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AD 是BC 边中线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E 使使DN=MD DN=MD,,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D ABCE DAB C F EDC B AN DC B AM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D 中,AC AB ¹,D 、E 在BC 上,且DE=EC DE=EC,过,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DF=AC.求证:AE 平分BAC ÐFED ABCFEC ABD AB F D E 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是△ABD ABD 的中线,求证:∠C=∠BAE 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DC,,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倍长中线法证明全等例题
选择题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中线,倍长AD至点E,连接BE,若要证明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 全等,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 角ADC = 角EDBB. AD = BDC. 角CAD = 角EBD(正确答案)D. AC = BE已知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点,AD是中线,延长AD至E使得DE = AD,连接BE。
若角ADC = 角EDB,则下列哪一对三角形全等?A. 三角形ABD与三角形ECDB.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正确答案)C.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EBDD. 三角形ABD与三角形EBD在三角形ABC中,D为BC的中点,AD为中线。
延长AD到E,使得DE = AD,连接BE。
若AC平行于B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不全等B.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全等(正确答案)C.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EBD全等D. 无法判断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的全等关系在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点,AD是中线。
延长AD到E,使得DE = AD,连接BE。
若要证明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DB,可依据的判定定理是?A. SSSB. ASAC. SAS(正确答案)D. AAA已知三角形ABC,D为BC的中点,AD为中线。
延长AD至E,使DE = AD,连接BE。
若角C = 角E,则下列哪一对三角形一定全等?A. 三角形ABD与三角形ECDB.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EBDC.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正确答案)D.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DC在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点,AD是中线。
延长AD到E,使得DE = AD,连接BE。
若三角形ADC与三角形EDB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角一定相等,即?A. 角ADC = 角EBD(正确答案)B. 角ADC = 角EDCC. 角CAD = 角CDED. 角BAC = 角E已知三角形ABC,D是BC的中点,AD是中线。
延长AD至E,使得DE = AD,连接BE。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 例题+练习(附答案)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 例题+练习(附答案)知识导航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倍长中线:延长三角形中线,是得延长后的线段是原中线的2倍。
目的是为构造一对8字型全等三角形(SAS ),从而实现边角的转移。
易错点睛倍长中线的目的在于转移边角,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延长哪一条线段或者类中线;倍长之后,需要考虑连接哪一条线段从而构造全等,实现所需的线段进行转移。
DAB C模块一 有关倍长中线的全等模型【范例】(2014秋•江汉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2AB AC AD +>.【分析】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2AB AC AD +>。
【解答】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D 为BC 的中点,DB CD ∴=,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DB CD =⎧⎪∠=∠⎨⎪=⎩,()ADC EDB SAS ∴∆≅∆, BE AC ∴=,在ABE ∆中,AB BE AE +>,2AB AC AD ∴+>;BB【核心考点1】倍长中线1.(2016秋•五莲县期中)如图,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1)求证:2AB AC AD +>;(2)若5AB =,3AC =,求AD 的取值范围.【分析】(1)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可得2AB AC AD +>;(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 边可得53253AD -<<+,再计算即可. 【解答】(1)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D 为BC 的中点,DB CD ∴=,在ADC ∆和EDB ∆中AD DEADC BDE DB CD =⎧⎪∠=∠⎨⎪=⎩,()ADC EDB SAS ∴∆≅∆, BE AC ∴=,在ABE ∆中,AB BE AE +>,2AB AC AD ∴+>;(2)5AB =,3AC =,53253AD ∴-<<+,14AD ∴<<.ABC2.如图,ABC ∆中,BD DC 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分析】延长AE 到M ,使EM AE =,连结DM ,由SAS 证明DEM CEA ∆≅∆,得出C MDE ∠=∠,DM AC =,证出DM BD =,ADM ADB ∠=∠,由SAS 证明ADB ADM ∆≅∆,得出BAD MAD ∠=∠即可.【解答】证明:延长AE 到M ,使EM AE =,连结DM ,如图所示:E 是DC 的中点,DE CE ∴=,在DEM ∆和CEA ∆中,EM AE DEM CEADE CE =⎧⎪∠=∠⎨⎪=⎩,()DEM CEA SAS ∴∆≅∆, C MDE ∴∠=∠,DM AC =,又BD DC AC ==,DM BD ∴=,ADC CAD ∠=∠,又ADB C CAD ∠=∠+∠,ADM MDE ADC ∠=∠+∠,ADM ADB ∴∠=∠,在ADB ∆和ADM ∆中,AD AD ADB ADMBD DM =⎧⎪∠=∠⎨⎪=⎩,()ADB ADM SAS ∴∆≅∆,BAD MAD ∴∠=∠,即AD 平分BAE ∠。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N作 BE! AD 的延长线于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 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 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 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 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 中式1:延长AD 到E,B --------------- ■ ------------- CDAD 是E BC使 DE=AD接BE方式2:间接倍长 AB 延长MD 到N, CE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例〔:△ ABC 中,AB=5 AC=3求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 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 BC 于 F ,且 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 ABC 中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二AC例4: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 AC , DE 在 BC 上 ,且 DE 二EC 过 D 作 DF//BA 交 AE 于点 F , DF=AC.例 5:已知 CD=AB Z BDA M BAD AE 是A ABD 的中线,求证:/ C=Z BAE自检自测:1、如图,△ ABC 中 , BD=DC=AC,是 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 BAE.使 DN=M ,BE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求证:AE 平分.BACDEAECCFAC2、在四边形ABCD K 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 BAE K EAF AF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 M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DF 平分.AD 交 AC 于 F.求证:BE CF EF4、已知:如图, ABC 中, C=90,CM AB 于 M AT 平 分 BAC 交 CM 于 D,交 BC 于 T ,过 D 作 DE//AB 交 BC 于 E ,求证:CT=BE.ADBF。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例题+练习(附答案)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
例题+练习(附答案)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
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倍长中线指的是延长三角形中线,使得延长后的线段是原中线的2倍。
其目的是为了构造一对8字型全等三角形(SAS),从而实现边角的转移。
以三角形ABC为例,延长中线AD至点E,使得DE=AD,连接BE。
根据三角形的SAS全等条件,可以得出结论:△ACD≌△BED,AC=BE,∠CAD=∠BED,AC∥BE。
同样地,延长中线CD至点F,使得DE=DF,连接CF。
根据三角形的SAS全等条件,可以得出结论:△BED≌△CFD,CF=BE,∠CFD=∠BED,CF∥BE。
在利用倍长中线法时,需要注意延长哪一条线段或者类中线。
倍长之后,需要考虑连接哪一条线段从而构造全等,实现所需的线段进行转移。
举例来说,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需要证明AB+AC>2AD。
延长中线AD至点E,使得DE=AD,构造△ADC和△EDB,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AC>2AD。
另外,还有一道题目是需要求解AD的取值范围。
在三角形ABC中,D为BC的中点。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5-3<2AD<5+3,即AD的取值范围为1<AD<4.证明:延长AD到F,使DF=AD,连接BF(如图)。
因为AD是中线,所以BD=DC=AC,又因为DF=AD,所以BD=BF,所以AB>BF。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ABF中,有AB+BF>AF,即2AD<AB+AC,证毕。
2)因为AD是中线,所以BD=DC=AC,又因为DF=AD,所以BD=BF,所以AB>BF。
由相似三角形ADC和FDB,得到∠CAD=∠F,由边的大小关系可得到∠BAD>∠DAC,证毕。
3)同(2),由相似三角形ADC和FDB,得到AE/AD=BF/BD<1,即AE<AD,证毕。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第 14 题图DF CBEAB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 ∠F EAB C DABFDEC4、如图,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求证:①CE=2CD.②CB平分∠DCE.5、如图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2AD.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倍长中线法(加倍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 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到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于F,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B ,∠BDA=∠BAD,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E DABF EAB 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FEAB 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 例题+练习(附答案)
倍长中线知识导航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倍长中线:延长三角形中线,是得延长后的线段是原中线的2倍。
目的是为构造一对8字型全等三角形(SAS ),从而实现边角的转移。
易错点睛倍长中线的目的在于转移边角,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延长哪一条线段或者类中线;倍长之后,需要考虑连接哪一条线段从而构造全等,实现所需的线段进行转移。
DAB C模块一 有关倍长中线的全等模型【范例】(2014秋•江汉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2AB AC AD +>.【分析】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2AB AC AD +>。
【解答】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D 为BC 的中点,DB CD ∴=,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DB CD =⎧⎪∠=∠⎨⎪=⎩,()ADC EDB SAS ∴∆≅∆, BE AC ∴=,在ABE ∆中,AB BE AE +>,2AB AC AD ∴+>;BB【核心考点1】倍长中线1.(2016秋•五莲县期中)如图,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1)求证:2AB AC AD +>;(2)若5AB =,3AC =,求AD 的取值范围.【分析】(1)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可得2AB AC AD +>;(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 边可得53253AD -<<+,再计算即可. 【解答】(1)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D 为BC 的中点,DB CD ∴=,在ADC ∆和EDB ∆中AD DEADC BDE DB CD =⎧⎪∠=∠⎨⎪=⎩,()ADC EDB SAS ∴∆≅∆, BE AC ∴=,在ABE ∆中,AB BE AE +>,2AB AC AD ∴+>;(2)5AB =,3AC =,53253AD ∴-<<+,14AD ∴<<.DABC2.如图,ABC ∆中,BD DC 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分析】延长AE 到M ,使EM AE =,连结DM ,由SAS 证明DEM CEA ∆≅∆,得出C MDE ∠=∠,DM AC =,证出DM BD =,ADM ADB ∠=∠,由SAS 证明ADB ADM ∆≅∆,得出BAD MAD ∠=∠即可.【解答】证明:延长AE 到M ,使EM AE =,连结DM ,如图所示:E 是DC 的中点,DE CE ∴=,在DEM ∆和CEA ∆中,EM AE DEM CEADE CE =⎧⎪∠=∠⎨⎪=⎩,()DEM CEA SAS ∴∆≅∆, C MDE ∴∠=∠,DM AC =,又BD DC AC ==,DM BD ∴=,ADC CAD ∠=∠,又ADB C CAD ∠=∠+∠,ADM MDE ADC ∠=∠+∠,ADM ADB ∴∠=∠,在ADB ∆和ADM ∆中,AD AD ADB ADMBD DM =⎧⎪∠=∠⎨⎪=⎩,()ADB ADM SAS ∴∆≅∆,BAD MAD ∴∠=∠,即AD 平分BAE ∠。
(完整版)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 增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 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增加方法——倍长中线AAB CD △ 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 是 BC 边中线使DE=AD,B C连接BED方式 2:间接倍长AFB D CEEA作 CF⊥ AD于 F,M 延长 MD到N,D作 BE⊥ AD的延长线于 E B 使 DN=MD,C连接 BEN连接 CN经典例题讲解:例 1:△ ABC中, AB=5, 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 ABC 中, AB=AC,D 在 AB 上, E在 AC的延长线上, DE 交 BC 于 F,且DF=EF,求证: BD=CEADBCFE例 3:已知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E 是 AD 上一点,且BE=AC,延长 BE 交 AC于F,求证: AF=EFAFEBD C例 4: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 AC ,D、E在BC上,且DE=EC,过D作 DF // BA交AE于点 F, DF=AC.A求证: AE 均分BACFB D E C例5:已知 CD=AB,∠ BDA=∠BAD,AE 是△ ABD的中线,求证:∠ C=∠ BAEAB CE D自检自测:1、如图,△ ABC中, BD=DC=AC,E是 DC的中点,求证, AD 均分∠ BAE.2、在四边形 ABCD中, AB∥ DC, E 为 BC边的中点,∠ BAE=∠EAF, AF 与 DC 的延长线订交于点 F。
试试究线段 AB 与 AF、 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DBE CF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均分BDA 交AB于E,DF均分ADC 交AC于F.求证:BE CF EFAEFB CD第 14 题图4、已知:如图, ABC中, C=90 , CM AB 于 M ,AT 均分 BAC交 CM 于 D,交 BC 于 T,过 D 作DE//AB 交 BC 于 E,求证: CT=BE.MAD BETC。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 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FEC ABD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DABCEDAB C F ED C B AN D C B AM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第 14 题图DF CBEA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FEDABCABFDECE DABCF EAB C D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DABCMTE。
专题02 倍长中线(解析版)
中点问题一--倍长中线E ,使DE =BD ,连接CE ,是斜边BC 的中线模型讲解1.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ABC 的面积是 8 .【解答】解:∵DC ⊥BC ,∴∠BCD =90°,∵∠ACB =120°,∴∠ACD =30°,延长CD 到H 使DH =CD ,∵D 为AB 的中点,∴AD =BD ,在△ADH 与△BDC 中,,∴△ADH ≌△BDC (SAS ),∴AH =BC =4,∠H =∠BCD =90°,∵∠ACH =30°,∴CH =AH =4,∴△ABC 的面积=S △ACH =×4×4=8,故答案为:8.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一点,连接DE 、EF ,且AE =AF ,∠DAE =∠BAF .(1)求证:CE =CF ;例题演练(2)若∠ABC=120°,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GE.【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DC=BC.∵∠DAE=∠BAF,∴∠BAE=∠DAF.在△ABE与△ADF中,,∴△ABE≌△ADF(SAS),∴BE=DF,∴BC﹣BE=DC﹣DF,即CE=CF;(2)如图,延长EG到点H,使HG=EG,连接HA、HD.∵点G是AF的中点,∴AG=FG,在△HAG与△EFG中,,∴△HAG≌△EFG(SAS),∴EF=AH,∠HAG=∠EFG,∴AH∥EF.∵四边形ABCD是菱形,∴DC=BC=AD.∵由(1)知,BE=DF,且∠BAE=∠DAF,EC=FC.∵∠ABC=120°,∴∠C=60°,∴△EFC是等边三角形,∴∠FEC=60°,∴EC=FE.由上述知,FE=HA,∴EC=HA,∠HAG=∠HAD+∠DAF=∠EFG.∵AF=AE,∴∠AFE=∠AEF.∵∠BAD=60°,∴∠EAF=60°﹣∠BAE﹣∠DAF=60°﹣2∠DAF.在△AEF中,∠EAF=180°﹣∠AEF﹣∠EFG=180°﹣2∠EFG=180°﹣2(∠HAD+∠DAF),∴∠HAD=60°.在△HAD与△ECD中,,∴△HAD≌△ECD(SAS),∴DE=DH,易证△DGH≌△DGE,故∠DGH=∠DGE=90°,即DG⊥GE.1.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AE =B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若AF =EF .求证:(1)AC =BE(2)∠ADC =60°.【解答】证明:(1)倍长AD 至点T ,连BT .在△ACD 和△TBD 中,∴△ACD ≌△TBD ,∴AC =BT ,∠CAD =∠T ,又∵AF =EF ,∴∠CAD =∠AEF =∠BET ,∴BT =BE ,∴BE =AC .(2)在DT 上取DM =DC ,连接BM .∴AE +ED =ED +DM即AD =EM∴△DAC ≌△MEB (SAS ),∴BM =CD =BD ,∴△BDM 为正三角形,∴∠ADC =∠BDM =60°.强化训练2.【证明体验】(1)如图1,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结BE.求证:△ACD≌△EBD.【迁移应用】(2)如图2,在△ABC中,AC=5,BC=13,D为AB的中点,DC⊥AC.求△ABC面积.【拓展延伸】(3)如图3,在△ABC中,∠ABC=90°,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C=CD,F是AB 上一点,连结FD交AC于点E,若AF=EF=2,BD=6,求ED的长.【解答】(1)证明:如图1中,在△ACD 和△EBD 中,,∴△ACD ≌△EBD (SAS );(2)解:如图2中,延长CD 到T ,使得DT =CD ,连接BT .由(1)可知△ADC ≌△BDT ,∴AC =BT =5,∠ACD =∠T =90°,∴CT ===12,∴CD =DT =6,∴S △ACB =S △ADC +S △CDB =•AC •DC +•BT •CD =×5×6+×5×6=30;(3)解:如图3中,延长AC 到R ,使得CR =CA ,连接DR .由(1)可知,△ACB ≌△RCD ,∴AB =DR ,∠A =∠R ,∵FE =FA ,∴∠A =∠AEF ,∵∠AEF =∠DER ,∴∠DER=∠R,∴DE=DR=AB,设DE=DR=AB=x,则BF=x﹣2,DF=x+2,在Rt△DBF中,BF2+BD2=DF2,∴(x﹣2)2+62=(x+2)2,∴x=,∴DE=.3.如图,在△ABC中,AD交BC于点D,点E是BC的中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点F,交EF于点G.若BG=CF,求证:AD为△ABC的角平分线.【解答】解:延长FE,截取EH=EG,连接CH,∵E是BC中点,∴BE=CE,在△BEG和△CEH中,,∴△BEG≌△CEH(SAS),∴∠BGE=∠H,BG=CH,∴∠BGE=∠FGA=∠H,∵CF=BG,∴CH=CF,∴∠F=∠H=∠FGA,∵EF∥AD,∴∠F=∠CAD,∠BAD=∠FGA,∴∠CAD=∠BAD,∴AD平分∠BAC.4.已知:如图所示,AB=BC,AD为△ABC中BC边的中线,延长BC至E点,使CE=BC,连接AE.求证:∠DAC=∠CAE.【解答】解:延长AD到F,使得DF=AD,连接CF.∵AD=DF,∠ADB=∠FDC,BD=DC,∴△ADB≌△FDC(SAS),∴AB=CF,∠B=∠DCF,∵BA=BC,CE=CB∴∠BAC=∠BCA,CE=CF,∵∠ACE=∠B+∠BAC,∠ACF=∠DCF+∠ACB,∴∠ACF=∠ACE,∵AC=AC,∴△ACF≌△ACE(SAS),∴∠CAD=∠CAE.5.在菱形ABCD和正三角形BGF中,∠ABC=60°,P是DF的中点,连接PG、PC.(1)如图1,当点G在BC边上时,若AB=10,BF=4,求PG的长;(2)如图2,当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PC、P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F在CB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解答】(1)解:如图1:延长GP交DC于点E,利用△PED≌△PGF,得出PE=PG,DE=FG,∵△BGF是等边三角形,∴FG=BG,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CD=CB,∴CE=CG,∴CP是EG的中垂线,在Rt△CPG中,∠PCG=60°,∵AB=10,BF=4;∴CG=6∴PG=3(2)如图2,证明:延长GP交DA于点E,连接EC,GC,∵∠ABC=60°,△BGF正三角形∴GF∥BC∥AD,∴∠EDP=∠GFP,在△DPE和△FPG中∴△DPE≌△FPG(ASA)∴PE=PG,DE=FG=BG,∵∠CDE=∠CBG=60°,CD=CB,在△CDE和△CBG中,∴△CDE≌△CBG(SAS)∴CE=CG,∠DCE=∠BCG,∴∠ECG=∠DCB=120°,∵PE=PG,∴CP⊥PG,∠PCG=∠ECG=60°∴PG=PC.(3)猜想:PG=PC.证明:如图3,延长GP到H,使PH=PG,连接CH,CG,DH,作FE∥DC∵P是线段DF的中点,∴FP=DP,∵∠GPF=∠HPD,∴△GFP≌△HDP,∴GF=HD,∠GFP=∠HDP,∵∠GFP+∠PFE=120°,∠PFE=∠PDC,∴∠CDH=∠HDP+∠PDC=120°,∵四边形ABCD是菱形,∴CD=CB,∠ADC=∠ABC=60°,点A、B、G又在一条直线上,∴∠GBC=120°,∵△BFG是等边三角形,∴GF=GB,∴HD=GB,∴△HDC≌△GBC,∴CH=CG,∠DCH=∠BCG,∴∠DCH+∠HCB=∠BCG+∠HCB=120°,即∠HCG=120°∵CH=CG,PH=PG,∴PG⊥PC,∠GCP=∠HCP=60°,∴PG=PC.6.已知:在Rt△ABC中,AB=BC,在Rt△ADE中,AD=DE,连接EC,取EC的中点M,连接DM和BM.(1)若点D在边AC上,点E在边AB上且与点B不重合,如图1,探索BM、DM的关系并给予证明;(2)如果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不成立,请举出反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解答】解:(1)BM=DM,BM⊥DM,在Rt△EBC中,M是斜边EC的中点,∴BM=EC=EM=MC,∴∠EMB=2∠ECB.在Rt△EDC中,M是斜边EC的中点,∴DM=EC=EM=MC.∴∠EMD=2∠ECD.∴BM=DM,∠EMD+∠EMB=2(∠ECD+∠ECB),∵∠ECD+∠ECB=∠ACB=45°,∴∠BMD=2∠ACB=90°,即BM⊥DM.(2):(1)中的结论仍成立,延长DM至点F,使得DM=MF,连接CD和EF,连接BD,连接BF、FC,延长ED 交AC于点H.∵DM=MF,EM=MC,∴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E∥CF,ED=CF,∵ED=AD,∴AD=CF.∵DE∥CF,∴∠AHE=∠ACF.∵∠BAD=45°﹣∠DAH=45°﹣(90°﹣∠AHE)=∠AHE﹣45°,∠BCF=∠ACF﹣45°,∴∠BAD=∠BCF.又∵AB=BC,∴△ABD≌△CBF,∴BD=BF,∠ABD=∠CBF,∵∠ABD+∠DBC=∠CBF+∠DBC,∴∠DBF=∠ABC=90°.在Rt△DBF中,由BD=BF,DM=MF,得BM=DM且BM⊥DM.7.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1)若点M为AC上的任意一点,过M作MN⊥BC于点N,连接BM,取BM的中点D,连接AD、DM,求证:AD=DN.(2)如图2,若M为BC上的任意一点,以线段CM为底边作等腰Rt△MCN,此时,取BM的中点D,连接AD、DN,则AD与D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Rt△MNC绕C点旋转任意角度,连接BM,取BM的中点D,再连接AD、DN,则(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解法一:如图1中,延长AD到K,使得DK=AD,连接AN、KN、KM.在△ADB和△KDM中,,∴△ADB≌△KDM,∴AB=KM=AC,∠BAD=∠MKD,∴AB∥KM,∴∠KMC=∠BAC=90°,∵AB=AC,∠BAC=90°,∴∠C=45°,∵MN⊥BC,∴∠MNC=90°,∠NMC=45°=∠KMC=∠C,∴MN=NC,在△ANC和△KNM中,,∴△ANC≌△KNM,∴AN=KN,∠ANC=∠KNM,∴∠KNA=∠MNC=90°∵AD=DK,∴DN=AD=DK,即AD=DN.解法二: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可知AD=BM,DN=BM,由此即可证明.(2)如图2中,结论:AD=DN.理由:延长AD到K,使得DK=AD,连接AN、KN、KM.在△ADB和△KDM中,,∴△ADB≌△KDM,∴AB=KM=AC,∠BAD=∠MKD,∴AB∥KM,∴∠KMD=∠B=45°,∵∠NMC=∠NCM=∠ACB=45°∴MN=NC,∠KMN=∠ACN=90°在△ANC和△KNM中,,∴△ANC≌△KNM,∴AN=KN,∠ANC=∠KNM,∴∠KNA=∠MNC=90°∵AD=DK,∴DN=AD=DK,即AD=DN.(3)如图3中,结论:AD=DN,AD⊥DN.理由:延长AD到K,使得DK=AD,连接AN、KN、KM,延长KN交AC于G.在△ADB和△KDM中,,∴△ADB≌△KDM,∴AB=KM=AC,∠BAD=∠MKD,∴AB∥KM,∴∠KGC=∠BAC=90°,∴∠ACN+∠NMG=180°,∵∠KMN+∠NMG=180°,∴∠ACN=∠NMK,在△ANC和△KNM中,,∴△ANC≌△KNM,∴AN=KN,∠ANC=∠KNM,∴∠KNA=∠MNC=90°∵AD=DK,∴DN=AD=DK,DN⊥AK,即AD=DN.AD⊥DN.8.△ABC中,点D为BC上一点,E为AC上一点,连接AD,BE,DE,已知BD=DE,AD=DC,∠ADB=∠EDC.(1)如图1,若∠ACB=40°,求∠BAC的度数;(2)如图2,F是BE的中点,过点F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AC于点G、H.求证:AH=CH.【解答】解:(1)如图1,∵AD=DC,∠ACB=40°,∴∠DAC=∠ACB=40°,∴∠ADB=∠C+∠DAC=80°,在△ADB和△CDE中,∵,∴△ADB≌△CDE(SAS),∴∠BAD=∠ACB=40°,∴∠BAC=40°+40°=80°;(2)如图2,过B作BN∥AC,交HF的延长线于N,直线HF交AB于M,连接DH、DM,∴∠BNM=∠EHF,∵BF=EF,∠BFN=∠EFH,∴△EFH≌△BFN(AAS),∴BN=EH,由(1)得:∠BAD=∠DAC,∵FH⊥AD,∴∠AGF=∠AGH=90°,∵AG=AG,∴△AMG≌△AHG(ASA),∴AH=AM,∠AHM=∠AMH,∵∠AMH=∠BMN,∴∠BNM=∠BMN,∴BN=BM,∵△ABD≌△CED,∴∠ABD=∠CED,∵BD=DE,∴△DEH≌△DBM,∴∠BMD=∠AHD,∵AM=AH,∠BAD=∠DAH,AD=AD,∴△AMD≌△AHD,∴∠AMD=∠AHD,∴∠AMD=∠BMD,∵∠AMD+∠BMD=180°,∴∠AMD=90°,∴∠AHD=90°,∵AD=CD,∴AH=CH.9.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比如:如图1,Rt△ABC中,∠C=90°,D为斜边AB中点,则CD=AD=BD=AB.请你利用该定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在△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异侧,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点N,连接PM、PN;(1)求证:PM=PN;(2)若直线a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点B、P在直线a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4,∠BAC=90°,a旋转到与BC垂直的位置,E为BC上一点且AE=AC,EN⊥a于N,连接EC,取EC中点P,连接PM,PN,求证:PM⊥PN.【解答】(1)证明:如图2中,延长NP交BM的延长线于G.∵BM⊥AM,CN⊥AM,∴BG∥CN,∴∠PCN=∠PBG,在△PNC和△PGB中,,∴△PNC≌△PGB,∴PN=PG,∵∠NMG=90°,∴PM=PN=PG.(2)解:结论:PM=PN.如图3中,延长NP交BM于G.∵BM⊥AM,CN⊥AM,∴BM∥CN,∴∠PCN=∠PBG,在△PNC和△PGB中,,∴△PNC≌△PGB,∴PN=PG,∵∠NMG=90°,∴PM=PN=PG.(3)如图4中,延长NP交BM于G.∵∠EAN+∠CAM=90°,∠CAM+∠ACM=90°,∴∠EAN=∠ACM,在△EAN和△CAM中,,∴△EAN≌△CAM,∴EN=AM,AN=CM,∵EN∥CG,∴∠ENP=∠CGP,在△ENP和△CGP中,,∴△ENP≌△CGP,∴EN=CG=AM,PN=PG,∵AN=CM,∴MG=MN,∴PM⊥PN.1.(2017•唐河县四模真题)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点F为BE中点,连接DF、CF.(1)如图1,当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DF、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证明);(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45°时,请你判断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时,若AD=1,AC=,求此时线段C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解答】解:(1)∵∠ACB=∠ADE=90°,点F为BE中点,∴DF=BE,CF=BE,∴DF=CF.∵△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BF=DF,∴∠DBF=∠BDF,∵∠DFE=∠ABE+∠BDF,∴∠DFE=2∠DBF,同理得:∠CFE=2∠CBF,∴∠EFD+∠EFC=2∠DBF+2∠CBF=2∠ABC=90°,∴DF=CF,且DF⊥CF.(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此时点D落在AC上,延长DF交BC于点G.∵∠ADE=∠ACB=90°,∴DE∥BC.∴∠DEF=∠GBF,∠EDF=∠BGF.∵F为BE中点,∴EF=BF.∴△DEF≌△GBF.∴DE=GB,DF=GF.∵AD=DE,∴AD=GB,∵AC=BC,∴AC﹣AD=BC﹣GB,∴DC=GC.∵∠ACB=90°,∴△D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GF.∴DF=CF,DF⊥CF.(3)延长DF交BA于点H,∵△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D=DE.∴∠AED=∠ABC=45°,∵由旋转可以得出,∠CAE=∠BAD=90°,∵AE∥BC,∴∠AEB=∠CBE,∴∠DEF=∠HBF.∵F是BE的中点,∴EF=BF,∴△DEF≌△HBF,∴ED=HB,∵A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4,∵AD=1,∴ED=BH=1,∴AH=3,在Rt△HAD中由勾股定理,得DH=,∴DF=,∴CF=∴线段CF的长为.。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 ∠D ABCEDAB C F EDC B AN D C B AMFE D A B C FEC ABD ABF DE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E DABCF EAB C D第 14 题图DFCBEADABCMTE。
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方式1:延长AD 到E ,AD 是BC 边中线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 E 使DN=MD,连接BE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DABCEDABCFEDCBAND C BAM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FEDABCFEC ABD ABFDE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E DABCFEABCD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第 14 题图DF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专题2:倍长中线法【典例引领】例题:(2014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BC 中,M 为BC 的中点,直线m 绕点A 旋转,过B 、M 、C 分别作BD ⊥m 于E ,CF ⊥m 于F 。
(1)当直线m 经过B 点时,如图1,易证EM=12CF 。
(不需证明)(2)当直线m 不经过B 点,旋转到如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BD 、ME 、CF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强化训练】1、(2017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OB 和Δ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1)如图1所示,易证OH=21AD 且OH ⊥AD (不需证明)(2)将ΔCOD绕点O旋转到图2,图3所示位置是,线段OH与AD又有怎样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3.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向直线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1,易证OE=OF(不需证明)(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2、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2、图3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4.如图1,点E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任意一点,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连接BF,点M是线段BF中点,射线EM与BC交于点H,连接CM.(1)请直接写出CM和EM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F恰好落在线段CD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G恰好分别落在线段AD、CD上,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专题2:倍长中线法【典例引领】例题:(2014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BC中,M为BC的中点,直线m绕点A旋转,过B、M、C分别作BD⊥m于E,CF⊥m于F。
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的经典例题示例文章篇一: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这可太有趣啦!先来说说啥是倍长中线法。
就好像我们搭积木,找到了关键的那块积木,整个造型就稳啦!倍长中线法就像是那个关键的“积木”,能帮我们解决好多全等三角形的难题呢。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中线。
那我们就延长AD 到点E,让AD = DE 。
这时候,连接BE ,哇塞,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小明,你说说这时候能发现啥?”我问同桌小明。
小明挠挠头说:“好像能得到一些相等的边和角。
”“对呀!”我兴奋地说,“你看,因为AD 是中线,BD = DC ,又因为我们延长AD ,让AD = DE ,再加上对顶角相等,这不就可以证明三角形ADC 和三角形EDB 全等嘛!”再看这道题,三角形ABC 中,AD 是中线,AB = 5 ,AC = 3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这可难倒了不少同学,可咱们用倍长中线法,不就轻松多啦?我跟后桌的小红一起讨论,我说:“小红,你想想,倍长中线之后,是不是能把条件都联系起来啦?”小红眼睛一亮:“对呀,这样就能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然后就能找到边的关系啦!”哎呀,这不就像我们找宝藏,倍长中线法就是那把能打开宝藏大门的钥匙嘛!通过这些例题,咱们是不是发现,倍长中线法简直就是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的神器呀!只要我们灵活运用,那些难题就都不在话下啦!我觉得呀,数学就像一个大宝藏,而这些解题方法就是我们挖掘宝藏的工具,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能发现无数的惊喜!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全等三角形里倍长中线法的那些经典例题!先来说说啥是倍长中线法吧。
就好像我们走路遇到一条河,直接过去太困难,但是如果修一座桥,是不是就轻松多啦?倍长中线法就像是那座桥,能让我们在解全等三角形的难题时,一下子找到出路!比如说有这么一道题: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中线。
延长AD 到E,使DE = AD。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使DN=MD , 连接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
求证:AE 平分BAC ∠例5:已知CD=AB,∠BDA=∠BAD,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BABFDEC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DF 平分ADC ∠交AC 于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式1:延长AD
到E,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B
A
B
F
D
E
C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自检自测:
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E D A
B
F E
A
B C
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第 14 题图
D
F C
B
E
A
D
A
B
C
M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