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课程标准(2011.6)

合集下载

2011年度校级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2011年度校级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一、申报条件与要求(一)申报校级精品、重点建设的课程原则上应是普通本科课程,申报校级精品的原则上应已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二)申报校级精品、重点建设的课程原则上应是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本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精品课程负责人必须具有教授职称、重点建设课程负责人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

同时课程组成员必须为该课程主讲教师或实验教学教师,且两年之内主讲此课程不少于两次(若课程组成员中有不是该课程的教师,将取消该课程参评资格)。

(三)应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同时要逐年增加授课录像上网,申请人在申请表中需要填写授课录像上网计划,2至3年内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二、申报程序(一)课程负责人申请,各二级教学单位评选推荐,并在该课程网站上传申报书等相关材料。

推荐课程的相关资料须在10月30日前上网并保证正常运行。

(二)网上资源建设。

课程网站内容应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维护其在网上的正常运行,随时供专家查阅。

凡因申报课程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课程内容,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三)材料报送。

各二级教学单位务必于2011年10月22日前将课程申报表纸质件(材料一式一份,一律用A4纸打印装订)和电子文档报送教务处建设科。

(申报表见附件1)四、评审程序申报工作结束后,学校将组织专家开展校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的评选工作。

评选包括专家网上评议、集中评审、公示等程序。

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命名为校级精品课程或重点建设课程。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第一篇: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一、课程标准:建设重点专业核心课程4—5门、群内其它专业核心课程2—3门(共计8—10课)。

具体要求如下: 1、60%精品课程教材正式出版,体现工学结合的任务(项目)导向、校企合作编写;2、完成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内部)3、核心课程标准4、核心课程教学课件5、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报告;6、学生学习管理二、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将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2、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课件、习题、课外实训项目等)3、提供教师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教案等)4、教学视频三、专业标准: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精品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充实网上学习资源等(网上学习、交流)3、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调研报告、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报告、实施成效报告4、完成专业实训指导书汇编(含所有实训项目)5、编写“岗位——职业能力构成——课程”图四、教学改革与成果发表1、获得厅局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2、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3、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

五、进度安排在建设期内,原则上均匀安排建设进度;以月度为单位,标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可调整建设进度安排。

六、验收方式1、专家组对完成的材料验收;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3、通过专家听课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每门核心课程不少于2个单元的教学录像通过专家评价。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

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指标主要建设内容与指标(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指标主要建设内容与指标(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
3.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18
7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7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技能大赛试题库
4.教研教改
7
5项院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
5.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2
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分项总指标数
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4
1、继续培养省级、院级专业带头人各1名;
2、新培养省级、院级专业带头人各1名;
3类以上校企合作育人教学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制度、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3.订单培养
2
订单”比例50%、《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4.合作就业
40
合作就业企业总共达到40个,完成接纳100名毕业生的就业。(按实际毕业生情况,没有100名)
分项总指标数
4、实训室建设
4
3D测量与快速成型实训室建设、药物检测
实训室建设、药物制剂实训室、生化制药技术专业教室
分项总指标数
89
项目建设总指标数
383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指标主要建设内容与指标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加工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数
指标简述
人才培养模式
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5
调研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材料;模块化课程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26
7门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7门课程的考核方案
分项总指标数
5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VIP专享]2011年骨干校建设工作总结

[VIP专享]2011年骨干校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骨干校建设工作总结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一、基本情况旅游管理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之一,专业群有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两个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 10级旅游管理30人,10烹饪与营养26人,11级旅游62人,酒店管理27人,烹饪与营养29人,共计174人。

参与项目建设的教师8人,期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6人均为研究生),助教1人,平均年龄27岁。

年轻有为,可以说是骨干校建设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学院的希望。

二、修订建设方案,制作任务书以40所骨干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共性问题来谈主要成绩已完成了建设方案的修订,制作了任务书和分年度任务,应该所建设的思路明确,建设的内容具体,我们对《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在一遍遍的修改、一遍遍完善、一回回提升、一次次脱变和颠覆中,我们对高职教育以及骨干校建设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现在的建设方案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存在的问题1、特色不特,亮点不亮,示范点不够,特色的提炼不明显。

2、可操作性与可监测性不足,验收指标不具体3、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4、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不细化,缺具体举措,验收要点不明,5、专业课程设计不具体,建设目标缺乏量化指标,6、专业建设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未梳理提炼,建设思路不清7、社会服务功能拓展不足,缺乏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和锻炼的措施8、校际合作涉及不够,任务不具体,验收与检测性弱。

9、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不一致具体措施三、学习上及思想上(一)、学习上主要成绩1.学习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工作的通知》8号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2号文件等,对文件的精神有了基本的把握。

2.在课改方面主要学习姜大源、山颖、刘庆华、朱晓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四位教授从不同的层面即宏观、中观、微观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与演示,受益很大,可以说坚定了我们改革的方向及改革的决心。

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高校的骨干专业,其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骨干专业的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更关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二、目标设定。

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骨干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提升学科影响力,通过骨干专业建设,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增强学校的学科实力和竞争力。

3.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骨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实施方案。

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优化骨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骨干专业建设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因此,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推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骨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学科建设,骨干专业建设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骨干专业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学校要加大对骨干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2.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骨干专业建设,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荣誉。

3.加强评估监督,骨干专业建设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总结。

骨干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影响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核心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基本要求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条件等内容,是校企专家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而制定的基本规范,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编制课程基本要求应基于学生就业岗位,认真分析工作任务,详细分解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再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特点而进行。

根据骨干院校建设需要,对核心课程基本要求编制说明如下:一、课程概述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工作岗位需要阐述);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二、设计思路描述基于工学结合开发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开发的意义等。

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工作)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总括性描述,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撰写。

(一)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指指该门课程所需理解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掌握的一些主要方法等。

(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具备了课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分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撰写。

1.专业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能力。

2.社会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

3.方法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学习、工作能力。

四、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应结合课程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够用为限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面面俱到,而是在基本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进行设计,力图达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结合。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199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和《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为落实两个文件中提出的有关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要求,我委制定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现将这个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我委。

各部门和地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本部门、本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统筹规划,提出具体落实措施。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部门、地区应着力办好一二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今年此项工作的重点是,少数具备条件的中央部委和省市,在全面贯彻《纲要》和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可以先走一步,做好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及重点学科点的可行性论证和主管部门的预审工作,有关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实施这一工程,将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立足国内的原则,为我国进入21世纪准备骨干人才。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0.27•【文号】教研[2006]3号•【施行日期】2006.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研〔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其建设目标是:一批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其中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三条国家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主要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2.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3.应有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的博士生质量和数量位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

4.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已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

5.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国家教委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

国家教委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

国家教委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87.08.12•【文号】[87]教研字023号•【施行日期】1987.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87]教研字023号1987年8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在高等学校中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为贯彻落实这一决定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一、重点学科的评选和建设必须根据国家四化建设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综合考虑后确定。

重点学科的门类要比较齐全,科类结构比例和布局应力求合理,要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横向联合,逐步形成高校科研优势。

“七五”期间,国家教委拟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教学科研基础好、对四化建设和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中择优确定一批重点学科点。

二、重点学科点应从符合条件的博士点中选定。

重点学科点应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要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硕士、学士;能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人员进修深造,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四化建设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三、重点学科点应具备以下条件:1.已形成意义重大、具有特色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其中至少有一个研究方向已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并对我国当前及长远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较强的相关学科相配合,有组织发挥跨学科合作研究的优势。

2.应有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善于教书育人、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组织能力强、办事公正的学术带头人(一般为博士导师),有较强的学术骨干,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良好的素质、学风与较大的潜力,能形成国家水平的研究队伍。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11]8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11]8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11]8号)陕西省教育厅,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和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规划,支持建设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相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有关学校推荐基础上,经研究,现批准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等78个专业点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见附件),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

项目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意义,按照两部有关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和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执行。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进行检查和验收。

何为国家骨干型院校

何为国家骨干型院校

加大支持投入,引导建设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骨干院校的全称是:国家高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

它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首个举措,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并改“示范”名为“骨干”。

2010年8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以此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6年联合启动实施,至今,已经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

4年来,示范建设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新的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按照地方推荐、评审立项、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分期安排经费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2010年一次性审核通过,分三年实施。

其中2010年遴选40所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其他60所从2011年、2012年开始建设,2015年完成全部项目验收工作。

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在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为加强学校重点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建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提高我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重点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要求,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二)重点建设和扶持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学术水平高、社会适应面广、具有产业、行业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三)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四)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整体专业建设要求,坚持重点专业与一般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二、重点专业建设的组织(一)教务处负责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的规划、立项、评审、经费划拨、经费预算的审批、经费使用督查、学年检查及验收工作。

同时负责省、国家级重点专业的推荐与管理。

(二)各二级学院应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小组。

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由各二级学校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负责组织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确定重点专业建设的申报,进行建设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审批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审核年度经费预算及支出。

(三)重点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

重点专业建设应确定专业建设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建设方案的制定,建设任务的分解与落实,经费的预算、使用和日常管理等,并定期向学校上报专业建设进展情况。

三、重点专业建设立项评审的基本条件(一)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及一定的专业辐射面,学生志愿填报率、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有一定的招生规模,人才需求市场前景较好;对相关学科和其他专业有一定的支持度,学生受益面较宽;(二)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有一定(潜在)优势,适应本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并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三)有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建设任务明确并落实到人,有合理的经费预算方案。

(四)专业负责人必须从事本专业教学,且具有高级以上技能等级,有一定的专业研究方向,教科研成果突出。

骨干通选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骨干通选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骨干通选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说明:
1、A、B、C、D分别表示4、3、
2、1四个分值。

在评价标准中,只给出了A级(4分)和C级(2分)的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即为B级(3分),低于C级即为D级(1分);
2、最终得分≥70分,且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为优质课程:(1)“师资队伍”中B+C个数不大于4项,C不大于3项,无D;(2)“教学质量”无D,为骨干优质通识课程。

最终得分≥60分,为骨干达标通识课程
3、教师和学生评教成绩有一人次平均评价成绩≤60分,该课程则不具备评审资格;
4、论文篇数折算方式:一篇论文,刊登在公开发行刊物上为1篇,刊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为2篇;
5、课程组依据本指标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达标(优质课程)验收时据此写出自检报告,进行自我评价;
6、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本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监督、指导、评价、验收。

校级重点专业 建设方案

校级重点专业 建设方案

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以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

校级重点专业是指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获得校级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专业。

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建设校级重点专业势在必行。

三、目标和任务3.1 目标•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力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校级重点专业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校际合作,拓宽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视野。

3.2 任务•加大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开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前沿专业课程,完善专业设置;•将实践教学纳入校级重点专业教学计划,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指导;•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关键措施4.1 师资队伍建设为提升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力量,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加大引进海外优秀教师的力度,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建立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顶级学者为校级重点专业进行学术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4.2 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要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增加新兴专业,并适时调整现有专业方向;•定期评估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前沿知识和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4.3 实践环境和实践平台为培养校级重点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增加实验室、实训基地、科研平台等实践环境和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设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成长。

骨干专业建设ppt课件

骨干专业建设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容
(5)在实训体系建设上——
建:应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为原则,通过经
营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市场化手段,建立校内实 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互为补充、相对完备的实训 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用:使工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用企业先进设
备和产品装备学校、用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武装教 师、用企业先进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用企业家眼 光和用人单位标准培养人才。
骨干专业建设 3、建设内容
(9)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引入高职 教育的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和每个项目。创新创业教育 不再只是一门课,也不是可实行、可不实行的一种教学 模式,而是高职院校必备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在 “互联网+”的背景下,自觉地将“互联网+产业”的产 业发展思路,转变成“互联网+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
其他称呼:品牌专业、一流专业、重点专业等。
骨干专业建设 2、建设标准
骨干专业建设 2、建设标准
骨干专业建设 2、建设标准
骨干专业建设 2、建设标准
骨干专业建设
3、建设内容
(1)在专业设置上——坚持 “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理念,围
绕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专业链(群),在一个 或者多个专业群集成、放大,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对接。
要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与学 习方式相协调的协同变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远程互 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要针对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生源类型多元化、入学渠道
多样化的新学情,面向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 毕业生、退伍士兵、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等开发特性课程,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探究

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探究

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探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的特色。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许多国家开始建设示范学校,其中专业建设是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究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国家示范校的定义和意义国家示范校是指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学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阵地。

示范校的建设旨在推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示范校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推行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阵地。

二、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开放、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

2.建设先进的专业教育体系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建设先进的专业教育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接受到专业且系统的教育,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践等方式,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4.教师队伍的建设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使其能够胜任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

三、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的探究1.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企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国家示范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2.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示范校可以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创新的教育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3.注重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示范校专业建设需要注重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改进。

4.加强学科建设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也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专业知识的整合和交叉,提高整体学科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学科资源。

我院开展国家骨干校建设重点专业教师国际化培训

我院开展国家骨干校建设重点专业教师国际化培训

我院开展国家骨干校建设重点专业教师国际化培训
佚名
【摘要】2011年是我院全面开展国家级骨干校建设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提高我院教师素质,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激发教师改革创新能力,加强内涵、特色建设,根据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工作统一安排,学院选拔近40名教师利用暑假分赴德国和加拿大进修学习。

【期刊名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教师国际化;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培训;职业教育理念;进修学习;教师素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
2011年是我院全面开展国家级骨干校建设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提高我院教师素质,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激发教师改革创新能力,加强内涵、特色建设,根据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工作统一安排,学院选拔近40名教师利用暑假分赴德国和加拿大进修学习。

经过为期三周的培训学习,教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培训方的高度赞扬,达到了预期结果。

2011年9月7日,学院召开国家骨干校建设国际交流研讨会,6位教师
代表在会上分别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体制、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学习收获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全院教师分享了学习成果。

李继延院长充分肯定了教师国际交流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学院正由速度、规模向内涵、特色的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希望广大教职员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根据国情、院情,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为骨干校建设贡献力量。

20111008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2011年10月工作计划

20111008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2011年10月工作计划
王慧桂负责,校企合作办组织,有关院领导、有关部门与系院负责人参与
3、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的建设
⑴修定完成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⑵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文本范式;
⑶完成“厂中校”建设规范与管理办法、“校中厂”建设规范与管理办法初稿拟定。
校企合作办
牵头负责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
1、10月底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2、轻工职教集团各专门委员会建设与运行
⑴成立有行业企业与学院有关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订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⑵健全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
⑶各专门委员会着手指导、支持各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开展。
⑷吸纳核心企业参与,成立或扩充陶瓷学院董事会、软件学院理事会、皮革产学研联盟、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制定章程,由小到大逐步扩大规模,并实现有效运行。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拨培养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的资料、表格等规范要求。
组织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的实施。
3、继续实施项目建设方案,完成拟定的其它各项建设任务。
各有关系院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成立湖南轻工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组建艺术设计、机电工程与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加强重点建设专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工作;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2011年10月工作计划
内容
工作任务
工作分工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陶瓷学院建设与运行
⑴11日(星期二)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陶瓷学院建设事宜;
⑵与当地企业、校所等进行协商,制定陶瓷学院董事会章程,解决陶瓷学院体制机制建设问题;
⑶制定多方共建陶瓷学院的实施计划,并着手组织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专业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适用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说明课程的性质,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其联系
2、课程设计思路
说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载体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的思路,突出吸纳和运用先进职教理念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导语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总体设计
导语:要求说明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载体、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设计的具体做法,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本课程所有的学习单元设计表
2、学习单元设计
本课程所有的学习单元设计见下表
四、课程考核
导语:本课程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实施过程考核,每一项目任务都包括理论、实操、作业工单、素质四个部分,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来自于学院与企业的人员共同实施考核评价,适当安排学生参与评价。

1、理论考核
2、实操考核
3、作业单考核
4、素质考核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教师要求)
2、实验实训条件
3、教材及参考资料
4、参考网站
5、其它资源(多媒体教室、教学元器件、挂图、视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