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
在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在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在这个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经济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作为经济工作的从业者,我们不仅要有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的能力,也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应对各种变幻莫测的情况。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经济工作务虚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经济形势,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地开展经济工作。
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就经济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和供给两端均面临严峻挑战,要在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性改革,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
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
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要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平稳和稳定,避免给人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我们需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和化解,同时加强产业重塑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使中国产业更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二、继续扩大内需,建立健全消费体系在经济运行中,“内需”是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
通过不断扩大内需,我们可以增加全社会的消费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消费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信心。
要想建立健全消费体系,必须重视恰当增加居民收入。
在实现稳定和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领域;通过提高资本、产业和技术资本效益和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等途径,降低居民负担。
同时,我们还要促进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创新,实现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供给侧改革须破解三道难题
供给侧改革须破解三道难题作者:詹国枢来源:《经济》2016年第01期说到供给侧改革,有人认为挺复杂,其实也很简单,通俗点说,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须从往需求上使劲改为从供给上发力。
近些年来,每每遇到经济增长乏力,政府出台措施必定是在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上使劲,一是加大投资,二是促进出口,三是鼓励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一办法,效果固然显著,GDP也确确实实搞上去了,但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结果往往会走到事物的反面,出现供给过剩,结构失衡,信贷超支。
倘若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经济这根弦,可就真要给绷断了!怎么办呢?只有转变思路,从源头上想办法,推进供给侧改革。
此举对不对?当然非常对,但是,供给侧改革虽是一剂良药,亦是一味苦药,吃下去保不齐就会上吐下泻,浑身难受,四肢乏力,且得难受好一阵子呢!为什么?因为,供给侧改革会碰到相当棘手的三大难题。
其一,增长速度下降。
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通俗讲就是“百姓不买政府买,现在不买将来买”——政府买者,政府加大投资也;将来买者,发国债以增货币也。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倘若不走老路,不从“三驾马车”上使劲,改而从供给侧发力,结果必然出现投资减缓、出口放慢,消费迟滞,最终结果,很可能每年7%左右的增长速度难以实现,即使能够真真实实地达到6%甚至5%,就已相当不错。
如此增长速度,政府能接受吗?民众能理解吗?社会能承受吗?其二,产能难以消化。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产能过剩,结构扭曲”已成两大痼疾。
过去,中央虽然屡屡提及“调整产业结构”,但不从消化过剩产能入手,结构调整只能是扬汤止沸。
产能严重过剩,在房地产、钢铁业、能源业和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
有人统计,当今中国建成之房屋,即使停工5年也完全能够满足购房需求。
中国钢产量在全球已多年雄踞第一,钢材积压已成企业一大心病。
至于全国煤炭价格差不多只等于一堆黄沙,也已是公开的秘密……过剩产能究竟如何消化?网传,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建议国家出台规定,将建筑物中钢材使用量提高两倍,以缓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黄守宏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黄守宏: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作者:陈果静来源:《畅谈》2019年第06期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邀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以及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解读。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有些网民朋友对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今年很多政策的力度之大出乎意料,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既有促进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举措,也有很多惠民生的实事、大事。
”黄守宏表示。
黄守宏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来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上接天线”是指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下接地气”是指报告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社会各方期待,凝聚了共识。
在《报告》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
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基层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起草组也通过多种渠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报告》起草之初,各地区、各部门都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
在这些意见和建议中,很多跟网民和社会公众的期待和要求是高度吻合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政策,跟网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也是高度吻合的。
《报告》形成之后,印发到各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重点国有企业征求意见,大体上发出去4000多份,起草组从中整理梳理出1200多条意见。
最近这几年网络建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今年起草组继续对很多网站、新媒体、微博、论坛上网民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收集和整理。
特别是今年中国政府网又联合20家网络媒体平台,第五次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至3月4日共收到33万多条建言。
在20个话题分类中,建言数量的前五名,第一是经济政策,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各个方面;第二位是营商环境;第三位是办事服务;第四位是教育;第五位是社会保障。
中国政府网经过逐条梳理,精选出有代表性的700多条建言,其中每一条都涵盖很多网友的建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形态和结构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而随着这些变化,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也渐渐地浮现出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一种针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改革措施。
那么,这种改革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影响是怎样的呢?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源于2015年5月的全国两会政治报告,是在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
具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首先,去产能是指在去除过剩产能的前提下,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其次,去库存是指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优化存货结构,促进存货的流通消化。
再次,去杠杆是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杠杆率。
然后,降成本是指采取多种形式,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最后,补短板是指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基础建设,降低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正。
二、对经济的影响1.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去除过剩产能、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加速优化产业结构。
不仅如此,这种政策还可以刺激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动力,使得企业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整个经济因此得到更加优质的发展。
2.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去除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产能,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优,比之前有着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3.减少生产成本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降成本,这个目标的实现也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成本压力。
在企业降成本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企业更好利用与开发资源的重要方式,也破解了最大的经济发展难题之一。
4.有效增强世界竞争力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产业升级,科技腾飞,产品质量得到更多的保障,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相应的对于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积极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_冯志峰
收稿日期:2015-12-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DJ04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5ZZD005);江西党校系统招标课题(15DXZ001)作者简介:冯志峰(1976—),男,江西东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冯志峰(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摘要: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01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 (2016)02-0012-06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更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新举措。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周柏春【摘要】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托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政府要提供适宜的平台保障和服务保障。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坚持问题导向的决策机制;注重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和提升主体素质。
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必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不断增进农民的获得感、尊严感、成就感,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惠泽亿万民众。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政策;政府【作者】周柏春【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2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使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随之而来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这些理论不断激荡、砥砺与升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涉农领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逐渐暴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平衡资源供给,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预期,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向好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如何认识供给侧内容与调整结构的变量关系,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回应,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分析农业发展、研究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农业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更是涵养“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依托形式。
论供给侧改革对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难题的改善
论供给侧改革对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难题的改善
付铁岩;任伟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表现为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大量的失业同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所造成的供求不匹配.在分析我国结构性失业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以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难题.并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师资考核等层次,逐一分析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付铁岩;任伟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西安【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基于湖北省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调查
2.论中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难题的解决
3.以高校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难题
4.国内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
5.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难题及解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发展阶段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中国为例
新发展阶段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政策方向和经济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本文从产能过剩、去杠杆化、创新驱动、绿色制造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去年以来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落实,国内许多行业的供给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其中,建筑业、钢铁业、水泥业等行业均在不断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建筑业通过推动“去库存”工作和“租购同权”等政策,去年完成了对宏观房地产投资的转型,全年库存销售比达到历史峰值。
钢铁业则大力破解产能过剩,实现了去年下半年的盈利,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在环境保护方面,水泥业将淘汰落后产能与环保技术改造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过剩问题,同时提高了行业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但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以上的成就,还需认识到,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化解。
部分地区和行业仍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国企重组、市场化债转股、政府引导等多方面手段,继续推动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二、去杠杆化随着过去多年经济快速发展,隐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故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去杠杆化的政策重点推进。
在银行体系方面,银行金融主体分离、金融市场化等举措不断开展,有助于缓解隐性债务问题。
同时,政府也通过逐步取消企业优惠政策、推进国企控股股权转让等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这将有效推动去杠杆化的进程。
但去杠杆化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些中小企业因为银行资金回收期的加速,导致部分金融风险,企业债务借贷等方面存在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通过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便利。
三、创新驱动在新发展阶段下,创新驱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之一。
中国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继续推让整个产业链进行升级,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创新合作的力度。
关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6期 文摘之窗中国式学科评估:问题与出路今年四月份ꎬ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教育部学位中心 )邀请全国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ꎮ随之ꎬ各个高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㊁高级别的学科评估申报及材料提交总动员ꎮ第四轮学科评估自发布起也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ꎮ如何真正做好学科评估?专家们建议ꎬ学科评估应尊重丛林生态ꎬ培育自主生态ꎬ坚持二八分治ꎬ理性把握边界ꎬ适度合理调控ꎮ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第一ꎬ学科建设是大学的一项日常性工作ꎬ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累积的过程ꎬ切不可急功近利ꎮ学科评估应能够促进学科整体梯队建设ꎬ而不是搞掐尖投资ꎮ第二ꎬ推进管㊁办㊁评分离ꎬ多管齐下培育第三方学科评估机构ꎬ政府部门应制定政策扶植和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立㊁健全和发展ꎬ同时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ꎬ使其依法依规开展评估ꎮ第三ꎬ通过融合评估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ꎬ建构起科学的学科评估体系ꎬ这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之路的基本路径ꎮ第四ꎬ外部力量尤其是政府力量的介入应理智地保持 一臂之距 ꎬ政府监控的重心应是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保障上ꎮ第五ꎬ明确学科评估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参评学科在相互比较中知己知彼ꎬ诊断问题和寻找对策ꎬ学科评估应回归到学科建设本身ꎬ培育卓越的学科群体ꎮ第六ꎬ摒弃以论文论英雄的价值取向ꎬ衡量学科和学者水平ꎬ不在于论文㊁著作㊁课题数量ꎬ而在于对本学科的贡献ꎬ对国家和民族科技进步的贡献ꎬ这是学科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ꎬ也是学科评估的核心立场ꎮ第七ꎬ文史㊁理工㊁农医㊁经管等学科遵循不同的规律ꎬ学科评估也要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标准ꎬ切忌一刀切ꎮ学科评估应该营造 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氛围ꎬ而不能用丛林法则管理丛林ꎮ第八ꎬ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ꎬ建立多方协商对话机制ꎮ通过协商对话机制来保证评估参与各方的诉求和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和响应ꎮ第九ꎬ建立公共数据库ꎬ学科评估尽量不要 进校 ꎬ不应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ꎮ第十ꎬ谨慎使用评估结果ꎬ尽量避免评估结果与资源㊁利益的直接挂钩ꎮ政府如要将资源分配与学科评估结果建立一定联系时ꎬ要综合考虑教育投入的公平㊁公正㊁透明㊁和谐和高效等原则ꎬ不仅要奖励排在最前端的大学或学科ꎬ也要托底排在尾端的学科和激励大多数大学ꎮ(陈学飞㊀叶祝弟)摘自«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9期让学校充满自由的精神让学校充满自由的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ꎬ需要相关各方的努力与协作ꎮ从政府的角度来说ꎬ应该忠实履行依法治教的职责ꎬ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ꎬ强化服务和监督职能ꎬ真正落实学校在办学方面的各项自主权ꎬ支持学校依法依规办学ꎮ从学校的角度来说ꎬ要进一步推动学校民主化建设ꎬ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ꎬ强化师生代表在学校事务中的知情权㊁参与权和建议权ꎬ支持学生社团活动ꎬ营造一个宽松㊁自由㊁平等和民主的学校文化氛围ꎮ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ꎬ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ꎬ努力破解 教育规律 难题ꎬ基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经验和大量的科学研究报告ꎬ从寻找最简单的教育共识入手ꎬ不断地扩大对教育工作成败的规律性认识ꎬ经过充分的㊁深入的讨论和辩论ꎬ不断地发现构筑和支撑整个现代教育大厦的基石ꎮ从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ꎬ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中的自由氛围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由人格和造就未来合格与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极端重要性ꎬ为创办更加自由的学校提供积极的舆论和社会支持ꎮ(石中英)摘自«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6期ꎮ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教育思想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对中世纪神学教育一统天下进行了挑战ꎬ他们不仅批判了中世纪神学教育对受教育者精神的奴役ꎬ自由的束缚的弊端ꎬ倡导和热衷于自由自在的研究风格ꎬ力求为自己创造一种不受各种权力和权威束缚的自由和愉悦的境界ꎬ而且在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ꎬ建构了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自由教育思想ꎬ为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ꎮ人文主义教育家对自由教育思想发展的贡献在于建构了以自由为核心的人文主义ꎮ他们在自由教育目的上ꎬ主张培养自由人ꎻ在自由教育的内容上ꎬ提出了包含着 自由学科 在内的 古典人文学科 概念ꎮ更为重要的是ꎬ人文主义教育家还对自由教育的路径 思想自由㊁言论自由㊁活动和游戏的自由㊁遵循自然性 原则等作了精辟的论述ꎬ这种论述无疑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ꎮ(刘黎明)摘自«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第6期ꎮ关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和建议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ꎬ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ꎬ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ꎬ17日李克强总理在 十三五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ꎬ在18日APEC会议的主旨演讲中ꎬ习近平主席再提 供给侧改革 ꎮ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ꎬ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ꎬ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ꎮ随后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ꎮ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成为研究讨论的议题ꎬ包括 教育供给侧改革 在内深刻认识教育事业的特殊属性及其与经济运行体系的本质差异ꎬ这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ꎮ在新的历史时期ꎬ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前教育体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与民众优质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ꎻ实质在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㊁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水平ꎬ实施的路向在于突破国民教育体系的狭义教育观ꎬ在现代教育理念及体系架构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ꎬ形成现代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与家庭个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教育需求的良性匹配关系ꎮ(庞丽娟)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341.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读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和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精神,结合我省经济运行情况谈几点粗浅体会和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经纬方略,是方法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是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后,党中央围绕谋划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其中,多次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多次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场合作了进一步阐发。
一段时间以来,这一新的概念迅速成为热词,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引发了经济学界、企业界等各方面高度关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辩证法、两点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
供给和需求均属经济学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主要从需求拉动角度来看问题,强调要素投入,短期效应比较明显。
与之对应的“供给侧”问题,则是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因此更具中长期视野。
二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排斥,也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它们互为依托、互为作用,犹如硬币之正面反面、手掌之心背。
供给侧改革最终也是为了创造需求。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供需调控需要各取所长、各有侧重、交替使用。
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如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破解难题。
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以应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满足不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2.设立专门的民营企业融资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专门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3.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
二、优化政策环境1.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降低税负,减轻民营企业经营成本。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中来。
三、引导创新发展1.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建立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进行激励,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产业协同发展1.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2.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3.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以上所提措施,可以帮助破解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当然,实施这些措施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深化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
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
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面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为指引我国发展实践注入新的思想动力。
要以全面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均衡协调发展激活发展效能、绿色发展彰显发展底色、厚植开放抢占发展制高点、公平共享提升发展温度,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找准改革突破口,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动把握供给需求规律,创新供给管理理念,破解供给结构难题。
发展是硬道理,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
要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基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亮点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亮点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用供给侧改革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这是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中公解读[内涵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版,涵盖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两个层次,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调减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综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高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高位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业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新经济新常态要求农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动力,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的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此外,全球化水平的加深使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十三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有效供给,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源动力,统筹农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农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201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问题与发展相随,也是改革的肇因。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自身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现实挑战。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比如,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说明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
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等突出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找到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病根”,牵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2 实施“一减三增”计划,调优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加工业、畜牧业、餐桌和其他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制定下发
了《绥化市 2017 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 植 指 导 意 见》,绥 化 市 优 良 品 种 率 达 到 98% 。 优 质 专 用 大 豆 和 优
2
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6% 和 90% 以上,黏、甜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 3.
夫,准确测算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类粮食的种植成本,确定相对统一的 种 粮 者 补 贴 标 准。要 按 四 类 粮 食
作物适种区域确定补贴政策,做到精准补贴,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种粮
财政收入。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者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粮农民和合作 社 等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取 得 稳
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3.
1 加大水稻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黑龙江省 2016 年水稻总产量约 3000 万t,最低收 购 价 政 策 性 收 购 了 约 1900 万 t,占 总 产 量 的 63% ,主
于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趋于解体,农村社会的传承性出现历史断层。产业布局的 调 整 也 带 来 了 农 村 与 城 市
之间空间布局的重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特征”逐渐模糊,农村渐渐被置入了一种“似 农 非 农”的 境 地。
如何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又不至让“乡愁”失落在现代化之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5%~2.
0% 。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直接对秸秆进行
粉碎抛洒还田,
4 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 含 量 提 高 0.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作者:唐守祥李树博来源:《理论观察》2017年第11期摘要: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农”问题不断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力凸显。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中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更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
这里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是主要原因。
为此,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力度,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发力,提高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农业新价值,加快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守住“三条主线”,以市场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就成为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补短板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089 — 05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发展时期,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在这一转折方面,要想突破经济发展质的瓶颈,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改革途径。
聚焦“三农”领域,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平衡器”“蓄水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实现了大发展,农村呈现出大繁荣,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增长。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三农”问题不断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力凸显。
我国现在有近2亿农户,户均耕地不足1公顷,且分成4块左右经营,并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
从供给角度看,农产品供给“蜘蛛网”特征十分明显。
比如,“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等造成“谷贱伤农”现象会周期性发生,这些问题使得农民收入很难持续稳定增加。
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_祝福恩
2016年第3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举措,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为我省在“十三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思路。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好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解决经济发展供需不匹配问题,着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我省要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和行业趋同等问题做好做足改革大文章。
要在水泥、煤炭、钢铁、建材等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特别是要打胜化解僵尸企业的处置战,不能再让僵尸企业影响我省经济发展。
要在结构调整和创新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量激活存量,实现新旧动力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破解我省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促进我省经济科学持续发展。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度开发“原字号”“老字号”,壮大“民字号”“新字号”“外字号”,改变我省单一的经济结构。
我省产业以“原字号”“初字号”为主,经济结构较单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大力开发“原字号”“老字号”“初字号”,延伸油、煤、木、粮等资源型产品的加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企业转轨升级大文章。
同时要依托培育壮大“民字号”,发展“新字号”,引用“外字号”改变我省经济结构,用增量激活存量,发展替代产业,推进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实现经济多元化,改变我省单一的经济结构。
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让“民字号”“新字号”及“外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利用我省独特优势发展“新字号”企业,特别要做强做优机器人产业和核电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化解农业“三量齐增”的实际难题,构建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我国及我省农业产业必将要进行一次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愈发增长。
然而,传统的供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上多变的需求和个性化的消费。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政府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改革战略的背景、目标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并分析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传统的需求侧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各类资源供给过剩问题逐渐显现,经济发展的潜力逐渐减弱。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国政府决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产业比重,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力度,减少低端产能过剩,增加高端供给。
其次,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企业向高技术领域发展,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还要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
同时,要完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最后,要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四、影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将呈现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其次,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攻关,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
此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 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一个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充分说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记者,“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一。
”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
比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都、“放管服”改革不够到位。
梁启东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解,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
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推动政务公开、,坚持以人民为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儒天就推出一项新制度,目前前海已形成的体制机制创新还推出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财政补贴、营造更加前海前海约、恒生、东亚、嘉里、港铁、金银业贸易场等超过3000在前海的港籍人士有近2000一家港资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刘庆林告诉记者,最看好的就是前海的营商环境整体经济蓬勃向上带着成熟的思路来创业配件都在半个小时路程里解决“前海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小香港’,前海与香港有很多互补之处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方面相比香港有很大优势,有很多合作空间上依然群星闪耀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刘云中表示。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面临“三期叠加”困难,国际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情况下,如何稳定发展大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在山东考察时表示“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
”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2024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新名词帮助破解难题
2024年上海黄浦区二模作文“新名词”审题立意指导附范文【真题再现】三 写作70分24.提出一个新名词,有时能帮助破解难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提到了一个新名词的提出与解决难题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指出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新名词的提出与解决难题之间的关系。
新名词的提出,往往是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新认识、新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名词的提出确实有助于破解难题。
然而,材料又明确指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因为,难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而困难。
此外,即使我们有了新名词,也不一定能够立即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面临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立意与标题参考】立意:新名词的提出对于破解难题具有启发性作用,但实际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综合施策、深度实践与持续努力。
标题:《新名词:破题之匙与实践之基》分论点与论据:分论点一: 新名词作为思想工具,能启发创新思维,为破解难题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论据一:“共享经济”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资源浪费、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催生了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新业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论据二:“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引导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提供了新的行动框架。
· 分论点二: 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超越新名词本身,深入实践,制定并实施具体策略。
论据一:虽然“智慧城市”概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
政策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
政策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该抓住“粮食”这个牛鼻子,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冲出一条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来。
做好“加法”,实现“补短板、提品质”所谓加法,就是扩大要素供给,培育增长的新动力新能量,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新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不再追求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在保障口粮安全和主粮基本自给的前提之下,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换言之,就是增加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力度。
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河道、沟渠、排灌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
补齐供需脱节市场短板。
供需脱节是粮食问题的最大“短板”。
广大城乡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千人一面”、“万人一米”,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营养、健康,消费需求旺盛,但是缺口很大,应加大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
补齐农产品质量短板。
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狠抓农产品品质提升,一是在加工工艺上,产品要不断细分,提高整体加工档次;二是在产品销售上,向电商等新销售业态发展;三是在流通储存上,向全程冷链发展;四是在培育品牌上,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知名品牌;五是在产品区分上,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区分度,实现优质优价;六是在粮食安全方面,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监测预警。
做好“减法”,实现“去库存、降成本”所谓减法,就是要对那些经济效益偏低、市场需求不足、严重破坏环境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提高效益。
一是从低效向高效调。
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关键。
其次,应加快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二是从过剩向紧缺调。
三是从种粮向粮饲结合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作者:宫辉来源:《上海企业》2016年第09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内涵的大背景下,自觉运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难点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引发的连锁阵痛以及维稳工作十分繁重,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事前渗透、事中参与、事后保障”的作用。
面对舆论生态转变、经济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的新趋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难点亟待破解。
难点之一:被动配合多,主动引领少,核心意识彰显不突出。
一些国有企业习惯以经营活动直接相关性来拿捏思想政治工作的“轻重”,用经济效益要求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产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生产任务、经营目标、营销宣传需要配合,安全月、质量月、爱国卫生月需要配合,土地日、计量日、消费者权益日活动都需要配合,配合成了“围绕”、“融入”中心的代名词。
从中央巡视组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通报的情况看,“党的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党组织作用弱化、地位虚化、功能空化比较普遍”。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党委成了“标配”的“摆设”,“不多事、不惹事、不找事”成了部分党委书记的普遍心态,把职责定位在当好配角上,甘愿“默默”奉献,生怕主动“引领”多了,“核心意识”强了,抢了行政领导的“风头”,影响和干扰了企业中心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打酱油的”,做职工思想工作像“游击队员”,做信访维稳工作像“消防队员”。
难点之二: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核心作用发挥不给力。
“党的基层干部政治意识淡薄,思想退坡,重业务轻党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甚至可以用“情况堪忧”来形容。
一些国有企业党组织在部署工作中习惯于把坐在办公室里的想法“一杆子捅到底”,“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文件明显减少了,但通知和邮件却成倍增加,很少给基层“留白”。
反复重申“要按上面的精神、思路、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一个规定动作接一个规定动作,还附带量化考核要求和时间推进节点。
整天跟着“大部队”兜圈子,应付都应付不过来,自选动作、主动作为确实“勉为其难”。
在改制过程中,政工部门被看作是囿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而被动保留的部门,不少基层单位因受编制和职数控制裁减或不再设立专职党务干部。
部分政工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怕被边缘化,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勉,遇事被动应付,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负担,面对体制转变过程中职工出现的顾虑、困惑、失落等心态,不愿主动去面对、主动去疏导、主动去化解。
难点之三:被动传承多,主动创新少,核心效应辐射不明显。
纵观国有企业现状,政工队伍结构性问题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包袱重,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关联度脱节,新问题不断出现,老问题积重难返,思想政治工作已到了必须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一些基层党组织主责意识和担当精神失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靠被动传承,少有新意。
惯于按上级要求、组织要求被动去做;惯于采用“一刀切”、“大兵团作战”跟进;惯于停留在字面上、口头上、场面上打造声势;惯于开会传达、集中学习等传统单一的模式说教;惯于安于现状对职工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睁眼闭眼”,打“马后炮”;缺乏从源头参与加强职工思想引导的主动性创造性,缺乏新常态下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手段化解矛盾的创新能力,缺乏世界眼光应对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有效办法,缺乏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摆在第一位的决心和定力,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的诉求、疑惑和期待面前难有作为。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各领域全面推进实施,着眼供给与需求的思考,给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启示。
启示之一:厚植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企业已今非昔比,有条件有实力也有需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在于成就企业也要成就个人,让企业有尊严也让员工有尊严。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需求侧的主体。
从功能上来讲,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减少无效供给,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侧质量和需求侧的获得感。
然而,在一些国有企业,往往重视供给侧多,关注需求侧少,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对匮乏。
一方面“中高端供给”冷冷清清,认为太小众化、太个性化“摆不上台面”,甚至被轻视和忽略不计;另一方面“低端供给”轰轰烈烈,认为大众化、共性化“适宜共享和接受”。
思想政治工作日趋表面化,经典做法是“一把钥匙开百把锁”、“灌输、灌输再灌输”,经年累月需求侧始终处于“被”供给的状态。
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一个相同的人。
在新形势下做好职工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生动体现,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务须用战略眼光和发展理念,分析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长期积累并且尚未破解的“难题”,敢于打破传统壁垒和“守摊子”思维,主动改善调整思想政治工作供需结构性矛盾,既关注需求,更强调供给;既要适应,更要引领;既要动脑筋减少无效供给,更要想办法应扩大有效供给,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加以整合配置,提高党组织在国有企业职工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启示之二:践行改革思路,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中展示作为。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发挥政治优势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符合各行业特点和基层实际的、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经过实践检验是曾经被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也是有成效的。
近年来随着大批老职工退休、新员工入职,需求侧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如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业余爱好、价值观以及消费观等。
结构变化看似浅层次的表象的,而需求变化却是深层次的触及内核的。
物质与精神在需求侧中所占的比重同样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反思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手段还是“老三样”。
对职工关心不暖心、关心不帖心,一味地强调奉献,很难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基层党群组织长期沿用的职工对话会、谈心会、家属座谈会、家访、结对子等是否会被当今的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网络视频等逐步替代?有些问题看似一般小事,解决得好坏直接关乎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
有些问题日积月累淤积在职工的心底得不到化解,国有企业几十年精心培育起来的正能量正在被负能量解构和代替。
改革攻坚,行胜于言。
新形势下,供给品质和方式不改革、不适新应变,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群众中就没有“话语权”。
需求侧的裂变,表面上是形式变换,实质上是需求升级,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有责任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中展示作为。
启示之三:用好创新方法,充分激发需求侧群体和个体活力。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多元经济利益和多元价值观对职工思想造成>中击,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如果把供给侧比作外因,把需求侧比作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作为供给侧,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团结人摆在首位,主动作为,自信应对,做到核心、中心、人心“三位一体”。
供给侧要扩大有效供给,产生影响力,形成品牌,关键取决于制度创新。
要从基层实际出发,着手改变片面强调业务不注重做职工思想工作的现象,使企业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人,释放出最大的能量;着手改变做职工思想工作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着手改变同事之间、工友之间缺乏真诚交流,部分职工不愿敞开心扉,不愿说心里话。
用好创新方法,激发需求侧群体和个体活力,就是要用心做好对需求侧分析研究,分清需求层次,找准需求热点,及时回应需求期盼,确保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用好创新方法,激发需求侧群体和个体活力,就是要改变过去教条式、运动式、灌输式、大部队过河式的集中供给方法,倡导精准滴灌,提升精气神,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供给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用好创新方法,激发需求侧群体和个体活力,就是要培养既精通经营业务又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栖”干部,尊重职工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引领职工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
三、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们面临的机遇,更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是正确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如同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供给与需求两者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供给扩大需求,无效供给抑制需求;有效需求扩大供给,无效需求抑制供给。
关注需求,即关注思想政治工作唯一的活生生的对象——人,关注有思想有情绪的个体和群体,关注群体的需求与个体的差异,关注了解并且把握群体需求趋势。
重视供给,即通过从理念上调整供给结构、从思路上改善供给要素,从方法上增强创新能力,在推进过程中密切关注需求侧变化,从而引导需求侧实现“品质”提升。
创新就有活力,改革就是动力。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就是要在新形势下主动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场硬仗,多为现场排忧愁,善与职工交朋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党才能深得人心。
二是正确处理补短板与强长板的关系。
清醒看待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思路、方法和手段上的短板与长板,把查短板、找长板的过程,成为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短板与长板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短板中既能做出长板,长板中也会包含短板。
越是短板,就越有后发赶超的空间。
只有正确处理好短板与长板的关系,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践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管理好、经营好特大型央企,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党的领导,最大的动力就是党的组织,最有效的力量就是广大党员队伍。
深学笃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就是要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坚持补短板与强长板一起抓。
找低端、补短板要敢于担当,抓亮点、强长板要善于创新,让短板不短、长板更长,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