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浮沉,真爱永续――苏轼爱情之我见(精)
苏 轼的爱情经历如何体现在其文学作品情怀
苏轼的爱情经历如何体现在其文学作品情怀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璀璨巨星,其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壮志豪情与豁达胸襟,也蕴含着他丰富而细腻的爱情经历。
苏轼的爱情,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他与发妻王弗。
王弗聪慧机敏,在苏轼初入仕途时,常伴其左右,为他出谋划策。
然而,命运无常,王弗早逝,给苏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其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几句简单而真挚的话语,道尽了苏轼对王弗的深深思念。
十年过去了,他仍然无法忘怀那曾经相伴的岁月,那生死相隔的无奈与凄凉,令人动容。
这种深情厚谊,通过文字传递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执着。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伴他走过了许多风雨。
王闰之性格温顺,对苏轼关怀备至。
苏轼在诗词中虽未直接为她写下如悼念王弗那般深情的篇章,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王闰之给予他的温暖与支持。
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虽不轰轰烈烈,却在平淡中流露出真情。
而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更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王朝云美丽聪慧,能歌善舞,与苏轼心意相通。
苏轼曾为她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借西湖之美来形容王朝云的迷人风姿。
在苏轼被贬岭南时,王朝云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在他身旁。
然而,朝云也先他而去,这让苏轼再次经历了失去爱人的痛苦。
苏轼的爱情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一种深情与豁达相融合的情怀。
他既能对逝去的爱人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又能在新的感情中找到慰藉和温暖。
他的爱情观并非狭隘的占有,而是珍惜当下,怀念过去,对爱情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
在苏轼的爱情诗词中,我们还能看到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深知命运的变幻莫测,爱人的离去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陷入绝望和消沉,而是将这份情感化为力量,继续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苏轼的爱情作品也反映了他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聪慧的王弗,还是温柔的王闰之,亦或是迷人的王朝云,都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宦海沉浮感悟
苏轼的宦海沉浮感悟苏轼的一生,那可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充满了传奇色彩。
苏轼年少成名,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新星突然出现在北宋的天空。
他才华横溢,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就像山间清澈的泉水,自然而又灵动,哗哗地流淌着无尽的智慧。
当时的他,意气风发,满怀着对仕途的憧憬,一头扎进了宦海之中。
这就好比一个怀揣着无数宝贝的探险家,兴奋地踏入了一片未知的神秘大陆,以为自己能大展身手,把这片大陆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啊,官场哪有那么简单呢?苏轼为人正直,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
这在那些心眼子多得像蜂窝的官场老油条眼里,可就成了刺儿头。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那就是在汹涌的政治浪潮里逆行了。
这感觉就像是在一条大家都拼命往前划的龙舟比赛里,他却突然掉转船头,想往回走。
能不被那些顺着潮流的人排挤吗?于是,他开始被贬谪,从京城一路被赶到了偏远的地方。
被贬到黄州的时候,苏轼的生活那叫一个苦啊。
没钱没地位,就像一只原本在广阔天空翱翔的雄鹰,突然被关进了一个小小的笼子里。
但是呢,苏轼就是苏轼,他可没被这困境打倒。
他在黄州的日子里,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他种地,和当地的百姓打交道,还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
这就好比在黑暗的山洞里,他自己找到了一丝光亮,顺着这光亮,他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
他写的《赤壁赋》,那里面蕴含的哲理,就像是他在困境中摸索出来的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新的大门。
他不再把仕途的坎坷看成是纯粹的倒霉事儿,反而从中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这就像一个赌徒,原本只知道在大赌场里争个输赢,现在却发现,在小角落里玩点小游戏,也别有一番乐趣。
后来啊,苏轼又被召回京城,可他那直性子还是没改。
没待多久,又被贬到岭南去了。
岭南在当时那可是荒蛮之地,就像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苏轼到了岭南,却发现这里的生活也有它的美。
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心态,就像一个掉进泥坑的孩子,别人都觉得倒霉,他却在泥坑里发现了泥鳅,玩得不亦乐乎。
苏东坡的宦海沉浮散文
苏东坡的宦海沉浮散文苏东坡的宦海沉浮散文北宋文人地位很高,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苏东坡生活的时代朝廷上党争激烈,他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忠君耿直的苏东坡只能备受打击,远离朝廷,而那些奸吝小人却在朝廷里八面玲珑春风得意。
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青年才俊。
他二十岁出头就高中进士,第二年制科考试又拔头筹。
苏东坡的才华得到了皇帝和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原本,他可以平步青云,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
然而,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流放。
即便是旧党上台,他依然不得志,主动请求外放地方任职。
所以,苏东坡的侍妾王朝云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
王安石任宰相时,实施变法,以求国富民强。
他在变法过程中急功近利,刚愎自用。
王安石极力提拔任用年轻人,凡是支持拥护变法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
苏东坡其实知道王安石的意图,许多奸邪小人于是顺势而上,因此把握朝政,排除异己。
苏东坡不是反对变法,而是认为变法要循序渐进,契合实际情况,以利于老百姓。
然而,王安石的变法大刀阔斧,不管实际情况,强制推行,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这就有点像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苏东坡对此不能坐视不管,他就写诗或上表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让新党的奸邪小人对他产生了怨恨之心。
于是,他们网罗罪证,向皇帝进谗言诬陷苏东坡。
苏东坡何罪之有呢?他的弟弟苏辙说:“东坡亦何罪?独以名太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苏东坡写诗说明新法的'弊端不假,特别是他反对不顾实际的“青苗法”。
朝廷上的小人从来没有忘记对他的嫉恨,他们诬陷迫害苏东坡。
最后,朝廷派钦差将苏东坡关押进了御史台。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中第一次遭受的沉重打击。
虽然最后苏东坡死里逃生,但是被贬到了偏远荒凉的黄州。
苏东坡成了一个被地方官看管的农民。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罢相。
朝廷重新启用辞官隐居的司马光任宰相,旧党得势。
苏东坡的婚姻与爱情_历史典故素材
苏东坡的婚姻与爱情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除了名正言顺的三个女人外,苏轼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对象就是他的堂妹,是在祖父的葬礼上相见的,并有机会一同相处。
两个人同姓,自然联姻无望,到后来,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流放归来途径靖江之时,虽然正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堂妹和她丈夫的坟上致敬,第二天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着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
苏轼一生为情所重,有着极好的女人缘。
据元代《女红余志》记载,惠州有一温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岁都不肯嫁人。
当听说苏轼到了惠州,才欢喜地说:“这才是我的夫婿。
“天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作赋。
后来,苏轼发觉超超对自己的仰慕之情,恐有不便之处,就匆匆离开了惠州。
数年后他故地重游,听人说超超已死,葬在沙地里,悚然动容,为她写了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
( 1054年嫁)众所周知,古代的婚姻都有父母包办,自然王弗与苏轼的婚姻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他十八岁,王弗只有十五岁,也可说是小夫小妻了,在他还够成熟老练之时,他需要旗子的忠言箴劝,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更远胜过丈夫。
她知道自己嫁的是个年轻英俊的诗人。
性格直爽甚至有些急噪的性格之后,还是要多细心照顾他,才是尽自己身为贤妻的本分。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所以苏东坡则事事多听从妻子。
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但是太太则有知人之明,苏东坡与来访客人谈话之时,太太总是躲在屏风后屏息静听。
苏轼 宦海浮沉
东坡诗词情浅析“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苏轼的万丈豪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的婉约代表词。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平心气和。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是苏轼对人生的期待。
一生的颠簸,成就了一个文采飞扬,随性豁达的苏轼。
总得来概括,苏轼的诗词风格还是豪放的。
当然也不乏抒情、描写类的。
婉约中最出名的还是写给原配妻子王弗的悼亡词《江城子》朱淑真宦海浮沉,真爱永续——苏轼爱情之我见苏轼的婚姻是幸福的,经历了三段真爱。
每位夫人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无人能及。
结发夫人王弗的聪敏、智慧;续弦夫人王润之的温柔、坚韧;侍妾朝云的知心、忠敬。
苏轼对她们的爱情共同的特点可总结为“真挚”一词。
跟随着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无奈,苏轼作为一代风流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爱情生活,历来倍受人们关注。
伴随苏轼走过一生的有三位女性:王弗、王润之、王朝云。
在今天我们已无法感受苏轼对她们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千年之前的他却用最真挚的心洞悉了爱情的真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是谁让苏轼如此魂牵梦绕?“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又是谁让苏轼这般悱恻缠绵?自古才子配佳人,苏轼又会与佳人唱出怎样的欢歌?一、结发夫人王弗苏轼十九岁那年(1054年)与同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喜结连理,他们的爱情由浅到深不断发展,对于王弗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弗虽出身小户人家,却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
在生活上,苏轼不善于为人处事,朋友多了难免良莠不齐,王弗有时会躲在屏风后听苏轼与友人交谈,王弗就凭客人的言谈作出对其人品的判断,为苏轼择友把关,所以有了“幕后听言”的故事。
王弗一生为苏轼红袖添香,伴他度过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金榜题名的风光。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更从精神上紧密相连,休戚相关。
1.自主相恋结姻缘苏轼与王弗的婚姻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浅论苏东坡宦海沉浮
浅论苏东坡宦海沉浮第一篇:浅论苏东坡宦海沉浮浅论苏轼宦海沉浮对其性格的影响冷加利摘要:“乌台诗案”之前,苏轼是以积极入世的精神进入仕途的。
“乌台诗案”后,苏轼创立了超然旷达的“东坡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能随物赋形,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时期苏轼的创新精神,还有他的诗词文,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苏轼;天才;思想性格;积极乐观一、青年得志——积极入世(一)童年率真、远大抱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八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
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万言书立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即——“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宦海沉浮,仕途之路坎坎坷坷,后又被贬至惠州,儋州,卒谥文忠公。
苏轼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纵横恣肆,婉转有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造诣极高。
为官期间勤政惠民,深得百姓喜爱和后人景仰。
苏轼在童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天资的聪颖和率真的性格,并且有着远大的抱负。
这是和童年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父亲苏洵本来就学识渊博,精神愤发向上,一心求取功名,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他的母亲也是知书达理,通晓文墨。
苏轼八岁到十岁之间,他父亲进京赶考,在此期间,母亲在家管教孩子。
有一天,母亲正在教孩子《后汉书》。
书上记载的是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的书生儒士们极力地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当时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
改革与抗议之声闹得沸沸扬扬,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精品阅读:宦海沉浮的苏东坡,到死也未能实现的约定
精品阅读:宦海沉浮的苏东坡,到死也未能实现的约定苏东坡到死也未能实现的约定祝勇【导读:苏东坡一生,在宦海沉浮,兄弟间的那份情谊,给他带来这么多温暖。
他与弟弟苏辙离多聚少,更加重了他对弟弟的牵挂与思念。
苏东坡一生,不知有多少诗词是写给弟弟的。
】一苏东坡离开黄州以后,朝廷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直牵挂着苏东坡的宋神宗赵顼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即位,宋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此时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
有史学家说,历史上母后当政时代,常见朝纲不振、大权旁落的现象,或则奢逸享乐,有政失修明之弊,唯有宋朝摄政的三位母后,却都知人善任,精勤政事,以厚德宽仁,享誉后世,这是宋史的一大特色。
宣仁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虽一介女流,却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稳健的政治手段,有人称她为女中尧舜。
在这危难之际,她的目标,就是重塑大宋帝国的和平与繁荣。
她追念儿子神宗的遗意,复官苏东坡为朝奉郎,很快又任命他为登州知州。
与此同时,她又把目光投向正在洛阳独乐园里潜心修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其实宋神宗驾崩,司马光专程入京吊唁皇帝,只是身份敏感,没敢逗留,像一股迅疾的风,来去无踪,等宣仁太皇太后想到召见他时,他已在返回洛阳的官道上。
太皇太后派人去追,终于追到了司马光。
他们问道:目前为政,应先做什么?司马光说了三个字:开言路。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大宋王朝掀起了不满现实,人心求变的舆论浪潮,有数千件上诉状聚集在皇帝和宣仁太皇太后面前,内容几乎都是指责前朝新法脱离实际,致使民生维艰,民不聊生。
六月里,吕公著应召至京,任尚书左丞。
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荐人才,他向朝廷提供的人才名单里,苏东坡赫然在列。
有意思的是,他给苏东坡这位饱受御史台折磨的正直官员安排的职位,正是言事御史。
旋即,一匹快马驰出汴京,飞奔洛阳,将一封密札送到司马光手中。
这正是太皇太后密送司马光的人事名单。
司马光见札,写了一纸复奏,特别保荐者六人,与吕公著所荐一模一样,而其他推荐的人选中,苏轼、苏辙兄弟均在其列。
苏轼的爱情故事
苏轼的爱情故事导读:苏轼是个多情的人,多情与滥情不同,他曾经的三个妻子,不管是第一任“自由恋爱”的王弗,还是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红颜知己朝云,苏轼都是真心相待,报以深情。
下面是苏轼的爱情故事,欢迎阅读!儿时最喜在外公的书房里乱翻出各种书来看,总是一时兴起而从某处开始读起,因而除非外公要求,否则我很少会安安静静、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书。
第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便是在这样的“乱翻书”中翻到的。
其实故事的主角并不是苏轼,而是他的侍妾朝云。
朝云不仅富有才情,品格高尚,在苏轼落魄之时不离不弃;更是苏轼思想上的知己,理解他的理想抱负,亦理解他的“不合时宜”。
故事里讲到朝云随苏轼被贬于黄州,生活清贫,却能苦中作乐,朝云相伴身边,悉心照料,还创出了一道流于后世的名菜:东坡肉。
故事里的苏轼淡去了仕途的坎坷,命运的多舛,他不再是伟大的诗人、词人、家,一个流芳千古的伟人,只是一个疼惜妻儿的普通丈夫。
后来十几年的读书时光中,这个本就模糊的印象渐渐的湮没于课本里的“作者简介”中了,而朝云的名字亦不若王弗一般,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被后人所广为流传。
心中的苏轼是什么样的呢?豪放派代表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出色的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少年得志,却一生在宦海中沉浮,在当世便因其出众的才华而显赫于世,为欧阳修所赞颂......还有更多更多关于苏轼的生平,随便用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查到无数的资料。
这些本都是史料中的苏轼,是一个笼统而相对客观的概念,只是多年因为应试,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机械的、不断的在脑中重复、加深,到最后便以为这是自己心中的苏轼了。
直到要开始写这篇作业,我才猛然发现自己知道文学史中的苏轼,知道《苏东坡传》中的苏轼,却不知道自己心中的苏轼是怎么样的。
因为那点儿儿时残存的淡薄的记忆,我的心中苏轼是个多情的人,多情与滥情不同,他曾经的三个妻子,不管是第一任“自由恋爱”的王弗,还是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红颜知己朝云,苏轼都是真心相待,报以深情。
苏东坡 三次婚姻 早逝的故事
苏东坡三次婚姻早逝的故事我这一辈子啊,就跟苏东坡的三次婚姻有缘。
您知道苏东坡吧,那可是大名人儿,大才子。
他的婚姻啊,那故事可多了去了。
我就先说说他第一任妻子王弗吧。
我见她的时候,她就像那画里走出来的人儿似的。
那眉眼儿,透着股子机灵劲儿,脸蛋儿粉扑扑的,就像刚盛开的桃花。
她站在那儿,嘴角总是带着一抹浅笑,看着就叫人心里舒坦。
她跟苏东坡啊,那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我就常常瞧见他俩在那院子里,苏东坡在那写诗,王弗就在旁边给他研墨。
苏东坡有时候写得入神了,就念出声来,王弗听了就会轻轻一笑,说:“相公,你这诗写得可真好,就像那山上的清泉,清澈又灵动。
”苏东坡呢,就转过头来看着她,眼睛里满是爱意,说:“娘子,有你在身边,我这诗兴就像那决了堤的江水,止都止不住。
”可是啊,天不遂人愿。
这王弗啊,身子骨越来越弱。
我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下去,脸色也变得蜡黄蜡黄的,那原本明亮的眼睛也没了光彩。
苏东坡在床边守着她,眼睛熬得通红,嘴里一直念叨着:“娘子,你要撑住啊,你可不能丢下我。
”可是,王弗还是走了。
那一天啊,整个屋子都透着股子哀伤的气息,苏东坡就像丢了魂儿似的,坐在那儿,呆呆地看着王弗曾经用过的东西。
后来啊,苏东坡又娶了王闰之。
这王闰之啊,长得也是眉清目秀的。
她的性子啊,比王弗更温婉一些。
她就像那冬日里的暖阳,总是默默地照顾着苏东坡。
她知道苏东坡心里还念着王弗,也不嫉妒,还常常陪着苏东坡去王弗的墓前看看。
我记得有一次,苏东坡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的时候,脸色阴沉得就像要下雨的天。
王闰之瞧见了,啥也没问,就默默地给他倒了杯酒,说:“相公,喝口酒,解解气。
”苏东坡接过酒,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说:“娘子,还是你对我好。
”王闰之就坐在他旁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哄小孩儿似的。
可这好日子啊,也没持续太久。
这王闰之也走了。
苏东坡又陷入了悲痛之中。
他站在王闰之的灵堂前,头发乱糟糟的,胡子也没心思打理,整个人就像老了十几岁。
他看着王闰之的棺木,喃喃自语:“娘子,你怎么走得这么早啊,这往后的日子,可叫我怎么过哟。
走近苏轼范文
走近苏轼范文苏轼作为中国一流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家庭生活也备受关注,流传千古的悼亡词,人们每每读来,都不禁为之恻然。
苏轼是不幸的,满腹才华却政途多舛命运坎坷颠沛流离;苏轼又是幸运的,在他65年的生命旅途中,先后有三位人生伴侣,陪伴他经历春风得意和宦海沉浮,她们分别是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
这三位女性,苏轼对她们都十分珍爱,一个让苏轼体会到浪漫与温情,一个让苏轼感受了贤惠与亲情,一个是苏轼的解语花和开心果。
有了三位这样的女性,苏轼的一生在感情上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苏轼的第一位夫人王弗,是苏轼乡人之女,比他小3岁,15岁时嫁给苏轼。
王弗生于书香门弟,识文断字、明辨是非,她不仅在生活、情感上,给了丈夫很多慰藉,在事业上和为人上也对苏轼有很大的帮助。
苏轼对王弗的评价很高,第一是“敏而静”,即聪明又不张扬,第二是“有识”即有见识有学问。
作为进士之女的王弗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后来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在旁边静静地做针线活。
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悄声提醒,苏轼于是接着满屋子的书,挑出一些问她,她居然都能答上来,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苏轼做官以后经常有客人来访,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悄悄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一一应验,夫人的判断力准确让苏轼很是佩服,王弗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王弗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苏轼寒窗苦读的季节,也曾经历览苏轼春风得意,感觉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仅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她给苏轼生下了长子苏迈。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由于身体疾病,王弗年仅26岁就病逝了。
王弗的早逝,带给苏轼巨大的伤痛,十年之后,苏轼经历宦海风波,有一天在夜里再次梦见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的爱情是怎样的
苏轼的爱情是怎样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一生中的伴侣并非是只得一心人的,早年丧妻后的苏轼曾经两次再次娶妻。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苏轼的爱情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苏轼与他的结发之妻王弗的爱情故事堪称是千古佳话,他们二人的结合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可贵的是他们之间不仅有浪漫的恋爱故事,更在在婚后相互支持,熬过了柴米油盐的琐粹流年,直到王弗去世很久,苏轼依然对爱妻念念不忘,这份真挚的爱情,至今让人感动不已。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才子,不过他年少时其实很厌恶世俗生活的,一心只想进山修道,而且那时刚好他的姐姐被婆家虐待致死,父母痛心疾首,悔不当初,苏轼看到这件惨剧,便很反对父母为他包办的婚姻,所以王弗能嫁给苏轼也是一波三折的。
婚后苏轼以为这个妻子不过是个不识字、没有见识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很长时间都对她爱理不睬的。
直到有几次苏轼看书时,王弗久久不愿离去,苏轼才发觉原来这位妻子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的女人,这才对她敬重起来。
苏轼婚后不久就中了进士,被派到凤翔做官,春风得意,苏轼可谓是少年成名,不过他涉世未深,又性情豪爽,广交朋友,在与人交谈时总是不加掩饰,高谈阔论,没有顾忌。
每次苏轼在客厅与人交流时,王弗总要躲在背后的屏风后面观察客人的神态举止,客人走后王弗就对苏轼说那些人心思不正不能交往,后来证明王弗的判断都是对的。
王弗与苏轼仅仅在一起十年就不幸去世了,苏轼为此很悲伤,以至于王弗去世十年后还梦见她,并为她写下脍炙人口的悼亡词。
苏轼和小妾的爱情苏轼一首追悼亡妻的《江城子》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去世多年,苏轼仍作诗哀悼,表达相思,与对待亡妻相比,他对姬妾的态度,实在是大相径庭。
北宋时期,阶级地位矛盾突出,作为官宦之家的地位低下的女子,结局更是不想而知,苏轼作为一名官大夫,对待姬妾的态度,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苏轼为人豪放,对待姬妾的态度也不过如此,姬妾对于苏轼来说,不过是私人的物品。
《苏东坡传》②苏轼的爱情:感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
《苏东坡传》②苏轼的爱情:感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欢迎⼤家来到我们的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这周我们共读的是中国近现代鸿儒⼤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我们将从苏东坡的家庭教育、爱情观、亲情观、政治仕途、⼈⽣观这五个⽅⾯,来为⼤家呈现书中的精华,以便⼤家更全⾯地了解风靡古今的⼤⽂豪——苏东坡。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这本书的第⼆部分:苏东坡的爱情观。
第⼆篇苏轼的爱情:感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1苏东坡⼀⽣娶过两个⼥⼈,纳过⼀个妾,主动喜欢过⼀个⼥⼈。
⽼天很眷顾这位天才诗⼈,让他的婚姻很幸福。
18岁那年,苏东坡娶了15岁的本地姑娘王弗,婚后⼆⼈恩爱情深。
这位苏夫⼈精明能⼲、秀外慧中,时常提醒丈夫要提防⼩⼈,并告诫东坡:速成的交情是靠不住的。
这位苏夫⼈对⼈情世故看得很透彻,她很明⽩“君⼦之交淡如⽔”的道理。
如若东坡⾝边⼀直有这位贤内助的提醒,⽇⼦久了,东坡那直爽的性⼦或许能柔和些,苦⽇⼦也会少些罢。
但遗憾的是,这位苏夫⼈年华早逝。
⼗年后,新年没过多久。
在⼀个细⾬纷飞的夜晚,东坡梦到了亡妻在⼩屋窗⼝梳妆打扮,两个⼈相对却默默不语,只是流着那⽆尽的相思泪。
突然,东坡起⾝坐起,原来是⼀场梦,却真实的像是昨天才发⽣的⼀样。
想到这,此时的东坡已是泪眼婆娑,喉中哽咽。
于是,起⾝写下了《江城⼦·⼄卯正⽉⼆⼗⽇夜记梦》:⼗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妻⼦死后,次年⽗亲病逝。
苏东坡与弟弟⽴即辞官,带着⽗亲和东坡妻⼦的灵柩回到了家乡。
2两年三个⽉丧期满后,苏东坡与前妻的堂妹王闰之结婚了。
这位苏夫⼈不如东坡第⼀任妻⼦能⼲,不会填词写诗,但她性格随和温柔,聪明解事,办事圆通,容易知⾜。
特别是能对堂姐的遗⼦视如⼰出,这样的⼼胸不是⼀般⼥⼦可以拥有和做到的。
她很清楚⾃⼰嫁的是⼀个⼈⼈喜爱的诗⼈,早已打定主意要做⼀个贤妻。
苏 轼诗词中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苏轼诗词中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说起苏轼,我们往往会先想到他的豁达、豪迈与才情横溢。
他的诗词涵盖了人生的诸多方面,包括友情、亲情,当然也少不了爱情。
苏轼的爱情观,并非是那种浓烈炽热、直白奔放的表达。
他的爱情诗词,更多地是在生活的细微处,在岁月的流转中,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
在苏轼的一生中,他与妻子王弗的感情令人动容。
王弗聪慧而温婉,在苏轼的早期生活中给予了他诸多支持与陪伴。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饱含着苏轼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即便过去了十年,那份爱依然刻骨铭心。
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爱情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朴素的语言,诉说着生死相隔的痛苦和对往昔的怀念。
这种爱情,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深沉与厚重,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的真情。
苏轼的爱情观中,还包含着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
在那个时代,男子三妻四妾或许是常见之事,但苏轼对待每一段感情都是真挚而专注的。
他在王弗离世后续娶了王闰之,王闰之温柔贤淑,与苏轼相濡以沫。
苏轼在诗词中虽没有对与王闰之的爱情有过多直接的描绘,但从他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份相濡以沫的陪伴与支持。
而苏轼与侍妾朝云的感情,也展现了他爱情观中的另一侧面。
朝云善解人意,与苏轼心灵相通。
苏轼曾为朝云写下不少诗词,其中蕴含着对她的欣赏与怜爱。
苏轼的爱情观,并非仅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情爱。
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世间万物的深情,也都融入到了他对爱情的理解之中。
他的爱情诗词,往往与他的人生经历、政治遭遇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相互交织。
在困境中,爱情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在得意时,爱情是他分享喜悦的对象。
苏轼认为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在生活的琐碎中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他的诗词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生死离别,无论风雨沧桑,那份情感始终存在于心底,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苏 轼诗词对爱情的描绘
苏轼诗词对爱情的描绘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苏轼的诗词中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描绘。
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匠,以其豪放洒脱、豁达开朗的个性著称于世。
然而,在他的诗词里,爱情的细腻与温柔同样令人动容。
苏轼的爱情诗词中,既有对结发之妻王弗的深情追忆,也有对侍妾朝云的真挚关爱。
他以真挚的笔触,将爱情的种种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对亡妻王弗的思念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短短数字,便将时间的漫长和思念的深沉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年过去了,生死相隔,然而那份思念却不曾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有丝毫减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即便相隔千里,那座孤坟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无人倾诉的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想象着即便重逢,妻子也可能认不出自己如今的模样,岁月的沧桑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梦中回到故乡,看到妻子在窗前梳妆的情景,那一刻的温馨与美好,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往昔幸福时光的眷恋。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对无言,唯有泪水流淌,这种无声的悲痛更加震撼人心。
整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抒发了苏轼对亡妻刻骨铭心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让人为之动容。
苏轼与侍妾朝云的爱情,则在他的诗词中展现出另一番温情。
朝云陪伴苏轼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苏轼对她的感激和喜爱也溢于言表。
在《西江月·梅花》中,“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以梅花喻朝云,赞美她的高洁品质和超凡风姿。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则表达了对朝云的深情和独特的珍视。
苏轼的爱情诗词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还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在患难与共中的相互扶持和坚守。
在他的笔下,爱情既有甜蜜温馨的一面,也有痛苦悲伤的一面;既有相思相念的缠绵,也有生死相隔的无奈。
苏 轼理想中的爱情观如何体现
苏轼理想中的爱情观如何体现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在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他理想中的爱情观。
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爱情与婚姻,他的爱情观并非单一和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化不断发展和变化。
苏轼理想中的爱情观,首先体现在对真情实感的追求。
他认为爱情不应是虚情假意的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能感受到那种深沉而热烈的情感表达。
例如他写给亡妻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短短数语,却饱含着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这种思念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真挚而动人。
这表明苏轼理想中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无论生死相隔,真情依然不变。
苏轼理想中的爱情观也包含了相互理解与尊重。
在夫妻关系中,他认为双方应能够理解彼此的志向、兴趣和喜怒哀乐。
他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相处,就体现了这一点。
王闰之虽然在文学才华上不及苏轼,但她能理解苏轼的理想和抱负,在生活中给予他支持和照顾。
苏轼也尊重王闰之的想法和感受,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这种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爱情,使得他们的感情在平淡的生活中愈发深厚。
苏轼还认为理想的爱情应当能够同甘共苦。
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的妻子们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尤其是侍妾王朝云,在苏轼最艰难的时刻,不离不弃,与他一同承受生活的苦难。
苏轼对此心怀感激,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次表达了对王朝云的深情。
这反映出苏轼理想中的爱情,不是只能共享荣华富贵,而是在困境中依然相互陪伴,携手前行。
此外,苏轼理想中的爱情观还具有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他希望与爱人在精神层面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苏轼本人才华横溢,他渴望能有一个与他心灵相通的伴侣,能够读懂他的诗词文章,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精神上的契合,使得爱情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生活层面,更是上升到了灵魂的交融。
苏 轼的爱情经历如何蕴含在其文学创作手法
苏轼的爱情经历如何蕴含在其文学创作手法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词文章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人生哲思,也蕴含着他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而他的爱情经历,更是在其文学创作手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他的原配夫人王弗,聪慧机敏,与苏轼琴瑟和鸣。
在这段婚姻中,苏轼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温馨。
然而,王弗的早逝给苏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他的文学创作增添了一份深沉的哀思。
在苏轼悼念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开篇便直抒胸臆,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这种直白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是苏轼爱情经历在文学创作中的直接体现。
他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去修饰这份思念,而是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里通过对亡妻坟墓的遥想以及对自己沧桑变化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这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苏轼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他把对妻子的思念融入到了那千里之外的孤坟和自己满面尘霜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温柔贤淑,陪伴苏轼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
在与王闰之的相处中,苏轼体会到了相濡以沫的平凡之爱。
这种爱情经历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例如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虽然看似在感慨世事无常,但也隐含着对与王闰之共同经历的生活起伏的思考。
而“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则借景抒发了生活中的不如意,然而这种不如意并非绝望的悲叹,而是在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一丝无奈与感慨。
苏轼的侍妾朝云,才艺双全,与苏轼心意相通。
朝云的陪伴为苏轼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苏轼为朝云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份感情的珍视和对朝云美好品质的赞美。
以苏东坡的爱情和亲情写作文400字
苏轼的亲情与爱情
苏家主要是由母亲给孩子辅导功课。
有一天,读到《后汉书》里的《范滂传》,苏轼的母亲不禁慨然范滂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
范滂的母亲说:“你能够和李膺、杜密这样的人物齐名,即使是死,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苏轼从小就胸怀大志;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苏轼的母亲从小就以儒家的君子之道来教育苏轼。
除了亲情,苏轼的爱情也同样动人。
苏轼的结发之妻名叫王弗,当苏轼刚开始到凤翔做官的时候,王弗与苏轼同行。
那时,苏轼作为地方官,免不了与各色人物交接应酬。
每当有人来家里和苏轼交谈的时候,王弗都会在里屋偷偷地听。
等到客人走后,王弗就会和苏轼讲,某某人是小人,某某人是君子。
而最后,王弗的判断都得到了验证。
苏轼一生坎坷,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他总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觉得他仿佛不属于这人间。
而在亲情与爱情上,苏轼又总是那么的执着。
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对弟弟的牵挂、对父母的怀念以及对爱人的深情。
苏东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还是一个“情”
苏东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还是一个“情”苏轼率性而为,狂放不羁,这让他吃尽了苦头,他一生宦海浮沉,一路被贬,却一路高歌,抒发着内心最真挚的“情”意。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初涉仕途,就碰上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他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直接上书神宗,指出变法的某些弊端。
结果被得势的新党排挤,外放为杭州通判,开启了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那年初夏,苏轼在赴任途中,低落的情绪溢于言表,遂做了一首清丽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身才气的他,深感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对文人最大的屈辱。
远离政治漩涡的他,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有了儿女情长的牵挂。
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据说,这首诗是他为小妾朝云所作。
朝云原是钱塘一名妓,后钦佩苏轼为人和才学,选择一生追随。
三年之后,他北调山东密州。
在正月的一个夜晚,苏轼回顾这十年来的人生坎坷,因反对新法,心情压抑,悲愤至极。
夜里梦见发妻王弗的音容笑貌,生前两人琴瑟和鸣,恩爱至极。
想不到今朝阴阳两隔,已整整十年,怎能不叫我肝肠寸断,欲语泪先流。
于是就有这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世间有如此深情的男子,王弗也该笑慰九泉了。
后来,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以照顾姐姐膝下的幼子苏迈。
家国情这年冬天,在一次狩猎中,人到中年的他,策马扬鞭,纵情驰骋,一时豪兴,喷涌而出,《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人生一世觅知音唯向伴侣抒真情——从苏轼写给伴侣的诗文看其爱情悲剧
人生一世觅知音唯向伴侣抒真情——从苏轼写给伴侣的诗文
看其爱情悲剧
田珍平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一代文豪苏东坡一生的宦海浮沉中,先后出现过几位才情出众的女性,这些女性对东坡一生影响甚重,在东坡的一些诗文中,流露出对这些女性表达知音之赏,知己之感的情愫.然而她们都先东坡而去,对东坡的爱情生活留下了遗憾.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田珍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县张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苏轼诗文看其智慧人生 [J], 严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宦海浮沉,真爱永续——苏轼爱情之我见内容摘要:苏轼的婚姻是幸福的,经历了三段真爱。
每位夫人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无人能及。
结发夫人王弗的聪敏、智慧;续弦夫人王润之的温柔、坚韧;侍妾朝云的知心、忠敬。
苏轼对她们的爱情共同的特点可总结为“ 真挚” 一词。
关键词:爱情、悼亡、真挚正文:跟随着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无奈,苏轼作为一代风流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爱情生活,历来倍受人们关注。
伴随苏轼走过一生的有三位女性:王弗、王润之、王朝云。
在今天我们已无法感受苏轼对她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但千年之前的他却用最真挚的心洞悉了爱情的真谛。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是谁让苏轼如此魂牵梦绕?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 又是谁让苏轼这般悱恻缠绵?自古才子配佳人,苏轼又会与佳人唱出怎样的欢歌?一、结发夫人王弗苏轼十九岁那年(1054年与同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喜结连理,他们的爱情由浅到深不断发展,对于王弗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弗虽出身小户人家,却聪明沉静、知书达礼, 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
在生活上,苏轼不善于为人处事,朋友多了难免良莠不齐, 王弗有时会躲在屏风后听苏轼与友人交谈, 王弗就凭客人的言谈作出对其人品的判断,为苏轼择友把关,所以有了“ 幕后听言” 的故事。
王弗一生为苏轼红袖添香,伴他度过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金榜题名的风光。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更从精神上紧密相连,休戚相关。
1. 自主相恋结姻缘苏轼与王弗的婚姻并不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苏轼与王弗成亲之前, 青神王家与峨眉苏家,没有丝毫联系,仅就门第而言,王家与苏家就有一段距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是苏轼哀悼王费的名篇, 其中有“ 小轩窗, 正梳妆” 一句。
“ 小轩窗” 正是苏轼岳父家那样小户人家女儿闺房的装置,与苏家不可同日而语; “ 正梳妆” ,观察角度从外向内, 很象是互相爱慕的少年男女见面的场景, 推断两人婚前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并非包办婚姻。
2. 为君哀毁因君衰人生无常,事事难料,王弗不幸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病逝于京师开封,年仅二十六岁。
王弗的早逝带给苏轼巨大的伤痛,长叹:“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 ” 。
悲痛欲绝的苏轼不仅在皇上的御试中拒绝写诗作赋,从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王弗去逝到熙宁元年(1068年秋天为父亲守丧期满回朝,苏轼一首诗都没写,成了“ 诗坛哑巴” , 后来苏轼的诗词中开始大量涌现“ 衰” 、“ 老” 、“ 早生华发” 之辞,可见其心态之悲凉。
3.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十年阴阳隔绝,思念却没有断绝,情深厚谊。
就在王弗去世 10年后的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哀怨缠绵的挽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
这首词是“ 记梦” ,但虽说是“ 记梦” ,其实只有下面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此时作者四十岁不到,却已是“ 尘满面,鬓如霜” 。
这些年的宦海浮沉,生活中忐忑不顺, 都会让他想起王弗是多么地宝贵, “ 小轩窗,正梳妆” 正是王弗生前与苏轼爱情缩影; “ 料得年年肠断处” ,写出了永久的深情与悲哀;明明安葬于苏家祖坟并与苏轼的母亲合葬,却又要称之为“ 千里孤坟” ,有些夸张,但一个“ 孤” 字,足以表达苏轼对夫人王弗的怜爱之情。
整首词,充满了词人对爱妻的怀念,并将其思念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感慨万千。
4. 苏轼对王弗的评价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苏轼对原配夫人王弗评价是很高的。
有两点,其一“ 敏而静” 意思是非常聪明同时又不恃张扬;其二“ 有识” 意思是有见识。
二、贤淑续室王润之续写生命的乐章,成为苏轼续弦夫人的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1068年。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柔顺贤惠。
苏轼为她取名为润之。
王闰之陪伴苏轼宦海沉浮,共同生活了 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 乌台诗案” 和“ 黄州贬谪” 。
经济最困难时,王闰之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
王润之小有才情,也能吟出“ 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 。
苏轼“ 乌台诗案” (中国历史上第一桩典型文字狱被捕入狱,王闰之为了保护苏轼把他的诗稿焚毁。
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苏轼出狱后也说“ 十亡七八九矣” 。
1. 惟有闰之作为继室苏轼所娶继室王闰之,时年二十一岁。
当时早婚风气盛行,闰之为何二十一岁还待字闺中呢?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三年前王弗病逝前极有可能作出安排,指定闰之作继室,否则, 以苏轼的身世地位,不可能去娶一名年长的村姑。
苏轼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终于清楚地道出原委:“ 昔通义君,没不待年” , “ 通义君” 为朝廷后来对王弗的追封, “ 没有待年” ,说明在王弗去逝尚不到一年,苏轼和闰之的婚事便已定下。
2. 生不同归死同穴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比起王弗和朝云来,名气最小。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 却是一个最贤淑的妻子。
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1093年 , 让苏轼再遭打击, “ 泪尽目干” , 写祭文道:“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 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 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 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 ” (《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苏轼去世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 将来惟有与你同穴而葬,才能履行一同归去的诺言! ” 的愿望。
3. 《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苏轼提及王润之诗文更多一些,所昭示的感情之真、之朴,更非浮光掠影者所能窥见。
王润之第一次被苏轼在诗文中向外人提起便是贤妻身份。
“ 闾巷家家互相馈送” 、“ 腊日不归对妻孥”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正说明家中和“ 闾巷” 之事妻子全能应对,这样他才得以远离尘世喧嚣,忘却现实的无奈。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
词中“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
都一视同仁。
在苏轼眼里,她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4. 苏轼对王润之的评价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苏轼对续弦夫人王润之是这样评价的:其一“ 母职既修,母仪甚敦, 三子如一, 爱出于天。
” 意思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 疼爱不分彼此; 其二“ 得失如一,随遇而安。
” 意思是说无论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润之始终如一跟随苏轼。
三、红颜知己王朝云在苏轼的生命中还有一位值得书写的女子王朝云,她的出现完满了苏轼风流才子和多情佳人的传说;他的存在丰富了苏轼洒脱不羁的人生。
侍妾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 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 。
后来颇能识词解意, 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1. 唯有朝云能识我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的心意。
一句“ 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 使苏东坡捧腹大笑,赞道:“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颠沛不已,甚至因“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无怨无悔。
侍妾朝云让苏轼的生活充满了浪漫和多情,她虽然身份卑微,却能带给苏轼精神上的理解和愉悦,为苏轼抚慰心灵的伤痛。
2. 空有千行流泪王朝云逝世时,苏轼已经是古稀老人。
临终前她执着东坡的手意蕴深长地说:“ 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象梦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闪电,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
” 这番话并不只是她皈依佛门后悟出的禅道, 其中寓藏着她对苏东坡无尽的关切和牵挂, 生前如此, 临终亦如此。
”3. 《西江月 ·梅》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在苏轼的三任妻子中,写给王朝云的诗词也是最多的。
最著名的一首怀念朝云的词,还是要数《西江月 ·梅》。
杨慎《词品》云:“ 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 该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明为咏梅, 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4. 苏轼对王朝云的评价在《朝云墓志铭》中,并没有像《亡妻王氏墓志铭》、《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那样,表露出浓厚的儿女私情。
其中的只是如对挚友般中肯的高度评价, 称之为志同道合的知己。
同样苏轼也对红颜知己王朝云有两点评价:其一敏而好义;其二,忠敬如一。
总结以上研究成果,我认为可以将苏轼的感情生活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与晚期。
相应的,聪敏、智慧的王弗与苏轼一同度过浪漫而奋发的早期;温柔、坚韧的王润之与苏轼一同度过和谐而坎坷的中期; 知心、忠敬的王朝云与苏轼一同度过洒脱而颠沛的晚期。
这种搭配是如此的完美, 设想如果打乱三人的出场顺序, 也许就无法成就在多个领域独占鳌头的苏东坡了。
纵观苏轼一生,仕途上虽跌宕起伏,感情生活上却很充实,正是因为他丰富的感情生活, 成就了他在文坛巨匠的地位, 他与三位妻子的真挚爱情, 为他传奇一生平添了浪漫美丽的一笔。
所谓功名利实禄皆为过眼云烟, 官场黑暗仕途坎坷, 苏轼在政治上并无太大建树, 这本是由当时的政治气候所决定, 非个人之力所能及。
然而苏轼在诗词领域却独树一帜, 征服了以后几乎所有的后来者。
在爱情生活中, 他并不效仿士大夫一族“ 从一而终” 的愚腐,而是把逝去的爱人记在心里, 把美好的爱情珍藏在心灵深处, 然后敞开心怀,勇敢地迎接新的感情, 书写更灿烂的人生篇章, 正所谓“ 宦海浮沉, 真爱永续” , 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当今社会, 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