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 宁正祥 第23章色素和着色剂授课课件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优秀课件
胡萝卜素类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乙醚 而难溶于乙醇。
具有适度的热及酸碱稳定性。 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在黄色至红色范围,其检测波长一般
分两类: 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胡萝卜素) 上述化合物的含氧构
含40个碳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 尾尾相连而构成。
32
2、性质
胡萝卜、甘薯、蛋黄和牛奶等中的α-、β-、γ-胡萝卜素 含量较高。
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西瓜、南瓜、柑橘、杏和桃等水果 中。
肌色原 (球蛋白变性)
高铁肌红蛋白
高铁肌色原 (球蛋白变性)
+NO2- H+ HNO2 25
• 肉在储存时,肌红蛋白在一定条件下会变绿。
肌红蛋白+ H2O2 肌红蛋白+ H2S
胆绿蛋白 硫代肌红蛋白
H3NO2 HNO3+NO2+HO2 26
4、腌肉颜色的变化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原理
细菌还原作用
分解 褪色
14
4、护绿技术
❖ 加碱护绿 ❖ 高温瞬时灭菌 ❖ 加入铜盐和锌盐
15
其他方法
• 气调保鲜技术 ---生理护色 • 脱水 • 包装材料 • 抗氧化剂
16
二、血红素
血红素是亚铁卟啉化合物
O
OH
HO O
17
1、结构
血红蛋白(Hemoglobin)和肌 红蛋白(Myoglobin)是动物肌肉 的主要色素蛋白质。
• 结构:主要的食品色素 都是有机物,具有发色 团和(或)助色团结构。
3
结构:
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 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如:-N=N-, -N=O, C=S, C=C, C=O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食品安全标准 的更新,各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对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限量规定进行动 态调整。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风险评估
毒理学评估
通过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进行毒理学评估,了解其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特性,为制 定安全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与利益评估
在毒理学评估的基础上,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风险与利益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食品中的使用不会对消费者健 康造成不良影响。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发展历程
天然色素时期
早期人类使用的色素均为天然色 素,如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提
取物等。
合成色素时期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色素 开始出现,因其色泽鲜艳、稳定 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
业。
现代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的提高,合成色素的使用受到限 制,天然色素重新受到重视,同 时出现了新型的天然类似物合成
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增强食欲。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添加剂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时,应注意它们的稳定性、耐热性、耐光性等特点,以 及它们与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同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食品 安全。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目录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用于给食品 着色的添加剂,使食品具有诱人 的色泽,增强食欲。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根据来源可分 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根据溶 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色 素。
《色素和着色剂》PPT课件 (2)
ppt课件
9
叶绿素的结构
叶绿素是由 叶绿酸、叶绿醇 (植醇)、甲醇、 二价镁离子等部 分构成的二醇酯。
ppt课件
10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1 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
(1)叶绿素
② 物理性质:
类 型 色 泽 熔 点 乙醇溶液色泽 荧光色泽 旋光性
叶绿素 a 蓝黑色粉末 117~120℃
蓝绿色
深红色
有
13
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因素
• 叶绿素酶的影响:叶绿素酶最适反应温度60~82.2℃,加热 温度超过80 ℃,酶活力降低,到100 ℃时完全丧失活性。
• 热处理和pH影响:除发生脱镁反应外,叶绿素分子受热可 发生异构化,形成叶绿素a’和b’;碱性介质中(pH9.0),叶 绿素对热非常稳定,而酸性介质中(pH3.0)易降解;植物 受热后,细胞膜破裂,组织中的有机酸释放导致pH降低,加 速叶绿素的降解。
第七章 食品色素与着色剂
Chapter 7 Pigments and Colorants
ppt课件
1
食品质量评判
营
安
享
养
全
受
性
性
性
ppt课件
2
食品色泽的本质与重要性
• 食品色泽是由食品中能够反 射或发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380 nm~770 nm)的物质所 产生的;一般都是由发色基 团和助色基团构成。
ppt课件
8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1 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
(1)叶绿素
① 存在状态和结构:
活体植物细胞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类脂物及 脂蛋白结合成复合体,共同存在于叶绿体中。当细胞死 亡后,叶绿素就游离出来,游离的叶绿素对光、热敏感, 很不稳定。
《色素和着色剂》PPT课件 (2)
轭多烯(烃类胡萝卜素) ② 含氧衍生物(氧合叶黄素)
20
(一)类胡萝卜素的结构
1、烃类胡萝卜素(Carotenes,又称胡萝卜素类)
β-胡 萝卜素
α-胡 萝卜素
21
2、含氧衍生物(Xanthophylls)
(1)玉米黄素 (zeaxanthin) (2)叶黄素 (lutein) (3)辣椒红素 (capsanthin)
(紫红色)
(鲜桃红)
(鲜桃红)
还原剂
MMb NO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褐色)
(深红)
NOMb,NOMMb,又称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 色素,其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
12
MNO2 (亚硝酸盐)的作用:
(1)发色 (2)抑菌 (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但过量使用安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 亚硝胺生成;肉色变绿。
6
图8-3 肌红蛋白的血红素结构
图8-4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7
化学与颜色---氧化反应
(1)氧合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 键结合,而亚铁原子不被氧化,这种作用被称为 氧合作用。
(2)氧化作用:当肌红蛋白中的铁原子转变为Fe3+ 生成高铁肌红蛋白,被称为氧化作用。
8
N
O2
N
Fe2+
N 球蛋白 N
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不同pH时的结构变化
H+
A:醌型碱(蓝色)
AH+:花色羊阳离子(红色)
C:查尔酮(无色)
B:甲醇假碱(无色)
34
• 低pH值时,以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阳离 子占优势;而在pH4~6主要为无色甲醇假 碱结构;当溶液在pH6 时呈现无色。
【生物课件】第23章色素和着色剂
第二十三章 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一般都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常因此而褪色或变色。
合成色素一般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
各种色素都是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的。
第一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按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素、吡啶色素、醌酮色素以及其他类别的色素。
一、吡咯色素吡咯类色素是以四个吡咯环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相连而成的卟啉共轭体系。
在卟啉平面结构的中间空隙里以共价键和配位键与不同的金属元素结合,四个吡咯环的β-位上有不同的取代基。
生物组织中的天然吡咯色素有动物组织中的血红素和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
在天然状态下这些色素都和蛋白质相结合,其区别在于侧基和结合的金属不同。
(一)叶绿素叶绿素是一切绿色植物绿色的来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进行光能的捕获和转换。
由叶绿酸(镁卟啉衍生物)与叶绿醇及甲醇所成的二醇酯,绿色来自叶绿酸残基部分。
高等植物叶绿素有a(蓝绿色)、b(黄绿色)两种。
陆地植物中一般a :b =3:l ,颜色偏蓝绿;绿藻中为1.3:1,褐藻中为1.9:1,颜色偏黄。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及片层膜上,与膜蛋白相结合。
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释出。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均敏感,在稀碱液中可皂化水解为颜色仍为鲜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及甲醇;在酸性条件下分子中的镁原子可为氢原子取代,生成暗绿色至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腌渍菜类失去绿色是因发酵产生乳酸所致。
在适当条件下,分子中的镁原子可为铜、铁、锌、钴等取代。
N 3X= CH 3为叶绿素a X= CHO 为叶绿素b叶绿素a(b)20H 39在贮存和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在叶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脱叶醇基叶绿素及叶绿醇。
在烹饪或罐藏杀菌时,热力的作用使叶绿体蛋白变性而释放叶绿素,同时细胞中的有机酸也释出,结果脱镁形成脱镁叶绿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讲解课件
02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蔬菜 、水果、花卉等。它们具有天然的颜色和香味,对人体无害 ,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常见的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包 括叶绿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饮 料、糖果、糕点、罐头等产品的着色。由于其安全性和营养 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
地选择食品。
注意食品标签上的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标注
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 了解食品是否添加了色素和着色
剂。
对于添加了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的食品,尽量选择低含量或无
添加的产品。
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 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保存
不当的食品。
避免过量摄入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控制食用含有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 食品的频率和量,特别是对于儿童、孕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估
选择建议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使用前应经过严 格的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选择符合国 家标准的正规产品,避免购买使用过 量或不安全色素和着色剂的食品。
使用限量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会制定食品色素 和着色剂的使用限量,以确保食品安 全。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有多种分类方 式,如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水 溶性色素和油溶性色素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升食品色泽
通过添加色素和着色剂, 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使 其更具吸引力。
增强食品感官品质
色泽是食品品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良好的色泽可以 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1着色剂概述 二、着色剂的基本要求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三、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比较
(一)天然着色剂 [优点] 天然色素多来自动、植物组织,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安全性高; 有的天然色素具有生物活性(如β—胡萝卜素、VB2),因而兼有营养强化作用; 天然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缺点] (1)色素含量一般较低,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2)成本高; (3)稳定性差,有的品种随pH值、温度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4)难于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5)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劣变; (6)由于共存成分的影响及其铝色淀
CNS:08.002 用量:25~100ppm 丽春红、大红。在应用上基本与苋菜红相同。 该着色剂的铝色淀在一些特性上优于该色素,如耐光、耐热性;由于制备成铝色淀,因此,其溶解性很差。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性 状
红色至深红色颗粒或粉末。 耐光、耐酸、耐热(105℃)性强。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 耐还原性、耐细菌性差,遇碱变为褐色。 易溶于水(23g /100ml,20℃),水溶液呈红色。 溶于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毒 性 小鼠经口LD5019.3g /(kg体重) 1994年FAO/WHO规定: ADI为0~4mg /(kg体重)。 使用范围
合成色素归纳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归纳 几种合成色素的性质比较
§3.食用天然色素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3.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较高,特别是来自果蔬等食物的天然色素。 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类;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四类 日本市场上年需求量在200吨以上的是: 焦糖色素、胭脂树橙色素、红曲色素、栀子黄色素、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等6种。其中焦糖色素的需求量最大,每年消费量达2000吨,约占天然色素消费总量的40%。 我国天然食用色素产品中: 焦糖色素的产量最大,年产量约占天然食用色素的86%,主要用于国内酿造行业和饮料工业。 其次是红曲红、高梁红、栀子黄、萝卜红、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可可壳色、姜黄等,主要用于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果冻、冰淇淋、人造蟹肉等食品。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新鲜、可持续的选择
寻找新的食品着色剂解决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对 新鲜、健康的需求。
酶制剂与纤维素类色素
可应用于各种营养食品,如巧克力、奶酪和豆 奶等。
人造色素
通常来自于石油的化学合成,用于饼干、软糖 等食品。
Hale Waihona Puke 安全性评估毒性测试
进行安全性测试,确保色素和着 色剂没有严重的毒性反应。
食品安全标准
应用国家和国际标准,确保食品 色素和着色剂安全吸收。
天然来源
使用源自天然植物和动物的原料, 避免毒性化学物质的应用。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了解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它们在食品制造中的重要性。
功能与用途
增色
为食品提供丰富的色彩,吸引消 费者的眼球。
美观
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外观,增加观 赏性。
调味
增强食品的味道,让人更容易接 受。
掩盖缺陷
遮盖食品的缺陷,提高消费者的 满意度。
作用与应用范围
1
提高市场竞争力
色素和着色剂是区分不同品牌和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管和法规
1
卫生部门监管
批准和监管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使用和加工,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2
国际法规
如FDA、EEC等制定了严格规范,以确保国际贸易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应用。
3
整合管理制度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生产和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天然成分的应用
在选材和处理过程中使用更多的天然色素,充 分挖掘植物和动物的色彩资源。
2
方便生产管理
色素和着色剂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3
提高产品质量
色素和着色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味道,提高产品口感和品质。
《色素与着色剂》PPT课件 (2)
应用举例
新鲜金枪鱼的肉是红色的,-60℃条件下保藏, 新含气保鲜技术〔日本〕
金枪鱼 切块 调理釜 灭菌 打入氧气 负压下脱除多余的水分 包装 -20℃保藏
原理
氧合肌红蛋白〔亮红色〕脱氧转变成肌红蛋白 〔浅红色〕
注入氧气:有足够的氧气键合成为氧合肌红蛋白, 从而使肉保持亮红色。
花色苷、 水果蔬菜汁液浓缩物、 胭脂树橙提取物
2. 合成的(天然等同)色素 β-胡萝卜素
食品天然色素的分类 动物肌肉中的色素 血红素化合物 植物色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类与其他酚类 天然色素一般对光、热、pH、氧气等敏感, 它们的变化会导致食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 或褪色。 合成色素颜色鲜艳稳定,但平安性较差。
3.化学和颜 色—变色反响
新鲜肉的 色泽变化
过氧化氢
硫化氢和氧
4.腌制肉的色素
肌红蛋白 亚硝酰基肌红蛋白〔紫红色〕 在腌制开场时,假设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肌红 蛋白立刻被氧化为硝酸肌红蛋白〔NMb〕。 在复原剂存在下受热时,NMb转化为绿色的 硝化氯化血红素。 在无氧状态下,亚硝酰基肌红蛋白相当稳定, 但对光敏感。
《色素与着色剂》PPT课 件 (2)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节 引言
可见光 380~770nm 色素: 植物或动物细胞与组织内的天然有色物 质。 染料: 指能在其它东西上染色的物质。 食品级着色剂:官方机构的批准方可使用。 美国由FDA负责审核批准,称之为许可的着色 剂,授予FD&C号,意味着可用于食品、药物 与化装品。
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焦糖色素是糖质原料在加热脱水中缩合而成的复杂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混各物,是我国食品中应用较广泛的半天然食品着色剂。
和特点) 5,光照下相当稳定,对酸、盐的稳定性高,红色色度高,但着色力低。
所用器具最好是玻璃,搪瓷,塑料,不锈刚制的等。 食用色素的安全性及应用注意事项
存在于胡萝卜﹑ 微生物色素,如红曲红等。
合成色素及天然色素的特点
南瓜﹑
辣椒等蔬菜中。水果﹑
蛋黄﹑
奶
油中的含量也较丰富。动物通过摄入食物而得到必须的维 红曲色素是暗红色粉末,可溶于水,色调不随pH值变化,热稳定性高,几乎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也几乎不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
生素A原-β-胡萝卜素等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但在阳光直射下色度降低,着色力强,可用于畜产品、水产品、酿造食品等。
•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具有安全性高, 色泽比较自然的优点,(特殊的天然色素如藤 黄(Gamboge)就有剧毒),但也也存在着不 安全因素,例如:
• (1).动植物体生长环境污染,被喷洒农药 或摄入了有害物质。
• (2).动植物体作为色素原料时因其本身腐 败、变质产生了有害的毒素
• 二.合成色素及天然色素的特点
的吸收波长长移而显色,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助SR、
• —Cl、—Br等,它们本身的吸收波段在远紫
一、类胡萝卜外色素区(叶黄素,、但胡萝这卜素)些集团与共轭键或生色基相连接, 使共轭键或生色基的吸收波长长移而显色, 先用溶剂制成母液(2-10%)再添加到食品中,混合均匀。
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 ―胡萝卜素等。
色素 0.1% 热 光 名称 溶液
色调
苋菜 紫红 一般 好 红色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ppt
类胡萝卜素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氧化总 是从两端的不饱和环上开始,环上双键接受氧形 成环氧衍生物,然后此环氧衍生物分解造成环状 结构遭到破坏并形成羰基。进一步的氧化可在任 何一个双键上进行,形成可能的四元环过氧化物 中间体,然后裂分生成分子量较小的多种含氧化 合物。在此情况下,颜色将完全消失。
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耐光耐热,与碱变暗红色。 ▪ (2)胭脂红:红棕色粉末,水溶液为红色,溶于
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 ▪ (3)柠檬黄:黄色粉末,溶于甘油及丙二醇,微
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39
3
11.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 天然色素分类 1)来源 植物 、动物、微生物 2)溶解性 水溶性、脂溶性 3)结构 四吡咯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衍生 物、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
4
常见天然色素
▪ 吡咯类色素 吡咯色素由四个吡咯环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 基相连而形成的共轭体系,也就是卟啉环。 中间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金属元素形成配 合物,而呈现各种颜色。
▪ 其基本结构为2-苯并吡喃酮。
27
pH对花青素的颜色变化
28
2 黄酮类色素
▪ 也称花黄素,基本结构为α-苯基并吡喃酮 (黄酮)
▪ 最重要的类黄酮化合物是黄酮和黄酮醇的衍 生物
29
性质
▪ 类黄酮的羟基呈酸性,一般为无色或浅黄 ▪ 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开环形成查耳酮结构而变
色 ▪ 酸性条件下查耳酮回复闭环结构,颜色消失 ▪ 遇铁变蓝 ▪ 氧化变褐
在食品加工的一般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并不 发生严重的降解反应,特别是含水量较大的情况 下,有足够的稳定性。
21
一、胡萝卜素类
1、结构及性质
胡萝卜素类目前指四种物质:α-胡萝 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 素。它们都是含40个碳的多烯四萜,由异戊 二烯经头尾或尾尾相连而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加工中的变化 胡萝卜素类其颜色在多数加工 和贮藏条件下点相当稳定的变化只 是轻微的, 但在有些加工条件下, 使得其容易发生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反应,严重影响胡萝卜素在食品中 的色感。
二、叶黄素类(lutein)
1、结构及性质 叶黄素类是胡萝卜素类的含氧衍生物,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它们的脂溶性下降 , 因此叶黄素在甲醇和乙醇中很好溶解,而 难溶于乙醚、石油醚。 叶黄素类的颜色为黄色或橙黄色,少 数为红色,如与蛋白质相结合,颜色可能 发生改变。
第23章 色素和着色剂 Pigments and Colorants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四吡咯色素 类胡萝卜素 酚类色素 食品着色剂
• 第一节 概述 • (一)色素、颜色、发色团、助色团 • 能使人的视觉产生各种色感的物质,称 为色素。 •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 可见光区(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 透过光所呈现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的颜 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肌红蛋白
• 血红蛋白(Hemoglobin) 和肌红蛋白(Myoglobin) 是动物肌肉的主要色素蛋 白质。 •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球 蛋白,其结构为血红素中 的铁在卟啉环平面的上下 方再与配位体进行配位, 达到配位数为六的化合物。 肌红蛋白结构简图
Figure 1: The picture i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hemoglobin, with only the protein backbone and without the side chains
• • • •
(6)水分活度(Aw) (7)糖及其降解产物 (8)酶 (9)缩合反应
• • • • • • • • • • •
氧合肌红蛋白 (oxymyoglobin) 鲜红色
肌红蛋白 (myoglobin) 红紫色
高铁肌红蛋白 (metmyoglobin) 褐色
• 低氧压时 (1~20mm汞柱), • 主要为氧化作用; • 高氧压时 • 主要为氧合作用。
氧分压对三种肌红蛋白的影响
2、肉色在贮藏加工中的变化
肉中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变, 一部分发生氧合反应生成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 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高铁肌红蛋白(褐色) 。
上述反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平衡收养气分 压的强烈影响,如下图8-5所示。
此外,鲜肉加热时会迅速变色。
腌肉制品发色原理及应注意问题
影响花青色素苷稳定性的因素
• (1)结构 • 分子中羟基数目增加则稳定性降低; • 甲基化程度提高则增加稳定性; • 糖基化也有利于色素稳定。 • (2)酸度 • 酸度的改变,花色素的结构改变,颜色随之改 变。
• (3)光照及温度 • 加热有利于生成查尔酮型,颜色褪去。 • 花色素苷的热降解机制与花色素苷的种类 和降 解温度有关。 • 光通常会加速花色素的降解。 • (4)金. 所有类型的类胡萝卜素都系脂溶性化合物。(含氧胡萝卜 素可溶于甲醇和乙醇,而不含氧的只在甲醇、乙醇中微 溶,易溶于石油醚。) 2. 具有适度的热稳定性。 3. 易发生氧化而褪色,亚硫酸盐或金属离子的存在将加速β胡萝卜素的氧化。(一般氧化总是从两端的不饱和环上 开始,环上双键接受氧形成环氧衍生物,然后此环氧衍 生物分解造成环状结构遭到破坏并形成羰基。进一步的 氧化可在任何一个双键上进行,形成可能的四元环过氧 化物中间体,然后裂分生成分子量较小的多种含氧化合 物。在此情况下,颜色将完全消失。)
2、在加工中的变化 叶黄素类在加工中遇到光照、 氧化、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加热,会 发生异构化和氧化降解反应,缓慢 地使食品发生退色或褐变。
• 3 其它 • 类胡萝卜素也可与糖或蛋白质结合,或与 脂肪酸以酯类的形式存在。 • 类胡萝卜素与蛋白质结合不仅可以保持色 素稳定,而且可以改变颜色。 • 类胡萝卜素还可通过糖苷键与还原糖结合。
天然叶绿素由a、b两种物质组成,a为青绿色,b为
黄绿色。均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加工中,叶绿素变化后会产生几种重要的衍生物。
2、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变化
*酶促变化:脂酶、蛋白酶、果胶酶等通过作用于 相应的底物(非叶绿素),间接使叶绿素发生与蛋白 或自身分解,降低稳定性。叶绿素酶可直接使叶绿素 脱镁脱植。 *酸和热的作用:加热使叶绿素脱镁、脱植,也可 发生异构化反应,使颜色向褐色转变。pH影响叶绿素 的分解速度,pH9.0时最稳定,3.0时最不稳定。
MNO2的作用
• (1)发色 • (2)抑菌 • (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 但过量使用安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 亚硝胺生成;肉色变绿。
4. 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 (1)采用低透气性材料、抽真空和加除氧 剂。 • (2)高氧压护色 • (3)采用100%CO2条件,若配合使用除氧 剂,效果更好。 • 腌肉制品的护色一般采用避光、除氧。
第四节
酚类色素
Polyphenol Pigments
一、花青素类(Anthocyans)
1、结构及物理性质
花青素类为2-苯基苯并吡喃正离子的衍生 物,结构中有多个酚羟基或酚羟基与烷基或糖基 形成的醚或苷。结构中R1、R2通常为H、-OH或OCH3,R3、R4通常为H或糖基,当分子中有糖基时 称为花色苷,花色素苷被认为是类黄酮的一种。
二、食品色素的分类
•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吡咯衍生物 • 多酚类衍生物 • 异戌二烯衍生物 • 酮类衍生物 • 按来源分为:天然色素 • 人工合成色素 • 按溶解性分: 脂溶性色素 • 水溶性色素
第二节 四吡咯色素
一、叶绿素
1、结构、物理性质及应用 食品中的叶绿素,常为脱镁、脱植醇后的产物与铜、 锌或铁离子结合形成,性质稳定,水溶性较好。
部不断产生的酸性物质,所以要长期保持体系中 pH接近中性,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缓慢释 放的碱等)
• (2)高温瞬时灭菌 • (3)加入锌盐和铜盐(将叶绿素中的镁置 换为锌)
二
卟啉类色素
Porphyrin
由四个吡咯联成 的环称为卟吩, 当 卟吩环带有取代 基时,称为卟啉 类化合物。
一. 血红素(Haemachrome )
1. 结构 血红素是亚铁 卟啉化合物
1、结构、物理性质
种类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血红素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为血红蛋 白,在肌肉中的存在形式为肌红蛋白;肌 红蛋白是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蛋 白质分子,血红素处于分子中的疏水空腔 内。
在肉品的加工贮藏中肌红蛋白会转化 为多种衍生物,从而会呈现不同的色泽。
• 多烯色素又称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红色、黄 色和橙色的水果及绿色的蔬菜中。 • 类胡萝卜素为具有多个共轭双键的分子,现已发 现了500多种,按其结构中是否含有由非C、H元素 组成的官能团而将 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一类 为纯碳氢化物,被称为胡萝卜素;另一类的结构中 含有含氧基团,称为叶黄素类。由于类胡萝卜素特 殊的结构(多烯,全反),使得其容易发生异构化 和氧化降解反应。
• 8. 单重态氧猝灭剂,这种作用与氧分压的 大小有关。 • 9. 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油脂食品的着色, 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无限量。
三 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 在一般加工和贮藏条件下是相对稳定。 • 加热或热灭菌会诱导顺/反异构化反应。
一、胡萝卜素类
1、结构及性质 胡萝卜素类目前指四种物质:α-胡萝卜素、β-胡 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它们都是含40个碳 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尾尾相连而构成。 胡萝卜素类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 、乙醚难溶于甲醇和乙醇。
• 4. 热、酸或光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异构化。(部 分双键的构型由反式变为顺式,导致其吸收波长 发生移动,生物活性发生大的变化) • 5.类黄色至红色范围, 其检测波长一般在 430nm~480nm。 • 6.光谱位移,因此可用于类胡萝卜素的鉴定。类 胡萝卜素常与蛋白质结合,比游离态稳定。 • 7. 脂肪氧合酶迅速降解。
腌渍菜失去绿色-发酵产生的乳酸使 镁原子被氢取代。 *光解:加工储藏中的食品或食品原料, 其中所含的叶绿素很易受光作用而分 解褪色。
• • • • • • •
3.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1)光、氧 (2)酶 (3)酸、热 (4)水份活度 (5)气体环境 (6)盐
• 4. 护绿方法 • (1)加碱护绿 (中和酸的重点是绿色植物内
色素吸收光线的本质是其分子中具有比 较大的共轭体系,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由于 自身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吸收。 当共轭体系上连有一些极性的官能团(助 色团)时(例如-OH、-OCH3、-NO2、-CN 等) ,其吸收光的波长会向长波方向移动。
*结构特点:均具有大的π, π共轭体系及一定 数量的助色团。 *性质特点:由于含有多个π 键及官能团, 容易与氧化剂、亲电试剂等发生化学反应, 也容易在光、热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 2、作用:食品色泽是决定食品品质和可接 受性的重要因素。
• •
5. 肉色变绿 血红素在强烈氧化后会变成绿色,反应发生 在-亚甲基上,绿色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A. 由于一些细菌活动产生的H2O2可直接氧化亚甲基。 B. 由于细菌活动产生的H2S等硫化物,在氧或 H2O2存在下,可直接加在-亚甲基上。 C. 由于MNO2过量引起。
• •
• •
第三节多烯色素Carotenoids(类胡萝卜素)
• 助色团 • -X ( Cl, Br, I ) • -OR • -SR • -NR2
波长红移 (nm) 2~30 17~50 23~85
40~95
(二)、食品色素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自然光进而使食品呈 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品色素。 食品中的固有色素是由食品原料带入食品中的有色物 质,是导致食品具有特定颜色的重要基础。有时为了食品 具有令人喜欢的颜色,还人为地加入一些有颜色的添加物 质,这些物质包括天然分离的和一些人工合成的。 主要的食品色素都是有机物,具有发色团和助色团结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