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华文口语测试题型的描写与评价——以水平测试为导向

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华文口语测试题型的描写与评价——以水平测试为导向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名(中英对照):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华文口语测试题型的描写与评价——以水平测试为导向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oral test for the students from the first grade of Primary Schools in Singapore作者姓名:刘莉指导教师姓名王汉卫及学位、职称:博士教授学科、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位类型:学术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5月13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8日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军教授论文评阅人:丁雪欢教授张舸副教授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暨南大学2015年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暨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暨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暨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中文摘要目前虽然学界内已经有大量对第二语言口语测试题型的研究,但其研究的分级界限不明显,研究角度较单一。

本文试图从新加坡小学一年级考生的言语产出结果进行统计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分析,以期对命题形式的选择提出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统计学研究和语言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华文口语测试题型在产出总量、词汇丰富性、句法多样性和句子精确性等口语能力方面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探讨这些显著性差异是如何在新加坡小学一年级被试的言语语料中体现出来的。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解析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解析


新加坡政府在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最初主要是出于 国家生存、政治现实和经济发展上的考量,而后则逐步 注入了“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育理念,为来自不 同家庭语言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以及不同智力 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教学法和评估方式等, 真正从学生个体情况和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本位。

(一)培养语言能力。 (二)提高人文素养。

(三)培养通用能力。
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与中国小学的汉语母语教学

相同点:
(1)具有强制性。(现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1995年颁布)第十八条规定公民有义务的 接受义务教育。)
(2)同样都有培养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培
养通用能力的目标。

二、《吴庆瑞报告书》:因材施教理念的初步实施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经济进入了腾飞阶段,在克服 了建国之初迫切的生存问题之后,新加坡政府更加关注 教育问题。1975年,国防部对一群受英文教育、中四会 考及格的国民服役人员的英文识字水平进行了调查,结 果显示只有11%的人在工作和训练的时候能应用自如地 使用英语(Goh Keng Swee,1979)。推行了将近20年 的双语教育,成效却令政府相当沮丧,教育改革迫在眉 睫。于是,吴庆瑞受委托对新加坡教育体制和教育部内 部运作进行检讨。

政治上: 当时出台各族学习族群母语和以马来语作为国语的政 策,则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作为一个多元种 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为了使人民能够保留自己的文 化和传统价值观,各种族势必还要学习族群母语。而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加坡处于以马来族穆斯林为主的 区域中,保留马来语为国语,无疑更有利于容身于这 样的环境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当时的教育政策以服务政治、经 济发展为主,但似乎也有了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子。 1963年颁布的《新加坡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书》(即 《林溪茂报告书》)中强调应对学生所掌握的第一语 文和第二语文的实际水平有所区分,应鼓励那些第二 语文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学习更高水平的第二语文, 并鼓励他们在中四时选考一门第二语文。(Singapore, 1964)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的。然而,遗憾的是, 这一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也就没有得到很 好的贯彻执行。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MOE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MOE
其余20~30%的授课时间,学校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以下任何 一个单元:
校本单元 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以下任何一种处理方式:
• 采用部分深广单元教材,加强针对性教学。 • 利用核心单元教材,丰富教学活动。 • 自行设计教材,丰富学习内容。
深广单元 那些能力既强又对华文感兴趣的学生,则学习高级华文深广单元。 深广单元的教学应安排在核心单元教学之后。
• 能听懂简单的指示和问题
• 能听懂简单的交际话语
• 能听懂简单的新闻报道、广告等
• 能听懂简单的儿歌、儿童诗、儿童 • 能听懂适合程度的儿歌、儿童诗、 • 能听懂适合程度的成语故事、历
故事、儿童节目等
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节目等 史故事、童话故事、儿童节目、
电视剧等
• 能在聆听后理解并记住简短话语的 • 能在聆听后理解并记住话语的主要 • 能找出话语的隐含信息
核心单元
深广单元
教学重点 • 着重听说 • 着重识字 • 着重识字 • 着重听说 • 着重识字与写字 • 着重阅读 • 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 着重听说 • 着重识字与写字 • 着重阅读 • 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 着重写作
课程 基础 华文
华文
高级 华文
定向阶段(小五至小六)
单元
教学重点
核心单元 • 着重听说
•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 学 会 用陈 • 能用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的语 述、疑问、感叹、祈使的语气 气表达 表达
• 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感 • 能简单地叙述所见所闻

• 能就自己的生活说出感受
• 能清楚、具体地叙述所见所闻 • 能针对日常生活话题,提出自己的意
华文课程 华文课程的单元组合与课时分配,图示如下: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从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比较两国的语文课程设计的异同,以期为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有所启示。

一、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共性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文化有许多默契,体现在课程目标的目标上有很多相似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几乎是两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理念的共识。

在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被定位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之后的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把“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纳为课程理念的首要项目。

(二)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新加坡华文教学经多年课堂实践,提出的综合教学法就是一种讲求综合化、交际化,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根据教学情境,综合各项语文技能、思维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项语言材料与语言结构,根据不同教材和各类学生的需要综合各种教学手段。

这与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不谋而合,显示出两国对语文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视。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式上,中新两国都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加坡在《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差异(一)目标定位的差异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将华文课程定位为“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为基础,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等方面”的课程。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从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间,新加坡的华文课程历经数次重大改革。

作为华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华文教材,则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报告书而不断改变着,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这期间,由教育部主导编写了四套全国通用的小学华文教材,发行到全国一百八十所小学使用,数十万华族子弟从中受益。

这四套教材分别为:1979年版;1994年版;2001年版和2007年版。

三十多年间,四套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有哪些嬗变?教材的华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导和呈现各有什么不同?课程考核评鉴都有哪些进步?教学手段又是怎样逐步提升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这理当引起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分析。

然而,至今没有人做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

如果有机会静心梳理、研究四套教材的演变,不仅可以回顾往昔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正是这种责任感使然,笔者斗胆冒昧地选择了这个课题做研究。

本博士论文从新加坡小学华文四套教材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四套教材内容的变迁、文字应用的消长、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彼此间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历时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因由,找出解决之法,并积极地找寻编制有效教材的方法。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部分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结构与语言政策,简介教育改革与社会趋势,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综述相关研究的文献,以确立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和方法。

第二章阐释了小学华文教材框架设计与体系的总特征,说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的影响。

第三章是针对课文的用字变化探讨汉字数量的嬗变,选字标准的差异和字的复现率;通过实际调查的量化统计材料找出四套教材共有字和每一套教材独有字在课文中的出现率和难易度,藉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效识字。

第四章探讨词汇数量的嬗变,比较不重复的词,量化统计四套教材共有词与独有词在3000常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以及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析,从词的复现率分析遗忘率高的词。

统编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统编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统编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编写理念: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在教材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核心理念:语文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

课程的内容,主要从学生、知识、特点上选择。

各个学科共同承担的教学责任。

除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出发。

语文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强。

它是母语教育,本身的特点强。

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

XXX在上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应社会经济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

意识形态反映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教科书选编文章上。

包括两个方面:1.按照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从为未来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出发选编文章,重在落实政治思想教育任务。

2.2.教科书的编者依据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伦理道德、社会导向意义等方面的要求,对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取向的文章进行筛选。

比如,我们的教材要体现民主、法制教育,我们的编者要选择这方面的文章。

语文教科书和意识形态相关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爱国,政党和领袖,榜样与模范。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交流。

一)回顾教材历史目前我们从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方面来看看:分歧时期的教科书都会根据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对语文教科书进行选文。

语文教科书作为官方审查经由过程推荐使用的课本,其本身是一种价值立场和尺度的挑选。

法国专家XXX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功能是教科书古老的只能。

教科书是建构国家身份的一种工具,如同钱币和国旗意义,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

语文教科书时候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是必然的。

意识形态必须体现在语文教科书里。

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

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一)根据本党的主义,尽量使教材富有牺牲及互助的肉体。

新加坡政府中小学课程详解

新加坡政府中小学课程详解

相比国内教育,新加坡政府中小学有着它独特的教育模式,并成为了英国等国家学习的榜样。

那么,新加坡中小学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教学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新加坡政府中小学的教学特色吧!在新加坡教育概述里指出:新加坡教育部向来致力于栽培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才华和发挥各自的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

为此,新加坡政府对公共教育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新加坡所有政府学校拥有完善的国际互联网设备,每两个学生能享有一台电脑,百分之三十的课程将以电脑进行学习,全面迈向电脑资讯教育时代。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发表感叹:“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已超过英国剑桥对全世界英联邦国家中小学教育的要求”。

新加坡小学课程结构:新加坡中学课程结构:自由、充实的学习小学生的课程表:7:30 升旗8:00-9:30 第一节课通常是英语或华文9:30-10:00 课间休息可以去食堂买饭,吃东西,也可以去操场玩。

10:00-13:30 第二节课包括英语/华文/数学/音乐/艺术/公民教育……13:30下课,坐校车或者等待家长接新加坡学习时间比国内短,作业量也较为适量,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完成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作业一旦完成,就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了。

所以,新加坡学生有比较多的自由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潜力无限的课程近年来,新加坡宣布了“智慧国”计划,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此,新加坡决定要将小娃娃们学编程。

目前新加坡小学四年级、五年级,以及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加入“编码乐”计划,以趣味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程序设计;而在明年,新加坡所有的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也将被纳入“编码乐”的课程范围,而且他们会用平板电脑来学习。

智力得到发展,体力当然也不会落下。

新加坡政府发布了全国户外探险教育总蓝图,同时将教育部旗下的四所户外探险学习中心将逐步提升设施,让更多中小学生有机会到中心露营,通过丰富的课外学习项目塑造价值观和群体协作能力。

丰富多样的活动新加坡课程辅助活动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考评系统。

2015SyllabusChineseLanguagePrimary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Moe

2015SyllabusChineseLanguagePrimary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Moe
委员会认为华文课程应配合我国的双语政策、顺应语言环境的改变、参照全球语言 学习和资讯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出适用于我国华文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在现有课程的基 础上精益求精,提升华文的实用价值,使华文成为学生的生活语言。
为了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2,落实母语课程检讨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作出相应的调 整,修订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华文课程的教学效益。
深广单元
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核心单元。这是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完成一套共同的学习目 标,以设定华文水平的底线。小学离校考试(PSLE)的华文试卷应该以核心单 元的程度为依据。
在低年级阶段较少接触华文的学生可以学习导入单元,着重聆听、说话技能的学 习,目的是为学习核心单元做准备。
在中年级阶段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可以学习强化单元,着重识字、阅读技能的学 习,目的是强化所学过的内容,也为学习核心单元做准备。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5
第二章 课程理念
6
第三章 课程总目标
8
第四章 课程架构
11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分项目标
15
第六章 实施建议
27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3
课程理念
• 重视语言技能,实现有效沟通 • 注重实用价值,实现乐学善用 • 遵循学习规律,符合认知发展 • 照顾个别差异,发掘学生潜能 • 培养情意品德,传承华族文化 • 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自学能力 • 结合资讯科技,增进学习效益 • 关注学习过程,落实有效评价
6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五、 培养情意品德,传承华族文化
华文课程应该以“21世纪技能的核心价值观”4 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意 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华文课程也应该重视华族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从小感受、认 识华族语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亲近、热爱母语,具有跨文化意识,同时保有华族 文化的特质。

新加坡华文大纲

新加坡华文大纲

新加坡华文大纲
一、简介
新加坡华文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课程大纲
1. 基础语言知识
拼音和书写
词汇积累与运用
基本语法结构
2. 阅读与写作
精读与泛读
写作技巧与实践
文学欣赏与分析
3. 口语与听力
日常口语交流
听力理解与技巧
公开演讲与辩论
4. 文化与社会
中华文化与传统
新加坡华社概貌
中新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5. 华文实用技能
商务华文
媒体华文
科技华文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评估方式:考试、作业、项目、口头表达等四、未来展望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启示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启示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启示
沈妍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有其不同于中国的特殊性。

它既不同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把华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国家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沈妍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12.7
【相关文献】
1.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与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 张洁;彭恒利
2.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J], 王天桥;刘红
3.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中“评价”元素的考察及启示 [J], 李平
4.新加坡中学华文课堂教学实施的特点及启示 [J], 杨侠
5.人海关系视角下我国和新加坡海洋教育内容比较与启示——以小学阶段我国《语文》和新加坡《华文》教科书为例 [J], 姚冬琳; 李伟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新加坡小学华文教育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至今,经历了近50年的变迁。

这期间.新加坡政府发布5份意义重大的报告书。

至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合计颁布6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11套小学华文教材。

201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乐学善用》报告,在2015年颁布最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小学华文一年级教材上下册《欢乐伙伴》。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展开,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阐释了新加坡21世纪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全人教育,即以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群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论文针对新加坡建国50年来作为全人教育教学策略之一的教育戏剧,在11套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

本论文共分5章,包括引论、结语和建议两部分。

第一章:引论。

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学术史回顾包括关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教育戏剧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全人教育及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以及关于本文的研究等。

其中在学术史回顾里,针对《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论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对教育戏剧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的沿革进行分析,分别在第一节至第六节针对播种期、培植期、萌芽期、成长期、嫁接期、反思期中的华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回顾,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戏剧体裁分布、选文编排及主题内容。

第三章:针对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德、智、美育的构建进行探究。

第一节分析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戏剧之德育构建,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下的7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审视、11套小学华文教材的揭示、教育戏剧的开展;第二节分析戏剧主题和情节下的教育戏剧之智育构建。

包括72篇教育戏剧之戏剧主题的流变、戏剧情节的诠释和智育构建时的尴尬处境的分析;第三节分析审美视野下的教育戏剧之美育构建,包括从7套小学华文课程阅读标准看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从语感看低年级审美感受力地培育、从戏剧情境和戏剧人物看中年级阅读鉴赏力的打造、从戏剧文本的修订看高年级阅读创造力的提升。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陈琪新加坡科思达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一、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新加坡华文课程是新加坡中小学华族学生的必修课,很早就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新加坡教育部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研制系统和专业的华文课程标准,并且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每10年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均登载在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和《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是公开发布的最新的课程标准。

我们预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将于2021年进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能力、通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目标是以“语言能力”或“语言交际能力”为核心目标或主要目标的,而所谓的“通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传承优秀的华族文化等内容。

新加坡的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是以语言能力等级为基础来建造课程体系的,其语言能力共分为7个等级。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华文学习可谓是“用心良苦”,秉持着“华文学习一个不能少”的目标,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设置了不同的平行课程:小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和高级华文三种课程;中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B(强调听说)、普通学术华文、快捷华文、高级华文(基本等同于第一语言能力的要求)五种课程。

每种课程有不同语言能力的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每个等级能力都有细致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描述。

我们从中学口语能力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能力标准中口语7级的能力是能够发表简短的演讲。

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级标准中也提到了“能够进行演讲”。

表1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各种课程掌握汉字数量一览表学校课程级别识读汉字/个书写汉字/个小学基础华文2级1200~1300700~750华文3级1600~17001000~1100高级华文3~4级1800~19001400~1500中学基础华文3~4级1500~16001000~1100华文B4级1600~17001100~1200普通学术华文5级2200~23001800~1900快捷华文6级2400~25002000~2100高级华文7级2700~28002700~280022陈 琪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列出了各种课程或者说各个能力等级所需掌握的汉字的数量(见表1)。

新加坡小学的课程

新加坡小学的课程

新加坡小学的课程【导语】新加坡小学学制为6年,小学课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四年基础阶段,二是两年定向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为必修课,有4门主课,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和母语(包括华文、马来文以及淡米尔文),其他课程还包括音乐、美术、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选学校,这门课程用母语教授)、健康教育、社会以及体育。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

定向阶段:小四年底参加包括英文、母语和数学的定向考试,以此决定5-6年级的学习方向,也就是两年定向阶段哦~按成绩分成两个方向:1.一个方向的学生修读英文、母语、数学、科学等,并可选修高级母语课程;2. 另一个方向的学生修读基础程度的以上课程,不需要选修高级课程。

教育部的小学教育课程,有三个侧重点:学术科目、知识技能和品格发展。

学术科目:语文、人文与艺术、数理等,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让您的孩子获得良好的基础训练,以便为进入不同的学习领域做好充分准备。

知识技能:重点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通过多个科目的学习,而且通常是通过专题作业的方式掌握知识技能。

这这将能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技能,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清晰展示所获得的学习成果。

品格发展:通过日常互动和学校安排的各类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

这类学习体验的目的主要是给孩子灌输健全的价值观。

品格与公民教育以及课程辅助活动(CCA)可以为孩子提供许多学习机会,培养他们受用一生的品德、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

新加坡政府学校实行的科目分班制,将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和能力,让小五和小六的学生修读基础或普通水准的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等科目。

此外,母语学习表现出色的学生也有机会选修高级母语课程。

新加坡小学课程:想要进入新加坡政府学校,需要参加新加坡AEIS考试。

考试科目包括英文、数学。

学生可以在科文教育报名参加考试,进行AEIS 考试预备班课程学习,大大提高一次通过考试的几率。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工作计划。

【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加坡经济和文化的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华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新加坡教育局于1993年开始启动一项重要的改革——“振兴华文运动”。

该运动试图通过改变华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改变学生对华文教育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最终改善华文教育的质量。

从此,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探讨,分析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该领域的研究着重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历史背景、政策法规、参与方以及制定标准的理念等方面。

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包括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体系、评价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

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如语言难度、文化包容性、内容适应性等方面。

4.提出改进建议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制定背景和理念;(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方式和特点;(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4)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和价值,分析其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以传承中华文化为重要使命,选用富有教育意义和代表性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课文在内容组织上兼顾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通过呈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新加坡多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特色。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文,详细介绍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但在内容上并非简单重复,而是突出了不同节日的特点。

课文还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创新方面,《小学华文》课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价值。

以四年级下册的《中国的茶文化》为例,文章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引入了现代茶艺和茶道精神,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又能体会其现实意义。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编写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设置情境、引入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和接受。

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可借鉴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选用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内容。

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课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能力。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典范。

未来,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文教育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中,汉字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华文》基础阶段,汉字教学更是显得至关重要。

civics-and-moral-education-primary-chinese-2007

civics-and-moral-education-primary-chinese-2007

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小学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2007年推行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非卖品目录概述 C-1课程标准内容¹尊重 C-13¹责任感 C-22¹正直 C-30¹关怀 C-35¹应变能力 C-44¹和谐 C-51概述前言价值观是一个人的品格的基础。

它们决定了这个人对人生、对周围的人,以及对世界的信念与态度。

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能引导他们做出正确抉择的价值观,从而决定对自己、他人及环境所应采取的行为和态度。

虽然家庭在塑造儿童的道德发展方面举足轻重,但学校还是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

学校传授学生知识与生活技能,并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态度,使他们成为正直、有爱心及负责任的个人和公民。

理论基础公民与道德教育(小学)课程标准的设定,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健全的道德原则基础上扎根。

因此,培育他们成为品格端正的人,并了解道德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相关性是很重要的。

学生必须具备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才能有效地体现出价值观。

这些技能协助学生面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的挑战,有助于他们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明智的决定。

身为新加坡公民,我们的青年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对祖国产生归属感,并对我国的未来建立信心。

公民与道德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在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社会环境与常规的发展动向,例如:-快速老化的人口-因双收入的核心家庭和日益攀升的离婚率而改变的家庭结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更大的工作流动性和经济重组-科技的迅速发展(例如资讯科技和生命科学)•配合理想的教育成果纲领,小学毕业生应:-能分辨是非-愿与他人分享,并先替别人着想-能跟他人建立友谊-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自己的学习为荣-养成良好的习惯-热爱新加坡•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的学习架构中所列出的价值观和技能。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识读汉字”和“书写汉字”时参考。

三、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构想以上论述了对比两个标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对比这两个标准的初步构想,我们的建议如下:(1)从字词对比切入我们的初步构想是从字词对比切入,这既是两个标准中都可量化的指标,也是语言能力最基础的部分。

例如,我们从最初步的对比中看到,在新加坡中小学课程标准的5级标准中,“识读汉字”是2200~2300个,“书写汉字”是1800~1900个,这个对应《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6级的1800个汉字。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汉字指标可以看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6级汉字水平和新加坡中小学课程标准中的5级比较接近。

(2)通过理论对比和测试对比分析两个标准的对接点在字词对比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就语言点指标、能力指标、话题和题型进行对比,然后针对每个等级抽取样本进行实测,再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两个分数的对接,以期最后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新加坡中小学生报考HSK,帮助他们在会考前有效地预估其华文水平,以取得华文会考的好成绩,这也切合HSK 的理念,即“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教”;第二,为使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的海外中小学提供评估系统;第三,为海外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李亚男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定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面向新时代的国家级汉语水平标准,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与基本建设,将为汉语作为非第一语言的学习、教学、测试、评估四个关键环节,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与指导,具有多种用途和广泛适用性:(1)国际中文教育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的重要依据这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用途,既是对第一代、第二代等级标准用途的继承,也是突出汉语本身特点这一研制理念的体现与创新。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2002年制订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在第三章教学目标中从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总目标小学华文教学的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一个是思想性与文化性的。

工具性目标包括语文在交际、认知与思维三方面的功能。

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教导。

工具性目标1、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与运用华文的水平,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做到·学会汉语拼音,用以帮助识字、阅读、说标准华语以及应用华文的资讯科技;·听懂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关的谈话及一般性的新闻报道;·能以流利的华语与人交谈,满足小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读懂用字不超出《字表》的规定,并适合程度的语料;·根据要求写语句通顺的短文和书信;·能应用学生词典学习华文。

2、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与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我方面的能力。

思想性与文化性目标·通过课文、课外读物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自己的根;·认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分项目标奠基阶段(1-2年级)听的技能:1、能分辨不同的声母。

韵母、音节。

2、能分辨不同的声调、语调、句调。

3、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4、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具体细节。

如人物、事物、时间、地点、数字等;5、能根据语境或主要信息找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6、能初步根据说话者感情的强弱、语气、语调的变化等辨别话语的真正含义;7、具有起码的聆听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听懂简单的口头指示·听懂简单的问题·听懂简单的儿歌、儿童故事、生活故事、谜语和寓言故事等·开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谈话,包括与个人、家庭及学校方面的话题·听懂较有内容的谈话(包括有关邻里与社区的一些简单话题)·听懂简单的儿童广播剧8、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等人种,其比例大致为75:15:7:3。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语言文字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新加坡政府适应多种族和多文化国情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今天新加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为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对新加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加坡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为了尊重各种族的历史,弘扬各种族的文化,推行了十分英明的以英语为主、兼修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即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好母语。

一、双语教育课程标准(一)双语课程的理念新加坡实行的是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把双语教育运作过程与分流结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

其基本精神,乃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学生所操的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保持传统。

(二)双语课程的框架三向分流模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让学生在评价后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的分流,因英语与母语的双语配比和要求不同而形成的一种模式。

如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1.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流);2.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流);3.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第三语言流)。

学生小学毕业根据成绩进入中学后,又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1.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2.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3、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2002年制订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在第三章教学目标中从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总目标小学华文教学的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一个是思想性与文化性的。

工具性目标包括语文在交际、认知与思维三方面的功能。

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教导。

工具性目标1、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与运用华文的水平,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做到·学会汉语拼音,用以帮助识字、阅读、说标准华语以及应用华文的资讯科技;·听懂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关的谈话及一般性的新闻报道;·能以流利的华语与人交谈,满足小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读懂用字不超出《字表》的规定,并适合程度的语料;·根据要求写语句通顺的短文和书信;·能应用学生词典学习华文。

2、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与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我方面的能力。

思想性与文化性目标·通过课文、课外读物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自己的根;·认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分项目标奠基阶段(1-2年级)听的技能:1、能分辨不同的声母。

韵母、音节。

2、能分辨不同的声调、语调、句调。

3、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4、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具体细节。

如人物、事物、时间、地点、数字等;5、能根据语境或主要信息找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6、能初步根据说话者感情的强弱、语气、语调的变化等辨别话语的真正含义;7、具有起码的聆听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听懂简单的口头指示·听懂简单的问题·听懂简单的儿歌、儿童故事、生活故事、谜语和寓言故事等·开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谈话,包括与个人、家庭及学校方面的话题·听懂较有内容的谈话(包括有关邻里与社区的一些简单话题)·听懂简单的儿童广播剧8、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

说的技能1、能以争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说话;2、能用简单的话语与人交谈;3、具有初步的会活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发出简单的指示,传达信息,并简述事情发生的经过·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愿望、想法·根据图画说几句话·针对简单的课题说几句话·简单地复述别人的话、课文、故事的基本内容·较详细地复述别人的话、课文、故事的内容·简单地报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阐·较详细地报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就日常生活的话题与他人作简短的谈话4、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读的技能1、能准确地直呼汉语拼音2、能读出轻声词、儿化韵3、能认读所规定的600个汉字,做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4、能识别下列标点符号并了解其作用:句号、逗号、问号;5、能阅读并理解简短预料的要点;6、能寻找预料的具体信息;7、能寻找预料的特殊信息;8、具有起码的阅读能力,综合表现在能·读懂适合程度的一般语料(纯汉字或加注音):句子、短文、儿歌、谜语、故事等·读懂较高水平的儿童读物(纯汉字或加注音)9、能流畅地或有感情地朗读适合程度的语料:片断、短文、儿童诗、童谣等;10、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不默念,不指着文字逐个阅读等。

写的方面1、能正确地拼写汉语拼音音节;2、能以正确的笔画、笔顺书写600个汉字,并能加以应用;3、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能正确地应用下列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5、能用学过的句型造句(可用汉语拼音音节代替一些未学过的汉字);6、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具体是表现在能·看图或在教师的提示下写几个连贯的句子·在教师的提示下写一段连贯的话·重组句子或把相关的句子组成段落7、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执笔方法、坐姿等。

思维方面能初步运用基本思维技能以提高论文学习的效益,做到·能应用联系法加强对特定信息的记忆·能通过简单的设问获取信息·能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辩单分类和比较·能从不同的现,或思考问题资讯科技方面能初步使用资讯科技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益,做到·能使用较简单的华文电脑软件·般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华文的学习·能初步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有限度的交际沟通奠基第二阶段听的方面1 能分辨不同的声调、韵母、音节2 能分辨不同的声调、语调、句调3 能接受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4 能注意句子、句群、话语所传达的具体细节,如任务、事物、时间、地点、数字等5 能根据语境或主要信息找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6 能初步根据说话者感情的强弱、语气、语调的变化等辨别话语的真正含义7 能根据话语作简单的联想和预测可能发展和结果8 具有基本的聆听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听懂一般的口头指示·听懂一般的问题·听懂适合程度的儿歌、谜语、儿童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等·听懂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听懂一般有关邻里与社区话题的谈话·听懂适合程度的儿童广播剧9 听后能记住要点,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10 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说的方面1能用相当流畅的话语和别人交谈,大致做到口齿清楚,停顿合理2 能针对不同的对象与场合调整语气和说话的内容3具有基本的会话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发出指示,传达信息,说明和解释简单的事件·根据图画说一段连贯的话·针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课题说一段连贯的话·针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课题发表简短的意见·用自己的话复述别人的话、课文、故事的基本内容·较详细地报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4 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方面1能认读所规定的1200个汉字2能识别下列标点符号并了解其作用:·逗号、问号、句号·叹号、冒号、引号·括号、顿号、书名号、间隔号3 阅读并找出语料的主要内容4 能寻找语料的主要信息5 能寻找特定信息6能根据上下文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7能找出语料的隐含信息8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综合表现在能·读懂适合程度的一般语料:*短文*浅易的篇章*简短新闻*一般儿歌、谜语、自然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科幻故事、语言故事*较浅易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水平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高级华文)9 能流畅地或有感情地朗读适合程度的语料:韵文、短文、篇章10初步学会利用汉语拼音、笔画查字典、词典1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不默念,不指着文字逐个阅读等写的方面1 能以正确的笔画笔顺书写所规定的汉字,并能加以应用:1200(1080)个汉字2 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写话(可用汉语拼音音节代替一些未学过的汉字)3 能正确地运用下列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括号、顿号、书名号、间隔号(高级华文)4 具有基本的写作能力,能·根据图片或提供的材料写*至少80字的短文*至少100字的短文(高级华文)·写简单的便条、日记·写便条、内容较丰富的日记(高级华文)·改写、扩写短文(高级华文)5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先思考后写作、写作后修改思维方面能初步运用基本思维技能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做到·能应用联系法和归类法加强对特定信息的记忆·能通过设问获取信息·能从不同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确认目标,找出问题的症结(高级华文)·派通过比较、描述的方法阐明问题·能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以辨别正误(高级华文)·能针对具体的课题探索各种解决方法(高级华文)·能根据篇章的内容对事件的发展作合理的推测·能用比较法与分类法组织所提供的材料(高级华文)资讯科技方面能初步使用资讯科技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益,做到·能使用校内的华文软件·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华文的学习·能初步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有限度的交际沟通·能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适合程度的交际沟通,并发表简短的意见·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透过互联网与其他媒体获取所需要的华文资料定向阶段(五-六年级)读的技能(高级华文)1、能认该所规定的汉字,做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2000个汉字(合上述1800字)2.能识别下列标点符号并了解其作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冒奇、括号、引号、书名号、间隔号、分号、省略号、破析号、连接号3、能认识并理解所60个成语4、能找出语料的主要内容5、能找出语料隐含的信息。

6、能根据上下文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7、能推断事件发展的结果。

8、能推断人物的性格。

9、能区分主要的和辅助的情节。

10.能依照阅读需要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略读、导读、精读·速群、跳换、浏览11.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综合表现在能·读懂适合程度的语料:短文,篇章,儿歌、谜语、寓言、自然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科幻故事等,简短的本地新闻及适合程度的副刊(如《星期五周报》),国内外一些适合程度的新闻(包括部分社区新闻、政治领袖的谈话、适合程度的副刊)·阅读较浅白的文艺作品12.能流畅地或有感情地朗读适合程度的语料:短文、韵文、篇章等。

13、能通过查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进行自学。

在1961年的小学课程标准里,教学目标订得比较笼统,既没有分年级,也没有分主目标和副目标。

教学目标共列了十条,五条是有关语文训练的,如“指导儿童学习标准华语,以为表情达意之工具”。

另外五条是有关公民意识、生活常识等,如“培养儿童爱好劳动之精神,并使其具有各种生产之常识”。

1971年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主目标”,其他如公民意识、生活常识等为“副目标”。

之后的课程标准都是以教导语文技能为主目标,而且将每一学习阶段或每一年级所须达到的目标明确地列出。

不过,通过母语教学使学生吸收母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这个目标并没有被忽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