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第一章课后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七讲激励应用PPT课件
升职机会 个人成长机会 认同感 责任感 成就
7
高 工作不满意
0
工作满意
高
1、激励因素
❖ 赫茨伯格从1753人次的调查中发现,使职 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
❖ ①工作富有成就感; ❖ ②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 ❖ ③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 ❖ ④职务上的责任感; ❖ ⑤个人发展(成长、晋升)的可能性。
高成就需求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关心个人如何做好,不是如何影响他人。
亲和与权力需求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联系
❖最优秀的管理者有高权力和低亲和需求
可通过训练来培养员工的成就需求
16
目标设置理论 Goal-setting Theory
❖ 认知观点,假设一个人的目的引导其行为 ❖ 大量的证据支持该理论
❖
问题:
请根据所学习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失败
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40
答案要点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 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 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满足以后才会 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2)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 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 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 做法的失败。
❖ 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 ②技术监督系统; ❖ ③人际关系; ❖ ④工资; ❖ ⑤工作环境条件;
10
续 ❖
他认为这些工作
环境和工
作条件不具备时
,
会使职工感到不满意,从而降低职工工作
的积极性和热情。
❖ 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不会降低其工作热 情,换句话说,就能够维持职工已有的现 状,但不会因此而提高其积极性。
现代的管理学理论之激励理论
现代的管理学理论之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它解释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动力和积极性,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个人发展。
在现代的管理学中,激励理论已经不再限制于传统的金钱和职位晋升这些物质方面的激励,而是更注重于员工的内在动力和个人发展的激励。
以下是几个现代激励理论的例子。
首先,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基于员工自我激发和内在动机的管理理论。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员工对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他们内在动力的源泉,而不仅仅是物质奖励。
因此,管理者应该给员工提供自主权、岗位扩展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其次,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员工在工作中追求成就感,并通过取得目标和克服挑战来获得满足感。
因此,管理者应该为员工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衡量性的目标,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以激励员工追求优秀的工作表现。
此外,认知评价理论强调员工对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认知评价的重要性。
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员工通过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来决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努力和自信心。
因此,管理者应该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反馈,以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
最后,期望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和努力程度受到他们对预期结果的期望和倾向性的影响。
换句话说,员工对于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所获得的结果的期望程度越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努力程度就越大。
因此,管理者应该明确和明确地传达预期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认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努力工作。
总的来说,现代的激励理论更注重员工的内在动机和个人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激励。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自主权、成就感、认知评价和期望结果,以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并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在现代的管理学中,激励理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员工的内在动机和个人发展。
传统的激励方式,如物质奖励和晋升,虽然可以短期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长期来看,这些激励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员工更深层次的需求,而且容易导致员工对物质奖励的依赖。
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二节激励理论(二)及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期望理论(弗鲁姆)弗鲁姆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即: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①效价: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即: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强度,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例如:如果一名员工强烈希望得到升职,这种升职需要就对他有高效价。
②期望: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即:员工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例如:员工觉得自己努力工作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为60%。
③工具性: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即: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如果报酬是以绩效数据为基础的,工具的估计值就会高;报酬决策是模糊的,工具的估计值就会低。
2.特色:强调情景性,认为没有一个单一原则可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机。
只有员工重视奖赏,知道达标的可能性和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时,以及达到目的和获得奖赏之间有明确清楚的联系,员工才会有高的动机,愿意付出努力。
3.管理上应用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三高),即: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举例】利润翻倍,奖金翻倍利润翻倍可能性极小,努力无法达到激励性较小利润提高一成,发奖金50元虽易实现,但报酬太少不值得努力不足以激励【真题:单选】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称为( )。
A. 效价B. 期望C. 工具D. 动机【答案】C【解析】效价: 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即: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强度,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期望: 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即:员工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工具: 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即: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知识点】强化理论1.观点:➢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它是行为的主要的驱动因素,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
现代管理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论一、是否题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人际技能。
2、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3、管理自从有了人类集体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4、中级管理人员往往处理现场管理、指导操作等技术性工作较多。
5、技术技能是指沟通、领导、激励下属的能力。
6、组织中向外界发布信息的管理角色称为组织发言人。
答案:××√××√二、单选题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把经理们的角色分为10种角色D 明茨伯格3、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4、有人说在管理中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管理者来说( )C人际沟通比技术更重要5、美国一公司总裁说:“如果我一年内做出12个决策;那必定是重大的一年。
我所做的决定是设定方向和挑选直接向我报告的人。
但是,我的工作不是耗在做许多决定,而是花在认定组织将来必须处理的重要课题,帮助其他管理者区别哪类问题应由他来做决策,以及进行组织设计这类高层管理工作上。
”这种认识反映了哪种管理原理?( )B.例外管理原则三、多选题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决策2、管理原理体系包括()A 人本原理B 科学原理C 系统原 D效益原理 E 发展原理3、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者的10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分成3类,以下属于决策角色的有()A 领导者B 监控者C 企业家 D谈判者 E 危机处理者答案:ABCDE ACD CDE四、简答题1、什么是管理?其性质有哪些?2、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3、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成功的管理者吗?说明理由。
《管理学》激励知识点以及考点详解含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激励名词解释1.动机★★★: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有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
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
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行为的结果,可能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出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2.内因与外因★★:人的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
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基础,同时思维运动对生命运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这就是人活动的内因。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人和外界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根据这个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作是自身特点P和所处环境E的函数。
3.力场说★★★根据人的行为是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函数的理论,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领导者即可以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为的环境。
这个环境就是卢因所提出的人的行为的力场。
卢因把人看做是在一个立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驱动力和遏制力,人的行为便是诸力作用的产物。
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职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
4.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
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
5.负强化: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任务8实施有效的激励(参考答案)
任务8 实施有效激励(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A 4.D 5. A6.D 7.C 8.D 9.C 10.D二、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对 5.对6.对 7.错 8.对 9.对 l0.对三、简答题1.简述激励的过程及作用。
答:(1)激励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激励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也即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②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
③行为行为是指个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一般情况下,内在因素是根本,起着决定作用;外在因素是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
④需要、动机、行为与激励当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实现了目标,获得了生理或心理的满足后,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指向新的目标。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过程。
(2)激励的作用激励在组织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②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有助于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绩效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管理中有哪些应用?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揭示人的需要与动机的规律,受到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
(1)基本内容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五种需要呈金字塔形分布,如下图所示:①生理需要。
这是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
如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
他认为,在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其他需要都不能起激励人的作用。
②安全需要。
这是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物等威胁方面的需要。
《组织行为学》本科财经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导入案例】答:1.针对李红的激励方式发生了变化,现有的激励方式对于李红来说没有吸引力。
2.管理者要了解下属的心理和行为,要安排合适的岗位并选择正确的激励方式,才能提高组织绩效。
一、选择题1.B、2.B、3.A、4.A、5.A二、简答题1.答: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系统。
组织行为时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运用系统分析的能力,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
3.答:见书本第6页。
4.答:见本章第三节。
5.答:见本章第四节。
三、案例分析题本案例涉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组织认同感的问题。
★相关知识点回顾:所谓工作态度,指的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与对工作评价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
对于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性等,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情感与意向因素相联系的。
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所谓组织认同感是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
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是在维护组织利益时会牺牲个人自身利益也在所不惜。
★在本案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稳步升职的A科长,面对社会的变化,面对旧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新的用人制度的出台,感到了茫然和沮丧,转而感到愤愤不平,这正是不断变革的社会和日趋激励的人才竞争使得一部分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产生动摇和怀疑的表现。
第十一章 全方位激励理论与应用 《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PPT课件
比较的维度
表11-2自我激励、他方激励与相互激励的比较
自我激励
他方激励
相互激励
为什么努力工作
目 的
在 价 等自因值起我素观主诱诸、要发道作如和德用自自原我我则目驱、标动良、,心兴内等趣、性雇他奖佣方励关驱、 系动工 的,作 维外再 持部设 等因计 等素、 占如惩 主经罚 导济、
相互驱动,这时互惠、社会性需 求,诸如友情、认同、相互关系等 等成为个体努力工作的主导因素
11.2 自励系统是激励体系的根本动力系统
图11-2 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11.2 自励系统是激励体系的根本动力系统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从企业战略入手,深入了解员工的个性、能力、价值观, 帮助员工制订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
(2)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治理 系统和组织架构等相匹配;
拥有一套自我标准、自我评价体系以及自我奖惩系统。 • 第二个层次就是组织控制系统,它是指组织通过外在手段对
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理性控制,以达成组织目标。
11.2 自励系统是激励体系的根本动力系统
图11-1 组织控制系统与自我控制系统
11.2 自励系统是激励体系的根本动力系统
2.自励机制是自我控制的核心
3.构建有效的责、权、利系统 ①将企业战略、企业目标逐层分解,最终必须落实到个人; ②对各个岗位进行仔细分析,确定其工作内容、难度、诀窍、
汇报对象以及流程,构建完善的职位系统; ③根据各个岗位的具体情况和分解下来的任务目标,制定详
细、量化的考核指标; ④制订与业绩、岗位责任挂钩的薪酬激励方案; ⑤构建一种责任文化,鼓励组织成员承担责任。
11.3 他励系统是激励体系的传输系统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课件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8
(二)对目标管理法应用的要求
• 1、员工要参与目标的设置过程。 • 2、目标的实现过程应及时明确予以反馈。 • 3、实现目标后对工作成绩的奖励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 • 除上述三点还应做到目标具体,并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要使员工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3
第五章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 第一节 目标管理 • 第二节 员工的参与与工作的丰富化 • 第三节 浮动工资与灵活福利 • 第四节 特殊对象的激励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4
第一节 目标管理
• 一、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 二、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5
一、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变的环境。 • 5、员工皆有目标,易忽视未包括在目标内的工作及与其他员工
之间的工作协作。
激励理论近期发展
• 1、目标管历史系统观念的应用。 • 2、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应用。 • 3、目标管理是授权管理的应用 • 4、目标管理是合作协调整体观念的应用。 • 5、目标管理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观念的应用。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16
一、员工参与
• (一)员工参与的内容 • (二)员工参与的主要形式 • (三)员工参与的实际应用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17
(一)员工参与的内容
• 1、员工的参与及作用 • 2、员工参与的关键性因素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18
1、员工的参与及作用
• (2)参与管理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 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 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重大问题。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第一篇: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1.什么是企业文化?国外: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立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国内: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广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2.企业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五要素说: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与文化仪式、文化网络八要素说:贵在行动,紧靠顾客,鼓励革新、容忍失败,以人促产,深入现场、以价值观为动力,不离本行,精兵简政,辩证处理矛盾。
3.企业文化有哪些特性?①科学性与人文性②民族性③系统性④时代性⑤多样性4.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①“塑造人”的作用②导向作用③约束作用④激励作用⑤辐射作用⑥阻抑作用5.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以前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
企业管理从科学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是管理思想发展上的一场革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贡献在于其实现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工作与生活的统一、管理与被管理的统一、约束与自由的统一、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等的统一。
特别是,企业文化正在把人对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历史传统分割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
6.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①创新与变革文化②人本与能本文化③差别与差距文化④学习与超越文化⑤虚拟与借力文化⑥速度与效率文化⑦协作与共享文化⑧信用与信誉文化⑨知识管理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导论课后答案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制企业一般根据权利机构、监督机构、经营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权责明确的原则,形成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董事会。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与应用、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三)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与应用、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三)(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2,分数:16.00)1.职业生活质量的核心是______(分数:0.50)A.劳动付酬√B.雇员福利C.参与有关决策的程度D.利润分享解析:[解析] 美国工作研究所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衡量职业生活质量最重要的11个方面,其中,77%的工人视为头等重要的是劳动付酬,即劳动付酬是职业生活质量的核心。
2.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是______(分数:0.50)A.成就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C.期望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解析:[解析] 职业生活质量是以内容型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在11个方面中,基本上反映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方面。
3.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分数:0.50)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型激励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解析:[解析] 职业生活质量是以内容型激励理论为基础,衡量职业生活质量最重要的11个方面中,基本上反映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方面。
4.JK活动的基本概念不包括______(分数:0.50)A.提出工作中的问题B.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创造性C.积极向存在的问题挑战所开展的小组活动D.为解决问题职工献计献策√解析:[解析] JK活动的基本概念是: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创造性,积极向存在的问题挑战所开展的小组活动。
5.自主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是______(分数:0.50)A.使人感到生活充实B.生气勃勃的人和企业√C.尊重人的精神D.企业的繁荣和对社会的贡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JK活动的理性概念图,自主管理活动要完成的最高目标是生气勃勃的人和企业。
6.宝钢的激励机制是以以下哪一理论为基础的?______(分数:0.50)A.过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C.综合激励理论√D.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解析:[解析] 宝钢的激励机制是以综合激励理论为基础的。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问题与应用(参考答案)1.A如果你买了一辆新车,你应该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比如旅行和购买新家具;如果你不买车,你可以享受它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B.国家公园的支出较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可以得到保护;但政府在交通、邮电和其他公用事业方面的支出将减少c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少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少D如果教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上,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结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将影响对学生的教学质量。
2、心理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目标来衡量,在动身之前自己一定会对于这次度假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为了实现度假的目标,你愿意支出一定成本。
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如果这次度假最终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且成本也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3.真正的成本是我能从工作中赚取的工资。
如果我计划今天在图书馆学习,滑雪的费用将是我在这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知识。
4、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一年后得到的105美元银行支付(本金+利息)5.这种发展应该继续下去。
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入是300万美元,边际成本是100万美元。
我可以多花300万美元来完成这项开发。
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它就会盈利。
6、我认为赫尔缪尼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
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
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
7.A.提供社会保障使人们能够在退休后获得收入,从而确保生活。
因此,当人们不能工作时,他们不必担心生活成本,人们在工作中的储蓄也会减少。
b.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会使6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人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8、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答:《反贫困计划法》的改革将鼓励只能领取两年福利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工作。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一、单选题历年考试题:1.关于激励的说法,错误的是:(B)A.根据激励对象划分,可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B.根据激励范围划分,可分为内源性激励和外源性激励C.根据激励的作用划分,可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D.根据激励内容划分,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关于古典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A.它同时关注组织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B.它只关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C.它是动态的D.它只关注运行制度设计方面的研究3.领导研究中的俄亥俄模式将领导行为聚集在(D)A.民主和关怀B.指导和支持C.人际关系和参与管理D.关心人和工作管理4.职能制组织形式在(B)环境种效果号。
A.简单/动态B.简单/静态C.复杂/动态D.复杂/静态5.提出双因素理论的学者是(B)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克利兰D.奥尔德弗6.魅力型领导的道德特征不包括(D)A.使用权利为他人服务B.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C.激励下属独立思考D.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7.关于有效推行参与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B)A.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B.员工可以不具备参与的能力C.员工应有充裕的时间参与D.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8.在组织文化结构中,体现出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是(C)A.物质层B.标飘层C.精神层D.制度层9.关于领导技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管理职位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越低B.人际技能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操纵他人的能力C.技术技能也是领导技能的一种D.概念技能主要涉及的是“人”10.关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说法。
错误的是(C)A.领导-成员交换理论一种互惠的过程B.“圈里人”通常比“圈外人”更具有工作责任感C.领导倾向于对"圈里人"采用正式领导权威D.领导吧下属分成"圈里人”和"圈外人"多选题IL关于路径-目标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路径-目标理论认为不同的领导行为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和个人特征B.路径-目标理论假定领导不具有变通性C.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参与式领导会主动征求采纳下属的意见D.路径-目标理论认为指导式领导常常很关心下属的要求E.路径-目标理论是豪斯提出来的ACE12.在需要层次理论中,与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对应的有()A.部分生理需要B.部分安全需要C.全部安全需要D.部分尊重需要E.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BDE13.职能制的缺点包括()A.管理范围较小,导致管理层懒散B.狭隘的职能观念C.横向协调差D.不利于培养全面素质的管理人才E.适应性差BCDE14.在密歇根模式中,用来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包括()A.技能管理B.关心人C.员工取向D.工作管理E.生产取向CE二、单选题1.关于职能制组织形式的缺点的说法。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简答题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
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
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
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概说一、多项选择题1.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专门研究时又分为(ADE)p9A、教学论B、学校管理学C、教育心理学D、德育论E、教育原理2.在中国古代,为后来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著作有(BC)P7A、《史记》B、《论语》C、《学记》D、《墨子》E、《战国策》3.从根本上看,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P15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P8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P193.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培养。
P27三、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狭义):P5广义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P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
3.教育科学:P8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教育现象:P10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5.教育问题:P12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改变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
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第三版)第01章激励概述
人-人系统
动态的
耗散的
非平衡的动 态开放系统
可分的
1.2 以系统观认识激励
• 按激励的对象划分为:①激励主体的激励:即各级领 导的激励;②激励客体的激励:即下属职工的激励。
• 按激励过程划分为:①激励因素子系统——用什么激 励;②激励运行子系统——如何去激励;③激励评价 子系统——激励是否有效;④激励反馈子系统——激 励效果、信息反馈。
第一章
Contents
1.1 激励的一般概念 1.2 以系统观认识激励 1.3 对激励过程有效性的再认识
• •了解激励概念的内涵、意义与特征
• •分析激励过程核心阶段的内容
• •学会以系统观认识激励
target
1.1 激励的一般概念
1.1.1 激励的含义
• (1)一个人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即驱使某人做某 事的原因为何。
• (2)一个人做这件事的动机有多强,即做某事的渴望程度、 准备程度。
• (3)一个人做事的样子、行为表现,即个人努力程度如何。
1.1 激励的一般概念
1.1.2 激励的概念 • 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 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 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激励是指引起个体产生明确 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
3.激励与企业管理
根据以上激励特征,组织领导者要经常考虑到以下问题: (1)寻求激励因素以激发动机,驱使行为。 (2)选择激励的方向是考虑激励只对个人利益有利,还是国
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 (3)怎样保持激励行为持久甚至经久不衰,要依靠不断采取
新的强化激励的措施。 (4)从工作绩效看激励:绩效=能力×积极性。
①选择激励因素是根据激励主体、客体、环境来选择判 定出有效的激励因素的过程;
现代激励理论
操作反应理论(P135)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 金纳,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这一理论 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具有操作 性和工具性的。人由于某种需要而引起的探索 或“自发的”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若一种 偶发反应在为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人就会学 习利用这种反应去操纵环境,从而达到目的、 满足需要。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取决于反 应,而非对刺激的感知。
需要。包括给别人爱和接受别人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别人尊重自己和自尊、自重。 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他在说到自我实现需要
时,是指促使人的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就 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 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自我实现就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 也就是说要做一名这个人成为有完美人性的人。
原因,进而判断其本身特性。 三个关键因子:结果、意图、特性
选择的自由
非共同效应因素 社会意愿
结果
意图
特性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致性推理对管理的启示 在我们由员工的行动结果推断其行为
意图时要关注那些非共同因素。 注意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注意给员工更多的行动空间和自由。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
两者并不矛盾,起保健作用的主要是环境 因素,而起激励因素的主要是成长与发展。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要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
因素,使职工不至于产生不満情绪。关心职 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面。 而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一流 的工作成绩则要关注激励因素,从职工的个 人发展来考虑对他们的激励,实现职工与企 业的同步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阿德佛的需要理论
人类的五种需要是生来就有 人类的三种需要并不是完全是 的,是内在的、下意识的。 生来就有的,有些是后天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概念:
激励:“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激励是指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
激励过程: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示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
这表明,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有目的的活动。
目标
行为
动机
需要
动机激发的心理过程模式图
激励系统:激励系统指的是由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激励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激励时间维指激励过程;激励空间维指激励层次;激励逻辑维指各种激励因素。
思考题
1、将激励称为工作动机的意义何在?
首先,激励是生产力的促进剂、推动剂。
其次,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管理职能。
总之,正确的认识激励理论、模式,不失时机的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与方法,对各级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2、试述激励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激励具有以下的特征:
(1)激励是人—人系统,即激励主题(激励者)和客体(被激励者)组成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
(2)激励系统是动态的。
激励双方的心理需求、心态、激励环境、激励因素都是随即多变的。
(3)激励系统是耗散的。
耗散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的固有特性。
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值时,量变可
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
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与功能的
有序状态。
(4)激励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动态开放系统。
(5)激励系统是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