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中最擅长讽喻诗的一位,他以其精湛的诗才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如下:一、善于运用类比手法白居易的讽喻诗作品中,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类比手法。

他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类比,使其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表达出相同的意义。

通过类比,他能够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他在《赋得史解狐忠烈度》中写道:“欲叩羊门似解狐,人言两眼都没主;有八瓣儿屈钩钩,愿爲丝带明相结。

曲终一劒无鶻鹘,善使三尺见真覺;羊破解有钩不住,贪食反致纡方缺。

”通过将狐狸和解人进行类比,白居易成功地表达了对狐狸奸诈行为的讽刺和对解人忠诚行为的赞颂。

二、善于运用夸张和颠倒手法白居易在讽喻诗中也善于运用夸张和颠倒手法,通过夸大和颠倒事物的特点,以达到讽刺或嘲笑的效果。

例如,在《咏雪》中,他写道:“不劳杨掩菡,岳句千峰压;正未半筠摇,江声万壑发。

”通过夸大雪的能力和威力,他既表现了雪的美丽和壮观,又以此讽刺了杨花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三、善于运用插叙和借代手法白居易的讽喻诗作品中,还常常运用插叙和借代的手法,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借用一些事物,来间接表达他对其中一种现象或情感的看法。

例如,在《红蕉篇》中,他用借代的方式,将一棵红蕉树比作立志自强的人,通过树的成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和追求。

四、善于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白居易的讽喻诗作品中,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效果。

他常常运用对仗、排比、转寄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易于领会他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在《咏雪》中,他借用了对仗的手法,将雪的美景与杨花的凄凉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诗句更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五、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白居易的讽喻诗作品中,常常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幽默和机智的言辞来达到讽刺和嘲笑的效果。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总的看来,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如下艺术特点: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

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

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

《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

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

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

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

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

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

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

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

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

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是唐朝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展示了其独
特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白居易的讽喻诗语言简练,文字流畅。

他善于用简短的诗句,
直接简洁地传递出深刻的思想,以极少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意境。

其次,白居易的讽喻诗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评。


以讽喻的语言形式,向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良现象发出警示,并揭示出
其中的荒诞和虚伪。

再次,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运用讽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观念具象化,使人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使其思想更
加深刻和生动。

此外,白居易的讽喻诗常常采用夸张和喜剧手法。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
喜剧手法来夸大描绘社会中的荒诞和荒谬之处,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白居易的讽喻诗常常以幽默和诙谐的语言形式呈现。

他通过幽
默和诙谐的字句,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加深了诗歌的娱乐性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讽喻诗以简练流畅的语言、批判现实的精准、深
刻的思想内涵、夸张喜剧的手法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为主要特点。

他以
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这使得他的
讽喻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导语:白居易的诗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等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诗人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长于叙事状物;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相反相成,在对比中见爱憎;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正体现了他的处世之道。

他说:仆志在兼济。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可见,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特别重视他的讽喻诗,与他的政治理想、进步的人生观和文学主张分不开。

因为这些诗正是依照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而创作的,他希望这些讽喻诗能上达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使他们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从而改革政治,改良社会。

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包括了《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共一百七十多首,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根据诗歌题材和内容,我们可以将讽喻诗分为五种:反映劳动人民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的生活,揭露、痛斥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骄横残酷、荒淫奢侈;讽刺、规劝皇帝及上层统治阶级;反映妇女和封建婚姻问题;反映边疆及战争问题;表达志向抱负及对朋友的勉励等。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个朝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在《赠友》一诗中愤怒地写道:“私家无钱轳,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棉。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唐代文坛影响甚大,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晰的寓意和意象: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通过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来表达讽刺的目的。

他以一种简练明了的方式将虚实相取、意象转化为文字来传递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批判。

比如他的《新婚别》一诗中,以婚姻为载体,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讽刺,读来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

二、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以一种疏离的情感态度来嘲讽现实。

他以轻松的语气,以嘲讽的视角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际关系的想法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大梨栗谣》,通过嘲笑一个食量巨大而贪婪的人物,既表达了对社会贪欲的批判,同时也寓意了人心险恶以及生活的困境。

三、取材广泛、富有变化: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他的取材广泛、富有变化方面。

他的诗中涵盖了各个社会领域的人物和事物,如官场、民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他通过多样化的寓言和隐喻,将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他的观点相融合,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他对现实的批判。

四、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白居易的讽喻诗在语言上具有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他擅长运用凝练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描述出具体的社会现象。

他的文字表达简练明了,有时候甚至只有两三个字就能点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他巧妙地运用寥寥数语,使形象直观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他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的能力上。

他的诗作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多为社会现象、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他通过讽喻和比喻的手法,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余,也能对现实社会的问题有所思考。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取材广泛、富有变化、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等艺术特点。

讽喻诗白居易

讽喻诗白居易

讽喻诗白居易讽喻诗白居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

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上承《诗经》,汉乐府、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积极反映社会现实,艺术上也自树一格,被誉为“唐代《诗经》”。

一、白居易讽喻诗出现的时代背景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

其祖父白B、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

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

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

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

后又迁到越中。

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

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岁除夜对酒赏析翻译

白居易岁除夜对酒赏析翻译

岁除夜对酒唐代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白居易岁晚旅望赏析翻译

白居易岁晚旅望赏析翻译

岁晚旅望唐代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富,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讽喻诗

讽喻诗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3、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 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4、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 。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 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 5、九重:皇帝所居的深宫,这里指隋炀帝。省(xing醒): 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 炀帝三游江都,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奉信郎崔民象,王 爱仁先后上书劝谏,都被杀。 6、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锦缎。 7、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②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B.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A.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聂夷中《田家》) C.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 D.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③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 人心的把戏而已)。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 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 处,故称杜陵。
画面一:千里灾情。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 苗不秀多黄死:九月 降霜秋早寒,禾穗未 熟皆青干。
从三月写到九月全年适合长庄 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 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①—③题。(6 分) 新 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①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 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 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 征税的路。 D.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 征税。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的诗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等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诗人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长于叙事状物;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相反相成,在对比中见爱憎;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正体现了他的处世之道。

他说:仆志在兼济。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可见,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特别重视他的讽喻诗,与他的政治理想、进步的人生观和文学主张分不开。

因为这些诗正是依照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而创作的,他希望这些讽喻诗能上达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使他们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从而改革政治,改良社会。

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包括了《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共一百七十多首,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根据诗歌题材和内容,我们可以将讽喻诗分为五种:反映劳动人民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的生活,揭露、痛斥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骄横残酷、荒淫奢侈;讽刺、规劝皇帝及上层统治阶级;反映妇女和封建婚姻问题;反映边疆及战争问题;表达志向抱负及对朋友的勉励等。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个朝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在《赠友》一诗中愤怒地写道:“私家无钱轳,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内容提要】白居易的讽喻诗,其特点是直抒胸臆,形象鲜明。

以“讽喻”为中心的“讽喻体”是一种文学体裁,又叫譬喻、物、譬谕、讽喻等。

白居易在诗中运用形象,主要以直接抒情为主,但也使用间接抒情。

他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抓住生活的某些典型事物来作诗。

这些事物或可作人、或为物,或为事。

白居易的喻体大都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在内容上多是“牢骚”“怨恕”“'t尤愤”等情绪;在艺术上注重形象的鲜明,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进行艺术表现。

他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某种典型事物的直接摹写和比喻来反映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懑不平之气。

白居易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他一方面把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则以他自身所经历和感受至阱亲身参与到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去的事实为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写出了许多优秀讽喻诗,对我。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其讽喻诗的内容多是反映民间疾苦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的生活以及他们欺压百姓的恶行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尖锐揭露和对社会不良时事的鞭挞讽谏皇帝使皇帝明白为政之要从而使政治清廉国家安定百姓和乐
文艺探究 WEN YI TAN JIU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晓雪
白 居 易 作 为 中 唐 时 期 的 著 名 诗 人, 存 诗 两
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 行径。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文字描
褒贬、炯戒讽喻。这作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 写对象,述说卖炭翁心中之事,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
在其讽喻诗的创作中,被不断运用和实践。
写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凄苦的心理环境,一字一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少时为避战乱而颠沛 句,发人深省。
流离,后为应制举,与元稹撰写《策林》七十五篇,
(二)讽喻诗的艺术特色
为其之后讽喻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元和三年至五
白居易的讽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通
年这一时期内,白居易秉持着“有阙必规,有违必 俗,写实性强。对于这一点,早在《诗经》中就有明
谏”的原则,屡次上书言政,并创作了大量讽喻诗。 确体现。在《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以及汉魏
质相近,其文学思想具有继承性。然而,在后人眼里, 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
白居易的诗却没有超越杜甫诗歌。针对这一情况,下 同样是对杨贵妃的描写,白居易多用“玉容”“梨花”
面从时代、个人以及诗歌创作思想手法等几个方面进 等直接比喻来形容其样貌,而杜甫则避开这些词语,
行简要论述和说明。
以警戒当权者、教化民众为主要目的的诗篇。在《与 为十分突出的一篇,在后世广为流传。在这首诗中,
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诗人借卖炭老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

浅说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浅说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思 想 内容 与 艺 术 特 色
谓 之 “ 喻诗 ” 兼 济 之 志 也 讽 . 可 见 ,作 者 所 看 重 的 是 表 达 他 志 向 抱 负 及 人 生 观 的 讽 喻
休 止 的 战 争 导致 千 万 百姓 无 辜丧 生 , 等 。 在 艺术 成 就 方 面 , 等 诗 人 因事 起 意 , 吟 悲 一 事 ; 于 叙 事 状 物 ; 过 外 貌 和 心 理 一 长 通 描 写 , 造 性 格 鲜 明 、 象 生动 的人 物 : 反 相 成 , 对 比 中见 塑 形 相 在 爱憎; 用常 得 奇 , 易 中见 精 粹 . 平 . 关 键 词 :白居 易 讽 喻 诗 爱 国主 义 思 想 艺术 特 色
诗 。 自居 易 特别 重视 他 的 讽 喻 诗 , 他 的政 治 理 想 、 步 的 人 与 进 生 观 和 文学 主 张分 不 开 。 为这 些 诗 正 是 依 照 他 的 “ 章 合 为 因 文 时 而 著 , 诗 合 为 事 而 作 ” 文 学 主 张 而创 作 的 , 希 望 这 些 歌 的 他 讽 喻 诗 能 上达 以 皇帝 为首 的统 治 阶 级 , 他 们 幡 然 醒 悟 , 改 使 痛 前 非 , 而 改 革 政 治 , 良社 会 。 从 改 自 居 易 的讽 喻 诗 包 括 了 《 中 吟 》 《 乐 府 》 共 一 百 秦 和 新 等 七 十 多 首 , 中体 现 了这 类 诗 的思 想 价 值 。根 据 诗 歌 题 材 和 集 内 容 , 们 可 以将 讽 喻 诗 分 为 五 种 : 映 劳 动 人 民无 尽 的 痛 我 反 苦 和 灾 难 的 生 活 . 露 、 斥 统 治 阶 级 的 横 征 暴 敛 , 横 残 揭 痛 骄 酷 、 淫 奢 侈 : 刺 、 劝 皇 帝 及 上 层 统 治 阶 级 ; 映 妇 女 和 荒 讽 规 反 封 建 婚 姻 问 题 : 映 边 疆 及 战 争 问 题 : 达 志 向 抱 负 及 对 朋 反 表 友 的勉 励 等 响 有 一 点 特 别 值 得 注 意 ,那 就 是 学 生 把 所 有 希 望 和美 好 理 想 都 寄托 到 未 来 , 关 心 现 实 生 活 , 可 现 在 受 苦 受 难 。 求 将 不 宁 只 来 扬 眉 吐气 。这 种 影 响力 使 得 教 学 严 重 脱 离 学 生 的生 活 。 四 、 中美 课 堂 教 学 价 值 观 的 反 思 和借 鉴 对 教 学 价 值 观 是 一 个 恒 久 而 新 颖 的 话 题 ,其 恒 久 性 是 指 它 要 与 教学 的存 在 共 始终 . 其新 颖 性 在 于 人们 既没 有 对 教学 价 值 观 形 成 一致 的看 法 . 对 价 值 观 如 何 影 响教 学 行 为 知之 甚 少 。 又 中 国社 科 学 院 自然科 学史 研 究 所 董 光 壁 教 授 在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会 中 轴 转 换 ” 论 . 社 会 发 展 依 次 分 为 社 理 把 道 德 社 会 、 势 社 会 、 济 社 会 和 智 力 社 会 四种 , 据 这 一 理 权 经 根 论 , 国社 会 处 于 经 济 社 会 向智 力 社 会 过 渡 时 期 , 美 中国 则 处 于 权 势社 会 向经 济 社 会 的转 变 时 期 。 观 而 论 , 客 中美 教 学 价 值 观 各 有 特 色 。美 国在 学 生 中心 价 值 观 的极 度 发 展之 后 开 始 向 学 科 中心 回收 , 中 国教 学 在 学 科 中心 价 值 观 发 展 到 极端 之后 开 始 向学 生 中心 靠 拢 。然 而 “ 山 之 石 , 以攻 玉 ” 美 国 的 教 学 他 可 , 价 值 观 毕 竟 给 我 们 提 供 了一 个 很 好 的参 照 ,使 我们 在 新课 改 中 开始 尊 重 差 异 、 励 创 新 、 会 合 作 、 注 生 活 , 助 学 生 找 鼓 学 关 帮 回他 自己 。 借 鉴 中我 们 一 定 要 注 意 理论 的 中介 转 化 . 在 切忌 照 搬 照 抄 , 有把 我 国 知识 教 学 的 宝 贵 经 验 和 美 国 教 学 中 “ 中 只 做 学 ” 力相 融 合 , 能 为新 课 改 下 的课 堂 找 到 新 的 生 长点 。 活 才

白居易讽喻诗

白居易讽喻诗

白居易讽喻诗白居易讽喻诗浅说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

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讽喻诗时代背景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

其祖父白锽、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

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

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

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

后又迁到越中。

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

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白居易(约772年-约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他是一位以讽喻诗著称的文学家。

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均衡的结构:白居易的讽喻诗多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每首诗由四句组成,结构简洁清晰。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的技巧,使诗句通顺流畅,旋律和谐统一2.富有幽默感: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幽默风趣闻名,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和嘲笑元素。

他善于通过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诗中的寓意。

例如,他在《白日依山尽》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通过将黄河之水与天上水相比,形成了夸张的对比,既凸显了黄河的浩大和奔腾澎湃,又渲染了水流的无穷无尽,以此讽刺地反映了人们的贪欲和野心。

3.剖析社会风貌:白居易的讽喻诗通常以众人皆知的事物作为比喻的对象,通过对社会人情风貌的剖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判。

他以犀利的语言和尖锐的观点,寓言式地揭露社会的弊端和不公,以此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产生思考。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批判了人们贪婪无度的行为,暗示人们应该明智而适度地享受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4.表达哲理思想:尽管白居易的讽喻诗常常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

他通过寓言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例如他在《琴歌》中写道:“试问卦成时消息,况乃初心不可知。

”虽然表面上是在揭露朝廷的无能和腐败,但实际上也是在批判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争斗,呼吁人们回归内心的最初梦想和初心,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他通过讽喻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唐代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法浅析⽩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法摘要:⽩居易讽喻诗⼤量采⽤对⽐,主要分为阶级对⽐,作者与他⼈的对⽐,其他对⽐。

⽤对⽐绘物抒情,使得事物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关键词:⽩居易讽喻诗对⽐⼿法劳动⼈民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成百上千的诗⼈在那⼀时期先后出现,他们以各有特⾊的诗篇,从多⽅⾯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貌。

在众多诗⼈之中,⽩居易便是杰出的代表之⼀。

这不仅仅表现在他流传下来诗篇的数量上,更因为他在艺术创作上显⽰了⾃⼰的特⾊,在诗⼈流传下来的⼀百七⼗余⾸讽喻诗中,诗⼈⼤量采⽤对⽐的写作⼿法,通过对⽐导出题旨,于对⽐中体现爱憎的感情。

我就诗⼈讽喻诗中的阶级对⽐、诗⼈与他⼈的对⽐、其他对⽐这是三个⽅⾯展开探讨。

⼀、阶级对⽐⽩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往往先尽情描摹达官贵⼈们的糜烂⽣活,⽽在诗的末尾忽然出⼈意料地突起⼀个对⽴⾯。

在《重赋》⼀诗中,诗⼈详尽的描写了被贪吏们破坏的两税法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幼者形不蔽,⽼者体⽆温,悲喘与寒⽓,并⼊⿐中⾟。

”⽽贪吏们“随⽉献⾄尊”的羡余物却“缯帛如⼭积,丝絮似云屯”,诗⼈借⽼农之⼝发出了“夺我⾝上⾐,买尔眼前恩”的愤怒呼喊。

《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重赋》形成鲜明的对照。

“⼀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

洞房温且⾼,寒署不能⼲。

……厨有臭败⾁,库有贯朽钱”。

《缭绫》中也以“丝细缲多⼥⼿疼,札札千声不盈尺”写出农妇的艰⾟,⽽对照以富贵者的浪费:“汗沾粉污不再着,曳⼟蹋泥⽆惜⼼。

”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

作为⼀种解救,诗⼈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节制,因⽽他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层困苦的贪吏、宦官。

《轻肥》则将⽭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夫,将军。

意⽓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称是内⾂。

朱绂皆⼤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陆罗⼋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饱⼼⾃若,酒酣⽓益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总的看来,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如下艺术特点:
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

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

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

《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

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

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

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

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

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

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

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

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

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

他的诗,生前已经传至国外,当时新罗、日本都有传写者,对日本诗歌的影响尤大。

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下面我们再看看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白居易在后期诗歌创作中,闲适生活成了他主要的表现内容。

他的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

白居易很推崇陶渊明,他退居渭上时,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在江州还专门去访问过陶渊明的故居。

不过,虽然他的闲适诗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并不像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也不像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

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惊喜,还蕴含了人世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又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写得浅切平易,但五六两句中“迷”、“没”等字却极贴切精致,显然是用心锤炼之语。

另外一首《问刘十九》是一首小诗,也写得很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谓“红炉”、“绿酒”,这首诗中的色彩已经是十分明丽了,又在欲雪的暮天里,这色彩就越发有鲜明和暖人的感觉,最后的一句亲切的问语“能饮一杯无?”,又使人在阴冷寒湿中得到一种友情的温暖。

短短二十字,写来趣味十足,色彩鲜明。

在所谓白居易的“闲适诗”中,像上述几首那样写得很出色的还有一些。

但类似的情怀写得太多,未免重叠复出,令人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而且有相当多写得很平庸。

尤其是他总爱在诗里表白自己的淡泊高雅,哀叹自己的衰老孤独,谈论佛经的道理,就有点枯燥乏味了。

在讽谕、闲适之外,白居易还把自己的诗歌分出了“感伤”一类,其中的《长恨歌》、《琵琶行》,就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