WS/T北京协和医院马小军2020-9-1048.?20191202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规范制定WS/T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9-1049.?2019120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规范制定WS/T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运喜2021-9-1050.?护理20191301医疗机构常用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制定WS/T北京协和医院吴欣娟2020-9-1051.?临床检验2019140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制定WS/T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2020-9-1052.?20190402儿童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制定WS/T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倪鑫2020-9-1053.?20190403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制定WS/T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倪鑫2020-9-1054.?血液201915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修订WS上海市血液中心邹峥嵘2020-9-1055.?20191502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制定WS/T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2020-9-1056.?20191503一般血站业务场所通用要求制定WS/T上海市血液中心林俊杰2020-9-1057.?基层卫生健康2019160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设计基本规范制定WS/T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陈博文2020-9-1058.?2019160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单元及应用系统视觉设计规范制定WS/T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陈博文2020-9-1059.?20191603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急重病人判断及转诊标准制定WS/T北京协和医院?曾学军2020-9-1060.?消毒20191701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修订G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流波2020-9-1061.?20191702消毒产品检测方法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沈瑾2020-9-1062.?20191703内镜灭菌效果评价与检测方法制定WS/T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燕2021-9-1063.?20191704邻苯二甲醛卫生要求制定WS/T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曹晋佳2021-9-1064.?老年20191801老年健康标准专业术语研究研究—北京医院杨泽2020-9-1065.?20191802中国老年健康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研究—北京医院张鹏俊2020-9-1066.?妇幼20191901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制定WS/T北京协和医院马良坤2020-9-1067.?20191902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价研究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徐轶群2020-9-1068.?职业健康20192001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接触限值修订GBZ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邢彩虹2020-9-1069.?20192002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修订GBZ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叶俏2020-9-1070.?尿中二氯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制定GBZ/T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明2020-9-1071.?20192004职业接触三甲基氯化锡生物限值制定GBZ/T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吴邦华2020-9-1072.?20192005疑似职业病界定导则制定GBZ/T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陈嘉斌2020-9-1073.?20192006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修订GBZ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丁邦梅74.?20192007强制性职业病诊断标准实施评估:《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实施—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宋莉2020-9-1075.?20192008强制性职业病诊断标准实施评估:《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诊断标准》实施—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职业病防治院)马雪松2020-9-1076.?20192009强制性职业病诊断标准实施评估:《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实施—南京医科大学朱宝立2020-9-1077.?20192010强制性职业病诊断标准实施评估:《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实施—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闫丽丽2020-9-1078.?20192011强制性职业病诊断标准实施评估:《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实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夏玉静2020-9-1079.?放射卫生20192101工业辐射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修订GBZ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邓大平2020-9-1080.?20192102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制定W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程金生2020-9-1081.?20192103核动力发电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规范制定GBZ/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侯长松2020-9-1082.?201921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要求和医学监督规定修订GBZ/T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玉龙2020-9-1083.?其他20192201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WS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2020-9-1084.?20192202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制定WS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2020-9-1085.?20192203病原微生物核酸扩增检验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制定W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赤鸿2020-9-1086.?20192204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要求制定WS/T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强2021-9-1087.?20192205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技术规范制定WS/T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于丽华2020-9-1088.?20192206托育服务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研究研究—中国儿童中心杨彩霞2020-9-1089.?20192207卫生健康领域团体标准管理体制研究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卢金星2020-9-1090.?20192208中国参与ISO卫生健康领域标准工作策略研究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雷苏文2020-9-1091.?20192209中国卫生健康标准发展状况研究研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2020-9-10——结束——。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7265f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5.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4页(P12-15)【作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适用范围《指南》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目标读者为省、市、县各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人员。
二、近视防控基本知识(一)名词术语1.视力:又称视锐度,指眼睛识别物像的能力,分为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即视野),前者系指眼底黄斑区中心凹的视锐度,后者系指黄斑区注视点以外的视力。
一般所谓视力均系指中心视力而言。
识别远方物像的能力称远视力,识别近处物像的能力称近视力。
2.裸眼视力:又称未矫正视力,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
3.矫正视力:指用光学镜片矫正后所测得的视力。
包括远距矫正视力和近距矫正视力。
4.视力不良:又称视力低下。
指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检查远视力,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低于5.0。
其中,视力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视力≤4.8为中度视力不良,视力≤4.5为重度视力不良。
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多见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其他眼病(如弱视、斜视等)。
5.近视: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远视力下降。
6.筛查性近视:应用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俗称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儿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视者筛选出来。
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SE)<-0.50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无条件配备电脑验光仪的地区,可采用串镜检查,正片(凸透镜)视力下降、负片(凹透镜)视力提高者,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7.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
拿到近视筛查通知书说孩子近视了,怎么办?
![拿到近视筛查通知书说孩子近视了,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5485099eb0717fd5360cdcbf.png)
编者按:“健康中国2030”和“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建设中,健康管理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民群众视觉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视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视光产业也在逐渐从传统的配镜业务向视光学疾病诊疗及眼健康管理方向快速发展。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业技术提升、现代化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的问题,当前视光产业论坛中,众多国内知名视光专家纷纷围绕时下视光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精彩分享,我们也撷取了一些精彩的发言整理成文章,希望能给眼镜行业的同仁带来启迪。
90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2019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印发。
2018年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经仔细阅读,我们发现《规范》中对具体的操作标准和筛查标准体现更多的是“筛查近视”而不是“确诊近视”。
《规范》中第九条表明:近视筛查标准中的描述是:“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D。
”该标准的特点是:1.不做睫状肌麻痹验光;2.要同时达到视力小于5.0(或1.0)和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0.50D(如等效球镜度75度时就算近视,50度及以下就不计算)。
也就是说,筛查出来的结果只能说明“可能是近拿到近视筛查通知书说孩子近视了,怎么办?梅颖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早稻田眼镜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
国家卫计委2018近视防治指南
![国家卫计委2018近视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f56b118cc175527072208c3.png)
近视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 2018-06-05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一)定义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84ed12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7.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25•【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18〕932号•【施行日期】2018.10.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其他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8〕9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健康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8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在核实各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
为掌握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基数,做好评议考核,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
一、调查方法(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则上依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开展本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
如本地已有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调查专项,也可依托开展。
6岁儿童近视情况的调查,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
(二)调查方案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意后实施。
调查方案应当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和抽样代表性,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二、调查范围(一)市县数量:每省份在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3个监测城市基础上,应扩大调查范围,要求至少覆盖40%地级市,每个地级市至少覆盖1个城区和1个县。
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增加调查城市数量,力争逐步实现全覆盖。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4bbd26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e.png)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17•【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施行日期】2011.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8号)中有关要求,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继续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胡鹏、张文宝电话:************、68792730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附件: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ba1fd4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9.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7•【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68号•【施行日期】2024.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和加强我国近视防治工作,我委组织对2018年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进行修订,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抓好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5月17日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
(二)分类与分期。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686号(医疗体育类586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686号(医疗体育类586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9cbb85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3.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686号(医疗体育类58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0•【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防控,未成年人保障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686号(医疗体育类586号)提案答复的函民进界:你界别提出的《关于应对中小学生近视问题的提案》收悉,经商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我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联合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措施。
2018年以来,坚持动态掌握全国学生近视底数和动态变化情况,并联合教育部对省级人民政府每年开展评议考核,开发、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大力开展科研与应用转化,在全国183个区县开展试点工作,并发布近视防控相关行业标准,加大规范近视防控技术和诊断治疗力度。
同时,注重加强基层学校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儿童青少年眼病防控服务能力,加强规范近视矫正市场,对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督促落实整改。
此外,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支持性氛围。
近年来,近视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
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9个省份2019年近视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局面已基本展现。
但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诸多挑战,各地年度防控目标任务艰巨,近视低龄化和高度近视仍是重点关注内容。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着力构建视力友好型校园环境和居家环境。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5f626cd67ec102de3bd89a7.png)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两年多以来,全国各级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及家长等各方积极推广、使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一些地区以此为依据,形成综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近视防控行动措施,全国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反映了全社会采取行动合力减少环境与行为因素对近视的不利影响,取得实质性成效。
《指南》应用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一些专业工作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国家今年出台了“双减”等多项新政策,为孩子视力健康保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组织安徽医科大学等专业团队对2019年的《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一、修订原则《指南》(更新版)对2019版的主体内容进行了保留和完善,着重体现了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
适宜技术的提出和更新,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经典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是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级预防措施。
二是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患病率,评价远视储备状况,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管理效应,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二级预防措施。
三是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及时佩戴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方法,严格定期进行眼视光检查,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重度近视病理化发展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三级预防措施。
二、主要更新内容(一)完善了近视防控基本知识内容。
包括:保留了原有“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视力不良、近视、筛查性近视、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相关基本知识;完善了“视力”的名词解释,规范了不同年龄的视力水平的表达方法(《标准对数视力表》5分表达法);增加了“正视化过程、远视储备量、屈光不正、屈光度、等效球镜”等名词的规范解释;强调了远视储备量年龄范围和对近视防控的意义。
斜视防治指南2018
![斜视防治指南2018](https://img.taocdn.com/s3/m/140d0de004a1b0717ed5dd05.png)
斜视诊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一)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E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s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
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
对于部分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
对于年龄大于12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一)眼球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测量近距离斜视度的关键是需使用适当的调节性注视视标,如果不使用调节性注视视标,所测量的斜视度就不可能准确。
体质健康网近视防控系统操作指南
![体质健康网近视防控系统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b1bbd1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7.png)
体质健康网近视防控系统操作指南为指导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高近视防控技术能力,日前,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推出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等7项适宜技术,对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如何防止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如何矫正儿童青少年视力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冯会芳说,《指南》制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推动《方案》的落实。
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指南》推出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等七项适宜技术,是非常细致的“操作手册”,让参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人员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指南》将“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作为推荐的七项适宜技术之一,是因为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日间户外活动能够有效地预防近视。
《指南》中,“建设视觉友好环境”一项提出家庭应保障孩子睡眠时间,其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要达到9小时,高中生要达到8小时。
董道权认为,保障儿童青少年充足的睡眠时间,其目的或与让眼睛得到充分放松、休息,延缓其远视储备减少有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https://img.taocdn.com/s3/m/3f0d4141af1ffc4ffe47ac65.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
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
【发布部门】60321
【发布日期】2018.06.01
【实施日期】2018.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等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等低视力防控工作,我委组织编写了《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防治指南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一)定义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一)环境因素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
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
因此,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
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
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
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二)遗传因素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
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
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三、近视的相关检查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一)一般检查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
视力检查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
如采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投影或视频视力表),建议标准视力表亮度为80~320cd/m2。
目前,视力表亮度为160cd/m2作为使用标准而广泛应用。
由于在各种不同的投影机、灯箱和视频显示系统中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亮度,临床上以80~320cd/m2作为检测视力表的亮度可能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
如采用直接照明法(印刷视力表),建议照度为200~700lux。
根据选用的视力表规定来设定检查距离。
测量时遮盖对侧眼,注意不要眯眼、不要压迫被遮盖眼。
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
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先看清最大一行视标,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视标指给被检查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视标,至少能辨认出1行中的3个视标记录为准确结果。
被检查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
如估计被检查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视标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
记录和表达视力时,应当标注所采用的视力表类型。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
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0.5(即LogMAR视力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
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
2.裂隙灯检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3.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
彩色眼底照相拍摄标准:应当以视盘与黄斑的中间点为中心,曝光适中,对焦清晰。
屈光度大于-3.00DS者或视网膜有近视病变(如视盘旁萎缩弧、豹纹状眼底、黄斑部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周边部眼底病变)者应进行定期随访。
对于有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的近视患者,还应当散瞳后进行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可通过压迫巩膜来检查周边视网膜是否有变性、裂孔等。
特别是对下列情况应重点检查:(1)视力低下及视力矫正不能达到正常者。
(2)高度近视眼者。
(3)突发性的有细尘状感或合并有闪光感者。
(4)屈光间质不良有玻璃体色素沉积或玻璃体混浊者、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其对侧眼的检查对发现新的病变及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
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2~3次/日,连用3日;对于内斜视的患者来说,1~2次/日,连用5日。
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21天~28天内。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
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
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内。
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非就是最好的矫正处方,最后得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
(二)特殊检查1.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7.77mm,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0mm,垂直方向为7.70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0mm。
3~15岁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7.79mm。
儿童随年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
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
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2.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16mm,3岁时可达正视眼水平约23mm,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13~14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24mm。
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3.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
可采用Worth四点灯评估知觉融合功能,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性聚散、AC/A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D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可分为梯度性AC/A、计算性AC/A)。
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6.A/B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7.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
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
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
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