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精品课件 赤壁赋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拓展练习
1.对不同颜色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 A )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相与枕藉乎舟中 (3)扣弦而歌之 (4)依歌而和之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A)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艺 全 才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Hale Waihona Puke Baidu(芾)蔡(京,襄)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背景 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 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 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 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 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 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 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 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 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学习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方法指导: 抓诵读, 清思路, 重感悟, 多积累。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rénxū 1、壬戌( ) zhà o) 2、桂棹(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qiǎo ) 6、愀然( o ) 7、山川相缪(liá lú ) 8、舳舻千里( zhú jīng ) 9、旌旗(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 o) 12、渔樵(qiá 13、扁舟(piān) o) 14、匏樽(pá fú yó u 15、蜉蝣( ) ng) 16、无尽藏(zà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D) 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D)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作业
一、课文要熟读成诵
二、翻译最后一段,写在默写本上。
赤壁夜游图
而 乎而浩顷 纵白 登 如不浩之 一露 仙 遗知乎茫 苇横 。 世其如然 之江 独所冯。 所, 立止虚 如水 ,;御 ,光 羽飘风 凌接 化飘, 万天 。
上少 ,焉 徘, 徊月 于出 斗于 牛东 之山 间之 。
歌举 窈酒 窕属 之客 章, 。诵 明 月 之 诗 ,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
理解重点字词
1. 写出通假字的本字; 举酒属客 山川相缪 • • 2. 说一说加点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侣鱼虾而友麇鹿 • • 3. 说一说下边两句是什么句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 3、渺渺兮予怀(倒装句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 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 6、正襟危坐( 使动用法)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 )
线索: 乐 悲 感情 乐 景 情 理
感性的乐 体悟 思考 理性的乐 水月流光 哀乐相生 物我无尽
有机 融合
小结
总之,从文体上讲,本文是“赋”,不是纯
粹 散文,也不是诗,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 用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 有浓厚的诗意,是古典散文从骈文的桎梏中冲杀 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从思想内容看, 作者希望一个人不要无病呻吟,追求那不可能实 现的幻想世界,而应适应现实,有一定积极意义。 从艺术方面看,作者的想象力的纵横开阔和文心 的一丝不苟是值得赞赏的。“看似无绝处,实为 不可及”正是苏轼文章之妙处!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瞻: 往上或前看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 手的横木。)号东坡居士,眉山(今 四川省眉山县)人,22岁和苏辙同中 进士,谥文忠。曾任翰林学士,时人 称苏学士;身为长子,人称苏长公, 其弟苏辙人称苏少公。他在政治上主 张慎重,反对王安石新法(出身地主 阶级),但他历任地方官吏,对人民 生计颇为关怀。著有政绩。在文学几 个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其作视野广阔, 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 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 任,忘情得失的思想。有《苏东坡 集》、《东坡乐府》。
使动用法 8、方其破荆州( )
9、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 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被动句 )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 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翻译下列句子: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若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 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 发生了变化;若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 我们一样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 也不要求取。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空 都感到短 暂悲哀。
1.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4. 苏 5. 杨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 么联系? 1. 议论时扣紧了水与月来阐发 2. 处处照应了客的话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 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