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讽喻诗特点

合集下载

白居易(详细介绍)

白居易(详细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一、闲适诗和讽喻诗:都具尚实、尚俗、务尽特点,但在内容情调上不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相关,多意激气烈;闲适诗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有淡泊平和、闲逸悠然情调。

早年如《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官舍小亭闲望》“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晚年闲适生活与诗酒人生、拂道心境全都表现在闲适诗里:“绿蚁新醅酒”(《问刘十九》)二、知足保和源于对政治的厌倦和佛老思想影响,以及浅俗思想。

很多闲适诗热衷于铺叙身边琐事。

《序洛诗》:“闲适有馀,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此期诗多“称心而出,随笔抒写”(越翼《瓯北诗话》),内容形式都既浅且俗。

苏轼“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白俗,主要表现在此。

三、记游写景的“闲适”作。

如被后人评为可与韩愈《南山》“匹敌”(《唐宋诗醇》)的《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题浔阳楼》、《读谢灵运诗》、《宿简寂观》、《咏意》、《大林寺桃花》等,都能以审美的眼光和清新的笔调观照自然,抒写心愫,表现出“逸韵谐奇趣”特点。

四、白居易的闲适诗还有不少说理议论的篇章,所说之理又多为出世逃禅、知足保和之类,初读之下,尚觉清爽,数篇之后,便觉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但白居易诗也有说理说得好的,如组诗《效陶潜体十六首》便将议论与叙述、描写结合起来,以饮酒为契机,表现诗人“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的真实情态,较之一般纯发议论的说理诗,自不可一概而论。

五、影响。

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导语:白居易的诗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等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诗人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长于叙事状物;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相反相成,在对比中见爱憎;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正体现了他的处世之道。

他说:仆志在兼济。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可见,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特别重视他的讽喻诗,与他的政治理想、进步的人生观和文学主张分不开。

因为这些诗正是依照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而创作的,他希望这些讽喻诗能上达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使他们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从而改革政治,改良社会。

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包括了《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共一百七十多首,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根据诗歌题材和内容,我们可以将讽喻诗分为五种:反映劳动人民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的生活,揭露、痛斥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骄横残酷、荒淫奢侈;讽刺、规劝皇帝及上层统治阶级;反映妇女和封建婚姻问题;反映边疆及战争问题;表达志向抱负及对朋友的勉励等。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个朝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在《赠友》一诗中愤怒地写道:“私家无钱轳,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棉。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唐代文坛影响甚大,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晰的寓意和意象: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通过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来表达讽刺的目的。

他以一种简练明了的方式将虚实相取、意象转化为文字来传递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批判。

比如他的《新婚别》一诗中,以婚姻为载体,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讽刺,读来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

二、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以一种疏离的情感态度来嘲讽现实。

他以轻松的语气,以嘲讽的视角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际关系的想法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大梨栗谣》,通过嘲笑一个食量巨大而贪婪的人物,既表达了对社会贪欲的批判,同时也寓意了人心险恶以及生活的困境。

三、取材广泛、富有变化: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他的取材广泛、富有变化方面。

他的诗中涵盖了各个社会领域的人物和事物,如官场、民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他通过多样化的寓言和隐喻,将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他的观点相融合,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他对现实的批判。

四、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白居易的讽喻诗在语言上具有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他擅长运用凝练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描述出具体的社会现象。

他的文字表达简练明了,有时候甚至只有两三个字就能点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他巧妙地运用寥寥数语,使形象直观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他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的能力上。

他的诗作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多为社会现象、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他通过讽喻和比喻的手法,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余,也能对现实社会的问题有所思考。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取材广泛、富有变化、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等艺术特点。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吴灵灵内容摘要: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社会底层人民深苦痛疾的壮丽诗篇。

也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有“诗王”之称。

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诗作,以讽喻诗最为著名。

讽喻诗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绘物抒情,使作者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个人观点更为鲜明突出。

主要可分为阶级对比,作者与他人的对比,自身前后阶段对比以及其他对比等。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对比手法劳动人民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十一二岁时,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登拔翠科。

三十五岁应制举。

历任周至尉。

翰林学士,右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又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他的政治理想是贞观之治,在这一时期,他怀着极高的热情参政,“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初授拾遗献书》),屡次上书,指陈时政,倡言蠲(juān)租税、绝进奉、放宫女、抑宦官,在皇帝面前折廷诤。

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喻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在诗人流传下来的一百七十余首讽喻诗中,诗人大量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导出题旨,于对比中体现爱憎的感情。

我就诗人讽喻诗中的阶级对比、诗人与他人的对比、诗人前后阶段理想观念对比以及其他对比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阶级对比白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往往先尽情描摹达官贵人们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出人意料地突起一个对立面。

讽喻诗白居易

讽喻诗白居易

讽喻诗白居易讽喻诗白居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

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上承《诗经》,汉乐府、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积极反映社会现实,艺术上也自树一格,被誉为“唐代《诗经》”。

一、白居易讽喻诗出现的时代背景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

其祖父白B、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

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

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

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

后又迁到越中。

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

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讽喻诗

讽喻诗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3、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 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4、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 。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 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 5、九重:皇帝所居的深宫,这里指隋炀帝。省(xing醒): 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 炀帝三游江都,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奉信郎崔民象,王 爱仁先后上书劝谏,都被杀。 6、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锦缎。 7、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②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B.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A.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聂夷中《田家》) C.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 D.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③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 人心的把戏而已)。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 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 处,故称杜陵。
画面一:千里灾情。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 苗不秀多黄死:九月 降霜秋早寒,禾穗未 熟皆青干。
从三月写到九月全年适合长庄 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 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①—③题。(6 分) 新 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①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 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 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 征税的路。 D.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 征税。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的诗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等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诗人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长于叙事状物;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相反相成,在对比中见爱憎;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正体现了他的处世之道。

他说:仆志在兼济。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可见,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特别重视他的讽喻诗,与他的政治理想、进步的人生观和文学主张分不开。

因为这些诗正是依照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而创作的,他希望这些讽喻诗能上达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使他们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从而改革政治,改良社会。

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包括了《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共一百七十多首,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根据诗歌题材和内容,我们可以将讽喻诗分为五种:反映劳动人民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的生活,揭露、痛斥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骄横残酷、荒淫奢侈;讽刺、规劝皇帝及上层统治阶级;反映妇女和封建婚姻问题;反映边疆及战争问题;表达志向抱负及对朋友的勉励等。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个朝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在《赠友》一诗中愤怒地写道:“私家无钱轳,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白居易讽喻诗再解读

白居易讽喻诗再解读

白居易讽喻诗再解读白居易讽喻诗再解读摘要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讽喻诗再解读- 毕业论文。

他的诗通俗易懂,艺术成就很高,为广大人民所传颂。

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

“意激而言直”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白居易的讽喻诗数量虽不太多,仅有1百710首左右(其中《新乐府》510首),但内容广泛,现实性很强,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而且他的讽喻诗在艺术(尤其是语言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起到了1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其讽喻诗的研究,进1步探讨白居易讽喻诗在思想内容以及语言艺术特色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思想内容;忧国爱民ABSTRACTJuyi Bai is the greatest realistic poet in Tang Dynasty. His poem is easy to catch on, and popular among our people. So his has a big achievement in art. Allegorical poem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em by Bai. “great passion and direct expression ” is the good example of Bais “saving people” political ambition as well as a practice of “xin yue fu ”theory. Bai dont write many allegorical poems only about one hundred and seventy. But there are fifty“xin yue fu ”poem are refers to a lot of aspects, with reality and great value. In addition, Bais allegorical poem achieves a lot in art especially language art., then place a guide role for late realistic art. The author will deeply analyse Bais allegorical poem to discuss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in poems content and style of language.Key words: Juyi Bai; allegorical poem; the main idea; worriesabout country and citizen。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内容提要】白居易的讽喻诗,其特点是直抒胸臆,形象鲜明。

以“讽喻”为中心的“讽喻体”是一种文学体裁,又叫譬喻、物、譬谕、讽喻等。

白居易在诗中运用形象,主要以直接抒情为主,但也使用间接抒情。

他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抓住生活的某些典型事物来作诗。

这些事物或可作人、或为物,或为事。

白居易的喻体大都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在内容上多是“牢骚”“怨恕”“'t尤愤”等情绪;在艺术上注重形象的鲜明,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进行艺术表现。

他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某种典型事物的直接摹写和比喻来反映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懑不平之气。

白居易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他一方面把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则以他自身所经历和感受至阱亲身参与到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去的事实为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写出了许多优秀讽喻诗,对我。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其讽喻诗的内容多是反映民间疾苦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的生活以及他们欺压百姓的恶行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尖锐揭露和对社会不良时事的鞭挞讽谏皇帝使皇帝明白为政之要从而使政治清廉国家安定百姓和乐
文艺探究 WEN YI TAN JIU
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晓雪
白 居 易 作 为 中 唐 时 期 的 著 名 诗 人, 存 诗 两
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 行径。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文字描
褒贬、炯戒讽喻。这作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 写对象,述说卖炭翁心中之事,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
在其讽喻诗的创作中,被不断运用和实践。
写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凄苦的心理环境,一字一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少时为避战乱而颠沛 句,发人深省。
流离,后为应制举,与元稹撰写《策林》七十五篇,
(二)讽喻诗的艺术特色
为其之后讽喻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元和三年至五
白居易的讽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通
年这一时期内,白居易秉持着“有阙必规,有违必 俗,写实性强。对于这一点,早在《诗经》中就有明
谏”的原则,屡次上书言政,并创作了大量讽喻诗。 确体现。在《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以及汉魏
质相近,其文学思想具有继承性。然而,在后人眼里, 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
白居易的诗却没有超越杜甫诗歌。针对这一情况,下 同样是对杨贵妃的描写,白居易多用“玉容”“梨花”
面从时代、个人以及诗歌创作思想手法等几个方面进 等直接比喻来形容其样貌,而杜甫则避开这些词语,
行简要论述和说明。
以警戒当权者、教化民众为主要目的的诗篇。在《与 为十分突出的一篇,在后世广为流传。在这首诗中,
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诗人借卖炭老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

浅说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浅说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思 想 内容 与 艺 术 特 色
谓 之 “ 喻诗 ” 兼 济 之 志 也 讽 . 可 见 ,作 者 所 看 重 的 是 表 达 他 志 向 抱 负 及 人 生 观 的 讽 喻
休 止 的 战 争 导致 千 万 百姓 无 辜丧 生 , 等 。 在 艺术 成 就 方 面 , 等 诗 人 因事 起 意 , 吟 悲 一 事 ; 于 叙 事 状 物 ; 过 外 貌 和 心 理 一 长 通 描 写 , 造 性 格 鲜 明 、 象 生动 的人 物 : 反 相 成 , 对 比 中见 塑 形 相 在 爱憎; 用常 得 奇 , 易 中见 精 粹 . 平 . 关 键 词 :白居 易 讽 喻 诗 爱 国主 义 思 想 艺术 特 色
诗 。 自居 易 特别 重视 他 的 讽 喻 诗 , 他 的政 治 理 想 、 步 的 人 与 进 生 观 和 文学 主 张分 不 开 。 为这 些 诗 正 是 依 照 他 的 “ 章 合 为 因 文 时 而 著 , 诗 合 为 事 而 作 ” 文 学 主 张 而创 作 的 , 希 望 这 些 歌 的 他 讽 喻 诗 能 上达 以 皇帝 为首 的统 治 阶 级 , 他 们 幡 然 醒 悟 , 改 使 痛 前 非 , 而 改 革 政 治 , 良社 会 。 从 改 自 居 易 的讽 喻 诗 包 括 了 《 中 吟 》 《 乐 府 》 共 一 百 秦 和 新 等 七 十 多 首 , 中体 现 了这 类 诗 的思 想 价 值 。根 据 诗 歌 题 材 和 集 内 容 , 们 可 以将 讽 喻 诗 分 为 五 种 : 映 劳 动 人 民无 尽 的 痛 我 反 苦 和 灾 难 的 生 活 . 露 、 斥 统 治 阶 级 的 横 征 暴 敛 , 横 残 揭 痛 骄 酷 、 淫 奢 侈 : 刺 、 劝 皇 帝 及 上 层 统 治 阶 级 ; 映 妇 女 和 荒 讽 规 反 封 建 婚 姻 问 题 : 映 边 疆 及 战 争 问 题 : 达 志 向 抱 负 及 对 朋 反 表 友 的勉 励 等 响 有 一 点 特 别 值 得 注 意 ,那 就 是 学 生 把 所 有 希 望 和美 好 理 想 都 寄托 到 未 来 , 关 心 现 实 生 活 , 可 现 在 受 苦 受 难 。 求 将 不 宁 只 来 扬 眉 吐气 。这 种 影 响力 使 得 教 学 严 重 脱 离 学 生 的生 活 。 四 、 中美 课 堂 教 学 价 值 观 的 反 思 和借 鉴 对 教 学 价 值 观 是 一 个 恒 久 而 新 颖 的 话 题 ,其 恒 久 性 是 指 它 要 与 教学 的存 在 共 始终 . 其新 颖 性 在 于 人们 既没 有 对 教学 价 值 观 形 成 一致 的看 法 . 对 价 值 观 如 何 影 响教 学 行 为 知之 甚 少 。 又 中 国社 科 学 院 自然科 学史 研 究 所 董 光 壁 教 授 在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会 中 轴 转 换 ” 论 . 社 会 发 展 依 次 分 为 社 理 把 道 德 社 会 、 势 社 会 、 济 社 会 和 智 力 社 会 四种 , 据 这 一 理 权 经 根 论 , 国社 会 处 于 经 济 社 会 向智 力 社 会 过 渡 时 期 , 美 中国 则 处 于 权 势社 会 向经 济 社 会 的转 变 时 期 。 观 而 论 , 客 中美 教 学 价 值 观 各 有 特 色 。美 国在 学 生 中心 价 值 观 的极 度 发 展之 后 开 始 向 学 科 中心 回收 , 中 国教 学 在 学 科 中心 价 值 观 发 展 到 极端 之后 开 始 向学 生 中心 靠 拢 。然 而 “ 山 之 石 , 以攻 玉 ” 美 国 的 教 学 他 可 , 价 值 观 毕 竟 给 我 们 提 供 了一 个 很 好 的参 照 ,使 我们 在 新课 改 中 开始 尊 重 差 异 、 励 创 新 、 会 合 作 、 注 生 活 , 助 学 生 找 鼓 学 关 帮 回他 自己 。 借 鉴 中我 们 一 定 要 注 意 理论 的 中介 转 化 . 在 切忌 照 搬 照 抄 , 有把 我 国 知识 教 学 的 宝 贵 经 验 和 美 国 教 学 中 “ 中 只 做 学 ” 力相 融 合 , 能 为新 课 改 下 的课 堂 找 到 新 的 生 长点 。 活 才

白居易讽喻诗产生的原因

白居易讽喻诗产生的原因

白居易讽喻诗产生的原因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讽喻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
刻的内涵而著称。

那么,白居易讽喻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白居易作为唐代文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有着敏锐的
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这使得他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许多可供讽刺和讽喻的素材,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他通过对时事、人物和社会特点的描绘,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暗示和抨击问题,并以此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白居易在创作讽喻诗时能够不拘一格,运用多种手法和形式来表达自己
的意思。

他灵活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他的讽喻诗既有直接表达的,也有间接暗示的,借助形象和文字的力量,将观念和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白居易的讽喻诗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性,能够更好地传达他所要表达的观点。

最后,白居易的讽喻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唐代是一
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和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批评。

白居易作为一个身世复杂的官僚文人,深受封建官制的束缚和社会腐败、冷漠的困扰。

他通过讽喻诗来表达对于社会弊病的关切和不满,从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他的诗歌也成为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呼声和抗议。

综上所述,白居易讽喻诗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的讽喻诗既道出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人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声。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下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的宝贵遗产。

唐朝诗坛名家,白居易十首讽喻诗,针砭时弊,正义感浓厚,太好了

唐朝诗坛名家,白居易十首讽喻诗,针砭时弊,正义感浓厚,太好了

唐朝诗坛名家,白居易十首讽喻诗,针砭时弊,正义感浓厚,太好了素有“诗魔”与“诗狂”之称的唐朝诗人,非白居易莫属。

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诗歌遵从儒家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白居易的诗可以分为四大类,讽喻、闲适、感伤及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后世对其称颂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最为知名的诗人白居易十首讽喻诗,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正义感与诗文的现实意义。

从唐代诗坛的发展史来看,白居易是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勇于创新的著名艺术家。

他和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元稹开创的新乐府运动,把盛唐诗歌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白居易非常重视寓言诗,寓言诗题材广泛,直言不讳,思想内容深刻。

白居易通过写当时政治舞台的弊端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情人民生活的苦难。

可以说,白居易的讽喻诗最能代表诗人积极的一面,最能体现诗人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思想。

因为中唐特殊的社会背景,土地政策的施用造成农民纷纷破产,百姓生活贫苦,白居易疼在心里,其诗文表达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他的名作《观刈麦》是最具代表性的。

诗文中描绘了农人的辛苦与悲惨遭遇,充分说明当时严酷的苛捐杂税对百姓的影响,同时又对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深表同情。

这类反应百姓疾苦与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也极具历史意义。

反应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讽喻诗,白居易也创作不少。

唐王朝趋向于没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宦官当道,白居易站在客观的角度,将社会现实写于诗中,现实意义浓厚。

其中,我们中学学习过的《卖炭翁》是最为犀利的,诗人描绘出穿单衣的老者,希望天气再冷一些,人们对碳的需求更多一些,憧憬自己车上的碳能卖个好价钱。

诗人用贴切的文字描绘的可怜卖炭老者,侧面讽刺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不禁让读者产生恻隐之心,对老者产生同情,并对朝廷和社会的腐朽表示痛斥。

白居易这类诗尖锐,让后辈人看到当时社会现实,读完让人有切身感受,值得深思。

此外,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也不乏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内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白居易(约772年-约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他是一位以讽喻诗著称的文学家。

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均衡的结构:白居易的讽喻诗多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每首诗由四句组成,结构简洁清晰。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的技巧,使诗句通顺流畅,旋律和谐统一2.富有幽默感: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幽默风趣闻名,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和嘲笑元素。

他善于通过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诗中的寓意。

例如,他在《白日依山尽》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通过将黄河之水与天上水相比,形成了夸张的对比,既凸显了黄河的浩大和奔腾澎湃,又渲染了水流的无穷无尽,以此讽刺地反映了人们的贪欲和野心。

3.剖析社会风貌:白居易的讽喻诗通常以众人皆知的事物作为比喻的对象,通过对社会人情风貌的剖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判。

他以犀利的语言和尖锐的观点,寓言式地揭露社会的弊端和不公,以此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产生思考。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批判了人们贪婪无度的行为,暗示人们应该明智而适度地享受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4.表达哲理思想:尽管白居易的讽喻诗常常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

他通过寓言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例如他在《琴歌》中写道:“试问卦成时消息,况乃初心不可知。

”虽然表面上是在揭露朝廷的无能和腐败,但实际上也是在批判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争斗,呼吁人们回归内心的最初梦想和初心,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他通过讽喻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唐代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021c3c5008 黄利亨[摘要]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总结了我国自《诗经》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他认为诗歌必须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必须为现实的政治服务。

他最有价值、反映现实生活最为强烈的是他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全体体现。

其代表作有《秦中吟》和《新乐府》。

他的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蔻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关健词]白居易讽喻诗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出生在一个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

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登拔翠科。

三十五岁应制举。

历任周至尉。

翰林学士,右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

这是白居易政治上最得意的时期,“兼济天下”①是他的主导思想。

他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②的口号,主张“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人文而作”③。

他认为诗歌应担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④的政治使命,以便达到“求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

他十分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的作用。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唯诗生民病,愿得天子知”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⑥。

关心现实,干预时政,白居易认为这是诗歌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白居易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诗人。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虽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其文风清新,语言洗练,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及以讽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讽喻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准确的事物描绘白居易的讽喻诗以细腻准确的描写闻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使诗意更加贴近现实。

例如,在他的诗《赠许敬宗使君》中写道:"良牧暖微波,执鞭踏翠华。

民望皆仰顾,壶浆满陈坳。

"通过描绘一位好的农牧人,比喻了许敬宗治理官员的优秀品质。

他巧妙地利用了农牧的形象,暗示了治理者应该像良好的农牧人一样关怀群众,细心调整政策。

二、剖析社会问题白居易的讽喻诗也常常以批判的眼光揭示社会问题。

他通过微妙的比喻,揭示出社会上各种弊端和丑恶,使读者在笑声中感受社会的荒谬和不公,唤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他的诗《讽士贫》中写道:"贫贱之士,区区以食为恩。

把臂畏日,早暮忧新。

纳泽不已,轻车独行。

"通过描绘贫困士人的生活,他讽刺了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不公和漠视,让人们思考为什么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如此辛苦而微不足道。

三、幽默诙谐白居易的讽喻诗富有幽默感和诙谐的色彩,他常常以俏皮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展示他的机智和才华。

例如,在他的诗《赠梦得》中写道:"宁居古殿深,褐履霜浸痕。

瘦援方桂本,娇阁尽松根。

"通过描绘一座寂静深居的古殿,比喻了对方的孤独和辛苦。

他使用了古代建筑的比喻来描述对方的状况,通过反差和幽默感,表达了自己的感叹和思考。

四、擅长寓言故事白居易的讽喻诗也常常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出现,他善于运用动物和自然景物来暗示或者象征人物和事件,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他的诗《闲游李长史山庄》中写道:"华灯锦簇,猕猴敲缠。

杂辞熨斗,钓丝找钱。

"他用杂耍猴子的形象来比喻时效官吏的貌似忙碌,揭露了官场的阴谋和利益之争。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法浅析⽩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法摘要:⽩居易讽喻诗⼤量采⽤对⽐,主要分为阶级对⽐,作者与他⼈的对⽐,其他对⽐。

⽤对⽐绘物抒情,使得事物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关键词:⽩居易讽喻诗对⽐⼿法劳动⼈民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成百上千的诗⼈在那⼀时期先后出现,他们以各有特⾊的诗篇,从多⽅⾯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貌。

在众多诗⼈之中,⽩居易便是杰出的代表之⼀。

这不仅仅表现在他流传下来诗篇的数量上,更因为他在艺术创作上显⽰了⾃⼰的特⾊,在诗⼈流传下来的⼀百七⼗余⾸讽喻诗中,诗⼈⼤量采⽤对⽐的写作⼿法,通过对⽐导出题旨,于对⽐中体现爱憎的感情。

我就诗⼈讽喻诗中的阶级对⽐、诗⼈与他⼈的对⽐、其他对⽐这是三个⽅⾯展开探讨。

⼀、阶级对⽐⽩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往往先尽情描摹达官贵⼈们的糜烂⽣活,⽽在诗的末尾忽然出⼈意料地突起⼀个对⽴⾯。

在《重赋》⼀诗中,诗⼈详尽的描写了被贪吏们破坏的两税法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幼者形不蔽,⽼者体⽆温,悲喘与寒⽓,并⼊⿐中⾟。

”⽽贪吏们“随⽉献⾄尊”的羡余物却“缯帛如⼭积,丝絮似云屯”,诗⼈借⽼农之⼝发出了“夺我⾝上⾐,买尔眼前恩”的愤怒呼喊。

《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重赋》形成鲜明的对照。

“⼀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

洞房温且⾼,寒署不能⼲。

……厨有臭败⾁,库有贯朽钱”。

《缭绫》中也以“丝细缲多⼥⼿疼,札札千声不盈尺”写出农妇的艰⾟,⽽对照以富贵者的浪费:“汗沾粉污不再着,曳⼟蹋泥⽆惜⼼。

”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

作为⼀种解救,诗⼈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节制,因⽽他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层困苦的贪吏、宦官。

《轻肥》则将⽭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夫,将军。

意⽓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称是内⾂。

朱绂皆⼤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陆罗⼋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饱⼼⾃若,酒酣⽓益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当个睡前故事看吧!!!加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

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

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

《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

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

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

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

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

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

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

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

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

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

他的诗,生前已经传至国外,当时新罗、日本都有传写者,对日本诗歌的影响尤大。

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下面我们再看看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白居易在后期诗歌创作中,闲适生活成了他主要的表现内容。

他的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

白居易很推崇陶渊明,他退居渭上时,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在江州还专门去访问过陶渊明的故居。

不过,虽然他的闲适诗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并不像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也不像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

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惊喜,还蕴含了人世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