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介绍
第三章广播电视传播构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声画关系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一、广播电视的本质属性
• 首先,广播电视传播以电波或电信号为传 播载体,依托先进的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为 传播手段,使其传播领域不断扩大。 • 其次,广播电视以动态听觉符号和视听符 号为信息形态。
时光
令人叫绝的蒙太奇艺术
森林
如果这些树简单地粘贴在地板上,那么这幅图就只代 表着野生和秩序,但现在这些树是从地板中生长而出的, 意义更深一层,意味着在野生和秩序之间一种内在的联系。
令人叫绝的蒙太奇艺术
马特尔试图寻找到某 些有趣的相似点,比如形 状和结构上的类似,作用 和功能上的类似。
柱
令人叫绝的蒙太奇艺术
中国之声 /radio1.htm
一、广播声音特性
• • • • (一)物理性 (二)生理性 (三)表情性 (四)心理性
二、语言
•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是一种特殊 的社会现象。广播节目中大量的内容都是 通过借助语言传播的,如新闻、谈话、教 育等 • 广播语言分为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
• /programs/view/YT1 xuTJw-mI/
信息的直观性 广播电视传输的是声像信号。它可以使事物以原生形 态(或接近原生形态)被呈现于人的感官。
口头语言、文字与广播电视的感官比较
打碎玻璃
“哗啦”鼓Fra bibliotek掌“哗—— ”
急 刹 车
刺耳
三、 广播电视受传特性
令人叫绝的蒙太奇艺术
大桥下的图书馆
图像的结合给人 抽象的印象:它包含 一种能创造任何可能 性的文化,掩盖在这 种文化之下的是成熟 的知识。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
学习要求:
1. 了解、分析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3. 理解电视的优点与缺点 4. 分析和理解电视产生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极快的导电速度和电波传播速度。 一是广播电视同步传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形象性) 传播对象的群众性(大众化) 视听接收的随意性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的看法造 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电视广告却在制造虚假的销售偶像。电视广告所推销 的产品形象与产品实质经常不符,肆意夸张,广告变 为了骗术。
电视是魔鬼,还是导师?
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智能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诱发个人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污染了社会空气 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妨碍了人们的身 心健康
》
义
电视的魅力——人们为什么爱看电视?
自身功能——媒介依赖 廉价消费 松弛享用 心理的需要
电视的魔力 ——人们为什么易受电视的影响
被动的接受状态 ——心理暗示
电视画面传播的影响 ——电视“真实性”的 迷惑
电视的权威地位
(1)电视组织的强大的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电视组织的无限扩张 欲望制造出一张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高密度电 视网络,电视无所不知;
信息服务 随社会发展,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
日益突出,并不断产生新变化。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
“火星人入侵地球” “客厅里的民主” “电视的一代”
命治重 “
——
。革大媒 ”命 的 介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与作用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与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与作用。
一、经济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广播电视传输业为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和社会稳定。
其次,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如电视制造、内容制作、广告营销等,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此外,广播电视传输业还能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税收收入,为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文化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化、艺术、娱乐等多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了广阔的视听体验。
通过广播电视传输业,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增长了知识和见识,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
广播电视传输业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激发了文化创意的活力。
三、教育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广播电视传输,学生们可以观看到各种形式的教育节目,如科学、历史、地理等,这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世界的广度。
同时,广播电视传输业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够消除地理上的限制,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
广播电视传输业还可以提供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平台,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四、社会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广播电视传输业是促进社会交流与沟通的重要纽带,能够加强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其次,广播电视传输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能够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良性发展。
此外,广播电视传输业还能够提供应急广播服务,及时发布紧急警报和公共安全信息,为社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广播电视概论(5篇)
广播电视概论(5篇)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1、1906年12月25日,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
2、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电台广播了该州选举的新闻,是最早的广播新闻。
3、1920年11月2日开始播音的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4、贝尔德:电视之父。
马可尼:无线电之父5、什么是广播电视(分类)(1)只播送声音:无线电广播和有线广播(2)既播送声音又播送图像:无限电视广播、有线电视广播(3)音像制品、卫星直播6、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1)社会性。
广播电视往往被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所掌握运用,为一定的社会利益和目的服务。
(2)大众性。
对受众没有任何特殊的选择和要求。
※我国广播电视的党性原则:(1)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2)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3)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4)努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纲领、方针、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地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7、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简答)(1)宣传功能:广播电视是政治的工具,是阶级的喉舌,它可以采取直接宣传与间接宣传。
尼克松用电视为自己辩护,又因电视首先披露“水门事件”而辞职。
(2)舆论功能:提供信息让受众了解情况形成舆论,反映舆论,舆论导向,舆论监督。
(3)新闻功能:广播电视以新闻报道为主体,具有传播迅速的特征。
宣传和舆论功能往往会渗透在新闻之中。
(4)教育功能:广播电视是一种社会教育方式。
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一种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提供受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促进社会生产满足生活需要。
普及文化科技知识。
(5)娱乐功能:提供文艺性节目、体育直播转播等。
(6)服务功能:为受众提供实用性服务,报时、天气预报、广告等。
8、声音的分类:声音又可以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
9、音响的种类:音响包括自然声、环境声、动作声等等。
音响采录的要求:(1)绝对真实、自然,典型,一听就懂。
0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接受的家庭方式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家庭方式
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
在传播手段上 在传播内容上 在传播方式上
广播电视的传播弱点
传播手段的易逝性 传播内容的表面性 接受方式的被动性
电视传播特点(s21)
即时现场传播 双重信息传播 屏上人际传播 媒介兼容传播 线性连续传播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与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要受经济制约 2、广播电视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政治与广播电视: 1、政治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2、广播电视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s53) 1)广播电视为受众政治决策提供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 2) 电视是政治人物塑造形象的最佳媒介 3)广播电视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 三、文化与广播电视 1、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2、广播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a. b. c. d. e. f.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x35) ) 宣传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 新闻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提供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a.
b.
c.
d.
广播电视的负面功能 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 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视帮我们开拓视野,但降低了辨别能 力,对人智能的全面发展有所妨碍 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却造成了社会的 污染 电视丰富了文化生活,却妨碍了身心健 康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电视的传播特点 电视的特征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x17) )
传播的迅速及时
即时性的时效性效果 同步性的连续性效果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第四章简答:1、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广播电视电子媒介,以光速进行传播,是当今传播最快的媒介,但是,电声画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2)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广播电视以多通道形式传播,具有“包举宇内”的广泛性。
但受众对其传播的节目不感兴趣时,大多数人都转向了其他活动,因此造成了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随意性。
(3)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无所不包,但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节目播出。
(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广播电视以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利用声音与画面的现场性,增强信息的传真效果。
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新闻的功能。
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快速性、形象生动性,因而,它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舆论监督的功能。
很多没有及时解决的大众生活问题,经过广播、电视台的曝光,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舆论监督作用。
(3)传授知识的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传递快的特点,恰好可以用于知识的传播和积累。
(4)提供服务的功能。
广播电视不仅能够刊登商业广告促进商品的流通,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愉悦。
(5)愉悦身心的功能。
广播电视通过各类文艺节目充分满足了各年龄层广大受众的文娱体育欣赏的要求。
3、广播电视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接收渠道?答(1)各种符号插上“电翅膀”,使“大众传播”能够真正同时面向大众,使各地的大众能够真正获得同一信息(2)信息可以脱离所指事物,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同的速度广泛传播(3)各种符号因素,经过处理合成后,可以更加真实、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4)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收信息4、电视有哪些负面功能(1)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导致社会麻醉(3)混沌了社会风气(4)导致文化沉沦(5)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5、电视传播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电视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电视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与变迁,传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电视传播中受众反馈的方式: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 2、在直播现场和现场直播节目中直接反馈; 3、通过专门机构调查,收集受众反馈意见。
电视传播过程中反馈的特点: 1、反馈的被动性 2、反馈的延迟性 3、反馈的差异性 4、反馈的典型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视听率调查服务公司(rating services):
为广告主和广播、电视公司测定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受众的 公司。他们从市场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发表其调查结果 ,企业向这些机构机构调查报告,作为自己策划、购买或销售媒 介广告的基础。 如: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美)
n受众特征:
一、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稳定中的流动性 电视传播的覆盖率 电视观众的结构层次
二、收看的随意性、自主性与隐匿性 家庭收视环境的影响 电视节目(频道)的选择范围 电视技术提供的便利(遥控器)
三、理解的差异性 影响观众理解信息的因素:人的个性心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心理:
央视索福瑞(GSM)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特定的时间段内、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 的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的一种相对的统 计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收视率高低是电视台能否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 因素之一。
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收看节目的户数(人数)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严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韩瑶瑶新闻学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
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
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
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
《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
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
河北大学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共性有: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 2、高度综合的连续性 3、深入社会的渗
透性 4、传播过程的参与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差异:1、传播手段 2、传播方式 3、传播内容
广播电视的受众特性
1、 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受
2、 广播电视受众的弱势:①线性传播方式,稍纵即逝;②家庭作为收听、收视的主要空间
对收视率的认识:收视率强化了“观众就是上帝”的以受众为服务主体的理念,客观上为电 视节目提供了衡量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指标,促进了电视的文化繁荣; 收视率不等于节目质量,需要在完美的收视率调查机制的基础上,客观认识并纠正收视率所 引发的“唯收视率是从”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现象。 (补充)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比较及认识: 新闻策划指新闻机构对一个时期或一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其 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告, 已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新闻策划的意义:1、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掘新闻价值,突出报道主题 2、新闻策划有利 于调动各种资源 3、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 4、 新闻策划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果 策划新闻指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 “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区别 1、 含义不同 2、 运作不同 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 那么,在运作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 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策划新闻, 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 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 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3、 性质不同 4、 目的不同 新闻策划”是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新闻的问题. “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 实,重点是解决做好策划效果的问题 5、 意义不同 新闻策划立足于客观事实这一前提,是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的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 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意义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 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策划新闻为了最大限度 地赢得读者的“眼球”,它经常通过策划活动,人为地制造事实,然后当成新闻来报道。它偏 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则考虑不多。可见,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 最大的经济利益时空转换
第三章广播电视传播构成PPT课件
三、 广播电视受传特性
1、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收
• 广播电视是以同时传播,分散受传的方式 进行的。其大面积同步进行的分散受传方 式构成无数单个受众的一种不约而同的社 会行为。
• 电视收视犹如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观众处 于更为自由自在的心理状态。
• 社会全体公民获得传播平等和共享的权力。
金灿灿 绿油油 月亮弯弯 白雪皑皑
• (6)选用双声词、叠韵词
•
芬芳 澎湃 昂扬 汪洋
•
六十年的沧桑,六十年的辉煌,汇成共和国
壮丽的交响。
词汇
• (1)少使用书面语、文言文词语
• 夤夜 翘楚 饕餮 颇丰
• (2)多用双音节的词
• 希——希望
• (3)用普通话的词
•
Xiamen---小孩 hagu---哪个
• (4)少用专业术语
• 衣原体 支原体 硝酸咪康唑
• (6) 不滥用简称
•
防近 妇干
• (7)少用代词
•
A总裁考察我市投资环境,B市长陪同参
观了经济开发区,他表示……
• (8)恰当运用语气词
•
柱儿抬头一瞧,嚯,桥上来来往往的
可真不少!
句法
• (1)少用书面语句式 • 为期三天的三级干部会议已于昨日结束 • (2) 不用倒装句 • “-----------------”某某说:(——————) • 成本低、繁殖快、省饲料、多积肥、肉可
• 其次,广播电视以动态听觉符号和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符 号为信息形态。
二、广播电视传输特性
• 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现场直播) • 2、高度综合的连续性 滚动式播出;符号;内容;传播形式 • 3、深入社会的渗透性 直接;接受免费;一次性投资;感情色彩;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二战前后欧美一流知识分子、艺术家、学者,都曾经高度重视媒体。譬如大诗人庞德、大哲学家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瓦、大学者约翰•伯格、大哲学家及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等等,均深度涉入公众媒体,不仅利用,那还是他们在事业盛期或晚年的重要工作。萨特失明衰老后,放弃写作,全力主持电视节目,向全国和全欧洲人民说话,一说就说了10年。约翰•伯格在BBC主持多年系列节目,几乎影响到70年代后的欧美文化形态。他的《观看之道》在中国是极小众的美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可在当时却是英国大众定期观看的电视节目。
有人批评易中天媚俗,认为学者应该坚守精英立场,不能向大众一味地投怀送抱,有失斯文。知识分子介入媒体和社会,本是无可非议的。知识生产者不仅要关注知识生产,还要关注知识的传播和社会效果。介入媒体、关注社会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应有之职。但问题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媚俗”。我们不赞成完全脑体倒挂式的媚俗,仅仅向社会知识下限看齐的媚俗是不可取的。“易中天现象”提醒我们,知识精英必须思考如何将自己生产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东西。过于“城堡”化的知识生产只会把自己推到社会的反面,被社会所误解。但在知识堡垒和学院体制根深蒂固的今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需要整个知识共同体来思考和解决。
陈丹青在今年5月看过一集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后,说很佩服!30分钟谈话节目容量很大,话一出口不能改,比写文章难多了,何况是专栏,连续讲,非常难。易先生高度专业,没有废话,可听性甚高。惟一的缺点是语速慢了一点,并仍有报告腔的残余。学生告诉我这档节目大受欢迎,我很高兴。中国学者早该利用媒体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这样的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他认为,孔子要是活到今天,绝对霸占电视台;胡适、鲁迅、陈独秀活到今天,坦然上电视。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功能 1.新闻传播 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 2.社会教育 百家讲坛、探索发现、今日说法 3.文化娱乐 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回声嘹亮 4.信息服务 天气预报、经济半小时、法律咨询
“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讨论:也说电视的负面功能、简单
三、广播电视体制
国家经营型 公共机构经营型 私营商业型
关于“制播”分离 “三个不变”:频道的宗旨不变,电视台 的节目终审权不变、电视台的广告审核权 不变 “两个共同”:合作双方共同策划、共同 制作; “一个为主”:以电视台为主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功能和任务
二、广播电视的任务
1.经济建设(经济报道) 2.文化建设(文艺和教育:弘扬主旋律,提倡 多样化) 3.思想建设(处理好价值导向一元化和价值取 向多元化的关系) 4.政治建设(提高舆论监督水平,“焦点访 谈”)
2.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舆论:通常称为“公众意见”或“公共意 见”。
社会舆论:人们对社会现象公开表达的评 价性看法和倾向性态度。
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1.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信息记录手段 节目的播出形态 传送和接收
2.综合性的传播媒介 传播内容:新闻、教育、娱乐,服务节目 传播形式:所有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形式 3.以新闻传播为主体 广播电视节目在时间上所在比例虽然不高, 但都在黄金时间播出,是广播电视节目的 主体和骨干,最能体现一个媒体的实力和 水平。
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
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
第三章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
一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反馈者
3、受众的心理
共性心理:
求新重快——受众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越来越高 求知重趣——贴近生活、饶有趣味的知 识 求真重美——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表达 的美感 求富重乐——致富的信息和娱乐的信息 求深重活——信息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
舞蹈:
造型美、人体美的理念对于电视 报道捕捉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动作和表 情大有裨益
雕塑: 着重表现人的意志和力量,以形体 动作的静止来表现内在力量的动感 电视新闻的定格手法源于此。
戏剧:
为了增加表现力常常使用暗场、拉幕、 换布景等各种方法来表现时空转换,为电 视通过切换镜头來表现时空转换提供基础。
9、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 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 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 作词与作曲。 10、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 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 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11、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 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 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电影: 电影的蒙太奇作为特殊的表现手段和形 式,在电视深度报道中可以得到充分应用。 技巧转场:淡出淡入 叠化 定格 翻页
Montage(蒙太奇) 来自法语的MONTER,是 法语建筑学 上的一个术语。
原义是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
把这个术语借用到电视新闻中来,意 思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 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电视作品。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作者:————————————————————————————————日期:2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电视传播与“地球村”广播电视有那些传播共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正、负两面)广播的永恒魅力?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一、传播的快速性、易受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二、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四、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一、传播的快速性、易受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1、各种符号插上了“电翅膀”,使“大众传播”真正能够同时面向大众,使各地的大众真正能够同时获得同一信息;信息可以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同的速度广泛传播,使人们能够耳闻目睹瞬间万变的大千世界;2、各种符号因素,经过精心处理、合成以后,可以更加真实、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更易于人们接收。
如声音中的语言和音响、音量和音调,图像中的景别、光线和色彩等等。
3、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收信息,有利于排除或减少外部干扰缺点:广播电视瞬间即逝,不留痕迹,收听看广播电视没有思考的余地;必须使用一些录音、录像设备,把内容节目有意识地保留起来,增加了听众或观众时间和经济的支出;广播电视只能单向、线性传播。
(朝向双向、互动发展)一、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地域、受众收听的随意性----精力不集中频繁转台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1、内容丰富2、表达手段丰富电视具有双通道的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以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而声音画面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传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被动选择性----线性传播二、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电视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真实性。
新闻的滚动报道现场报道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是一把双刃剑。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一、传播新闻的功能二、舆论监督的功能三、传授知识的功能四、提供服务的功能五、愉悦身心的功能一、传播新闻的功能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使人们能用第一时间如亲临其境一样去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三组)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三组)第三章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自然属性:对自然界事物的面貌、现象、规律以及特征的表述或说明社会功能:满足使用者显示需求的属性,包括客观物质性和主观精神性两个方称为功能的两重性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本身具有同步性和连续性)1、传播速度快(以电子为介质)2、覆盖范围广(只要在电波覆盖的范围之内,只要有接收设备,就可以收听收视,不受地理、气候。
交通的影响)3、传播对象广泛(门槛低,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的制约)4、信息容量丰富(频道丰富,涉及面广,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5、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视听感知,通俗易懂,现场感强,真实性强,比较直观)6、社会功能多(新闻报道,宣传与舆论引导,教育,文化娱乐,大众服务)二、广播与电视的优势(-)广播的优势1、听众接收灵活方便2、广播是欣赏音乐的最佳媒介3、广播在听觉上易于触发理性认识4、广播节目采制成本较低,手段简捷(二)电视的优势1、综合性更强(但是只有声音,综合性受到一定的局限)2、主观性更突出3、娱乐性更强三、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传播资讯2、引导舆论(我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现代舆论宣传工具)?形成舆论引导舆论舆论监督3、社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介绍地理知识●介绍科技文化知识●系统讲授学科知识4、文化娱乐●引发审美活动(文化节目)●提供休闲消遣(综艺娱乐节目)●帮助排遣宣泄(情感释放)5、服务大众(实用性强,能直接帮助受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电视的负功能1、不规范语言传播2、为追求利润而过分商业化3、使人过分沉迷于“虚拟环境”4、精神的麻痹产品,犯罪的引离剂5、创新难题,多元危机。
教学配套课件:电子媒介新闻教程广播与电视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一、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广播
• 奥斯邦与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 外商创办的其他商业性广播电台 • 日伪广播及其他国家在华广播
二、北洋政府官办广播
• 北洋政府在公布广播法令允许民间购置收音机时, 开始着手筹建官办广播电台。
(三)香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 新闻传播的国际性与开放性 • 新闻传播的社会性与服务性
二、澳门的广播电视
(一)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 • 澳门广播电台 • 澳门电视台
(二)澳门卫星电视台
• 澳门卫星电视台是澳门宇宙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创办的一家在澳门 注册的跨国跨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机构。
三、台湾的广播电视
• 不同广播电视体制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 • 依据广播电视事业所有制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
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
(一)国家经营型
• 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由 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 府部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 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 广播电视的社会教育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 和社会教育类节目。
(三)文化娱乐
• 文化娱乐是人们最早赋予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从最先从收音机中飘出的小提琴曲,到现代电视 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城",娱乐性节目始终是广 播电视节目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节目
(四)信息服务
• 广播电视中直接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知识和信息的节目是信 息服务节目。
(一)新闻传播
• 新闻传播是广播电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 的主体和骨干,在广播电视传播的各种信息中,报道和评价事实 的新闻是最新、最快、最重要、信息量最大、按照传播规律经过 专业化处理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四、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他人相对立的心理倾向。具有逆 反心理的受众,往往采取与传播者相对抗的态度和行 为。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造成观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新闻信息或节目内容不真实;
2、过多地重复人所共知的普遍性结论或陈旧观念; 3、传播的信息内容与观众的立场、观点、所处的实际情况相距 很远,或与受众固有成见相矛盾;
4、在历史转折时期或新的方针、政策开始实行之前,由于宣传 不得法,未能很好地改变受众的“定势错觉”;
5、特定、编辑、记者、播音员等或因形象、语调引起反 感,或因工作作风、品德修养失去威信,易引起受众逆反现象。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态度:
第三章
电视传播的受众研究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角色:
一、信息的接受者
构成受传关系 主动的、有选择地接受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 现代社会大众使用媒介的目的: 1、解闷消愁 3、确认自我 二、媒介的使用者 2、人际关系 4、监视环境
电视传播中受众反馈的方式: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 2、在直播现场和现场直播节目中直接反馈; 3、通过专门机构调查,收集受众反馈意见。
电视传播过程中反馈的特点:
1、反馈的被动性 2、反馈的延迟性 3、反馈的差异性 4、反馈的典型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观众调查
观众调查是受众调查的一种,也是获取受众反馈信
——传播者的权威性、传播方式的多面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反馈
反馈:
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传者据此检验传播效果,调 节后继的信息传播,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环流。 反馈的作用: 1、检验电视传播效果 2、提供改进节目依据 3、提供电视报道线索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当广播电视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要,广播电视节目就能
真正地服务受众、引导受众。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严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广播电视受众需要是一种建立在广播电视受众共性基础上, 以其个性为依据的信息需要,这种需要呈现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 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特定的时间段内、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 的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的一种相对的统 计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收视率高低是电视台能否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中国观众收看电视的动机:
——了解国内外时事、增长见识、娱乐消遣;
中国观众收听广播的动机: ——获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方针政策、消遣娱乐、丰
富生活、增长见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心理
一、期待心理:
指受众对电视节目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的预求
状态。 1、信息期待 3、移情期待 2、娱乐期待 4、“纪实”期待
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它主要是电视传播机构或社会上其它专门机构对观众 进行的社会调查。其内容包括: 电视传播活动中—— 观众收视节目的基本现状、节目覆盖率、观众构成、 观众收视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调查; 观众对节目的反应、要求、意见和建议等,
(属于描述性研究的初级阶段)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视听率调查服务公司(rating services): 为广告主和广播、电视公司测定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受众的 公司。他们从市场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发表其调查结果, 企业向这些机构机构调查报告,作为自己策划、购买或销售媒介 广告的基础。 如: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美) 央视索福瑞(GSM)
态度:
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有的那种带有一致性和持久性的行为 倾向” 。 态度由三种要素构成: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态度的形成 (传播环境对受众态度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态度的改变:
指受众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
发生了变化。 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当这种需要激起受众受传活动时,便构成受众的动机。
需要 —————— 动机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大众使用媒介的动机:
(1)获取所期望信息的需要 (2)迎合一种已经养成的接触媒介的习惯 (3)为了休息和寻求刺激 (4)逃避烦闷和无聊 (5)获得陪伴、避免寂寞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 •
四、信息反馈者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特征:
一、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稳定中的流动性 电视传播的覆盖率 电视观众的结构层次 二、收看的随意性、自主性与隐匿性 家庭收视环境的影响
电视节目(频道)的选择范围
电视技术提供的便利(遥控器) 三、理解的差异性
影响观众理解信息的因素:人的个性心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心理:
1、需要和动机 2、心理效应 3、心理倾向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永恒的需要 创造了职业传播活动
•
受众需要激发了受众对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接触和使用, 受众有怎样的需要,其渴求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节 目内容及其在传播中的比例。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二、定势心理: 指受众个体在观看电视之前已有的由诸多主观因 素构成的心理模式。 求真、求实、求新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三、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是借用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理 论来阐释受众在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所谓认 知心理,在此是指受众通过电视传播,根据电视形象 特征,推测、判断、理解其本质或内在属性的心理活 动模式。
“使用与满足” 媒介能对受众做什么
受众能使用媒介做什么
(基于观众使用媒介的心理需求)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三、受传的双重角色
受众的双重角色:信息的接收者 信息的传播者
(直接或间接参与)
当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电视传播观念的变化,为受众参与传播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现代受众素质的提高和收视心理的变化,也为 新的受传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变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