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听觉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听力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儿童需要特殊的心理和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成为成功的个体。
心理问题听觉障碍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难以与他人交流,有时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因此,儿童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可能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1. 低自尊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2. 社交障碍缺少交流经验可能导致儿童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儿童交朋友。
3. 沮丧和情绪问题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受到排挤和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情绪问题。
教育支持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听觉障碍。
以下是一些教育策略和支持方法:1. 辅助通讯技术(AAC)辅助通讯技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些技术包括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字和电脑软件等。
2. 提供支持和鼓励儿童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听觉障碍带来的挑战。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可以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3. 教育演示教育演示是一种让儿童参与学习的方法。
这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 个体化的教育计划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可以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听觉障碍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和教育问题。
辅助通讯技术、教育演示以及个体化的教育计划都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通过提供这些支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自信、成功和积极的个体。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一)感知觉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
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
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
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
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
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
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听力障碍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2%,这一群体由于听力障碍,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听力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国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政策,旨在提高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质量。
本案例以一位听力障碍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情况小明,男,12岁,听力障碍学生,就读于某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耳聋,小明一直佩戴助听器。
他的听力状况为中度听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二)教育现状小明所在班级共有10名学生,其中听力障碍学生3名。
学校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开设了听障教育课程,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语言、认知、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育策略(一)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小明听力障碍的特点,教师为其制定了个别化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小明的听力状况,适当降低语速,使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小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小明直观地理解知识。
(二)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小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措施:1. 语音语调训练:教师通过示范、纠正等方式,帮助小明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 词汇积累:教师引导小明在生活中多听、多说,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教学: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语法知识,帮助小明掌握语法规则。
(三)注重生活技能培养,提高自理能力1. 生活自理:教师教授小明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2. 社交能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1. 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书法等文艺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ppt课件
(二)听障教师方面 1. 用爱感染儿童 2.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 应做好听障儿童家考虑生活事件对听障儿童的影响
与其生活相关的负性事件,如受惩罚、学习压力、人际关系 等
2. 考虑社会支持对听障儿童的影响
3. 考虑个性特征对听障儿童的影响
长期的压抑和自我保护,使其难与普通 学生建立友情
3.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仅依靠其自身的视角 来感知世界、不能意识到他人可能具有 不同视角和观点的倾向性。
人际交往中,听障儿童容易只考虑自己 的感受;听顺耳的话;以个人的好恶为 标准,缺乏正确是非观;偏激
1(. 自三卑 )个性发展问题
提供积极联想环 境,联想表达自 己内心的美好状 态
三、听障儿童心理治疗注意事 项
(一)治疗师方面
1. 治疗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表里一致、精力充沛、冷静耐心、同情关心、掌握手语
2. 治疗师必须详细、全面了解听障儿童 的病史
纵向:生长发育、个性发展情况、疾 病史、治疗史、兴趣爱好等
横向:家庭情况、周围环境、风俗习 惯
意志品质的训练不能通过社会生活的耳 濡目染实现
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缺乏自信,
2. 逆反
逆反心理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对客观事 物表现出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 验或行为倾向
它是一种单向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使 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 目,经常、反复地呈现,容易使人构成 狭隘的心理定势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
听力障碍(简称“ 听障”),是指由 于药物、遗传、感 染、疾病、环境噪 音污染、意外事故 等各种原因导致双 耳听力丧失或听力 缺失,听不到或听 不清周围环境声及 言语声,从而难以 进行正常的言语交
一、听障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听障教育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听障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其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无法通过听觉途径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在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为了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本文将针对听障教育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3. 增强听障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素质。
4. 培养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对象:某听障学校一年级学生,共20人。
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简单词语、句子表达、基本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交能力。
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个别辅导法。
四、教学过程(一)汉语拼音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拼音的发音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拼音的音标、声母、韵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拼音的构成。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拼音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拼音。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其掌握拼音。
(二)简单词语、句子表达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词语。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常用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句子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本认知能力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连连看”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听障儿童教育
二、听力障碍的出现率
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
0.1%-0.3%
,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
0.1%
。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
2%-4%
2001
)报告:每
1000
人中有
95
人有慢性听力损失,美国大概有
2000
万人在听觉交流的加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006
)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8296
万人,听力残疾有
2004
万人,占
24.16%
。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的发生率。
三、听力障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听力障碍有不同的分类
(
2
)急性传染病病毒和细菌感染: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
脑膜炎
等
脑膜炎是引起后天耳聋的首要原因,
滤过性病毒或细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会破坏内耳灵
敏的声学组织。儿童有脑膜炎引起的耳聋大多数是重度听力损失,同时还会出现平衡能力损坏
或是其他残疾问题。
(
3
)药物中毒:儿童因治病而是用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听见父母声音时停止活动
对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开始正确地使用单个的词,如“妈妈”或
“爸爸”
能对声音发出伴随的笑声
睡觉时会被周围的声音吵醒
模仿声音和单词
理解一些相近的短语或词
对音乐或歌声有反应
呀呀学语的类型和数量增加
18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裙体,其中听力障碍儿童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的对象。
针对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案编制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从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1.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育一般正常,但由于听觉障碍,导致其语言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于视觉刺激的依赖性较强。
3.听力障碍儿童在交流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借助手势、口型、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来进行交流。
4.他们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来获取信息。
二、教育目标1.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获取知识。
4.增强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语言和交流能力培养(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
(2)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模仿、操练等方式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认知和学习能力提升(1)利用触摸、视觉等感官进行教学,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3)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3.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我清洁、穿衣、饮食等,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升自理能力。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生理缺陷、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
通过对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一、前言近几年,如何有效地对听觉障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自身生理缺陷因素由于听力的损失或障碍,导致听觉障碍儿童对自我意识较为敏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康、健全的情绪生活,使得他们的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经受更多的挫折,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行为活动特点。
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果听觉障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也会对他们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如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会产生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的因素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等方面。
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态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儿童的评价,平时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法都将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所持的态度、听觉障碍儿童的就业状况等。
在现实中发现,社会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评价听觉障碍儿童,对他们的态度往往走向极端,使得听觉障碍儿童心灵遭受创伤,发生扭曲,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儿童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包袱沉重,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缺少自信或反社会的心理。
三、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目前听觉障碍儿童学校往往忽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听力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听力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听力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听力障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面对这个挑战时,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听力障碍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听力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 情绪管理•帮助听力障碍患者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鼓励他们学会表达情绪,并提供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引导听力障碍患者学会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放松练习、呼吸控制和身体活动等;•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的渠道,让患者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
2. 自尊与自信•帮助听力障碍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患者参加适合他们能力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认可和鼓励;•教导听力障碍患者如何与人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社交技巧•提供适用于听力障碍患者的社交技巧培训,包括如何面对不理解和歧视、如何主动沟通需求和提出要求;•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听力障碍支持群体、参加听力障碍教育活动等;•提供合适的辅助听力设备和技术,帮助患者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4. 应对压力•指导听力障碍患者面对应激和压力时的有效应对方式,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等;•建议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足够的睡眠和定期的运动;•引导患者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支持系统,如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医生沟通。
结论针对听力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自尊与自信、社交技巧和应对压力是关键内容。
通过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听力障碍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听力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5. 教育家庭成员和朋友•向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介绍听力障碍的特点和影响,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困境;•提供相关的沟通技巧和战略,使家人和朋友能更好地支持和理解听力障碍患者;•增加家庭成员和朋友对听力障碍的认知,减少对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6. 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创建资源和平台,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使听力障碍患者能够获得专业的帮助和建议;•发起听力障碍支持群体或社区活动,让患者有机会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教育听力障碍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简述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简述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听障儿童是指存在某种形式的听力损害或听力损伤的儿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听力损伤被定义为“听阈(临界值)低于年龄和种族平均值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50亿听障人口,其中有大约1.1亿听障儿童,占儿童总人口的1.4%。
在发达国家,听力损害影响的儿童的比例通常会更高。
因为听力损害,听障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不同于其他儿童。
在语言发展方面,听障儿童的发育可能落后通常儿童,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口头指令,表达能力也较弱落后。
另外,一些听障儿童也可能表现出言语发展障碍,异常,或者不典型的语言发展。
听障儿童常常显示出其他形式的发展障碍,例如学习障碍及言行表现障碍等,而这可能与听力损害有关。
因此,听障儿童普遍表现为发展不足,注意力缺乏,以及言语及认知表达能力不足等。
此外,一些听障儿童也可能表现出社交障碍,因为他们无法听懂别人的言语,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社交互动。
大多数听障儿童也容易被紧张和焦虑所困扰,尤其是在新的环境里,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听不懂别人的言语。
与其他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往往较弱,他们也更容易暴躁,抑郁,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此外,由于听力损害,听障儿童缺乏合适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发展。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学习不良,甚至排斥学习。
听障儿童也可能会在许多方面受到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等,并有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
因此,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看,听障儿童通常与正常儿童略有不同。
他们可能会在语言发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时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暴躁等。
因此,需要给予听障儿童适当的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如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环境。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它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自卑等。
本文将从听障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和教育对策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1. 语言障碍:由于听障学生无法正常听到声音,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掌握语言,这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 学习困难:由于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障碍,比如无法准确理解老师的讲解、无法与同学交流等,这些困难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处处碰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3. 社交问题:听障学生由于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立,这也会成为焦虑心理的成因之一。
4. 家庭环境:一些听障学生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和不理解,这会增加他们的内心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1.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能够融入到学校和社会中去,减少孤独感。
2.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针对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家长也应该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提供听障学生专门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学校应该为听障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比如安装助听器、提供手语翻译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和顺利。
4. 加强社会交流和互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听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交流中去,增加他们的社交经历,减轻孤独感。
5. 培养积极心态:学校和家长应该教育听障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疏导及辅助措施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疏导及辅助措施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也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与启示。
孩子成长中,时刻需要身边老师的扶助,尤其智力低下、身体有缺陷、多动症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疏导与关爱。
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善于抓住面谈中潜藏的许多资源,辅助学生一起去探索问题与困扰,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案例背景】贝贝是一名聪明可爱的四年级随班就读女生,今年11岁了。
因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听力测评为听力一级残疾,她只好戴着耳蜗来学校学习。
但耳蜗也只能助她依稀听到身旁2米以内的微弱声音。
听力影响了言语,逐渐产生了言语障碍,她无法正常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学习。
慢慢地,她在性格上逐渐产生了自卑、胆小,不言语、孤独,不合群等特点。
去年十月的一天,笔者走在校园的大道上遇到她,她带着一脸的愁苦,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我朝她热情地笑笑。
她用含糊的言语低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想去心理辅导室,我有悄悄话要和您说。
”我摸着她的小脑袋,笑着说:“中午刚好我值班,心理室的门敞开着,你来吧,欢迎你来校心理辅导室坐坐。
”那日饭后,她急不可待地走进了心理辅导室。
【辅导过程和情境】一、面谈交流:明确心理困境,探讨深层原因。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而会谈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心理咨询面谈过程中,笔者除了积极营造热情、温暖的气氛,更是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她的情感与思维,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把自己的共情传给对方。
以下是那次她在心理咨询中与笔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孩子,你今天看上去挺失落的,老师为此也感到难受,你能说说现在你有什么烦恼吗?求助者:同学们无缘无故的总是不和我玩,和我保持距离。
下课的时候没人和我玩,我很孤独,很伤心,很无聊。
心理咨询师:哦,你觉得很孤独,有点无聊,没有玩伴,是吗?求助者:是的,她们都不理我。
最近,老师也很少和我说话的。
我没有人理睬,很孤单,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无聊,就只好画画了。
听力障碍儿童家长指导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家长指导方法听力障碍儿童是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听觉功能异常或听觉伴随异常的儿童。
这种障碍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认知、学习和社交能力。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特殊的指导方法来帮助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应对听力障碍。
以下是一些指导方法:1.与专业人士合作:家长应该与乳耳科医生、听力师和教育专家等专业人士合作,以了解孩子的听力障碍的具体情况和因素,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2.提供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在儿童早期察觉到问题时,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适当的早期干预措施,如听觉刺激、口语矫正和肌肉训练等。
3.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家长应该为听力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这包括减少噪音干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使用助听器或其他辅助听力设备,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听到和理解语言。
4.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可能无法完全依靠听觉来理解语言。
因此,家长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观点。
5.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听力障碍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学习支持来弥补他们的听觉缺陷。
家长可以与学校教育者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使用适合孩子的教具和教材来帮助他们学习。
6.注重社交技能培养:听力障碍儿童在社交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适当的社交技能培养,如眼神接触、交流方式和倾听技巧等。
7.鼓励自主学习: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听力障碍儿童也应该被鼓励独立学习。
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并解决问题。
8.注意情绪支持:听力障碍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并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挫折和困难。
9.与其他家长互动:家长可以加入听力障碍儿童的支持组织或社群,与其他家长互动和交流经验。
这样可以分享彼此的困惑和解决方法,并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课程编码:163021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其中讲课:44 实践/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推荐教材:王志毅主编:《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天津参考书目:1.张宁生主编:《听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心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大连2.贺荟中主编:《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北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有关听力残疾儿童心理特点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课程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以此为基础的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基本原则、相应的课程设置、教育设施及教具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系统掌握听力障碍儿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2、领会运用听力残疾儿童的各种认识活动特点;3、掌握听力残疾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及其特点,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正确培养听力残疾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和意志;4、解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特点的概貌、自我意识的特点、个性倾向性及个性特征;理解学校教学与学校生活对其个性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掌握发展、完善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的教育措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本的听觉原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明确听力残疾的概念、听力残疾的分类,明了导致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掌握听力测查的方法及原理,会看听力图。
听力障碍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研究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
听力障碍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研究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在幼儿园融合教育中,如何帮助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听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案例研究,结合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这些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一、案例研究背景在某幼儿园,有一名名叫小明的男孩,他在出生时就因疾病导致听力障碍。
尽管通过努力治疗和家长的呵护,小明的听力有所好转,但仍然需要依靠助听设备。
小明的家长希望他能够接受普通幼儿园的教育,与正常听力的儿童一起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策略1.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小明的听力障碍,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特殊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
结合小明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视觉教具、图片故事书等,以便小明通过观察和视觉学习获取知识。
利用助听设备,让小明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和声音,提高他的听觉感知能力。
3. 配备专职辅导员幼儿园可以配备专职的听力障碍儿童辅导员,负责协助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专业的听力康复指导,对小明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三、心理支持1. 建立友善、包容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幼儿和家长给予小明理解和支持,避免孩子们因听力障碍而产生歧视或排斥的问题。
积极倡导友善相互帮助的集体情感,让小明获得温暖和支持。
2. 强化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小明。
3.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需要通过鼓励、表扬和积极引导,帮助小明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可以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
总结回顾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在幼儿园融合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重要的是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配备专职辅导员,以及建立友善包容的教学环境,加强家校合作,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幼儿园听障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听障儿童的教育工作,深感责任重大。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学习、实践,对听障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听障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障碍的儿童。
他们在感知、认知、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
1. 感知能力:听障儿童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对外界声音的感知不如正常儿童敏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来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信息。
2. 认知能力: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较慢,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3. 语言能力: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和特殊教学方法来学习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针对听障儿童的特点,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确保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得到全面发展。
1. 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听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多感官教学: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感知外界信息。
例如,在教他们认识水果时,可以让他们触摸、闻一闻,增强记忆。
3. 辅助工具使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辅助工具,如助听器、言语训练设备等,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力水平。
4.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1. 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听障儿童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沟通能力:加强与听障儿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特听力障碍生帮扶和心里辅导记录
特听力障碍生帮扶和心里辅导记录一.特殊学生情况介绍:xx,男、现年10岁,就读于四(3)班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2.思想方面: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
3.性格方面: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责任感淡薄。
4.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懒惰,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内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听力有严重障碍,对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自暴自弃,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外因: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根据xx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
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
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2.尊重他的人格,老师向他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
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 4.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结合学校‘四自”教育,利用专门笔记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实施
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实施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对于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在特教学科中,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其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特教学科对于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实施措施。
首先,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中。
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针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
特殊教育条例明确规定,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在特殊教育教育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确保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残疾儿童康复条例》,明确要求为残疾儿童提供心理康复服务,包括听力障碍学生。
其次,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上进行。
在学校方面,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教学指导,确保学校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学校可以成立特殊教育心理咨询团队,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
教师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
而在家庭方面,家长是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可以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亲密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借助一些特殊教育辅助工具。
听力障碍学生可以使用助听器、电子残疾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系统等设备,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集体游戏、聚会、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交往能力。
总之,特教学科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实施都非常重要。
这些要求和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一章绪论听觉的重要性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听、看、触摸和嗅等实现的。
其中听和看是最主要的方式。
先天的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出生前,我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见,即使是在深度昏迷中,人们常常能听见周围发生的事情。
听觉又会影响语言的习得,内容提要:听力障碍的概念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听力障碍的分类听力障碍的原因与诊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听力障碍的概述一、听力障碍的概念特殊教育词典(1996):听力障碍又称聋、重听、听觉障碍、听力残疾等,是指“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残疾”一般是医学或生理学上的名词,“障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名词。
但二者在我国现阶段都被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都使用“听力障碍”这一术语。
二、听力障碍的出现率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0.1%。
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2%-4%。
听力残疾发生率的确定,涉及到标准、检查技术和仪器设备等问题,同时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福利有关。
由于调查的方法、对象、年龄、地区的不同,其结果不完全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全世界有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1180万,到2000年时达到1630万,且不包括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2001)报告:每1000人中有95人有慢性听力损失,美国大概有2000万人在听觉交流的加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听力残疾有2004万人,占24.16%。
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的发生率。
三、听力障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听力障碍有不同的分类(一)听力损失程度:聋和重听表1-1各种听力残疾的标准听力损失程度 (dB ,听力级) 中国标准WHO 、ISO 标准 残奥会标准类别 分级分级 程度 >110 聋一级聋 G 全聋 可以参加残疾人奥运会91-110 F 极重度 71-90 二级聋 E 重度56-70 重听 一级重听 D 中重度 41-55 二级重听C 中度 26-40B 轻度 0-25A正常表中听力损失程度是指三个频率(500Hz 、1000Hz 、2000Hz )听力损失的平均值。
聋和重听均指双耳损失,若双耳听力损失不同,以听力损失较轻的一耳为准。
(二) 听力障碍发生的部位(声音产生的原因)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异常或并发症导致的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内耳听觉神经纤维或其他敏感组织的损害造成的耳聋。
中枢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表1-2 按病变部位的耳聋分类病变部位 外耳中耳耳蜗听神经听神经核和大脑听觉中枢耳聋类别传导性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中枢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图1-1 人的听觉系统机构示意图(三) 听力发生的时间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学语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4岁)四、听力障碍的原因和诊断(一)听力障碍发生的原因先天原因:指在出生前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1)遗传因素: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传导性耳聋是由基因导致的。
染色体隐性遗传占80%(特殊教育导论:P306)。
如果家族中有聋人,那么其子女为聋人的概率要高。
(2)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听觉器官没有发育或发育不全(早产儿听力损失出现率要高)(3)母亲在妊娠期间患风疹或其他传染病:遗传性巨细胞病毒麻疹和巨细胞病毒(4)母亲在妊娠期间使用某些能致聋的药物等后天原因:指儿童出生后造成听力障碍的各种原因。
(1)外伤和中耳炎:分泌物堆积或造成鼓膜破裂,从而引起传导性耳聋(2)急性传染病病毒和细菌感染: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脑膜炎等脑膜炎是引起后天耳聋的首要原因,滤过性病毒或细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会破坏内耳灵敏的声学组织。
儿童有脑膜炎引起的耳聋大多数是重度听力损失,同时还会出现平衡能力损坏或是其他残疾问题。
(3)药物中毒:儿童因治病而是用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4)噪声性听力损失:噪声污染,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
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将增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高分贝环境如工业噪声、直升飞机、枪声、高分贝的音乐等。
由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时最普通的职业病,也被认为是职业损伤中占第二位的损伤之一。
过度噪声的警告性标志特征:在噪声环境中,三步之内需要对某人大叫才能让人听见声音;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发生耳鸣;在离开噪声环境一两个小时候才能听到轻柔的声音。
(年轻人戴耳机听音乐,结合个人经历谈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二)听力障碍的诊断一名儿童是否有听力障碍,障碍发生在什么部位?属于什么性质?障碍程度如何?这些均需经过听力检查才能做出诊断。
诊断的目的是为听障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听力障碍诊断得越早,儿童接受早期干预或训练的机会也越大,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语言和交流功能的发展。
儿童的听觉障碍往往是由家长、托儿所或幼儿园老师最先发现,然后再到医院检查确诊。
因此家长和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了解一些听力检查的方法显得非常必要,也很现实。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
1、行为观察法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而间接地推断其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
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年龄较小,还不懂事的婴幼儿。
表1-3列出了健听幼儿常有的听力行为,不能做出相应行为的婴儿意味着有听力问题,应该做听力检查。
1个月✧有很大噪声时的反应时跳跃或震惊✧开始发出咯咯声✧对人声有反应3个月✧咕咕地叫✧转向有声音的方向✧当熟悉的声音靠近耳朵时能安静下来✧当较大的声音发生在周围时会从睡梦中醒来6个月9个月✧独自一人时会发出声音,用声音玩乐✧转向生声源处,当自己名字被叫到,而叫他的人又不在场时仍然转向声源处✧当有人直接对其说话时,他能使用声音与之交流✧模仿说话✧对高兴或愤怒的声音做出不同的反应✧试图模仿他人的声音✧呀呀学语开始发展变化12个月✧在转头时确定声音的来源位置(不论声音来自于旁边、上方还是下方)✧听见父母声音时停止活动✧对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开始正确地使用单个的词,如“妈妈”或“爸爸”✧能对声音发出伴随的笑声✧睡觉时会被周围的声音吵醒✧模仿声音和单词✧理解一些相近的短语或词✧对音乐或歌声有反应✧呀呀学语的类型和数量增加18个月✧当被叫到时,会走来✧对“不”有反应✧遵循简单的命令✧除了“妈妈”或“爸爸”以外,还使用4-10个词24个月✧词汇量多于50个✧能同时使用两个词✧能遵循简单的指导✧对有韵律的音乐有反应✧使用声音应对具体的目的✧能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短语✧与发出声音的物体玩耍✧发声有升降调✧用自己的名字指代自己✧给一个图片或物体命名2、听力检查法听力检查法是由检查者对被检查者主动实施听力检查,因而是一种直接检查听力状况的方法。
根据测查时是否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听力检查法可以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两大类。
主观测听法是测查时需要被测者对声音刺激主动做出反应的测听方法。
常用的有语声测听、哨声测听和击掌测听。
它们简便易行,但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较低,适合家长和教师做粗略的检查。
在医院等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士常用的主观测听法有: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儿童听力计测听和语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是测查时不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的测听方法,不受被测者主观意识影响,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常用客观测听法有:电反应测听、声导测听、无条件反射测听和条件反射测听法等。
第二节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一、国外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魔鬼附身,被杀戮、遗弃奴隶社会后期,宗教势力的发展,认为听力障碍的缺陷是上帝给予有罪的人的惩罚,他们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厌恶,禁止参加社会活动,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17世纪以后,文艺复兴,社会发生很大的变革,在人道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打破了以往的观念,聋人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可以参与社会活动,并获得了受教育权。
1770年神父莱佩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以聋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
继法国之后,英国在1771年建立了聋校,1778年德国的海尼克在莱比锡建立了聋校,1864年美国在华盛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学院,随后在1887年又建立了聋幼儿园。
至此,各个学段的聋校建立,聋教育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以后,有很多国家开始实行听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如英国实行对5-16岁听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
学段的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不断完整,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和各种听力障碍研究机构对听力障碍儿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
教育师资的重视。
二、我国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古代:《礼记.礼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的影响,影响了我国对聋人等残疾人在教育方面的思想。
19859年,太平天国时的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跛盲聋哑院,……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
”这是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为残疾人兴办教育的想法。
但后来随着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种想法也就未得以实现。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在山东登州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聋校,名为“启学馆”,后迁至烟台,即现在的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以后各国教会纷纷以慈善事业的形式,在上海、武汉、广东、福建等地开办了聋校。
辛亥革命后,我国的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也开始私人创办特殊教育学校。
如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于1916年在南通创办了盲哑学校。
此外,在杭州、长沙等地陆续有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特殊学校。
旧中国的聋哑学校多半是私立学校,或由一些慈善、救济机关开办的学校。
在1945年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我国解放前有盲聋学校42所,学生2380人,教工360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51年10月,周恩来总理签署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1953年中央教育部设立了专门主管全国特殊工作的管理机构——盲哑教育处。
国家制订了聋哑学校的教学方针和任务,并制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了专用教材,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通用手语,使聋校教育教学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
十年动乱期间,特殊教育整个受到了很大影响,被干扰和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聋教育等特殊教育逐渐恢复起来,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期。
党中央的文件中,国家法律明确提出发展特殊教育,并将其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中。
特殊教育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体系正逐渐形成。
办学形式也从单一的特殊学校,改变为特殊学校、普校特殊班、随班就读等多种形式。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也走上正规化、系列化道路,有了专门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特殊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