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模式大势所趋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模式大势所趋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模式大势所趋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模

式大势所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

——“3+1+2”模式已成大势所趋

一、全国新高考改革最新进度

1、根据原来的安排,新高考改革实施进度应该是:

2014年第yi批:浙江、上海

2017年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

2018年第三批:湖北、湖南、重庆、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

2019年第四批: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2、2018年有10个省份暂停了改革的脚步:

2018年原定开始改革的18个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10个省份都推迟了改革。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做好准备。新高考改革涉及到不分文理、采用3+3的模式、等级赋分、选科走班等内容;在四年试点后面临了偏科、物理遇冷、填报志愿困难、老师不够用、课室不够用、考生不会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无论对学校、老师、考生、家长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3、2019年会有多少个省份进行改革?

2019原定将有7个省份改革,若加上2018年推迟了的10个省,则可能有17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省份有可能也会推迟新高考改革。有可能在2019进行高考改革的17个省份是: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二、“3+1+2”模式

2014年高考改革,最先提出了“3+6选3”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增加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产生了缺点,物理这门学科彻底成为冷门学科,有些考生和家长甚至提出在高考中取消物理这门学科,为了解决物理成为冷门学科的问题,教育部推出了更为科学的“3+1+2”模式,今天给大家科普下什么是“3+1+2”模式。

1、增加必选科目

过去的“3+6选3”模式中必考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剩下的3科考生可以自由搭配。改革后,在选考科目中,将物理和历史作为必选科目,考生必须在这两科中选考一门,同时,对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采用原始计分制,满分为120分。这一举措在保证考生自主权的情况下保证物理等学科素养不会下降。

“3”: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1”:从物理、历史中任选一门作为选考科目,即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但不能同时选择这两门,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2”: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成百分制计入总分。

根据“3+1+2”规则,罗列出以下12种排列组合: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新的“3+1+2”高考改革方案一共有12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种新高考模式极大的尊重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相比“3+3”模式,新的高考方案降低了考生的选择困难症。然而即便如此,选择什么样的学科组合方式依然是考生面临的头等难题。学科方式组合不仅与今后的高考成绩直接关联,同时还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志愿填报、专业选择。

虽然新高考方案没有明确划分文理科,但是国内将近3000所本科类高校当中有60%左右的院校都是理工院校,部分985、211高校明确规定物理为必考科目,换言之倘若想进入以

理工专业着称的知名学府,物理成为必选科目,在一定程度上二选一已经间接划分了文理科

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对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在新高考模式下,提前规划好报考方向已经迫在眉睫。将来自己想研读什么类型的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摆在考生面前的一个问题。倘若想学医,那么生物、化学、物理就是你的必修科目;

再学科组合个过程中,既要考虑将来的报考方向、锁定好自己心仪地大学,同时还要权衡自己的实力,做到趋利避害!也就是说在选择学科组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学科、瘸腿学科,在学科组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强强联手”,让自己在未来的备考路上更加轻松。

2、辽宁、广东、湖南或已确定采用“3+1+2”模式

在许多省市对高考改革都还摇摆不定的时候,辽宁、广东、湖南或已确定了高考采用

“3+1+2”的模式。选科模式是:3(语数英)+1(物理或历史任选一科)+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科),外语考试仍有两次机会,被安排在高三上学期进行。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招生时按照首选科目分别下招生计划,划控制线录取。

3、“3+1+2”会变成改革趋势吗?

从宏观角度看,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深远巨大。相比先前的文理两科,现行的“3+3”模式在充分表达学生(或家长意愿)的个性化特长或专长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高校和社会对多样化专业素养和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学习难度和给分差异,一些学生(或家长)挖空心思地理性权衡和机智选择,让理应“受宠”的物理和历史学科备受“冷落”。

正在审议中的“3+1+2”新模式,无疑是对“3+3”模式下的学科选择偏误进行及时调整和行为干预。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

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从“3+1+2”模式来看,可供选择的学科组合减少了,这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一是,所有人的决策选择组合缩减40%,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或家长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它可以让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费在不同组合优劣的权衡比较上。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是利好消息。二是,原先意图选择所缩减的8种学科组合的学生,将会被分散至另外的12种学科组合中。这会增加12种组合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的再排序。原有高校报考和专业选择信息,将会失去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新模式下的第yi届考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改革后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高校和专业报考选择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图利好高校和社会,但是无形中也增加第yi届考生的选择风险。

4、“3+1+2”模式的优点:

①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第1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②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③学校更易安排课程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④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尽最

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课,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⑤降低资源不均影响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高中,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通过赋分制,校际间的资源不均衡将导致学生在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3+1+2将物理、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赋分制,则可大幅度降低这种资源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同时,也为这些普通中学开课、组班提供了更好的调配空间。

⑥更加利于人才培养

在3+3赋分制的前提下,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基于这一现实,不少学生可能并不一定选择物理。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也并不高,这与学科辐射范围巨大的物理学科来说,并非好事。那么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而历史科目对于偏文科的学生来说,也是基础性科目。因此,这种基于物理和历史的选科,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校选拔要求的学生。

三、不尽相同的新高考模式

在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上,各省市做出了部分的改动。

1、山东方案与上海、浙江的不同点

山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但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必须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的科目,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在考试时间上,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外语考试听力和笔试将分开考试。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zui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仍然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2、海南的高考则变为了4天

考试时间安排也做了具体调整,统一高考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举行,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等级性考试6门选3门考,这6门分别是政、史、地、理、化、生,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的6月9-10日进行。

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安排在7月7日、8日两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3科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的4月9日。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个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进行。

四、箭在弦上,不得不改!

新高考改革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改革的脚步却不会停止,甚至会加快!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11月6日上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网友提问中的回答也表明了,2020年各省市均再无理由推迟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已是必行之举。

因此,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同学们不需要着急,尚未启动或尚未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相信很快就会公布,尤其是广东、福建这些已经宣布启动的省市。

2020年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2020年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高考改革方案1 日前,北京市教委在官网发布了新高考方案。北京新高考改革具体有什么内容呢?小编今日整理了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内容,希望对考生了解新政策有所帮助! 1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统考科目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英语考试 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増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成绩构成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责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录取方式 实行高考志愿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原投档。在总结本科一批与本料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2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別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练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科目的改革力度相当大,高中学生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模式,转而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科目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级。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将改革前的高中教学模式带入了困境,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高考科目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高中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1.课程组合类型多 高考设置科目的改革,是指在高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跳出以前“非文即理”的课程选择模式,在保证统一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想报考的高校要求选择学习的科目。 2.课程开设种类多 高考?C合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的人数会存在差异,可能差异还很明显,加上每年新进一届学生,每一届的学生选择情况又会不同,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会出现很多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要求学校对每门学科的师资力量、教学投入作出迅速的调整,但对在高考科目改革前一些学校长期固定存在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3.教师资源紧缺与剩余并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好拿分的科目。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措施 1.做好高中生学业规划指导 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课程指导,突出选考 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从学科角度出发,帮助高中生进行学业规划,为学生选考提供依据。 (2)科学评估 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而这两种自我认识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片面,易产生认知偏差。学校指导人员应运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科学方式评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以帮助其获得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3)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尊重,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发展是学业规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一: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启示 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 启示 对目前我省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两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这种高考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呼吁高考必须改革。对于XX年后上高一的学生,就要应对新高考,他们三年后的高考,科目选择面临20(6选3)种可能。现在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及考生有必要事先了解、研究和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 一、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方案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层次。一是合格性考试(共12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如果合格性考试不过关,学生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二是等级性考试(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新高考科目的搭配。新高考的科目搭配是3+“6选3”共20种选择。“3”是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科目的合

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合格者,可以在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高考报名前参加1次补考。 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合格性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对考生影响不大,语文等10门科目的合格分数线,以实际卷面成绩划定。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不合格”比例控制在3%以内,有不合格学科者,将可能当年拿不到高中毕业证或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等级性考试是考生必须关注的,其成绩使用也较为复杂。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把学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 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A 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 考生的等级确定后,再按等级折算成分数,这样才能计入高考总分,折算方式是将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化成21级,并按从低到高的原则,起点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满分为100分,折算成相应的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考生的总分值最多有20个(每个考生只用其中一个),但究竟哪个总分对考生起 作用,就由考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报的学校、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你报北大考古系,录取时,可能按你的“3+化学、历史、地理”这个总分录取。再如,有的管理类专业可能要看你的“3+2文+1理”总分,有的理学类

2020年北京新高考变化分析(语文)

2020年新高考语文卷解读(北京适应年卷) 第一部分:整体分析(从试卷结构、难度、题型和整体分值上分析整体的变化) 此次语文卷在命题上有不少亮点: 一、落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语文基础运用考题(21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作文部分命题趋势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优秀文化。 三、名著部分除常见的微写作考查形式外,增加了主观题(16题)的呈现形式,将《红楼梦》诗词与诗歌鉴赏有机结合,考查了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论语》和《红楼梦》是今年高考必考篇目。11题和16题,这种趋势已经在命题中体现出来了。 本卷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延续了去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方向,侧重对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能力。 如第一大题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第二大题《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语段,属于文化经典研读的范畴;第三大题中有关《红楼梦》中第76回的诗句问题,属于必读名著阅读的范畴;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第五大题”春节”的作文,考查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疫情,有很多值得叙写的故事。 第二部分:针对重要变化逐项分析,利用表格形式呈现(包含新高考和2019北京卷) 1.试卷结构变化 试卷结构与传统高考相比有少许变化。

从试卷结构与题型来说,稳中有变。 第一大题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由6道题变成5道。围绕筛 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归纳内容要点出题,有一道主观题。与去年不同的是,客观题有推断能力的考查,主观简答题体现对三则材料观点的综合把握。 第二大题中文言文阅读增加了对虚词的考查;文化经典研读还是从《论语》中出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第三大题的诗歌鉴赏是考查对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散文阅读。 第五大题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题,微写作延续围绕名著出题,有写作现代诗的题目。大作文依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二选一。 试卷多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难度略有下降;微写作考查更趋专业化,间接抒情技 巧成为考生试金石;第二道大作文题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语文试题多文本阅读考了5道题,有4道是选择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doc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 两会闭幕,关于未来高考命题方向和改革趋势,教育部又发出了哪些声音?下文是我收集的关于20xx年高考最新消息,欢迎阅读! 20xx年新一轮高考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力图实现促进教育公平、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操作层面上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稳妥推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考试制度未来怎么改? "从上海和浙江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来,将来6月份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钟秉林说,"未来高考,不再进行文综、理综统考,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课程中自选3科,平时参加等级考试,加权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未来高校如何录取学生? 在钟秉林看来,未来高校录取学生时,在语数外统考成绩和学生自选3科成绩的基础上,将更加看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 同时,对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注册入学和破格录取等多

元录取方式仍将继续探索。"重要的是所有录取工作都要放在阳光下进行"。 20xx年高考小目标 20xx年高考已经开启倒计时,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透露了今年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的一些想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目标"。 而对于高考改革的前景,他也表示有信心,因为教育改革是有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但是效果的显现是突发式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 准备把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经验全面推广 第一,抓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2. 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行高考改革试点 第二就是今年面上的高考招生改革,要做到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确保安全,就是安全性,确保安全,考试过程的安全和招生信息的安全,这两大安全非常重要。 另外,今年我们准备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四个省市,开始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3. 搭建各学段教育互通的立交桥 这样,我们想,经过这么三五年时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一个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这么一个高等教育考试招

新高考思考与准备

“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 面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每位教师、每所高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变。《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7已经来临,学校的组织管理、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教师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改变,以应对高考改革的巨大挑战。 一、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行政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二、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天津新高考改革方案要点.doc

天津新高考改革方案要点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天津新高考改革方案要点,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 天津新高考改革方案要点 近日,天津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复。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于202X年全面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天津已进入了新高考时代。那么此次获批的天津高考改革方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我们一起看个明白。 1.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科学、公平,符合教育规律,顺应发展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五是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探索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2.取消文理分科学考分为合格考与等级考 从202X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科设置、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14门必修课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减轻不必要的课业性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统一高考科目削减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3.高考模式3+3 英语提供两次机会 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统一高考科目削减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统一高考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份。此外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 4.高考总分750 语数外+三门等级考试成绩构成 从2020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 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5.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换算方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由五等细化为A5+ 、A4+ 、A3+ 、A2+ 、A ;B5+ 、B4+ 、B3+ 、B2+ 、 B+ ;C5+ 、C4+ 、C3+ 、C2+ 、C ;D5+ 、D4+ 、D3+ 、D2+ 、D ;E共21级,分别占2%、3%、4%、5%、6%;7%、7%、7%、7%、7%;6%、6%、6%、6%、6%;5%、4%、3%、1%、1%;1%。其中,A 为满分10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6.合并录取批次提高考生与院校双向选择机会 202X年天津市合并本科一批A、B类,统一为本科一批;合并本科二批A、B两个阶段为本科二批A阶段,同时将本科三批并入本科二批,为本科二批B阶段;合并体育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统一为体育类本科批次;合并艺术类本科批次和艺术类独立学院批次,统一为艺术类本科批次。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doc

2018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1、2015年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2016年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卷,2018年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2020年高考实行3+3 的考试模式; 3、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4、高考总分满分75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 5、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6、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 3、总成绩按标准分呈现,语数外每科原始满分150分,转换成标准分,自选3科每门满分100分; 4、从2017年起,海南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取批次仅设本科批和专科批,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2、高考实行3+3 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3、高考录取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 4、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 ,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语每科150分,自选每门100分; 5、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4、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5、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6、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7、高职招生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5、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6、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4、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5、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6、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7、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3、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2、推行3+3 模式,3门选考科目中,6选3 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3、从2016年开始,合并本科二、三本和专科一、二段两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 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广西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确立了我区新的高校考试制度基本框架,。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进而形成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当前每位校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措施各具特点,但基本处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实施阶段,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将高中课改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也为高中学校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应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 一是对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功能的重新审视。真正实现从分数唯一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对考试文化的根本性突破。 二是在行政班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制。 三是新高考方案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结构的重组将带来教师专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五是新高考方案中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学生的依据和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招生录取依据,考试的区分度降低,如何实施真实有效公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六是在进一步加大学校自主排课权的情况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建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推进模式和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 另外,学校教学的具体安排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看到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将其窄化为排课表等教务工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纠结;学校为应对学生选定的高考科目,在课程设计上出现偏科,在教学上甚至重新回到唯分数论的老路上,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也面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等。 以上问题都是我校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围绕主题、聚焦问题、交流研讨、才会取得共识。 二、应统筹设计与实施课程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设计与实施是推进新高考方案落到实处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围绕主题,聚焦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认真解决的。

高考改革之我见

高考改革之我见 “本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陈宝生一句话道破新高考制度改革之重。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而在业内看来,这一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大幕。根据《意见》,上海市、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 对于上海市、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业界普遍以“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来形容。具体来说这两地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改革后,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 每年涉及全国几百万名考生的高考,被称为我国的“第一大考”,将这项制度进行全面“更新升级”绝非易事。之所以先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也正是需要从探索中总结经验,及早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自主选科产生了“理科萎缩”的现象,重要标志就是今年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相比文理分科时代有明显下滑。据统计,浙江在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学生占比约为65%。而在浙江2017届高考学生中,选择任意一个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都比以往文理分科时有明显下降,以物理为例,浙江全省29.13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而在上海这一占比也只有总人数的30%,远低于改革方案出台时的预期。

评价高考改革新方案

评价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一:20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启示 20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 启示 对目前我省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两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这种高考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呼吁高考必须改革。对于20XX年后上高一的学生,就要应对新高考,他们三年后的高考,科目选择面临20(6选3)种可能。现在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及考生有必要事先了解、研究和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 一、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方案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层次。一是合格性考试(共12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如果合格性考试不过关,学生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二是等级性考试(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新高考科目的搭配。新高考的科目搭配是3+“6选3”共20种选择。“3”是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合格者,可以在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高考报名前参加1次补考。 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合格性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对考生影响不大,语文等10门科目的合格分数线,以实际卷面成绩划定。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不合格”比例控制在3%以内,有不合格学科者,将可能当年拿不到高中毕业证或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等级性考试是考生必须关注的,其成绩使用也较为复杂。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把学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 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 考生的等级确定后,再按等级折算成分数,这样才能计入高考总分,折算方式是将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化成21级,并按从低到高的原则,起点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满分为100分,折算成相应的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考生的总分值最多有20个(每个考生只用其中一个),但究竟哪个总分对考生起 作用,就由考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报的学校、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你报北大考古系,录取时,可能按你的“3+化学、历史、地理”这个总分录取。再如,有的

最新宁夏高考改革方案解读.doc

2018年最新宁夏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宁夏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宁夏2022年1.2017年建立普通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3.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4.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各省份录取批次改革类型】 1、取消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

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 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 3”模式 “3 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

2021届通用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案:新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和试题分析含解析

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是对于高考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今年的高考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第一次高考,那我们整天讨论的新高考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试题结构新。和往年的高考试题相比,新高考的试题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1)、听力考查方式和时间。往年的听力考试是统一安排在6月份的夏季高考,考试次数一次,时间大约20分钟。而新高考的听力安排在1月份,考试次数两次,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成绩。2)、阅读,包括阅读理解和七选五,在试题数量上没有变化,但是在分值上有所改变,由原来每小题2分提高到2.5分。3)、语言知识运用,包括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其中,完形填空的变化最大,由20个题,每小题1.5分减少到15个题,每小题1分。4)、应用文写作,这一部分改变也很明显,往年的试题包括两部分:短文改错(10分)和书面表达(25分),新高考的写作仍然由两部分组成:书面表达(15分)和读后续写(25分)。 第二、词汇运用新。首先,出现了很多新增课标词汇,在往年的高考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今年新高考出现了30个,新课标里面总共增加了368个,其次,除了新增词汇,新高考对构词法、熟词生义和一次多义的考查也有所加强,比如出现了一些合成词,round-trip, willpower, first-generation, well-rounded, beanpoles, viewership, wetland等,还有一些前后缀词汇,disqualification, eventful, earthen等,熟词生义entry。 第三、语法教学的变化,新高考要求语法能助力学生增强阅读理解、写作输出能力,此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语法的语用能力,也就是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不需要过度讲解和推敲,参照新高考的风向标帮助学生理解语法 以上是新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变化,而新高考命题理念是立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因此,在试卷中也体现了这些理念。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员才、引导教学”,是对

新高考改革建议

顶层设计,抢占先机,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信息化支撑新中高考改革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应教育部提出改革措施,确定重点任务: (1)在育人目标方面,主要任务是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课程改革进行紧密结合; (2)在课程方案方面,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构建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 (3)学科教材方面,深入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育人理念; (4)在学科育人方面,在课程建设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5)在教育评价方面,准确把握中高考改革的育人导向,实现评价育人; (6)在教师育人方面,通过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育人的能力; (7)在育人机制方面,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良好环境。(8)在优质资源开发方面,积极开发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9)在课程管理方面,建立学生选课的指导制度,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课程的整体管理。 二、明确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面对此次改革,要解决最突出几个问题:一是面对改革学 校的顶层设计;二是学校的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三是课程实施 面临的挑战;第四是学业评价制;第五是师资队伍建设;第六是学校的管理机制;第七是为课程改革所要提供的资源保障 C (一)顶层设计一一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

顶层设计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特色定位。 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方案设计;三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思路;四是学校课程 体系的重构和完善提升;五是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 六是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二) 课程建设一一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落实,都需要通过课程为载体去落实。在课程建设中, 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课程的理念与办学理念的关联; (2)课程结构与育人目标的引领;( 3)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 的对应;(4)课程特色与办学特色的一致;( 5)课程设置与 学生需求的吻合;(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的互动。 (三) 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学科建设也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 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如何将核心素养深入到学科的课堂、 如 何调动学科的教师投入到课程改革、 如何建立学科的优势课程 和特色课程、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 如何发挥优势学科在区 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四大 类:学生如何选科、学校如何排 课、班级如何管理、课程如何评价。虽然遇到的问题非常多, 我们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要依靠一线教师团队,充分发 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第二,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帮助实现 完成。 (五) 信息化管理一一课程改革的保障条件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涉 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提升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何以课程和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域当中的引领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四) 课程实施一一课程改革的关健环 节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

新高考改革方案,弊端

新高考改革方案,弊端 篇一: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赵多山 (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甘肃兰州 730070)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考制度;思考;理性分析;应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内容包括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至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轮廓已大致清晰。高考改革实行“1+5”方案,将围绕“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以及“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方面进行深化、突围。这一“颠覆性”的高考改革即将呼之欲出,将高考改革这一敏感话题再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各种改革方案与猜想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地方随处可见,历经36年高考的外语成为本次高考改革的焦点,使基层学校和一线外语教师人心惶惶、忧心忡忡。 一、对高考改革的理性分析 本次高考改革“1+5”方案的出台,我认为,总的来说是本着“减负、分层、提效”的目的展开的,并为今后即将

开展的高教结构改革(量贩式高教改革)奠定基础。“减负”,就是通过减少高考考试科目和外语科目考试实行社会化及一年多考来减轻学生的高考负担。“分层”,就是通过将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僵局;通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及高考配套改革,增加选修的比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和水平,学有余力的多选、多学,对于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达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即可,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又可以引领基础教育走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应试教育误区。“提效”,就是通过不分文理科的“通才”学习方案、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考试体制以及两种人才、两种模式的人才选拔方式提高教育效能、降低学习及考试成本。但在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之后,我们也发觉新的高考改革同样会滋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1.高考制度实行三十多年,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在当今老百姓心目中,高考是目前相对公平的竞争和 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高考改革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是高考体制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但不分文、理科的“通才”学习方案,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2007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 佛山高明一中周兆富(528500)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新课程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也走进了收获的季节,新的高考是对三年新课程改革的总结与评价。高考的指导文件是《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些文件作为命题、考试的依据,它是每年考生、老师备考时最重要的指导。《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参考,也是全体高三师生备考的重要指导。《考试说明》从命题范围、命题形式、试卷难度、评价标准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说明。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同往年《考试说明》和新的《考试大纲》对比,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改精神,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三大亮点,其中对动量描述的变化更方便于高考命题。 一.对2007年《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 1.2007年高考方案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通过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及与国内部分高考命题专家和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研讨认为,2007高考命题应的命题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命题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这是2007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重点强调的指导思想,整套试卷将反映课程标准整体要求。○2注重考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这一点从近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初见倪端。○3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查考的重点。○4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一点从2006年高考命题的第5题(人造太阳)、第13题(2)(风力发电站)、第17题(三星问题)可以看出。○5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 作为高三备考老师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考试说明》等同高考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不难发现2007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1试卷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物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试卷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用文字和图像准确表达物理思想与物理过程的能力;注重对考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试题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仍然是2007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指出:要考要“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说明的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同传统高考的比较更注重的是承前启后,所谓承前就是对传统高考的延续,由于高考更注重的是选拔人才,让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传统高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念不会变,这一点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