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及概述
教育学绪论和课程概述
![教育学绪论和课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a958c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f.png)
绪论一、课程论的概念教育科学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本体论(教育基本理论)教什么?————课程论怎么教?————教学论教什么是要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问题。
1、定义课程论是以学校课程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揭示课程选择与组织的规律与编制方法的一门应用教育学科。
课改(新课程)轰轰烈烈的现象(本质是什么)教材内容繁杂问题(怎么处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人生经历短促有限的矛盾)——产生了课程论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经验、兴趣的问题语文教材远离儿童的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一课:《马踏飞燕》,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第二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介绍的是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一幅俄罗斯油画上的内容: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吃力地拉着沉重的货船,艰难地行走在伏尔加河边。
孩子们刚刚过完春节,他们再过一个学期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六年的小学,他们将要告别活泼可爱的儿童时代,进入少年期,刚刚开学的二月——多梦的春天已经来临,他们的兴奋点多着呢。
怎么选这两篇虚写的文章来开启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呢?这不是存心让人不喜欢语文吗?内容陈旧的问题陈旧的语文教材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选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便是写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象报告文学这种注重新闻性、现实性的文体,课文中选的仍然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议论文)除了领袖讲话和鲁迅作品之外,其余几乎都是一些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
而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总共二十八篇课文中,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
仿佛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生活在二十世纪末,而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
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
绪论怎么写
![绪论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6d13d0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7.png)
绪论怎么写引言绪论是学术论文的开篇之部,它在整个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绪论的写作对于整个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好的绪论应该能够向读者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之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一个有效的绪论,以及绪论的结构和内容。
一、研究背景绪论的第一部分应该介绍研究的背景。
研究背景可以包括对该领域的概述、对相关问题的描述和重要性,以及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回顾。
在这一部分,需要向读者明确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来支持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绪论的第二部分是研究问题和目的的描述。
这一部分要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什么,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问题应该清晰明确,并且可以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来描述。
研究目的应该与研究问题相对应,可以阐述研究的目标、目的和预期结果。
三、前人研究综述绪论的第三部分是对前人研究的综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回顾已有的相关研究,包括其理论、方法、结果和不足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应该对重要的前人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文献作为支持。
同时,还可以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从而引出本研究的研究动机。
四、研究方法和设计绪论的第四部分是研究方法和设计的描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需要详细介绍并解释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并给出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文献支持。
同时,还可以说明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行的限制。
五、研究预期结果绪论的最后一部分是研究预期结果的描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阐述研究的预期结果。
需要明确的描述研究的预期结果,并说明其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或图表来说明预期结果的表达方式。
结论绪论在整个学术论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读者对整个论文的第一印象。
一个好的绪论应该能够向读者清晰明确地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和目的,回顾前人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说明研究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绪论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9d6770479563c1ec5da7179.png)
一、繁殖概述
(一)概念
繁殖(生殖,reproduction):是指有生命的个 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 生命的过程。 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现象之一。每个现存 的个体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来的结果。
一、繁殖概述
1
3
(二)繁殖方式 1、无性繁殖 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 2 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自然界主要见于低等动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只牵 涉一个个体,例如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 殖。 动物克隆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是人工的无性生 殖。
二、动物繁殖学习的内容
• 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 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 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娠诊断等实用技术,也 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 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 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
二、动物繁殖学习的内容
繁殖生理 重点研究、阐明生殖过程的现象、规律和机理。 包括性别分化、性发育、性行为、配子(精子、 卵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妊娠、分娩等 整个繁殖过程中的各种生殖现象及机理。 • 繁殖技术 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显微受精 胚胎分割、性别控制、动物克隆 发情鉴定、妊娠诊断、生殖免疫 • •
一、繁殖概述
(二)繁殖方式 2、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动物雌性配子和雄性配子结合,产 生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个体的过程。
性别的符号
雄性:战神的矛和盾 雌性:爱神的镜子
一、繁殖概述
(三)繁殖的意义 种族延续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基 本特征之一,一个个体可以没有生殖而生存, 但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种的延续则必须依赖于生殖。 动物生产中的关键性环节 肉、奶、蛋等畜产品的获得均需要经过繁殖环 节实现。 动物品种改良、生命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与组 织修复等的重要手段。
第1节 绪论
![第1节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50fd254b73f242336c5f3e.png)
构造心理学实验——内省实验1例
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 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 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 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 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 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行为的获得/塑造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育心理学家提出
了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的两种技术:
塑造 消退
具体方法:
代币法 行为协议法
代币法
代币作为阳性强化物,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 示,如用记分卡、筹码、小红星和证卷等象 征性的方式。代币应该具有现实生活中“钱 币”那样的功能,即可换取多种多样的奖励 物品或求助者所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获得价 值。
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 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 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需要和动机 情绪、情感和意志 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心理是脑的机能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 无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简单-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感觉 脊椎动物-脊髓和大脑-能认识整个事物-知觉 灵长类动物-大脑较发达-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思维 的萌芽 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类-完善的神经系统-能认识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 部联系-思维、意识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 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c38c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9.png)
02
绪论的主要内容
绪论的背景和历史
绪论的起源
介绍绪论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 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绪论的演变
分析绪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变 化和转折点,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绪论的现状
介绍绪论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术进步与应用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绪 论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 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 响。
跨学科融合
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对于绪论发展的重要 性,探讨多学科视角下的 研究新趋势。
对学习绪论的建议和期望
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学习者积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02
03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率和效果。
注重理解
学习绪论时,应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用到实际情 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绪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实践结果和讨论
结果
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加深对绪论课程理论知识 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绪论的总结和展望
绪论的总结
绪论的定义与作用
绪论是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用 于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方法等,对于整篇论文起到引导
绪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
概论绪论
![概论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866ed876a20029bd642d14.png)
1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绪论:概述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主题:人的解放)
如何解放 摆脱束缚
第一章:物质世界论 (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世界论 (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四、五章:资本主义论 (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六、七章:社会主义论和共产主义 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
1、客观条件: 社会经济根源(经济条件) 阶级(实践)基础(政治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 (文化条件) 思想理论渊源 2、主观条件:
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和进一步发展,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 盾的激化。
工 业 革 命 生 产 力 发 展 矛 盾 激 化 经 济 危 机 空前灾难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帝国主义论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规律
“一国胜利说”的提出与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
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神 学和黑格尔的批判,恢复了 唯物主义权威,但是他坚持 形而上学,坚持唯心史观。
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 度充分体现了其形而上学性
列宁讲:‚费尔巴哈在倒洗 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也一起 倒掉了。‛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黑格尔 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 了其唯心主义;批判继承了费尔巴 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 了其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课程绪论与国防概述 教案
![课程绪论与国防概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2a2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课程绪论与国防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防,以及国防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及其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二、教学内容绪论:介绍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国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国防是国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对于国家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积极防御、自卫反击、独立自主、积极发展等原则。
我国的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介绍我国的国防体制,包括中央军委、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武装力量的组成和职责。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介绍我国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国防安全与国家利益:介绍国防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结语: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国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国防知识,增强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三、教学步骤开场白:介绍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讲解国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通过案例、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防的定义和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国防的认识和理解。
讲解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原则:详细解释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讲解我国的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通过图表、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体制的组成和职责,加深学生对我国武装力量的了解。
讲解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通过案例、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加深学生对我国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认识和理解。
讲解国防安全与国家利益:通过案例、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防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加深学生对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国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国防知识,增强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绪论笔记
![绪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4496d4240c844769eaee2c.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它随着内科学及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作为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一)内容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每个系统或每类疾病的各章第一节均为概述,简要地复习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简述该组疾病的共同特点,该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并对该组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第二节为患有该组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列出该系统或该类疾病病人带有共性的常见症状体征,并按护理程序对其中数个症状体征的护理进行阐述。
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大致包括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和保健。
护理程序是一种体现整体护理观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有利于护士增强专业意识,界定护理专业自主的、独立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工作范围;有利于护理计划、记录护理活动和评价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护士之间的沟通,向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
教材中各种疾病的护理部分按护理程序的格式编写,分为完整、简略两种形式。
(二)学习方法学生在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渐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三)目标内科护理学的培养总目标:毕业时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绪论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6ccd4d767f5acfa1c7cd7b.png)
图2为托臂式飞机牵引车
图3为三轮式地面清扫车
绪论
第二节 国外专用汽车的发展概况
图4为三层式轿车运输拖挂列车。我国 现在生产和使用的轿车运输牵引列车, 因有相关法规对整车外形尺寸的限制, 即总高不得大于4.0m,总长不得大于 16.5m,造成一次装载运送轿车最多是6 辆。图4所示的三层式轿车运输拖挂列车 一次则可装运11辆标准型轿车。其底层2 辆,中层4辆,顶层装运5辆。列车总长 20.5m,总高4.4。其每辆轿车的运输成 本降低幅度可达45%,几乎仅为一次装
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是最早发展专用汽车产品的国家。日本和前苏联 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得到了发展。到了70年代末,汽车工业遇到 了世界范围的萧条和滞销,发展专用汽车成了当时各个国家摆脱危机的救 命稻草。于是,专用汽车就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了。如今,欧、美、 日等发达国家中,专用汽车的年产量已占载货汽车总量的80%以上,被广 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品种已经超过了6000种。特别是进入二 十一世纪,随着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公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高速公 路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的专业化、高速化、重型化的要求越来越明显,世 界各国对专用汽车的需求逐年增加。专用汽车增长率均大于载货车增长 率,各国专用车的产量占载货车产量的比率逐年递增,发达国家尽量以专 用车替代载货汽车。在这些国家的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几乎已看不到裸露 车厢的普通载货汽车。专用汽车占载货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美国是专用汽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专用汽车的生产是美国汽车工业 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美国1986年生产货车的160多万辆,其中专 用汽车的产量约为90万辆,由此可见专用汽车的产量占货车产量的58%. 美国9~11.8t的中型货车的保有量,专用汽车占2/3以上,美国挂车生产
怎么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绪论
![怎么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3aac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8.png)
怎么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绪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场白,起着铺垫、过渡、引导的作用,是概括作品内容、研究要点及研究方法的部分。
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等几方面内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撰写绪论呢?
研究背景&选题背景,我们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你的(论文)论题来源于何处?是文献研究发现问题;还是生产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亦或是实验观测出的问题,交代清楚。
之后你从这些可能的研究背景中提炼问题,界定好自己研究的论题,提出你的论题!这里要交待清论题的界定(对实际或实验的假设,对研究问题的界定)。
文献综述。
先说几点要求:科学语言,引言文献的格式要正确,尽量用一手文献,近几年的文献,少用教材。
先罗列文献,阐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具体: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对他人在该研
究领域所做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之后批判前人的研究成果,说明自己的优势(你的研究意义),客观求实。
本文的主要内容。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
交代本文创新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等
另一,绪论与引言。
期刊论文—引言。
学位论文—绪论。
引言是论文的总体概述,简略的描述论文的内容与背景,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欲望。
另二,绪论与摘要。
摘要要写清楚5个W,1个H。
what when where who whyhow。
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提炼总结,对研究方法,结论的高度概况。
绪论是开场白,是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
引言、前言、导言、序言、绪论的介绍与辨析
![引言、前言、导言、序言、绪论的介绍与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c3b21b192e45361166f51b.png)
引言、前言、导言、序言、绪论的介绍与辨析【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引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写在书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部分作为书的概述或感想,亦指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的开场白。
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前言】前言,也称“前记”、“序”、“叙”、“绪”、“引”、“弁言”。
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
书籍中的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
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
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
也可以理解成所写的东西的精华版。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叙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理、或对这篇文章的大概及心得。
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
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绪论 第一章讲解
![绪论 第一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932841011ca300a6c390cf.png)
绪论一、概述。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蕴藏于地壳中,其开发的过程相当复杂,必须经过地质勘查、设计、建设、试生产四个过程,才能实现煤炭的正规生产。
不同的矿图反映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作用。
矿图是煤炭行业共同的技术“语言”。
二、《矿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和任务。
1.《矿图》课程的主要内容(1)矿图基本知识;(2)矿图投影基本知识;(3)井田地质图;(4)采掘工程设计图及采掘工程生产管理图;(5)安全工程图;(6)煤矿生产系统图。
2.《矿图》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矿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读矿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经过系统性的学习矿图绘制原理及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常用矿图。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有关矿图制图标准,正确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熟练掌握制图技巧;使学生掌握矿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熟悉煤矿常用矿图的基本内容,掌握识读和绘制各种常用矿图的基本技能,学会利用矿图管理和指导煤矿生产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矿图》课程的方法。
第一章矿图概述一、矿图的概念矿图:把为煤炭开发、生产服务的地质测量图、生产服务的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和生产管理图等统称为矿图。
矿图是煤矿企业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设计、施工和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
二、矿图的分类(一)地质测量图1.地质图。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井下地质编录资料经分析推断而绘制的主要反映煤层产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资源∕储量计算等内容的图纸,称为地质图。
地质图是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常用的地质图有:井田地形地质图、井田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各种地质刨面图、各种柱状图、煤岩对比图、井田水文地质图和资源∕储量计算等。
2.测量图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测量的资料绘制而成的图纸,称为测量图。
测量图主要反映矿井地面的地物、地貌情况,井下各种巷道和硐室的空间位置,煤层产状和各种地质构造,井下采掘情况以及井上下相互位置关系等情况。
生理各章概述(打印)
![生理各章概述(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3c67480e53a580216fcfed8.png)
生理学各章概述第一章绪论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章细胞生理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第三章血液生理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5.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章循环生理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绪论和概述》课件
![《绪论和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3f50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b.png)
绪论和概述课件的制作和研究有助于 完善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体系,推动 该领域的发展。
绪论和概述课件的制作和研究有助于 推动社会对该领域的关注和认知,促 进社会对该领域的支持和投入。
实践意义
绪论和概述课件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 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 果。
研究方法
01
02
03
文献综述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 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 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 理解和掌握。
互动与讨论
课程将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 思维和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共享 和传播。
02 概述
主题定义
主题定义
绪论和概述课件的主题是对某个 领域或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介 绍和概述,帮助学习者对该领域
详细介绍学习绪论和概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包括阅读相关文 献、练习写作等。
学习方式
介绍学习绪论和概述的方式,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 。
学习时间安排
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评估
评估方式
介绍评估学生学习绪论和 概述的方式,包括考试、 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课堂表现等。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涵盖
绪论和概述课件的内容通常包括 该领域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 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未
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目的与作用
绪论和概述课件的目的是帮助学 习者建立对该领域的整体认知, 为后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同时也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供学
习者随时查阅。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绪论和概述》课件
![《绪论和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c244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2.png)
软件测试与维护
掌握软件测试和维护的重要性, 以及常用的测试和维护方法。
总结与展望
1 主要内容回顾
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信息与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模型、数据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数据库组成部分
了解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如表、字段、索引、约束等。
数据管理流程与方法
介绍数据管理的流程和常用方法,如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清理等。
软件工程与开发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如 软件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 计等。
软件开发方法和步骤
《绪论和概述》PPT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对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和数 据管理以及软件工程与开发等主题技术
2 熟悉计算机与网络
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 程和未来趋势。
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并了解网络的基 本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理解数据库和数据管理
4 掌握软件工程与开发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以及 数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熟悉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开发方法和步 骤,以及软件测试与维护。
信息与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如数据、信息、信息系统等。
通信技术
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如信号传输、协议、网络通 信等。
技术融合
深入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 融合,如云计算、物联网等。
计算机与网络
1
计算机组成部分
2
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CPU、
绪论模板范文
![绪论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48ec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f.png)
绪论模板范文绪论是论文的开篇,主要用于引入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并概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下面是一个绪论的模板范文供参考:绪论绪论部分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以及研究方法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读者可以对研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做好准备。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课题进行一个引入和背景的介绍,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句子或者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阐述研究课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例如:“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恶意程序也在不断增多,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接着可以继续介绍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突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
第二段: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第二段中,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来说,研究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理论上的意义和实践上的意义。
理论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推动学科的进展;实践上的目的则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相关方案和指导。
例如:“本研究旨在分析互联网上的恶意程序传播模式,为互联网安全提供一种新的防御方法,为用户保障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接着可以进一步阐述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的成果。
第三段:研究方法在第三段中,需要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研究手段和工具,以及预计的数据分析方式。
例如:“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用户调查,以获取更详尽的信息。
”可以简要概述研究的步骤和预计的时间安排,让读者对研究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最后,需要总结绪论部分的内容,并过渡到下一章节的内容。
可以简单重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并强调本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例如:“本章节对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报告 绪论
![研究报告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f0ce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d.png)
研究报告绪论
绪论是一个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旨在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绪论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研究背景:绪论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即该研究所处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或实践背景。
可以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社会问题或实践需求等,表明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研究问题与目的:绪论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研究问题可以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新的研究思路等。
研究目的可以是为了填补知识空白、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现有方法等。
3. 研究意义:绪论需要阐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从学术角度和实践角度来说明研究的贡献,并阐述研究结果对理论或实践的影响。
4. 相关研究概述:绪论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进行概述。
可以介绍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成果、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限制等。
这样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同时也强调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
总之,绪论是一个研究报告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背景和研究基础,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问题和目的,并将该研究放置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大背景下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质量管理及质量检验概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企业调研结果表明: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
在这些主要的就业岗位中,无论是机床操作工、检验员或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企业都要求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过硬的产品检测能力,并掌握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方面的常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否则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难以得到保证和提升。
我们系非常重视企业近年来对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开设了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
这门课程位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中后期,是一门专业课,总学时48。
二、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产品的概念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如电视机、冰箱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服务。
2、质量的概念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以机械产品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掌握典型零件检测、质量控制相关知识;
(2)能熟练选用和使用常用及专用量检具进行产品检测,掌握典型零件质量检验文件的制订;
(3)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会判断过程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评价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和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养成求真务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
(2)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因此要求大家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课后还要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质量管理及质量检验概述
1、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标准)。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固有特性,包括: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和安全性等。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特性和要求之间符合性的比较得出质量好坏的程度。
2、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活动之间的关系见《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图1-1。
3、质量管理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操作员检验
泰罗—科学管理—工长检验
检验员检验
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贝尔公司休哈特提出运用正态分布“6σ”原理预防报废品,绘制质量控制图。
由单纯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突出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工序管理过分强调统计方法,忽视组织管理和生产者能动性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菲根鲍姆提出TQM的概念
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理管理
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4、质量检验
检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1)检验的基本步骤
①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的规范。
②获取样品:全检/抽检
③测量、检查、试验、计量
④记录:包括检验条件等。
⑤比较判断:每项质量要求进行判断
⑥确认处理:接受,拒收(纠正(返工,返修,降级),报废,让步)
(2)分类
①按检验数量,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适用于:检验是非破坏性的、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和对不合格交验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抽样检验适用于:检验是破坏性的、被检对象是连续批(如胶片、电线)、产品数量多、
检验项目多、希望检验费用少的场合。
抽样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三种。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或完全随机抽样。
它是对总体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进行随机抽样获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所选个体即为样品。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组抽样。
它是将总体按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每组内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方法。
特别适合于总体比较复杂的情况。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系统抽样。
它是将个体按某一特性排队编号后分为n组,这时每组有k个个体,然后在第一组内随机抽取第一个样品,以后每隔一定距离(k个)抽选一个样品组成样品的方法。
②按检验的质量测定值,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③按检验方法,分为理化检验、感官检验。
④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⑤按检验目的,分为验收检验、监控检验。
⑥按检验活动过程,分为进货检验、工序检验(首件、巡回、末件)、完工检验。
⑦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为自检、互检、专检。
5、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有统计调查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直方图、相关图法和控制图,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将详细地进行学习。
6、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故也称为戴明环。
它反映了质量改进和完成各项工作必须经过的4个阶段。
这4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周而复始,使质量不断改进。
P 表示计划(Plan)、D 表示执行(Do) 、C 表示检查(Check)、A 表示处理(Action),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再详细地进行学习。
三、小结
1、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学习方法
2、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检验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