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日本种族与民族的形成

合集下载

日本人种的起源

日本人种的起源

日本人种的起源日本是否单一民族?日本民族从何而来?在日本古代,向大和朝廷挑战的的原日本人,其真相又如何?熊袭、隼人、虾夷、土蜘蛛族、国栖族、出云族、肃慎,这些和大和政权对抗的民族又是从何而来?日本最早的居民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爱知县发现的牛川人。

牛川人约生活於十万年前。

约距今一万年前至纪元前三世纪的七、八千年间,称为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是因为当时的陶器上有绳纹模样,故称之。

绳文人过着狩猎、采集、渔捞的生活。

这绳文文化是由美国的动物学家摩斯於一八七七年发现的。

他在东京的大森车站附近发现贝冢(大森贝冢),并发掘出人骨。

这贝冢,北从北海道,南至琉球,散布在日本全国各地,约有二千五百所左右。

绳文人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一五八公分,女性一四八公分。

头骨比现代日本人还大。

其平均寿命,男三十一一岁,女三十一三岁。

绳文人有依年龄拨牙的习俗。

成年人死亡时,大都是屈葬。

而幼儿用瓮棺葬。

纪元前二、三世纪,稻作文化从中国江南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青铜器与铁器也同时传来,改变了整个生活型态,这是弭生时代的开始。

弭生时代约有五、六百年。

弭生文化是因於东京都文京区弭生町发现陶器而命名的。

弭生人身高比绳文人高,脸与鼻子则较窄。

人类学家金关丈夫博士推断,弭生时代初期,由朝鲜半岛的某种族集体迁徙至日本,与绳文人混血,形成北九州弭生人。

南方的勇士──熊袭与隼人狩猎民族,凶猛勇敢的隼人在日本九州的南端,也就是在今日的宫崎县(从前称日向)及大隅半岛(今鹿儿岛县)一带,曾经是狩猎民隼人族的根据地。

「隼」是一种类似老鹰的迅捷猛禽,由於隼人勇猛果敢,所以冠上猛禽的称呼。

在「新唐书」的「倭国传」里,曾提到「邪古、波邪、多尼」等地名。

邪古相当於今日的屋久岛,多尼是种子岛,而波邪(HAYA)就是隼(HAYA)。

这隼人的根据地,几乎都是火山砂与凝灰岩的土质,既不适於水田耕作,而且也因为养分不够,不能作为旱田,因此只能靠狩猎来维持生活。

他们潜海捕鱼,上山追捕野兽,外表看起来非常强壮、凶猛。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大和朝廷为了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大量接 受登陆日本列岛的外来人,从而使外来人口急 剧增加。根据考古资料判断,古坟时代踏上日 本列岛的人也具有东北亚人的特征,他们大都 居住在日本西部,从而使东西日本人的差异比 弥生时代更明显。 (五)现代日本人 今天,人们不难发现日本东西部在语言、风 俗习惯、食物偏好、考虑问题的方式等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东西部日 本人的身高、头和面部形态、指纹、掌纹、血 型、DNA分布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2、关于日本人得起源 现代日本人是土著的绳文人和进入弥生时 代以后的日本周边族群的人融合,逐渐形成 了。
日本人的形成
(一)石器时代(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 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的被认为是日本人直 系祖先的最早的遗骨,是距今约18000年的人 类遗骨。这种遗骨以“港川人”为代表。目前 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都属东南元前2500年) 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 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
(三)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弥生人是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 原始人,约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因代 表该时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发现于日本东 京都文京区弥生町,所以称为弥生人。
从日本全国来看,居住在九州北部和本州南 部的弥生人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具有较明显的 东北亚人得特征,而后者则具有较明显的土著 冲绳人的特征。 2012年11月,日本有研究称日 本人是弥生人和绳文人混血而成的。
(四)古坟•大和时代(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 的时代,因为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 名。古坟时代在日本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畿地区出现了“朝廷”,即大和朝廷。
《日本通史》笔记
第一章 史前时代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亚洲大陆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处,只有日本列岛,以单一的大和民族存在,官方宣称没有少数民族。

究竟日本大和民族,与亚洲的人种有没有关系?语言基因类近蒙古从基因分析、考古发现、语言结构,在在证明,日本大和民族与蒙古人种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的语言文法和植、动物单词发音,与远东通古斯语相似,与汉语截然不同。

现在生物科技越来越进步,已可以追踪民族的基因沿革演变,根据基因分析,日本大和民族主要有蒙古人种的基因,也夹杂有亚洲南部海岛人种的基因。

亚洲北方草原人种最早到达日本,南部海岛人种(包括长江三角洲越族和马来族)稍后追随进入日本列岛,两者分别组织部落,形成较强大的小国,最多时两支种族、一百多方国并存,公元七世纪奈良大和方国崛起,各方国融合为大和民族,只有其中一支蒙古游牧民,皮肤较白,称为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目前人口只剩下二万五千人,流居于北海道。

根据考古发现,在一万多年之前,即冰河时期,地球海平面比今天低一百多米,亚洲与北美洲大陆相连,欧亚大陆草原的游牧民族,主要为蒙古人种,有逐步沿西伯利亚向远东迁徙的石器考古证据,一支到白令海峡,沿亚、美两洲连接的大陆桥,到阿拉斯加,演化为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

一支经兴安岭、吉林入朝鲜半岛,当时对马海峡比今天狭窄,渡过对马海峡,到了今日的北九州和本州。

证据是甚么?就是在日本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精巧而复杂的石刀,同西伯利亚发掘的旧石器相似,日本先民没有陶器,以打猎为生,掘地穴搭篷而居,不会种水稻,这也与西伯利亚的先民相似。

从绳文时代到飞鸟时代公元前七千年,日本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绳文时代(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三百年),考古发现这时的先民住在竖坑式的住屋,下为坑,上为木头搭盖的草棚,结绳纪事,用泥土制偶像,以精巧的石、角、骨磨制成刀和针进行生产;这时期的生产和文化明显落后于中国,看来当时日本与中国直接往来不多。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第一章:古代日本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日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日本民族构成和古代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内容:日本民族的构成和起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

分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如部落制度、封建制度等。

讨论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如天皇制度、摄政制度等。

第二章:大化改新与飞鸟时代2.1 学习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2.2 教学内容: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2.3 教学活动: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如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体制问题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土地制度改革、官制改革等。

讨论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天皇的权力、贵族的势力等。

第三章: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3.1 学习目标:了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

3.2 教学内容: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3.3 教学活动:分析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特点,如遣唐使、奈良文化等。

引导学生了解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如《源氏物语》、平安文化等。

讨论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如寺庙建设、佛教艺术等。

第四章:中古时代的日本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古时代日本的状况,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4.3 教学活动:分析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如土地制度、市场经济等。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如大名与武士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等。

讨论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文化、儒家思想等的传入和影响。

第五章:鎌倉时代与室町时代5.1 学习目标:了解鎌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日本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简介1、日本人的祖先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有许多不明之处。

因为,很多日本人的婴孩,在臀部有被称为蒙古斑的青斑;因此,一般认定日本人是属于的蒙古人种。

日本列岛中,从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居住,也发现了当时所遗留下的石器和人骨。

过去认为这些原住民,是不同于现在的日本人,后来是因为现在的日本人祖先迁入后,驱逐了原住民。

但是,根据最近的研究认为日本人的祖先,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起的居住者,此外也包含了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来的许多人种,也都移往到日本,传入其文化,逐渐地混血,而成今日的日本人。

2、日本国的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日本各地分立着一百多个小国家,后来这些国家逐渐被统一,而成为一个国家。

公元四世纪时,关西地方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也就是今日天皇家系的祖先。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的范围,从本州的西半部和九州的北半部一直延伸到四国一带。

由于日本国是长期间逐渐被统一而成的,因而很难确定于何年何月所建立。

在公元八世纪编辑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史书里,记载着公元前六百六十年,初代神武天皇的建国、即位的事迹。

由于神武天皇的即位日,是相当于今日阳历的二月十一日,因而以这一天订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并放假一天。

3、日本的历史在一至二万年之前的日本,是和中国大陆连接;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与大陆分离。

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不容易受外国侵略;然而,与大陆的距离近在咫尺,因此也能汲取外国进步的文化。

日本一方面保持与大陆文化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又孕育出有独立性的日本文化,直至今日。

A、原始时代(至公元三世纪为止):从一万年前到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左右的绳文时代,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渔业、采集为主;到了公元三世纪的弥生时代,则有了稻作生产方式和使用金属器具,创造出日本人生活的原始型态。

当时虽然小国林立,但逐渐的也被统一。

B、古代(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公元四世纪,天皇统一了日本,从大陆引进文字、制度、佛教、儒教、工艺技术等文物,奠定了国家的基矗此时的天皇,凭藉着有势力的豪族的协助来掌控政治,人民则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活动。

日本民族起源

日本民族起源

日本民族の起源きげんには不明な点が多いが、日本の乳児にゅうじの多くが、臀部でんぶに蒙古斑もうこはんと言う斑紋はんもんがあるところから、アジア蒙古人種じんしゅに属しょくするといわれている。

には1万年以上前の旧石器きゅうせっき時代から人間が住んでおり、そのころの石器や人骨じんこつも発見はっけんされている。

従来じゅうらいから、この人たちは現在の日本人とは異なる先住民族であって、後からに日本人の祖先が入ってきて、先住民族を駆逐くちくしたと考えさていた。

しかし、最近の研究では、日本人の祖先は旧石器時代の住人にほかならず、その後、中国、朝鮮、東南アジアなどからたくさんの人が日本に移住して文化を伝え、次第に混血して現在の日本人にな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

紀元1世紀ごろ、日本の各地に100余の小国が分立していたが、その後これらの国々は次第に統一されていった。

4世紀には、関西地方に比較ひかく的大きな国ができたが、最後にこれを統一とういつしたのが現在の天皇家の先祖せんぞである。

このころの日本の国の範囲は、本州の西半分と九州の北半分および四国であった。

このように長い期間をかけて徐々じょじょに国が統一されていったので、何年何月をもって国が生まれたと決め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8世紀に作られた史書ししょ「古事記」こじきおよび「日本書紀」には、紀元前660年に初代しょだいの神武じんむ天皇が建国し即位そくいしたを書かれている。

その即位の日が現在の暦こよみでは2月11日に当たるため、この日を「建国記念の日」として祝日しゅくじつとしている。

1-2万年前まで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と陸続きであったが、地殻変動ちかくへんどうや海水面の上昇により大陸から離れた。

島国であったため外国の侵略を受けにくく、しかも大陸とそれほど離れていなかったので、外国の進んだ文化を取り入れることができた。

そこで大陸文化とは共通性を持ちながら、独自性どくじせいの高い日本文化を育てて今日にたっている。

日本是怎么诞生的

日本是怎么诞生的

现代日本是以大和民族为绝大多数的国家,极少数为阿伊努族人是日本的土著民族,是赤道人种的一支。

国籍上的日本人与民族上的日本人基本倾向于相同。

现发现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约属于2万年前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代。

一般认为(绳文人)最早于冰河期时代到达日本列岛。

由绳文人人骨中采集遗传因子与世界各地的对象比较,与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最为相近。

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亚北部气候温暖,有大型动物、草木生长,进冰河期时代以后则再找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

西伯利亚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遗迹被发现于西伯利亚北部、库页岛、北海道、与日本列岛等地如弧型分报,故一般认为是于冰河期由西伯利亚北部经库页岛、北海道、再进入日本列岛居住。

冰河期时代的北海被冰所覆盖,于库页岛、北海道、日本列岛间进行移动明显是可行的。

另外,由渡过南海而来的南岛语族,把中国长江下流域开始的照叶树林文化(烧垦文化)带来。

其后,绳文末期、弥生时代开始,有由中国大陆方面(东南沿海:以浙江居多,吴服传入日本即今日之和服,到明朝中国唐手传入日本即今日之空手道)移居日本列岛的新蒙古人种(渡来人、弥生人)。

日本作为国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元日战争(1274-1281年)元日战争,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东征侵略日本的战争。

这个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元寇”或“蒙古袭来”。

两次侵略企图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使蒙古帝国的持续扩张受挫,也成为日本作为国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

由于两次侵略过程中元军的船只都遭遇风暴,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和补给,神风这个词也由此诞生。

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盟军占领以外,这两起失败的侵略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威胁了。

前期倭寇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

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

初三历史试讲---------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初三历史试讲---------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东亚:日本(日出之国)(一)日本概况:民族:大和民族国歌:《君之代》国花:樱花国服:和服国名(古代):东瀛、扶桑、东洋国旗:正式: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常用:日の丸(ひのまる)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地理位置:(二)日本的历程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

↓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三)大化改新1、背景: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部民制发生危机。

部民的地位近似奴隶,隶属于皇室或贵族,向主人提供劳役与地租。

由于部民的反抗斗争,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中臣镰足:名仲郎,又名镰子,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中重臣。

曾“自学周孔之教于南渊先生所”。

645年诛杀权臣苏我入鹿,推进改革。

2、主要内容(646年1月1日,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推动了大化改新进行的因素: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4、大化改新对日本的作用:(1)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唐朝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得到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注意:(1)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2)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史研究・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张雅军内容提要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

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

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

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关键词 日本 种族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在日本上古史研究领域中,日本民族(即今天的大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学说林立、充满争议的研究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人类学、特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体质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人群种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回顾和分析①。

一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人骨化石发现很少。

迄今为止比较可信的早期人骨化石,仅有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港川人(M inat oga wa)。

大约1万年前左右,冰河期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来后,日本岛屿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文化传统,称为“绳文文化”(以陶器上装饰有绳纹而得名)。

绳文人的基本经济生活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

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随后转为弥生时代,这个转变时期以来自亚洲大陆的稻作农业、金属工具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为标志。

弥生时代历时约600年(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在大约公元300年前后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英日民族形成及其特性

英日民族形成及其特性

英日民族形成及其特性形成:1、岛国2、单一民族3、君主制特性:日本日本讲求含蓄美,传统的日本画线条细腻流畅;美女都是细眉细眼(受中国唐代影响),粉面长颈,衣料堆络;喜欢的色彩或鲜艳或纯净素雅,但都不会是奔放刺眼的效果。

日本的很多事物是小而精致,比如食物、传统的建筑或园林风格、汽车或电器的设计等,都比较追求细部的精妙设计与展示利用,应该和他们身处岛国有紧密关系。

日本讲求团队化协作的精神,众志成城,实际上也是一种将个人力量凝聚成集体力量、使所有人力量最大化的方法(和深入挖掘、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原理相似),因此个人的利益就象蚂蚁团队中的工蚁一样并不重要了,这种方法在战争中、在日本发展经济中都得到充分利用。

\日本人也比较重视外在的形式,例如非常注重工作生活中的礼貌礼节和往来,日常形象衣着都干净得体,色彩搭配雅致,看着非常舒服。

日本人的情绪脾气也比较不提倡张扬外露,讲求平和平淡,社会分工中不提倡个人主义,提倡谦和克忍。

也许因为资源有限,却希望在世界中立于先进行列,日本有独到的眼光,非常善于学习模仿先进事物,加上自身的勤劳努力和坚忍,就能够快速发展,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东西发扬光大。

日本古代是向我国学习,小的时候经常去我家附近的兴庆宫公园,是在唐代兴庆宫遗址上修建,里面有阿倍仲麻侣纪念碑,就是唐代日本僧人在中国学习多年的例子。

近代是和西方学习,工业、经济发展。

日本的出发点是对的,要想在世界立足,只有经济首先强大;要想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社会文化和全民素质,人与人之间懂得谦和、礼貌、热情、责任,也只能首先人民富足康乐。

客观的说,我觉得日本是个历史情感比较复杂的民族,用简单的词汇很难描述清楚。

但是他们总在不断的奋进,勤劳敬业坚忍克俭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我等本是小民,只要生活简单快乐就好,民族之间的大是大非还是不要妄加评论。

一、“岛国心态”与“冲出岛国的心态”。

千年来,以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等四大主岛以及邻近数千小岛构成的日本列岛从来没有被入侵过,与此相反,尤其是近代,都是向外扩张。

日本的形成

日本的形成

日本的形成日本国,古称“大和”。

古代中国称日本为“倭”。

7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

东和西南濒太平洋,西和北临中国东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苏联仅一水之隔。

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

人口12055万(1985),基本居民为大和族。

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

通用日语,首都东京。

古代日本(迄公元12世纪末)石器时代日本旧石器时代,亦称“无陶器时代”或“先陶器时代”。

其上限无确考,据推测,距今约20~30万年前;其下限距今约1万年前。

日本旧石器时代和亚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是并行的。

日本新石器时代文化称绳纹文化,因陶器有绳纹而得名。

其上限距今约9500年或1万年前(一说4500年前),下限为公元前3~前2世纪。

金石并用时代继绳纹时代之后,日本于公元前3~前2世纪进入弥生时代,即金石并用时代。

这一时代的文化称弥生文化,因陶器出土于东京都弥生町(在今东京都文京区)而得名其下限止于公元3世纪。

在弥生时代,中国大陆的水稻栽培技术和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化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原始氏族公社日本石器时代是母权氏族公社阶段,绳纹时代是其繁荣时期。

绳纹时代后期和晚期的人口估计有12~15万。

人们多栖身于被称作“竖穴”的原始房屋里,靠狩猎和渔捞为生。

社会处于采集经济阶段。

狩猎使用弓矢,渔捞则使用鱼钩和网罾。

猎场、渔场和主要生产工具为公社成员所共有。

所有社会成员权利平等,实行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之别。

进入弥生时代后,父权氏族公社逐渐取代母权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趋于解体。

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迄今日本考古出土的人骨化石很少。

1931年在兵库县明石市西八木海岸发现人类腰骨化石,后命名为“明石原人”。

1950年在□木县葛生町附近、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1958和1961年在静冈县引佐郡三日町相继发现一些人骨化石。

日本民族的产生

日本民族的产生

日本民族的产生今年是日本纪年2660年,这是日本人自己的说法 .有关日本早期的历史资料十分有限,而有关记载在关键的地方又不可靠.日本的文字诞生比较晚,现存的最早刻字出现在公元5~6世纪的腰刀和铜镜上.现存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公元712年编纂的<古事记>和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这两本书虽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却充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有意的编造.但是这就是既有的资料(日本人自己写的).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后,混沌中出现两个神----一男一女.男的叫伊奘冉,女的叫伊奘诺.(由此可以推断:日本民族是又不同的部族融合产生的,其中既有母系氏族也有父系氏族.)他们用类似钓鱼的方法将一些陆地拼接成日本列岛.后来又生出了后代:高天厚神.高天厚神是一些神的统称,生活在海洋之外的大陆上.(这也许可以说明日本的祖先是从亚洲大陆迁徙去的.)高天厚神包括天照大神(太阳女神)和她的弟弟素盏乌尊(风暴之神).他们又各自有了后代,这就是日本早期各部族的始祖.在日本的传说中,日本最早分成三个部分:北九州,出云和大和.北九州和大和是天照大神后代的领地,出云是素盏乌尊后代的地盘.姐弟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很久,天照大神(太阳女神)的太阳族与素盏乌尊(风暴之神)的出云族之间的战事从天上打到地下,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天照大神派她的孙子琼琼杵尊到人间,并赐他三件宝物:铜镜,宝刀和项链.琼琼杵尊带领着众多的武士和侍从开始征战.经过两个世代之后,他的孙子日本磐余彦离开根据地北九州,渡过内海占领了大和.他在那里建立了政府,被尊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他的子孙后来征服了出云和日本其他没有平定的土地,完成了统一大业.出云的统治者虽然被剥夺了权力,但仍然可以参拜素盏乌尊的神殿.直到现在,在日本天皇的登基典礼上,还可以看到这段传说的痕迹.新天皇要经过一段用丝绸围起的长廊来到会场,这长廊就象征着天照大神(太阳女神)的阴道.其寓意就是: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儿子,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使者,天皇不是人,是神!接着,天皇要接受那三件宝物:铜镜,宝刀和项链.这三件宝物都有各自的意义:铜镜是天照大神用来施展魔法的道具,被视为天照大神的化身;宝刀据说是素盏乌尊的佩刀,是太阳族征服出云族的证据;项链是天照大神把王位传给后代继承人的信物.因此,这条项链就成为日本天皇即位的最重要标志.日本人认为项链上的玉代表天照大神的灵魂,天照大神可以通过他进入持有者的身体,使自己成为一个活着的天照大神.因而,天皇们总是把铜镜放在三重县伊势市的天照大神神殿里;把宝刀放在名古屋市的素盏乌尊神庙里;而把项链留给自己,亲自保存.按照神道信仰,早期大和国家采取了以下的形式.太阳族的首领通过天照大神的权威统治国家,而一些小部落的酋长用地方性的小神来保佑他们的领地,并行使统治权.这样,崇高的天皇就拥有了两种不同的身份: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神道教的首席祭祀.好了,神话传说就说到这里,现在从别的角度谈日本民族的产生.我们得解决一个问题:日本人是从哪里来的?由于年代遥远,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探索.先从体质人类学谈起.所谓体质人类学就是一种研究人体体质特征与类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科学.套用恩格斯的话,它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我们发现现代日本人的相貌及体格有多种类型.既有类似欧洲人的面孔,又有酷似马来人或波利尼西亚人的面貌,但更多人拥有蒙古人种的特征.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日本列岛最初的智人出现在距今10万年前的前陶文化时代.在这个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大型石器工具制作粗糙,很像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同类工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原始人不是现代日本人的直系祖先.现代日本人的直系祖先很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进入日本的.这时连接日本与大陆的路桥已经沉没,原始人只有三条路可以进入日本.1.横渡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狭窄海峡;2.沿太平洋第一岛链,从库页岛方向进入北海道;3.从东南亚出发经关岛,琉球群岛,钓鱼岛进入日本南部.这种看法与体质人类学的看法不谋而合.经第一条路线,北亚人种进入日本;经第二条路线,白种的古高加索人进入日本,他们的后裔至今仍然能够看到,这就是北海道的阿伊努人;经第三条路线,马来人进入日本.这样一来,日本人的组成就变得十分复杂.在他们的祖先中既有以采集为生的北亚人种,又有以狩猎为生的古高加索人种,还有以捕鱼为生的马来人种.这种复杂的构成方式给日本的早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多样性,对其民族性格的产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日本有了陶器.这些陶器都与狩猎和采集文化有关系.最早出现的陶器上布满了绳状的装饰花纹,因此而得命“绳纹陶器”,而制造这种陶器的文明也被命名为“绳纹文化”.该文明曾一度十分繁荣,因为从南方的琉球群岛到北方的北海道都能找到它的遗迹.根据考古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大致描述一下绳纹人的生产与生活.他们不懂得进行农业生产,取得食物的手段还十分原始.在山区,他们靠各种野味和核果为生;在海边,他们的主要食物则是鱼类和贝类.海边似乎是绳纹人的主要聚居区,世世代代的原始人留下的空贝壳堆积成巨大的“贝冢”.他们已经懂得使用弓箭,这说明他们也从事狩猎活动.绳纹人的弓弧度很小,形状较扁,与日本后来的弓十分类似.从出土的大量狗骨骼来看,绳纹人已经驯化了狗,这也是狩猎部落的特征.绳纹人的住房还是半地穴的小棚屋,没有地上建筑.由于绳纹文化在年代和地域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推断:其成员是分若干次涌入的.但是由于绳纹人的共同点大于他们的不同点,说明他们还是一类人.比如:在很多绳纹遗址中都出现了很小的但是形状奇特的女性裸体塑像,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特有标志.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绳纹文化被一种新来的文明所破坏:他们也许是被征服了,也许是被同化了.侵入的文明与绳纹文化迥然不同,他们也因自己的陶器而被命名为“弥生文化”.弥生人的陶器制作十分精美,具有完美的弧线,这表明弥生人已经掌握了使用陶轮制陶的技术.弥生文化是一个农业文明,而且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弥生人的水稻田是用田埂围起来的,并利用沟渠灌溉.这是典型的东亚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与欧洲的粗放型农业毫无相似之处.其实,我们对弥生人并不陌生.还记得<大航海时代(2)>吗?还记得那个位于本洲岛的“B”级发现物--“登吕遗迹”吗?那就是弥生人留下的最大遗迹.一位日本留学生曾经告诉我说,登吕遗迹中稻田的田埂十分整齐,呈规整的“田”字形,与我国传统农田的形式很接近.弥生人的工具包括木制的锄头,耙和锹,还有石制的斧头和刀.他们似乎从一开始就会炼铁,文物中出现的一些锄头在尖端处使用了铁.弥生文化从北九州开始蔓延,很快占领了日本的大部分,但却没有进入“关东地区”(以现在的大阪为中心).关东的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一直对峙到公元9世纪.联系整个东亚的历史,我们可以推断出弥生文化的来历.在公元前2~3世纪,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81~公元前221年).这个历时260年的乱世使大量居民离乡背景躲避战乱,其中一些人来到了“东方君子之国”----古朝鲜.朝鲜人也在公元前3~4世纪学会了种植水稻.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之后,尤其是西汉王朝建立以后,汉民族开始了扩张.据<史记>卷95<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记载:公元前108年西汉王朝派出一支由囚犯组成的雇佣军入侵朝鲜,击败了由燕遗民统治的“卫氏朝鲜”,朝鲜王卫右渠被大臣暗杀.于是,汉朝将朝鲜收入版图,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公元前82年,四郡合并为“乐浪”郡.直到公元313年高句丽才把汉族军队赶走,重新获得独立.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这断历史,是为了给一个推论找到旁证.这个推论就是:中期内战和秦汉王朝的统一与扩张,使大量居民向外迁徙.从而,新的文明影响了朝鲜并进而影响了日本.所谓弥生文化与古朝鲜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学上也能找到一些证据:日语与朝鲜语一样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尽管日语号称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对朝鲜人,韩国人来说它并不难学.社会动荡促进了文化交流.在弥生文化中发现了许多来自中国的东西(铜镜,铜币等).但仅仅两个世纪之后,弥生文化就制造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仪仗用武器,如腰刀,枪,戟等.他们的学习速度实在惊人,使我们联想到现代日本人善于学习的特征.此后,弥生文化进一步演变成“古坟文化”.在这个时期,铁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出现了铁制的长刀和弯弓还有大量的铁制农具.大量铁制农具的出现表明农业技术已经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这时古坟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古坟文化的房屋不再是半地穴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建在地面上的泥坯草屋----草顶很厚,与近代日本的农舍几乎没有差别.古坟文化的陶器还有弥生文化的特点,但制造更加精细,在上色上使用大量的蓝色,似乎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古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坟墓.在古坟文化前期,坟墓是巨大的土丘(这还是母系氏族的表现,土丘象征着女性的乳房),很像西安郊外的汉墓或朝鲜半岛的王墓.但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坟墓还没有墓碑,而墓碑是父系社会的标志----象征着阴茎.到了古坟文化的后期,坟墓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前圆后方的形式.这已经不同于中国的墓葬,却更像朝鲜的坟墓.记得去年CCTV曾经介绍过朝鲜境内的“檀君”(传说中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鲜国的君主)墓,从画面上看,它同样具有前圆后方的形式.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日本古坟里的壁画.画面上,墓主人身穿合体的衍缝棉衣,穿着铠甲,有的还有文身;他们骑在马上,脚插在马蹬里.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打扮!我们知道弥生人几乎没有马,不可能发展出这么完善的骑兵装备.我们还知道,朝鲜和汉族都是以步战为主的也不可能把完善的骑兵装备传到日本.那么这种完善的游牧文明来自哪里呢?是匈奴人还是古通古斯人?我们无法考证.历史学家只是达成了一个相对一致的看法:古坟文化不是纯粹的农业文明,也不是纯粹的游牧文明,它是一个大杂烩!写到这里我已经满头雾水,头晕眼花----日本人的来源实在太复杂了!我真无法想象,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文明是怎样融合到一起去的.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到了古坟文化的后期,日本人已经发展成一个真正的民族,这就是现代日本人的真正祖先.日本民族的形成时间大约是在公元4世纪.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人第一次表现出他们好战的性格.公元4世纪中期,日本人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建立了他们第一个“海外”军事据点----伽倻.这个据点位于今天韩国的晋州一带,离釜山不远.至此,日本民族的产生过程叙述完毕.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再说最后一句.我现在终于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自称“大和民族”了:他们和(合)了那么多祖宗到一块儿,要是不叫这个名字,就不免有些忘本了!。

日本独特民族性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独特民族性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的强大须建立在日本的开放政策之上。

只有通过开放政策,日本人才有可能尽快地从西方那里学到日本所需要的东西。

精心挑选需要引进的西方文化首先是学习。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了系统地学习外在世界过程。

学习在日本可说是一种传统。

在和西方接触以前,日本人就学中国和朝鲜。

即使在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期,日本政府也派了特殊的官员学习荷兰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1830年至1840年,日本国内就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一场大讨论。

一派强调日本应实行开放政策,虚心向西方学习。

另一派主张强化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日本的孤立政策。

但“孤立”政策由于佩里将军的到来变得不可能,用武力把外国人赶出日本的实践已变得不具可能性。

多数政府官员认为,日本的强大须建立在日本的开放政策之上。

只有通过开放政策,日本人才有可能尽快地从西方那里学到日本所需要的东西。

至19世纪80年代,日本人对西方世界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日本人不仅自己学习西方,而且还引进西方的人才来求得西方先进的知识。

至19世纪70年代,87名英国专家在海军部做顾问,46名法国专家在陆军部,6名荷兰专家在建设部,11名德国专家在医疗部。

很多美国人被邀为体育教练和兴办大学的顾问。

明治政府以教育为本,政府把公共学校的课程标准化。

日本校服的蓝本是普鲁士的军官学员服。

但是这种学习并非是照抄照搬。

日本的一位史学家指出:“明治政府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并非是毫无计划、照抄照搬。

文化引进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挑选,看它们是否对日本民族的经济和国防有潜在的贡献。

”对内募资以集中国家资源对后发展国家来说,如果要赶上或超过先发展国家,控制似乎是必要的。

就是说,国家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发展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方面。

全面出击经常导致深刻的国内危机,明治政府对这一点是有深刻认识的。

在日本的门户被迫开放后,日本的经济现代化面临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全面出击,大面积地增进国家的能力,同时提高许多工业部门的能力。

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日本人的祖先是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此外,关于日本岛居民的民族来源,目前所认为是从新石器时代日本岛才开始有居民,而最早的日本居民是从北方大陆移来的通古斯人,以后有马来人从南方渡海而来。

日本人主要由和族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

日本人通用日语,假名和汉字是日本的通行文字。

日本人在古代隋唐时期深受我国汉唐文化的熏陶,不管在朝廷制度和礼仪,还是服饰、茶道等各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华夏元素。

日本自己亦以“小中华”为荣。

在《山海经》的其它篇章也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日本国民10

日本国民10

(2)儒家的资本主义: 公元285年,王仁将《论语》带入了日本。而公元1665 年,明朝的朱舜水(1600-1682)由于明朝灭亡而亡命 日本,在日本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当时恰逢日本江户 时代(或称德川时代,1603-1867),当时的统治者决 定利用儒家思想巩固统治,因此鼓励儒家思想的传播, 并且修《大日本史》,开日本记史之先河,同时也培养 了大批学者。 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不仅对日本人的行为产 生了深远影响,各种儒家思想传播的痕迹也处处可见。 在东京近郊一家名为“后乐寮”的古建筑上,还悬挂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联。
家元制的权威金字塔构造,不只局限于艺术界,在 教育界以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术,也屡见不鲜.像 医学界及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 、法律等所有领 域都可明显感到家元制的影子在晃动.日本人的人 际关系受到家元式的结构支配和规约,而且在这种 极其特殊而稳定的人际关系机制的保护和作用下, 许多旧的流派和学风都被完好无损地继承下来.人 如果一旦被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疏忽,那么他在生 活和事业乃至人格上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家族制度是日本千百年来群居生活的基础.它以氏 族 、宗教 为中心,包括本家、分家 、别家构成 一个社会最小单位,家族中的家长有极大的权威, 管辖整个宗教集团.家族除了财产外,还有共同的 祖先、共同的墓地和 共同的家遵守家规、努力工 作 、光宗耀祖,为自己的家族争光.
二、日本文化的特点 1、“中国的卫星文明” (1)文字的产生: 汉字对日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早由 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字是铭文,也就是刻于钟鼎上的文字。 公元3世纪时,孔子、孟子等人的著作陆续传入日本。 这为日本文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公元10世纪,日本人通过简化、模仿草书,创造了平假 名,又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同时,日 语也保留了汉字,现代日语中常用的汉字有1945个。

第4章 日本の民族

第4章  日本の民族

第4章日本の民族第1節日本の民族の種類大和民族(=日本民族);日本人の大部分を占める。

アイヌ民族;北海道・樺太・千島の先住民族第2節アイヌ民族<アイヌ民族の基本事項>①総人口約25000人(この人数は、調査に応じた人数であり、正確な総人口は不明。

)②居住地域日本(北海道、東京他)、ロシア(樺太)③言語日本語、アイヌ語④宗教仏教、アニミズム(1)アイヌの歴史(日本との関わりから)<中世~近世>・13世紀;安藤太が蝦夷代官職になる。

・1268年;蝦夷大乱・15世紀;道南十二館(和人が蝦夷地南部12か所に勢力を張る。

)・1457年;コシャマインの戦い。

・1550年;蠣崎氏(上国・松前両守護職)とアイヌとの交易締結。

★のちに、江戸幕府からアイヌとの交易独占を認められる。

「松前氏」と名乗る。

★アイヌは、日本との交易窓口が一本化されて必需品輸入の生命線を握られたために、松前藩への従属が強まる。

<江戸時代>・1669年;シャクシャインの戦い。

★この頃以後、和人がアイヌに軍事的にも優越する。

・1679年;松前藩の穴陣屋が設けられ、日本の漁場としての開拓が始まる。

・1758年;弘前藩や盛岡藩によって藩内に居住していたアイヌの同化政策や追放が進む。

・1799年;東蝦夷地を幕府が直轄化。

・1800年;伊能忠敬が蝦夷を測量。

・1802年;江戸幕府、蝦夷奉行を置く。

後に箱館奉行となる。

・1807年;西蝦夷地を幕府直轄化。

箱館奉行を廃止し松前奉行を置く。

★アイヌに対する和風化政策が行われる。

・1808年;幕府が樺太に最上徳内らを派遣。

・1809年;樺太の呼称を北蝦夷と正式に定める。

山丹貿易を幕府公認とし、アイヌを事実上日本人として扱う。

・1821年;幕府が蝦夷地を松前藩に返還。

★このころ以後、蝦夷地への和人移住が増加し、アイヌの生活・文化の破壊が顕著となる。

<明治時代~>・1869年;蝦夷地及び北蝦夷地を、それぞれ北海道及び樺太と改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课堂笔记古代日本一、日本的形成1.原始社会早期的日本人大多是以狩猎、渔业以及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原始社会人类,他们往往居住在一些离海较近的山林地带。

这个阶段大约持续了5000~2000年之间。

2.稻作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稻作的兴起,日本出现了以稻米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业社会,农民成为了社会的主体。

其中山城国和山背国的力量逐渐膨胀,他们开始向周围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

此时的日本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政权,如九州地区的邪馬台国,以及东北的倭国等。

3.名字的由来那时倭国(日本的古称)还没有统一,分为许多小国。

由于倭国地处偏远,与中国的疆界非常模糊,所以中国人称之为倭人。

唐代后,由于日本以学习先进文化为主,很多重要的文化名流也开始前往日本,故再改称为日本人。

二、日本的古代政治形态1.驰骋于日本古代政治的领主古代日本的政治形态有许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开国、王朝、幕府、封建等多种阶段。

但无论在哪个阶段,领主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

领主继承父辈的领地、贤良将领、早期属于部落性质,后来出现家族性质,世袭制也日益确立。

2.日本古代政治的演变①日本的开国后,天皇作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开始运作,天皇还享有很高的崇拜度。

此时的领主地位还比较低下,各势力之间掌握的权力也比较松散。

②随着时间的变迁,领主逐渐被赐封,他们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和贵族的支持,相继向全国各地扩张,实力逐渐增强。

③隐藏着在民间的平民势力则逐渐膨胀,当平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领主的地位开始下降,最终走向衰落。

三、日本的古代文化1.古代日本的文学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万叶集、土佐日记、枕草子、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

其中,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约4269首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等,被公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瑰宝。

2.古代日本的绘画古代日本的绘画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

源氏物语的插图被认为是古代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之一。

日本人的起源研究

日本人的起源研究

日本人的起源研究一、苏美尔--三苗--日本人苏美尔人就是日本人,后来的三苗也是日本人,日本人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最初日本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创立了苏美尔文明,后来被炎帝神农氏萨尔贡(Sargon)打败,古提人公孙黄帝打败了炎帝神农氏家族后,苏美尔人(日本人)与黄帝族结盟,归顺于黄帝家族,共同对抗炎帝世家。

三苗的祖先缙云氏在黄帝身旁做官。

《舜典》:“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

传说中三苗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民族,三苗就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

这说明了三苗和苏美尔一样,都是文明先进的民族。

其间蚩尤作乱,《尚书·周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

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

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

这个苗民就是三苗之民,寿麻、三苗、苏美尔实际上都是日本人。

两河流域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最初苏美尔人(日本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然后萨尔贡神农氏打败了苏美人建立了阿卡德帝国,再然后古提人公孙黄帝打败末代炎帝榆罔建立起了古提王朝。

古提王朝就是黄帝建立的统治世界的大夏。

公元前2120年,渔夫出身的乌鲁克人乌图赫加尔起兵自立为乌鲁克王,并且打败了库提人,俘获了库提人的末代国王梯里根(Tiriga),乌图赫加尔占领乌尔后任命乌尔纳姆治理乌尔。

乌尔纳姆则是乌图赫加尔的女婿,乌尔纳姆就是共工,乌图赫伽尔是苏美尔人。

这是一个苏美尔人和共工集团高加索人组成的联盟。

苏美尔人缙云氏的后代三苗人与共工叛乱,建立乌尔第三帝国,称为苏美尔阿卡德王国。

帝舜打败第三帝国后,三苗民(日本人)从两河流域逃到了非洲。

交趾国就是日本人建立的寿麻国,在现在的索马里。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寿麻之国。

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

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

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

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正立无影,表明处在赤道附近。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史专题
• 按照人类学的解释
——新石器时代以后的“流浪者” (1)来自大陆中国朝鲜半岛 (2)来自东南亚群岛 (3)来自千岛群岛等
日本史专题
日本人是一个非常混合的民族。整个日 本群岛最初可能被一个称为阿伊努人的奇特 民族所占据,他们不是蒙古人种。他们现在 局限于萨哈林岛和日本群岛的北部,但是他 们原先占据着整个日本群岛被这个事实所证 实:在最南边的琉球群岛上今天仍有他们的 明显踪迹。这些人无疑是阿尔卑斯人种的成 员。他们必定是在很早的时候游荡到日本诸 岛的,并在那里分离出来。最早侵入日本的 民族可能是高大的北方蒙古人种,来自朝鲜。 这些入侵者把阿伊努人逐步驱向北方。[1]
[1]《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日本史专题
徐福何时被“确认”去了日本?
沙门鸿渐、昙靖等在《奉送日本国使 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一诗中有明 显的暗示: • 禅居一海隔,乡路祖州东; • 到国宜周礼,朝天得僧风。 • 山冥鱼梵远,日正蜃楼空; •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日本史专题
后周(951—960年)时泉州开元寺僧 义楚955年撰成《释氏六帖》一书,他在该 书“城廓·日本”一章中就说:
日本史专题

结论: “杂种”的日本人
英国人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 在日本诸岛的居民中有三个主要人种血统: 阿伊努人、北方蒙古人种和印度尼西亚人。他们 在人种上与中国人截然不同。除了人种遗传外, 决定日本人的特点的因素起初与形成不列颠民族 的特点的因素差不多相同,因为两者都注定是航 海的民族,并且都是大陆上的移民和来自南方的 航海者的混合。[1]
日本史专题
第二节 来自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的移民 ——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
• 日本“弥生文化”形成的原因
日本史专题
• 传说徐福“到”日本的前因
《史记·封禅书》和《史记·秦始皇 本纪》、《史记·淮南王列传》等篇中 记载得很清楚。
日本史专题
三神山、夷洲和日本“三位一体”吗?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 夷洲及澶洲。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 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年男女数千人入海, 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 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 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洲 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 千人还。[1]
日本史专题
• 西方势力的东渐与近代民族意识的
形成
(1)与俄国的条约及对阿依努民族的否认 和同化 (2)与清朝的条约及对琉球民族的否认和 同化
日本史专题
日本史专题
第三节
大陆的战争难民与日本氏族的构成 ——“骑马民族征服日本说”的可能
日本史专题
埴原和郎在《日本人来自何方》一书 中说“日本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公元3世纪 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1]其证据是“前方 后圆墓”中发掘出来的剑、刀子、马具等。 史学家江上波夫在他的名著《骑马民族 国家——日本古代史的视角》中说,扶余族 3世纪末从高句丽南下,建立百济王朝,继 而在3、4世纪之交征服九州岛,建立“崇 神王朝”;4、5世纪之交,骑马民族东进 征服畿内,建立“应神王朝”。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人移民日本的第一次高潮 在日本方面的文献记载
(1)南北朝时(1336—1396年),禅僧中 岩修在《日本纪》中说: “国常立尊为吴太伯之后。” (2)江户时代的大儒林罗山在他所著的 《神武天皇论》一文中说: 太伯逃荆蛮,……其子孙来筑紫,……是天 孙降日向高千穗之谓耶?……神武四十五岁东 征,……呜呼!姬氏之子孙(吴太伯本姓姬)可 本支百世,万世为君矣,不亦盛哉!彼强大之吴, 虽灭于越,我邦之宝祚,于天地而无穷,于是愈 信太伯之至德。
[1] [英]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9 页。 日本史专题
• 历史学、文献学的解释
——战争移民和民族迁移 (古代中日之间的三次移民潮)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人移民日本的第一次高潮 在中国方面的文献记载
(1)唐人编修的类书《翰苑》中引用有已经 失传的《魏略》一书记载,日本 “其俗男子皆鲸 面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 (2)《晋书·倭人传》中则有“男子无大小, 悉鲸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的类似记载。 (3)宋朝人金履祥在《通鉴前编·吴亡条》中 说:“今,日本又云为吴太伯之后,盖吴亡,其 支庶,入海为倭。”

日本国亦名倭国,在海中。秦时,徐 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 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 名富士,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 一朵上耸,顶有火烟;……徐福止此,谓 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日本史专题
中国“难民”流亡日本的第二次高 潮与徐福去日本的可能条件
• 大陆的战争造成大批难民 • 人类学、考古学的依据 • 季风与海流的自然条件 • 造船技术的发达
第一讲
日本种族与民族的形成 ——兼及中日“同种”问题 之辨
日本史专题
第一节 日本人从何而来?
• 日本神学、宗教学的解释
(1)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的记载为中心。 (2)日本人是神的子孙 (3)以强调“日本是神国”为目 的
日本史专题
• 地质学、古生物学上的解释
——旧石器时代“冰川上的来客” (1)时间大约是一两万年前 (2)条件是“陆桥”的形成 (3)追逐动物是主要的动因
[1] [英]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99~100页。 日本史专题

第四节 明治维新与日本民族的形成
• 在册封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小中
华”意识
(1)隋唐时代力求与中国的对等意识 (2)宋代的“本朝”意识(文化优越) (3)元明时代以后的“神国”意识
[1] 古中和:《简谈埴原和郎的<日本人来自何方>》,见《日本研究》1995 年第3期,第92页。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难民”流亡日本的第三次高 潮
从日本人的姓氏来源看其与中国的血缘 关系
根据《新撰姓氏录》、《大日本史》 卷二百七十六《氏族志》等书的记载,下 面的一些日本主要姓氏都奉华人为祖先:
日本史专题
• 松野氏——连姓,贯[1]于右京,吴王夫差之后也。 • 秦氏——出自秦主政(始皇)三世孙孝武王,有
• • •
宿祢姓、有忌寸姓、有连姓、有公姓、有造姓, 又有太秦公宿祢、秦大造、秦井手忌寸、秦长藏 连、秦原公、葛野秦造、朴市秦造等姓。 桑原氏——出自汉主(高祖)七世孙万德使主, 有宿祢姓、有连姓、有公姓、有直姓、有村主姓、 有史姓。宿祢贯于左京,直贯于大和,史贯于山 城、摄津。 鞍作氏——村主姓,东汉氏族类也。 牟佐氏——村主姓,贯于左京,出自吴主权(孙 权)子高之后。
日本史专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三十七年)十一月,行至云梦(今湖 南、湖北一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 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还,过 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 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 ,见巨鱼, 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1] 贯即“籍贯”之意。
日本史专题
附:日本人的姓名趣事
(1)天皇的姓氏 (2)贵族和武士的姓氏 (3)平民的姓氏
日本史专题
希奇古怪的日本姓氏
• • • •
如“八月一日”、“四月一日”, 如“十七女十四男”、“数十万人” 。 日本人的姓氏超过了12万个,一说30万个。 日本人的姓一般由一至五个字组成,其中以复姓 (两个字)居多,字数最少的如“一”和“乙”; 最多的达7个字,甚至12个字,如“大身狭屯仓 田部”,“藤木太郎喜佑之卫门将时能”和“笼 谷懿俯舍仰隶里小也弘光”。 日本的三大姓是“铃木”、“佐藤”、“田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