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1)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通过实验展示氧气与蜡烛反应产生火焰并放大声音,引导学生猜测氧气的性质。

介绍氧气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氧气的实验方法:氧气的性质实验。

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3. 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有较好的掌握。

4. 拓展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气球充气、氧气瓶等,激发学生对氧气应用领域的好奇。

引导学生对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探究,如氧气与铁的反应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到的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总结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展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

教学重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氧气装置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教学难点:氧气装置正确操作和使用。

教学准备:氧气装置、氧气罐、示范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来导入话题,如:“你知道什么是氧气吗?”“你们知道氧气在哪些场景下被使用吗?”“为什么有时候会用到氧气装置?”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step 2: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或实验展示氧气的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

step 3: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医院、急救车、潜水、煤矿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场景下为什么需要使用氧气,以及使用氧气的好处。

step 4:氧气装置的正确操作和使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氧气装置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如氧气罐、减压器、面罩等,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师要特别强调注意事项,如使用氧气装置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靠近明火等。

step 5: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一台氧气装置和一个氧气罐。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各项安全事项。

step 6:小结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氧气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step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有哪些使用氧气装置的场景,并写一篇以“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题的作文。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对燃烧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

初中化学氧气详细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详细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详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特点,并掌握其化学式、分子量等基本知识;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 能够简单描述氧气的制备方法;4. 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氧气的实验观察和收集。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特点;2. 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氧气气体瓶、试管、试管架、钢针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碳酸氢钠等;3. 实验操作流程的详细设计;4. 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氧气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入氧气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特点1. 带领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量等基本知识;2. 利用实验演示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活性强等;3. 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氧气的性质。

三、学习氧气的制备方法1.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加热氢氧化铜等;2. 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过程。

四、实验操作1. 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操作,包括氧气的收集、观察、性质测试等;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特点;2. 强调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 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当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教学设计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涵盖氧气的制备、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撰写一篇关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2.实践作业:
(1)结合课堂实验,学生在家中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2)新课讲解: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用途和检验方法,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课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制氧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4)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用途和检验方法。
2.难点: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与燃烧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氧气的微观结构和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氧气的作用。
(2)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炉火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必要条件,从而引出氧气这一主题。
2.教学内容:介绍燃烧现象与氧气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

2.启发学生对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氧气的制取方法。

4.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1.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2.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方法:1.探究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氧气应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为什么氧气在人类生活中如此重要?”2.学生讨论并交流答案。

二、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符号,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可支持燃烧等。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三、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演示氧气在医疗、冶金、发动机燃烧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的重要作用。

2.学生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分离空气等,并进行生动的实例解释。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五、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置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记下数据和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六、实验演示法:(20分钟)1.教师进行一次关于氧气的实验演示,如燃烧实验、呼吸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氧化性。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硫粉、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湖泊等,提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呼吸到什么气体?”引导学生回答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

2、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要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的反应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包括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的反应演示实验:将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S +O₂点燃SO₂。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触具体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本课题的学习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一章提出的“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的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加深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可为以后学习、探索其它物质提供一个在学习方法上有效模式;也为学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提供感性的认识材料。

本课题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把化学中描述记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变化反应类型的开始,学好本课,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性质的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综合能力。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培养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对化学的好奇心、探究欲。

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能够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四、课前预习: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水准与什么因素相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简述:一、理解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氧气是什么;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知识讲解PPT;
2. 实验器材:分装瓶、氧气生成剂、燃烧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氧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氧气的制备方法;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氧气的制备过程;
4. 练习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六、课堂作业:
1. 回答以下问题:氧气是什么?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
2. 完成与氧气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案例讲解来加深学生对氧气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学生认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2)氧气能助燃,促使物质燃烧;
(3)氧气是支持生命的气体,人和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氧气可以通过加热含氧化物的氧化物来制取,如过氧化氢、过硫酸钠等,通过氧气收集法收集氧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习: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示范氧气制取实验操作过程。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氧气的制取过程。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做一份调查报告;
2. 制作氧气的实验报告,记录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

七、教学反馈:
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