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考试试题

胰腺疾病考试试题
胰腺疾病考试试题

胰腺疾病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36小题.每题1.0分,共36.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胰腺癌与总胆管结石的主要鉴别点是

A 进行性黄疸

B 肝功能改变

C 淀粉酶改变

D 胆囊肿大

E 皮肤瘙痒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是

A 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不适

B 黄疸

C 消瘦乏力

D 腹泻或便秘

E 消化道出血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急性胰腺炎病人中,血钙低于1.75mmol/L(7mg/d1),常提示

A 病情严重

B 血钙降低,四肢抽搐

C 腹部体征缓解

D 区吐加重

E 胃肠无改变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胰腺癌切除率低的主要原因为

A 癌直接浸润和转移

B 癌的恶性程度高

C 并发胆道疾病

D 年老,体弱

E 手术复杂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胰腺疾病与胆道疾病互相关系的解剖基础是

A 胆总管与胰管有共同通道及出口

B 胆总管与胰腺紧贴,并位于其后方

C 胰腺炎胰腺肿大时常能压迫胆总管

D 均属肝门部器官

E 均受肝内胆汁分泌压的影响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急性胰腺炎时,淀粉酶的高低与病变程度的关系A 水肿性胰腺炎淀粉酶多数不高

胰腺疾病总结

胰腺疾病总结 定性:Whipple 三联征、IRI/G > 0.3 定位:B 超、CT 、MRI 、选择性动脉造影、经皮经肝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 5?基本外科基础知识: 术前准备? 切口分类? 原3-7胰腺组主考郭俊超主治说的以前他考过的问题,供总结胰腺组重点的同学参考: 1. 梗黄鉴别: (1) 内外科黄疸鉴别:血胆红素,直胆高为外科性 B 超看肝内胆管扩张 (2) 梗阻部位\ (3) 疾病 /从肝内到十二指肠,胰头 (4) 辅助检查:肝功-AST 和GGT 对梗黄意义大 (5) 影像学:①BUS,CT,ERCP,PTCD 区别,各自优势 ② ERCP 英文全称 ③ CT:胰腺薄扫+三维重建,区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 (6) 壶腹周围癌的定义,4种疾病 (7) Whipple 手术大致步骤,3个吻合顺序 (8) 胰痿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 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定性定位诊断 3. 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疝气的表现,诊断 周六问了一下廖泉老师,他说他考的都是最基本的,比如甲状腺和胆囊的疾病,既然是基本的,大家主要 要细细看书,比如解剖关系(如胆囊三角,甲状腺血管) ,常见疾病及手术指征等。他还提到,如果碰巧科里没 有这种病人,那么就有可能考胰腺相关的疾病,如胰头癌,梗阻性黄疸,胰岛素瘤等我院比较有特色的疾病。 PTPC )、动脉刺激 First:胰-空肠断端吻合 Then 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 Last 胃-空肠端侧吻合

1 胰腺癌 1.1 概述:多发于40-70岁,胰头部占75%,其次为体尾部。病理90%为导管腺癌。 1.2 问诊 1.2.1上腹饱胀感和上腹痛:问诊时应注意腹痛的部位(中上腹还是脐周),腹痛是饭后还是无规律还 是持续性的(持续性腹痛提示肿瘤侵及腹膜后神经丛,较晚期),腹痛有无放射到腰背部(若有 也提示为晚期),腹痛是否在弯腰时减轻。 1.2.2消化道症状:因为胰腺癌也可能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的不足,加之肿瘤本身的消耗症状,可引起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可出现腹泻 1.2.3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特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故小便颜色加深,而大便颜色变浅甚至为陶土 样。 1.2.4消瘦乏力:注意其体重下降后一般不会回升,若体重回升要谨慎诊断胰腺癌,此时可能是肿块型胰腺炎。 1.2.5其他症状:发热、胰腺炎发作(堵塞胰管)、糖尿病(破坏内分泌细胞)、上腹部扪及肿块(质 硬、多较为固定、有压痛),脾肿大(肿瘤侵犯脾静脉所致)。 1.3 查体 主要看:皮肤巩膜有无黄染,腹部应详查:如腹部有无肿块和压痛,有无胆囊增大,有无脾大及腹水。 1.4 血清生化检查 1.4.1 ALP,GGT等胆管酶升高,直胆升高为主; 1.5.1 B超:首选,简单方便,可检出直径2cm以上的癌肿;内镜超声可发现直径 1cm以下的小胰癌, 而且早期可发现胆系扩张(总胆管超过1cm则为异常)、胰管扩张。对高危年龄组病人(40岁 以上男性),有上腹不适、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者,可用本法筛选)。 1.5.2 CT:可靠,可胰腺薄扫、三维重建;显示胰腺形态、肿瘤位置清晰,帮助了解临近血管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 况。(要求读片!!) 1.5.3 ERCP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胆管;可经内镜收集胰液行细胞生化酶学检查;也 可同时放置鼻胆管、内支架以引流减黄。在胰腺癌病例常可看到主胰管中断现象。“双管征”即 胰头癌时胆管、胰管均狭窄且因肿瘤浸润而收缩拉近。但此法在胰头癌未侵犯主胰管时,胰管造影常无改 变;且在梗黄时易造成难以控制的逆行感染,故凡血胆红素超过10mg者忌用。 1.5.4 PTCD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置管引流;适于深度黄疸且肝内胆管扩张者,此法诊断胰头癌主要是间接性 的,靠排除胆道结石、胆道肿瘤和壶腹癌来诊断。还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等。 1.5.5 MRCP :无创伤、多维成像,显示胰、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程度 1.5.6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胰腺癌诊断价值不大,但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有帮助。 1.5.7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1.6 手术指征: 胰腺癌一经发现一般应切除,手术方式常采用Whipple术。除非癌肿广泛浸润特别是大的腹腔血管有受累,此时可行动脉灌注化疗,择机再行手术,对于不能切除且有黄疸者可放支架或胆肠吻合以减黄。 2 壶腹部癌 2.1 概述:多发于40-70岁,指胆总管末端、Vater壶腹部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和 胰头癌有许多相似之处,故通称为壶腹部周围癌。 2.2 问诊 2.2.1早期可出现黄疸,且黄疸深浅呈波浪式变化是特征(肿瘤堵塞胆管引起黄疸加深,肿瘤溃烂引起黄疸减轻)。 2.2.2胃肠道出血:癌肿溃烂坏死造成。注意问有无黑便。 223腹痛:癌肿阻塞胆管和胰管造成右上腹痛和上腹部饱胀。

主管护师外科习题: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④胰腺癌有明显黄疸的病人术前必须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二、A2 1、④患者女性,55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3小时出现上腹部疼痛,向两侧腰部放射,12小时后就诊。查体:体温37.6℃,血压150/90mmHg,腹平软,中上腹偏左压痛,无反跳痛。血淀粉酶600苏氏单位,腹腔穿刺阴性。诊断急性胰腺炎。此时最适宜的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营养支持 B、禁食、抗炎补液、中医中药 C、抗炎补液、中医中药、抑肽酶 D、低脂半流、胃肠减压、抑肽酶 E、少量饮水,输血输液纠正低血容量 三、A3/A4 1、④患者女性,45岁。家庭聚餐暴食后1小时突发上腹部剧痛,伴发热、恶心、呕吐2小时来急诊。查体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患者既往体健,无溃疡与胆结石病史。 <1> 、此时确诊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血、尿常规 B、血、尿淀粉酶 C、X线 D、腹部B超 E、腹腔穿刺 <2> 、此时下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少量清淡流质 B、热敷 C、理疗 D、输血 E、给予抗生素 <3> 、患者就诊8小时后出现呼吸急促32次/分,吸氧7L/min时血氧饱和度仍低于90%,大汗淋漓,焦急不安,最可能的原因是 A、休克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E、DIC <4> 、患者于1周前行全胰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前应进行的健康教育是 A、宜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B、低盐饮食 C、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D、一日三餐,不宜过多

E、控制主食摄入量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胰头癌有明显黄疸病人由于胆汁不进入肠道,使脂溶性维生素K不能正常吸收,导致凝血酶原合成不足。因而,从入院起即应注射维生素K,直到手术。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6750】 二、A2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原则为绝对避免刺激胰液分泌,因此应绝对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故D、E错误,由于胰腺炎早期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休克,因此在禁食水、胃肠减压的同时,应及早给予抗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选项B、C描述不全面,故正确答案选A。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83】 三、A3/A4 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急性起病,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伴胃肠道症状,可初步认为是急腹症。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特征,急性肠梗阻以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为特征,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一般有溃疡病史,以持续性上腹刀割样痛并很快扩散至全腹为特征,急性胆囊炎一般有胆结石病史,进食油腻食物诱发,通过题干告知的症状和体征可判断急性胰腺炎可能性大,而暴食又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确诊急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指标为血、尿淀粉酶含量。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9】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一旦怀疑急性胰腺炎,应予禁食水,避免胰酶进一步分泌,故A选项不对;患者属急腹症,禁热敷和理疗,以免炎症进一步扩散,故B、C不对;若血红蛋白大于9g/L时,可暂不考虑输血,故D不确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液外漏腐蚀周围器官,导致组织坏死,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故E为正确选项。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二十五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60】 <3>、 【正确答案】D

胰腺疾病X线诊断(一)

胰腺疾病X线诊断(一) 【摘要】胰腺是细长的实质性腺体,约在第1、2腰椎椎体的高度,横居后腹壁的前面,前面大部分被腹膜遮盖,胰腺长17~19.5cm(尸解测量),宽1.5~5cm,厚0.5~2.0cm。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时,胰管的正常X线表现:胰管直径以头部最大,范围为2~5mm,平均2.9mm,体部胰管直径为1.5~3mm,平均2mm;尾部胰管直径为1~2min,平均1.2mm。胰管长20cm左右。 【关键词】胰腺X线表现诊断 (一)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较常见的急腹症。病因是多方面的。胰管梗阻使内压增高、胰液外溢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最可能的原因。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常引起急性胰腺炎,使胰腺出现脓肿、出血和脂肪坏死。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和呕吐。血清淀粉酶升高至500~2000索氏单位之间。 胰腺肿大明显时,在前后位X线平片上可见胰腺区有边缘模糊的密度较高的阴影,它使左侧腰大肌阴影模糊。透视时,左侧膈肌活动受限,有时出现局限性或普遍性肠梗阻的征象。有脓肿形成并含有气体时,仰卧位水平投照,可发现胰腺间隙增大和液平面。胃肠钡餐造影的早期征象为十二指肠降部的激惹现象和粘膜粗乱变形。当胰腺肿大较明显时,可见十二指肠降部受压、右移位、蠕动消失及明显的钡剂滞留现象。胃窦被压,向上移位。 2.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往往是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病理上,胰腺全部或部分增厚、变硬,结缔组织增生,腺泡萎缩减少。晚期,胰腺内有钙化和结石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平片可发现结石和钙化。慢性胰腺炎约半数出现钙化。由于肿大胰腺的压迫,十二指肠降部可出现“倒3征”或“双边征”,十二指肠环扩大,胃窦可向上移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胆总管远端狭窄并向右侧移位,近端有扩张。胰管扩张、狭窄、阻塞、囊肿形成结石。 (二)胰腺囊肿 体积小的囊肿在平片上常无阳性表现。较大的囊肿在上腹部可显示出轮廓圆钝、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物影,有时可出现钙化。胃肠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胰腺囊肿的主要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根据囊肿对邻近胃肠道压迫移位,进行分析、诊断。囊肿引起胃肠道压迫移位的特点是弧形压迹,边缘光滑,粘膜像完整,蠕动多不受影响。按囊肿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5型。 1.胃、十二指肠型系胰头部囊肿,位于十二指肠环内。在前后位上,囊肿可引起十二指肠环扩大,胃窦大弯侧和球部呈弧形上移位。 2.胃肝型来源于网膜结节或胰体右上缘,位于肝和胃窦和胃体部的小弯侧之间,将胃推向左前下方。在前后位上,胃窦和胃体部的小弯侧出现长弧形压迹,并向下方和左侧移位。 3.胃、结肠型囊肿来源于胰体部,位于胃窦的大弯侧和横结肠之间,或位于胃体和横结肠远端之间,将胃窦或胃体推向前上方,并将横结肠推向前下方。在后前位上,胃窦或胃体的大弯侧出现凸面向上的弧形压迹,横结肠或横结肠远端出现凸面向下的弧形压迹; 4.胃、脾型囊肿发生在胰尾部,位于胃体的垂直部大弯侧和脾之间,将胃体推向右前方。在前后位上胃体垂直部大弯侧出现凸面向右的弧形压迹,结肠脾曲多向下移; 5.结肠系膜型囊肿来源于胰尾部,向下蔓延,伸入横结肠系膜内,使胃和结肠脾曲向上移位。在前后位上,囊肿位于结肠脾曲内,将结肠脾曲推向上方和左侧。胃体大弯侧轻度上移,形成浅的压迹。

胰腺疾病教案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1?胰腺解剖生理概要 5分钟 2?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 病理类型 5分钟 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0分钟 4?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10分钟 5.急性胰腺炎的手术并发症 5分钟 6?其他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的诊治原则 10分钟 7?课堂讨论与小结 5分钟 某男,维吾尔族,41岁,以“暴饮暴食后突发上腹部疼痛 6小时,伴恶心、呕吐”为 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6小时前参加聚会时大量饮酒后突感上腹部涨痛,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 为胃内容物及黄色液体),当时未在意,自行腹部热敷,口服斯达舒,症状未缓解,随后自 感疼痛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休息后腹痛症状仍不缓解,腹泻出现,随后出现发热(未 测体温),因腹痛进行性加重,难以忍受, 在 21时许急诊入院。 必要时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 查体:T38.6 C, P98次/分,Bp : 98/54mmHg 。腹部肥胖,未见静脉曲张及胃肠型。腹软, 上腹部及剑突下压痛、叩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 征(-),移 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1-2次/分。肾区无叩痛。 实验室其他辅助检查: WBC 2 4X 109/L , N 92%;血清淀粉酶:1200 U/L ;因患者未排尿, 未行尿液检查。 腹部X 线片:可见部分肠管扩展。 CT :显示胰腺体、尾部肿大,周围可见少量渗液。 必要时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急性胰腺炎 治疗经过: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禁食、鼻胃管减压、补充体液,防治休克,解 。经过6天治疗,患者 淀粉酶恢复正常,血常规 恢复正常,拔出 鼻胃管,第7日给予进流质食物,第 9日再次复 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未见异常,复查 CT :显示胰腺体、尾部略肿大,周围未见渗液。 出院情况: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腹痛症状消失。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均可。 出院医嘱:1?戒酒、忌暴饮暴食;2.注意休息。 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依托病例 痉止痛,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营养支持( TPN ),抗生素的应用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1T14:33:36.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孙兵[导读] 有些患者胰腺炎症主要累及腺体和胰管的细小分支,而主胰管无明显的改变。 孙兵(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外科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胰腺弥漫性或限局性炎症。由于炎症持续不断地发展,导致腺体发生了一系列复杂、不可逆的损害,并在临床上表现出进行性的内、外分泌功能衰退及多种临床症状。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致病因素有所不同,疾病亦各具特点。因诊断方法、诊断标准的不同,统计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但一般认为在法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等国家,慢性胰腺炎发病率较高。我国关于慢性胰腺炎的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诊断 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体重下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衰退,影像检查的特征性所见。必要时需剖腹探查方可确诊。 有些患者胰腺炎症主要累及腺体和胰管的细小分支,而主胰管无明显的改变。如按上述影像诊断标准难以对此类患者做出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针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按炎症主要累及胰管的部位,将慢性胰腺炎分为“大导管”和“小导管”两种炎症类型,并发现各自在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均呈现不同特征。 2 外科治疗 据统计,约28%~67%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需手术治疗。在一组多中心大样本的资料中,4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其中40%~47%为酒精性慢性胰腺炎,20%~30%为特发性慢性胰腺炎。 2.1 慢性胰腺炎的手术适应证 (1)各种治疗难以控制的顽固性腹痛。 (2)合并梗阻性黄疸、胆石病者。 (3)直径>5cm、临床上有明显症状和出现感染、出血、破裂及消化道梗阻的胰腺囊肿。 (4)胰腺脓肿、胰瘘。 (5)不能除外癌的诊断。 (6)合并十二指肠、结肠梗阻。 (7)胰性胸水、腹水。 (8)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2.2 手术方式慢性胰腺炎手术术式繁多,下面将具代表性的常规术式简介如下。 (1)胰管减压手术:此类手术仅限于大导管型慢性胰腺炎。胰管梗阻致内压增高是此类胰腺炎腹痛的主要原因。如能有效地降低胰管压力,大多数患者的腹痛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胰管减压手术既缓解了症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胰腺组织,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术式之一。按照胰管减压、引流的部位,可将其分为胰头侧、胰尾侧、胰管全长及胰体中央四类减压、引流手术。以下主要介绍胰管全长的引流手术。 (2)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Partington法):适用于胰管全程扩张,直径>8mm者。直径<6mm者,术后常发生胰肠吻合口闭塞,导致症状复发。在胰管未充分扩张之前,不宜匆忙采用此种术式。主要步骤为将扩张的胰管全程剖开,并将切缘条形切除5mm,以保证胰管在自然状态下的持续开放状态。胰实质内小囊肿表面的组织均予以切除,以求得充分、彻底的减压。然后取一Y形空肠襻行胰管空肠侧侧吻合。 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减压效果充分,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少,是近20余年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胰管减压手术。少数患者术后发生轻度的胰瘘,只要引流通畅,多于数日内自行闭合,不致引起明显的腹腔感染。据大宗统计报告,手术死亡率为2.3%。术后75%~90%患者的腹痛得到明显缓解。少数腹痛持续的患者,可能与胰头部炎性肿块未能得到充分引流有关。有些患者胰头肿大明显,且伴有钙化,胰头区胰管受炎性组织压迫、纤维化而难以剖开引流。对此类患者应将胰头切除,尾侧胰管与空肠行侧侧吻合,可改善手术疗效。 约50%的患者术后5年又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经ERCP检查证实,多数患者为胰肠吻合口闭塞,少数患者胰肠吻合通畅,可能与小胰管广泛阻塞有关。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再次施行相应的手术。 3 讨论 慢性胰腺炎的预后受致病因素、并发症及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和疗效等多种因素影响。据Lowenfels等对2015例患者的统计,慢性胰腺炎患者10年生存率为70%,20年为45%。酒精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较差;胰腺的钙化程度与胰腺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及由此导致的内、外分泌功能衰退相平行。发病后,75%的患者出现胰腺钙化的平均时间为5.12年;75%的患者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平均时间为5.65年;74.5%的患者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平均时间为5.72年。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组织进行性破坏,18年内(平均4.54年)85%的患者腹痛消失。据Peiper的资料,7年内腹痛消失的患者占2/3。约20%的患者为原发性无痛性胰腺炎,其中80%为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 有效的内科治疗可控制并发症引起的损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外科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据Prinz等的资料,手术尚可提高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55%~74%。但有的资料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别。据Ammann 对2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平均寿命为54(38~67)岁,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为66.5(39~79)岁。19%的患者死于慢性胰腺炎及相关并发症。急性炎症发作的死亡率为2%~5%。近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慢性胰腺炎的患者主要死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并发症以及胰外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而非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参考文献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的胰腺疾病,其病因主要由胆系疾病或饮酒所引发。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胰腺炎可危及生命。急性胰腺炎多见于成年人,男女之比为1:1.7,女性多于男性,与女性胆道疾病率高有关。 【临床与病理】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为:(1)发热;(2)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3)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常放射到胸背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4)腹膜炎体征: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淀粉酶升高。 病理分类:①急性间质性胰腺炎(acute interstitial pancreatitis)也称为水肿性胰腺炎(edematous pancreatitis),是胰腺炎中最轻的类型;仅显示胰腺水肿和细胞浸润,胰腺体积增大,可大到正常体积的3倍;胰腺实变,胰腺内散在少数小的局灶性坏死,胰腺周围脂肪组织轻度皂化。②坏死性胰腺炎(necrotizing pancreatitis),是胰腺炎较重的类型。胰腺实质和胰腺邻近组织发生广泛的坏死、出血、液化,肾筋膜增厚。 急性胰腺炎还有以下几种病理改变: 1.积液(fluid collection):急性胰腺炎时胰管破裂、胰液外溢,可以在胰腺内或胰腺周围形成局限性胰液积聚。胰腺内积液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可发生在小网膜囊、前肾旁间隙、后腹膜间隙,有时可远达胸腔或盆腔。大部分病人积液在2-3周自动吸收;积液若持续存在可形成假性囊肿;或继发感染形成脓肿。 2.假性囊肿(pseudocysts):局限性的胰液积聚被炎性纤维包膜包裹形成假性囊肿。真性囊肿有上皮被覆在囊壁上,这是病理上与假性囊肿的区别之处。假性囊肿一般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4-6周形成。大的假性囊肿常难以自动吸收。 3.脓肿(abscess):胰液外渗、局部积聚,继发感染或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可形成胰腺脓肿。 4.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感染坏死的胰腺组织部分或全部液化,死亡率高达近半数。 5.出血性胰腺炎(hemorrhagic pancreatitis):是坏死性胰腺炎的同义词;坏死灶内常可见斑片状出血。除非合并假性动脉瘤破裂,急性胰腺炎一般很少发生威胁生命的大量出血。 6.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由于被炎症激活的胰酶的侵蚀,受侵的内脏血管管壁变薄、局限性扩张。一般常见于脾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一旦破裂,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影像学表现】 1. 腹部x线平片检查:肠管积气是最常见的发现,其中十二指肠充气、郁胀最为常见(42%)。这种扩张、充气小肠节段被称之为哨兵肠襻(sentinel loop),发现率为10-55%,有的肠襻内可见液气面。胰腺相邻横结肠充气、结肠脾曲以远气体消失、显示突然变窄,即所谓结肠截断征。此外,还可有膈肌上升、胸腔积液、肺底不张或炎症浸润等表现。 2. USG检查: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可见胰腺弥漫性增大,肿大胰腺实质呈均匀低回声,其后方回声轻度增强。 坏死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显著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胰腺实质呈不均匀回声增强、其中常有小低回声区或液化无回声区;胰腺周围、肠系膜动脉周围及左肾旁间隙等部位可见胰周积液而致的无回声区;有时可见囊壁光滑、无回声的假性囊肿。 3. CT检查: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少数轻型病人,CT可无阳性表现。多数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下降,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后者系胰腺间质水肿所致。胰腺轮廓清楚或模糊,渗出明显的,除胰腺轮廓模糊外,可有胰周积液。增强CT扫描,胰腺均匀增强,无坏死区域。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改变,伴脂肪坏死。出血和坏死灶呈局灶性或弥漫性。目前该病的总死亡率为40%~50%,并发症高达65%,预后凶险。主要CT表现为; (1)胰腺体积常有明显增大,且为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与临床严重程度一致。 (2)胰腺密度改变与胰腺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胰腺水肿则CT值降低,坏死区域的 CT值更低,表现为囊样低密度区域;而出血区域的CT值则高于正常胰腺。整个胰腺密度显得很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使胰腺正常组织与坏死区对比更明显。 (3)胰腺周围的脂肪间隙消失,胰腺边界由于炎性渗出而变得模糊不清。 (4)胰周往往出现明显脂肪坏死和胰周或胰腺外积液。小网膜囊积液最为常见。小网膜囊为一潜在间隙,位于胰腺的前方和胃的后方,与胰腺仅相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小网膜囊内液体可经温氏孔(Foramen of Winslow)进入腹腔内。但因炎症粘连常使温氏孔闭塞,所以形成腹

胰腺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癌 【病史采集】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 4.黄疸,多呈进行性。 【体格检查】 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2.腹胀、腹水。 3.胆囊胀大。 4.黄疸。 【辅助检查】 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2.癌胚抗原(CEA)测定。 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4.B超检查。 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检查。 9.必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检查。 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 【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 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巴结及肝脏的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 【鉴别诊断】 需要与之鉴别诊断的疾病为: 1.慢性胰腺炎。 2.胰岛肿瘤。 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 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的措施。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2)应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机制; (3)支持、对症治疗; (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5)化疗药物敏感性差; (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的病例。诊断不能确定者,术中可 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2)手术方式: 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 移、不合并慢性胰腺炎的病例,可考虑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常见疾病CT、MRI影像诊断

第十四章肝脏、胆囊、胰腺、脾脏 第三节胰腺常见疾病CT、MRI影像诊断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正常胰腺CT、MRI表现 胰腺为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置较深,相当于第一、二腰椎水平,横卧于 腹腔后方,后面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结构。 CT表现正常胰腺呈弓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或呈波浪状改变。正常胰腺实质密度均匀,略低于脾;随年龄的增长,胰腺萎缩,脂肪增多,常呈羽毛状。正常情况下,胰管不能显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呈均匀强化。 MRI表现横断面图像上其外形与CT相同,在T1WI和T2W皆呈均匀的较低信号,与肝实质信号相似。 (二)重点、难点 急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CT、MRI表现。 二、新课讲授 (一)、急性胰腺炎 是胰蛋白酶原溢出被激活成胰蛋白酶引发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 急性炎症。 1、临床:起病急骤。多见成年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 重者休克、腹膜炎体征,发病前多有酗酒、暴饮暴食或胆道史,另外生化、血液 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变。 2、病理:多分为水肿型,少数出血坏死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多见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由于胰液、炎性 渗出、脓液、出血、坏死组织等积聚在胰腺内外,并可沿和多条途径在腹膜后间 隙或向腹腔扩散,因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3、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胰腺外形增大,密度稍减低,大多为弥漫性,也可局限于胰腺的某一部分 2)、水肿型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呈均匀强化 3)、出血坏死型胰腺明显增大,密度不均匀,坏死区呈低密度,出血区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4)、胰腺炎常累及胰周及腹膜后各间隙,致小网膜囊、肾旁前间隙积液,液体潴留被纤维囊包裹即形成假性囊肿;炎性渗出可向上累及胸腔,向下累及盆腔 5)、CT扫描可显示病变的程度和累及的范围,了解有无并发症等,从而指导治疗

第四篇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

第四节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2.熟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3.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技能目标: 1.通过所学知识,结合病情及病史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2.具有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向个体、家庭提供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的能力。 素质目标: 1.能够体会急性胰腺炎的身心状况,能在临床中表现出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 临床案例分析题目 张先生,男,34岁。以主诉“腹痛5天,加重3天”入院。5天前患者饮酒后出现上腹痛,为持续性绞痛,伴阵发性加重,向后背部放射,伴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村卫生所进行补液、抗感染、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略有好转,3天前进油腻饮食后病情再次加重,腹痛不能缓解,逐渐蔓延至全腹,腹胀明显,恶心呕吐加重,停止排便排气,尿量少,色黄,伴烦躁不安,皮肤湿冷,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7℃,心率11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80/50 mmHg,患者全腹膨隆,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辅助检查。血WBC 22.4×109/L,中性粒细胞92%,血淀粉酶121 U/L(酶偶联法),尿淀粉酶319 U/L(酶联法),血糖14.3mmol/L。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未见气液平面。 1.张先生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2.哪些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急性胰腺炎? 3.您认为张先生目前有哪些护理问题? 4.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按病理变化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大多数为水肿型,可见胰腺肿大、间质水肿、充血等改变;20%~30%患者为出血坏死型,以腺泡坏死、血管出血坏死为主要特点。国内统计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成年人居多,平均发病年龄55岁。 任务一病因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一、基本病因 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引起。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2种消化酶:一种是有生物活性的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另一种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无活性的酶,如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腺自身防御机制中某些环节被破坏,酶原被激活成有活性的酶,使胰腺发生自身消化。研究提示,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均可引起胰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二、诱因 (一)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胆石症最为常见。胆总管的下端与主胰管之间常有共同通路,当胆道结石、蛔虫、狭窄等因素引起梗阻时,使胆汁逆流入胰管,胰酶活化;梗阻还可使胰管内压增高,胰小管和胰腺破裂,胰液外溢,损害胰腺引起胰腺炎;另外,胆石等在移行中损伤胆总管、壶腹部或胆道炎症引起暂时性Oddi括约肌松弛,可导致富含肠激酶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损伤胰管;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溶血磷脂酰胆碱等,也可能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 (二)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外分泌增加,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以及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剧烈呕吐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压骤增,十二指肠液反流;长期嗜酒者常伴随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不畅;暴饮暴食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引发急性胰腺炎。 (三)其他诱因 手术与创伤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和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一些引起的高钙血症或高脂血症的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可通过胰管钙化或胰液内脂质

胰腺疾病X线诊断

胰腺疾病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1-04-15T14:22:39.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张秀华 [导读] 胰腺是细长的实质性腺体,约在第1、2腰椎椎体的高度,横居后腹壁的前面。 张秀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传染病医院 157300)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130-02 【摘要】胰腺是细长的实质性腺体,约在第1、2腰椎椎体的高度,横居后腹壁的前面,前面大部分被腹膜遮盖,胰腺长17~19.5cm(尸解测量),宽1.5~5cm,厚0.5~2.0cm。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时,胰管的正常X线表现:胰管直径以头部最大,范围为2~5 mm,平均2.9 mm,体部胰管直径为1.5~3mm,平均2mm;尾部胰管直径为1~2min,平均1.2mm。胰管长20cm左右。 【关键词】胰腺 X线表现诊断 (一)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较常见的急腹症。病因是多方面的。胰管梗阻使内压增高、胰液外溢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最可能的原因。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常引起急性胰腺炎,使胰腺出现脓肿、出血和脂肪坏死。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和呕吐。血清淀粉酶升高至500~2000索氏单位之间。 胰腺肿大明显时,在前后位X线平片上可见胰腺区有边缘模糊的密度较高的阴影,它使左侧腰大肌阴影模糊。透视时,左侧膈肌活动受限,有时出现局限性或普遍性肠梗阻的征象。有脓肿形成并含有气体时,仰卧位水平投照,可发现胰腺间隙增大和液平面。胃肠钡餐造影的早期征象为十二指肠降部的激惹现象和粘膜粗乱变形。当胰腺肿大较明显时,可见十二指肠降部受压、右移位、蠕动消失及明显的钡剂滞留现象。胃窦被压,向上移位。 2.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往往是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病理上,胰腺全部或部分增厚、变硬,结缔组织增生,腺泡萎缩减少。晚期,胰腺内有钙化和结石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平片可发现结石和钙化。慢性胰腺炎约半数出现钙化。由于肿大胰腺的压迫,十二指肠降部可出现“倒3征”或“双边征”,十二指肠环扩大,胃窦可向上移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胆总管远端狭窄并向右侧移位,近端有扩张。胰管扩张、狭窄、阻塞、囊肿形成结石。 (二)胰腺囊肿 体积小的囊肿在平片上常无阳性表现。较大的囊肿在上腹部可显示出轮廓圆钝、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物影,有时可出现钙化。胃肠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胰腺囊肿的主要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根据囊肿对邻近胃肠道压迫移位,进行分析、诊断。囊肿引起胃肠道压迫移位的特点是弧形压迹,边缘光滑,粘膜像完整,蠕动多不受影响。按囊肿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5型。 1.胃、十二指肠型系胰头部囊肿,位于十二指肠环内。在前后位上,囊肿可引起十二指肠环扩大,胃窦大弯侧和球部呈弧形上移位。 2.胃肝型来源于网膜结节或胰体右上缘,位于肝和胃窦和胃体部的小弯侧之间,将胃推向左前下方。在前后位上,胃窦和胃体部的小弯侧出现长弧形压迹,并向下方和左侧移位。 3.胃、结肠型囊肿来源于胰体部,位于胃窦的大弯侧和横结肠之间,或位于胃体和横结肠远端之间,将胃窦或胃体推向前上方,并将横结肠推向前下方。在后前位上,胃窦或胃体的大弯侧出现凸面向上的弧形压迹,横结肠或横结肠远端出现凸面向下的弧形压迹; 4.胃、脾型囊肿发生在胰尾部,位于胃体的垂直部大弯侧和脾之间,将胃体推向右前方。在前后位上胃体垂直部大弯侧出现凸面向右的弧形压迹,结肠脾曲多向下移; 5.结肠系膜型囊肿来源于胰尾部,向下蔓延,伸入横结肠系膜内,使胃和结肠脾曲向上移位。在前后位上,囊肿位于结肠脾曲内,将结肠脾曲推向上方和左侧。胃体大弯侧轻度上移,形成浅的压迹。 (三)胰腺癌 平片检查常为阴性,主要依靠造影检查。常规胃肠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周围胃肠道移位、变形、粘膜破坏、充盈缺损、甚至完全梗阻。不同部位的胰腺癌可出现不同的表现。 1.胰头瘤 (1)十二指肠环的改变肠环扩大,降部双边像,降部小弯侧(左侧)粘膜皱襞增宽、低平,严重者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肠壁僵直,降部出现倒“3”征,降部充盈缺损,严重者可形成完全性梗阻。 (2)十二指肠球部的改变表现为球部下边出现外压性缺损,球部上方被肿大的胆囊压迫可出现弧形压迹。球部或球后部出现纵行带状压迹。为胆总管扩张压迫所致。 (3)胃窦部的改变胃窦大弯侧弧形压迹,胃窦向上、向左移位,侧位上显示胃窦向前移位,胃窦与脊柱之间距离加大,胃窦后壁被侵蚀破坏,并可出现充盈缺损。 2.胰体癌 (1)胃窦和胃体部的改变胃体大弯侧压迹和胃壁侵蚀,侧位上,胃体向前移位,胃体后壁侵蚀或充盈缺损,肿瘤侵犯小网膜囊可使胃出现沙钟样变形,与胃体癌相似。 (2)十二指肠与空肠交接部的改变由于肿瘤的压迫,交接部向前下方移位,肠壁受到侵蚀后,肠壁僵硬,粘膜皱襞被破坏、消失,甚至出现充盈缺损,肠管狭窄或梗阻。 (3)横结肠的改变横结肠向下移位,上缘可出现压迹。横结肠也可受侵蚀、粘连,位置固定。 (4)腰椎的改变肿瘤向后发展侵蚀椎体,使椎体前方或侧方出现侵蚀性骨质缺损。 3.胰尾癌可侵蚀胃后壁。当无胃侵蚀时,肿瘤可使胃向上向右移位。 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能较早地发现胰头癌,阳性率比常规胃肠钡餐造影高。胰头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环小弯侧局限性充盈缺损或边缘呈锯齿状或虫蚀样改变。 胰腺癌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表现为主胰管不同程度地狭窄、断裂、闭塞和移位。分支胰管可出现僵直、扩张、闭塞和排列不整等表

胰腺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五、胰腺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86.胰腺的解剖及毗邻关系如何?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长12—15cm,宽3—4cm,厚I —2.5cm ,横跨1 —2腰椎间,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比胰尾偏低,胰腺长轴自右下向左上倾斜,约20o-40o角,胰腺形态一般有蝌蚪形、哑铃形、 蜡肠形。胰头位于十二指肠曲内,后方邻下腔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后外侧沟走行胆总管。肝脏位于其前方及右侧,胆囊位于其右前方。胰颈部最狭窄,长约 2.0cm,其前方为胃,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 脉汇合处。胰体前方为胃,后方为脾静脉。胰体向左延伸为胰尾,其前方为胃,左侧为脾,后方为脾静脉。 胰腺内有主、副胰管,二者之间有交通。主胰管起自胰尾,由胰尾部逐渐向胰头汇合变粗,在胰头左侧缘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分也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副胰管较主胰管短而细,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上方约2cm处。胰腺由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及脾动脉的分支供血。神经支配为腹腔神经丛分支。胰腺淋巴管丰富,引流路径多,故病变易经淋巴转移。 胰腺体表投影:上缘相当于脐上10cm,下缘相当于脐上5cm。 187.胰腺探查前有何准备及探查方法如何?正常胰腺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正常值多少? 探查前准备:禁食8-12小时。前一天清淡饮食。肠胀气及便秘患者睡前服缓泻剂, 晨起排便后检查。显示仍不满意者,可饮水500- 800ml,使胃充盈做透声窗,胰腺可清晰显示。钡餐影响胰腺显示,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当日勿行超声检查。 探查方法: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显示欠清晰时可采用半坐位或坐位。探头置于上腹部正中 1 - 2 腰椎水平作各切面扫查,可显示胰腺。胰腺后方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脊柱位置固定,可作为寻找胰腺的标志。如饮水后探查,病人可采取右侧卧位,经充盈胃腔可清晰显示胰腺。 正常声像图:横切显示胰腺呈长条形,边界清晰、光滑。胰头稍膨大,前端向左后突出,为钩突。胰头向左前方变窄,为胰颈。再向左前延伸,跨过1-2 腰椎,在腹主动脉前方的为胰体。继续向左延伸至脾门,胰腺逐渐变细部分为胰尾。胰腺内呈均匀点状稍强回声,中央可见细长管状结构.内为无回声区, 为主胰管结构。胰腺依次向后可见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脊柱横断面。纵切面:于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与肝左叶夹角处可探及胰头横断面,呈椭圆形。于腹主动脉长轴切面与肝左叶夹角处可显示胰体横断面,多为三角形。胰腺横断面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 胰腺测量及正常值: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在显示胰腺长轴切面时作垂直测量,为其厚度。一般于下腔静脉前方测量胰头,正常值v 2.5cm;腹主动脉前方测胰体,正常值v 2.0cm ;脊柱左侧缘测胰尾,正常 值v 2.0cm。 188.胰腺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胰腺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又有水肿型和坏死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主要病理表现为胰腺间质充血、水肿,病变较轻,较常见。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病理表现为大量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坏死,伴周围大量血性渗出液,死亡率高,较少见。慢性胰腺炎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增生。急性胰腺炎病人多具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声像图表现为: (l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可失去正常形态,轮廓不清。 (2)内回声减低,呈弥漫分布的弱点状,间有强弱不均、型态不整、边界不清的片状回声。严重水肿时呈透声暗区,似囊肿声像图。 (3)多伴胰腺区胃肠气体增多,以胰头区更甚,使探查更为困难。 慢性胰腺炎声像图特征为: (1)胰腺轻度或局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周围若出现局限性液性暗区则不能除外假性囊肿。 (2)内回声增强、粗大啊、不均。

胰腺疾病总结

胰腺疾病总结 戴梦华:曾经问过:胰岛素瘤的三个90%? 单发,良性,小于2cm 补液?生理量+既往丢失量 偶老大:外科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郭俊超(据说是主考) 1.内科黄疸与外科黄疸的鉴别(前者间胆,后者直胆) 2.胰腺外分泌肿瘤——胰腺癌与壶腹癌的鉴别、壶腹癌的分类 胰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3.治疗:1)黄疸高于15mg/dl者应在术前减黄2w 2)Whipple手术有几个吻合,孰先孰后? First:胰-空肠断端吻合 Then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 Last 胃-空肠端侧吻合 4.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 如何诊断?(定位、定性) 定性:Whipple三联征、IRI/G〉0.3 定位: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经皮经肝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动脉刺激静脉取血试验(ASVS) 5.基本外科基础知识: 术前准备? 切口分类? 原3-7胰腺组主考郭俊超主治说的以前他考过的问题,供总结胰腺组重点的同学参考: 1.梗黄鉴别: (1)内外科黄疸鉴别:血胆红素,直胆高为外科性 B超看肝内胆管扩张 (2)梗阻部位↘ (3)疾病↗从肝内到十二指肠,胰头 (4)辅助检查:肝功-AST和GGT对梗黄意义大 (5)影像学:①BUS,CT,ERCP,PTCD区别,各自优势 ②ERCP英文全称 ③CT:胰腺薄扫+三维重建,区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 (6)壶腹周围癌的定义,4种疾病 (7)Whipple手术大致步骤,3个吻合顺序 (8)胰瘘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定性定位诊断 3.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疝气的表现,诊断 周六问了一下廖泉老师,他说他考的都是最基本的,比如甲状腺和胆囊的疾病,既然是基本的,大家主要要细细看书,比如解剖关系(如胆囊三角,甲状腺血管),常见疾病及手术指征等。他还提到,如果碰巧科里没有这种病人,那么就有可能考胰腺相关的疾病,如胰头癌,梗阻性黄疸,胰岛素瘤等我院比较有特色的疾病。 1胰腺癌

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及其机制。 1.胆道疾病为我国AP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胆石症更为常见。 ▲分析机制:据统计约2/3人群中胆总管和胰管共同汇合于肝胰壶腹,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加之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胰腺炎。此外胆石、胆道感染等疾病尚可造成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腺消化酶诱发AP。 2.胰管梗塞因蛔虫、结石、水肿、肿瘤或痉挛等原因可使胰管阻塞,胰液排泄受阻,当暴饮暴食胰液分泌过多时,胰腺内压力增高,致使胰泡破裂,胰酶原进入间质,被组织液激活引起本病。 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病变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引起胰腺炎。 4.酗酒和暴饮暴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病因) ▲分析机制:乙醇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乙醇兴奋迷走神经,使胃泌素,胰泌素和胆囊收缩分泌,这三种激素均促使胰腺外分泌旺盛,由于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压力增高并郁积,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5.手术与损伤胃、胆道等腹腔手术,腹部钝伤挤压胰实质,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注射造影剂过多或压力过高时,也可引起胰腺炎。 6.其他高钙血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诱发AP。药物中如可使胰液的分泌及粘稠度增加。某些传染性疾病如可伴有胰腺炎。 二、分型 1.轻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多见,预后好。 2.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少见,但很危险。 三、检查及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