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发表时间:2018-03-01T15:54:05.0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贺安[导读] 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结果,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检测患者血清,通过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westernblot(WB)试验验证阳性标本,制定出消除假阳性结果的措施。
结果:ELISA发现313例阳性病例,193例为老年人(60岁以上),120例为中青年(20岁到60岁)。
在老年组,TPPA方法确诊186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3.63%(7/193)。
WB方法确认181例阳性,假阳性率为6.22%(12/193),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在中青年组,TPPA确认了117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2.5%(3/120)。
WB确认113阳性,假阳性率为5.83%(7/120),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探析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亚种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的疾病,但对全身各脏器有伤害,会造成人体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导致功能紊乱。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梅毒血清检测呈阳性,有些是梅毒感染,但有一部分没有诊断梅毒的依据。
据报道,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假阳性率为3.08%。
梅毒检测结果正确与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梅毒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为非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等,主要用于梅毒筛查和治疗效果;另一大类型为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试验,荧光抗体的梅毒测试(FTA-ABS)吸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梅毒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梅毒抗体。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本文旨在探究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梅毒抗体检测方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E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ELISA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其假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二、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可能会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
具体来说,一些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接受ELISA检测时更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这可能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体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年龄可能是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临床意义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深入研究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梅毒感染状况,避免因误诊误治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可以为改进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未来展望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提高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力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ELISA实验中本底及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ELISA实验中本底及假阳性产⽣的原因分析ELISA实验中本底及假阳性产⽣的原因分析?1. 基因⼯程抗原与合成肽抗原的区别1.1 基因⼯程抗原是抗原基因在质粒载体中原核或真核表达的蛋⽩质抗原,多以⼤肠杆菌或酵母菌为表达系统。
该类抗原与合成肽相⽐具有以下特点:a.分⼦量⼤。
合成肽采⽤化学⽅法制备,由于⼯艺的局限,合成数量有限,只能达到数百个氨基酸;⽽利⽤基因⼯程制备的抗原,分⼦量更⼤。
b.稳定性好。
包被的抗原的稳定性可使试剂盒的效期得到保证,早期以合成肽为包被抗原的试剂盒效期只有3-4 个⽉,采⽤基因⼯程抗原后效期⼤⼤延长了。
c.基因⼯程抗原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包含更多的抗原决定簇,可提⾼试剂盒的灵敏度,提⾼检出率。
d.纯化难度⼤。
基因⼯程抗原的纯化技术难度较⼤。
1.2 合成多肽抗原是根据蛋⽩质抗原分⼦的某⼀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多肽⽚段。
合成肽抗原有以下特点:a.分⼦量太⼩b.⼀般只含有⼀个抗原决定簇c.纯度⾼d.稳定性差由于基因⼯程抗原较于合成肽抗原有⽆可⽐拟的优越性,ELISA 诊断试剂经历了从合成肽向基因⼯程抗原的过渡。
就HCV ELISA 试剂盒来讲,第⼀代产品为合成肽抗原,主要是HCV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肽⽚段;第⼆代产品包被的抗原既有基因⼯程抗原⼜有合成肽,只是当时的基因⼯程抗原不全,仅包括了HCV 的核⼼区⽚段;第三代产品基本上采⽤了基因⼯程抗原,⽽且这些抗原包括更多、更稳定、纯度更⾼的HCV 特异性抗原。
第三代试剂的敏感度⼤⼤提⾼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们往往以反应本底的好坏来衡量ELISA 反应试剂盒,因此有些⼚家为了保持较好的本底采⽤了单⽚段基因⼯程抗原及合成肽包被,该类试剂盒的流⾏病学敏感度不够,稳定性也成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也有⼚家坚持试剂盒⾼的流⾏病学敏感度,科学得对待反应结果。
2.假阳性本底产⽣的原因2. 1 抗原因素2.1. 1 融合蛋⽩对基因⼯程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梅毒检验的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梅毒检验的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目的:分析梅毒检验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已确定梅毒阳性患者18例和梅毒阴性患者82例进行分析研究,利用RPR、TP-ELISA和TPPA三种检验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检验,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检验准确率,并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原因。
结果:TPPA 检验结果准确性要明显优于RPR和TP-ELISA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检验时,为防止出现假阳性结果,应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并对特殊患者进行相关的复检,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梅毒螺旋体;检验;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早期侵犯皮肤黏膜,晚期以侵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为主,并可侵犯全身的组织和器官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1]。
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上用于梅毒检验的方法有很多,但检验准确性都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
为进一步探究影响梅毒检验结果的因素,本文选取100例皮肤性病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已确定梅毒阳性患者18例和梅毒阴性患者82例,共100例皮肤性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性分析。
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
1.2检验方法对100例患者都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素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血清学试验进行血清检验。
1.2.1试剂采用上海科华RPR试剂盒、珠海丽珠ELISA试剂盒、日本富士株式会社TPPA试剂盒[2]。
具体试验操作方法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
且参加研究者的血清样本是新鲜提取的,试剂也在有效期内。
1.2.2仪器本实验中采用的仪器是我院购买的安图2100酶标仪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洗板机KHB ST-96W。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0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0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
方法:选取前往我院行梅毒血清检查的梅毒患者750例作为观察组,并且将同期前往我院行梅毒血清检查的7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给予PA确诊,比较两组的假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假阳性率4.67%(35/750),对照组假阳性率0.95%(7/75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后再进行PA检测,能明显提高梅毒患者血清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临床常见性病传播疾病类型中,梅毒是发病率极高的一种,该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梅毒螺旋体,并且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病情十分复杂。
目前,我国梅毒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以及成为临床医学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临床诊断梅毒时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检查,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则为常用方法,其中PA已得到认可,并且成为美国疾控中心检测梅毒的标准方法。
ELISA因为操作难度低、结果准确性高以及成本低,当前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ELISA检测梅毒抗体会出现各种程度的假阳性,影响较为严重[2]。
为了分析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本文对前往我院进行梅毒血清检查的750例梅毒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前往我院行梅毒血清检查的梅毒患者7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0例,女40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1.28±4.24)岁。
同时选择同期前往我院行梅毒血清检查的7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52例,女39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1.47±4.35)岁。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导致的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梅毒抗体检测的一种常见方法。
但是ELISA检测梅毒抗体时,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即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具有梅毒抗体,但实际上患者并没有感染梅毒。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年龄是影
响假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年轻患者比年长患者更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
年轻人的免疫系统更活跃,更容易产生非特异性的抗体。
一项文献回顾发现,年轻人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人。
在一项研究中,259名患者
的ELISA检测结果被评估。
其中32名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假阳性的。
这些患者大多年龄在
20-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假阳性结果的高风险人群。
相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很少
出现假阳性结果。
此外,某些情况下,患者的健康状况也可能对ELIS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患者免
疫系统本身存在问题,如免疫抑制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假阳性结果可能会增加。
另一方面,一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如肝炎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非甾体抗炎
药等。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摘要】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的研究旨在探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假阳性情况与患者年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ELISA检测中假阳性率存在差异。
年龄较大的患者假阳性率较高,而年龄较小的患者假阳性率较低。
这一发现可能与年龄对梅毒抗体产生或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关。
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梅毒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关键词】梅毒、ELISA检测、抗体、假阳性率、年龄、相关性、探究、背景、方法、结果、讨论、疾病、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
梅毒病程分为原发期、次发期和慢性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器官的受损。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目前检测梅毒抗体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近年来,关于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一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梅毒抗体假阳性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的衰退、历史感染和治疗等因素有关。
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研究认为年龄与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
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探究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之间的确切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收集大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探讨。
2. 正文2.1 背景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梅毒抗体。
ELISA检测在一定情况下存在假阳性率的问题,即检测结果显示患有梅毒抗体但实际上并未感染梅毒的情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表 1 不同样本的制备方法对 TP检测结果的影响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 测结 果 的影 响进 行 分析 , 以总 结 经 验 。 报 告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 源 从我站 2004年 6月 至 2005 年 7 月的 献血 者 中随 机选 88 名 , 男女各 44 名 , 均 无 不 良 生活 史 且 经 TP-ELISA检测确认梅毒抗体阴性 。 1.2 试剂 和仪 器 梅毒 酶 联 免疫 试 剂盒由厦 门新 创 公司 提 供 ;TECAN全
高于 TRUST和 RPR〔2〕, 但 常常因 标本 以 3000/min速度离心 7min, 分 离出 血 方法一出现 1例 (1.14%)假阳性 。 见
溶血或纤维蛋 白残留 过多等 因素 而影 清或血 浆 。 分 离 后 样本 即 刻 加样 , 在 表 1。 阳性 标本加大离心复检 后 , 方法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 2月 第 18卷 第 2 期
· 1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彭明喜
【摘要 】 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梅 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及其对策 。 方 法 采集 88份经 TP-ELISA检测确认梅毒抗体阴性的血样 , 每份分成 3 管 , 分别 用 3种方 法制备 :一放 置于 4℃冰 箱过夜 , 分离血清 ;二不加抗凝 剂 , 快速分 离血 清 ;三加 EDTA抗 凝 , 人为 造成不 同程 度溶 血 , 分离血 浆 。 全自动检测梅毒抗体 。阳性标 本第 2d重复检测 。 观察 3组实验结果并比较其差异性 。 结果 方法二 与方法三阳性率分别 为 11.36%和 20.45%, 明 显高于 方法一 (1.14%)(P<0.05), 加强离 心重复检 测 , 方法一与方法二的阳 性全部消除 , 方法三中阳性重 复率为 66.67%。 结论 纤维 蛋白残 留和溶 血是导 致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 加强离心和防止标本溶血能减少假阳性发生 。 【关键词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梅毒血清诊断 ;假阳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 】 R446.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0800(2006)02 -0127 -02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质可与底物非特异性结合 ; 具有类过氧化物酶 ] Hb
活性 , 其效应 与辣 根过 氧化物 酶类 似 , 血后反 应孔 非 溶 特异 性吸 附 Hb催 化底 物产 生 一定 程 度 的显 色 , , 使本 底 OD值 升高 , 造成 假 阳性 。 1 12 离 心处理 不彻 底 : .. 处理 不完 全 的血标本 中纤维 蛋 白未完全 析 出 , 易在 板 孔 中形 成 纤 维 蛋 白薄 膜 或 絮 状物 , 堵塞洗 板机 的洗 板 头 , 成 洗板 不 干 净 , 残 留 造 酶
13 2 反应 板底 部污染 : 标仪 以反应 板进行 垂直 比 .. 酶 色, 当反应板 底部 有污染 时 , 出现吸光 度值 升高 的现 易
象 , 致假 阳性 。 导 1 3 2 洗 涤 过 程操 作 不 当 : 涤 过 程 中如 有溢 出 现 .. 洗
象 , 使得 强 阳性 标本 的反 应 液 污染 临 近 的 阴性 孔 而 会 出现假 阳性 ; 洗涤 不充分 , 致板孔 中酶试 剂残 留而 出 导
现假 阳性 。 1 4 方 法学 因素 . 1 4 1 灰带 区 现 象 : .. 梅毒 的 E I A 测定 法 是 一 种定 LS 性试验 , 阳性 与阴性之 间有 一条 明确 的分界线 , 阳 在 即
在相应 的孔中, 吸光度( D 值升高, O ) 高于临界值时, 检 测结 果呈假 阳性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 引起 的性传播疾病, 近
年来 在我 国的发病 率 呈 上升 趋 势 。准 确 、 快速 的实 验 室诊 断是 治疗 和控 制 梅 毒蔓 延 的关 键 。 目前 , 毒 的 梅
血 清学检 测是诊 断 的主 要 方法 , 中特 异性 检 测 主 要 其
癌、 腹腔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 血液病 , 肺结核 ,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Fertil Steril,1996,65(1):23—28.
[10]
GARGIIⅡo A R.H()RNSn丑N M n The role of GnRH agonists plus*ldba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rdometriosisEJ].Semin
∞ GUZI(YK D S Clnical epiddrfiology of endometriosis and infertility[J1
Ob或tet Gyneeol,1989·16:43.
忉 周应芳.R232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l-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
册,1993,20(2):72—74.
1技术性因素
1.1标本处理不当 抽血后标本抗凝不完全或未抗凝即离 心分离,纤维蛋白容易析出,粘附在板孔形成纤维蛋白薄膜或 絮状物,堵塞洗板机针头,造成洗板时清洗不干净,酶残留在 相应的板孔中,使吸光度(0D)偏高,造成假阳性结果。此外,
血清标本弄错,登记发放报告出错都会造成假阳性。 1.2标本溶血溶血时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活性酶及具有酶 活性的物质可与底物非特异性结合;血红蛋白具有类过氧化 物酶活性,其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溶血后反应孔非特 异性吸附血红蛋白,洗涤时不易洗去,催化底物产生一定程度 的显色,使本底0D值升高。’,造成假阳性。 1.3标本细菌污染血清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应避免细菌 污染。细菌污染时,一些菌体内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 物酶会产生非特异性干扰,造成假阳性结果。 1.4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存放在冰箱过久,血清中IgG可聚 合成多聚体,甲胎蛋白可形成二聚体,导致本底加深,造成假 阳性。在5 d内检测的血清标本可以放置于4℃保存,超过 1 w测定的需低温冰冻保存。冻结血清溶解后,蛋白质局部浓 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操作时宜轻缓,避免气泡,可上下颠 倒混匀,不要在混匀器上强烈震荡。混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 本应先离心过滤,澄清后再检测。反复冻溶使抗体效价降低, 如抗体的血清需要保存多次检测,宜分装冻存。 1.5操作不当洗涤过程中有溢出现象,阳性标本孔的洗液 污染临近的阴性孔而出现假阳性;洗涤时间过短或洗涤次数 过少,未洗去分离游离的和未结合的酶标记物,板孔中酶试剂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导致老年人产生假阳性的分析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导致老年人产生假阳性的分析朱艳萍;李彦民【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抗体致老年人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450例老年人及1912例中青年患者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再使用已被CDC定为确诊方法的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确诊。
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检测出的老年组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年龄与疾病因素是造成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90-90,91)【关键词】TP-ELISA;老年人;梅毒;假阳性【作者】朱艳萍;李彦民【作者单位】赤峰宝山中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024070;赤峰宝山中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024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R446梅毒是一种以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近年来全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数高居全球第五位。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筛查。
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包括直接查梅毒螺旋体抗体(暗视野显微镜.直接荧光抗体),血清学检查(查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
其中血清学检查,特别是TP-ELISA检测因其对IgG以及IgM的检测能力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而被二级医院广泛采用。
但是,由于梅毒抗体主要是苍白密螺旋体,故此对试剂的纯度要求较高恰恰由于这个因素,导致试剂检测的特异度只能达到99%左右,这就导致了实验室检测阳性而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
由于梅毒属于性病范畴,是十分敏感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错误的报告容易引起家庭纠纷甚至医疗纠纷,为此,笔者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此做了深入调查,结果如下。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吴香华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2(022)012
【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以及低检测费用等特点,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宜大批量检测,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因为影响因素诸多,难免会造成假阳性,因此了解假阳性出现的原因,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是极其必要的.
【总页数】2页(P4922-4923)
【作者】吴香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吴香华;
2.TP-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J], 赵花;李军民;张红
3.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 [J], 韩晓峰;刘蔚;李素君;叶琴;刘孙琴
4.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 [J], 韩晓峰;刘蔚;李素君;叶琴;刘孙琴;
5.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产生假阳性原因分析 [J], 王柳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_吴香华
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脉冲振荡技术的临床应用朱红波江苏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肺功能室,江苏常州213003【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现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并选择正常健康体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脉冲振荡法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各项情况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OS与常规肺功能检查方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OS对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脉冲振荡;肺功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2.0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4922-01脉冲振荡技术现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此技术具有对患者无创伤、操作方便等特点,此技术对疾病严重患者、幼儿、高龄患者尤其适宜[1]。
笔者对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现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并选择正常健康体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脉冲振荡法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
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现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患者,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22-67,中位(43.4ʃ11.6)岁。
并选择正常健康体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为男性,女20例,年龄25-65,平均(35.4ʃ12.2)岁。
所有患者在进行实验前均停止应用激素类药物12h,并均排除妊娠、甲亢、高血压、大动脉瘤等疾病情况。
1.2实验方法实验应用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实验仪器为耶格公司提供,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阻力进行测定,测定的项目有电抗(X5)、周边气道阻力(R5一R20)、中心气道阻力(R20)、总气道阻力(R5)、呼吸总阻抗(Z5)、共振频率(RF)等项目。
ELISA检测修改后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3500字符)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的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计5238份。
受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3ml静脉血,常规制取血清待检。
所有标本均行TP-ELISE法检测,首次检测结果呈阳性者需再行TRUST试验和TPPA确认试验。
结果:本组5328份标本TP-ELISA法共筛查出梅毒抗体呈阳性者462例,其中共计402例患者S/CO值超过1.0;阳性者经TRUST复检,共筛查阳性者338例,再经TPPA检测,均呈阳性。
TP-ELISA法S/CO值在0.7~1.0的阳性标本共计60例,60例阳性标本TRUST复检共筛查出24例阳性标本,TPPA筛查阳性标本共计38例,化验结果准确率为63.3%(38/60)。
其中,42例S/CO值在0.751-1.0的标本TPPA复检共筛查出30例阳性者,12例阴性,阳性率为72.4%;18例S/CO值在0.7-0.750的标本TPPA复检共筛查出8例阳性者,10例阴性,阳性率为44.4%。
32例TP-ELISA法阳性经TPPA复检为阴性的样本中,风湿病患者8例,SLE患者6例,其他疾病18例。
结论:对TP-ELISA 法检测阳性、S/CO为0.70-1.0者可采用TRUST和TPPA法联合检验,并对处在实验室“灰区”检测范围内的标本进行复检,可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认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为梅毒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不过,因试验结果容易受多方面干扰而出现偏差,所以为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应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考量。
近几年我国梅毒发病率逐年递增,其作为最普遍的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2]。
梅毒螺旋体感染是主要致病因,其可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全身脏器组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出现功能障碍。
ELISA法检测梅毒假阳性结果分析
ELISA法检测梅毒假阳性结果分析目的对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P-EIISA)法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TP-ELISA法对2924例标本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阳性标本分为吸光度/临界值比值低值组(1~2)和S/CO(>2)高值组;同时所有标本用TPPA法复检,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TP-ELISA法与TPPA法2种方法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别,但S/CO低值组与高值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ELISA检测梅毒特异抗体可行;但对于S/CO低值标本应加用TPPA方法以排除假阳性。
标签:梅毒;假阳性;分析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
目前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但常常遇到出现假阳性。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日前公认的梅毒血清确证试验[2]。
本研究通过以TPPA法与EIISA结果对比,试图对ELISA 检测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兵团第七师人民医院住院做输血前筛查的患者血清标本2924例,其中男1778例,女1146例,年龄17~75岁。
均采用常规静脉采血。
1.2 仪器和试剂TP-ELISA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为日本富士株式会社产品。
酶标仪,Anthos 2010型(奥地利生产)。
洗板机,Anthos fluido 24200型(奥地利生产)。
试剂检测临界值(cutoff)为0.20+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值,使用Wellscan MK3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以吸光度/临界值比值[吸光度/临界值(absorbance of sample/cut-off rate,S/CO)]为判定标准,S/CO≥1为阳性,S/C00.05),见表1。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它可以感染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包括溃疡、疹和恶心。
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梅毒抗体的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有研究表明ELISA检测梅毒抗体可能存在假阳性的问题,而且患者的年龄可能与假阳性率有关。
本文将探讨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梅毒抗体检测方法ELISA是一种通过测定特定抗体与其对应抗原的结合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该抗体的检测方法。
在梅毒抗体检测中,常用的ELISA检测方法是利用梅毒螺旋体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如果患者血清中存在梅毒抗体,那么在ELISA试验中就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通过测定颜色反应的强度来确定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浓度。
二、梅毒抗体假阳性率的问题尽管ELISA方法在梅毒抗体检测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仍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
假阳性是指没有患病,但是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
梅毒抗体假阳性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交叉反应、其他感染状态、免疫系统异常等。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梅毒抗体假阳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其中年龄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可能与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有关。
在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梅毒抗体检测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抗体水平和其他潜在的疾病状态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时,需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
个体的免疫状态、疾病史、药物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对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异常状态也可能导致梅毒抗体的异常产生,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梅毒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梅毒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gG、IgM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1],因其灵敏度高、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结果客观在国内广泛使用。
但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出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大多数是由于弱阳性反应引起的,这给医疗工作带来麻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现将产生假阳性的原因作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1 机体的内在因素1.1 年龄因素有些老年人梅毒检测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也无发病史和疾病接触史[2]。
ELISA试剂盒主要是选自梅毒螺旋体外膜的脂蛋白47 KD、17 KD、15 KD为分子抗原,用基因重组表达和BOC 氨基固相法得到多肽抗原,为使小分子多肽有较好的吸附性,再用人血清白蛋白与之连接,而且合成后的多肽一般不做提纯,直接作为试剂抗原使用。
由于抗原不纯和使用了人血清白蛋白,增加了意外假阳性抗原位点的可能。
老年人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的异常,易产生一些针对连接用的白蛋白的抗体或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了检测的结果出现假阳性。
1.2 疾病因素有些疾病如其他螺旋体感染、淋巴肉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丙型肝炎、肝硬化、海洛因成瘾、妊娠等可使患者体内含有治疗性抗体、嗜异性抗体、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等。
这些特殊成分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产生假的显色反应而出现假阳性。
2 标本因素2.1 标本处理不完全血液抽取后未完全凝固即离心分离血清,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容易在板孔中形成纤维蛋白薄膜或絮状物,造成洗板时清洗不干净,酶残留在相应的板孔中,使吸光度值偏高,造成假的阳性结果。
2.2 标本溶血标本溶血时细胞内液的各种活性酶及具有酶样活性的物质可与底物非特异性结合;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溶血后反应孔非特异性吸附Hb,洗涤时不易洗去,催化底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显色,使本底吸光度值升高而造成假阳性[3]。
ELISA方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
ELISA方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林明春;肖礼红;赵洪民;夏凤琼【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23【摘要】目的探索ELISA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情况及其假阳性原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受检者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者再次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确诊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216例受检者中,TP-ELISA法检测阳性者212例,阳性率为4.06%,且老年组阳性率(5.04%)高于对照组(3.25%);经TPPA法确诊阳性者143例,假阳性率为1.32%,且老年组假阳性率(1.97%)高于对照组(0.78%).结论年龄可造成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出现假阳性.【总页数】2页(P2755-2756)【作者】林明春;肖礼红;赵洪民;夏凤琼【作者单位】550007 贵阳,贵州省骨科医院;550007 贵阳,贵州省骨科医院;550007 贵阳,贵州省骨科医院;550007 贵阳,贵州省骨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群抗-TP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J], 张云;高双双;江旭2.CMIA法检测老年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假阳性分析 [J], 王雨涵;黄远帅;3.CMIA法检测老年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假阳性分析 [J], 王雨涵;黄远帅4.ELISA方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原因初探 [J], 盈丽霞; 张月芳; 陈金梅5.ELISA方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原因初探 [J], 盈丽霞; 张月芳; 陈金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以及低检测费用等特点,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宜大批量检测,已在国内广泛应用。
但因为影响因素诸多,难免会造成假阳性,因此了解假阳性出现的原因,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其结果一定要结合病史和临床、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考虑。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之一,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几乎可以引起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导致功能障碍。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在输血前及手术前安全筛查中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其自身病原体筛查的范畴[1]elisa),因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广泛使用。
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出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假阳性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为了减少假阳性的产生,现将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假阳性原因分析
1.1 机体因素
1.1.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白蛋白抗体或异常蛋白质,从而干扰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1.1.2 某些疾病中由于感染或免疫紊乱等会使机体产生与梅毒相交叉的抗体反应,造成生物性假阳性,如疟疾、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肝硬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肺炎、甚至妊娠都可出现阳性。
可能发生急性bfp反应的感染性疾病有风疹、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等。
而二酯吗啡(海洛因)成瘾者,抗体滴度可达1:64-1:128。
对于阳性结果不能以此认定梅毒。
而需进一步分析,除病史和临床之外,应分析如为非特异性试验阳性,必须明确其非特异性试验的滴度(定量试验结果)高低,在rpr滴度在1:8以下,应作确认试验,即特异性梅毒检测,如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或tpda试验。
这些特殊成分在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显色反应结果出现假阳性。
1.2 标本因素
1.2.1 标本处理不当抽血后标本凝集不完全即离心分离,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容易在板孔中形成纤维蛋白薄膜或絮状物,粘附在板孔堵塞洗板机针头,造成洗板时清洗不彻底,测量时吸光度(od)偏高,造成假阳性结果。
1.2.2 标本溶血标本溶血造成的假阳性结果是临床最常见情
况之一,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
似,溶血后反应孔非特异性吸附hb,洗涤时不易洗去,催化底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显色,使本底吸光度值升高而造成假阳性[2]
解决的办法是防止标本溶血,一旦溶血发生,并且梅毒实验阳性,
必须重新采血进行测定。
1.2.3 标本污染某些细菌菌体内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产生非特异性干扰,造成假阳性结果。
1.2.4 标本保存不当采取即采血即做实验的方法,因为存放过久的标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造成假阳性[3]
1.3 技术性因素如实验室操作错误,洗涤过程中有孔内的洗液
溢出现象,尤其是洗涤的前几次,阳性标本孔的洗液污染临近的阴性孔而出现假阳性;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1.4 仪器因素全自动加样仪加样时不是一份标本一个加样头,遇到高浓度抗体标本时,由于加样针清洗程度不够,同一加样针拖带污染导致其后一孔甚至多孔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酶标仪使用过程中当反应板底部有气泡或污染时,酶标仪对反应孔进行垂直比色,易出现a值升高,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4]
2 对策
2.1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
2.2 血液处理首先要做好采血环节的工作,方法要正确,操作要规范;尽量使用抗凝血标本,血液抽取后,应及时、完全的分离
血清;血液不要存放过久,避免溶血及细菌污染,加强离心和防止标本溶血能减少假阳性发生。
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要避免标本管的振动,采集后的血液标本最好应先在37℃水浴箱中放置30分钟后再离心。
2.3 吸头灭菌最好尽量使用一次性吸头,使用前应先彻底清洗,后使用高压蒸汽灭菌。
实验证明:经高压灭活处理后,其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显著降低[5]
2.4 洗涤液配制及洗涤时间洗涤液需现用现配,洗板机的洗液
瓶及管道应定时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防止细菌生长。
洗涤时间不易过短,洗涤次数不能低于5次,洗涤要充分。
洗涤过程中尤其是洗涤的前几次尽量避免出现溢出现象,避免污染,拍板须尽量扣干。
3 小结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能成为唯一依据。
对于tppa阳性的标本,不能简单的用正在或曾经感染梅毒进行解释。
阳性结果只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和(或)抗t.pallidum 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的绝对依据;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从事梅毒血清学检验的专业人员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学习相关知识,在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能给患者及其亲属作出合理解释。
目前我国梅毒的发病有增加趋势,梅毒检查、筛查也日渐增多。
由于梅毒血清反应本身存在假阳性,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
增强,一旦出现假阳性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在梅毒抗体检测过程中,了解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减少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丽君,甘新宇,黄菲.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3-774.
[2] 彭明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
析[j].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18(2):127-128.
[3] 王凤玲,冯秀河,毕丽凤,刘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17-1418.
[4] 张佑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
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22-123.
[5] 汪德宇.酶联免疫吸附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
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