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长中线模型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长中线模型巩固练习(提优)
1.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BD=DE,∠BDE=120º,连接CE,F为CE的中点,连接DF并倍长,连接AD、CG、AG.下列结论:①CG=DE;②若DE∥BC,则△ABH∽
△GBD;③在②的条件下,若CE⊥BC,则.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都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解答】A
【解析】①∵点F是EC的中点,∴CF=EF,
在△CFG和△EFD中,,∴△CFG≌△EFD(SAS),
∴CG=DE,故本选项正确;
②∵DE∥BC,∠BDE=120º,∴∠GBD=6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º,AB=AC,
∴∠ABD=∠ABC+∠GBD=120º,∠ACG=180º-∠ACB=120º,∴∠ABD=∠ACG
又∵CG=DE,DB=DE,∴BD=CG,
在△ABD与△ACG中,,∴△ABD=△ACG(SAS),
∴AD=AG,∠BAD=∠CAG,∴∠DAG=60º,∴△ADG是等边三角形,
∴∠ADG=60º,∴∠BDG=∠BDH+∠ADG=∠BDH+60º,
又∵∠AHB=∠BDH+∠GBD=∠BDH+60º,∴∠AHB=∠GDB(等量代换),
∴∠ABH=∠GBD,∴△ABH△GBD,故本选项正确;
③如图所示,过点D作DQ⊥BC于点Q,
∵EC⊥BC,∴D//CE.
又∵DE∥BC,∴四边形DECQ是矩形,∴CQ=DE.
∵BD=DE,DE=CG,∴CQ=CG,
设,则在Rt△BDQ中,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
在Rt△GQ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由②知△ADG是等边三角形,则AD=GD,
,即,故本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2.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7,AC=5,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明证明△BED≌△C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
(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2,BF=4,∠GEF=90º,求GF的长.
【解答】(1)SAS;(2)1<AD<6;(3)GF=6
【解析】(1)在△BED与△CAD中,,∴△BED≌△CAD(SAS);(2)∵△BED=△CAD,∴BE=AC=5,
∵AB=7,∴2<AE<12,∴2<2AD<12,∴1<AD<6.
(3)延长GE交CB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M,∴∠AGE=∠M,
在△AEG和△BEM中,,∴△AEG≌△BEM(AAS),∴GE=EM,AG=BM=2,
∵EF⊥MG,∴FG=FM,
∵BF=4,∴MF=BF+BM=2+4=6,∴GF=FM=6.
3. 如图1,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延长AD到点G,使DG=AD,连接CG,可以得到△ABD=△GCD,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我们通常叫做“倍长中线法”
如图2,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B上一点,连接ED,小明由图1中作辅助线的方法想到:延长ED到点G,使DG=ED,连接CG.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和CG的关系:;(2)如图3,若∠A=90º,过点D作DF⊥DE交AC于点F,连接EF,已知BE=3,,其它条件不变,求EF的长.
【解答】(1)BE=CG;(2)EF=
【解析】(1)∵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EBD和△GCD中,,∴△EBD≌△GCD(SAS),∴BE=CG;(2)连接GF,如图所示:
由(1)知△EBD≌△GCD,∴∠B=∠GCD,BE=CG=3,
又∵∠A=90º,∴∠B+∠BCA=90º,
∴∠GCD+∠BCA=90º,即∠GCF=90º,
∵CG=3,,,
∵DF⊥DE,且DE=DG,∴EF=FG=.
4. 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先阅读,再回答问题:如图1,已知△ABC中,AD为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在△ABD和△ECD中,AD=DE,∠ADB=∠EDC,BD=CD,所以,△ABD≌△ECD(SAS),进一步可得到AB=CE,AB∥CE等结论.
在已知三角形的中线时,我们经常用“倍长中线”的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并进一步解决一些相关的计算或证明题。
解决问题:如图2,在△ABC中,AD是三角形的中线,F为AD上一点,且BF=AC,连结并延长BF交AC于点E,求证:AE=EF.
【解答】见解析
【解析】证明:延长AD至点G,使得DF=DG,连接CG,如图所示:
∵AD是中线,∴BD=DC,
在△BDF和△CDG中,,∴△BDF=△CDG,
∴BF=CG,∠BFD=∠G,
∵∠AFE=∠BFD,∴∠AFE=∠G,
∵BF=CG,BF=AC,∴CG=AC,∴∠G=∠CAF,
∴∠AFE=∠CAF,∴AE=EF.
5. 定义:如图1,在△ABC中,把AB绕点A逆时针旋转a(0º<<180º)并延长一倍得到AB',把AC绕点A顺时针旋转并延长一倍得到AC’,连接B’C’.当时,称△AB’C’是△ABC的“倍旋三角形”,△AB’C’边B’C’上的中线AD叫做△ABC的“倍旋中线”.
特例感知:
(1)如图1,当∠BAC=90º,BC=4时,则“倍旋中线”AD长为;如图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倍旋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为;
猜想论证:
(2)在图3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倍旋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