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鸡病课件 传染性脑脊髓炎
鸡病4包涵体、脑脊髓炎

二、AE病因
AEV为微RNA病毒科肠病毒属,呈球形。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有较强的抵抗力, 20%的生石灰,5%的漂白粉,5%的石炭酸,2 -5%的福尔马林10分钟之内可将其灭活。
三、AE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鸡均感染,1-4周龄的雏鸡多发。 野鸡和鹌鹑也可自然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经卵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病毒传播迅速,有时几乎可能全群感染。 雏鸡发病率一般在40-60%,病死率在25% -50%。
四、AE临床症状
多在1-4周龄出现症状,开始反应呆钝,不 肯行走,强行驱赶,摇摆不定。接着出现运动 失调,头颈震颤,有的呈尖叫、前冲、碰到障 碍物才停下。有些病雏水晶体混浊,瞳孔反射 消失,最后瘫痪或最后衰竭而死; 1月龄以上鸡和成鸡感染,一般无明显病状; 产蛋鸡在1-2周产蛋急剧下降,有的可达到 20%,蛋品质正常。
思考题
1. 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2.禽脑脊髓炎的病性?
蛋白变稀薄呈水样
破蛋增多、色泽变淡
软壳蛋、畸形蛋增多
四、EDS特征性的病变
主要病变为输卵管卡他性炎症和 黏膜水肿出血
输卵管黏膜水肿、出血 上为正常输卵管
五、诊断要点
鸡群产蛋高峰时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 性产蛋下降; 同时伴有异常蛋及蛋质下降; 剖检生殖道病变而又缺乏特异临诊表现时, 则可作出本病的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病毒分离及抗体检查。
精神沉郁,嗜睡,下痢,羽毛粗乱,贫血黄疸
五、HHS特征性病变?
肌肉苍白,胸肌、腿肌明显出血
肝脏的病变最具有特征性, 肝肿胀,脂肪变性,质脆, 表面有出血点、出血斑和 坏死灶,肝脏呈斑驳状
肝切面颜色变浅、贫血
骨髓脂肪变性,呈灰白色或黄色,血液稀薄, 右为正常
产蛋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防治

通过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激发病鸡的免疫反应,提高其对病毒的抵抗力。
免疫疗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治疗策略,如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定位并修复病毒感染的基因,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疗法
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鸡,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确保病例得到及时处置。
病例发现与报告
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饲养场所进行封锁,防止病毒扩散。
目前对于产蛋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方法尚不够灵敏和特异,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诊断困难
针对该疾病的疫苗研发进展缓慢,现有疫苗保护效果不佳,急需改进和创新。
疫苗研发
在养殖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疾病的传播,对养殖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养殖管理挑战
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如基因诊断、免疫学诊断等,以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神经组织损伤:病毒在神经组织中复制并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震颤、瘫痪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
产蛋下降:受感染的产蛋鸡产蛋量明显减少,蛋的质量也下降。
病变特征脑部病变:病鸡脑组织充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脊髓病变:脊髓灰质和白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完全横断。以上内容提供了对产蛋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全面概述,包括其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与发病机制以及症状与病变特征。这些信息有助于养殖户和兽医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该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04
CHAPTER
治疗方法与应对措施
针对病鸡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消炎等。
对症治疗
通过输液、补充营养等方式,增强病鸡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力。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特点和诊断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特点和诊断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vianinfectiousencephalomyelitis)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幼龄雏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21日龄雏鸡。
病鸡在临床上以共济失调和快速旋颤尤其是头颈部震颤为特征,故又称鸡流行性震颤(epidemictremorofchicken)。
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火鸡、鹌鹑、野鸡也可发生自然感染,并出现轻度的脑脊髓炎。
一、病理变化眼观变化,剖检,除腺胃、肌胃肌层内出现白色病灶外,一般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光镜下,出现典型的病毒性脑脊髓炎的变化,主要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以小脑、延脑、脊髓灰质的病变最为明显,表现为弥漫性的非化脓性脑炎;广泛分布的密集的血管周围套、神经元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中脑的圆形核和卵圆形核内有小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这具有证病意义。
此外,肌胃肌层与固有层,特别是腺胃肌层内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这也具有一定的证病性。
二,临床症状雏鸡病初精神不振,不愿走动或走动几步就蹲下来,随后出现共济失调,头颈扭曲,步态异常,轰赶时,行走动作不能控制,有时扑打翅膀,以跗关节和胫关节着地行走,但仍保持正常的饮食欲,甚至下肢瘫痪。
患病雏鸡羽毛逆立,头颈震颤。
耐过鸡,生长发育迟缓,一侧或两侧眼球晶状体浑浊褪色,内有絮状物,眼球增大失明,瞳孔光反应弱。
产蛋鸡群感染后,采食、饮水、死淘率等无明显异常,仅表现为一过性(约2周时间)产蛋下降,产蛋曲线呈V形,下降幅度5%~15%,产蛋下降期间,蛋壳颜色、硬度、大小均无异常。
三病理变化病鸡死亡后通常不表现典型的剖检病变,但有时可见病雏大脑水肿或积水。
用病毒感染鸡胚也会造成胚体脑水肿。
组织学变化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血管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元细胞变性。
但在其脏器中也会出现类似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毒分离取发病雏鸡的脑、胰和十二指肠,经匀浆、冻融、无菌等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5~7日龄SPF鸡胚,继续孵化,除少数鸡胚发育受影响外,产生弱雏,多数仍可出壳。
第十三节脑脊髓炎

五、诊断
4.鉴别诊断: 鸡新城疫可使雏鸡群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也可能 有瘫痪等神经症状,但新城疫病鸡呼吸困难、呼 吸啰音,剖检可见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这些均 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不同。 雏鸡的维生素B1缺乏病也无明显的肉眼病变,症 状上主要表现为头颈扭曲、抬头望天的角弓反张 状,在肌注维生素B1之后大多能较快康复。 雏鸡的维生素B2缺乏病主要表现为绒毛卷曲,脚 趾向内侧屈曲,跗关节肿胀和跛行,在添加大剂 量维生素B2之后,轻症病例可以康复,鸡群中也 不再出现新病例。从群体角度进行观察分析不难 与传染性脑脊髓炎鉴别的。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1d-7d,本病主要见于3周龄以下的雏鸡,典 型神经症状的病鸡大多在1-2周龄时陆续出现。 病雏初迟钝,喜欢蹲坐,驱赶时可勉强走动,步态 失控,摇摇摆摆或向前猛冲后倒下,侧卧不起。 共济失调之后出现肌肉震颤,在腿翼、尤其是头颈 部可见到明显的阵发性音叉式震颤,受刺激或惊扰 时明显。 病雏早期能采食和饮水,随病情加重不能走动和站 立,往往因得不到食物和饮水而迅速衰竭死亡。 部分病雏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状体浑浊或浅蓝 色的褪色,眼球增大,眼睛失明。 产蛋鸡受感染后,唯一可觉察到的异常就是1-2周的 产蛋率轻度下降,下降幅度大多为10%-20%。
三、流行病学
有神经症状的疾病——鸡传染性脑脊髓炎.doc

有神经症状的疾病——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概述: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共济失调,走路前后摇晃,步太不稳,或以跗关节和翅膀支撑前行。
(与新城疫(肺脑型)、马立克氏病(神经病)、维生素E、硒缺乏症(脑软化症)、大肠杆菌病(脑炎型)、肉毒中毒、食盐中毒、叶酸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头颈部震颤,尤其在受惊或将倒提起时,震颤加强;剖检见脑水肿、充血、但无出血现象,胃肌层内有细小的灰白色病变区;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
治疗方法: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育雏室要常用10%百毒杀配成适当比例带喷雾消毒,对已发病的病雏和死雏及时焚烧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
种发生本病时,种蛋应停止孵化,待产蛋率恢复正常时,种蛋再入孵。
2.免疫接种富道禽脑脊髓火弱毒本是采用致弱的脑脊髓炎病毒加入稳定剂后,经真空冷冻干燥而成。
用于后备蛋及种的免疫接种以预防蛋的产蛋下降。
预防种经蛋将AE病毒传经仔代,导致神经症状和死亡。
剂量和用法:1、采用饮水法免疫接种。
2、育成健康10—14周龄力最最佳接种时间,但不迟于开产前4周的适当时间进行本接种。
注意事项:1、小于8周龄的只不可使用AE,以免引起发病。
2、处于产蛋期的群不能接种本,否则,可能使产蛋量下降10%—15%,持续时间从10天至2周或更长。
3、在接咱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
以防仔由于垂直传播而导致发病。
4、一经开瓶启用,应将尽快用完。
5、接种工作完毕双手应立即洗净并消毒。
剩余,应以燃烧或煮沸破坏。
富道禽脑脊髓炎+痘弱毒本采用致弱的禽脑脊髓炎病毒和温和的痘病毒与稳定剂一起冻干而成。
用于8周龄以上的健康蛋及种的免疫接种以预防禽脑脊髓炎和痘。
剂量和用法:产蛋和种蛋于产蛋前4—8周进行翼膜刺种。
接种后反应:接种后第4天,接种部位出现微肿,结出黄色或红色肿起痘疹,并持续3—4天,第9天于刺种部位形成典型的结节者(即痘痂)为接种成功。
在免疫后10—14天对群作痘痂检查,无痘痂的应尽快再次接种。
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

定期清洁鸡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 件,确保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合理控制鸡群密度,避免过于拥挤,减少 疾病传播的机会。
严格执行消毒Leabharlann 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对鸡舍、饮水、饲料等设施进行消毒 ,消灭病原体。
在必要时可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 继发感染。
治疗措施
及时隔离
发现雏鸡出现传染性脑脊髓炎症状时, 应立即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02
病原学
病原体的类型与特点
病毒
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科。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变异性,容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使雏鸡在出生前就已经感染。
水平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在雏鸡之间进行水平传播。
防治措施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 生物安全措施等来预防和控制。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疫苗研发 进一步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 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 性。
疾病监测与风险评估 加强对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监 测和风险评估,及时预警和控制 疾病的传播。
分子生物学研究 深入探究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 分子生物学机制,为研发新的防 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病原体的变异与进化
要点一
变异
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体容易发生变异,产生新 的病毒株。
要点二
进化
病毒的进化速度较快,新的病毒株可能具有更强的致 病力和传播能力。
03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表现
雏鸡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等; 头颈震颤、眼球震颤等神经症状;
禽脑脊髓炎

六、防治
•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用康复鸡或免疫鸡卵 黄抗体注射,0.5-1.0mL/只。 • 预防采用免疫接种: 开产前4周,用禽脑脊髓炎弱毒疫苗饮水或 喷雾方法免疫,确保母鸡性成熟后不被感染, 第一,防止垂直传播;第二,产生的母源抗体 也可保护雏鸡不受本病毒感染;第三,可防治 产蛋感染后引起暂时性地产蛋下降。
一、病原学
• 禽脑脊髓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中的 肠道病毒,无囊膜。 • 病毒抗原集中存在于鸡胚的胃肠道(腺胃、 肌胃、肠道)肌层中,这些器官的组织匀 浆是琼脂扩散试验的最佳抗原。 • 病毒对氯仿、酸、胰酶、胃蛋白酶、 DNA酶有抵抗力,双价镁离子可保护其 不受热影响。福尔马林可使其迅速灭活。
二、流行特点
• 各年龄的鸡均有易感性,但3周龄以内的 雏鸡易感性最高,2周龄内雏鸡症状明显, 2周龄以上鸡虽感染但很少出现症状。 • 该病即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垂直 传播在该病的散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症状
• 表现精神不振、嗜睡、头颈震颤、站立 不稳、运动失调,行步时两翅开张以保 持平衡,或以肘和胫爬行,仍能自行采 食,饮欲正常,最后由于瘫痪、不能采 食和饮水而体重减轻,衰竭死亡。 • 有些可耐过,但其中部分失明。
禽脑脊髓炎
禽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炎 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雏中枢神经 系统病变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共 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又称流行性震 颤。。
虽然大多数鸡群最终感染病毒,但 临床的发生率较低。我国自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已证实在大多数商业化养禽 地区存在本病。我国将其列入三类动物 疫病。本病无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 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最 初 表 现 迟 钝 , 不 愿 走 动
头颈震颤,走路摇摆不定,共济失调
有神经症状的疾病――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与维生素E缺乏症的鉴别
维生素E缺乏症也可导致雏鸡出现运动 失调等症状,但其病变主要集中在脑 部,且补充维生素E后可迅速恢复。
04
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治疗方案及原则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镇静 剂控制神经症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等。
支持治疗
给予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增强 机体免疫力。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定 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
。
免疫接种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 接种,提高鸡群免疫力
。
隔离与检疫
引进新鸡时需进行隔离 观察,确认无疫情后方
可混群饲养。
及时处理病鸡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 ,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病毒传播。
05
病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3月龄蛋雏鸡,出现共济失调、瘫 痪,剖检可见脑部充血、水肿。
02
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不仅对养禽业 有影响,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 潜在威胁,因此对该病的研究具 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该病的病原 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
在疫苗研发方面,国内外已经成功研 制出多种预防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疫 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诊断方法研究成果
建立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的 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防治策略研究成果
研发了针对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 毒的疫苗和药物,为预防和治疗
该病提供了有效手段。
创新点与亮点展示
创新性地应用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深入研 究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
鸡传染性的脑脊髓炎

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接种程序和方法
雏鸡
在出壳后一周内完成初免,可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之后 在1-2周内进行二免,可采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种鸡和蛋鸡
在产蛋前2-4周进行免疫,可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之 后在产蛋期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有效防控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 期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以及选用优质的饲料和饮水等。同时,一旦发现有鸡感染AE,应 立即隔离病鸡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02
临床诊断
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病史调查
了解鸡群是否有过类似疾 病的流行历史,以及疫苗 接种和药物治疗的情况。
社会责任
作为科学研究人员,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研究工作,为防控该传染病做出我们的贡献。同时 ,我们也应该积极向公众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疫苗接种
根据鸡的日龄和疫苗接种 计划,及时给鸡接种脑脊 髓炎疫苗。
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 病毒进入鸡舍,切断传播 途径。
治疗方法和药物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鸡只出现临床症状, 立即隔离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抑制病毒 复制,缓解症状。
对症治疗
如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增强 营养支持等。
免疫效果评估
根据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鸡群临床表现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对免疫效 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和方法。
05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
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消毒
《禽病学》课件:11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防制
一、概 述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俗名流行性震颤,是一 种主要侵害雏鸡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传染 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
该病由美国的Jone于1932年首次报道,并于 1934年通过试验证实由病毒引起。此后,世 界各地均有该病的报道。
2.病鸡受轰赶时行走动作不能控制,有时扑 打翅膀,以跗关节和胫关节着地行走。但病 鸡仍保持正常的饮食欲。
3.病鸡头颈震颤,头颈部羽毛逆立。
4.病鸡耐过后,生长发育迟缓,育成阶段出 现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状体混浊或褪色,内 有絮状物,瞳孔光反射弱,眼球增大失明。
5.产蛋鸡群感染后,采食、饮水、死淘率等 与正常鸡群均无明显差异,只表现为产蛋率 下降,蛋重变小,l周左右开始回升,产蛋曲 线呈“V”字形。发病期间蛋壳颜色、硬度、 厚度等均无异常。
2.确诊必须以实验室结果为依据。
病料采集:病死鸡的脑是最好的病料。
病原检查: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或鸡胚 肾细胞出现CPE)、鸡胚接种(5日龄鸡胚经卵 黄囊接种分离和增殖病毒)、荧光抗体或免疫 扩散试验。
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荧 光抗体试验。
①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刚出现症状鸡的脑组 织接种易感细胞或鸡胚;
主要宿主保护性免疫原蛋白VP1。
2.马立克氏病:发病日龄比传染性脑脊髓炎 迟些,一般在6~8周龄之后才出现麻痹、瘫 痪等症状。
3.雏鸡维生素B1缺乏:也无明显的肉眼变化, 头颈扭曲,角弓反张,肌注维生素B1后很快 康复。
4.雏鸡维生素B2缺乏病:主要表现为绒毛卷 曲,脚趾向内侧屈曲,跗关节肿胀和跛行, 添加大剂量维生素B2之后可以康复。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四、病变 • 剖解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有时可见脑充血、 水肿。有时可见肌胃的肌层有白色坏死灶。 • 五、诊断 • (一)临床诊断 • 流行病学+症状——初步诊断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二)实验诊断 • 1、PCR • 2、病毒分离 • (三)鉴别诊断 • 1、VE缺乏:多发于3—6周龄的雏鸡,主 要病变在小脑,小脑充血、出血。病鸡不 能站立,瘫痪,但无头颈震颤症状。
第六节 鸡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脑脊髓炎
• 一、概述 •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E)又称为流行性震 颤,是由小RNA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 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可垂直或水平传播。 垂直感染的雏鸡在出壳后5—10天发病,水 平感染的鸡则一般在15后发病。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二、流行病学 • 1、发病年龄:各日龄阶段的鸡都可感染, 此病多发于1—4周龄的鸡,6周以上的鸡感 染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 • 2、传播途径:垂直和水平传播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三、症状 • 1、病鸡共计失调,步态异常,驱赶时以关节触地 行走。但病鸡仍保持正常的饮食欲。 • 2、病鸡头、颈震颤 • 3 3、病鸡耐过后,生长发育慢,一侧眼睛或两侧眼 睛的晶状体混浊或退色。 • 4、产蛋鸡群感染后,采食、饮水等都正常,只表 现为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1周左右开始回升, 产蛋曲线呈“V”形。发病期间蛋壳颜色、硬度、 厚度等无异常。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2、痢特灵中毒:病鸡精神亢进,发病率高, 死亡快,有用药史。 • 3、新城疫:有神经症状,剖解有特征性病 变。 • 4、大肠杆菌性脑炎:症状、病变跟脑脊髓 炎一样。临床上较难鉴别,有时只能靠实 验诊断。
第六节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三、流行病学
• 本病流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
季节稍多。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及死亡率与鸡群的易感
鸡多少、病原的毒力高低,病原的毒力高低,发病的 日龄大小而有所不同。
• 雏鸡发病率一般为40%~60%,死亡率10%~25%,甚至
更高。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传微染生病物学教案
禽类传染病专题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Avian encephalomyelitis)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一、病 性
•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E),俗称流行性震颤(E
pidemic tremor),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
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六、诊 断
• 传染性脑脊髓炎在症状上易与新城疫、维生素B1缺乏
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症、 聚醚类抗生素中毒(如马杜拉霉素)、氟中毒等相混淆, 应注意鉴别诊断。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七、防 制
•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地说,应将发病鸡群
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将病鸡隔 离,给予舒适的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饲料 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1,避免尚能走动的鸡
二、病 原
• 各病毒株对组织的趋向性及致病性虽有不同,但在物
理、化学和血清学上都与原型Van Roekel毒株无差异。
•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各毒株大都为嗜肠性,但有些
毒株是嗜神经性的,此种病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则较强。 当家禽被感染后,病毒自粪便中排出,且可存活至少 4周。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二、病 原
•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病毒粒子具有六边形轮廓,无囊膜,直径24~32nm。
• 病毒的浮密度为1.31~1.33,沉降系数为148S。 • 病毒可抵抗氯仿、酸、胰酶、胃蛋白酶和DNA酶。 • 在二价镁离子保护下可抵抗热效应,56℃1h稳定。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 病鸡唯一可见的肉眼变化是腺胃的肌层有细小的灰白
区,个别雏鸡可发现小脑水肿。组织学变化表现为非 化脓性脑炎,脑部血管有明显的管套现象;脊髓背根 神经炎,脊髓根中的神经原周围有时聚集大量淋巴细 胞。小脑分子层易发生神经原中央虎斑溶解,神经小 胶质细胞弥漫性或结节性浸润。此外尚有心肌、肌胃 肌层和胰脏淋巴小结的增生、聚集以及腺胃肌肉层淋 巴细胞浸润。
践踏病鸡等,可减少发病与死亡。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七、防 制
• 加强消毒与隔离,防止从疫区引进种蛋与种鸡。
• 免疫预防:目前有两类疫苗可供选择。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七、防 制
• 活毒疫苗:一种用1143毒株制成的活苗,可通过饮水
法接种,鸡接种疫苗后1~2周排出的粪便中能分离出 脊髓炎病毒,这种疫苗可通过自然扩散感染,且具有 一定的毒力,故小于8周龄、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不能接 种这种疫苗,以免引起发病,建议于10周以上,但不 能迟于开产前4周接种疫苗,接种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 能用于孵化,以防雏鸡由于垂直传播而发病。一种活 毒疫苗常与鸡痘弱毒疫苗制成二联苗,一般于10周龄 以上至开产前4周之间进行翼膜制种。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 肌肉震颤大多在出现共济失调之后才发生,在腿、翼,
尤其是头颈部可见明显的阵发性震颤,频率较高,在 病鸡受惊扰如给水、加料、倒提时更为明显。部分存 活鸡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的晶状体混浊或浅蓝色褪色,
眼球增大及失明。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六、诊 断
• 根据疾病仅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鸡,无明显肉眼变化,
偶见脑水肿,而以瘫痪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药物 防治无效,种鸡曾出现一过性产蛋下降等,即可作出 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进行病毒分离、荧光抗体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七、防 制
• 灭活疫苗:用野毒或鸡胚适应毒接种SPF鸡胚,取其病
料灭活制成油乳剂疫苗。这种疫苗安全性好,接种后 不排毒、不带毒,特别适用于无脑脊髓炎病史的鸡群。 可于种鸡开产前18~20周接种。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
三、流行病学
• 自然感染见于鸡、雉、火鸡、鹌鹑、珍珠鸡等,鸡对
本病最易感。各个日龄均可感染,但一般雏禽才有明 显症状。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毒通过肠道感染 后,经粪便排毒,病毒在粪便中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孵化器和育雏设备都 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来源,如果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 该病可在鸡群中传播。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 鸡胚适应毒株(Van Roekel),通过非胃肠途径接种,
可引起各种年龄鸡出现症状。用Van Roekel毒株接种 易感鸡胚出现特征性病变,如胚胎萎缩,爪卷曲,肌 营养不良、萎缩和脑软化等,接种3~4d后鸡胚脑中可
检出病毒,高峰滴度出现于接种后6~9d。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三、流行病学
• 在传播方式上本病以垂直传播为主,也能通过接触进
行水平传播。产蛋鸡感染后,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在感染急性期可将病毒排入蛋中,这些蛋虽然大都 能孵化出雏鸡,但雏鸡在出壳时或出生后数日内呈现 症状。这些被感染的雏鸡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可通 过接触感染其他雏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通常野毒株可在易感鸡胚卵黄囊发育,但对鸡胚是非
致死性的,病毒脑连续传代可适应鸡胚,感染鸡胚脑 中的病毒滴度很高。该病毒还可在鸡胚肾、鸡胚成纤 维细胞和鸡胚胰细胞中增殖,一般见不到致细胞病变 现象。
• 多次传代后将失去其毒力,在鸡胚神经细胞中复制可
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产生少许细胞病变。因此可为 血清学试验和疫苗制备提供高纯度病毒。
四、临床症状
• 此病主要见于3周龄以内的雏鸡,虽然出雏时有较多
的弱雏并可能有一些病雏,但有神经症状的病雏大多 在1~2周龄出现。病雏最初表现为迟钝,继而出现共 济失调,表现为雏鸡不愿走动而蹲坐在自身的跗关节 上,驱赶时可勉强以跗关节着地走路,走动时摇摆不 定,向前猛冲后倒下。或出现一侧或双侧腿麻痹,一 侧腿麻痹时,走路跛行,双侧腿麻痹则完全不能站立, 双腿呈一前一后的劈叉姿势,或双腿倒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