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与中国文艺作品教学比较研究──以鲁迅《祝福》为例
新加坡与中国文艺作品教学比较研究──以鲁迅《祝福》为例谢世涯副教授摘要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文艺作品教材,都选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不过,中国大陆是把《祝福》编入“语文科”,作为必修科,新加坡则把它列为“文学科”,作为选修科。
因此,作为新加坡“文学科”的《祝福》,与作为中国大陆“语文科”的《祝福》,两者之间虽然有相通或交叉之处,但因为两国的学制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有别,教学要求有异,故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评鉴方式等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同。
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两国专家处理《祝福》这篇文艺作品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进而对编选教材提出有关的建议,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
本文为“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入选论文,1999年8月8至12日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德语区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
一前言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科”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科”教材。
由于“语文科”和“文学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的设置,虽然有相通、交叉的地方,但却有更多的相异之处,何况两国的学制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有别。
故对这篇小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项,都有或多或少、甚或有显著的差别。
本文即根据以上各点,逐一比较而详加论析之。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新加坡称为“课程标准”的,中国则称为“教学大纲”,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只包括中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标准,中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则包括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大纲;新加坡的高级中学或初级学院,无论是“语文科”或“文学科”,教育部都没有发布课程标准,却颁行了《考试纲要》1。
该《考试纲要》对于“语文科”或“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材原则、选读篇目、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授课时数、评鉴内容、试题样本等项,都有所规定,故该《考试纲要》实际上涵盖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新加坡的教师和学生,即以该《考试纲要》作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的语言特点与选材分析
、
新 加 坡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基 本 情 况
教材按照年级 分为上下两册共 3 , 9课 一年级上册课程设置与其他分册 有所不同的是 , 除了正式课程外 , 还特别设计 了入学 教育和汉语拼音两部分 的内容作为语言学 习的前提和基础。教材中每一课 的编写均 围绕一个 主题 , 包含导入 、 核心和深广三个 单元 : 导人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学 习核心单元之前 , 先学习听说技能以及理解核心单元的部分内容 , 而减轻 学 习核心单元时 从 的负担 ; 核心单元是所有学生必修内容 , 包含 “ 课文” “ 、 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 和“ 三项 ; 深广单元是为对华文感兴趣、 语言能力较 强的学生设计 的, 目的是让学生透过阅读扩展词汇量 , 提高语言能力。配套教材包括课本 、 活动本 、 教师用书、 图片、 字卡 、 字宝 宝、 数码教学资源 等。各类教材 必须配合使用 ,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 、 加 坡 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 语言 教 学 特 点 新
在语言教学 中,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 接受能 力和兴趣 爱好 , 由浅到深 、 由易到难 , 'N类、 出 分I - J 突 重点 , 使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 果。
( ) 字教 学 一 汉
汉字教学是华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与语素相对应的特点 , 决定了汉字教学对于华 文的词汇教学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这也是国内外华文教学对其特别 予以重视的原 因之一。 …我们主要对“ 文” “ 课 和 我爱阅读” 这 两个部分为学生必 ( 修内容 , 故以此为计量对象 , 同) 下 两个部分进行计量 , 得出总字数 6 0 个 , 5 1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际使用汉字 7 3个。另外 , 8 在课 后生字表中列出识读字和识 写字 98个 , 8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有生字 6 5个 ; 6 实际生字 占实际使 用汉 字的比例 为 8 .% 。从教 46 材的汉字教学情况来看 , 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 : 1 .复现率较高。教材使用汉字的复现率较 高 , 平均每个字复现率约为 83 , .% 字频在前 2 名的汉字分别是“ 、 一、 、 O 小 了、 的 我、 、 、 、 说 、 、 、 、 到、 、 、 、 、 ( 出现频率从高到低 , 妈 来 大 上、 们 好 个 不、 在 有 子 你 天” 按 详见下表) 都是最常 用的汉字 , , 适应了 儿童 学 习汉字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
新加坡中学明年起将改革华文课程和教材
今 后 以创 意式 教 学法 激 励 学 生学 习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学 奖学 金 得 主张 国锋 则 是 受 他 的老 师 , 一 教 另 名 奖学金 得 主梁 晶玲 ( 四十 多岁 ) 的影 响 , 而成 为一 名 优秀 的教育者 。
对象 是 2 0 0 2学 年至 2 0 0 8学 年 的学 生 , 按照 年级 分
项 来 自美 国的调查 显示 。 国学 生在 使用 了 美
新加 坡 的数学教 材之后 , 数学 成绩显 著提 高 。
19 9 8年以来 ,美 国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新 加坡 名 创 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 “r r tm t so 了解 P mayMah a c"为 i i
使用效果 , 门针对数学科学 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的 专
美 国 罗 森 鲍 姆 基 金 会 ( h ar l n ul T e G bi l a d P a ea R sn a m F u dt n组织 了一项长期跟踪性调查 。 oe b u o n a o ) i
得 者 ) 是一 个很 好 的例 子 。教师 张 国锋 以富有 创 就
示 , 加坡 的数 学 教育模 式有 利 于让孩 子更好 地 接 新
受单 调 的数学原 理 。
除美 国外 ,目前 全球 已有 4 5个 国家 使用 新 加 坡 的数学 教材 。该 教材 除英语 版本 外 . 还被 编译 成
西班牙语 、 、 法语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 旧
M r co r i f eci ) et hls p o Tah g。髓 iS ah r n
新 旧华 文课 程 最 明显 的不 同是 例 、 先 后说 、 练 ” 原则 ( 再 的 即在 教 授学 生一 项技 能 时 , 教师 会先 给例 子 和解说 这项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从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间,新加坡的华文课程历经数次重大改革。
作为华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华文教材,则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报告书而不断改变着,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这期间,由教育部主导编写了四套全国通用的小学华文教材,发行到全国一百八十所小学使用,数十万华族子弟从中受益。
这四套教材分别为:1979年版;1994年版;2001年版和2007年版。
三十多年间,四套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有哪些嬗变?教材的华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导和呈现各有什么不同?课程考核评鉴都有哪些进步?教学手段又是怎样逐步提升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这理当引起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分析。
然而,至今没有人做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
如果有机会静心梳理、研究四套教材的演变,不仅可以回顾往昔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正是这种责任感使然,笔者斗胆冒昧地选择了这个课题做研究。
本博士论文从新加坡小学华文四套教材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四套教材内容的变迁、文字应用的消长、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彼此间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历时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因由,找出解决之法,并积极地找寻编制有效教材的方法。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部分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结构与语言政策,简介教育改革与社会趋势,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综述相关研究的文献,以确立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和方法。
第二章阐释了小学华文教材框架设计与体系的总特征,说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的影响。
第三章是针对课文的用字变化探讨汉字数量的嬗变,选字标准的差异和字的复现率;通过实际调查的量化统计材料找出四套教材共有字和每一套教材独有字在课文中的出现率和难易度,藉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效识字。
第四章探讨词汇数量的嬗变,比较不重复的词,量化统计四套教材共有词与独有词在3000常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以及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析,从词的复现率分析遗忘率高的词。
新加坡华文大纲
新加坡华文大纲
一、简介
新加坡华文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课程大纲
1. 基础语言知识
拼音和书写
词汇积累与运用
基本语法结构
2. 阅读与写作
精读与泛读
写作技巧与实践
文学欣赏与分析
3. 口语与听力
日常口语交流
听力理解与技巧
公开演讲与辩论
4. 文化与社会
中华文化与传统
新加坡华社概貌
中新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5. 华文实用技能
商务华文
媒体华文
科技华文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评估方式:考试、作业、项目、口头表达等四、未来展望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陈琪新加坡科思达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一、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新加坡华文课程是新加坡中小学华族学生的必修课,很早就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新加坡教育部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研制系统和专业的华文课程标准,并且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每10年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均登载在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和《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是公开发布的最新的课程标准。
我们预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将于2021年进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能力、通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目标是以“语言能力”或“语言交际能力”为核心目标或主要目标的,而所谓的“通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传承优秀的华族文化等内容。
新加坡的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是以语言能力等级为基础来建造课程体系的,其语言能力共分为7个等级。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华文学习可谓是“用心良苦”,秉持着“华文学习一个不能少”的目标,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设置了不同的平行课程:小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和高级华文三种课程;中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B(强调听说)、普通学术华文、快捷华文、高级华文(基本等同于第一语言能力的要求)五种课程。
每种课程有不同语言能力的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每个等级能力都有细致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描述。
我们从中学口语能力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能力标准中口语7级的能力是能够发表简短的演讲。
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级标准中也提到了“能够进行演讲”。
表1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各种课程掌握汉字数量一览表学校课程级别识读汉字/个书写汉字/个小学基础华文2级1200~1300700~750华文3级1600~17001000~1100高级华文3~4级1800~19001400~1500中学基础华文3~4级1500~16001000~1100华文B4级1600~17001100~1200普通学术华文5级2200~23001800~1900快捷华文6级2400~25002000~2100高级华文7级2700~28002700~280022陈 琪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列出了各种课程或者说各个能力等级所需掌握的汉字的数量(见表1)。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近日,新版部编教材培训会在成都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为广大教师详细讲解了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为接下来新版教材进一步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三科'编写理念。
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核心理念之一:体现国家意志把握意识形态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一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二语文教科书编写受意识形态影响民国时期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比较成熟的标准规定具体明确1992年大纲,值得再学习。
政治思想教育,小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国语读本》民国教材,可取之处选编进部编教材里叶圣陶主编的国语读本(开明书局)最好的国语读本之一 爱国教育与部编教材思想相通商务印书馆第一课生活化,儿童化第二课,递进性课标(大纲),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放眼世界: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看新加坡的一年级语文思想教育显然四年级 第二课《认识新加坡》(我们编排时,思想教育放在语言文字的学习里,不要生硬地说教)教材,时代烙印鲜明(意识形态)部编教材,体现教育的'六大功能'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呈现方式 第一课'三才'(与后面的'五行'一脉相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材中。
按年段特征,逐步选取古代文化,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象形字,汉字的起源(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遨游汉字王国':了解汉字知识,明白构字规律选字,摒弃了'赌',也是正能量教育的需要。
时髦,不要不加选择的用'洋文',要以汉字为主。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对待一些文本,要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小学华文》一个新中合作的教材编写项目
《小学华文》一个新中合作的教材编写项目
陈健玉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所有华人儿童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族学生也选择学习华文。
200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华文课程改革。
同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经过对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情况的考察,决定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新加坡小学生编写华文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这套教材于2007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推广使用。
本期“比较与借鉴”栏目特安排刊出对这套合作教材的介绍。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陈健玉
【作者单位】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小学华文课程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3
【相关文献】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雅思教材编写的原则及基本程序 [J], 李勃;刘平
2.印尼正规小学华文教材使用及本土华文教材编写现状研究 [J], 蔡丽
3.文促会国际交流中心赴哈萨克斯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就中华文化游学项目落地哈
国达成合作意向 [J], 王婷
4.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重大改革设立读写训练项目 [J], 孟令全
5.坚守中华文化的传统底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学语文教材红色课文的发展与分析 [J], 杨云萍;王攸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几所小学试行另类评价方式 华文考试变成“幸福套餐”
新加坡几所小学试行另类评价方式华文考试变成“幸福套餐”今年2月,正华小学三年级学生卢思吟和同学接到华文教师所给的一项任务:根据家人的饮食喜好,设计一份“幸福套餐”菜单。
卢思吟当时每天观察和了解家人喜爱吃的食物,然后从杂志和报章剪下这些食物的图片来设计菜单。
她兴奋地说:“由于我们得在菜单上写出套餐的特点,在设计菜单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新的华文词汇。
我之后必须在班上与同学分享菜单的内容,因此觉得现在的华文课很不一样,比以前更有趣。
”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华文学习能力,许多学校这一两年来积极尝试多元及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以为学生提供创造与发挥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华文学习兴趣。
例如,正华小学今年便为三年级学生展开试验性的另类评价(Alternative Assessment)计划,取代以往的统一测验。
学生平日进行的华文专题作业都将算分,这么做是希望能较全面地测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卢思吟指出,虽然这些作业必须花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完成,不过她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认为自己的华文写作和表达能力都进步了。
她还笑说:“也因为这个‘幸福套餐’菜单的作业,现在我比较了解妈妈爱吃的食物了,我们的感情也更好。
”减少死记硬背成分该校母语部门主任余金河受访时说,这项另类评价方式减少死记硬背的成分,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有效地引起他们学习华文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全面评估学生的华文水平。
他说:“传统的评价方式重视知识的灌输、词汇的掌握,学生扮演的角色也较被动,因为他们只是接受知识和凭记忆吸收。
传统的评估方式多属一次性的测试,注重学习的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
”余金河也谈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新的教学工具来训练学生对周遭环境的观察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思考。
华文教师陈秋施(27岁)说,新评价方式实施后,她发现所教导的小三生上华文课时变得较积极,也会主动去搜集作业资料。
她说:“这些作业都贴近小朋友的生活,比如说,学生可以访问自己的朋友,之后在班上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这样的互动方式多少会增添他们学习华文的乐趣。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工作计划。
【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加坡经济和文化的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华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新加坡教育局于1993年开始启动一项重要的改革——“振兴华文运动”。
该运动试图通过改变华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改变学生对华文教育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最终改善华文教育的质量。
从此,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探讨,分析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该领域的研究着重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历史背景、政策法规、参与方以及制定标准的理念等方面。
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包括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体系、评价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
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如语言难度、文化包容性、内容适应性等方面。
4.提出改进建议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制定背景和理念;(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方式和特点;(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4)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和价值,分析其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以传承中华文化为重要使命,选用富有教育意义和代表性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课文在内容组织上兼顾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通过呈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新加坡多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特色。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文,详细介绍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但在内容上并非简单重复,而是突出了不同节日的特点。
课文还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创新方面,《小学华文》课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价值。
以四年级下册的《中国的茶文化》为例,文章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引入了现代茶艺和茶道精神,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又能体会其现实意义。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编写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设置情境、引入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和接受。
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可借鉴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选用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内容。
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课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能力。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典范。
未来,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文教育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中,汉字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华文》基础阶段,汉字教学更是显得至关重要。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2002年制订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在第三章教学目标中从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总目标小学华文教学的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一个是思想性与文化性的。
工具性目标包括语文在交际、认知与思维三方面的功能。
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教导。
工具性目标1、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与运用华文的水平,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做到·学会汉语拼音,用以帮助识字、阅读、说标准华语以及应用华文的资讯科技;·听懂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关的谈话及一般性的新闻报道;·能以流利的华语与人交谈,满足小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读懂用字不超出《字表》的规定,并适合程度的语料;·根据要求写语句通顺的短文和书信;·能应用学生词典学习华文。
2、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与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我方面的能力。
思想性与文化性目标·通过课文、课外读物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自己的根;·认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分项目标奠基阶段(1-2年级)听的技能:1、能分辨不同的声母。
韵母、音节。
2、能分辨不同的声调、语调、句调。
3、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4、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具体细节。
如人物、事物、时间、地点、数字等;5、能根据语境或主要信息找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6、能初步根据说话者感情的强弱、语气、语调的变化等辨别话语的真正含义;7、具有起码的聆听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听懂简单的口头指示·听懂简单的问题·听懂简单的儿歌、儿童故事、生活故事、谜语和寓言故事等·开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谈话,包括与个人、家庭及学校方面的话题·听懂较有内容的谈话(包括有关邻里与社区的一些简单话题)·听懂简单的儿童广播剧8、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
教材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 调查、观察、实验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问题和情境的设置,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造力。
04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评价与反思
借鉴和启示。
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 关历史资料,对新加坡小学华文
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02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历史演变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起步阶段,教材内容主要是以 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为主,教材形式主要是文言文。
详细描述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加坡开始出现华文教育。当时的 华文教材主要是从中国引入的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内容主 要是以文言文为主。这些教材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华人的 教育需求,传承中华文化。
稳定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稳定发展阶段,教材内 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同时也不断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详细描述
自1965年以来,新加坡的华文教育逐渐走向稳定发展 阶段。华文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 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 内容。这些教材在当今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加坡华人对 于华语教育的需求,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 时也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初步发展阶段,教材内容逐渐丰富,包括华语入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教材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提升教育质量,新加坡的这些教育方式更生动、更有意义!
早在十年前,新加坡教育部就计划对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接纳小学教育检讨与执行委员会(PERI)的建议,逐步推出全新的政策,希望以此全面提升小学的教育质量。
虽然同我们的孩子一样,新加坡小学生的压力也不小,但是他们课堂往往更加生动有趣,这就是得益于教育部的改革。
创意的教育方式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教师更容易采用极具创意的教学法,让课程内容活泼生动。
比如,在数学课上,孩子们将通过调查任务和真实生活中的活动,学习数学概念;在华文课上,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演出,掌握语言技能;在英语课上,通过制作冰淇淋等活动,学习相关的词汇、短语。
公民教育课程新加坡的学校还有这样一项与众不同的课程——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级任老师辅导课、品格与公民教育校本课程以及品格与公民教育指导单元。
其中级任教师辅导课是由级任教师传授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
级任在塑造学生的品格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从2012年起,所有小学开始推行级任指导课的制度。
学校每周拨出一节课,让师生进行更好的互动,老师也可以借机教导学生各种社交和情感技能。
艺体陶冶计划为了鼓励学生走出课室、主动学习,新加坡教育部特别制定了艺体陶冶计划,希望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品格。
参加这项计划的学校,孩子将有机会在上课时间尝试体育活动和接受户外教育,以及学习表演和视觉艺术。
课程辅助活动课程辅助活动是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塑造学生个性、才华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新加坡的学校有各式各样精彩有趣的课程辅助活动供学生选择。
其中包括:体育活动、制服团体、视觉和表演艺术、学会和社团等。
这些活动可以令孩子具有坚韧的个性、跨文化意识、信心及创意。
全面评估成绩学习成效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全面评估注重技能的提升和价值观的灌输,以及知识的学习。
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强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热忱,进而充分发挥潜能。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差异性”的微观考察——以定向阶段教材为例
新 加坡 是 一个城 市 岛 国 , 奉行 精英 主 义教育 。 1 9 9 7年 , 时任 总理 吴作栋 针 对 华 文教 育 问题 向教
育 部提 出两 项 任务 : 一 是 如何 培 养 一 批 对华 族 语 言和 文化有 深 入认 识 的核 心 分 子 ; 二 是 如何 为普 通 学生 制定 合适 的华 文 水 平标 准 , 让 学 生稍 作 努 力 即可 达到 预 定水 平 。 如何 达 到 精 英 标 准 和普 及 标 准成 为 日后 历 次 改 革 的重 要 内容 。2 0 0 4年 初, 新 加坡 “ 华 文课 程 与 教 学 法 检 讨 委 员 会 ” 成 立, 力 求 为 不 同 能力 、 不 同语 言背 景 、 不 同学 习需
J u 1 . , 2 0t 4
Vo l | 3l No . 4
第3 1 卷第 4期
新 加坡小学华文教材 “ 差异性 ” 的微观考察
— —
以定 向 阶段教 材 为例
许 琨
( 华 东 师 范 大学 对 外 汉 语 学 院 , 上海 2 0 0 0 6 2 )
摘
要: 本文对新加坡“ 差异教 学” 理念 下的小学华 文教 材 ( 定向阶段 ) 进行 了 系统考察 。三个层 次的教
材的基础构建材料 , 考 察 不 同层 次 的教 材 在 字 、
词、 句层 面 上 的 差异 表 现 , 以及 字 、 词 的差 异 分 布 是否 符合科 学 复 现规 律 , 希望 研 究 结 果 能 为 汉语 “ 差异 性 ” 教 材 的编 写 和 研 究 工 作 提 供 一 定 的 参
热 点 问题之 一 。赵 金 铭 指 出 , 应 打 破 目前 混 合 编
教师课程转化现象初探——新加坡小学华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2020年第2期(总第109期)No.22920General Serial No.109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教师课程转化现象初探-新加坡小学华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胡月宝童琪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新加坡637610)摘要: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教材、教师乃三大关键。
其中,教师在课程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衔接传递作用最大,教师课程转化与教材应用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引人关注的课题。
本研究基于新加坡教育部对2010年小学华文教材“自上而下”0的推行,通过对课堂观察的话语分析与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检查教师课程转化现象。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正式课程与教师知觉课程、运作课程、学生经验课程之间因为教师中心教学习惯的影响而存在课程递减现象,主要反映在言语技能学习与自主学习这两方面。
关键词:课程转化;教材应用;课堂观察;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256(2020)22-0242-10DOI编码:12.14095/ki.oce.2222.22.023一、引言新加坡华文教学应21世纪与国家人才素养新指标之需,近年来华文教学改革动作频繁,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2024年的《华文课程与教学法委员会报告书》与《乐学善用一一2010年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o几次改革的目的都以确保华文作为母语的定位,让学生能掌握听说读写与沟通技能、培养人文素养与21世纪通用能力为方向。
2210年新加坡教育部修订了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推出新版小学华文新教材。
新教材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人文素养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以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为目标,真正做到“乐学善用”。
众所周知,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教材、教师乃三大关键;其中,教师在课程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衔接传递作用最大,教师信念(teachers'belief)是否转变直接影响收稿日期:2222-02-20作者简介:胡月宝,新加(理工+学育学1234567化学副教授/;主任,博士,研CDEFG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专业成长。
新加坡中小学的华语教学
新加坡中小学的华语教学
钱颖;李亚
【期刊名称】《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1999(000)006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钱颖;李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9.339
【相关文献】
1.新加坡华语教学本土化探索——聚焦《中华通识课程》与《双文化课程》 [J], 刘丽平;雒力蓉
2.“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中小学的“国家意识”教育 [J], 吴礼昌
3.中西合璧的华语教学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 [J],
4.泰国中小学华语教学调查研究——以春府八校为例 [J], 郑婷
5.新加坡的华语规范化和华语教学 [J], 田惠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育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至今,经历了近50年的变迁。
这期间.新加坡政府发布5份意义重大的报告书。
至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合计颁布6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11套小学华文教材。
201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乐学善用》报告,在2015年颁布最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小学华文一年级教材上下册《欢乐伙伴》。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展开,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阐释了新加坡21世纪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全人教育,即以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群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论文针对新加坡建国50年来作为全人教育教学策略之一的教育戏剧,在11套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
本论文共分5章,包括引论、结语和建议两部分。
第一章:引论。
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学术史回顾包括关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教育戏剧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全人教育及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以及关于本文的研究等。
其中在学术史回顾里,针对《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论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对教育戏剧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的沿革进行分析,分别在第一节至第六节针对播种期、培植期、萌芽期、成长期、嫁接期、反思期中的华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回顾,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戏剧体裁分布、选文编排及主题内容。
第三章:针对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德、智、美育的构建进行探究。
第一节分析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戏剧之德育构建,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下的7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审视、
11套小学华文教材的揭示、教育戏剧的开展;第二节分析戏剧主题和情节下的教育戏剧之智育构建。
包括72篇教育戏剧之戏剧主题的流变、戏剧情节的诠释和智育构建时的尴尬处境的分析;第三节分析审美视野下的教育戏剧之美育构建,包括从7套小学华文课程阅读标准看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从语感看低年级审美感受力地培育、从戏剧情境和戏剧人物看中年级阅读鉴赏力的打造、从戏剧文本的修订看高年级阅读创造力的提升。
第四章:分析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
第一节从课程总目标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第二节从戏剧语言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
第五章:结语和建议笔者发现,教育戏剧在小学华文中的地位从独立发行小学华文教材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并不是随着教育导向的改变而改变,而是随着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随着华文教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它所做出的调整并不是走向繁盛,而是在2007年进入了停滞状态。
虽然在2015年的小一新教材《快乐伙伴》提供的电子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听说剧场,但是至今还是无法确认教育戏剧在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应有地位。
本论文的结论提出,要想全人教育戏剧在新加坡顺利健康地发展,必须把教育戏剧作为全人教育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不但要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教育戏剧文本数量,在教材或校本教材中也必须合理、妥善安排教育戏剧篇目。
此外全人教师的培养也非常关键。
在全人教育宗旨的带领下,只有全人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全人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社交与情绪管理的教师,才能造就向上向善、具有新加坡全人特色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