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技术操作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扣分标准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扣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与扣分标准详解心电监测,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下面我将从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器和相应的电极。
2. 安置电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电极脱落或移位。
3. 连接仪器,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器上,确保连接正确,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监护过程,开始监护后,护士需要定期检查仪器和电极的状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记录监护数据。
5. 拆除电极,监护结束后,拆除电极,清洁患者皮肤,妥善处理使用过的电极和仪器。
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极位置,评分标准要求电极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地捕获心
脏电活动。
2. 信号质量,评分标准会考虑心电图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如果信号受到干扰或杂音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电极位置或仪器设置。
3. 异常事件处理,评分标准也会考虑护士在监护过程中是否及
时处理异常事件,如心率过快、过慢、心律失常等情况。
4. 监护记录,评分标准还会评估护士对监护数据的记录是否完
整准确,包括心电图变化、护理措施和患者反应等信息。
总的来说,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都需要护士具备丰
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监护仪器,准确判断心电
图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有
效的监护和护理。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一)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心率、脉搏、皮肤情况、心理情况、合作程度、大小便情况。
(二)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术前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心电监护的目的、必要性、步骤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告知术中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了解操作的目的、知晓注意事项并配合坐位或平卧体位,松解衣服纽扣。
3.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纱布、电极片、导联线、记录单、接线板。
4.环境准备病室清洁,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
(三)操作流程和步骤1.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平卧位。
2.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选择监护模式。
3.心电监测:暴露胸前区,纱布清洁皮肤,粘贴电极,选择导联,调节振幅。
右上(RL):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4.无创血压监测:选择合适体位,进行血压监测,按测量键,设定测量时间间隔。
5.监测 SpO2:将 SpO2 传感器夹在患者手指上。
6.体温探头夹于病人腋下。
7.调节报警参数:设定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报警范围,打开报警系统,观察患者神志、主诉及伴随症状,判断各项数值是否正常。
8.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
(四)操作后护理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整理监护仪导线和床单位。
3.记录监护时间和各项数值。
4.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注意事项]1.协助患者穿好衣服,注意保暖2.定时记录心电监护情况,观察各项指标,做好记录。
3.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保护电极片及导联线,不得随意移动摘除。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在进行心电监测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舒适,并解释整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心电监测器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心电监测器。
常见的心电监测器包括12导联心电图仪、Holter监测仪和事件记录仪等。
3.心电图仪连接将选择好的心电监测器与患者进行连接。
通常,需要在患者胸部、上肢和下肢贴上导联电极。
导联电极的安装,要确保牢固可靠,并与患者的皮肤直接贴合。
4.心电监测器启动将心电监测器打开,并根据仪器的说明进行设置和校准。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后,可以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5.心电信号采集心电监测器会实时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心电图记录。
在采集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尽量避免肌肉的活动干扰。
6.心电图记录根据医生的要求和需要,心电监测器会记录不同长度的心电图,通常包括10秒、30秒、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等。
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对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传导进行分析和评估。
7.心电图分析将采集到的心电图信号导入电脑,通过专业的心电图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可以评估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脏病变等。
8.结果解读经过心电图分析后,医生会根据荧光剂心电图记录、波形特征和心电图变异等,对心脏电活动进行解读和诊断。
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药物处理。
9.数据保存和整理将分析和解读好的心电图记录保存,并整理到患者的病历中。
这有助于医生进行后续的比较和跟踪观察。
10.操作结束如果心电监测操作完成后,将心电监测器和导联电极从患者身上拆除,并清洁和消毒导联电极。
总结来说,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心电监测器选择、心电图仪连接、心电监测器启动、心电信号采集、心电图记录、心电图分析、结果解读、数据保存和整理以及操作结束等步骤。
通过这个流程,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⑥SPO2模式设置正确:位置正确,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⑦血压模式设置正确:位置正确,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⑧呼吸:进入监护界面,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6、查对、记录
①协助病人扣好衣扣,取舒适体位。
②洗手。
③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7、宣教
①正确记录生命体征。
②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③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④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有痒痛感及时告知。
⑤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8、整理、记录
①整理(用物、床单位),分类处理用物。
②洗手,记录,做好交接班(口述)。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一、仪表:着装规范,整洁,戴口罩,洗手
二、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三、用物准备
①心电监护仪及导联线。
②一次性电极片,酒精,棉签。
四、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步骤解读
1、评估环境
环境安全、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无电磁波干扰(口述)。
2、核对患者
使用两种及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 (姓名,住院号)。
3、解释、评估
①解释操作目的,问大小便。
②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能力。
③评估患者皮肤。
④进行手消。
4、安全、舒适
取合适体位,防止暴露,注意保暖和安全。
5、连接、设置心电监护仪① Nhomakorabea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情况。
②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③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
④正确选择导联,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配备心电仪、导联线一套和接触霜贴、纸质或电子ECG纸;
2. 确认检查者是否有必要进行心电监护;
3. 说明检查者可能遇到的刺激和可以放心的事情;
4. 熟悉心电仪的状态的准备;
二、贴膏
1. 根据心电监测指标确定。
比如12导联和6导联;
2. 选择对应导联线;
3. 洗净检查者所keep你不住的区域;
4. 保证接触霜贴处皮肤干净,按照指定的位置将接触霜贴贴好;
三、连接导联线
1. 将导联线依次连接到心电仪的各个六角接口;
2. 各个接口下方写有具体的导联线插入序号,按顺序将导联线从上往下依次插好;
四、对接触霜贴的检查
1. 检查每个接触头的接触情况;
2. 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接触头贴位。
五、开机
1. 打开心电仪电源开关,等待心电仪初始化完成;
2. 选择功能模式,或按录音、测量和设置按钮来设置功能;
六、开始心电监测
1. 开始心电监测:将ECG纸放置到心电监护仪下,点击心电仪上的“监护”或者“启动”按钮,监测开始;
2. 监护时间:持续监护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到几小时,根据具体的检查要求定时记录;
3. 结束监护:点击结束心电监护,去除所有导联线和接触霜贴。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原理】
利用心电监护仪对心脏病患者、各种危重患者、接受特殊治疗或手术的患者等进行心电活动监测。
通常进行持续的床旁心电监测,以发现致命性或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监测心肌缺血情况,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心脏状态。
【方法】
1.清洁皮肤可用丙酮或乙醚乙醇混合液进行皮肤准备,必要时剃毛并用细砂皮纸轻轻磨去表皮。
2.电极贴敷部位
(1)标准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两侧锁骨中线第7肋间。
(2)模拟V1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胸骨右缘第4肋间。
(3)模拟V5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3.连接连接导线并与中心站相接。
4.监测时间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
【注意事项】
1.监测内容为心率、心律、ST段变化等。
2.分析ST段的变化时应注意基础心电图的ST段状况。
3.注意心电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4.发现急症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5.注意心电干扰信号,以免误诊。
6.电极贴时间过长,易损伤皮肤,应定期更换。
7.现在的心电监测常伴血压、血氧等监测,应综合监测。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心电监测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监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电监测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的目的和过程;准备好心电监测仪器和相关设备;确保检查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外界干扰。
2. 安装电极。
接下来是安装电极。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常有四肢导联和胸导联两种。
对于四肢导联,需要在患者的四肢上安装电极,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左踝部和右踝部;对于胸导联,需要在患者胸部安装电极。
在安装电极时,要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3. 进行记录。
安装完电极后,即可进行心电监测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说话或移动,以免影响心电信号的记录。
操作人员需注意观察心电图的波形,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4. 检查结束。
心电监测结束后,需及时拆除电极,清理和消毒设备,并将心电图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
同时,需要对心电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医生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可以确保心电监测技术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细节,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要求,以提高心电监测的检查质量。
总之,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只有在严格遵循操作流程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心电监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方法:心电图与脉搏搏动的监测;声光报警 正常值:60--100次/分 临床意义:及时发现异常、危险心律 判断心输出量:进行性心率减慢是心脏停搏的前奏 计算休克指数:HR/SBp,提示失血量 估计心肌耗氧量: SBp× HR,应≤成人10-18/分,小儿25次/分 新生儿:40次/分。增快或减慢均提示 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导电糊干涸,(24h更换电极)。
预置范围不恰当,应根据病情预置范围。
电源不足(注意蓄电池充电)。
心电监护仪常见故障分析 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可能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裂开折断及(或)导电糊干涸等。 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 心电图振幅低:可能正负电极间距离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相应的体表;调节振幅设定。 严重的肌电干扰:为电极放于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时,可以发生肌电干扰。 心电监护呈一条直线时首先判断大动脉
心 电 监 护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1
准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流程或具体步骤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评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心电监护操作步骤
评估
病人年龄、病情、皮肤情况
评估
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核对医嘱及监测项目
监护仪性能
规范的操作方法
确保电源连接、传感器的连接体位和接触良好、病人准备及状态等全过程稳定、安全、可靠。(防止触电事件发生)
监护仪袖带的维护与消毒。 监护仪氧饱和度夹子的维护与消毒。 监护仪体温探头的维护与消毒。 监护仪导线勿折叠,受压。过长的导线可弯成较大的圆圈扎起,妥善放置。 监护仪电源线的维护与消毒
测量部位表皮增厚(如灰指甲),涂指甲油等影响测定值。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1.准备工作:a.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电极和导线符合规范要求。
b.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干扰引起误读信号。
c.洗净双手,确保电极和导线的净洁。
2.记录患者信息:a.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b.相关病史和症状,如心绞痛、心悸等。
c.患者服药史,包括用药种类和剂量。
3.安装电极:a.合适的电极位置:V1位于第四肋间左缘,V2位于第四肋间右缘,V3位于左胸胸骨旁边,V4位于第五肋间脐水平线左缘,V5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6位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
b.清洁皮肤:用酒精棉球或湿布轻轻擦拭定位点,确保皮肤干净。
c.贴附电极:电极使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胶贴片固定在电极位置。
4.连接导线:a.将导线插头插入电极的插口中,确保插头与插口连接紧密。
b.检查导线连接是否可靠,排除松动或断开的情况。
5.开始记录心电图:a.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监测仪器是否正常开启。
b.将导线连接到心电图仪器上。
c.开始记录:按下记录按钮或启动仪器的记录功能。
6.观察图形:a.观察心电图信号是否稳定,波形是否清晰。
b.检查导联是否正确连接,如有错误,重新调整导联位置。
c.注意异常波形,如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等。
7.结束记录:a.记录时间持续一段时间后,按下停止按钮或停止记录功能。
b.拔出导线的插头,告知患者可以撤离仪器。
8.解读心电图:a.由专业医生对心电图进行解读。
b.分析波形特征,如P波、QRS波群、T波形态等。
c.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9.记录和存档:a.将心电图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心率等信息。
b.存档心电图记录,供日后参考和比较。
10.清洁维护:a.清除电极上的胶贴片,保持电极的清洁。
b.将导线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导线的功能正常。
c.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心电监测技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操作时需要保证设备和环境的稳定,正确安装电极和连接导线,准确记录心电图并进行解读和存档。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术操作步骤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①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
②查对医嘱。
2、患者准备:①查对患者信息,向患者通知监测目标和方法。
②评定: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酒精过敏史、患者皮肤情况、指甲有没有异常、双上肢有没有偏瘫等疾患;情绪反应、合作程度、患者需求。
3、环境准备:光线适宜、无电磁波干扰。
4、用物准备:监护仪、电极片、75%酒精、棉签、弯盘、护理统计单。
二、操作程序1、查对:洗手(>15s),携用物至床旁,查对、解释并取得合作。
2、体位:依据病情取适宜体位。
3、监护仪连接:(1)心电监护仪开机,连接电极片。
(2)进入“主菜单”,输入病人通常信息(口述)。
(3)依据需要监护项目,设置对应监护通道。
(4)暴露胸部,清洁患者皮肤。
(5)连接电极片,粘贴电极片于患者身体正确部位。
(6)依据SPO2传感器类型正确放置于手指、足趾或耳廓处,使其接触良好。
(7)连接血压袖带和正确位置,开启测量血压。
4、监护仪设置:(1)进入心电子菜单,设置适宜导联,调整振幅,监测波形清楚,无干扰。
(2)进入NBP子菜单设置测量血压方法、间隔时间。
(3)报警处于“NO”位置,设置报警上下限,口述立即发觉报警并处理。
5、识别心电图:正确读取监护参数、正确识别心电图、并通知患者注意事项。
6、洗手、统计。
7、停止心电监护:(1)查对医嘱及患者,并解释取得合作。
(2)关闭监护仪、撤离导线。
(3)清洁皮肤、帮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
(4)处理用物、洗手、统计。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员掌握心电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员对心电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熟练地使用心电监护设备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心电监护室四、实训设备1. 心电监护仪2. 电极片3. 导联线4. 血氧探头5. 血压袖带6. 生理盐水7. 75%酒精棉球8. 监护记录单9. 弯盘五、实训内容1.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2. 电极片贴法3. 导联线连接4. 血氧探头和血压袖带连接5. 心电监护操作注意事项1.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1)接通电源,打开心电监护仪。
(2)设置病人类型:新生儿、小儿、成人。
(3)连接NIBP袖带,对准肱动脉处,调整松紧程度。
(4)在ECG菜单中设置导联类型:3导或5导。
(5)连接相应的导联线。
(6)连接血氧探头,发光管对准指甲。
(7)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 电极片贴法(1)清洁患者皮肤,用生理盐水湿润电极片。
(2)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除颤部位。
(3)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3. 导联线连接(1)将导联线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
(2)确保导联线连接牢固,无松动。
4. 血氧探头和血压袖带连接(1)将血氧探头连接至心电监护仪。
(2)将血压袖带连接至心电监护仪。
5. 心电监护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前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
(2)告知病人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病人合作。
(3)保持病房安静,避免电磁波干扰。
(4)确保电源连接、传感器连接牢固,病人体位舒适。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6)每日定时回顾病人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7)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8)定期观察病人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9)对躁动病人,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10)停机时,先向病人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心电监测的使用方法及操作
心电监测的使用方法及操作
心电监测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心脏电活动的医疗设备,可以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以下是心电监测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测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心电监测仪和必要的配件,如电极片、导线等。
确保设备完好,没有损坏或故障。
安装电极片:心电监测仪需要通过电极片来采集心脏电信号。
医生或护士会选择适当的电极片,并将其粘贴在患者的胸部或四肢上。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五个电极片,分别贴附在左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区、左锁骨中线的剑突水平、右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区、右锁扣中线的剑突平等位置。
连接导线:将电极片与心电监测仪连接的导线插入心电监测仪的相应接口。
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松动或脱落。
启动心电监测仪:打开心电监测仪的电源开关,启动设备。
设备会自动开始采集和记录心脏电信号。
监测过程:在心电监测过程中,医生或护士会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患者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如心律失常等,医生会及时处理。
数据记录和处理:心电监测仪会自动记录和存储心脏电信号数据。
医生或护士会根据需要,将数据导出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结束监测:当心电监测结束时,医生或护士会先关闭设备,然后取下电极片和导线。
清洁患者的皮肤,并做好记录和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心电监测仪时,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
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或护士的操作和指导,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a.解释测试目的和过程给患者,并叮嘱患者遵守医嘱,尤其需要他保持静止或正常活动状态。
b.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读。
c.清洁皮肤: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特别是准备粘贴电极的部位。
确保皮肤干燥后涂抹导电凝胶,以增强电信号的传导。
2.电极的安装:a.心电仪设备准备:打开心电仪,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电极线,以及电极片是否损坏或有杂质。
b.安装电极:将电极片粘贴在胸部、四肢和五个导联位置上。
c.电极的连接和固定:将电极线连接到电极卡插座上,并将电极片贴合皮肤上。
确保电极牢固地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
3.获得心电图:a.注册患者的姓名、年龄、患者ID等必要信息。
b.开始记录心电图:将电极线插入心电图机设备上的插座,并确认设备是否已经连接。
确认患者是否采取适当的体位,像躺下或坐着等。
c.仪器设置:根据测试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联组合。
选择导联后,心电图仪会自动记录心电图。
记录的结果可以在设备屏幕上显示出来。
4.分析和解读心电图:a.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和清晰。
如有不清晰的记录,需要重新进行测试。
b.分析心电图波形: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特征来分析心电图的结果。
与正常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c.判读心律:通过计算心率和心律规整性,判断心律是否正常或存在心律失常。
d.分析ST段和T波:观察ST段和T波的形态和偏移情况,判断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e.生成报告: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并进行解读和评估。
5.结束测试:a.将心电图记录从设备上取下,并进行保存。
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口述版)
心电、血氧饱与度监测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心电监护得目得:为了动态观察病人心率及节律变化,监测病人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得功能状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心电监护时对患者得健康宣教内容: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3、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与血压袖带。
4、告知患者与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指导患者与家属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痒痛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1.心电监护得注意事项:2.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
3.正确安放电极位置⑴三电极法:负极(红): 右锁骨中点下缘;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五电极法: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4.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血氧饱与度与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下列情况可以影响血氧饱与度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
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结果。
6.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7.正确设定报警限值,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8.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与电极片位置。
9.定期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10.对频繁测血压患者,定时松开袖带片刻,以减少频繁充气对血液循环造成得不适感,必要时更换测量部位。
11.造成心电干扰得原因有:(1)交流电干扰(2)皮肤清洁脱脂不彻底(3)电极固定不良或脱落。
(4)导线断裂(5)导电糊干涸(6)严重得机电干扰。
12.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与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13.每日定时回顾病人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心电监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准确判断心脏功能异常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测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准备:确认心电监测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包括心电导联线、心电图仪、电极贴片等。
2.患者信息录入:将患者基本信息录入到心电图仪中,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3.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的目的和过程,确保患者理解并愿意配合检查。
同时,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便贴上心电贴片。
二、电极贴片1.皮肤准备:首先需要对患者胸前贴片部位进行清洁,去除油脂、污物等,保持皮肤干燥。
2.贴片位置:按照心电图的标准导联位置,将心电贴片贴于患者胸前,通常使用10个电极,即V1〜V6导联和肢体导联。
3.贴片固定:贴上心电贴片后,用透明胶布将贴片固定在患者胸前,以防止贴片脱落。
三、监测过程1.心电图测量:将心电图仪与电极贴片相连,开启心电图仪的电源开关,并设置相应的测量参数,如心率范围、扫描时间等。
2.监测开始:由医生或技术人员操作心电图仪,开始进行心电监测。
患者应保持安静,不要有过多的活动。
3.观察监测结果:仔细观察心电图仪的输出结果,包括心脏的节律、ST段、T波的形态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必要时剪除伪差:如果心电图中有肌电干扰或其他干扰信号,可通过调整滤波器或剪除伪差等方法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心电图结果。
四、监测结束1.停止监测:监测过程结束后,关闭心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2.心电图保存:将监测到的心电图结果保存到电脑或记录纸上,并进行编号和标注,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
3.清洁工作:清理监测设备,包括心电图仪、电极贴片等,以保证下一位患者的使用安全性。
4.恢复患者:将患者解释监测结果和诊断,指导患者穿上衣物,恢复正常活动。
五、记录和解读1.记录结果:将心电监测结果记录到患者的病历中,包括主要诊断、心律失常类型等信息。
2.解读结果:由具备心电监测解读资质的医生进行心电图结果的解读,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心电监测操作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心电监测技术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监测,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为了提高我们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我们进行了心电监测操作实训,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心电监测仪器的操作流程;2. 掌握电极片的正确粘贴方法;3. 学会分析心电图的基本波形;4.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实训内容1. 心电监测仪器的操作流程(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2. 电极片的粘贴方法(1)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电极片;(2)用75%乙醇纱布清洁患者胸部皮肤;(3)将电极片粘贴于正确位置,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贴合;(4)检查电极片连接是否牢固,防止脱落。
3.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分析(1)P波:代表心房除极;(2)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3)T波:代表心室复极;(4)U波:代表心房复极。
4. 临床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1)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冷静应对,及时寻求同事或上级的帮助;(2)与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抚患者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3)在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确保患者安全。
四、实训体会1. 心电监测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掌握此项技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确保心电监测操作的顺利进行。
3. 电极片的粘贴方法对于心电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我们要熟练掌握电极片的粘贴技巧,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贴合。
4. 在分析心电图波形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对异常波形要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前准备(一)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二)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一台,导联线,电极片,75%酒精棉球,纱布,弯盘,记录单。
(三)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皮疹等。
3、评估患者周围环境,有无电磁波干扰。
(四)环境准备整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无电磁波干扰。
二、操作流程(一)连接电源1、将心电监护仪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2、打开监护仪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
1、用 75%酒精棉球清洁患者皮肤,以去除油脂和角质。
2、选择正确的电极片位置:RA(右臂)电极片贴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LA(左臂)电极片贴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RL(右腿)电极片贴在右下腹;LL(左腿)电极片贴在左下腹;V(胸部)电极片贴在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3、贴电极片时,要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无松动。
(三)连接导联线1、将导联线的插头插入监护仪相应的插孔。
2、按照电极片的位置,将导联线与电极片连接好。
(四)设置监护参数1、选择合适的监护模式,如标准心电图监护、心律失常监护等。
2、设置心率报警上下限,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础心率设置,通常上限为 120 次/分,下限为 50 次/分。
3、设置血压报警上下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平时血压值设置。
4、设置呼吸频率报警上下限,一般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 12 20 次/分。
5、设置血氧饱和度报警上下限,正常成人血氧饱和度应在 95%以上。
1、观察心电监护仪屏幕上显示的心电图波形,确保图形清晰、稳定。
2、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有无心律失常。
(六)监测血压1、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间隔时间,一般为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
2、测量血压时,确保袖带的位置和松紧度合适,测量结果准确。
(七)监测呼吸观察监护仪上显示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波形,注意有无呼吸异常。
(八)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氧饱和度数值,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方法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方法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确保心电监测仪器正常运行,并将其连接到电源和相关设备(如电极、导线等)。
2. 为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关于心电监测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在实施操作前动作放松,保证他们的舒适度。
3. 在患者胸部和四肢安装电极:通过使用电导胶或胶带将电极粘贴到患者的身体上。
通常需要在胸部的特定位置粘贴一对电极(V1到V6),并在四肢各粘贴一对电极(RA、LA、RL和LL)。
4. 获取心电图信号:将导线与电极连接起来,并将导线插入心电监测仪中。
确保所有导线都连接正确并安全。
5. 开始监测:启动心电监测仪器,并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
确认心电图信号正在稳定地记录。
6. 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监测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舒适度和放松程度,确保他们的动作不会干扰心电图信号的记录。
如果发现导线松动或电极不良粘贴,应尽快修复或更换。
7. 结束监测:监测结束后,关闭心电监测仪器,断开导线连接,并将电极从患者身上移除。
8. 数据分析与记录:提取并分析记录的心电图数据,并将其存档和记录。
根据需要,可生成心电图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心电监测,如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Holter 监测)或运动心电图测试,操作方法可能会略有不同。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和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同时,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应确保具备相关的培训和技能,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
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体位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3)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
(4)评估患者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5)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操作要点:
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片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查对解释评估安抚病人
操作中: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摆体位→安置电极片→连接心电导线→接血氧饱和度探头→连接血压袖带→启动→设置调节各参数→固定各种导线
操作后: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皮肤过敏
发生原因:(1)患者体质虚弱出汗多易引起局部皮肤敏感。
(2)长时间连续使用电极片易发生皮肤过敏。
(3)使用透气性差的电极片而发生皮肤过敏。
临床表现:局部发红、瘙痒甚至过敏性皮炎、皮肤破损。
预防:(1)出汗较多的患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2)电极片每2-3天更换1次,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选择使用皮肤无测试性,无过敏性的电极片。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处理→观察→记录
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
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片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8
二、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技术操作评语
(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量,粘稠度、部位及影响排痰原因。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4)评估患者呼吸音情况。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查对、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解释、评估、安抚病人→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润滑冲洗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完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折叠连接玻璃接
管处→插入吸痰管→松开折叠→处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冲管→操作后:关闭开关→取下吸痰管→玻璃接头置于消毒液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该流量氧1-2分钟。
3.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4.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5.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6.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7.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痰液形状,颜色,量
三、输液泵/微量泵的操作流程
目的: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
输液泵/微量泵的操作技术评语: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操作流程:
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齐全→按医嘱备药→查药名、剂量、浓度及有效期;对光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安瓿有无裂缝→检查输液泵管的完整性,有效期;按输液法连接液体与泵管,将输液泵管充满液体,排净空气;将输液泵管安装在输液泵上。
3.微量泵:连接注射器与输液泵泵管,排尽空气;将注射器安装在微量泵上→查对床头号、姓名→解释并告知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注射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消除其紧张心理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X床XX,您好,由于您所用的药需严格控制滴速,现在我们需要为您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注射泵),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请做好准备,这样的体位舒适吗?那我们开始了)→连接电源,打开输液泵(或微量注射泵)开关→遵医嘱设定输液量、速度及其他参数输液泵→将输液泵管与常规输液器连接,并固定妥当微量泵→连接微量泵泵管及常规输液管→
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剧烈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现在给您做上治疗了,没有什么不舒服吧?请不要随意活动输液的肢体,也不要随便改变我们调好的数值,我会随时过来看您的,您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及时按呼叫器,谢谢您的配合)→洗手,查对床头卡→在医嘱本签名,记录执行时间。
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体液输入失控。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四、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操作方法;
1.将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
2.清楚口腔与喉中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必要时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苔坠。
4.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拖牢下颌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5.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他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颌。
6.用另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7.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
(1)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
(4)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2.如果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流量至氧气储气袋充满氧气鼓起。
(氧流量8-10升/分)。
3.有无发绀的情况,适当的呼吸频率,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接氧气时,注意氧气管是否接实。
4.如果操作中单向阀受到呕吐物,血液等污染时,请依照下面步骤自病人处移开并取下单向阀加以清洗。
用力挤压球体次数,将积物清除干净。
将单向阀卸下用水清洗干净。
5.使用完毕应清洁,消毒及测试简易呼吸器,以保持最佳的备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