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专题 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BD为折痕,折叠后 BG和 BH在同一条直线上,∠ CBD=度.2.如下图,一张矩形纸片沿BC折叠,极点 A 落在点 A′处,再过点 A′折叠使折痕DE∥BC,若 AB=4,AC=3,则△ ADE的面积是.3.如图,矩形纸片 ABCD 中, AB=4 ,AD=3 ,折叠纸片使 AD 边与对角线 BD 重合,得折痕DG,求 AG 的长.D CA'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A G B 4.把矩形纸片 ABCD 沿 BE 折叠,使得 BA 边与 BC 重合,然后再沿着 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 BC 边重合,展开后如下图,则∠ DFB 等于()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 ABCD的对角线 BD折叠,点 C落在点 E 的位置,已知 BC=8cm,AB=6cm,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EF DA3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21BC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按如下图折叠,若折叠角∠的形状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 GEF FEC=64°,则∠ 1=度;△ EFGD‘C‘A1G F D5432B E C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次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如图①);延 CG 折叠,使点 B 落在 EF 上的点 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 GC(如图③);沿 GH 折叠,使点 C 落在 DH 上的点 C′处,(如图④);沿 GC′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 GC′,GH(如图⑥).(1)求图②中∠ 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 GCC′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原因.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 8,将其沿 EF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沿着折痕 EF 折叠,使点 B落在边 AD的中点 G处,求四边形 BCFE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 B 落在边 AD 上不与A、D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 B ’C’与 DN 交于 P.(1)连结 BB ’,那么 BB ’与 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2)设 BM=y, AB ’=x,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 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面积最小?并考证你的猜想.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CD30° BF E a21A题考察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 180度的性质,注意△ EAB 是以折痕 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 的纸条,沿 BC,使∠ CAB=45 °,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 +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 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下图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 +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APQ14.如图 a 是长方形纸带,∠ 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 b,再沿 BF 折叠成图 c,则图 c 中的∠ CFE 的度数是()AE D A E E DACFB FC B G B G FC 图c图 a 图 bD本题考察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 DEF= ∠EFB=20°图 b∠GFC=140°,图 c 中的∠ CFE=∠GFC-∠ EFG 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称轴 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 CD 间的距离为 60cm,则原纸片的宽AB 是()DCFG60cmEA FDBE C B A16.一根 30cm、宽 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雅观,希望折叠达成后纸条两头高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 Rt△ABC(∠ C=90°),使 A, B两点重合,得到折痕 ED,再沿 BE折叠, C点恰巧与 D点重合,则 CE:AE=18.在△ ABC中,已知 AB=2a,∠ A=30°, CD是 AB边的中线,若将△ ABC沿 CD对折起来,1折叠后两个小△ ACD与△ 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巧等于折叠前△ABC的面积的4.(1)中间线 CD等于 a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2)有如下结论(不在“ CD等于 a”的限制条件下):① AC边的长能够等于a;②折叠前的3 2△ABC的面积能够等于 2 a ;③折叠后,以A、B为端点的线段AB与中线CD平行且相等.其中,结论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都填上,若认为都不正确填“无”).C CB'12A E 3 D BAD BB'注意“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图,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对照,找出相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19.在△ ABC 中,已知∠ A=80°,∠ C=30°,现把△ CDE 沿 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 1)把△ CDE 沿 DE 折叠在四边形 ADEB 内,则求∠ 1+∠2 的和;(2)如图( 2)把△ CDE 沿 DE 折叠覆盖∠ A ,则求∠ 1+∠2 的和;(3)如图( 3)把△ CDE 沿 DE 斜向上折叠,探究∠ 1、∠ 2、∠ C 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 1=180° -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 A 可求出答案;(2)连结 DG,将∠ ADG+ ∠AGD 作为一个整体,根据D 1C'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 2 看作 180° -2∠CED,∠ 1 看作 2∠C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 E 图 (1)C'C' AA12D1G D2 C′B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折叠三角形时经常会出现等腰三角形20.察看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 >AC )沿过点 A 的直线折叠,使得 AC 落在 AB 边上,折痕为 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 A 和点 D 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 AEF (如图②).小明认为△ 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原因.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 ABCD 沿过点 B 的直线折叠,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BE(如图③);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 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往常都与角平分线相关。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名校优选小专题06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名校优选小专题06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例题讲解】【原题再现】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试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小明提出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连接AA ',则么1∠、2∠分别为AEA '∆、ADA '∆的外角,…… 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上述问题.(2)【变式探究】如图2,若将原题中“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变为“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试猜想此时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结论运用】将四边形纸片(90ABCD C ∠=︒,AB 与CD 不平行)沿EF 折叠成图3的形状,若1110∠=︒,240∠=︒,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解:(1)图1中,结论:2∠BAC =∠1+∠2, 理由是:连接AA ′. ∵沿DE 折叠A 和A ′重合,∴∠DAE =∠DA ′E ,∠EA ′A =∠EAA ′,∠DA ′A =∠DAA ′, ∵∠1=∠EA ′A +∠EAA ′,∠2=∠DA ′A +∠DAA ′, ∴∠1+∠2=∠EA ′A +∠EAA ′+∠DA ′A +∠DAA ′=2∠BAC ; (2)如图2,结论:2∠A =∠1-∠2. 理由:设EA ′交AC 于J .∵∠1=∠EJA +∠A ,∠EJA =∠A ′+∠2, ∴∠1=∠A ′+∠A +∠2=2∠A +∠2, ∴2∠A =∠1-∠2; (2)如图,根据折叠知:∠AEF =∠A EF ',∠EFD =∠'EFD ,AEA'=∠AEF=180°-110°=70°,∵∠1=110°,∴∠2∴∠AEF=35°,∵∠2=40°,∴2∠EFD=180°+∠2=220°,∴∠EFD=110°,∴∠A+∠D=360°-(∠AEF+∠EFD)= 215°,∴∠B=360°-(∠A+∠D)-∠C = 55°.【综合演练】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若∠B=∠BAE=50°,则∠CDE的度数是()A.25°B.30°C.35°D.40°2.如图,△ABC中∠A=4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 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点C恰好落在BE上的点G处,此时∠BDC=82°,则原三角形的∠B 的度数为()A.57°B.60°C.63°D.70°3.将△ABC纸片沿DE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50°,∠1=85°,则∠2的度数等于()A.10°B.15°C.20°D.25°4.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测量得∠1=70°,∠2=152°,则∠A 为( )A .40°B .42°C .30°D .52°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0分)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70A ∠=︒,75B ∠=︒.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那么12∠+∠=_____________︒.6.在△ABC 中,点E 、F 分别为边AB 、AC 上的点,把△ABC 沿EF 翻折,翻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1+2110∠∠=︒,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1=55°,则∠2=________°.8.将△ABC 纸片沿DE 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 =50°,∠1=85°,则∠2等于______.三、解答题(共0分)9.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点'A的位置,∠+∠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探索A∠与12(2)如果点A落在四边形BCDE外点''A的位置,A∠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210.在我们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下第42页曾经研究过双内角平分线的夹角和内外角平分线夹角问题.聪聪在研究完上面的问题后,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过程如下:(1)【问题再现】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则∠P=_______;(2)【问题推广】如图2,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CBM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B作BH⊥AP 于点H,若∠ACB=80°,求∠PBH的度数.(3)如图3,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A与点P重合,若∠1+∠2=100°,则∠BPC=_______;(4)【拓展提升】在四边形BCDE中,EB∥CD,点F在直线ED上运动(点F不与E,D两点重合),连接BF,CF,∠EBF、∠D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 ,若∠EBF =α,∠DCF =β,直接写出∠Q 和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1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A '的位置且A '与点C 在直线AB 的异侧,折痕为DE ,已知90C ∠=︒,30A ∠=︒.(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 DE '的一边与BC 平行,求ADE ∠的度数.12.将ABC 纸片的一角CA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P 的位置,折痕为DE . (1)如图1,点A 落在ABC 内的点P 的位置.①若//PE AC ,那么PD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2,1∠、2∠与A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③连接CP 、BP ,已知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如图3),1∠、2∠与C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4,点A 落在ABC 外的点P 的位置.连接CP 、BP ,如果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MCB ∠,NBC ∠,那么1∠、2∠与CP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结果)13.问题1:现有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ABC 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 折叠. (1)探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 点落在CE 上,则∠1与∠A 的数量关系是 ; (2)探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是 ; (3)探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问题2: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B 落在四边形EFCD 的内部时,∠1+∠2与∠A 、∠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14.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射线BC 于点F .(友情提醒: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如图①,当AE ⊥BC 时,求证:DE ∥AC . (2)若10C B ∠-∠=︒,∠BAD =x° . ①如图②,当DE ⊥BC 时,求x 的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四边形ABDE 内点C ’的位置, (1)①若00120,250∠=∠=,则C ∠= ; ②若042C ∠=,则12∠+∠= ;③探索C ∠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直接按照所得结论,填空:①如图中,将△ABC 纸片再沿FG 、MN 折叠,使点A 、B 分别落在△ABC 内点A ’、B ’的位置,则123456∠+∠+∠+∠+∠+∠= ;②如图中,将四边形ABCD 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8∠+∠++∠= ; ③若将n 边形123n A A A A 也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2n ∠+∠++∠= ;(3)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C 边AC 上方点'C 的位置, 探索C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7.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连接AB, (1)如图,已知AC 、BC 分别是∠BAP 和∠ABM 角的平分线,①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CB 的大小.②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记作点C′,则∠ABO = °;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记作点C′′,则∠ABO = °.(2)如图,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求∠ABO的度数.答案与解析【例题讲解】【原题再现】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试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小明提出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连接AA ',则么1∠、2∠分别为AEA '∆、ADA '∆的外角,…… 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上述问题.(2)【变式探究】如图2,若将原题中“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变为“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试猜想此时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结论运用】将四边形纸片(90ABCD C ∠=︒,AB 与CD 不平行)沿EF 折叠成图3的形状,若1110∠=︒,240∠=︒,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解:(1)图1中,结论:2∠BAC =∠1+∠2, 理由是:连接AA ′. ∵沿DE 折叠A 和A ′重合,∴∠DAE =∠DA ′E ,∠EA ′A =∠EAA ′,∠DA ′A =∠DAA ′, ∵∠1=∠EA ′A +∠EAA ′,∠2=∠DA ′A +∠DAA ′, ∴∠1+∠2=∠EA ′A +∠EAA ′+∠DA ′A +∠DAA ′=2∠BAC ; (2)如图2,结论:2∠A =∠1-∠2. 理由:设EA ′交AC 于J .∵∠1=∠EJA +∠A ,∠EJA =∠A ′+∠2, ∴∠1=∠A ′+∠A +∠2=2∠A +∠2, ∴2∠A =∠1-∠2; (2)如图,根据折叠知:∠AEF =∠A EF ',∠EFD =∠'EFD ,AEA'=∠AEF=180°-110°=70°,∵∠1=110°,∴∠2∴∠AEF=35°,∵∠2=40°,∴2∠EFD=180°+∠2=220°,∴∠EFD=110°,∴∠A+∠D=360°-(∠AEF+∠EFD)= 215°,∴∠B=360°-(∠A+∠D)-∠C = 55°.【综合演练】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若∠B=∠BAE=50°,则∠CDE的度数是()A.25°B.30°C.35°D.40°【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BAD=∠EAD=25°,∠E=∠B=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ADE=∠ADB=105°,进一步计算即可解答.【解析】解:∵∠B=∠BAE=5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BAD=∠EAD=25°,∠E=∠B=50°,∴∠ADE=∠ADB=180°-50°-25°=105°,∴∠ADC=180°-∠ADB=75°,∴∠CDE=105°-75°=3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ABC中∠A=4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 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点C恰好落在BE上的点G处,此时∠BDC=82°,则原三角形的∠B 的度数为()A .57°B .60°C .63°D .70°【答案】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BA =∠BDC ﹣∠A =82°﹣40°=42°,进一步可求出∠ABE =∠A 'BE =21°,∠ABC =3×21°=63°,即原三角形的∠B =63°.【解析】解:由折叠性质可得,∠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 ∵∠BDC 是△BDA 的外角,∴∠DBA =∠BDC ﹣∠A =82°﹣40°=42°, ∴∠ABE =∠A 'BE =21°,∴∠ABC =3×21°=63°,即原三角形的∠B =63°,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发现∠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将△ABC 纸片沿DE 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 =50°,∠1=85°,则∠2的度数等于( )A .10°B .15°C .20°D .25°【答案】B【分析】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得. 【解析】∵180A B C ∠+∠+∠=︒,且∠C =50゜ ∴180130A B C ∠+∠=︒-∠=︒同理,在△CDE 中,180130CDE CED C ∠+∠=︒-∠=︒ 由折叠性质得:A A ∠'=∠,B B '∠=∠ ∴130A B ''∠+∠=︒在四边形A B ED ''中,360A B A DE DEB ''''∠+∠+∠+∠=︒ ∴12360A B CDE CED ''∠+∠+∠+∠+∠+∠=︒ ∴130851302360︒+︒+︒+∠=︒ ∴∠2=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折叠的性质是关键.4.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时,测量得∠1=70°,∠2=152°,则∠A 为( )A .40°B .42°C .30°D .52°【答案】B【分析】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 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果. 【解析】解:∵1=70∠︒,2=152∠︒,∴3601236070152138B C ∠+∠=︒-∠-∠=︒-︒-︒=︒, ∴180()18013842A B C ∠=︒-∠+∠=︒-︒=︒,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70A ∠=︒,75B ∠=︒.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那么12∠+∠=_____________︒.【答案】70【分析】延长AF、BE交于点D,根据∠A=70°,∠B=75°,可得∠D=35°,由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可得∠DFC+∠DEC=290°,即可得答案.【解析】解:延长AF、BE交于点D,∵∠A=70°,∠B=75°,∴∠D=180°﹣∠A﹣∠B=35°,∴∠DFE+∠DEF=180°﹣∠D=14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CFE=∠DFE,∠CEF=∠DEF,∴∠DFC+∠DEC=2(∠DFE+∠DEF)=290°,∴∠1+∠2=(180°﹣∠DFC)+(180°﹣∠DEC)=360°﹣(∠DFC+∠DEC)=360°﹣290°=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解题的根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在△ABC中,点E、F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把△ABC沿EF翻折,翻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的度数为___________.1+2110∠∠=︒,则A【答案】55︒【分析】如图,延长B′E交C′F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AA′.证明∠1+∠2=2∠EAF,可得结论.【解析】解:如图,延长B′E交C′F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AA′.∵∠1=∠EAA′+∠EA′A,∠2=∠F AA′+∠F A′A,∴∠1+∠2=∠EAF+∠EA′F,∵∠EAF=∠EA′F,∴∠1+∠2=2∠EAF=110°,∴∠A=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1+∠2=2∠EAF.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1=55°,则∠2=________°.【答案】70【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对边平行知AD∥BC,得∠DEF=∠1=5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知∠GEF=∠DEF =55°,继而由∠AEG=180°−∠DEF−∠GEF可得答案.【解析】解:由题意知AD∥BC,∠1=55°,∴∠DEF=∠1=55°,根据折叠的性质知∠GEF=∠DEF=55°,则∠AEG=180°−∠DEF−∠GEF=180°-55°-55°=70°,∴∠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折叠的性质.8.将△ABC纸片沿DE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50°,∠1=85°,则∠2等于______.【答案】15︒【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求出130CDE CED ∠+∠=︒,''130A B ∠+∠=︒,利用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可求出∠2.【解析】解:在ABC ∆中,180130A B C ∠+∠=︒-∠=︒, 在CDE ∆中,180130CDE CED C ∠+∠=-∠=︒, 由折叠性质可知:''130A B A B ∠+∠=∠+∠=︒ , 四边形''DEB A 的内角和为360︒,''''360A B ADE B ED ∴∠+∠+∠+∠=︒,1A DE CDE ∠=∠+∠','2B ED CED ∠=∠+∠,''12()360CDE CED A B ∴∠+∠+∠+∠+∠+∠=︒,130CDE CED ∠+∠=︒,''130A B ∠+∠=︒,且∠1=85°, 2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两角之和,最后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得某角的度数,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1)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1)2∠A =∠1+∠2,理由见解析 (2)∠A =12(∠2-∠1),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得出∠AED=∠A′ED,∠ADE=∠A′D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ED+∠ADE=180°-∠A,代入∠1+∠2=180°+180°-2(∠AED+∠ADE)求出即可;(2)先根据翻折的性质表示出∠1、∠2,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1)2∠A=∠1+∠2,理由是:∵沿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沿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又∵∠1=∠A'ED-∠BED=∠AED-(180°-∠AED)=2∠AED-180°,∠2=180°-2∠ADE,∠AED+∠ADE=180°-∠A,∴12∠1+90°+90°-12∠2=180°-∠A,即∠A=12(∠2-∠1).【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四边形内角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10.在我们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下第42页曾经研究过双内角平分线的夹角和内外角平分线夹角问题.聪聪在研究完上面的问题后,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过程如下:(1)【问题再现】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则∠P=_______;(2)【问题推广】如图2,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CBM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B作BH⊥AP 于点H,若∠ACB=80°,求∠PBH的度数.(3)如图3,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A与点P重合,若∠1+∠2=100°,则∠BPC=_______;(4)【拓展提升】在四边形BCDE中,EB∥CD,点F在直线ED上运动(点F不与E,D两点重合),连接BF,CF,∠EBF、∠DCF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若∠EBF=α,∠DCF=β,直接写出∠Q和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当F 在D 、E 之间时,如图4-2所示:同理可得112222FBQ EBF QCF DCF αβ∠=∠===,∠∠,180180FBC FCB DCF EBF αβ∠+∠=︒-∠-=︒--∠,∴1801802Q QBC QCB QBF FBC FCB QCF αβ+=︒--=︒----=∠∠∠∠∠∠∠;当点F 在D 点右侧时,如图4-3所示:同理可得1801802Q QBC QCB QBF FBC DCB QCD αβ-=︒--=︒----=∠∠∠∠∠∠∠; 综上所述,F 在E 左侧2Q βα-∠=;F 在ED 中间2Q αβ+∠=;F 在D 右侧2Q α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A '的位置且A '与点C 在直线AB 的异侧,折痕为DE ,已知90C ∠=︒,30A ∠=︒.(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 DE '的一边与BC 平行,求ADE ∠的度数. 【答案】(1)60°;(2)45°或30°【分析】(1)先求出∠B 的度数,在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求出∠1+∠BFD 的度数,由∠BFD =∠A ′FE 和∠A ′的度数可求出答案.(2)分EA '∥BC 和DA '∥BC 两种情况讨论.当DA '∥BC 时,先求出∠A ′DA =90°,再根据折叠可得出∠ADE =45°;当EA '∥BC 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ABC =60°,由(1)得出∠1=120°,再根据折叠可求出∠ADE 的度数.【解析】解:(1)由折叠可知,30A A '∠=∠=︒在A EF '△中,2180A A FE ''∠+∠+∠=︒2180150A AFE A FE ''∴∠=︒-∠-∠=︒-∠在ABC 中,18060B C A ∠=︒-∠-∠=︒在四边形BCDF 中,1360C B BFD ∠+∠+∠+∠=︒1360210C B BFD BFD ∴∠=︒-∠-∠-∠=︒-∠因为BFD A FE '∠=∠1221015060∴∠-∠=︒-︒=︒(2)①当//DA BC '时,90ADA ACB '∠=∠=︒ADE 沿DE 折叠A DE '1452ADE A DE ADA ''∴∠=∠=∠=︒②当//EA BC '时,260ABC ∠=∠=︒由(1)知,1260∠-∠=︒,1260120∴∠=∠+︒=︒,ADE 沿DE 折叠A DE '()11801302ADE A DE ADA ''∴∠=∠=∠=︒-∠=︒综上,∠ADE 的度数为:45°或30°.【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性质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2.将ABC 纸片的一角CA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P 的位置,折痕为DE .(1)如图1,点A 落在ABC 内的点P 的位置.①若//PE AC ,那么PD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如图2,1∠、2∠与A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③连接CP 、BP ,已知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如图3),1∠、2∠与C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4,点A 落在ABC 外的点P 的位置.连接CP 、BP ,如果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MCB ∠,NBC ∠,那么1∠、2∠与CP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①//PD AB ,理由见解析;②122A ∠+∠=∠,理由见解析;③123604CPB ∠+∠+︒=∠,理由见解析;(2)124360CP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若//PE AC ,则可推出ADE DEP ∠=∠,然后根据翻折的性质可推出PDE DEA ∠=∠,从而得出结论即可;②根据翻折的性质推出()123602ADE AED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出180A ADE AED ︒-∠=∠+∠,从而代入替换得出结论即可;③根据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可推出()12PCB PBC ACB ABC ∠+∠=∠+∠,然后结合②的结论进行变形整理即可; (2)根据题意可推出()12ACB ABC CPB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1)中②的结论,综合整理求解即可.【解析】(1)//PD AB ,理由如下:∵//PE AC ,∴ADE DEP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DE PDE ∠=∠,AED PED ∠=∠,∴PDE DEA ∠=∠,∴//PD AB ;②122A ∠+∠=∠,理由如下: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DE PDE ∠=∠,AED PED ∠=∠,∴11802ADE ∠=︒-∠,21802AED ∠=︒-∠,∴()123602ADE AED ∠+∠=︒-∠+∠,在ADE 中,180A ADE AED ︒-∠=∠+∠,∴()1236021802A A ∠+∠=︒-︒-∠=∠,在ABC 中,由②可知,∠ACB ∠+∠在PBC 中,180CPB ︒-∠12∠+∠+2)1∠+∠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ACB ,PBC ∠∴在PBC 中,180PBC ∠=(11801802ABC ︒-∠︒-∠整理得:(12ACB ∠在ABC 中,∠由②可知,∠ACB ∠+∠1118022⎡︒-⎢⎣13.问题1:现有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ABC 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 折叠.(1)探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 点落在CE 上,则∠1与∠A 的数量关系是 ;(2)探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是 ;(3)探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问题2: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B 落在四边形EFCD 的内部时,∠1+∠2与∠A 、∠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答案】(1)12A ∠=∠;(2)122A ∠+∠=∠;(3)见解析;(4)1222360A B ∠+∠=∠+∠-︒【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在四边形A EAD '中,内角和为360°,∠BDA=∠CEA=180°,利用这两个条件,进行角度转化可得关系式;(3)如下图,根据(1)可得∠1=2∠DAA ',∠2=2∠EAA ',从而推导出关系式;(4)根据平角的定义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2)类似思路探讨,可得关系式.【解析】(1)∵△'EDA 是△EDA 折叠得到∴∠A=∠A '∵∠1是△'ADA 的外角∴∠1=∠A+∠A '∴12A ∠=∠;(2)∵在四边形A EAD '中,内角和为360°∴∠A+A '+∠A DA '+∠A EA '=360°同理,∠A=∠A '∴2∠A+∠A DA '+∠A EA '=360°∵∠BDA=∠CEA=180∴∠1+∠A DA '+∠A EA '+∠2=360°∴122A ∠+∠=∠ ;(3)数量关系:212A ∠-∠=∠理由:如下图,连接AA '由(1)可知:∠1=2∠DAA ',∠2=2∠EAA '∴212()2EAA DAA DAE ∠-∠=∠-=∠'∠';(4)由折叠性质知:∠2=180°-2∠AEF ,∠1=180°-2∠BFE相加得:123602(360)22360A B A B ∠+∠=︒-︒-∠-∠=∠+∠-︒.【点评】本题考查角度之间的关系,(4)问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主要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角度转换.14.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射线BC 于点F .(友情提醒: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如图①,当AE ⊥BC 时,求证:DE ∥AC .(2)若10C B ∠-∠=︒,∠BAD =x°. ①如图②,当DE ⊥BC 时,求x 的值;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5x =,②存在,15x =或30.【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C=60°,∠B=30°,根据折叠的性质计算即可;②分∠EDF=∠DFE 、∠DFE=∠E 、∠EDF=∠E 三种情况,列方程解答即可.【解析】(1)∵AE ⊥BC∴∠EAC+∠C=90°∵∠BAC=90°∴∠B+∠C=90°∴∠B=∠EAC∵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B=∠E∴∠EAC=∠E∴DE ∥AC(2)①∵∠B+∠C=90°,10C B ∠-∠=︒∴∠B=40°,∠C=50°∵DE ⊥BC∴∠EDF=90°∵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B=∠E=40°,∠BAD=∠EAD=x °∴∠DFE=50°∵∠DFE=B BAF ∠+∠∴24050x +=∴5x =②由题意可得,∠ADC=40x +, ∠ABD=140x - ,∠EDF=140(40)1002x x x --+=-∠DFE=402x +(ⅰ)若∠EDF=∠DFE ,可得100-2402x x =+,解得15x =(ⅱ)若∠EDF=∠E ,可得100-240x =解得30x =(ⅲ)若∠DFE =∠E ,可得40240x +=解得0x =(舍去)综上可得15x =或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熟知折叠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E 、∠CAF ;∠CDE 、∠BAF ; (2)①20°;②30【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与∠B 相等的角;由等角代换即可得与∠C 相等的角; (2)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90B C ∠+∠=︒,再由50C B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即可得∠C 的度数,进而得∠B 的度数.②根据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FDE 、∠DFE 的度数,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出符合题意的x 值即可.【解析】(1)由翻折的性质可得:∠E =∠B ,∵∠BAC =90°,AE ⊥BC ,∴∠DFE =90°,∴180°-∠BAC =180°-∠DFE =90°,即:∠B +∠C =∠E +∠FDE =90°,∴∠C =∠FDE ,∴AC ∥DE ,∴∠CAF =∠E ,∴∠CAF =∠E =∠B故与∠B 相等的角有∠CAF 和∠E ;∵∠BAC =90°,AE ⊥BC ,∴∠BAF +∠CAF =90°, ∠CFA =180°-(∠CAF +∠C )=90°∴∠BAF +∠CAF =∠CAF +∠C =90°∴∠BAF =∠C又AC ∥DE ,∴∠C =∠CDE ,∴故与∠C 相等的角有∠CDE 、∠BAF ;(2)①∵90BAC ∠=︒∴90B C ∠+∠=︒又∵50C B ∠∠︒-=,∴∠C =70°,∠B =20°;②∵∠BAD =x °, ∠B =20°则160ADB x ∠︒︒=-,20ADF x ∠︒︒=+,由翻折可知:∵160ADE ADB x ∠∠︒︒==-, 20E B ∠∠︒==,∴1402FDE x ∠︒︒=-, 202DFE x ∠︒︒=+,当∠FDE =∠DFE 时,1402202x x ︒︒︒︒-=+, 解得:30x ︒︒=;当∠FDE =∠E 时,140220x ︒︒︒-=,解得:60x ︒︒=(因为0<x ≤45,故舍去);当∠DFE =∠E 时,20220x ︒︒︒+=,解得:0x ︒=(因为0<x ≤45,故舍去);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且30x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角代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图形翻折的性质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16.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四边形ABDE 内点C ’的位置,(1)①若00120,250∠=∠=,则C ∠= ;②若042C ∠=,则12∠+∠= ;③探索C ∠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直接按照所得结论,填空:①如图中,将△ABC 纸片再沿FG 、MN 折叠,使点A 、B 分别落在△ABC 内点A ’、B ’的位置,则123456∠+∠+∠+∠+∠+∠= ;②如图中,将四边形ABCD 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8∠+∠++∠= ; ③若将n 边形123n A A A A 也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2n ∠+∠++∠= ;(3)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C 边AC 上方点'C 的位置, 探索C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35︒;②84︒;③212C=+∠∠∠;(2)①360︒;②720︒;③3602(n )︒-;(3)221C=∠∠-∠【分析】(1)①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CEC′=160°,∠CDC′=1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求出∠CED=80°,∠CDE=6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CED+∠CDE=138°,再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EC′+∠CDC′=276°,然后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出12∠+∠=84°;③由邻补角定义可知1+'=180CEC ∠∠︒,从而2+'=180CDC ∠∠︒,所以,∠1+ ∠CEC′+ ∠2+ ∠CDC′=360 °,结合+'+'+'=360C CEC C CDC ∠∠∠∠︒,可求出2=1+2C ∠∠∠;(2)① 由(1)得12∠∠+=2∠C ,34∠+∠=2∠B ,56∠+∠=2∠A ,从而123456∠+∠+∠+∠+∠+∠=2(∠A+∠B +∠C),结合三角形内角和求解即可;②由①可知,128∠+∠++∠= 2(∠A+∠B +∠C+∠D),结合四边形内角和求解即可;③由①可知,()()122218023602n n n ∠+∠++∠=⨯︒⨯-=︒⨯- ;(3)由外角的性质可知∠2=∠3+∠C ,∠3=∠1+∠C ,整理可得2=21C ∠∠-∠.【解析】解:(1)①∵00120,250∠=∠=,∴∠CEC′=160°,∠CDC′=130°,∵ ∠CED=80°,∠CDE=65°,∴∠C= 180°-80°-65°=35°;②∵042C ∠=,∴ ∠CED+∠CDE=180°-42°=138°,∴∠CEC′+∠CDC′=276°,∴12∠+∠=360°-276°=84°;③2=1+2C ∠∠∠,因为1+'=180CEC ∠∠︒,2+'=180CDC ∠∠︒,所以1+'+2+'=360CEC CDC ∠∠∠∠︒,因为在四边形'CEC D 中,+'+'+'=360C CEC C CDC ∠∠∠∠︒,所以1+2=+'C C ∠∠∠∠,因为='C C ∠∠,所以2=1+2C ∠∠∠.(2)① 由①得12∠∠+=2∠C ,34∠+∠=2∠B ,56∠+∠=2∠A ,∴123456∠+∠+∠+∠+∠+∠=2(∠A+∠B +∠C)=360°; ②∵12∠∠+=2∠C ,34∠+∠=2∠B ,56∠+∠=2∠A ,78∠+∠=2∠D ,∴128∠+∠++∠= 2(∠A+∠B +∠C+∠D)=2×360°=720°; ③∵n 边形内角和是()1802n ︒⨯-,∴()()122218023602n n n ∠+∠++∠=⨯︒⨯-=︒⨯- ;(3)2=21C ∠∠-∠.∵∠2=∠3+∠C ,∠3=∠1+∠'C =∠1+∠C ,∴∠2=∠1+∠C +∠C=∠1+2∠C ,∴2=21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图形类的规律与探究.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1)的关键,利用(1)中规律是解(2)的关键,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3)的关键.17.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连接AB,(1)如图,已知AC 、BC 分别是∠BAP 和∠ABM 角的平分线,①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CB 的大小.②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记作点C′,则∠ABO = °;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记作点C′′,则∠ABO = °.(2)如图,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交于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求∠ABO 的度数.【答案】(1)①∠ACB 的大小不变,∠ACB=45°;②30°,60°;(2)∠ABO 为60°或72°.【分析】(1)①由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得到∠AOB=9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PAB+∠ABM=27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C=12∠PAB ,∠ABC=12∠ABM ,于是得到结论; ②由于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得到∠CAB=∠BAQ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PAC=∠CA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根据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得到∠ABC=∠ABN ,由于BC 平分∠ABM ,得到∠ABC=∠MBC ,于是得到结论;(2)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EAO=12∠BAO ,∠EOQ=12∠BOQ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1、将一张等宽的纸条按照图示方式折叠,如果∠1=50°,那么∠2的角度是多少?2、在矩形ABCD中(AD>AB),点M在CD上,如果沿着AM折叠,那么点N会恰好落在BC上。
求∠ANB+∠MNC的度数。
3、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着EF折叠,使得ED与BC相交于点G,点D和C分别在M和N的位置上。
如果∠EFG=55°,那么∠1和∠2的角度分别是多少?4、将一个正方形折叠三次,然后沿着虚线剪下,得到的图形是()。
如果将EB延长线与AD或其延长线相交于F,则△EAF是()。
5、将矩形ABCD沿着折痕MN对折,然后将点B叠在折痕上。
6、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着虚线剪开,得到标号为P、Q、M、N的四个图形。
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个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A与______对应,B与______对应,C与______对应,D与______对应。
7、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然后展开铺平。
得到的图形是()。
8、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着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9、将一圆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10、将ABC沿着DE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A 处,如果点D是AB边的中点,且B50,那么BDA的度数是多少?11、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得D点落在BC边的F处。
如果∠BAF=60º,那么∠DAE的度数是多少?12、将正方形ABCD沿着折痕EF对折。
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B对折,使点A、点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线段DE与线段FG重合,线段EF与线段DG重合,因此三角形DEF与三角形GDE完全重合,它们的所有角度都相等。
所以∠1的度数为90度。
初一数学 角平分线、折叠问题专题
初一数学角平分线、折叠问题专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如图,∠A=40°,∠C=110°,则∠CDB的度数是()A.70°B.130°C.150°D.160°2.如图,∠1=53°,∠3=108°,则∠2的度数为()A.52°B.53°C.54°D.55°3.如图,∠A=100°,∠B=20°,则∠ACD的度数是()A.100°B.110°C.120°D.140°4.如图,在△ABC中,∠B=∠C,∠BAC=∠B+15°,∠DAC是△ABC的外角,则∠DAC的度数是()A.100°B.105°C.110°D.115°5.如图,在△ABC中,∠A=55°,∠B=45°,那么∠ACD的度数为()A.110B.100C.55D.456.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B的度数为()A.40°B.50°C.60°D.70°7.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70°,∠B=40°,则∠ECD等于()A.40°B.50°C.45°D.55°8.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95°B.85°C.75°D.65°9.如图,在△ABC中,∠BAC=50°,∠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BPC的度数是()A.115°B.100°C.105°D.125°10.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CF平分∠ACB,∠A=70°,则∠F=()A.125°B.130°C.135°D.140°11.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A=80°,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则∠BOC等于()A.140°B.130°C.131°D.无法确定1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A=62°,则∠P的度数为()A.121°B.118°C.100°D.98°13.如图,△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A=80°,则∠O等于()A.40°B.50°C.60°D.80°14.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A.47°B.66.5°C.60°D.无法确定15.如图,在△ABC中,BI,CI分别平分∠ABC,∠ACB,且∠BIC=140°,BM,CM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则∠BMC的度数是()A.25°B.30°C.35°D.40°16.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ACB,BG、CG分别平分三角形的两个外角∠EBC、∠FCB,则∠D和∠G的数量关系为()A.B.∠D+∠G=180°C.D.17.如图,∠ACE是△ABC的外角,BD平分∠ABC,CD平分∠ACE,且BD,CD相交于点D.若∠A=80°,则∠D等于()A.30°B.40°C.50°D.55°18.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M的平分线,若∠ABP=20°,∠ACP=60°,则∠A﹣∠P=()A.70°B.60°C.50°D.40°19.如图:①②③中,∠A=42°,∠1=∠2,∠3=∠4,则∠O1+∠O2+∠O3=()度.A.84B.111C.225D.20120.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ACB的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与∠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BOC=90°+∠A;②∠D=∠A;③∠A=∠E;④∠E+∠DCF=90°+∠ABD.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21.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80°,∠B=60°,将纸片的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α=30°,则∠β的度数是()A.30°B.40°C.50°D.60°22.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三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的A′处折痕为DE,若∠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180°﹣α﹣βB.γ=α+2βC.γ=2α+βD.γ=α+β23.如图,将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后,∠1+∠2=230°,则∠A等于()A.35°B.50°C.65°D.70°24.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A.45°B.50°C.55°D.60°2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70°,∠B=80°,将纸片的一角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C 内,若∠1=20°,则∠2=()A.20°B.30°C.40°D.50°26.如图,将△ABC一角折叠,若∠1+∠2=80°,则∠B+∠C=()A.40°B.100°C.140°D.160°27.如图,在△ABC中,∠C=70°,若沿图中的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28.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若∠1=80°,∠2=16°,则∠A为()A.25°B.28°C.32°D.36°29.如图,已知∠1=20°,∠2=25°,∠A=55°,则∠BOC的度数是()A.100°B.120°C.80°D.90°30.如图,线段AD,BC相交于点O,连接AB,CD,AP平分∠BAD,CP平分∠BCD,则∠P,∠B,∠D满足的关系式是()A.∠P=∠B+∠D B.∠P=∠D﹣∠BC.D.二.填空题(共10小题)31.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50°,则∠BOC=.32.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CF平分∠ACB,∠BFC=125°,则∠A的度数为.33.如图所示,BD、CD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CBE、∠BCF的平分线,则∠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4.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P=°.35.如图,已知△ABC中,∠B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A=70°,则∠P=.36.如图①②③中,∠A=50°,∠1=∠2,∠3=∠4,则∠O1+∠O2+∠O3=°.37.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若∠1=20°,则∠2的度数为.38.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58°,∠B=83°,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1=38°,则∠2=.39.一张△ABC纸片,点M、N分别是AB、AC上的点,若沿直线MN折叠后,点A落在AC边的下面A′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2,∠A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是.40.如图,∠A=65°,∠BDC=140°,则∠1+∠2=°.。
数学折叠问题初一
数学折叠问题初一数学折叠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几何问题,它涉及到图形在空间中的变换和计算。
在初中阶段,数学折叠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几何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折叠问题的概念、应用场景、解决方法以及在初中的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学折叠问题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数学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或空间几何中,通过对一个图形进行折叠,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
解决数学折叠问题需要掌握图形的折叠原理,了解图形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数学折叠问题的应用场景数学折叠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制造领域,数学折叠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结构;在数学和物理研究中,数学折叠问题有助于探究图形的变换和性质。
三、解决数学折叠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解决数学折叠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折叠法:将图形按照折叠线进行折叠,分析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
3.方程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方程求解图形折叠问题。
4.几何变换法:利用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将问题转化为已知图形的性质。
四、数学折叠问题在初中的教学意义数学折叠问题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决数学折叠问题,学生可以:1.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掌握;2.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提高初中生数学折叠问题能力的建议1.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数学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2.培养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折叠实物,提高空间想象力;3.学会分类和归纳:将数学折叠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规律;4.及时请教老师:在遇到难题时,及时向老师请教,确保掌握数学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
专题5.5 平行线中的折叠问题的四大题型人教版原卷版
专题5.5 平行线中的折叠问题的四大题型【人教版】考卷信息:本套训练卷共40题,题型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可加强学生对平行线中的折叠问题的四大题型的理解!【题型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长方形中的折叠问题】1.(2023下·江苏苏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翻折,使得点D 落在AB 边上的点G 处,点C 落在点H 处,若∠1=32°,则∠2=( )A .112°B .110°C .108°D .106°2.(2023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点E ,F 分别为长方形纸片ABCD 的边AB ,CD 上的点,将长方形纸片沿EF 翻折,点C ,B 分别落在点C′,B′处.若∠DFC′=α,则∠FEA−∠AEB ′的度数为( )A .45°+12αB .60°−12αC .90°−12αD .90°−32α 3.(2023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长方形ABCD 中将△ABF 沿AF 翻折至△AB ′F 处,若AB ′∥BD ,∠1=28°则∠BAF 的度数为 .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如图,一张矩形ABCD纸片,点P和点Q分别在AD和BC上,沿PQ折叠纸片,点E和点F分别是点D和点C的对应点,如果翻折之后测量得∠BQF=46°,则∠DPQ的度数是.5.(2023下·重庆渝中·七年级重庆巴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折痕EF翻折,使∠EFM,则∠MFA=°.点B、C分别落在点M、N的位置,且∠NED=126.(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折痕EF翻折,使点C,D分别落在点M,N的位置.(1)若∠AEN=20°,则∠AEF的度数为;∠EFM,则∠DEF的度数为.(2)若∠BFM=127.(2023下·重庆·七年级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连接PC、PD,将△APD沿PD翻折得到△A′PD,△BCP沿PC翻折得到△B′CP,已知∠A′PB′=30°,∠PCD=40°.则∠A′DC的度数为.8.(2023下·重庆·七年级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翻折,再沿ED翻折,若∠FEA″=105°,则∠CFE=度.9.(2023下·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想玩一个折纸游戏,分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将长方形纸条ABCD向上翻折,记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C′、D′,折痕为EF,且C′E交AD于点G(如图1;第二步,将四边形GFD′C′沿GF向下翻折,记C′、D′的对应点分别为C″、D″(如图2);第三步,将长方形ABCD向下翻折,记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折痕为HM(如图3).(1)若∠CEF=20°,则∠EFD″=度.(2)若∠CEF=17°,则当A′H∥C″G时,∠EMB′=度.10.(2023下·上海静安·七年级新中初级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D=∠C=90°,点E在BC边上,P为边A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PE,交直线DC于点Q.(1)当∠PEC=70°时,求∠DPQ;(2)当∠PEC=4∠DPQ时,求∠APE;(3)如图3,将△PDQ沿PQ翻折使点D的对应点D′落在BC边上,当∠QD′C=40°时,请直接写出∠PEC的度数,答:.11.(2023下·浙江宁波·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长方形纸带沿DE折叠,∠DEC=75∘,且点C落在点C′.若折叠后点A,点C′和点E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ADC′的度数为.12.(2023下·江苏无锡·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E点在AD上,并且∠ABE=30°,分别以BE、CE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如图②,若图②中∠BCE=n°,则∠AED的度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3.(2023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36°,那么:(1)试探究∠MAF与∠MFA有何数量关系?(2)试说明,当∠BAF为多少度时,AE∥BD?14.(2023下·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AD∥BC,在线段DE,CF上分别取点G,H,将四边形CDGH沿直线GH折叠,点C,D的对应点为C′,D′,将四边形ABFE沿直线EF折叠,点A,B的对应点为A′,B′,设∠EFB=α(0<α<90°).(1)若C′、D′在直线AD的上方,当α=50°且满足C′H∥B′F时,求∠CHG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猜想直线EF和GH的位置关系,并证明(3)在点G,H运动的过程中,若C′H∥B′F,请直接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CHG的度数【题型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正方形中的折叠问题】1.(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如图,把正方形ABCD沿EF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A′,点B的对应点为点B′,若∠1=40°,则∠A′EF的度数是()A.100°B.110°C.115°D.120°2.(2023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学习平行线后,小龙同学想出了“过已知直线m外一点P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他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正方形纸得到的.观察图(1)~(4),经两次折叠展开后折痕CD所在的直线即为过点P的已知直线m的平行线.从图中可知,小龙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23下·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BE翻折,使点C落在点F处,若∠DEF=30°,则∠ABF的度数为.4.(2023上·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AC对折,使得△ABC与△ADC重合,得到折痕AC 后展开点E,F分别在边AD,BC上,再沿EF折叠,使得点A落到点A′.折痕EF与AC相交于点O.若EA′//AC,则∠COF为度.5.(2023·江苏扬州·校考二模)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着BE、BF翻折,点A、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C′,若∠A′BC′=14°,则∠EBF=.6.(2023下·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取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如图①,折叠∠A,设顶点A落在点A′的位置,折痕为EF;如图②,折叠∠B,使EB沿EA′的方向落下,折痕为EG.试判断∠FEG的度数是否是定值,并说明理由.【题型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2023下·山西晋中·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是BC上的一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边AE交BC于点F,若DE∥AC,则∠ADB的度数为( )A.135°B.120°C.105°D.75°2.(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的中点,∠B=80°,现将△CDE 沿DE翻折,点C的对应点为C′,则∠BEC′的大小是().A.40°B.30°C.20°D.10°3.(2023下·陕西榆林·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ABC中,∠C=80°,D为AC上一点,且AD=BD,将△ABD沿BD翻折得到△A′BD,此时A′D∥BC,则∠ABC=.4.(2023下·吉林四平·七年级四平市第三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为边BC、AC上的点,连接DE,将△CDE沿DE翻折得到△C′DE,使C′D∥AB.若∠A=75°,∠C=45°,则∠C′EA 的大小为°.5.(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如图,在△ABC中,∠ABC+∠ACB=130°,按图进行翻折,使MD∥NG∥BC,ME∥FG,则∠NFE的度数是°.6.(2023上·江苏宿迁·七年级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校考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BC=68°,D是AB的中点,点E在边AC上一动点,将△ABE沿DE翻折,使点A落在点A′处,当A′E∥BC时,则∠ADE=.7.(2023下·山东青岛·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将△ABC沿BC翻折,使点A落在点A'处,过点B作BD// AC交A'C于点D,若∠A'BC=30°,∠BDC=140°,则∠A的度数为.8.(2023下·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将△ABC沿着DE翻折,使点A落到点A′处,A′D、A′E分别与BC交于M、N两点,且DE∥BC.已知∠A′NM=27°,则∠NEC=.9.(2023下·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80°,∠B与∠ADC互为补角,点E在边BC上,将△DCE沿DE翻折,得到△DFE,若AB∥FE,DF平分∠ADE,则∠B的度数为°.10.(2023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ABC中,∠ACB=90°,∠A=50°,点D是AB边上一点,将△ACD沿CD翻折后得到△ECD.(1)如图1,当点E落在BC上时,求∠BDE的度数;(2)当点E落在BC下方时,设DE与BC相交于点F.①如图2,若DE⊥BC,试说明:CE∥AB;②如图3,连接BE,EG平分∠BED交CD的延长线于点G,交BC于点H.若BE∥CG,试判断∠CFE与∠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特殊图形中的折叠问题】1.(2023·浙江·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AB∥CD,AD∥BC,E为AD上一点,将△ABE沿BE翻折得到△FBE 点F在BD上,且∠EFB=2∠EDF,∠C=56°,则∠ABE的度数为()A.56°B.34°C.48°D.62°2.(2023下·浙江温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A=100°,FN∥AB,则∠BNM =()A.40°B.45°C.50°D.55°3.(2023下·重庆万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F//CD,AB//DE,∠A=140°,∠B=100°,∠ECD=20°,将△CDE沿CE翻折,得到△CD′E,则∠BC D′的度数为()A.60°B.80°C.100°D.120°4.(2023·辽宁鞍山·校考三模)某同学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两次折叠∠ABC,则∠1为( )(如图).折痕分别为AB,CD,若CD∥BE,且∠CBE=13A.106°B.108°C.109°D.110°5.(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已知纸条的上下两条边a,b平行,现将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结论Ⅰ:若∠1=50°,则∠2=65°;结论Ⅱ:∠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1+∠2=180°A.只有结论Ⅰ正确B.只有结论Ⅱ正确C.结论Ⅰ和Ⅱ都正确D.结论Ⅰ和Ⅱ都不正确6.(2023下·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1是AD∥BC的一张纸条,按图示方式把这一纸备先沿EF折叠并压平,再沿BF折叠并压平,若图3中∠CFE=24°,则图2中∠AEF的度数为()A.112°B.68°C.48°D.136°7.(2023上·江苏镇江·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110°,∠C=80°,将△BMN沿MN翻折,得到△FMN.若MF∥AD,FN∥DC,则∠D的度数为.。
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
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一、折叠问题知识点1. 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图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纸片折叠,折叠线两侧的部分是全等的,那么折叠前后的边长和角度关系不变。
折叠问题常常与轴对称图形相关联,折叠线就是对称轴。
2. 在坐标平面中的折叠如果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折叠,我们可以利用坐标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点公式关于某条直线(如公式)折叠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点公式关于公式对称的点的坐标为公式。
3. 在多边形中的折叠在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折叠中,常常会涉及到角度的计算、边长的计算以及面积的计算等。
比如在四边形公式中,将公式沿着公式折叠,如果公式,那么折叠后公式,因为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
对于边长计算,如果公式,折叠后公式点与公式点重合,且公式是折痕,那么公式(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
二、典型题目及解析1. 题目如图,将长方形公式沿公式折叠,使点公式落在公式边上的公式点处,如果公式,求公式的度数。
解析因为四边形公式是长方形,所以公式。
已知公式,那么公式。
由于公式与公式关于公式折叠,所以公式,则公式。
所以公式。
2. 题目有一张矩形纸片公式,公式,公式,将纸片沿公式折叠,使点公式与点公式重合,求公式的长。
解析连接公式,因为四边形公式是矩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公式。
因为点公式与点公式重合,公式是折痕,所以公式垂直平分公式,设公式与公式相交于点公式。
则公式。
因为公式(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所以公式。
七年级数学下平面图形折叠问题
初一数学中的折叠问题张文彩折叠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不仅在中考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初一初二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是经常遇到的题目。
初一年级的折叠问题大多是与平行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有关角的度数问题,初二的折叠问题不仅与平行线有关,还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的问题,初三的折叠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与初中阶段所学的各个知识点都有可能相关。
下面就从最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有关折叠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折叠矩形的一个角,求角的度数问题。
例1.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对折,使点D 落在点F 处,若∠CEF=60°,则∠EAF 等于( );∠AED 的大小为 ( )A. 60°B. 50°C. 40°D. 30°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的角等于原图形中的角,也就是∠DEA=∠FEA ;再根据平角的度数是180°和条件∠CEF=60°,先求出∠DEA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DAE ,最后求出∠EAF 。
解:∵∠CEF=60°,∴∠DEA=21(180°-60°)=60°.在Rt △ADE 中,∠DAE=90°-∠DEA=90°-60°=30°.∵△EAF 由△EAD 翻折而成,∴∠EAF=∠EAD=30°.故选D.例2.将矩形ABCD沿折线EF折叠后点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H处,且∠CHE=40°,求∠EFB的度数.解析:折叠的性质:折叠后得到的角等于原来的角,也就是∠EHF=∠B=90°,∠EFH=∠BFE. 因为∠CHE=40°,所以∠FHC=90°+40°=13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HFB,最后求得∠EFB的度数。
初中数学专题:折叠问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专题八折叠问题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出题位置:选择、填空压轴题或压轴题倒数第二题折叠问题中,常出现的知识时轴对称。
折叠对象有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考查问题有求折点位置、求折线长、折纸边长周长、求重叠面积、求角度、判断线段之间关系等;轴对称性质-----折线,是对称轴、折线两边图形全等、对应点连线垂直对称轴、对应边平行或交点在对称轴上。
压轴题是由一道道小题综合而成,常常伴有折叠;解压轴题时,要学会将大题分解成一道道小题;那么多作折叠的选择题填空题,很有必要。
基本图形:在矩形ABCD中,将△ABF沿BE折叠至△FBE,可得何结论?(1)基本图形练习: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再次折叠,使得A 和D点重合,折痕为EF,展开纸片后得到△AEF,则△AEF是等腰三角形,对吗?(2)折叠中角的考法与做法: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得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图1);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边上的点D’,折痕为EG(图2),再展开纸片,求图(3)中角a的大小。
(3)折叠中边的考法与做法:如图,将边长为6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折痕为FH,点C落在Q处,EQ与BC交于点G,则△EBG的周长是多少?模块精讲例1.(2014•扬州)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A.①求证:△OCP∽△PDA;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例2.(2013•苏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叠后得到△AFE,且点F在矩形ABCD内部.将AF延长交边BC于点G.若=,则=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例3、(2013•苏州)如图,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B=10cm,BC=12cm,点E、F、G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点E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F的运动速度为3cm/s,点G的运动速度为1.5cm/s,当点F到达点C(即点F与点C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EBF关于直线EF的对称图形是△EB′F.设点E、F、G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1)当t=s时,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2)若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t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 ,AD=2,AB=4.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 与边CD 上的点E 重合,折痕FG 分别与AB ,CD 交于点G ,F ,AE 与FG 交于点O .(1)如图1,求证:A ,G ,E ,F 四点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2)如图2,当△AED 的外接圆与BC 相切于点N 时,求证: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求折痕FG 的长.例5、已知AD ∥BC ,AB ⊥AD ,点E ,点F 分别在射线AD ,射线BC 上.若点E 与点B 关于AC 对称,点E 与点F 关于BD 对称,AC 与BD 相交于点G ,则( )A .1+tan ∠ADB=B .2BC=5CFC .∠AEB+22°=∠DEFD .4cos ∠AGB=26课堂练习1、2、(2014连云港)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使AB与CD重合,折痕为EF.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与点E重合,折痕为GH,点B的对应点为点M,EM交AB于N,则tan∠ANE=_________.图3 图43、(2014•徐州)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A=50°,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点B处,折痕为DE,则∠CBE=_________°.4、(2014•扬州)如图4,△ABC的中位线DE=5cm,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F处,若A、F两点间的距离是8cm,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cm2.5、(2013•扬州)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B=90°,AB=2,CD=1,BC=m,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且和B、C不重合,连接PA,过P作PE⊥PA交CD所在直线于E.设BP=x,CE=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E总在线段CD上,求m的取值范围;(3)如图2,若m=4,将△PEC沿PE翻折至△PEG位置,∠BAG=90°,求BP长.课后巩固习题1、(2014•淮安)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D平分∠BAC,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展开后折痕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DE、D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2、(2013•宿迁)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B=90°,且AB=10,BC=6,CD=2.点E从点B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过点E作EF∥AD交边AB于点F.将△BEF沿EF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GEF,直线FG、EG分别交AD 于点M、N,当EG过点D时,点E即停止运动.设BE=x,△GEF与梯形ABCD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1)证明△AMF是等腰三角形;(2)当EG过点D时(如图(3)),求x的值;(3)将y表示成x的函数,并求y的最大值.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把△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 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着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1)求证:三角形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答案1、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顶点D重合,折痕为EF.若∠CDF=38°,则∠EFD的度数是( B )A.72°B.64°C.48°D.52°ABCD沿AE向上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点F处.若△AFD的周长为18,△ECF的周长为6,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 B )A.20B.24C.32D.48解:由折叠的(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性质知,AF=AB,EF=BE. 所以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等于△AFD和△ECF的周长和为18+6=24. 故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24.3.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M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AE⊥MNB.AM=EMC.∠BNO=∠FNOD.∠OEF=90°解: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BAM和∠FEM是对应角,所以∠BNO=∠FNO,∠BAM=∠FEM=90°,4.如图,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EF,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B 折叠到折痕EF,使点A,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MGD=90°B.∠DGF=∠MGEC.DG=CGD.∠BCN=∠GCN解:将A,B折叠到折痕EF,使点A,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则直线MD,NC 分别是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中,(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5.图1的长方形ABCD中,点E在AD边上,AD∥BC,∠A=∠D=90°,∠BEA=60°.(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现分别以BE,CE为折线,将A,D向BC的方向折过去,图2为对折后A,B,C,D,E五点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图.若,则∠BCE的度数为( D )A.30°B.32.5°C.35°D.37.5°解:分别以BE,CE为折线,将A,D向BC的方向翻折,则直线BE,CE分别是对称轴,6.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于D,交AC于E,连接AD,若AE=4cm,则△ABD的周长是多少cm.( D )A.26B.16C.18D.22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得AD=CD,AE=CE.7.如图,在△ABC中,AB=AC=20cm,将△ABC对折,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若△BCD的周长为27cm,则BC的长为多少cm.( C )A.10B.9C.7D.138.在Rt△ABC中,CD=3cm,现将直角边BC沿直线B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BE重合,△ABD的面积是12cm²,则AB的长是多少cm( A )A.8B.4C.9D.3。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总结折叠问题是初中数学中一个相对难度不高但却高频出现的考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折叠问题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就这一考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定义折叠问题是指在一个平面图形上通过把它按照一定的方式、方向折叠,最终使得不同的部分重叠在一起或被盖住,要求求出被盖住部分的面积或者所剩下的形状等问题。
其涉及的图形种类繁多,但基本操作类似,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富有思维性,是一种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问题。
二、关键思维折叠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图形之间的等价性质,相关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图形的对称性:折叠通常涉及到“翻折”、“对称”等概念,因此,我们在解题中首先需要分析图形的对称性质,找出各对称轴,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折叠方式,避免漏解或者重解。
2. 利用图形不变性: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形的一些不变性质,如面积、周长、角度、比例等,这些特征是可以被运用的,例如,在解决一道求面积的问题时,可能只需找到一个图形特征,便能够得出答案。
3. 选择适当的剖法:在有些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折叠很难求解,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剖法,如通过切割、旋转、投影等方法,将图形分割成子图形或更容易操作的形状,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分析和计算。
三、常见的折叠问题1. 棱镜类问题棱镜折叠问题是指给定一个长方形,将其沿着边界折叠成一个四面体,求四面体的表面积或者体积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对称和镜像点等概念,利用图形不变性求解。
2. 圆柱类问题圆柱折叠问题是指给定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将其围绕着一定的轴旋转,并折叠起来,求形成的圆柱的表面积或者体积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如旋转、映射等数学方法,求解时同样需要考虑对称、面积不变等特征。
3. 复杂图形问题复杂图形折叠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复杂的图形(如饼干、卡片、飞机等),将其沿着特定的折叠线折叠后,求被覆盖部分的面积,或者被剖开后所得到的不同的图形等问题。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梳理折叠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种经典问题,也是考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领域。
在初中数学中,折叠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基本概念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图形上切割一条或数条线,然后将剩余部分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折叠,并寻求可能出现的图形形态。
常出现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二、折叠的基本操作1. 折叠轴:指在平面图形上折叠的参考线,通常为直线。
2. 对称轴:指原图形和折叠后图形的对称轴,它们的交点处是折叠轴。
3. 折线:指从折叠轴起到图形边缘的折叠线段。
4. 折叠方向:指折叠时图形所向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
5. 折痕:指在图形上产生的折叠痕迹。
三、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首先要对给定图形和折叠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对称性:可以利用图形对称性进行折叠,其中对称轴可以作为折叠轴,而对称轴两侧的部分可以通过折叠得到图形的其他部分。
2. 利用折线的特性:根据折线的特性可以确定图形的边长和角度,从而得到图形的面积和形状。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在解决较为复杂的折叠问题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对称性、折线特性、面积等多个方面,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
四、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折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作纸质建筑模型时,需要根据图纸进行折叠,从而得到复杂的建筑结构;在设计3D打印模型时,需要将平面图形折叠成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进行后续加工等。
总之,折叠问题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用心理解和掌握,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得心应手。
希望本文对七年级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数学数轴折叠问题
初一数学数轴折叠问题1. 数轴的奇妙之旅在数学的世界里,数轴就像是一条通往奇妙冒险的小路。
你想象一下,那是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一头连着正数,一头连着负数。
好像无论你往哪儿走,总能找到方向。
小伙伴们,数轴可不是个普通的直线,它的背后藏着许多神奇的秘密哦。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数轴的折叠问题,听起来是不是很酷?数轴的折叠,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个无限的直线在某个点上“折”起来,像纸折扇那样,哗啦一声就折了。
你可能会问,折叠了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其实,折叠后的数轴就像变魔术一样,原本分开的正负数,瞬间就聚到了一起,真是令人惊叹。
想想看,正数和负数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仿佛它们之间的敌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简直就像是失散多年的朋友重聚一样。
2. 折叠的妙用2.1 数字的重新排列我们先来想想,折叠数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假设我们从零点出发,往右边数去,正数们在欢快地唱歌,往左边的负数们也在开派对。
然后,咱们用个点儿,比如说二这个位置,把数轴折起来。
哇,数轴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原本位于正数二的地方,居然和负数二的地方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天地。
这样一来,原本不相干的数们,瞬间亲密无间,真是有趣极了!2.2 神秘的距离在这个新世界里,距离也变得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正数三和负数三,在折叠后,它们的距离居然是零!你没有听错,数轴的折叠让这些数字之间的距离瞬间缩短,原本隔着一条长长的河流,现在却变成了亲密的邻居。
这样的折叠真是妙不可言,数字们就像在玩“躲猫猫”,一转身就变得近在咫尺。
3. 实际应用3.1 生活中的折叠其实,数轴的折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大有用处。
比如说,计算距离的时候,如果你把一个问题转换成折叠后的形式,很多时候会变得简单许多。
想象一下,当你在地图上找路,突然发现前面的路被堵了,如果你能在心里把这些位置折叠一下,哦,前方的另一条路就显得清晰多了。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让人感觉生活变得简单又有趣。
3.2 培养思维最后,数轴的折叠问题也能帮助我们锻炼思维。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26235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班别 姓名1、 将一张等宽的纸条按图中方式折叠,若∠1 = 50°, 则∠2的度数为 ;2、如图,矩形ABCD 中(AD>AB),M 为CD 上一点, 若沿着AM 折叠,点N 恰落在BC 上, ∠ANB+∠MNC=____________;3、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D 、C 分别在M 、N 的位置上,若∠EFG =55°,则∠1=_______°,∠2=_______°4、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得到的图形就是( )5、如图,把矩形ABCD 纸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 点叠在折痕上, 得到Rt △ABE,EB 延长线交AD 或AD 的延长线于F,则△EAF 就是( )A 、底边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各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C 、或就是各边不相等的三角形,或就是底边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6、如图(5),将标号A 、B 、C 、D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开后,得到标号为P 、Q 、M 、N 的四个图形。
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个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A 与______对应,B 与 ______对应,C 与______对应,D 与______对应。
ABCDPQMNA BCD NM右下方折 上折 右折 沿虚线剪开 A BC D B NM DC AFEN BD C A 9题7、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2)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瞧到的图案就是( )8、如图3,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就是( )、9、如图2,一张正方形纸片经过两次对折,并在如图2-2位置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打开后就是( ) 、图2 图2-1 图2-2 A B C D10、如图1,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就是( )、图1 A B C D11、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右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就是( )(向上对折)图(1)(向右对折)图(2)图(3) 图(4)A. B. C. D.图312、如图,ABC ∆沿DE 折叠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 若点D 为AB 边的中点, 50=∠B ,则A BD '∠的度数为 、13、如图8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 沿着AE 折叠, 使D 点落在BC 边的F 处,若∠BAF=60º,则∠DAE=______。
初中数学专题4:图形折叠问题
专题4:图形折叠问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得分:_ ___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纸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BD是等腰三角形,EB=EDB.折叠后∠ABE和∠CBD一定相等C.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D.△EBA和△EDC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2.如图,将宽为1cm的长方形纸条沿BC折叠,使∠CAB=45°,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 cm2B. cm2C. cm2D. cm23. 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长AC=6 cm,BC=8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如图),则CD等于()A.254cm B.223cm C.74cm D.53cm4.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如果∠A=26°,那么∠CDE度数为()A.71°B.64° C.80°D.45°5.取一张矩形的纸片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Rt△AB′E,如图(2);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若AB= ,则EF 的值是()A. 1B. 2C. 3D. 4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EN、EM进行折叠后(点E在AB边上),B′点刚好落在A′E 上,若折叠角∠AEN=30°15′,则另一个折叠角∠BEM=____________.7.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F处,若∠B=50°,则∠BDF=____________.8.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折痕互相垂直),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锐角为60°的菱形,剪口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____________.(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9.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____________.10.如图,直线y= 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得到△AOB′,再将△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0分)1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4,AD=8,求△BDE的面积.12.长方形纸片OABC中,AB=10cm,BC=6cm,把这张长方形纸片OABC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OA上取一点E,将△ABE沿B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OC边上的点F处.(1)求点E、F的坐标;(2)在AB上找一点P,使PE+PF最小,求点P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Q(x,y)是直线PF上一个动点,设△OCQ的面积为S,求S与x 的函数关系式.13. 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cm,AD=5cm,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求菱形BFEP的边长;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出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折叠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在数学竞赛和考试中,被认为是一种基本函数,是考察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基本题型之一。
而在七年级的数学课中,也会接触到一些折叠问题。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折叠问题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折纸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折叠问题中,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是常见的变换方式。
因此,掌握这些变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1.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指的是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个图形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得到的新图形。
平移变换的性质是:对于平面上任意两点A和B,其平移后的位置A'和B'可以由向量AB和A'B'相等得到。
2.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指的是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个图形绕给定的点(旋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新图形。
旋转变换的性质是:任何平面上的图形旋转一周后均回到原来的位置。
3.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指的是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个图形绕某条直线对称后得到的新图形。
对称变换的性质是:对称变换前后的图形具有相等的形状和大小。
二、折纸图形的叠合和重合折叠问题中,叠合和重合是两个核心概念。
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解决折叠问题。
1.叠合叠合指的是将两个相同的图形重叠在一起,使它们完全重合的过程。
叠合要求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重合重合指的是将两个不完全相同但有一定相似之处的图形重合在一起,使它们重合的程度最大。
重合要求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需要完全相同。
三、折纸图形的解析与构造折叠问题通常需要进行图形的解析和构造。
下面介绍两个基本的解析和构造方法。
1.解析方法解析方法指的是通过观察图形特征,确定图形各个部分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方法。
解析方法的关键在于观察,要将图形各个部分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仔细观察、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后续的折叠中更好地处理图形。
2.构造方法构造方法指的是通过折叠纸张的方式,得到所需的图形的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中的折叠问题解题思路-word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中的折叠问题解题思路折叠问题中的背景图形通常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灵活运用轴对称和背景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性质:折线是对称轴、折线两边图形全等、对应点连线垂直对称轴、对应边平行或交点在对称轴上。
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在Rt△ABC 中,∠ACB=90°,AB=10,AC=8,E、F 分别为 AB、BC 上的点,沿线段 EF 将 ∠B 折叠,使点 B 恰好落在 AC 上的点 D 处,试问当△ADE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时,此时 BE 的长度为多少?解题思路:△ADE 为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①∠ADE =90°,②∠AED = 90°,此题需要分类讨论,结合三角形的相似、折叠的性质,来求折叠中线段的长度,关键是能画出折叠后的图形。
解答过程:当 ∠ADE = 90°时,如下图所示:证明:先来证明四边形 DEBF 为棱形:∵ 在Rt△ABC 中,∠ACB=90°,∠ADE =90° ,∴ DE∥BC ,∴ ∠DEF = ∠EFB ,又∵ 沿线段 EF 将 ∠B 折叠,∴ DE = BE ,DF = BF ,∠DFE = ∠BFE ,∴ ∠DEF = ∠DFE ,DE = DF = BF ,∴ 四边形 DEBF 为棱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棱形)。
再来证明 R t△ADE ∽ Rt△ACB (相似三角形判断图形中的“A”字型)∵ 在三角形 ACB 中,DE∥BC ,∴ Rt△ADE ∽ Rt△ACB ,设棱形 DEBF 的边长为 x , 则有 DE = x , AE = 10 - x ,在Rt△ACB 中,AB = 10 , AC = 8 ,由勾股定理得:BC = 6 。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总结
折叠问题1.常见图形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⑨ ⑩2.折叠的本质是 ,折叠前后的对就应线段、对应角 。
3.折痕是 ,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 。
练习题1.如图,DE ∥AB ,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则APD ∠等于2.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E 处,折痕为CD ,则∠BDE 等于3.在Rt ABC △中,903BAC AB M ∠==°,,为边BC 上的点,联结AM .如果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处,那么点M 到AC 的距离是 .4.如图,将矩形ABCD 沿BE 折叠,若∠CBA ′=30°则∠BEA ′=_____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 。
6.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等于 。
7.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8.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FE D C B A P E D C B A P E D C B A E D C B A M C B AA B C D E A′ CD A C B A ' FE D C B A A B C D E GF F 9.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10.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DC ⊥BC ,将梯形沿对角线BD 折叠,点A 恰好落在DC 边上的点A ´处,若∠A ´BC =20°,则∠A ´BD 的度数为 .11.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 ,则△CEF 的面积为12.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的位置,且ED BC ⊥,则CE 的长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
1、 将一张等宽的纸条按图中方式折叠,若∠1 = 50°, 则∠2的度数为 .
2、如图,矩形ABCD 中(AD>AB),M 为CD 上一点, 若沿着AM 折叠,点N 恰落在BC 上, ∠ANB+∠MNC=____________;
3、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
D 、C 分别在M 、N 的位置上,
若∠EFG =55°,则∠1=_______°,∠2=_______°
4、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得到的图形是( )
5、如图,把矩形ABCD 纸对折,设折痕为MN ,再把B 点叠在折痕上, 得到Rt △ABE ,EB 延长线交AD 或AD 的延长线于F ,则△EAF 是( ) A.底边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各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C.或是各边不相等的三角形,或是底边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如图(5),将标号A 、B 、C 、D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开后,得到标号为P 、Q 、M 、N 的四个图形。
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个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A 与______对应,B 与 ______对应,C 与______对应,D 与______对应。
A B
C D
P
Q
M
7、如图3,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
A
B
C
D N
M 右下方
上
右
沿虚线剪
A B
C D B N
M D
C A F
E
N B
D C A
到的图形是().
8、如图1,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
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
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
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图 1 A B C
D
9、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右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
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
10、如图,ABC
∆沿DE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
若点D为AB边的中点,
=
∠B,则A
50
∠的度数\
BD'
为 .
11、如图8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
折叠,
使D点落在BC边的F处,若∠BAF=60o,则∠DAE=______。
12、我们知道: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o。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折纸,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如图,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EF,
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B对折,使点A、点B 都与折痕EF上的点G
重合,则∠1的度数
是____度。
13、长方形纸片ABCD,E、F分别是BC、AC上的点,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
则点B恰好落在F点上,AF与CF是否相等为什么
14、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1.
(1)求∠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