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松动技术演示文稿
【正式版】膝髋肩关节松动术PPT
![【正式版】膝髋肩关节松动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60ae005ef7ba0d4b733be7.png)
俯卧位内旋 理治疗师的必修课。
附属性轻手法一般用于治疗疼痛,生理性强手法一般用于治疗僵硬.
纵向运动—向头和向尾
上胫腓关节 前—后运动 后—前运动 纵向运动—向头和向尾
一个因素 当半月板撕裂影响全范围ROM时,这些技术对达到完全屈膝很有作用。
5. 针对运动损伤及创伤的康复
运动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附属运动 ——用于重建关节功能 ——患者在正常运动模式中不能完成,但
却是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运动。
治疗技术:
1. 强度分级:
一般分为Ⅰ-Ⅳ度。
←Ⅰ°→
←——Ⅲ°——→
Mobilization
Manipulation
肌肉 、Ⅳ:仰卧,膝完全伸直)
←Ⅰ°→
←——Ⅲ°——→
附属性轻手法一般用于治疗疼痛,生理性强手法一般用于治疗僵硬.
缓解疼痛——疼痛是导致活动受限的 次日治疗前复查主要阳性临床表现,评估效果,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技术的选择。
∣
4. ∣
心理性疼痛,症状与体征不符
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是一种用于治疗骨关节疾患的手法治疗技术。
Mobilization
Manipulation
仰卧位内旋 ——患者在正常运动模式中不能完成,但却是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运动。
伸直和内收(Ⅲ、Ⅳ度) 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Geoffrey Maitland创立的关节松动术,以它安全高效的特点,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物
关节松动术一般见效较快,若数天内治疗无效, 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治疗手段。
选择治疗技术的原则
1. 急性疼痛,激惹性强,则选择无痛体位 及无痛手法强度。
2. 慢性疼痛,关节僵硬,则选择引起疼痛 的体位及治疗技术。
肩周炎的康复护理肩关节松动术(康复护理课件)
![肩周炎的康复护理肩关节松动术(康复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cae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六)肩关节的侧方滑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90度,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操作要领:
(七)肩关节的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当出现肩周炎患者,增加肩关节水平内收活动范围,在做搭肩 或者在为全范围的水平内收运动做准备工作 。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度,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 治疗操作要领:
(三)肩关节的外展摆动
适用于患者的患肢外展超过90度时,需要进一步增加外展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度,前臂旋前 。 治疗操作要领:
(四)肩关节的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处于休息位。 治疗操作要领:
(五)肩关节的后前向滑动
(一)肩关节的分离牵引
适用于肩关节关节囊紧张挛缩,尤其是胸小肌紧张疼痛有一定效果。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肩外展约50度,前臂中立位)。 治疗操作要领:
分离方向和时间:内侧手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约10秒钟,然后放松, 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关节盂的治疗平面相垂内的松动,当关节内压变化或积液引起肿痛, 胀痛,酸痛时使用这手法有较好效果。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 治疗操作要领:
(八) 肩关节的内/外旋摆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旋前。 治疗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 2 长轴牵引 3 外展摆动 4 前后向滑动
小结
5 后前向滑动 6 侧方滑动 7 水平内收摆动 8 内/外旋摆动
肩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治疗骨关节疾患的 手法治疗技术,是由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实施的徒手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术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2cce2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4.png)
外旋摆动
作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 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 手握住肘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 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作外旋运动。
向后滑动及向上滑动
作用:向后滑动增加后缩活动度,向上滑动增加锁骨 下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将拇指放在患侧锁骨近端前 侧,食指屈曲且中指沿着患侧锁骨尾侧放置以支持拇 指。用拇指向后侧推完成向后滑动;以食指向上侧推 完成向上滑动。
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大肩锁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坐位,患肢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后方,用外 侧手固定肩峰,另一只手拇指置于锁骨后方。 松动手法:治疗师利用拇指将锁骨向前侧推
作用: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肩在上,屈肘。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站立,上 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方穿过,拇 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双手同时 使肩胛骨作上举、下降、前屈、后伸以及旋 转运动。
外展向足侧滑动
作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90°,屈肘,前臂旋前 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治疗师站在患肢外,外侧手 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 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 肱骨。
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头上,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 内侧,稍稍将肱骨托起,上方手将肱骨的近端由前向 后推动。
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 搭到对侧肩上。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一手 托住患侧肘部,另一只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同时使 患侧上肢做水平内收摆动。
《关节松动术在肩周》PPT课件
![《关节松动术在肩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7658e5376baf1ffd4fad9d.png)
5
4级(良)
4
3级(可)
3
2级(差)
2
一级(肌肉收缩)
1
0级(无肌肉收缩)
0
病人满意度
满意、较以前好转
5
不满意、比以前差
0
总分
整理课件ppt
19
2 结果:如表3
•
例数 治疗前得分 治疗后得分 差值 ③
•
• 治疗组 40 21.26±5.32 29.92±2.64 ① 8.66±2.68
对照组 40 21.16±5.08 29.76±2.58 ② 8.60± 2.50
整理课件ppt
11
• 4.外展摆动:病人仰卧,肩外展至活动受 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医生内侧手 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 在肩上,以防耸肩的代偿作用。外侧手托 住肘部,并使肩稍外旋和后伸,并将肱骨 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整理课件ppt
12
• 5.内旋摆动:病人仰卧,肩外展90°,屈 肘90°前臂旋前。医生立于患肩外侧,上 方手握住肘窝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 腕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 运动,使肩内旋。
22
谢谢!
整理课件ppt
23
1
仅能轻微活动上肢
2
能做轻家务劳动或大部分日常生活
4
能做大部分家务劳动、购物、开车;
6
能梳头、自己更衣,包括系乳罩
仅轻微活动受限;能举肩工作
8
活动正常
10
整理课件ppt
18
向前侧屈曲活动
150°以上
5
3
45°--90°
2
30°--45°
1
30°以下
0
前屈曲力量(手测量) 5级(正常)
肩关节松动术(文字版)
![肩关节松动术(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499e6867ec102de2bd8976.png)
Maitland手法是关节松动术的简称,是现代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方向逐级用力,通常用以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减轻疼痛。
分离牵引患者仰卧位,患肢放松,肩外展约50°并内旋,前臂中立位。
治疗者立于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抓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内侧手持续向外推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长轴牵引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
治疗者外侧手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向头侧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
治疗者内侧手向外侧用力做分离牵引,外侧手向头的方向推动肱骨头,每次持续10s,重复3~5次,使肱骨头在盂内向头侧滑动。
前屈向足侧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侧肩关节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者双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五指交叉,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外展向足侧滑动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约90°,屈肘约7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者前臂内侧。
治疗者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头10s,重复3~5次。
前后向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肩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者立于患侧,内侧手固定肱骨近端并向外牵拉,外侧手固定肱骨远端,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向下推动肱骨头,每次10s,重复3~5次。
后前向滑动患者俯卧位,患肩外展,前臂放松。
治疗者站在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稍向外用力牵拉,内侧手固定肱骨头后部,借助体重向下用力,使肱骨头于盂内由后向前滑动,每次10s,重复3~5次。
外展摆动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者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外侧手托住肘部,使肱骨在外展范围内摆动,重复30~50次。
五大关节松动术演示文稿
![五大关节松动术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8f762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e.png)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关节的附属运动主要包括滑动、转动、轴旋转、 压迫、牵拉和分离等运动。
这些运动是在关节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 内完成的一种被动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功能 不可缺少的运动,通常自己不能主动完成,由 他人或健侧肢体帮助完成。
如肩关节屈曲至一定范围后,再主动屈曲已不 可能,此时再做被动屈曲,可产生肩胛骨和锁 骨向上旋转。
Ⅲ—疼痛+关节僵硬
Ⅳ—粘连,挛缩。 此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Ⅰ—Ⅳ均可用。
生理运动:ROM>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Ⅲ—Ⅳ级, 极少用Ⅰ级。
第37页,共90页。
(2)手法应用选择
2)Kaltenborn手法 关节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时使用Ⅰ~ Ⅱ级持续
牵拉技术。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第43页,共90页。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放 松体位。
第44页,共90页。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关节活动的评定和首次治疗时应采取休息体 位(即关节囊最松弛的姿势位)。
第45页,共90页。
首先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根据 关节的反应程度决定进一步治疗。隔天评估 关节对治疗的反应。
第50页,共90页。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如果关节疼痛或敏感度增加,则将治疗的力 度降低到第1级的振动。
如果情况好转或没有变化,可进行以下任一 步骤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维持关节内活动,则重复相 同的治疗;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侧方摆动
桡尺近端关节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前臂转动
《肩关节松动技术》课件
![《肩关节松动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4425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f.png)
03
肩关节松动技术操作方法
Ⅰ级肩关节松动技术
详细描述
总结词:轻柔的接触,无明 显的关节活动
01
手法轻柔,仅在皮肤表面进
行接触。
02
03
主要作用是放松紧张的肌肉 和缓解疼痛。
04
05
无明显的肩关节活动,仅作 为起始步骤。
Ⅱ级肩关节松动技术
总结词:轻微的关节活动 ,低强度
详细描述
在Ⅰ级技术基础上,逐渐 增加关节活动。
样本量
共纳入200例患者,等量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 予常规康复治疗,定时记 录患者关节活动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 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未来展望与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肩 关节松动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 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更加精细的治疗方案将是未 来的研究重点。
《肩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
目录
• 肩关节松动技术概述 • 肩关节松动技术的理论基础 • 肩关节松动技术操作方法 • 肩关节松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 肩关节松动技术的科研进展 • 肩关节松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01
肩关节松动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肩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旨在改善肩部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和促 进肩部功能恢复。它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肩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进一步提 高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 及如何将肩关节松动技术普及 到基层医疗机构。
06
肩关节松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培训计划与课程设置
培训目标明确
肩关节松动技术实验报告(3篇)
![肩关节松动技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c684e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之一,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肩关节容易出现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等。
肩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操作,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讨肩关节松动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肩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3. 分析肩关节松动技术的应用效果。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20-45岁之间,无肩关节疾病史。
2. 实验分组: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肩关节松动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进行4周。
(2)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肩关节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进行4周。
4. 实验指标:(1)肩关节活动度:通过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等六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
(2)肩关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3)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SST)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肩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1)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实验组为(150.5±10.2)°,对照组为(120.3±8.5)°。
(2)肩关节后伸活动度:实验组为(25.1±4.8)°,对照组为(20.3±3.2)°。
(3)肩关节内收活动度:实验组为(45.2±5.1)°,对照组为(35.8±4.3)°。
(4)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实验组为(95.3±6.7)°,对照组为(85.2±5.9)°。
(5)肩关节旋内活动度:实验组为(55.4±6.2)°,对照组为(45.3±4.8)°。
《肩关节松动技术》课件
![《肩关节松动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86d6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7.png)
肩关节松动可能导致疼痛和肩膀失去功能。这个PPT将介绍肩关节松动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肩关节松动的步骤。
肩关节松动介绍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 组成。关节被一层包裹着,称之 为关节囊。
肩关节松动
肩关节松动是指肩胛骨的松动或 脱位,导致肩被脱离。
康复期
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将逐渐恢 复肩部力量和灵活性,恢复到日 常生活中。
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重新定位肩胛骨并增强 关节囊以使肩关节更稳定。
手术治疗肩关节松动的步骤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几周要停掉抗凝药,以防止过度出血。
2
重新定位肩胛骨
医生会重新定位肩胛骨和上臂骨。
3
增强关节囊
医生会向肩关节添加生物材料,增强肩关节囊并使其变得更稳定。
4
愈合和恢复
在术后的几个月中,患者必须保持活动并参加物理治疗以改善康复。
肩关节松动的症状
疼痛
肩膀的疼痛是肩关节松动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 其在运动或举高肩膀时疼痛加剧。
稳定性减弱
肩关节不再稳定,可能导致感觉肩膀快要脱臼。
力量减弱
肩膀失去力量,导致抬举物品困难。
肩关节反复脱位
若肩膀反复脱臼,是一个肩关节松动的明显迹象。
肩关节松动的诊断方法
1
病史和身体检查
医生会询问症状和过去的伤害,并进行肩的身体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肩部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波都有助于确定肩关节是否松动。
3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检查肩关节的最佳方式,可确定肩袖受损扩展到舟状突下。
肩关节松动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教育患者进行应 急和治疗运动。此外,肩带或肩 矫正器可有助于使肩部稳定。
《肩关节的松动术》课件
![《肩关节的松动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74bd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7.png)
预防肩关节松动症
除了手术治疗,预防肩关节松动症的发生同等重要。本节将介绍预防肩关节松动症的方法和建议。
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任何手术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本节将列举可能的手术风险和并发 症,并提供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肩袖损伤手术介绍
肩关节松动症常常导致肩袖损伤。本节将详细介绍与肩袖损伤相关的手术方 式和恢复过程。
肩整形术介绍
肩整形术是一种用于改善肩关节外形的手术。本节将介绍肩整形术的方式和 适应症。
后维持及病人注意事项
肩关节松动症手术后的后维持和病人注意事项非常重要。本节将提供在术后恢复期间需要遵循的指导方针。
手术成功率
肩关节松动症手术的成功率与多个因素有关。本节将介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 素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
常见问题及解答
本节将回答人们常见的关于肩关节松动症手术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答和建 议。
结束语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相信您对肩关节松动症及其手术治疗有了详细了解。如 果您有其他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2
肩关节镜下介入手术介绍
肩关节镜下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肩关节松动症。本节将详细 介绍该手术的步骤和优势。
3
修复肩袖及前肱三头肌手术介绍
当肩关节松动症导致肩袖及前肱三头肌损伤时,手术修复是必要的。本节将介绍 该手术的方法和恢复过程。
后路入路手术介绍
后路入路手术是治疗肩关节松动症的一种选择。本节将详细介绍后路入路手术的步骤以及优势。
《肩关节的松动术》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详细介绍肩关节松动症,包括解剖学结构、手术方式、 术后恢复等内容。
肩关节松动症的简介
关节松动术理论ppt课件-PPT文档
![关节松动术理论ppt课件-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40d9d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2.png)
治疗的开始
休息位第2级持续牵张技术
第二天 患者反应 关节疼痛或敏感度增加
情况好转或没有变化
治疗
休息位第1级振动 控制疼痛
第2级持续 牵引或滑动技术 (维持joint play )
第3级持续 牵张技术 (增加joint play )
进展
第2级振动
思考题
• 什么是关节松动术? • 简述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区别 • 以膝关节屈曲挛缩为例说明凸凹原则在关节松动术中的应用 • 简述关节松动术的振动手法分级及其应用 • 简述Kaltenborn持续牵引手法分级
• 1970’s 关节松动术得到了发展 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降低疼痛;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和疗效;
– 两个学者对关节松动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Maitland • Kaltenborn
二、发展史
1980s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
目前全球只有48位物理治疗师获Brain Mulligan的认证可以教授他的Mulligan Concepts, SNAGS&MWM。
手法分级适应症
• 减轻疼痛 – 首先运用 I-II的附属运动 – 在患者可忍受的程度下,逐渐运用 I-III的生理运动
手法分级适应症
• 减轻关节僵硬 – 在终末端运用生理运动IV 级手法 (~2 min) – 应用附属运动IV级手法 – 重复上述步骤 3-4 次 – 若患者出现疼痛,继以生理运动II级手法
• 休息位
最大的松弛位,关节囊和韧带处于最大松弛状态,测试体位
(三)运动学基本术语
• 骨运动学 • 关节运动学 • 生理运动 • 附属运动
1. 骨运动学
• 生理运动 • 摆动:固定近端,屈、伸、收、展、旋转 ROM达到正常范围60%才可应用。
肩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6230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f.png)
3
技术操作
第二步: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治疗师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方案,包括治疗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3
技术操作
第三步:实施治疗
准备阶段: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肩部 活动,以放松肌肉和关节
松动阶段:治疗师使用手法操作,针对患者的具体 情况,对肩关节进行针对性的松动。这可能包括前 后、上下、内外等方向的活动
配合锻炼 预防为主
除了物理治疗外,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一些针对性的锻炼,以加速恢复
对于可能引起肩部问题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应尽量避免或调整
-
-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20XX 肩关节松动技术
日期:X月X日
-
目录
-
1 简介 2 技术原理 3 技术操作 4 治疗效果 5 技术难点与注意事项
PART 1
简介
1
简介
1
肩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针对肩部 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利用 手法操作,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
活动度和减轻疼痛为目的
2
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 治疗肩周炎、肩袖损 伤、肩关节粘连等疾
活动阶段:在松动的基础上,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 行主动的肩部活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恢复 肌肉的弹性
结束阶段:治疗师会再次评估肩关节的活动度,并 根据治疗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PART 4
治疗效果
4
治疗效果
肩关节松动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肩 部运动障碍,增加肩关节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特点是两骨骼面不吻合,运动中两骨骼面接触点均不相同, 滚动中产生骨骼的角运动(摆动)。滚动的方向与骨骼运动的方向 相同(无论是凸面还是凹面)。如果只单独发生滚动将产生骨骼面 一端的压迫及另一端的分离。因此以此方式被动牵张关节是产生关 节面的压迫,有可能造成关节损伤。功能正常的关节,纯粹的滚动 是不会单独发生的,一定会伴随滑移及旋转。
挤压
指两骨骼间关节腔减小。 挤压通常发生在载重的肢体 及脊柱关节;肌肉收缩时会 发生某种程度的挤压,可提 高关节的稳定性。一骨骼在 另一骨骼上滚动时,形成角 度处的一端也会产生某些压 迫。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 使得滑膜液可以流动,从而 维持软骨的营养。不正常的 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 生退行性变。
滑动:一个骨骼滑过另一骨骼称为滑动。特点是对于单纯的滑动, 两骨骼面必须非常吻合,可为扁平或弯曲,一骨骼面上的同一点与
相对骨骼面上的不同点接触。单纯的滑动不会发生在关节内,因为
事实上两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滑动的方向取决于移动面是凸面或 凹面。
凹凸定律
运动的关节面为凸 面时,滑动的方向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
手法等级
Matland分级标准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Ma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 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 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 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 围软组织的紧张。
相反
运动的关节面为凹 面时,滑动的方向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
一致
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
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区别
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骨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方向可以不分。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Ⅰ级:使关节内压迫状态缓解的分离力,关节面尚未被牵开的力度。
Ⅱ级:关节周围组织松弛,由于结缔组织的紧张,当运动停止时治 疗者可以感到有一种使关节分离或滑动的力。
Ⅲ级:分离的力或是滑动的力超过了限制关节活动的紧张感。治疗 者可以试探着通过牵张挛缩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内较大的运动。
北欧的Kaltenborn(卡亭伯)应用的是机械原 理(凹凸法则)。
正常的关节活动末端感觉
软:肌肉限制了关节进一步活动,如肘关节或
膝关节的屈曲。
韧:关节囊或关节周围韧带等软组织的牵拉所
遇到的感觉,如肩关节和髋关节的旋转。
硬:骨与骨的相互碰撞的感觉,如伸肘和伸膝
时的感觉。
异常的关节活动末端感觉
松弛:ROM末端无任何阻力,活动范围明显超 过正常,常见于神经麻痹。
痉挛:由于肌肉痉挛而产生的一种回弹感觉, 如脑卒中时的肢体痉挛。
阻滞:关节活动突然受限,有一种被卡住的感 觉,如关节内骨剌,游离体等。
发条感:半月板损伤。
泥泞感:关节内积液。
治疗作用
缓解疼痛
力学作用
• 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 盘的营养
附属运动:如滑动、滚动、分离(包括垂直分 离
和水平分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牵引等。
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的关系:治疗时通常在改 善
关节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关节的附属运动;
而关节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关节生理运
附属运动的形式
摆动 滚动 滑动 分离和牵拉 挤压 旋转
摆动: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摆动,关节的摆动包括屈、伸、内收、外 展、旋转,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往返 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 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 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Ⅳ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 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 紧张。
I I II III IV
A
起始端
II III
IV
B
终末端 A -B 关节活动允许范围 关节松动技术分级( Maitland )
Ⅰ、Ⅱ级 Ⅲ级 Ⅳ级
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松动技术演示文稿
定义: 通过徒手的被动运动,
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 的手法,使活动受限的关 节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关 节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关
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 受限或僵硬等。
基本运动
生理运动: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如
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 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
神经作用
• 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 阈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不活动
• 组织纤维增生 • 关节内粘连 • 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
Ⅲ、Ⅳ级手法
• 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 保持或增加其伸展性
增加本体反馈 提供下列本体感觉信息
• 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 • 关节运动的方向 • 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旋转
指一骨骼在另一骨骼上旋转。特 点是骨骼沿着一静止的机械轴做旋转。 骨骼在旋转时,其运动的骨骼面上的 同一点将画出一个圆弧。在关节内, 旋转很少单独发生,多半与滚动和滑 动一起发生。
治疗平面
假想的平面 平行于关节面 垂直于关节的轴心
治疗时 属于分离或牵拉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或是平行于或是垂直于治疗 平面 • 滑动(gliding)手法施力的方向平行于治疗平面 • 滚动(rolling)手法施力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Kaltenborn手法选择
关节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时使用Ⅰ~ Ⅱ级持续牵 拉技术。
关节以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时使用Ⅲ级持续 牵拉技术扩大关节活动度( Ⅲ级主要处理关节 内活动丧失导致的关节功能性运动障碍)。
M与K的本质区别
澳洲的Maitland(麦特兰德)理论基础是神经 生理学(痛觉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