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抗凝策略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标准操作规程一、前言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抗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二、适应症血液净化抗凝治疗适用于下列疾病:1.急性肾损伤;2.急性肝衰竭;3.重症肺炎;4.中毒性肺炎;5.重症胰腺炎;6.重症心力衰竭;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三、抗凝治疗药物1.低分子肝素(LMWH):常用于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治疗中,具有抗凝效果稳定、出血风险低等优点。
2.肝素钠:常用于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治疗中,具有抗凝效果强、作用迅速等优点。
3.阿加曲班:常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抗凝效果强、作用迅速等优点。
四、抗凝治疗方案1.低分子肝素(LMWH)方案:(1)透析前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40mg。
(2)透析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和透析器的类型,注射适量的低分子肝素。
(3)透析后2小时内,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40mg。
2.肝素钠方案:(1)透析前静脉注射1次,剂量为50-100U/kg。
(2)透析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和透析器的类型,静脉注射适量的肝素钠。
(3)透析后2小时内,静脉注射1次,剂量为50-100U/kg。
3.阿加曲班方案:(1)透析前静脉注射1次,剂量为0.5mg/kg。
(2)透析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和透析器的类型,静脉注射适量的阿加曲班。
(3)透析后2小时内,静脉注射1次,剂量为0.5mg/kg。
五、抗凝监测1.血小板计数:每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小时进行监测。
2.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每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小时进行监测。
3.肝素抗Xa活性:每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小时进行监测。
六、抗凝不良反应处理1.出血:停止抗凝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输血或手术治疗。
2.过敏反应:停止抗凝治疗,给予抗过敏治疗。
3.骨质疏松:加强钙、维生素D等营养支持治疗。
血液透析中抗凝方法
抗凝剂本身的药物不良反应
肝素的不良反应
1. 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后禁止肝素类制剂 2.过敏反应:罕见.
3.高脂血症、骨质疏松—低分子肝素较少发生
4.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下降,脱发.
鱼精蛋白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 2.心律失常:在注射速度快引起,包括心脏骤 停,呼吸抑
制等。
3.出血:过量可引起
内容
1 2 定义及概述
凝血状态的评估
抗凝剂的选择
3
4 5
抗凝治疗的监测
抗凝剂治疗的并发症
抗凝剂的监测
肝素:透析过程中ACT/APTT维持于治疗前的1.5~2.5倍,治疗结束后
基本恢复治疗前水平。
低分子肝素:可采用抗凝血因子Xa活性监测 枸橼酸钠:透析过程中ACT/APTT维持于治疗前的1.5~2.5倍,治疗结
谢谢
予适当的抗凝、促纤溶治疗。
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出血
常见原因: 1)抗凝剂剂量过大 2)合并出血性疾病 预防与处理 1)血液净化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2)在对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过程中凝血状态检测和评估的基础上,确立个 体化抗凝治疗方案 3)发生出血的患者,重新评估凝血状态,停止或减少抗凝药物的剂量 4)针对病因处理,并针对不同的抗凝剂给予相应的拮抗治疗
普通肝素
一种水溶性物质,分子量约为1万道尔顿.半衰期30~ 120分钟,血透不通过透析膜,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结成 复合物.肝素的抗凝活性主要是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从而抑制Ⅻa、Ⅺa、Ⅹa及凝血酶G活性达到抗凝目的,但 不能溶解形成的栓子.经济、简便、安全.
抗凝剂的种类
低分子量肝素(LMWHs)
束后基本恢复治疗前水平。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四、抗凝剂剂量的选择
(一)普通肝素
1.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 一般首剂量37.5~62.5U/kg(0.3~0.5mg/kg),追 加剂量625~1250U/h(5~1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透析器/滤器前静脉输注 (常用);血液透析结束前30~60min停止追加。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剂量。
一、评估治疗前患者的凝血状态
(一)评估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1.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2.长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3.既往存在支气管扩张、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痔疮等潜在出血风险的 疾病。 4.严重创伤或围手术期。
(二)评估患者临床上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1.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 伤的基础疾病。 2.既往存在静脉血栓、脑血栓、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3.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低血压。 4.长期卧床。 5.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血酶从尿中丢失过多。 6.合并严重的创伤、外科手术、急性感染。
五、抗凝治疗的监测
(二)血液净化过程中凝血状态的监测 血液净化过程中凝血状态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血液 净化过程中体外循环是否达到充分抗凝、患者体内凝血状 态受到抗凝剂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易于出血。因此,不仅 要监测体外循环管路中的凝血状态,而且还要监测患者全 身的凝血状态。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端采集的样本,由于 血液刚刚流过体外循环管路,因此各项凝血指标的检测可 反映体外循环的凝血状态,目的是评估抗凝治疗方案的有 效性;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端采集的样本,由于血液刚刚 从体内流出,因此各项凝血指标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全身 凝血状态,目的是评估抗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血液净化 过程中凝血状态的监测,需要同时采集血液净化管路动、 静脉端血样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两者结合才能全面地判 断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凝血状态。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引言: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维持体内平衡。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抗凝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以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时发生凝血。
本文将介绍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的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临床操作1. 抗凝剂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液净化方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柠檬酸锁定钠等。
2. 抗凝剂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净化方式等因素,调整抗凝剂的剂量。
通常,肝素的剂量根据凝血酶时间(AC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监测和调整。
3. 抗凝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以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
4. 血流动力学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出血等。
二、标准操作规程1. 导管插入:在导管插入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局部麻醉。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导管与血管壁摩擦,避免过度弯曲和拉扯,以防止导管移位或损伤。
2. 抗凝剂注射:根据抗凝剂的剂量和治疗方案,准确计算和注射抗凝剂。
注射前要检查抗凝剂的质量和过期情况,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 抗凝监测:根据抗凝剂的种类和剂量,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操作时要准确记录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达到治疗的目标。
4.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低血压、出血等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抗凝治疗,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输液、补液、输血等。
5. 治疗终止:根据治疗方案和患者的情况,及时终止血液净化治疗。
治疗结束后,要及时拔除导管,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结论: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是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减少操作风险,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课件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 和抗凝效果监测结果, 个体化调整抗凝药物的
剂量。
抗凝治疗的监测与调整
01
02
03
04
05
凝血功能监测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
血小板计数
药物相互作用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评估抗凝效果,防止出 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用于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 效果,INR值在2.0-3.0之 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抗 凝范围。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或其它方法,阻止血液凝固过程的 治疗方式。其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抗凝治疗的目的与作用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血栓,从而降低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通过抗凝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未来发展
03
未来个体化抗凝治疗将更加注重精准医学的理念,通过多学科
协作,实现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管理。
抗凝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前景
01
特殊人群的定义
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等,这些人群在接受抗
凝治疗时需特别关注。
02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原则
预防
在使用抗凝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处理
一旦出现其他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过敏反应可给予抗过敏 药物;肝功能异常可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血液净化中的抗凝(护理)PPT医学课件
27
注意事项
溶液:枸橼酸浓度为46.7%(1.6 mol/L);氯 化钙浓度为3.33%(467mmol/L)。
测定基础凝血时间和血浆总钙浓度。使APTT 或 ACT应延长100%并保证总钙浓度在正常范围。
当机器报警进入旁路状态时应关闭氯化钙 输入, 减少枸橼酸输入速度50%。
凝血抑制因子制剂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 肝素辅助因子Ⅱ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制剂
抑制凝血因子合成药物
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 茚二酮类、双苯茚二酮)
6
普通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HP)
天然肝素是一种带阴电荷的硫酸粘多糖,分子 量为3000-57000不等的混合物
反跳:
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不稳定, 鱼精蛋白的分解比肝素快 使得游离出的肝素抗凝作用再现,引起出血。
17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低分子肝素是把标准肝素用不同的方法分
解,提取的分子量4000-6000的肝素。 抑制Xa活性,对凝血时间影响较小,抗栓
在体内产生“蓄积效应”,引发LMWH的安全 性问题
24
LMWH过量
轻度出血时减量,一般不需特别治疗。 鱼精蛋白仅应用于严重的病例,主要中
和抗凝作用,仍保留一些抗因子Xa活性,
0.6ml(6mg )中和大约0.1ml(1000U) 速碧林
1mg中和大约1mg(100U)克赛
鱼精蛋白注射量应考虑注射速碧林后经 过的时间,并适当减少注射剂量。
11
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
血液净化抗凝技术及技巧-ppt课件
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
➢ 评估患者临床上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明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 管炎等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基础疾病
既往是否存在静脉血栓、脑血栓、动脉栓塞、心肌梗死 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有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状态 有无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
如何判断血液透析时体外、体内的凝血状态
动脉针管端反映 体内凝血状态
静脉针管端反映体 外循环凝血状态
检测凝血指标: 内源性:APTT、CT和ACT 外源性:PT、INR 共同途径:Fbg、TT 血小板活化:计数、BT
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
评估治疗前凝血状态 明确抗凝剂的使用禁忌
选择抗凝剂种类 选择抗凝剂剂量
选择抗凝剂剂量
• 低分子肝素
治疗前给予60 ~ 80 U/kg 静脉注射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或血浆置换无需追加剂量 CRRT 每4 ~ 6 h 给予30 ~ 40 U/kg 静脉注射,治疗时间
选择抗凝剂种类 选择抗凝剂剂量
监测凝血状态 处理并发症
调整剂量
透析治疗前 透析过程中 透析结束后
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
为什么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 因原发疾病、炎症反应、感染、应激等因素普遍存在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凝血活性亢进及血小板活化,处于高凝血状态 ➢ 常常接受各种手术和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存在出血风险或表现;
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
➢ 血小板活性状态的评估
全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BT) 血小板数量减少伴出血时间延长 ✓ 患者止血功能异常,易于出血 血小板数量增多伴出血时间缩短 ✓ 易于产生血小板性血栓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急诊科彭明血液净化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治疗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血液净化的应用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是否选择抗凝治疗?如何选择抗凝治疗?怎样使用抗凝治疗个性化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定义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剂量,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达到充分、合理抗凝疗效.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凝血纤溶血液接触所有异物表面都会启动凝血过程导管血液管路血液过滤器膜在ICU 内,鉴于病人存在多种疾病,炎症状态、肝功能受损、治疗药物等影响,完全避免出血并发症与保持体外循环回路通畅之间的平衡是很难实现的。
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凝血抗凝治疗的目的∙目的:是避免体外循环回路凝血,同时把对病人的全身影响降至最低∙有效的抗凝(AC)能够预防血凝块的形成,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要素,可以优化液体和溶质的清除率以及延长过滤器的寿命血液净化应用抗凝剂的目的∙保持良好体外循环状态,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避免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抗凝作用最好局限在体外循环的滤器和血路内,避免出血理想抗凝剂的要求∙抗血栓作用强,确切的抗凝效果∙对机体代谢影响小、不影响血小板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较短的半衰期,血液净化结束后能被迅速代谢而失活∙有特异性对抗物质∙使用简单、容易监测∙来源充足、价格低廉抗凝剂的种类∙增强凝血抑制因子活性药物肝素(钠或钙)低分子肝素(钠或钙)类肝素(藻酸三酯、戊聚糖多硫酸酯)∙抑制凝血因子活性药物合成的蛋白酶抑制剂(甲磺酸奈莫司他)抗凝血酶药(阿加曲班和水蛭素)∙钙离子鳌合剂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种类∙抗血小板药物腺苷酸环化酶兴奋药(前列环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噻氯匹啶)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双嘧达莫)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凝血抑制因子制剂抗凝血酶Ⅲ蛋白C血栓调节蛋白肝素辅助因子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制剂∙抑制凝血因子合成药物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茚二酮类、双苯茚二酮)血液净化常用的抗凝剂∙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阿加曲班、水蛭素∙枸橼酸钠凝血因子因子同义名合成部位主要激活物主要功能Ⅰ纤维蛋白原肝细胞形成纤维蛋白Ⅱ凝血酶原肝细胞(需VK)凝血酶原复合物Ⅲ组织因子内皮细胞/其它细胞启动因子Ⅳ钙离子辅助因子Ⅴ前加速素异变因子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和FⅩa 加速FⅤ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Ⅶ前转变素稳定因子肝细胞(需VK)FⅩa 与组织因子形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激活FⅩ、FⅨⅧ抗血友病因子肝细胞凝血酶和FⅩa 辅因子,加速FⅨa对FⅩ的激活Ⅸ血浆凝血活酶前质肝细胞(需VK)FⅪa、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激活FⅩ为FⅩaⅩStuart-Prower因子肝细胞(需VK)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FⅨa-Ⅷa复合物形成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肝细胞FⅫa、凝血酶激活FⅨ为FⅨaⅫ接触因子肝细胞胶原、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激活FⅪ为FⅪa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肝细胞/血小板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单体形成纤维蛋白网凝血过程(凝血瀑布)ⅫⅫaⅪⅪaⅨⅨaⅢ(TF)ⅦⅢCa 2+ⅧCa 2+PF 3ⅩⅩⅩa PF 3Ca 2+Ⅴ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过程外源性途径血栓形成由外源性途径开始内源性途径Davie EW.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3;278;51:50819–50832肝素●一种含硫酸基团(阴离子)的粘多糖●分子量为3 000到30 000,平均15 000●分子量大,在透析时不会透过透析膜●半衰期(T1/2)为40 ~120分钟●静脉注射,即刻发挥作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临床常用肝素钠。
血液净化抗凝方式
血液净化抗凝方式血液净化是肾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在实施血液净化的过程中,血液和人工材料表面接触可导致凝血级联反应激活,造成滤器和管路凝血。
通过对血液进行抗凝,可有效避免凝血的发生,保证血液净化顺利实施。
不同的抗凝方式由于其抗凝机制差异,存在不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选择恰当的抗凝方式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
普通肝素价格便宜,使用广泛,但半衰期短,给药次数多;低分子肝素相较于普通肝素,所抑制的抗凝因子更单一,生物相容性及药代动力学更为优越,HIT发生率较低。
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较长、非特异性结合较少,因此抗凝效果更为可控。
达那肝素是一种肝素衍生物,HIT的发生率远低于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枸橼酸与阿加曲班均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枸橼酸适合在合并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使用,警惕低钙血症的出现。
磺达肝癸钠与水蛭素经肾脏代谢,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半衰期较长,更适合于需要持续抗凝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而非普通血液透析人。
水蛭素、甲磺酸萘莫司他、阿加曲班等凝血酶抑制物缺乏有效的拮抗药物,需警惕药物过量。
普通肝素:价格便宜、使用较为广泛。
静脉使用时半衰期约为1.5h,因半衰期较短,血液透析时需要给予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操作较为繁琐。
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最大的风险在于出血和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HIT),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脱发、皮肤坏死、骨质疏松、高钾血症、血脂紊乱等。
局部肝素抗凝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风险小的优点,缺点则在于难以准确把握鱼精蛋白用量、拮抗效果可能因解离而反跳等。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进一步裂解纯化制得,因分子链长度更短,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所抑制的抗凝因子更单一(主要为X因子),生物相容性及药代动力学更为优越,HIT发生率较低。
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较长、非特异性结合较少,因此抗凝效果更为可控。
有较大出血风险、肝素存在禁忌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在无肝素抗凝下进行血液净化。
为防止凝血,通常采用每15-60 min使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弹丸式冲洗管路。
血液净化抗凝技术
肝素抗凝是常规透析和CRRT中最常用的抗凝方法
凝 血 原 理 凝 血 过 程 中 的 凝 血 酶
表 面 激 活
VIII Ca++ ,
III
血小板 活化、聚集,Βιβλιοθήκη 磷 脂 表 面Xa
XIII
Ca++
V
II
I 纤维形成
IIa
Ia
标准肝素抗凝常用的方法
持续肝素化法 间歇肝素化法 小剂量肝素化法 局部肝素化
标准肝素抗凝法
Standard heparin anticoagulation
标准肝素又称未分段肝素(Unfragnated haperin, UFH),是 一混合物,分子量3-56K,半衰期30min-3小时。 肝素的阴离子活性基团与抗凝血酶III(AT-III)的阳离子基团 结合,加速抗凝血酶 - 凝血酶复合体形成,因此产生抗凝效应, 可抑制FXa和FIIa等。
枸橼酸盐在肝、肾、肌细胞内代谢,产生枸橼酸与
碳酸氢根。另有部分可经血液净化滤器排出。
多用于重症血液净化患者,既避免了肝素的副作用,也不增加滤器凝血的机率
RCA 输注方法
从动脉端输入枸橼酸钠 (速率约3%~7%的血流量), 或按浓度配入臵换液制成含枸橼酸的前稀释臵换液。
从静脉回心端以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补入,或配制含 钙透析液,或按一定钙 / 镁浓度随后稀释液臵换液输 入。
床上广泛开展尚有难度。
肝素对血透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UFH vs LMWH
23
TG与Ch水平在使用LMWH后有所减低,但重新使用标准肝素后又恢复上升
抗凝的新思路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方案1000字
血液净化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利用血液净化设备将病人体内的毒素、废物和液体等清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在设备内循环,容易发生凝血,因此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1、肝素抗凝治疗方案
肝素是一种具有强抗凝作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液在血液净化设备内凝结。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常规剂量:在血液净化治疗前,首先进行肝素的预处理,常规剂量为1.0-1.5mg/kg。
过程中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进行调整,APTT维持在1.5-2.0倍正常值范围内,使血液达到理想的抗凝作用。
(2)重度出血者的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对于重度出血者,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应适当减量,通常推荐使用肝素剂量为0.5mg/kg,APTT维持在正常值上限的1.5倍左右。
2、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对于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具体用法如下:
(1)常规剂量:在血液净化治疗前,首先给予利伐沙班50-100mg 的剂量预处理。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按医嘱调整利伐沙班的剂量以及APTT,使血液达到理想的抗凝作用。
(2)重度出血者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对于重度出血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应适当减少剂量,通常推荐给予利伐沙班25-
50mg的剂量。
以上就是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抗凝药物,并将剂量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保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
理想的抗凝剂
抗血栓作用较强 出血的危险性较小 药物抗凝作用只局限于体外循环局部 不影响全身凝血功能 药物监测简便易行,适于ICU床边使用 长期使用无全身副作用 使用过量有相应的拮抗药
CRRT抗凝方式
全身抗凝
肝素 低分量子肝素 前列环素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Orgaran 低分子右旋糖酐 重组水蛭素
Na 140; K 0 ;Mg 1.5;Cl 101.5 Citrate 40mEq/L Dextrose 0.2% zero calcium
Arterial
Filter
Ultrafiltrate
Calcium infusion
5.6mEq/hour
Venous
CRRT抗凝
4%枸橼酸三钠:14mol/L 47.6%枸橼酸三钠:1.4mol/L(TSC) ACD溶液:葡萄糖+0.038mol/L枸橼酸+ 0.075mol/L TSC (67% TSC, 33%枸橼酸) 血中枸橼酸水平 正常:0.05mmol/L ACT延长: 4-6mmol/L 枸橼酸代谢 枸橼酸三钠+3H2CO3=枸橼酸+3NaHCO3 枸橼酸=3H2CO3+H2O+3CO2=4H2O+6CO2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甲磺酸萘莫司他(Nafomostat mesilate)抑 制凝血酶Xa因子,XIIa因子,具有抗凝 特性 甲磺酸加贝酯(Gabexate mesilate)减少血 透患者出血倾向及高危患者的输血需要 优点:降低出血的发生率
Orgaran
一种低分子葡糖胺聚糖,用于肝素引起血栓性 血小板患者的抗凝,但出血危险性较大。
CRRT中推荐的肝素剂量
首量 IU/kg 低危患者 50
维持量 IU/kg/h 10-20
血液净化抗凝技术及护理
避免碰撞、擦伤、摔倒等外伤 血液透析后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应在4-6h后进行 避免进食过烫、过硬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不用力解大便 观察穿刺针处有无出血现象
护理
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的护理
严密观察透析器和管路内血液颜色的变化 (颜色变黑有凝血可能,同时观察动脉壶张 力,上升提示凝血可能)
无肝素透析时,勿在动脉端输血和营养液
总结
抗凝技术是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长期透析的病人的抗凝最重要的是“个体化” 抗凝。 普通肝素抗凝时应侧重于出血观察, 结束透析后延 长穿刺点压迫时间以防止局部血肿
使用前做好三查七对工作,询问患者有无过敏 史,出血史 准确配制低分子肝素
剂量正确,两人核对 透析过程中,每隔30min巡视机器上的静脉压, 动脉压,跨膜压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 低分子肝素钠的配制:
• 将低分子肝素钠一支0.4ml,5000U稀释成5ml
1000U/ml
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的配制:
• 4、依诺肝素钠(克赛): • 4000AxaIU/ 0.4ml/支 • 6000AxaIU/ 0.6ml支血液净化常用的抗凝技术
普通肝素抗凝技术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技术 无肝素抗凝技术 局部枸橼酸盐抗凝技术
血液透析常用的抗凝技术 三、无肝素透析
适用于:
活动性出血、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近期手术、大面积创伤或创伤性检查等
无肝素透析时,应当侧重血流量和透析器及管路凝 血的判断,出现凝血,及时处理
护理
一、 常规肝素抗凝的护理
血液透析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抗凝血机制(三)
体液抗凝血机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ATIII)、C1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α1AT)、 α2抗纤溶酶(α2AP)、 α2巨球蛋白( α2M)、肝素辅助因子II (HCII)
蛋白质C系统
抗凝剂和剂量,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达到充分、合理抗凝疗效
血液净化应用抗凝剂的目的
保持良好体外循环状态 避免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 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
的危险 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
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
主要内容
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
阿加曲班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
Ⅻa
ⅢⅪⅪaⅨ来自ⅨaⅢ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PF3 Ⅷ
Ca2+
PF3
Ⅹ
Ⅹa Ⅴ
Ca2+
Ca2+ Ⅹ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阿加曲班
凝血酶的结构
Lechtenberg B C et al. PNAS 2010;107:14087-14092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清除促凝因子(如内毒素等) 灭活已激活的凝血因子
肝细胞
灭活已激活的凝血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体内抗凝血机制(二)
血管内皮细胞VEC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VEC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单核细胞等正常时不表达TF。因而不会 使凝血系统启动
VEC可产生TFPI,抑制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 VEC表面可表达TM,通过TM-PC系统产生抗凝作用 VEC表面表达肝素样物质并与AT-Ⅲ结合产生抗凝作用 VEC可生成PGI2、NO及ADP酶等物质,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的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
Ⅻa
Ⅲ
Ⅺ
Ⅺa
Ⅸ
Ⅸa
ⅢⅦ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PF3 Ⅷ
Ca2+
PF3
Ⅹ
Ⅹa Ⅴ
Ca2+
Ca2+ Ⅹ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内容
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
体内抗凝血机制(一)
细胞抗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肝素钠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
Ⅻa
Ⅲ
Ⅺ
Ⅺa
Ⅸ
Ⅸa
ⅢⅦ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PF3 Ⅷ
Ca2+
PF3
Ⅹ
Ⅹa Ⅴ
Ca2+
Ca2+ Ⅹ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低分子量肝素
血液净化抗凝策略
主要内容
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定义
血液净化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主要
的治疗方法。
血液净化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血液
透析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
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合适的
阿加曲班
Thrombin
Argatroban or
melagatran
Active site
Exosite 1
(fibrin binding site)
水蛭素
水蛭素是水蛭(蚂蟥)的唾液腺分泌的一种酸性多肽 为凝血酶特异抑制剂
抑制凝血因子合成药物
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茚二酮类、双苯茚二酮)
理想抗凝剂的要求
确切的抗凝作用 不影响血小板功能 较短的半衰期,血液净化结束后能被迅速代谢而失活 有特异性对抗物质 对脂质代谢无影响 来源充足、价格低廉 不增加出血风险 使用简单 容易监测
血液净化常用抗凝剂
肝素 低分子肝素 阿加曲班、水蛭素 枸橼酸
肝素钠
带负电荷的粘多醣 分子量为3 000到30 000,平均15 000 分子量大,在透析时不会透过透析膜 半衰期(T1/2)为40 ~120分钟 肝素注入血管内,作用很快出现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抗凝机制
肝素钠
分子量2 000~9 000,平均4 000~5 000 主要灭活Xa因子 对凝血酶作用弱 半衰期长
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钠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
Ⅻa
Ⅲ
Ⅺ
Ⅺa
Ⅸ
Ⅸa
ⅢⅦ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PF3 Ⅷ
Ca2+
PF3
Ⅹ
Ⅹa Ⅴ
Ca2+
Ca2+ Ⅹ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蛋白C、蛋白S、凝血调节蛋白(TM)、蛋白C抑制物
内源性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TFPI)
主要内容
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
抗凝剂种类(一)
增强凝血抑制因子活性药物
肝素(钠或钙) 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替地肝素、法拉西肝素) 类肝素(藻酸三酯、戊聚糖多硫酸酯)
枸橼酸钠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
Ⅻa
Ⅲ
Ⅺ
Ⅺa
Ⅸ
Ⅸa
ⅢⅦ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PF3 Ⅷ
Ca2+
PF3
Ⅹ
Ⅹa Ⅴ
Ca2+
Ca2+ Ⅹ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阿加曲班
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 阿加曲班的抗血栓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 阿加曲班对凝血酶具有高度选择性 阿加曲班对游离的及与血凝块相联的凝血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阿加曲班与肝素诱导的抗体间没有相互作用 阿加曲班起效快,半衰期只有数分钟 停药后在短时间内APTT或者ACT即可恢复
抑制凝血因子活性药物
合成的蛋白酶抑制剂(甲磺酸奈莫司他) 抗凝血酶药(阿加曲班和水蛭素)
钙离子鳌合剂
枸橼酸钠
抗凝剂种类(二)
抗血小板药物
腺苷酸环化酶兴奋药(前列环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噻氯匹啶)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
凝血抑制因子制剂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 肝素辅助因子Ⅱ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制剂
凝血因子
编号
因子Ⅰ 因子Ⅱ 因子Ⅲ 因子Ⅳ 因子Ⅴ 因子Ⅶ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酶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编号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Ⅻ 因子Ⅹ Ⅲ
同义名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凝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