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与教育》课件
关注生活世界
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教育应将课堂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现象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个案研究
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成长 过程,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课程设计
借鉴现象学理念,设计关注学生主 体性和生活世界的课程,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注重整体性
现象学强调整体性思维, 教育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 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现象学对教育的启示
强调主体性
反思与超越
现象学认为个体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育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现象学强调反思和超越,教育应引导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超越传 统观念和框架的限制,培养其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精神。
案例二:学生发展的现象学研究
总结词:全面了解
详细描述: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案例三:教师教育的现象学探讨
总结词:提升质量
详细描述:关注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发展,运用现象学的研究视角,探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通过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体验和成长过程,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现象学的发展历程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他提出“ 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主张通过直 观和描述来研究现象的本质。
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了现象学理论,将其应用于存在主义 、解释学等领域。
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现象学认为,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体经验和现象的本质是不可分割的。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钱金铎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最早是在荷兰兴起的。
荷兰一直以来就有很强的现象学氛围,以兰格威尔德为代表的乌特勒支学派首先将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应用在了教育学上。
但真正传播现象学教育学的还是之后的范梅南(出生于荷兰),它将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带到了美洲大陆,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范梅南教授于2004年访问了中国,也由此开始在中国教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大家开始关注到了这门新兴的学科,新的思考范式给中国的教育研究者也带了很大的启发。
但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一个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运用机智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好像“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学中就仅仅是教师在具体问题处理上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样。
这不禁让人要问,如果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话,那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什么区别?又新在何处?何必要换一个新名字,新瓶装旧酒呢?这使得一些学者产生了困惑。
1 现象学教育学对于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中的“教育学”并没有像一般教育学科那样采用education这个词,而是用的pedagogy。
Pedagogy这个词在荷兰语为pedagogiek,这个词在荷兰语中并不像education那样强调单一的教育意义,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含义。
Pedagogy在北美的语境中是指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而教育则是education。
范梅南在这里强调education是不能够表明Padagogy这个词的深刻含义的。
他认为,在古希腊语中,“pedagogue一词原来指的不是老师,而是担任监护认为的奴隶或卫士,其职责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上学”(古希腊语中表达教育含义的paιδeία也有指引的意思)所以agogos最早的意思是引路,引导的意思,而pedagogue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给孩子带路的人。
第二十五章 现象学研究法
第二十五章现象学研究法【本章导读】在学前教育的研究途径中,教育现象学是整个研究途径中的一种,是从现象学中分离出来的。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现象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在悬置、还原、反思中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并从中选取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采取其独特的方法以及研究步骤进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了现象学以及教育现象学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教育现象学的使用方法以及研究步骤,最后以一个完整的研究为案例说明,举例说明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教育现象学的内容。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悬置还原反思创作文本描述D老师做幼儿园教师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D老师经常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孩子经常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进没有摄像头的厕所热烈的讨论着什么事情?可是每当自己走过去的时候,这些孩子便一哄而散,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不仅如此,D老师在这一年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只要一离开自己的关注不仅仅是在厕所相互耳语、有时候是操场的角落,有时候是阳台的角落,甚至在被子里……,只要在老师的视线之外,这群孩子便不顾一切的“说起来”,可老师们一来,这群孩子就会立即“噤声”。
这个问题困惑了D 老师很久,直到有一天,D老师无意间看到电影《看上去很美》,看到电影中的方枪枪和南燕一起在厕所里、墙角下、甚至偷偷跑到公园里说起“悄悄话”,D 老师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自己幼儿园的个案,而是在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
D老师决定研究孩子们说“悄悄话”的这种现象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D老师试图用了很多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都得不到一个科学的结论。
在D老师一筹莫展时,幼儿园正好请来一位专家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是D老师没听过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在倾听的过程中,D老师豁然开朗——自己的问题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讲座结束后,D老师积极请教专家:孩子们之间的“悄悄话”如何用教育现象学如何进行研究?专家看到这个题目后不断称赞D老师,并帮助D老师完成这个课题。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汇报人:2023-11-30CATALOGUE 目录•教育现象学简介•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在学生发展中的应用01教育现象学简介什么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意义,并试图通过深入探究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教育现象学以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教育实践中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描述和分析,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教育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现象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关注教育领域中的问题,并尝试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现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现象,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文化、教育政策等。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来描述和理解现象的一种方法。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02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01现象学方法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关注实际经验,重视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事物进行全面考察。
回到事物本身02现象学方法要求研究者去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和预设,以保持对事物本身的敏感和客观。
消除先入为主03现象学方法认为事物本身是主体间共同建构的,研究应关注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互理解。
强调主体间性现象学方法的哲学基础1现象学观察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收集大量真实、具体、生动的实例和案例。
现象学描述对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进行详细描述,注重呈现主观经验和情感体验。
现象学反思对描述的教育现象进行深入反思,分析其中蕴含的本质和意义。
现象学解释对反思后的教育现象进行解释,揭示其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现象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现象学方法能够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有助于理解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现象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由爱德蒙·胡塞尔和马丁·海德格尔等人创立。
现象学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回归事物本原”,即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现象学强调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主观经验而非客观事实来实现的。
因此,现象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个体的主观经验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内省法”和“言语分析法”来获取个体的主观经验。
内省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来获取自己的主观经验,例如在某种情境下的感受、情绪和意义等。
言语分析法则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个体言语和行为的分析来揭示其主观经验,例如通过对个体言语的语义和语用分析来揭示其意义和价值取向。
现象学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
在哲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例如海德格尔的存在分析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用来揭示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意义,例如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用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例如伯格森的社会现象学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在教育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用来揭示教育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例如杜威的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总之,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个体的主观经验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现象学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现象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
·32·
体验研究等 。加拿大阿尔 伯塔大 学还出 版了《教育现 象学 》 杂志 ,集中刊发教 育现 象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 (】 现象学 ;教育现象学 ;研究步骤 【中图分类 号 】 G40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722179 ( 2008) 0220032208
“孩子敏感得像 针尖 ……一旦 感到外 界的 刺激 ,如一 句 话 、一个眼 神 , 就会 让 他 们 表现 出 敏 感 的特 质 。”(俞国 良 , 2008)相对于敏感的 教育 对象 ———孩 子或 者成人 来说 ,已 有 的教育研究方法显然是落后的 ,与深 入了解学生 (或学习者 ) 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这些 方法如实验 、调查 、访谈等 ,或 者在 研究设计上 ,或在 研究资 料的 分析 处理上 ,是 基于客 观真 理 观的思想基础上过于 强调 理性 和抽象 ,强 调普 适和统 一 ,而 对情景性的个别性关 注不 足 ,甚至 故意予 以踢 除 ,由 此使 得 在教育研究实践中教育者 对学生 (学习 者 )感性 直观呈 现出 来的信息或重视不够 ,或不予采 用 ,甚至 熟视无睹 ,难以 针对 学生特征因人而异 、因景而 动 ,深层次地 了解学生 ,促进 教育 教学改革 。教育现象 学强 调从 学生情 景的 、具体 的 、有时 是 瞬间的体验入手 ,从参与 研究 者的 自身感 受中 获取信 息 ,这 对于深入课堂第一线 的教师 和身 处学校 之中 的教育 者深 入 某一情景下的学 生 、教师是 具有 重要 作用的 。正 因为 如此 , 近年来教育现象学在国内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
序号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提出要直接关注人类经验中的事物,而不是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或抽象的建构。
在教育领域中,现象学的研究角色备受关注,因为它对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探讨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以及对于“方法”和“方法论”的理解。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方法”和“方法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方法是指一种特定的研究或实践技术,用来收集数据、分析资料、进行研究或实验。
而方法论是对研究或实践过程的理论性思考和建构,它包括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途径等方面的思考和规范。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常常提到各种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的。
除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研究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以及研究途径等方面的理论性思考和建构。
现象学的研究角色在于提供了教育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论。
现象学认为人类经验是直接的、原初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抽象和理论的构建。
在教育研究中,现象学要求我们直接关注教育实践中的“现象”,也就是教育现场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抽象地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建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研究中去关注教育现场中的实际情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真实体验和行为,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角度去思考和解释。
与此现象学也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法,就是“零起点观察”。
所谓“零起点观察”,是指在研究中要摒弃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假设和解释,直接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教育研究中对教育现场进行直观的观察和记录,而不是预设某种理论模式或框架来解释和分析。
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孙丹;杨道宇【摘要】现象学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让事物按照其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方法。
这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道程序与方法:其一,将研究的对象转向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二,通过调查研究来观看个别的示例———个别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三,在个别示例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活世界进行现象学还原,从而直观到教育的纯粹本质———教育生活世界的稳定结构;其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现象学者和其他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利弊,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更加完善。
%In nature,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is a kind of method, by means of which things will show their original nature. In detail, there are four proceduresor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1)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into tangible thing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2) observation of particular case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3)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of particular cases; (4) a comparison of one's own research results with those of other scholars majoring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so a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o perfect one's own research.【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现象学;教育生活世界;本质还原;先验还原【作者】孙丹;杨道宇【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务处,辽宁锦州121013;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34现象学备受批评的领域之一就是指责现象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
它借鉴了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现象学教育学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的。
在教育领域,现象学教育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教育现象本身,而不仅仅关注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他们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从教育现象中发现新的意义和认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教育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教育活动的过程、参与者的行为等。
其次,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包括它们的起因、作用和影响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强调对个体经验的重视。
研究者通过与教育实践中的参与者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抓住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学习。
现象学教育学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研究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对教育现象深入探究的需求。
因此,教育现象学方法应运而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理论、核心特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对教育现象学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该方法,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首先对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核心观点。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核心特点,如关注个体经验、强调情境性、追求直观理解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
我们将对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教育领域的持续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理论教育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理论主要围绕着“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原则展开。
该方法强调对教育现象的直观把握和深度描述,致力于揭示教育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在教育现象学的视野中,教育现象被视为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领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意义。
这些经验和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教育者的意图、受教育者的感受以及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
因此,教育现象学方法强调对教育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现象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它强调对教育现象的直观把握。
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深入到教育实践中,通过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种直观把握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还能够为后续的深度描述和解释奠定基础。
教育现象学方法注重对教育经验的深度描述。
在获取了直观的教育现象资料后,研究者需要运用深入而细致的描述方法来揭示教育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这种描述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他们运用文学和修辞等手法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解释现象,而不是通过假设和理论来进行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探讨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接近被研究者的真实生活情境,了解他们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在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假设和预设,以便更客观地理解被研究者的经验和意义。
其次,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步骤包括直接观察和描述。
研究者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来获取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和解释,以保持被研究者的真实状态。
同时,研究者需要通过详细的描述来呈现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意义,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和重现研究结果。
在应用方面,现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意义,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在教育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意义,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经验和意义,以便更好地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意义,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解释现象。
在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假设和预设,以便更客观地了解被研究者的经验和意义。
在应用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现象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研究中加以应用和发展。
教育现象学
受剑 儿童 世 界 的 同时 ,儿童 也感 受 到教 师所 要
传授 的教 思恕 。范梅 南 反 对用 科 学技 术 化 和 实用 主 义 的理 性 思维 来 对 待教 育 ,他认 为 教育 机 钳不 仪是 一 种知 识,也 是包 容在 身 体 中 的体 知 ,这 种 机 智 是在 教育 教 学 中 不断 地 反 思而 逐 步形
教藿 f 现象学 是 源 于二 十世 纪前期的 现象学 运动。 现 象学 是德国 哲学 家胡 塞尔 在- … 卜 世 纪初
建 立 的… 个哲 学流 派 ,其 基 本主 张 是 “ 通 过 回到 原 始 的意 识现 象 ,描 述和 分 析观 念 的构 成 过程 , 以 获 得有 关规 定 性 的实 在性 的明证 。 ”而 教 育现 象 学是 以理论 现象 学为 哲学 基 础 , 以实践 现 象学 为 研
中国学术期 刊 ( 光盘版 )
全 文入编期刊 , 《中 国 学 术期
中 国期 刊 网 固 定 来 源期 刊 , 《中 国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育现 象学 绝不是 僵硬、晦 涩的 理论, 是 具 体指导 教育 活 动、 同归 生活本 身的思 想。范 梅南 教育 现
院 一 ≮
图一 马克 斯 ・范梅 南
图二 生 活体 验 研 究 图三 教 学机 智 图四 儿童的秘 密 人 文科 学视 野 教 育智 慧的意蕴 一 一秘密 、隐私
的三本 著 作 : 《 生活 体 验研 究— — 人文 科 学 视野 中 的教 育学 》 ( 图二 )、 《 教学 机 智—— 教育 智 慧 的 意蕴 》 ( 图三 )、 《 儿童 的秘 密— — 秘 密 、隐 私 和 自我 的霞 新认 识 》 ( 图 四 ) 。其 教育现 象 学 的
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宋新芳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研究方法单一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现象学教育研究作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体验--表达--理解"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现象本质的直观把握方式,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开启了一种"面向教育实践本身"的研究态度.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宋新芳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山东,济宁,272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现象学: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危机的突破口 [J], 刘志忠
2.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专业发展 [J], 宋新芳;李芃
3.从现象学视角探教育研究方法论 [J], 张鸿翼;安尊福;谢娟
4.现象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J], 刘志忠
5.现象学意向性转向及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意义 [J], 仇晓春;肖龙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探析
1济 宁职业技术 学院计 算机 工程 系 山东济 宁 220 2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山东 曰照 2 62 . 700 . 786
【 摘要】 研究方法 单一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现象学教育研究作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重要
的研 究方法,以 “ 体验—— 表达—— 理解 ”作为其方法论基础 ,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种对 教育 现象本质直 观的把 握方式,为当前教育技术研 究开启了一种 “ 向教育实践本 身”研 究态度 。 而 【 关键词】 现 象学教育研 究,生活体验。反思,现 象学 写作
教师 的生活世界 ,他 的现象学教育研 究方法对教育研 究产生
了深 刻而重大 的影 响。范梅南认 为现 象学教育研究有 其 自身 独特而 鲜明的特 点 : 1 。现象学教育研究是对生活体验 的研究 现 象学教育 学研 究被直接体验 到的生活世 界,而不是我
收稿 日期 :2 0 年 1 05 2月 1 日 9
维普资讯
第 1 卷 6 20 0 6年第 6期
现 代教 育技 术
M o e E u ain l e h oo y d m d c t a c n lg o T
V_ . 6 0 1 1 No 62 0 . 06
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探析
一
3 .现 象学研 究的是智慧 ( h u h f l es t 0 g t u n s )的实践 现象 学教育研究 关注对行动 敏感的知识 ,即教 育机 智。 当我们与孩子一 同生活,想要去 了解孩子 、研 究孩 子时,需 要 的是 实践智慧 。教育智慧成为现象学教育研 究的特 征。 4 .现象学研究是一种诗化活 动 现象 学研究不是 理论的概括 ,而是对最初 体验的描述 、 对初始经验 的思考 。现象学文本 是诗化 的作品 ,它通过对物
教育现象学
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揭示教育中“新”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要了解问题
为何要做教育现象学研究?
反对“李子干”式的教育研究 教育现象学就是要呈现一个“鲜李子” 寻找“新”的可能性
“在初一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很一般,到了初 二,却渐渐喜欢上了英语,每天都盼望着英语课的 到来。那是一次英语单元测试,我感觉考得很顺利, 除了有一个单词漏写一个字母外,几乎可以得满分。 试卷一发下来,竟是满分。朱老师在班上表扬 了我,说我真厉害,进步这么快,还希望全班同学 向我学习。其实,并不是朱老师没发现我的错误, 因为她在错误的单词下画了横线,并把漏掉的字母 写出来了。”
参考文献:
[1]洛伦 S.巴里特等著,刘洁译.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0 [2]赫伯特· 斯皮尔伯格著,王炳文译.现象学运动[M].商务印书社,2011 [3]倪梁康.面对实事本身[M].东方出版社,2000 [4]朱光明,陈向明.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6 [5]宁虹,钟亚妮.教育学现象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 [6]李树英.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德育,2006 [7]潘艳贾,会彦.现象学的教育研究范式探析——以马克斯· 范梅南为 例[J].教书育人,2006 [8]李政涛.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03 [9]范莉峰.现象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J].晋中学院学报,2011 [10]徐辉富.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J].开放教育研究,2008 [11]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 [12]宋新芳,刘成新.现象学研究方法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6
本质直观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引言: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广泛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教育现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育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以主观经验和个体观察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概念和特点教育现象学方法是一种主要通过个体观察和主观经验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以个体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关注个体的意识、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旨在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运作机制。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主观性:教育现象学方法强调个体的主观经验和观察,注重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它承认每个个体的观察和理解都是独特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 描述性:教育现象学方法注重对教育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详细和全面地记录个体的经验和观察,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本质和作用。
3. 意义性:教育现象学方法强调对个体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个体经验中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它试图挖掘和理解个体经验中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4. 非干预性:教育现象学方法通常不涉及对教育现象的主动干预和改变,而是通过观察、记录和理解个体经验的方式来研究教育现象。
它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特性。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1.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于研究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和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主观经验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通过采用教育现象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经验和观察数据,从而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2.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学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育现象学方法可用于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观察和主观经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感知、思考和情感等方面。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摘要】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探讨人们的经验和认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方法与方法论的区别,然后分析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方法论基础。
接着阐述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并探讨了现象学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最后总结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方法与方法论在教育研究中的互补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方法,方法论,现象学,教育研究,角色,重要性,互补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教育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研究对象涵盖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教育实践。
在选择方法时,研究者往往需要考虑到方法本身的特点以及方法论的指导,以确保研究能够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传统上,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在帮助研究者获取数据和结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更为哲学和理论化的方法,其中现象学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法论。
现象学是一种关注现象本身的研究方法,强调主体性体验和主观意义的重要性。
在教育研究中,现象学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观念和情感。
现象学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还可以促进研究者更深入地探讨教育实践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以及方法论的基础对于推动教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内在意义。
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教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理论支持。
职业教育的现象学研究
职业教育的现象学研究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得职业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进而增强竞争力。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现象学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具体技能的学习和实操,而教学方式更是注重实践和操作,强调学以致用。
1.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注重职业导向和实践操作。
2.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拓展职业学习领域,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个性化。
3.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和操作,强调实用性、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索,在教与学的同时不断更新和适应职场需求。
4.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关联,应用性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5.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底层劳动力和有着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的人群,注重实际职业需求和职场瓶颈。
1.职业教育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消失,传统的职业教育计划无法充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造成不少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从事低端劳动力工作。
这也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就业不确定性的增加。
2.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在高速发展的行业里,职业教育为了使学生尽早就业,往往会按照行业中就业岗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但实际上课程设置与企业的要求时常不匹配,导致企业不愿意招聘该领域的毕业生。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关键。
3.职业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忽视知识体系许多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只注重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忽视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种模式的职业教育在其基本目的,获得普遍适用技能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它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识和内涵却往往显得空洞,缺乏知识原理和抽象思维的提升能力。
4.职业教育存在与终身教育的界限不清职业教育应在以工为本的学科建设途径下提供学生必要的职业技能,其教育目标鲜明且受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步:收集现象、生活体验,并对之进行描述
①要描述你正在经历的或经历过的,尽可能地避免因果解释、 概括总结或抽象说明。 ②要按其本来面目对内部体验进行描述,基本上就像是对思 想的陈述,如感觉、情绪、情感等。 ③将焦点放在经验对象的特定案例或事件上,描述具体事件, 如一次冒险、一个意外、一次特别的经历等。 ④尽力着重描述尤为生动鲜明的经验,或第一次经历的事件。 ⑤注意身体的感受,如事物的味道,声音,等等。 ⑥尽力避免用华丽的辞藻来美化你的叙述。
第三步 解释现象学的反思的基本方法
(1)三种方法揭示或分离现象的主题 ①整体概括法——运用整体阅读法,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文本。在阅读 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某些语段来把握文本的内涵。 ②选择强调法——熟悉文本之后,可以尝试着勾画出一些语句,它们最 能揭示所描述经验或现象的本质。 ③细节详述法——浏览文本中的每一个句子或句群,看其究竟揭示出所 描述现象和经验的哪些方面?
教育现象学既是一种教育哲学流派,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 方法。 马克斯· 范梅南 国际教育现象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现象学教育学》杂
志的主编
著作 《教学的机智》、《生活体验的研究》、《儿童时代的秘 密》 现象学在线网站: http:/ 首都师范大学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
(2)悬置判断
在任何现象学研究中, 研究者都需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悬 置。研究者要“清除”自己的偏见、已有的知识, 抛开所 有的中介, 或者说成为一个“透明”人, 使意识与体验直接 建立联系。 悬置是研究者阅读现象学体验材料、提炼基本要素、发现 意义的前提, 也是关系研究者能否彻底进行现象还原的基 础。教育研究者若不能进行悬置, 不能剥开叠加在其意识 之中的层层影响, 不能排开重重的中介, 就不能达到现象学 所要求的彻底、严格、科学的要求。 开放的心态:是指教育研究者在开展现象学研究过程中要 开放地对待所描述的现象,对描述结果不要有任何预设的 结论, 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也不要有任何的概念化、理论 化、贴标签的做法。
第四步 撰写成文
(1)主题化方法 以鲜明的主题作为引导来写作研究论文。 (2)分析法 人们可以在不断拓展地探寻过程中进行分析性的论文写作。 (3)例证法 在写作之初就呈示现象的可视性本质,然后通过系统改造事例以填 充原先的描述。 (4)注解法 注解的方法首先将自己定位于可获得的现象学人文科学文献,并根 据这些文献的作者所认同和讨论过的那些文本和结构性主题来组织文 本创作
(5)存在论方法 采取与时间性(生存时间)、空间性(生存空间)、实体性(生 存主体)、相关性(与其他人的生活关系)等相悖逆的方法来编排组 织现象学描述。
பைடு நூலகம்
4.现象学研究示例
孤独体验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周兴国,《爱的缺失与补偿》,《教育科 学研究》 谢翌,《学生发言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2期
诺丁斯,《学会关心》
关心(caring)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动机位移, 能量注入
2. 研究的基本要素
问题——关注的问题具有双重性:一是关注生活体验的具体表象,二是 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质(本体论的)。 回忆——当我们通过记忆增长生活经验的时候,生活经验便逐渐获得了 解释学意义。 描述(description)——描述包括解释性、阐释性的以及描述性的(现 象学)因素。 主题——在现象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在各种经验性的解释中发现 “某种揭示性”(telling)的东西。“ 本质——一篇包含了事物本质的优秀的描述能够将生活体验展示出来, 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捕捉到生活体验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步:辅之以质的研究方法的其 他手段
访谈(个人生活故事) 说出一个人的经历比写下来更容易接近生活的真实面 目,因为书写容易使人持一种反思的态度。 观察(生活中的轶事) 文学中的生活体验描写 传记(生活体验素材来源) 日记、札记、笔记(生活经历的来源) 艺术作品(生活体验的来源) 查阅现象学文献
现象学研究方法 不关注现象学的哲学思辨,而是采取其基本立场 和方法:运用追溯人的最原初体验的方法,将我 们已经拥有的成见、概念、理论、看法等悬置起 来,先去获取未经反思的生活体验,然后再来反 思。 一种实践的取向 关注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 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
《儿童时代的秘密》——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发 现,秘密及秘密的体验在人的成长过重中起着重 要作用,儿童的秘密起源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当 儿童不愿意将某些感觉告诉别人的时候,他们第 一次体会到秘密神奇的分隔力。当他们觉得自己 与别人不同时,他们也就可能获得一种自我认知。 有了秘密,意味着内心世界的诞生;能与自己最 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 表现。
编码:以其中29篇作为田野资料进行分析, 笔者对29篇学生作文进行了 编号,对资料进行了编码分析,文中P 代表所在原始资料册的页码位 置,S 代表 参与 写作的学生。
学生发言的态度
“隐形人”:有 的 学 生 说 :我不需要别人 看到我,包括教师和同学,我喜欢一个人 静静地坐在某个地方 (P9- S29)。 有学生写道:我很想上台但不敢,而老师 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表演在台上讲话,这 让我觉得有些庆幸 (P3- S6)。
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1.简介
现象学是一门哲学流派。 胡塞尔: 回到事物本身(悬置判断,还原) 意识先于概念 回到生活世界(前概念的世界;认识的前提;在 反思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直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阈融合
(3)把握本质 孤独体验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其一,不可避免的缺失; 其二,理解之难; 其三,在独立与依赖之间徘徊。
姬智,孤独体验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教育启示: 放弃简单克服孤独感的念头,存在意义的 孤独感无法克服; 不要人为制造不可避免的丧失感,慎用孤 独感进行惩罚; 学会正确地理解与爱,抓住坦诚的契机
学生发言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本研究邀请30多名大学一年级学生撰写 “上学以来一次印象最深刻 的 发言 体验” 命题 作文,要 求学 生深 描某 一次发言时的真实体验, 笔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一手资料 由于个别作文未能围绕主题写作,不 合要求,笔者只好舍弃本研究。
对某校四位教师 (XL W M) 的访谈资料的分析,来认识学生发言现 象的内在意义,以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