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食品乳化剂-大豆磷脂

食品乳化剂-大豆磷脂

和润湿作用。在冰淇淋生产中,磷脂可作为乳化剂及稳定剂。
在豆奶戒豆浆升温时,磷脂可做为去沫剂防止外溢。磷脂在生 产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饮料时,是良好的乳化剂。
由于天然磷脂分子中含有较多的丌饱
和双键, 在空气中易氧化, 影响了它的
使用效果, 而丏它水溶性丌好, 亲水亲 油平衡值较低, 亲水性差, 因此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
为了克服天然磷脂的这一缺陷, 国内 外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主要是通过改性方式对磷脂产品进行 改造。
改性大豆磷脂
$
改性大豆磷脂:是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乙酰化和羟基化改性及脱脂后制 成的。 • 性状:黄色戒黄棕色粉粒,极易吸潮,极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毒性:ADI丌需要规定。
THANK YOU,BYE
$

大豆磷脂是天然产物,它丌仅具有极强的乳化作用,丏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和医药功能,是值得重视和发展的乳化剂,但在磷脂的提纯、以及化学改性 方面尚需加强研究。

今后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有识企业的积极参不和广
大与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豆磷脂这一宝贵
的资源,形成产业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应用
• 生产人造奶油和起酥油。人造奶油是油和水的两相混合物。磷脂作为乳 化剂,能使油相和水相形成稳定的乳胶体,在特定工艺条件下磷脂能使 人造奶油形成W/O型(油包水)戒O/W(水包油)两大类产品。早期 的人造奶油生产使用的乳化剂主要是磷脂(戒用鸡蛋)。 • • 在起酥油中添加磷脂作为乳化剂,这种起酥油添加到面团中以后,会使 食品更加有可塑性、起酥性、吸水性、乳化分散等优点。 生产烘焙食品。在面包、饼干和糕点的面团中添加磷脂,利用其乳化性 质可改迚面团的吸水作用,使面粉、水、油脂易于混合均匀,增加起酥 性,增大制品体积,提高营养成分含量,使得食品酥脆、美味可口。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一、浓缩大豆磷脂(☞✌☟ 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 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 产品质量指标、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 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 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 发布 )磷脂标准❆  、磷 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

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 卵 磷 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 技术要求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 质量指标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卵磷脂质量指标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 性 大 豆 磷 脂 ☝ 、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 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 技术要求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 极易溶于动植物油 能分散于水 部分溶于乙醇。

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 ♏⏹♦❒☐● ☐⍓♏♋)、羟基化大豆磷脂( ♏⏹♦❒☐●♏⏹♏✌)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 计 改善纹理和组织 颜色 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 香精调味料 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 注式色拉调料 抑制分离 稳定乳化 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羟基化大豆磷脂( ♏⏹♦❒☐●♏⏹♏)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 计 改善纹理和组织 颜色 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 香精调味料 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 注式色拉调料 抑制分离 稳定乳化 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酶改性大豆磷脂(☹)应用范围:速溶全脂奶粉和产品中的脂肪乳化,烘烤产品(如面团增稠和提高保鲜性能)、精制大豆磷脂( ♏⏹♦❒☐♍♋☐)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特别为要求透明度和光泽度(如胶囊)之类应用而设计、精制大豆磷脂( ♏⏹♦❒☐● ☞)天然甘油磷酸酯及大豆油配置而成✆ 质量指标应用范围:乳化剂,稳定剂,软化剂,速溶剂,分散剂,应用于巧克力,人造黄油,烤食品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根据卫政法函[2010]162号通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列入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共同组织了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及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二)简要起草过程1)按照卫监督食便函[2009]375号和卫政法函[2010]162号通知要求,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作为标准制定的组织单位及主要起草单位对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制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间多次召开由行业专家、生产和应用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多方征求对制定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组成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相关人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专家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起草工作组在广泛调研我国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情况,确定该通用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标准名称、使用范围、定义和术语、命名原则、要求和标识等内容,形成标准草案的基本框架。

3) 起草工作组依据座谈会以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修改文本,于2010年4月中旬完成标准草案修改稿。

2010年4月底,又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在进一步采纳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齐庆中、薛毅、李惠宜、杜雅正、孙谨、杜鉴、严卫星、王竹天、张俭波、王华丽。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0
1.0
GB 5009.75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剂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气味
具有改性大豆磷脂特有的漂白味,类似坚果味
具有改性大豆磷脂特有的漂白味,,类似坚果味
状态
黏稠液体或胶状
粉状或颗粒状
2.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黏稠膏状(液态)
粉状或颗粒状(固态)
丙酮不溶物,%≥
50
95
A.4
水分及挥发物,%≤
1.5
1.5
GB 5528
A.
A.4.3.1
A.4.3.2
A.4.4分析步骤
A.4.5 结果计算
丙酮
式中:
W
m
m
W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不大于
正己烷不溶物,%≤
0.3
0.3
A.3
酸值(以KOH计),mg /g ≤
70
38
GB/T 5530
碘值,mg碘/100g
85-95
60-80
GB/T 5532
过氧化值,meq/kg ≤
100
50
GB/T 5538
总砷(以As计)/(mg/kg) ≤
3.0
3.0
GB 5009.11
铅(Pb)/mg/kg ≤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三、中华人民国行业(国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 10206-94 1、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

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 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技术要求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2.3 质量指标2.3.1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2.3.2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2.3.3卵磷脂质量指标2.4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四、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改性大豆磷脂GB 12486-901、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技术要求2.1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极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2.2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Centrol Soyea)1、羟基化大豆磷脂(CentroleneA)应用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1.5-3%计,改善纹理和组织颜色: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香精调味料: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注式色拉调料:抑制分离,稳定乳化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2、羟基化大豆磷脂(CentroleneS)应用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1.5-3%计,改善纹理和组织颜色: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香精调味料: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注式色拉调料:抑制分离,稳定乳化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3、酶改性大豆磷脂(L322)应用围:速溶全脂奶粉和产品中的脂肪乳化,烘烤产品(如面团增稠和提高保鲜性能)4、精制大豆磷脂(Centrocap162-SS)应用围:糕点(蛋糕):特别为要求透明度和光泽度(如胶囊)之类应用而设计5、精制大豆磷脂(Centrol 3FSB)天然甘油磷酸酯及大豆油配置而成1) 质量指标应用围:乳化剂,稳定剂,软化剂,速溶剂,分散剂,应用于巧克力,人造黄油,烤食品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月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于年月日发布,并将于今年月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注:中第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胶姆糖基础剂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着色剂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发酵法)二氧化钛诱惑红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辣椒橙焦搪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栀子黄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粱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仑红栀子蓝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穗柯棕桑椹红天然苋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酸枣色花生衣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蓝(淡、海水)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桔黄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酸性红护色剂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松香甘油酯(酯胶)氢化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辛、癸酸甘油酸酯改性大豆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钾聚甘油蓖麻醇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酶制剂木瓜蛋白酶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蛋白酶(米曲霉)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糖化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木聚糖酶(米曲霉)真菌淀粉制剂脂肪酶(米曲霉)磷酸酯酶A2乳糖酶谷氨酰胺转胺酶(品质改良剂)转移葡萄糖苷酶(黑曲霉)真菌淀粉酶(米曲霉)增味剂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甘氨酸)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L-半胱氨酸盐酸盐偶氮甲酰胺碳酸镁碳酸钙过氧化钙被膜剂紫胶(虫胶)石蜡白色油(液体石蜡)吗啉脂肪酸盐(果蜡)松香己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酸镁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钾)磷酸二氢钙(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乳酸钠60%乳酸钾营养强化剂L-盐酸赖氨酸牛磺酸维生素A(视黄醇或醋酸视黄醇或棕榈酸视黄醇)稳定性维生素A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稳定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稳定性维生素B2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或5’-磷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或羟钴胺)左旋肉碱(左旋酒石酸盐)(维生素BT)(微生物法制备)左旋肉碱(化学合成法)维生素C(L-抗坏血酸)稳定性维生素C维生素D D2(麦角钙化醇) D3(胆钙化醇)维生素E(d-α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稳定性维生素E烟酸或烟酰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胆碱肌醇叶酸泛酸生物素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铁铵氯化高铁血红素焦磷酸铁铁卟啉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甘氨酸亚铁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或生物碳酸钙乳酸钙L-乳酸钙(生产用菌珠:米根霉TL-527-9)磷酸氢钙活性钙天门冬氨酸钙(鳌合型)L-苏糖酸钙甘氨酸钙枸橼酸苹果酸钙骨质磷酸钙珍珠乳酸钙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甘氨酸锌柠檬酸锌碘化钾碘酸钾海藻碘葡萄糖酸钾(酶法生产)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白氟化钠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粉硒化卡拉胶硫酸镁葡萄糖酸镁(酶法生产)硫酸铜硫酸锰γ-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廿碳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双鞭甲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3)(金枪鱼油)核甘酸5’单磷酸胞苷(5’-CMP)5’单磷酸尿苷(5’-UMP)5’单磷酸腺苷(5’-AMP)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一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脱氢乙酸脱氢醋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法)二氧化碳(石灰窑法)二氧化碳(合成氨尾气法)二氧化碳(甲醇裂解法)噻苯米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2,4-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稳定和凝固剂硫酸钙(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盐卤,卤片)丙二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亚锡二钠葡萄糖酸δ内酯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甜味剂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液)D-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珠:解脂假丝酵母)甜菊糖甙甘草甘草酸一钾及三钾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酸胺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阿力甜)乳糖醇(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罗汉果甜甙三氯蔗糖(蔗糖素)增稠剂琼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果胶卡拉胶阿拉伯胶黄原胶(汉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罗望子多糖胶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醚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甲壳素(几丁质)黄蜀葵胶亚麻籽胶(富兰克胶)田菁胶聚葡萄糖槐豆胶β-环状糊精瓜尔胶结冷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皂荚糖胶氧化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钠酸处理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葫芦巴胶聚丙烯酸钠沙蒿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醋酸酯淀粉其他高锰酸钾4-氯苯氧乙酸钠异构化乳糖液食品工业用机械润滑油蔗糖聚丙烯醚(糖助剂10)固化单宁咖啡因氯化钾6-苄基腺嘌呤凹凸棒粘土月桂酸松香季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巯硅氧烷白油半乳甘露聚糖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羟基硬脂精己二酸辣椒油树脂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钙硫酸锌附录附录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参考文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大豆磷脂质量标准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丙酮不溶物% ≥60苯不溶物% ≤0.3水分及挥发物% ≤2.0酸值KOHmg/g ≤36过氧化值未漂白≤10,砷(以As计)≤3mg/kg重金属(以Pb计)≤40mg/kg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丙酮不溶物% ≥50己烷不溶物% ≤0.3水分及挥发物% ≤1.5酸值KOHmg/g ≤70过氧化值≤100碘值I2g/100g 85-95砷(以As计)≤3mg/kg铅≤10mg/kg重金属(以Pb计)≤40mg/kg三、中华人民国行业(国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 10206-941、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

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 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技术要求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外观气味浓缩磷脂色泽为棕黄色或棕色、呈塑状或粘稠状;质地均匀,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粉状磷脂色泽为米黄色或浅棕黄色;呈粉粒状,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卵磷脂色泽为浅黄色或棕色;呈粘稠胶质状,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2.3 质量指标2.3.1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天然脱色乙醚不溶≤0.3 0.3 1.0 1.0 3.0丙酮不溶≥65.0 65.0 60.0 60.0 55.0 水分及挥发≤ 1.0 1.0 1.0 1.0 2.0酸价,≤30.0 30.0 35.0 35.0 40.0 色泽,Gardner ≤12 7 14 10 ----水合试验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2.3.2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质量指标一级二级含磷量(P),% ≥ 2.70 2.70乙醚不溶物,% ≤0.5 2.0丙酮不溶物,% ≥95.0 95.0水分及挥发物,% ≤ 2.0 2.0酸价,mgKOH/g ≤30.0 40.0色泽,Gardner ≤12 -----乳化稳定性不分层不分层2.3.3卵磷脂质量指标质量指标一级二级含磷量(P),% ≥ 2.70 2.70水分及挥发物,% ≤ 3.0 3.0乙醇可溶物,% ≥99.0 90.0酸价,mgKOH/g ≤30.0 ----碘价,gI/100g ≥85.0 ----色泽(350nm波长)≤0.8 ----乳化稳定性不分层不分层2.4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指标过氧化值meq/kg ≤12残留溶剂量mg/kg ≤50砷(以As计),mg/kg ≤0.1四、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改性大豆磷脂GB 12486-901、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磷酸酯双淀粉编制说明

磷酸酯双淀粉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38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1) 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

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磷酸酯双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一)以科学为依据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我国磷酸酯双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

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

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产品介绍-磷脂

产品介绍-磷脂


色泽(350nm波长),吸收度

乳化稳定性
17
BCOP Quality Training
指标 色泽为浅黄色或棕色,呈粘稠胶质状,无霉变
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一级 2.70 3.0 99.0 30 85.0 0.8
不分层
二级 2.70 3.0 90.0 —— —— ——
方法 LST 3219 GB 5532 LST 3219
指标 65 50 3.0 2.0 2 3.0 10
方法 GB 28401 SN/T 0802.2 GB/T 22506 GB/T 5509.3 GB/T 5509.12 GB/T 5509.11 GB 28401
磷脂的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图—大豆浓缩磷脂
目前,我公司主要生产大豆浓缩磷脂,其工艺流程如下:
由于大豆的磷脂含量最高,因此,大豆是植物磷脂的最主要来源。
7
BCOP Quality Training
磷脂的概述
磷脂产品
商品磷脂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磷脂、甘三酯及少量植物糖脂、植物甾醇、 生育酚与脂肪酸组成。
目前磷脂产品主要有: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卵磷脂、改性大豆磷脂、酶解 大豆磷脂以及食品添加剂磷脂;
22
BCOP Quality Training
影响磷脂品质的因素
磷脂的生产工艺——水化
水化
• 水质:软水 • 水量:2%~5% • 温度:85~90 ℃
磷脂品质
• 丙酮不溶物含量 • 色泽 • 过氧化值
23
BCOP Quality Training
影响磷脂品质的因素
磷脂的生产工艺——脱胶、过滤
• 离心机转速 • 离心温度
感官指标

(GB1886.3-2016)等

(GB1886.3-2016)等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09-142016年 第1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188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GB 188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GB 1886.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GB 1886.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GB 1886.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油GB 1886.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GB 1886.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蜡GB 1886.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GB 1886.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GB 1886.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GB 1886.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单辛酸甘油酯GB 1886.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GB 1886.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胱氨酸盐酸盐GB 1886.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汉果甜苷GB 1886.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GB 1886.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铵磷脂GB 188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GB 1886.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GB 1886.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GB 1886.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钾GB 1886.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GB 1886.10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脂酸钙GB 1886.10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橙GB 1886.1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GB 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GB 1886.1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1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GB 1886.1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GB 1886.1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构化乳糖液GB 1886.1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甘露糖醇GB 1886.1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GB 1886.1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环状糊精GB 1886.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GB 1886.1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麦芽酮糖GB 1886.1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GB 1886.1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GB 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琥珀酸单甘油酯GB 1886.1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GB 1886.18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田菁胶GB 1886.1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3-环己基丙酸烯丙酯GB 1886.1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GB 1886.1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醛GB 1886.1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乙醇GB 1886.1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乙酯GB 1886.1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乙酯GB 1886.1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异戊酯GB 1886.1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乙酯GB 1886.1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乙酯松油醇GB 1886.1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然薄荷脑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GB 1886.20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苄酯GB 1886.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异戊酯GB 1886.20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异戊酯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GB 1886.20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香芹酮GB 1886.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香芹酮GB 1886.20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中国肉桂油GB 1886.20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基麦芽酚丁醇GB 1886.2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GB 1886.2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又名维多酚)GB 1886.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GB 1886.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硫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GB 1886.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油(又名液体石蜡)GB 1886.2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GB 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GB 1886.2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脂红GB 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GB 1886.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GB 1886.2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GB 1886.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GB 1886.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氧基喹GB 1886.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GB 1886.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GB 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碳GB 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GB 1886.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酸链球菌素GB 1886.2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GB 1886.2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GB 1886.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GB 1886.2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GB 1886.2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GB 1886.2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GB 1886.2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GB 1886.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酸一钾GB 1886.2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酸三钾草酸铵GB 1886.2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GB 1886.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甘薯色素GB 1886.2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复配膨松剂GB 1886.2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GB 1886.2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GB 1886.2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态二氧化氯GB 1886.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4-己基间苯二酚GB 1886.2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钠GB 1886.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铁黑GB 1886.25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铁红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GB 1886.2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刺梧桐胶GB 1886.2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活性炭GB 1886.2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基纤维素GB 1886.2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溶菌酶GB 1886.25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正己烷GB 1886.25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聚丙烯醚GB 1886.26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橙皮素GB 1886.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根皮素GB 1886.26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柚苷(柚皮甙提取物)GB 1886.2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净油花茉莉净油GB 1886.26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净油GB 1886.2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茶酊GB 1886.2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绿茶酊GB 1886.2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汉果酊GB 1886.2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芥末提取物GB 1886.2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茶树油(又名互叶白千层油)GB 1886.2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茅油GB 1886.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蒜油GB 1886.2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香花蕾油GB 1886.2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杭白菊花油兰花油GB 1886.2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兰叶油GB 1886.2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树兰花油GB 1886.2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椒样薄荷油GB 1886.2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洋茉莉醛(又名胡椒醛)GB 1886.2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戊酸乙酯GB 1886.2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茅醛GB 1886.2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麦芽酚GB 1886.2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基香兰素GB 1886.2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覆盆子酮(又名悬钩子酮)GB 1886.2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苄酯酸丁酯GB 1886.28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乙酯GB 1886.28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乙酯GB 1886.2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苄酯GB 1886.2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吡嗪GB 1886.2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二甲基吡嗪GB 1886.2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2,3,5-三甲基吡嗪GB 1886.2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羟乙基-4-甲基噻唑GB 1886.2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噻唑GB 1886.2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2,3,5,6-四甲基吡嗪GB 1886.2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铁铵GB 19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5'-胞苷酸二钠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 4789.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GB 500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GB 500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盐指标的测定GB 500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 5009.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 5009.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 5009.1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GB 5009.1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 5009.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 5009.15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B 5009.1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GB 5009.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5009.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甲胺的GB 5009.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二醛的测定GB 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GB 5009.2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B 5009.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锡的测定GB 5009.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GB 5009.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GB 5009.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量的测定GB 5009.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羰基价的GB 5009.2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GB 5009.2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甲酸的测定GB 5009.2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测定GB 5009.2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铵盐的测定GB 5009.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 5009.2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GB 5009.2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pH值的测定GB 5009.2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GB 5009.2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酸度的测定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GB 5009.2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高温烹调食品中杂环胺类物质的测定GB 5009.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氯的测定GB 5009.2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聚葡萄糖的测定GB 5009.2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B 5009.2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纽甜的测定GB 5009.2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黄素的测定GB 5009.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B 5009.2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GB 5009.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GB 5009.25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酰丙酸的测定GB 5009.25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源性食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GB 5009.2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测定GB 5009.2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聚糖的测定GB 5009.2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种磷酸盐的测定GB 5009.2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5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棉子糖的测定GB 5009.25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GB 5009.26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测定GB 5413.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冰点的测定GB 5413.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GB 1488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总则GB 1488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氢-3的测定GB 1488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锶-89和锶-90的测定GB 1488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钷-147的测定GB 1488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钋-210的测定GB 1488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镭-226和镭-228的测定GB 1488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天然钍和铀的测定GB 1488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钚-239、钚-240的测定GB 1488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测定GB 14883.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铯-137的测定GB 3160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干燥失重的测定GB 3160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挥发物的测定GB 3160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GB 3160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GB 3160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脱色试验GB 3160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GB 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氮气 第1号修改单GB 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第1号修改单特此公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

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

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0-07-26 10:01: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经审核,现公布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

特此公告。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附件: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doc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残留量/(mg/kg)≤30SO2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残留量/(mg/kg)≤30SO2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0.1乙酸乙烯酯/ (mg/kg)≤(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残留量/(mg/kg)≤30 SO2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 (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 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 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1 简要起草过程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ZHENGHE-2014-014),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

江南大学接到制标任务后,查阅资料、征求意见,提出文献小结。

2014年9月召开工作方案会,确定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制定工作进度、提出工作方案。

编制征求意见稿(草案)和编制说明。

2015年4月由江南大学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的编写,并在行业内征求意见完成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 需要修订的理由
原LS/T 3225-1990《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标准是20多年前制订,标准的技术内容不能满足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实际使用情况。

不能满足的技术内容是:指标和检测方法。

3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由江南大学起草。

4 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华、胥传来、徐丽广、张庆合、李秀琴、马伟、吴晓玲、赵媛、宋珊珊、朱建平、刘丽强、张勋。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1 指标项目的确定
原LS/T 3225-1990《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标准中设置了苯不溶物、水分及挥发物、丙酮不溶物、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砷总量以及重金属总量等指标。

与FCC9th相比,指标中没有正己烷不溶物的指标,多了苯不溶物的指标;JECFA2000中也设置了苯不溶物,不设正己烷不溶物指标。

总体来讲JECFA2000中设置指标比FCC9th少。

考虑到改性磷脂的原料是磷脂,因此也分别对JECFA磷脂指标以及现行标准GB 28401-2012磷脂标准做了比较,发现GB 28401-2012磷脂标准中没有苯不溶物指标,而是测定了正己烷不溶物;考虑到一致性以及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设定了以下的指标:
水分及挥发物,正己烷不溶物,丙酮不溶物,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砷总量以及重金属铅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指标参数对比见附表1所示;分析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2 指标参数的确定
2.1 感官要求
FCC 9th描述:浅黄色的液体或膏体,没有描述气味
JECFA描述:浅黄色或棕色的液体或膏体,类似坚果气味
LS/T 3225-1990:黄色或黄棕色粉粒,没有描述气味
根据实际生产产品和使用的改性磷脂产品情况;本次修订标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新要求改为:粘稠液状、膏状、粉状或颗粒状;颜色:黄色至棕色;气味为具有改性磷脂特有的漂白味,类似坚果气味。

2.2 丙酮不溶物指标
丙酮不溶物指标是检测磷脂产品中的含磷类脂物纯度的重要指标,而因为改性磷脂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此含磷类脂物的含量就具有很大的差别。

原中只规定了粉粒状的纯度要求,95%以上;而FCC 9要求50%以上;JECFA要求56%以上;而磷脂标准中GB28401中为60%以上;因此将液态或膏状的设定在50%以上;粉粒状仍然95%以上。

2.3 水分及挥发物
原标准是1.5%,FCC 9也是1.5%,而JECFA为2%;考虑到产品稳定性的要求,将该指标仍确定为1.5%
2.4 正己烷不溶物
原和JECFA标准对此项无要求,FCC 9要求不大于0.3%;同时考虑到磷脂标准GB28401中也要求不大于0.3%;考虑到一致性,因此增设该指标。

2.5酸值
酸值是衡量大豆磷脂分解程度的;是表示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原标准是不大于38,FCC 9要求是不大于70,JECFA要求不大于45;因此将此值分成两种状态分别设值,液体或膏体的不大于70,粉粒状的要不大于38。

2.6碘值
原标准要求是60-80,而JECFA无此项要求;FCC 9要求85-95;碘值是说明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情况的;根据调研结果,并参考FCC 标准,规定液态产品碘值85-95之间;固态仍设在60-80之间。

2.7 过氧化值
原标准要求是不大于50;FCC 9 要求不大于100;JECFA要求是10,液态和胶状的抗氧化能力会弱一些。

因此对于固态颗粒状仍要求为50以内;液体或膏状规定100以内。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8 砷含量
无机砷含量改为国际单位mg/kg来表示,即原LS/T 3225-1990标准要求≤3mg/kg;而FCC 9和JECFA无此项要求;但GB28401磷脂标准要求也在≤3mg/kg;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需求,保留该指标,设为≤3mg/kg。

2.9 铅
原LS/T 3225-1990标准无此要求,而FCC 9th 要求不大于1mg/kg; JECFA要求2 mg/kg以内;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需求,增设该指标,设为1mg/kg以内。

三、国内国际相关标准情况
本标准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的要求。

目前收集到国外标准有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第九版)》(FCC9)、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以下简称JECFA)标准。

FCC 9th标准(9th,599-601)设置的指标有:色泽、状态、包装和运输方式、纯度、重金属铅、丙酮不溶物、酸值、正己烷不溶物、碘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

FCC 9th标准规定的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有:乳化剂,起云剂
JECFA 标准设置的指标有:色泽、状态、纯度、鉴别方法、重金属铅含量、苯不溶物、过氧化值、酸值、水分及挥发物
JECFA 标准规定的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有:乳化剂、抗氧化助剂
指标对比表和分析方法对比表见附表1、2。

四、其他需要在网上公开说明的事项
无。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