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种非洲大蜗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大蝸牛
防治方法
1. 將化學餌劑或殺蝸劑施佈於田間,或鄰 近蝸牛經常出沒之處。 2. 生物防治: 食蝸步行蟲 (但台灣數量非常稀少) 3. 人工防治: 如美國邁阿密推行的全民獵蝸行動
非洲大蝸牛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D%9E%E6%B4%B2%E5%A4%A7%E8%9D%B8%E7%89%9B
2.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http://tesri.coa.gov.tw/view.php?catid=1633#1
3. 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disease/disease_content.asp&id=1944& mp=1&ctnode=1498#78
外來入侵種─非洲大蝸牛
報告人:黃乙玉
俗名:非洲大蝸牛 學名: Achatina fulica
分類: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腹足綱
外型特徵 : 成體殼長一般為7~8公分,殼呈紡錘形;螺層約六、七 層,螺旋紋與生長紋相交錯;殼面白或黃色,有紅棕色條 紋或焦褐色雲狀花紋;遇到乾燥或冬眠時分泌乳白色粘液 膜以封閉殼口。
来自百度文库
非洲大蝸牛
入侵時間:臺灣日治時期1932年 入侵的原因:
台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 引入,但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 原生地: 原產於非洲東部,目前已經廣泛分佈於亞洲、 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 台灣分布區域: 台灣全境
非洲大蝸牛
危害嚴重性
1. 繁殖速度驚人,透過休眠克服低溫或不利條 件 2. 啃食植物的根莖嫩葉,以蔬菜、花卉等農作 物為食。主要生活在菜園、農田、果園、公 園。屬農業害蟲之一。 3. 可傳播腦膜炎致人於死 (因食用蝸牛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