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前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指由于进食了某种相同的食物而引起两例或两例以上相似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非常常见和十分重要的食品安全事故,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理工作。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与控制指南》、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置食源性疾病(本方案指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四、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1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级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III 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1.1 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I级)(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两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2)超出事发地省级政府处置能力的;(3)发生跨境、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4)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处置的。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卡附表3

附表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二、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三、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河鲀中毒□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六、暴露信息*: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食品品牌、生产厂家、购买地点信息主要对应于预包装及散装产品,进食场所主要对应于餐饮食品。
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
注:以下信息可用序号填表1、食品分类:1、肉与肉制品2、蔬菜类及其制品3、水果类及其制品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5、婴幼儿食品6、乳与乳制品7、蛋与蛋制品 8、饮料与冷冻饮品类 9、包装水(含桶装水) 10、粮食类及其制品 11、豆及豆制品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13、菌类及其制品 14、酒类及其制品 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16、藻类及其制品 17、油脂类 18、调味品 19、其他食品 20、多种食品 21、混合食品 22、不明食品2、加工或包装方式:1、餐饮服务业2、家庭自制3、定型包装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5、其他3、进食或购买场所类型:1、家庭2、饭店(酒店)3、食品店4、街头食品5、餐饮业-其他6、单位食堂7、学校食堂8、工地食堂 9、农贸市场 10、超市11、零售店 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14、其他七、生物标本采集是否采集生物标本:□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标本信息八、病例附件九、填报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接诊医生: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实用文档
. 附表1-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一、病例根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自动生成〕
□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
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
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
□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
六、暴露信息
是否疑心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病症: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食品品牌、生产厂家、购置地点信息主要对应于预包装及散装产品,进食场所主要对应于餐饮食品。
购置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
1、食品分类:
1、肉与肉制品
2、蔬菜类及其制品
3、水果类及其制品
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5、婴幼儿食品
6、乳与乳制品
7、蛋与蛋制品
8、饮料与冷冻饮品类
9、包装水〔含桶装水〕10、粮食类及其制品11、豆及豆制品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13、菌类及其制品14、酒类及其制品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16、藻类及其制品17、油脂类18、调味品19、其他食品20、多种食品21、混合食品22、不明食品
2、加工或包装方式:
1、餐饮效劳业
2、家庭自制
3、定型包装
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
5、其他
3、进食或购置场所类型:
.
1、家庭
2、饭店〔酒店〕
3、食品店
4、街头食品
5、餐饮业-其他
6、单位食堂
7、学校食堂
8、工地食堂
9、农贸市场10、超市11、零售店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14、其他
.。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附件1:附表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病例基本信息 (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V )病例编号:(自动生成) ___________ 门诊号/患者ID 号: 二姓主要症状与体征 * 全出生症状与体征… 1病人热一*、 是否住院:□是□否住院号: (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男□”中打",至少填监一项姓名:r 统日(年龄_ —亠亠亠 统其它县区 :幼丿次童天|学生/ =本县区□恶本 :□散居儿童51吐;人员□干部职员□便痛离退人员时教师海时间*: 急后是否复诊:匚是匚否 岁/天) 联系呼吸系: 心脑血管系统 □本省其它城市漏外呼呼吸短促台□外籍心胸闷”旳 (填写详细) 叱胸工人不详 □气短不详 □其他:訂民工 □商□ 就诊时间」月餐饮食品I 其他 日 时□浮肿 □体重下降 □寒战 □乏力 □贫血 —1— 1 □粘液便□脓血便□洗肉样变 □鲜血样便□黑便 □其他□肿胀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 □失眠 □尿量减少 □头痛 □眩晕□瘙痒 □畏光 □背部/肾区疼 □昏迷 □眼睑下垂 □烧灼感 □ 口有糊味 痛□惊厥 □肢体麻木□皮疹 □金属味 □肾结石 □谵妄 □末梢感觉障碍 □出血点 □肥皂/咸味 □尿中带血 □瘫痪□瞳孔异常:□黄疸 □唾液过多 □其他:□言语困难 □扩大 □其他:□足/腕下垂 □吞咽困难 □固定 □色素沉着□感觉异常 □收缩□脱皮□精神失常 □针刺感□指甲出现白带□复视□抽搐□其他:□视力模糊□其他:时三、初步诊断*: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 □毒蘑菇中毒□肉毒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农药中毒 □菜豆中毒 □河鲀中毒 □其他 __________ 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 □是 □否 (抗生素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既往病史:□无 □一般消化道炎症 □克罗恩病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 __________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
(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
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6
五、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7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中毒)的报告
18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2.报告流程 3.食源性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报 告卡
19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5
(四)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分为4类
*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 性疾病。
*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4.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
6
(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7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在相对的群体中 (三人以上)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后出现了相同的急性、亚急性临床 表现。 有些人为事故、投毒、传染病、水污染往 往也是以食品为载体,需加以鉴别。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患者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
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
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附录1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表格
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附表1-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附表1-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附表1-4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编码规则
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
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初步诊断:不能为空,填写诊断结论。
既往病史:如有,则输入。
暴露信息:病人主诉或怀疑由食品引起,勾选是,需填写暴露信息,可填写多个。
医院编码:系统为每一家哨点医院提供的唯一编码。在网络填报时,填报人只需选择哨点医院,系统将自动提供一个编码;
食源性疾病个案报告卡

附表3 食源性疾病个案报告卡
编号: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就诊日期:
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
发病时间:调查地点:
二、主要临床症状:
恶心:①有□②无□呕吐:①有□②无□发热:①有□℃②无□
腹痛:①有□②无□(若有,性质:①阵发性绞痛□②钝痛□③压痛□)
腹泻:①有□②无□(若有,次数:①3次□②3~5次□③6~10次□④10次以上□)粪便性状:①水样便□②米泔水样便□③脓血便□④黑便□⑤粘液便□
共同就餐者出现上述症状:①有□②无□(若有,人发病)
其他症状与体征(请注明):
三、治疗情况:
治疗:①有□②无□输液:①有□②无□(若有,输液名)抗生素药物使用:①有□②无□(若有,药名)住院:①有□②无□四、可疑饮食史:
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的食品调查(自出现症状时间算起向前推溯72小时)
备注:请病人要回忆最可疑的餐次和食物,一定要认真填写出其可疑主要食物名称。
五、临床初步诊断:
六、标本名称: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人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模板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模板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由于人们食用污染了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食品或饮用水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有害物质来自于生产、加工和储存环节,亦包括市场与餐桌上的环节。
食源性疾病通常是突发性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感染性和病死率,容易引发大面积的食品安全事件,受害者包括不限于消费者和从业人员。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什么?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一种监管工具,用于记录已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它是一个格式化的文本文件,收集关于食物来源、食品处理和处理方式、出现疾病的时间和地点、疾病症状和患者数量等必要的信息。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的主要内容1. 患者信息每个患者的信息应单独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不应用于追踪个体,而仅用于食品安全调查,保证事件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疾病信息每个患者的病情应详细描述,包括首次出现症状、病情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其它医疗记录等。
以便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最终确诊。
3. 时间和地点记录出现疾病的时间和地点,检查是否有其他患者同时出现疾病。
时间和地点是重要的调查线索,有助于确定和分析疫情.4. 食物来源食品来源通常是食源性疾病调查中的重要资料,应记录受感染食品的来源、品牌、成分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
同时,要记录食品在加工、制作和食用前的处理过程、储存情况等细节情况。
5. 疫情来源如果有多个患者同时出现疾病,需要了解他们的联系方式,找到疫情的可能来源。
如出现在某个场所或餐馆,则应记录相应的餐馆或场所的名称和地址。
总结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食品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监管工具。
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健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及时追踪与公布体系,并配合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区卫生等各行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保护食品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与管理系统。
本院为食源性疾病责任报告单位,分管院长总体负责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门急诊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网络填报及管理工作,首诊医生具体负责食源性疾病报告卡的填写工作。
2、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对象为: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3、首诊医生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4、短时间内发现2 名及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危重 1 人及以上,应立即电话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计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留取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标本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5、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科相关人员应及时收集、审核并在规定时限内(距就诊时间2个工作日内)完成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的网络填报工作。
6、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任何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食源性疾病异常病例,应电话通知门急诊部(院区业务部),门急诊部(院区业务部)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将《食源性异
常病例报告卡》及病例复印件上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任何人发现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疑似病例或异常病例,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与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追究责任。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附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填写说明
1.加*项:为必填项。
2.发生日期:指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
3.报告日期:指负责调查的疾控接到事件报告(口头报告或电话等形式)的时
间。
4.住院人数:仅统计入院治疗并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例数。
5.首发时间:指首发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
6.潜伏期:统计潜伏期在每个时间段的相应病例数。
7.潜伏期中值、病程中值:指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即一组数据从小到
大排序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者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8.食品所属分类、原因食品分类:1)植物类:粮食类、蔬菜、水果、食用菌、
糕点面制品、豆制品、其他 2)动物类: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其他 3)其他食品:软饮料、固体饮料、冷饮、酒类、食用油、糖果蜜饯、食用糖、食用蜂产品、调味品、其他包装食品 4)保健食品、混合食品、多种食品、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9.采样数量、阳性数量:均填相应的样本的份数,而非体积。
10.致病因素: 1)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2)生物污染物:细菌类、病毒类、霉菌毒素、寄生虫类 3)天然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贝类毒素 4)混合因素 5)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11.诊断名称:如事件为豆角中毒,请在“致病因素”选项选择天然毒素-植物
毒素-植物毒素其他;“诊断名称”处填豆角中毒。
食源性疾病诊断与报告

小时发病,主要症状是口、指甲及全身皮肤出现紫 绀等皮肤缺氧的表现,伴有头晕、腹胀等,重者可 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亡。 ➢ 另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临床表 现各不相同。
精选ppt
33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临床表 现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 有机磷农药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 三类:毒蕈碱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多汗、流涎、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等;烟碱样症状: 全身紧束感、肌肉痉挛、呼吸麻痹等;中神经性症 状:头昏、头痛、乏力、烦躁、言语障碍、呼吸困 难等。
精选ppt
32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临床表 现
➢ 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100多名,死亡十数例。
➢ 2006年12月,江西中医学院由于学校小吃店厨师感染甲肝病毒,引起100 多人的甲肝暴发。
➢ 2006年湖南株洲新马村土壤镉污染事件,造成2人死亡,150名村民镉中毒。
➢ 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数十万婴儿进行体检筛查。
精选ppt
14
食源性疾病分类
细菌性
➢沙门氏菌 ➢葡萄球菌 ➢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菌 ➢变形杆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阪崎肠杆菌 ➢……
精选ppt
15
食源性疾病分类
病毒性
➢甲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
精选ppt
16
食源性疾病分类
寄生虫
有毒动物性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 河豚鱼中毒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发病急,发展迅 速。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内即出现中毒表现,出现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口唇麻木、失去知觉、肌 肉瘫痪等,严重者语言不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昏迷等。
临床常用各类报告卡填写

填写报告卡、登记本登记后,在门诊日志
检查结果一栏中,填写“肿瘤已报”。②
住院处首诊医生填写报告卡、登记本登记
后,在住院病例首页的右上角填写“肿瘤
已报”。
2020/11/14
5
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填卡须知
一、填报病种: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包 括各种白血病及红血病)和神经系统的良 性肿瘤(其他系统的良性肿瘤可以不报) 。
2020/11/14
22
根本死因的定义
• (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 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
• (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 况。
2020/11/14
23
国际死因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
死亡原因
Ⅰ 直接导致死亡 的疾病或情况* 前因 任何引起上述原 因的疾病情况, 把根本情况陈述 在最后
填报范围:1、急诊、各科门诊、住院
处,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首
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
《报告卡》。2、确诊为新肿瘤的病例报
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
后,又有复发或转移不必再报,但已在外
院确诊为肿瘤(包括已经治疗)而来我院
治疗,不论原发或继发,仍须填写报告卡
。 3、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二处原发性肿瘤
• 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 关系是:(C) 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原 因)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各病发生到
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
,(a)病最短。
2020/11/14
25
(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 填表说明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
疾病控制_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卡

要求对有“腹泻”症状的病人,必须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卡”。
如果病人有可疑饮食史,必须继续填写可疑食物类别及可疑食物来源,才可保存和提交。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汇总表:希望能汇总到治疗所用抗菌素名称、治疗费用。
编号:姓名: 性别:□男 □女 □不详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国籍: 籍贯: 户籍类型:□深户 □非深户 □不详 居住类型:□常住 □暂住 □其他或临时居住 □不详身份证号:工作单位: 现住址: 联系电话: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就诊时间: 年 月 日 时 病史摘要:一般症状:T= ℃,头痛□,头晕□;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呕吐次数 次/天;腹痛□; 腹泻□,腹泻次数 次/天;大便性状:洗肉水样□ 米泔样□ 脓血便□ 其他 可疑饮食史:□有 □无如果有可疑饮食史话,请继续填写以下项目:可疑食物类别: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谷类及制品□,糕点类□,果蔬类□,其他□。
可疑食物来源: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食品摊贩□,家庭□,食品加工厂□,批发零售单位□,其他□ 初步诊断:(治疗药物信息):[能否通过点击此按钮获取治疗药物种类,名称信息等] COST(治疗费用信息):【能否通过点击此按钮获取治疗费用构成等信息,包括药物费用、诊疗费等信息]报告者及单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姓名及签章) 报告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深圳市社康中心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明细表设计说明1、年龄为电脑根据出生年月日自动计算2、汇总表中设有查看详细资料按钮,点击能够进入查看相关信息。
3、建议汇总表中能否获得治疗所用抗菌素及治疗费用情况,这样便于了解食源性疾病负担。
统计表及图食源性腹泻每月变化汇总表(选择年度:XXXX年,默认为当年度)食源性腹泻各年变化汇总表。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

关于印发《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的通知院属各部门: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确保民众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现制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xxxxxxx医院xxxx年xx月xx日附件1: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1.目的为规范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标准2.1本制度适用于食源性疾病报告、监测、信息核实与通报、预警、医疗救治等工作的管理。
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中,发现属于食源性疾病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外,应依照《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在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中,发现属于传染病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外,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要求进行处置。
2.2医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当2小时内向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派人前往现场进行调查,一旦确认病例为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及时向xx卫生计生委、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散发的食源性疾病,应当每日报告;怀疑为聚集性或严重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应当在首诊病例后的两小时内报告。
2.3凡确诊病例主管医生需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食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登记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10-附表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系统自动生成)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就诊时间*:年月日时死亡时间:年月日时患者姓名*:患者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工作单位或学校:患者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地址*:省市县镇村组二、暴露信息(怀疑进食某食品患病,请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序号食品名称*食品分类*加工包装方式*食品品牌进食场所类型*购买场所类型*进食地点*购买地点*进食时间*进食人数*其他人是否发病*1注:以下信息可用序号填表、食品分类:(可自动关联)()肉与肉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果脯和蜜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婴幼儿食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饮料与冷冻饮品类()包装饮用水(含桶装水)()粮食类及其制品(含淀粉类、焙烤类及各类主食)()豆及豆制品()坚果、籽类及其制品()菌类及其制品()酒类及其制品()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藻类及其制品()油脂类()调味品()保健品()其他食品()多种食品()混合食品()不明食品、加工或包装方式:(可自动关联)()餐饮服务业()家庭自制()预包装()散装(包括简易包装)()其他、进食或购买场所类型:()家庭()餐饮服务单位()集体食堂()零售市场()农村宴席()其他三、症状信息*(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腹泻:次/天□腹痛□恶心□呕吐:次/天□发热℃性状:□稀便□水样便米泔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洗肉样变□鲜血样便□黑便□其他□头痛□发绀□麻木□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面色潮红□视物模糊□眼睑下垂□抽搐□昏迷□其他四、诊断结论检测结果:诊断结论*:□急性肠胃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化学性等接诊医生:患者职业*:□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学生□教师□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农民□民工□牧民□渔民□干部职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不详+联系电话*:是否住院:□是□否《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根据编码规则编写或者由监测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情应急处置预案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四、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全省及其他省(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2、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3、国务院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2、超出XX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的;3、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4、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5、需要由省人民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内2个以上县(市、区),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3、XX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5食源性疾病考核表

腹泻病例
季度报告
腹泻季度报表于次季度6日前上报(尽量电子版,纸质版医院留档)
4
非现场
考核
1.每季度第一个月份6日下班(遇节假日时间往后顺延)前报告上一季度腹泻就诊人数报表,迟报一次扣0.5分,漏报一次扣1分。
监测培训与考核
2.根据宁河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制定本院工作计划或方案得3分,无计划或方案扣3分;有相关工作制度得3分,无制度扣3分
3.有报告流程得2分,无报告流程扣2分
4.每季度开展相关科室督导得2分,缺少一季度扣0.5分
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登录系统录入信息,报告及时、内容完整。病例完成率(实报人数/计划人数)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
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均需按照《食品安全法报。
5
现场+非现场考核
1.原则上确认暴发事件后2小时内上报,报告及时性100%为满分,共2.5分,未达标0分。
2.报告内容(接诊时间、人数,主要症状,可疑就餐情况)完整性100%为满分,共2.5分,未达标按率给分。
对医院医护人员和辖区乡村医生开展技术培训,有培训签到、课件、试卷、总结、照片。覆盖涉及科室医护人员90%以上。
15
现场考核
1.培训签到、课件、试卷、总结、照片,任一缺项扣3分,共15分。
医务人员食品安全相关职责知晓率,抽查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
6
现场考核
1.医务人员正确回答的问题数/医务人员回答的问题总数×100%。知晓率90%为满分,共6分,未达标按率给分。
三级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监测工作质量。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2.目标
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及时规范报告。
3.适用范围
全院医务人员。
4.名词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5.内容
5.1食源性疾病监测
5.1.1监测对象: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引起的感染性(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例。
5.1.2监测科室:肠道门诊、急诊内科为主,其他相关疾病科室
5.1.3监测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暴露信息、疾病诊断等个人信息。
医生识别食源性病例后,填报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并上报公共卫生处。
由公共卫生处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填报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公共卫生处,由公共卫生处联系所在疾控中心并报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相应纸质登记纪录。
5.1.4监测结果报告:医生填写上报感染性(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或中毒性病例的信息,公共卫生处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及时上传病例信息。
5.2报告时限二天内上报。
6.参考文件
《食品卫生法》、《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名称1: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微生物名称2: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B.生物样品
样本1来源:□病人□健康人□食品加工者□环境
样本1类型:□腹泻物□呕吐物□血样□肛拭子□尿液
复视:人 其它症状:具体描述:其它:人
时间信息:
*首发时间:年月日时末发时间:年月日时
潜伏期最短:小时 潜伏期最长:小时 潜伏期中值:小时
潜伏期:
0h-12h:人 12h-24h:人 1天-2天:人 2天-7天:人
1周-2周:人 2周-4周:人 1月以上:人
病程最短:小时 病程最长:小时 病程中值:小时
A.食品样品
食品1名称:*取样数量:
化学物名称1: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化学物名称2: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微生物名称1: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填写说明
1.加*项:为必填项。
2.发生日期:指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
3.报告日期:指负责调查的疾控接到事件报告(口头报告或电话等形式)的时间。
4.住院人数:仅统计入院治疗并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例数。
5.首发时间:指首发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
*可疑食品信息:
可疑食品名称:*食品所属分类:
产品商业名:生产商:
自制食品名称:食品原料:
食品销售方法:□自制销售□长途运输销售□短途运输销售□连锁销售□其他
食品加工方法:□高温熟制□中温加热□巴氏杀菌□生食□冷冻食用□其他
食品采购时间:
食品运输手段:□汽车□火车□船舶□航空□其他
样品检测信息:
送检实验室名称:检测时间:
发病详情:
1.中毒症状:
恶心:人 金属味:人 苍白:人 色素沉着:人 虚脱:人 脱皮:人
脱水:人 口渴:人 指甲出现白带:人 呕吐:人 贫血:人 肿胀:人
发绀:人 肥皂味:人 唾液过多:人 面部潮红:人 足/腕下垂:人
2.肠道感染症状:
腹痛:人 腹泻:人 寒战:人 便秘:人 发热:人 里急后重:人
3.一般感染症状:
因素:□加工不当□存储不当□原料变质□交叉污染□误食误用□投毒
□加工人员污染□设备污染□原料污染□原因不明□其它
*发病人群:
暴露人数:人(男人,女人) 发病人数:人(男人,女人)
住院人数:人(男人,女人) 死亡人数:人(男人,女人)
人均医疗费用:元
发病人群年龄:
0-5岁:人 6岁-15岁:人 16岁-60岁:人 60以上:人
检测指标名称:检测方法:
采样数量:阳性数量:
样本2来源:□病人□健康人□食品加工者□环境
样本2类型:□腹泻物□呕吐物□血样□肛拭子□尿液
检测指标名称:检测方法:
采样数量:阳性数量:
(此处若表格不够可根据内容自行添加)
*诊断信息:
*原因食品名称:填报人:填报日期:2012.6.25
微生物名称2: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食品2名称:*取样数量:
化学物名称1: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化学物名称2:检测方法:□国标一法 □国标二法 □其他
检测结果1:(单位:) 检测结果2:(单位:)
咳嗽:人 淋巴结肿胀:人 乏力:人 尿量减少:人 背部/肾区疼痛:人
浮肿:人 头痛:人 黄疸:人 食欲减退:人 不适:人 肌肉痛:人
出汗:人 颈部关节僵硬: 人
4.局部感染症状:
耳:人 眼:人 痒:人 口:人 皮疹:人 皮肤破损:人
5.神经疾病症状:
视力模糊:人 眼睑下垂:人 言语困难:人 麻木:人 瘫痪:人 针刺感:人 昏迷:人 抽搐:人 谵妄:人 吞咽困难:人 呼吸困难:人 晕眩:人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9.采样数量、阳性数量:均填相应的样本的份数,而非体积。
10.致病因素: 1)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 2)生物污染物:细菌类、病毒类、霉菌毒素、寄生虫类 3)天然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贝类毒素 4)混合因素 5)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附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
*发生日期:年月日*报告日期:2012年6月25日
*发生地区:市县/区*发生场所具体名称:
*发生场所类型:□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宾馆饭店□街头摊点□食品超市□家庭
□快餐店□送餐□不明□其他
*引发事
件原因
(可多选)
产生环节:□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其它
6.潜伏期:统计潜伏期在每个时间段的相应病例数。
7.潜伏期中值、病程中值:指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即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者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8.食品所属分类、原因食品分类:1)植物类:粮食类、蔬菜、水果、食用菌、糕点面制品、豆制品、其他 2)动物类: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其他 3)其他食品:软饮料、固体饮料、冷饮、酒类、食用油、糖果蜜饯、食用糖、食用蜂产品、调味品、其他包装食品 4)保健食品、混合食品、多种食品、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