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合集下载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语句结构对比研究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语句结构对比研究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语句结构对比研究作者:温雯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0年第07期关键词:英汉;思维方式;语句结构;对比在外语学习时,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代入新的语言学习中。

我国的学习者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一言一行皆体现着中式思维。

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思维差异,正确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区分英汉语句结构上的差异,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

一、英语“主语显著”VS汉语“话题显著”受中西方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着各自的特点。

英汉语句结构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

英语注重语法结构及形式上的“主语”,而汉语则注重语义结构及话语上的“话题”。

这两种语句结构特点体现了英汉语言的“形合性”和“意合性”。

英语句子突出形式及关系,对语形和语义都有严格要求。

英语的主语基本位于句子的首位,呈现出“主语显著”的结构特点。

“主语”和“谓语”是英语句子结构最基本的语法单位,主语谓语之间遵守严格的“主谓一致”关系。

在英语句子中,“主语+谓语”的核心结构控制着定语、状语两类修饰语。

英语句式的特点,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从属成分将句子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树式”空间搭架图式。

核心句内再衍生出新的主谓句,各类从句依附于“主谓结构”的句子主干。

英语句子呈现出显著形合语法型语言的特点。

汉语是一种“话题显著”的语言。

汉语重视语义上的连贯,而非形式上的完整。

在汉语中,统领句子各成分的是话题。

“话题”是整个句子的主题,“评论”则是对主题的说明和描述。

“话题+评论”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句式。

话题不要求所有说明语句在形式上与其保持一致性,但必须保证意义上的有关性。

汉语的“流水句式”,就是在“话题”的制约下,多个说明语句通过动词的连用或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铺展开来,“竹节式”层层递进,形散而意合。

受中国整体思维影响,汉语非常依赖语境来表达具体意义。

中英思维差别

中英思维差别

英汉语思维的差异From English Salon Forum--------------------------------------------------------------------------------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No news is good news .)句中absence,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1)闫斐田文杰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密切相关,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反应出两个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

本文从汉英表层句法结构的对比入手,指出汉英存在有“意合—形合”、“主客融合—主体中心”以及“主观—客观”三方面的差异,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在三方面存在差异,即:“感性直觉—理性逻辑”、“整体—个体”、“曲线—直线”。

关键词:句法结构,思维方式,差异The Contrast of the Surface Syntactic Structure between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Abstract:Patterns of thinking are closely bound to the structures of the language-language is not only the main carrier, but also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nking pattern. In this wa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can be conclud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wo languages. Starting with the contrast of the surface syntactic structure,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re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aning -oriented &form-oriented, actor-subject-integrated & actor-centered, subjective & objectiv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re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summarized: sensitive-instinctive & sensate-logic, collective &individual, curved & straight.Key Words:syntactic structure; patterns of thinking; differences一、表层句法对比概述表层句法对比所比较的是不同语言之间在表层语法结构上的异同。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pen
直觉VS实证
• 中国: • 重直觉悟性天人合一 • 英美: • 重实证理性知识天人相分 • 一热得我满身大汗 • The heat made me sweat. • I was sweating all over. • 二不坚持就会失败 •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reserves.
• 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泪下 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
•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 sweet restless seeking
• John Galesworthy The Apple Tree
年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
也没有
本体VS客体思维
• 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自幼养在 笼中
• It occurs to me that it must be a tame bird.
• 他赢钱赢得那么多无怪乎眼红的人赌 输的人有时说起这件事情便发牢骚
直线思维VS曲线思维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英文和中文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这并不是说有谁的思维能力不如谁,而是说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语言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中,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更有效地进行对话十分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英语表达方式:第一、常用从主观到客观的说法英文习惯用被动语态表达事物,这是因为英文强调的是行为的影响,而不强调行为的实施者。

而中文强调的则是行为的具体实施者。

例如:中文:我把这个做完了英文:This has been done by me.中文:我觉得这是错的英文:This seems to be wrong.第二、形容词用法英文中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这是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而中文则更加强调的是情感的表达。

例如:中文:他是个可爱的小男孩英文:He is a charming little boy.中文:那张画很美英文:That painting is beautifully done.第三、介词用法介词在中英文中的用法也很相似,但是在细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英文中,介词几乎在每个短语中都有作用,而在中文中则不一定。

例如:中文: 上面的书是谁的?英文:Whose book is on top?中文:我需要在学校里找一份工作英文:I need to find a job at school.以上是几个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英语表达方式。

这些差异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是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特点所决定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国人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避免我们在表达时出现一些误解。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民族的观念、语言、思维习惯、情感和意志等的构成要素都有差别。

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往往潜藏于讲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深处,这种隐蔽的机制常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只有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人们才察觉和意识到。

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句中各意群,成分之间都用适当连接调(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汉语则重意合(parataxis)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起误解。

英语注重运用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

在单个句子内,往往以一个主谓结构为核心框架,借助众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形成一种主句套从句、结构复杂的复合句。

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句谚语用Where连接,逻辑关系较为清晰;而汉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志者,事竟成”则未用任何连词传达了相同的意思。

汉语很少使用连结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缺乏明显的外在逻辑联系。

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将句群连在一起。

如汉语古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隐含丰富内蕴的词句末用任何连结词,却带给人们无穷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想。

将汉语无主句的唐诗译成英语,翻译家则需根据英语习惯加上主语,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许渊冲翻译为: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英语句子加上了主语I,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础。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

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

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

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1)语言决定论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

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

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

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

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

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

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

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

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5章 英汉思维方式对比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5章 英汉思维方式对比
译文:那个愚蠢无知的老太婆统治了19世纪的后50年,使中国不能 进步,她可算功劳第一。若没有她,锐意求进的光绪皇帝,一定会进行 他的维新大计。光绪皇帝,像个剪去翅膀的苍鹰,一直对他这位大权在 握的老伯母毕恭毕敬、百依百顺。愚而妄,其为祸则加倍地强烈;愚蠢 再与刚愎携手,则愚蠢倍增。(张振玉 译)
5.1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passing修饰wind,表示正在刮过的风,刮过无痕,和汉 语的“过眼云烟”大致相同。
5.1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例11. The ignorant old woman who ruled for the entire la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id more than any other single person to hold back China’s progress. Without her the progressive Emperor Kuangshu would certainly have gone on with his reforms. To the end, the Emperor, like an eagle deprived of its wings, remained submissive to his aunt. Ignorance added to a strong character was a double curse; stupidity joining hands with stubbornness was twice stupid.
5.1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A.形态变化 (1)构词形态
例12. 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
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His movements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 His rapid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His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was astonishing. 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He astonished us by moving rapidly. He astonished us by his rapid movements. 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O. Jespersen)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又影响了语言表达方式。

下面小编为你讲解中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不仅数量大 ,种类多 ,而且用得 十分频繁 .英语的形合方法 主要使用关 系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词 、连接词和介词及其他形 态变化形式等等.
有 条 有 理 。
(1)关 系 词和 连 接 词
汉语 中把信息的焦点放在句末 ,这是 因为 汉语的思 维表达方式 是从
关系词包 括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 、连接代 词和连接 副词 ,用来 连接主 细节 ,即客观出发 ,得出主观结论 。而英语 中则 先强调 主观判断 ,即把信
适壹 窒 ·101·
英 汉 句 型 中蕴 涵 的 中 英 思 维 模 式 对 比
李丹 丹 王海 霞
(商 丘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河 南 商 丘 476000)
摘 要 : 语 言反 映一 个 民族 的特 性 ,它 不 仅 包含 该 民族 的历 史和 文化 背景 ,而且 蕴 涵 看 该 民 族 对 人 生 的 看 法 、生 活 方 式和 思 维 方 式 。 语
没 想 到他 把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合法 。所 谓 意 合 ,指 的 是 词语 之 间 不用 语 言 形 式 手 段 连 接 ,句 中 的 语 法 意
他 把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义 和逻 辑 关 系 通 过 词 语 或 分 句 的含 义 表 达 。英 语 句 中的 连 接 手 段 和 形 式
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 ,世界上众多 的语言分 为八类 ,汉语 归为汉藏 语系 , 首 先 说 出 ,开 门 见 山 ,一语 道 破 ,然 后 再 把 各 种 标 志 一 条 条 补 过 ,一 步 步 交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 系。可见英汉两 种语言相距 甚远 。所 以 ,英汉 民族 在 代 ,形成一条头短尾长 的线性链。句子 的主要成份好 象火车头 .其他 次要

英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对比及其翻译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man to know the nature and the conveyer of thoughts.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in structure come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thinking models, rooting in the certain culture.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structure and thinking mode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es their influences on translation.Key Words:Cross-cultrue;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thinking model; translation摘要:语言既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也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英汉语余篇结构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因为扎根于各自文化中的思维模式的差异。

本文在分析英汉语篇结构、思维模式差异的基础上论述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翻译1引言语言是思维的艺术。

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出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两种主要的语言尽管在篇章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差异性更容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从丰富多彩的语言的表层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汉语篇结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社会文化透过语言的集中反映。

它已超出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进入了人类交际学领域。

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对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进行分析,还应从宏观篇或超句法层面上,从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角度上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中语篇应用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英汉语言思维模式 13

英汉语言思维模式 13

英汉语言思维模式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例:•一举两得•★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英语)•★Beide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zu schlagen (一个拍子打两只苍蝇)(德语)•★Faire d’une pierre deux coups (一块石头打两处)(法语)•★俄语:一枪打死两只兔。

•★汉语﹕一箭双雕。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s sure to appear•s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work like a horse(英国用马耕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中国用牛耕地)A. Integrity vs. Individuality(整体与个体)•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East tends to lay emphasis on integrity, that is, a unity between the God’s way and human affairs(天人合一),the subjective and the objective while that of the West gives prominence to the individual, that is, being self-centered and eccentric.•思维模式对比:•一. 中国:重意合,西方:重形合;•二. 中国:天人合一(重整体思维),西方:物我两分(重个体);•三. 中国:阴阳(讲求对偶、平衡),西方:求变化,求省略。

一.意合与形合•骨折,打了石膏夹板,坐不了车子,只好在村里养着,我去看他,聊天儿,把别的知青偷的鸡送他吃——老知青经常偷老乡的鸡,打老乡的狗,做好了送一些给我。

张辛欣《北京人》•The bone was broken and he had it in plaster, therefore, he couldn’t even take the bus, he just had to sit in the village waiting for it to get better. I used to go to see him for a chat. Sometimes I would take him some chicken or some dog meat which they stole from the peasants and cooked for themselves.•When it came out in a newspaper interview that I said Nixon should resign,that he was a crook, oh dear, that fur flew.•在一次记者采访时我说了尼克松应该辞职,他是坏蛋的话。

中英文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枝连架构

中英文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枝连架构

中英文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观与逻辑:汉语倾向于直观,在描述一件事物时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事物的本质。

2. 主观与客观: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汉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我觉得”等主观色彩浓厚的词汇,而英语则更注重客观事实的陈述,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3. 整体与局部:在句子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后次要。

4. 松散与严谨: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句子结构相对比较松散。

这是因为英语需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来表达意思,而汉语则更加注重意合。

此外,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区别还体现在文字起源和语言结构上。

汉语属于自源型文字,以象形字为主,强调字形与物象的对应;英语属于他源型文字,以拉丁字母为主,强调音节和音素的对应。

这种差异使得中英文在表达方式、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总的来说,中英文的思维方式差异主要源于语言和民族思维方式
的差异。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此,理解中英文思维方式差异对于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精品

最新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精品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一、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支持在汉语和这两种语言中,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基础思维支持为“辩证法”,而在英语中的思维支持为“形式逻辑”。

(1)辩证法汉语语言的主要思维模式是来自于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着作《易经》中的主要思想,其是我国传统文明之一。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阴阳对立”是主流思想,在《易经》中很多文字和语言思想都是阴阳对立的。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太极、阴阳、道”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 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阴阳两气交感运动为基础的对立统一就是世界”的观点成就了我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

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多古典思想的来源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自然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人们的生活。

(2)形式逻辑英语语言形成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提出者是西方古代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这种形式逻辑在西方思想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东方人,他们利用便利的海运,商业开展得非常早,因此,数字逻辑对他们来说异常重要,他们往往是“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因而,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在语言的构成中,这种形式逻辑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是用来辨别句子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体系,其就是我们中接触到的三段论,三段论的重点在于概念的外延,从外延再进行各种关系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得到客观真理。

正是由于在东西方这种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在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是以“两点论”为主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是以“三段论”为主要思维模式。

二、思维根源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1)汉语语言同辩证法的关系在汉语语言中,无论是句子组成结构,还是语言组成模式都存在着辩证思想的影子。

首先,汉语的两分结构。

汉语是一种语义句法,力求一句话能够把思想完整的表达清楚,在汉语中,一个句子通常都是由话题和说明两个大部分组成的,而构成话题和说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2)由于英汉两种民族心理不同,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还另有差别, 汉语主动句多,英语被动句多。英国人说“1
promotion that was
told
that chances
for his me
would for
be very
slim.”时,中国学生往往会说“Some
at.
式。请看下句:
Elizabeth made
and having nothing
to
经过认真的讨论才得出结论。 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汉语的被动概念常常是语义上的,而不是语 法上的,在语法上没有英语那么严格。英语用被动句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相对来说,英语中被动句的大量使用充分说明了英语思维中注意客体意 识之倾向,而汉语用主动句代替被动句,则表现了汉语强调主体意识态 势。英语在语言表达上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运用大量的被动句是由 于其受语法限制的必然采取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由于汉语言单位 的形式和功能千百万化,非常灵活,可以不拘泥于语法形式的制约,充分 运用汉语方块字组词的随意性而进行搭配组合。因此在汉语中我们可以 使用“被”“遭”“受”等词来表达被动意义。这充分说明了汉语这种语言 的所蕴涵的强烈的文字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相比之下,由于英语语法 形式多样,句子的表达须建立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上,在遣词造句时就须冷 静对待,而不能像汉语那样随 意,这其中蕴涵的客观意识与汉语形成强烈的对比。 由此可以看出英民族重客观思维,汉民族重主观思维。汉民族注重 客观统一,强调主观参与到客观中去,因此必然强调主体意识,认为“万物 皆备于我”。以“人”为出发点;西方哲学基于主客观分离,所以只有拉开 物我距离,保持物我距离,才能对对象进行冷静的解剖分析。与只强调主 体意识的汉语相比,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 3.4抽象(分析)思维和形象(综合)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 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现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 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 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 理性慨念。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具体的”、“分析的”、“抽象 的”、“客观的”和“精确的”.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他们在遣词造句 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慨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这种 表达给人一种“虚”、“泛”、“暗“、“曲”、“隐”的感觉。而东方民族的思维 方式被描述为“整体的”、“辨证的”、“具象的”、“主观的”和“模糊的”,东 方民族的思维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辨证性著称于世。汉语惯于使刚 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慨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 “显”、“形”、“象”的阿感觉。如:我看见一架飞机。而英语却说:A plane
This
is
the the Me the
in
cat. cat cat eat
This is
that
killed the
kiled the
rat. rat
This This
that T

is is
t}lat
that
ate
the mMt. the mMt
tIlat kiled tIle
rat that ate
Jane Austen:Pride
从上述句子中英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或略见一斑。汉语不以一个动 词为中心,而是运用大量的动词“滚动”前行(包括趋向动词和助动词), 思维的过程是随着动词的展开而展开,层层推进,思维多以段落为归宿, 句子之间分界不明显。这一点与英语不同,英语句子由于要求主语和限 定动词形态上一致(英语中通常以动词作中心控制其他成分),句界总是 清楚的。相对来说,汉语句子由于大量运用动词,句子似是以“动态”滚 动,而英语句子则给人一种“静态”的视点。汉民族的这种思维模式与汉 字也有一定的关联。汉字是一个个独立的方块字,汉语构词不外乎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六种。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作大量的表 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谊和语素,从而间接代表了词和语素的声音。因此 汉语造句时有一定的制约性。而英语是表音文字,具有很强的自然代码 属性,它可以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 拼写词语声音的字母。这种形意结合的独立的既有声音又有意义的语言 单位赋予其足够的随意的搭配性,也使它拥有汉语所无法具备的丰富的 形态曲折变化。正是由于英语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用其他分词、动名词 来替代动词,句子中一旦使用分词或动名词,在视觉了看来,整个句子处 于相对平稳状态。而另一方面,汉语是借助于大量的动词等实词来表述, 使整个句子似处于动态的跳跃状态。 因此,英民族重静态思维,汉民族重动态思维。 4.结束语 总之,作为东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民族,其思维方式以及所蕴涵的 文化特征终究有各不相同之处。汉民族受儒家文化长期熏陶,英语民族 受基督教影响甚深。因而他们对待同一事物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反映 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表达方式,而这 种差异也表明了英汉民族文化的异同。熟悉英汉句型结构的差异有助于 增进对各自思维模式及文化的了解,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lf
you
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不同。 原因在于英民族重形式逻辑,汉民族重辨证思维。 3.2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 首先说出,开门见山,一语道破,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过,一步步交 代,形成一条头短尾长的线性链。句予的主要成份好象火车头.其他次要 的成份,好象一节节车厢长长地有条不紊地拖在后面。它又好象头小尾 大的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 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 给人们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句式。在语言上表现为 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如 英文说:
语言研究・101・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李丹丹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王海霞
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性,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
言和思维关系密切,语言交流的载体——句子则必然反映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英汉句
conceit makes
one
don’t
go,1 won’t
go.eiMer.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whereas
log behind.
“祸从口出”因此“逢人只说三分话”,不会’全抛一片心”。因此,在交际 过程中,中国人总给对方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说话吞吞吐吐不爽快 的印象。相比之下,英语思维更具直观性。反映出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 民族重曲线思维。 3.3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 (1)汉语常用人称表达法,当人称可以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 或省略人称。而英语强调主客体分明,注重客观,公正描述,让事物以客 观的口气呈现出来,因此常用物体表达法。例: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童年的情形。
lay
is
Me house.
cat
the
that
kiled Me
rat
that
ate
the mMt
thin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kiHed.
而汉语则说: 她说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干得有条有理。 有条有理。 汉语中把信息的焦点放在句末,这是因为汉语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从 细节,即客观出发,得出主观结论。而英语中则先强调主观判断,即把信 息放在句首,再辅以细节,顺序正好与汉语相反。西方人喜欢以线形因果 链的形式整理信息,理想的方式是沿着一个一维空间逐一排列。而东方 民族对信息的处理,相对而言,则倾向使用逐步详尽的细节。此外,英汉 两种语言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跟各自的民族心理也有一定关系。由于中 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高压统治下,人们被迫压抑自已的性格。人们习 惯于“敢怒而不敢言”,不敢表达自已的真实思想,对别人处处小心,信奉
came into my view.
no&nswer,she say,wasnow来自wasafraid
of talking longer
to
of his friend;
of
determined
leave the trouble
finding

subject
to
him.
and Prejudice 句中动词talk,have,find化为分词形式,leave转化为不定式。
型结构中表现明显。本文拟通过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来反映英汉思维方式对比。 关键词:句型结构;思维模式;荚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2-0101—02 1.引言 东西文化虽说相通相融,但是由于历史演变,地域风貌,社会习俗,宗 教信仰等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之间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方式的相异 性。这种文化差别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便产生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世界上众多的语言分为八类,汉语归为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可见英汉两种语言相距甚远。所以,英汉民族在 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思考问题、组织表达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和 方法不同。行为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受制于思维活动方式。当英语学习 者缺少英语句子构造方面的知识,缺少对英汉思维差异的了解时,常常感 到种种困惑和不解。因此,研究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对 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至关重要。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为学者所关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思 维就是无声的语言;亚里士多德则明确表示语言只是思想的符号,思维不 等于语言;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构成工具,是 一种主观的存在,是世界观的体现,语言和思维是一体的,无法分开。王 德春在《语言学概念》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理性思维活动的物 质形式;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积极过程,它在客观物质的基 础上形成,存在和发展。总之,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相互渗透。 3.中英句型结构与思维的关系 3.1形合和意合 英语造句重形合。所谓形合,指的是句词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 (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 合法。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 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 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英语的形合方法主要使用关系 词、连接词和介词及其他形态变化形式等等. (1)关系词和连接词 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用来连接主 句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或表语从句。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 从属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句。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这 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少甚至不用这类词,如: 你不去,我也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