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于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人才问题日益凸现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身在突飞猛进的改革创新时代,广大企业员工在变革、创新、成长,家庭、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等诸多压力下变得不知所措。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无法从纷繁莫测的形势困境中解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有的人把活着当成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以而采取极端方式自我了结;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导演游行、上访、自残等极端事件,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导致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社会问题。此外,据相关报道称,社会上约8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处理不好也会酿成事故。

这些现象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两个命题:

他们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事实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成为解决上述命题的首要任务。分析企业发展特点,解读员工心理特性,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这对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缔造和谐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第1章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背景和意义

1.1 从几个案例看当代员工心理嬗变

——2006年5月28日晚,深圳某公司员工胡某因病毒性脑炎死亡。之前胡某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之后的2007年、2008年,该公司相继有4名员工自缢或坠楼身亡,他们生前均透露工作压力过大。在万人艳羡的世界最大电信供应商企业,究竟有人承受不住如此的生命之重。

——2010年以来,深圳某公司相继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先后10余名年轻员工选择跳楼方式终结生命,上演了震惊中外的“十三跳”。事后,该公司采取一些积极方式为员工加薪,但不知生者何感,而死者已经不再。

——2007年,地处贵州的某三线企业员工因集体团购住房6年未收到住房而围堵自家厂大门,形成群体事件,惊动中央高层领导使住房基本得到解决。

——某基地政策破产对职工安置不妥,造成职工长期围堵政府办公场所进行上访、封堵公路等群体事件。

……

上述几个案例凸现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在面

对工作或自身利益时,采用了极端的手段来达到极端的解决目的。深圳公司的鲜血是让人痛心疾首;三线企业员工的极端行为虽然维护了自身权利,但却消耗了自身内部元气;三线研究所为何留不住人才,除了地域的影响,与自身的人文环境不无关系。设想如果以上几家单位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及时发现员工存在的异常行为或身体反应,肯定不会出现那么多年轻生命的早逝。如果某基地的政策性破产多为员工的利益着想,或者与员工进行充分必要的沟通,也必不会出现长久上访的不安因素;这些均体现出弱势群体的无法、无助和无奈,他们的处境需要关怀和支持!

上述几个案例可以透视出一些现代企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工作环境和压力正使员工的心理变得极度脆弱;

——改革和发展导致企业与外部利益发生局部冲突,进而演变成为企业与职工、职工与企业的不和谐;

——职工与企业不和谐制约企业发展。

“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怨”。以上种种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员工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会使人产生剥夺感、焦虑感、挫败感、不公正感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当事情不遂人愿时,更容易产生焦躁、郁闷、激愤甚至仇恨等情绪。这些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

谐发展。

1.2 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企业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而言,明确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意义尤为重要。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需要。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到人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如何协调好员工对企业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必修之课,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对员工认同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和谐共进将产生文化的根本性影响。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企业实现稳定的重要途径。作为企业,尤其是支柱性企业,最重要的是大局稳定,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既能实现对广大员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能实现对广大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职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次情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困境,保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企业,是我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广大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

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举足轻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抓整落实回头看的时候,我们更应坚持“科学发展上水平,人们生活得实惠”的标准,促进企业关系和谐,职工生活幸福。

第2章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初探

2.1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模式和员工心理

2.1.1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是员工的支柱

这种关系模式是国有企业一直倡导的模式。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在一个物质生活及其匮乏的时期,在这段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需求不高,精神世界相对单纯。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所有生活保障——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义务,尽管不是很丰富,但却很平均。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开始艰难的改革探索。但我们一直倡导员工要做企业的主人翁,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践证明,早期“乌托邦式”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企业不可能有足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