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伸展构造

合集下载

第二章伸展构造(1)解析

第二章伸展构造(1)解析
单个断陷表现为地堑或半地堑结构
2.1.2.1 盆地基本结构类型
• 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 控制的地堑—地垒系 统
• 多米诺式正断层控制 的半地堑系
• 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 地堑系统
• 坡坪本构造样式 南红海西裂谷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非洲马拉维湖的半地堑地震剖面
地震剖面上的平行 的铲式正断层组合
(1)剖面组合
2.1.1 正断层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地震剖面上的共轭正断层组合
2.1.1 正断层
露头岩 层中的 共轭正 断层组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2.1.1 正断层
露头岩 层中的 共轭正 断层组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2.1.1 正断层
后生正断层
——后生基底正断层 ——压实正断层
(3)活动方式分类
2.1.1 正断层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2.1.1.2 正断层组合
共轭状(相背倾斜、相 向倾斜、交叉)
平行状 斜列状(软连接) 铲式扇状(硬连接) 伸展双重构造
(1)剖面组合
2.1.1 正断层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盖层滑脱的正断层
——主要盖层正断层(位移>100m) ——次级盖层正断层(位移10-100m) ——隐形盖层正断层(位移<10m)
(2)尺度分类
2.1.1 正断层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2.1.1.1 正断层分类
同生正断层(同沉积正断层、生长断层)
——同生基底正断层 ——同生盖层滑脱正断层
2.1.1 正断层
2.1 伸展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
多米诺 式正断 层组合
(1)剖面组合

伸展构造——精选推荐

伸展构造——精选推荐

伸展构造伸展构造伸展构造的类型--伸展构造的模式--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是区域引张作⽤下形成的⼀套具有特⾊的构造系统。

马杏垣曾指出:“引张作⽤也造就了全球范围的构造现象,其规模甚⾄⽐挤压变动还要⼤。

”伸展构造是在区域性引张作⽤下形成的⼀套独具特⾊的构造系统。

从全球构造及其演化的观点,挤压作⽤(如造⼭带)与引张作⽤(如洋中脊、拉张带)是构造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的两个⽅⾯。

由于构造研究源于造⼭带,造⼭带⼜以挤压变形为特⾊,以致曾长期忽视引张伸展作⽤及其形成的伸展构造。

关于伸展构造的重要性,马杏垣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其实,引张作⽤也造就了全球范围的构造现象,其规模甚⾄⽐挤压变动还更⼤”。

从构造应⼒状态和变形体制看,伸展作⽤和挤压作⽤可概括为“开”与“合”。

“开”与“合”乃地壳的⽔平运动,在⼀定条件下⽔平运动与升降运动⼜相互转化。

升降运动中的上升隆起往往导致重⼒势的变化和重⼒不稳,引起地壳表层的顺坡下滑⽽形成重⼒滑动构造。

所以,伸展、降起与重⼒滑动具有相对统⼀性。

⼀、伸展构造类型地堑和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和盆岭构造 (⼀)(⼆)--⼤型断陷盆地--裂⾕--剥离断层伸展区构造,以正断层为主构成各种组合类型。

1、地堑和地垒地堑主要由两条⾛向基本⼀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个共同的下降盘(图A)。

巨型地堑系称作裂⾕。

这⾥主要讨论⼀般规模的地堑。

构成⼤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

两侧正断层可以均等发育,也可以是⼀侧更为发育。

地垒主要由两条⾛向基本⼀致的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图B)。

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个共同的上升盘。

组成地垒的正断层可以呈单条产出,也可以是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的依次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从区域地质构造看,地堑⽐地垒具有更重要的地质意义。

2、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和盆岭构造(1)阶梯状断层由若⼲条产状基本⼀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向断落,构成阶梯式。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第12章伸展构造

第12章伸展构造
地堑和地垒 断陷盆地 裂谷 变质核杂岩 岩墙群 重力滑动构造
地堑和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但倾向相反的正断层
构造,相向倾斜构成地堑,相背倾斜构成地垒,它们常相 伴出现。出现在壳浅层,造成上部地壳的减薄。
半地堑
济阳坳陷109测线地质剖面图
在大区域上,一系列的地堑和地垒
可以形成盆岭构造。
第十章 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型式

伸展构造成因模式 伸展构造发育的位置

伸展构造型式



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水平方向上拉伸或薄化作用 下形成的构造组合系统。 伸展构造可以发育在不同地壳层次,具有不同的 尺度。在地壳浅层次表现为正断层,深层次表现 为拆离带。 伸展构造的型式主要有:
适用于大陆地壳浅层次的几何模式
多米诺式正断作用(Domino-style normal faulting): 平面状正断层旋转逐渐变缓,原来水平的地层随 之发生旋转逐渐变缓,造成地壳的减薄。
铲形正断作用(Listric normal faulting): 断层面呈 凹面向上的铲形,断层不旋转,岩层旋转,伴 随逆牵引构造。
拆离断层的特征


1、将年轻的变质变形程度轻微的 浅构造层次岩石叠置于强烈变质 变形的深构造层次岩石之上; 2、规模巨大,一般具有区域性; 3、位移量大,可达数10km;


4、上盘以正断层形式伸展,这些 正断层呈铲状或多米诺状,向下 归并入拆离断层; 5、拆离断层具有特征的构造岩系, 即由下部往上:糜棱岩—绿泥石 化角砾岩—微角砾岩和假熔岩 带—拆离断层面—断层角砾岩和 断层泥,且各类构造岩的发育厚 度也依次变薄。
盆岭构造:山岭(往往为单面山)
及其间列的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 单元。它是由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 的地堑、地垒组成。

伸展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样式,指的是地壳中岩石层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展伸的构造形态。

这种构造样式在地球历史上普遍存在,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伸展构造样式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力学作用。

当地壳中存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岩石层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和展伸,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这种构造样式通常表现为地壳的延展和拉伸,造成地壳的裂谷、断块和低陷等地质形态。

伸展构造样式在地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首先,伸展构造样式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伸展构造样式,这对于理解板块运动的机制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伸展构造样式是多种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伸展构造样式下,地壳中的岩石层发生断裂和展伸,使得地下的矿质物质得以上升和聚集,形成矿床和矿区。

因此,伸展构造样式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指示标志。

此外,伸展构造样式也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伸展构造样式使得地壳表层发生断裂和拉伸,形成山脉、河谷、湖泊等地貌形态。

伸展构造样式具有多种形态和特征。

其中最常见的是裂谷和断块。

裂谷是指在地壳中形成的狭长的裂隙,通常伴随着地壳下降和地壳延展。

裂谷常常形成河谷和湖泊,对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断块是指在地壳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板块,通常伴随着地壳抬升和地壳收缩。

断块的形成对于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形具有重要影响。

伸展构造样式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伸展构造样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和过程,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学作用,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预测地震活动的发生。

因此,对伸展构造样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伸展构造样式是地球地壳中岩石层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展伸的构造形态。

它对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伸展构造样式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认识,还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第十二章伸展构造

第十二章伸展构造

第十二章伸展构造伸展构造:在岩石圈拉伸与薄化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构造组合系统。

一、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1.正断层的组合型式――地堑与地垒地堑: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倾向相向(或相对)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一个共同的上盘(下降盘)。

巨型地堑系又叫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地堑实例:环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地堑系,如汾渭地堑、银川地堑、河套地堑等,欧洲的莱茵地堑。

地垒:主要由两组走向平行且倾向相反(或相背)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一个共同的下盘(上升盘)。

通常情况下地堑与地垒相伴产生,但地堑要比地垒发育一些。

2.断陷盆地在伸展背景下受基底及盆地边缘正断层控制发育的沉积盆地,如新生代的华北盆地、松辽盆地、江汉盆地等。

这种盆地往往一侧正断层发育,另一侧正断层相对不太发育,在剖面上形成铲形的不对称盆地,称箕状断陷或半地堑盆地。

如松辽盆地中的侏罗-白垩纪断陷盆地。

3.裂谷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时间长,常具有地堑型式。

按照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地质构造特征,可分为大洋裂谷(大西洋中央海岭上的裂谷,在格陵兰出露于海面之上)、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和陆间裂谷(红海)。

它们构造成一个威尔逊旋回。

大陆裂谷的特点:①由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和地垒组成的复杂地堑系统,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的构造-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②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粗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③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

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场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为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

④有两类岩浆岩共生组合: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岩或粗面岩套。

⑤深部结构上,裂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玄武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异常地幔)。

构造分析-伸展构造

构造分析-伸展构造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28
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点
• mcc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基底(下盘)和 轻微变形(变质)的盖层(上盘)构成。 • 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十余公里 或数十公里,呈孤立分散的穹隆状产出。
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点
• 基底与盖层之间以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拆离断层 分隔;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51
岩浆作用引起的伸展作用
岩浆作用
地壳增厚导致失稳作用 热及流体作用引起拆离断层作用 岩浆作用 热窿 滑覆
伸展
拆沉作用
俯冲-增厚 拆 沉
软流圈的上涌 岩石圈的反弹 伸 展
-岩石圈伸展
High and low convergent rates
伸展拆离-
断陷部分熔融-
均衡补偿
刘俊来等,2006
4. 区域伸展构造组合
欧亚大陆东部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系
(四) 盆岭构造
美国西部内华州盆岭区构造
在伸展区,掀斜构造、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等共同 产出,形成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宽广盆 地组合成的构造-地貌单元,即盆岭构造。
5. 大陆伸展模式
• Lister(1986):
– 纯剪模式 – 单剪模式 – 分层剪切模式
Gueydan et al., 2008
Buck, 1991
• 要点:
– – – –
(1) 纯剪切伸展模式 (Pure shear model)
共轭高角度正断层系、对称地堑、裂谷盆地 岩石物理状态与岩石圈变形 水平拉伸纯剪变形与非旋转应变 上部地壳至下部地幔的均匀变形
四、伸展动力来源
造山带垮塌
造山带挤压缩短 增厚的不稳定造山带楔体 不稳定根部 伸 展

构造地质学复习笔记

构造地质学复习笔记

绪论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微型构造。

构造变形场可概括为六中: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展构造:是水平拉什形成的构造,或垂向隆起导生的水平拉伸形成的构造。

压缩构造: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

升降构造:是岩石圈或地幔物质垂向运动体现,表现为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坳陷。

走滑构造:是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直立剪切面可以是区域剪切扭动形成的走滑断层,也可以是区域压缩引起的两组交叉走滑断裂。

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主要是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也包括某些大型平缓正断层。

旋转构造:是指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岩石圈可分为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大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地壳可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

上地壳又分为由沉积岩、火山岩和相应中、浅变质岩组成的盖层及结晶基底,后者包含花岗岩类侵入岩和片麻岩、结晶片岩等。

中地壳主要是闪长岩类岩石及物性上相近的片麻岩和部分片岩。

下地壳主要是玄武质的辉长岩类及相应的变质岩等岩石。

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将构造层次划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和深构造层次。

构造观:是指对全球构造和岩石圈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构造叠加:指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构造置换:是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构造继承:如果前期构造控制或影响了后期构造的形成和发展,后期构造保留了前期构造的某些主要特点,即为构造继承。

构造新生的两重含义:1、后期构造不受前期构造的影响或制约,形成一套在方位、几何形态、类型和样式上完全不同的构造;2、后期构造改造并使前期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卷入到后期构造之中,形成一套完全服从后期变形的全新构造。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4)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4)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4)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4)胡经国㈤、主要构造形式在地壳-岩石圈中,主要构造形式(构造系统)包括:伸展构造、盆-岭构造、收缩构造、扭动构造、垂直构造、倾向滑动构造、重力滑动构造。

1、伸展构造⑴、伸展构造的概念伸展构造是指在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系统。

它广泛发育于岩石圈各构造环境和演化阶段。

在全球构造作用及其演化过程中,挤压作用和引张作用是构造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

虽然造山带以挤压作用及其形成的挤压构造为特色,但是在全球范围的构造作用中,引张作用及其形成的伸展构造的规模甚至比挤压构造还要大。

⑵、伸展构造的两种模式根据区域性伸张作用引起的区域断裂的应力状态,伸展构造可分为纯剪式和单剪式两种模式。

其中,纯剪模式以形成地堑裂谷式断层为特色;单剪模式表现为一条剥离断层及其上盘阶梯式断层组合。

⑶、剥离断层的概念剥离断层是指伸展构造区内的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

它往往使地壳浅层次年轻地层直接覆盖在深层次的老地层之上。

剥离断层是重要的构造界面,一般产出于基底与盖层之间,往往与变质核杂岩体相伴产出。

其上为剥离上盘,下为剥离下盘。

上剥离盘是一套浅层次的正断层组合,下剥离盘为变质核杂岩。

2、盆-岭构造盆-岭构造是指由走向基本一致的地堑、地垒和阶梯状断层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由断垄、断坳及其阶梯形式交替排列而形成的构造系统。

它在地貌上明显反映为盆-岭地貌,一种在区域性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构造地貌。

例如,美国西部科迪勒拉山区的盆-岭构造区是世界上闻名的盆-岭构造区。

3、收缩构造收缩构造是指在造山过程中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构造系统,在造山带集中发育。

其主要类型是以纵弯褶皱和逆断层为主构成的组合构造类型,如逆冲推覆构造、楔冲构造、滑脱构造、薄皮构造等。

⑴、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是指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系统。

逆冲推覆构造不仅广泛发育在造山带及其前陆,在地台盖层中也广泛发育。

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

3.3 裂谷带伸展机制
陆内裂谷常常是异常地幔柱底辟的产 物, 这种底辟可以来自软流圈, 也可以来 自核幔边界热流循环.
3.4 造山带伸展机制
1)加厚作用形成势能差
2)造山根对流拆离作用
3)板块深俯冲断离作用
1)加厚作用形成势能差
汇聚造山导致壳层加厚 和地表隆升,当汇聚趋于停 止时,加厚壳层就会在变形 与未变形岩石圈之间引发势 能差,高势能柱体总会向低 势能柱体施加水平挤压力, 由此促发造山带(变形柱体) 伸展塌陷。
二. 伸展构造样式
2.1 阶梯状构造 2.2 地堑与地垒 2.3 断陷盆地 2.4 裂谷 2.5 变质核杂岩 2.6 岩墙群
2.1 阶梯状构造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 正断裂组成,各断裂上盘依 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形成阶梯 状构造,断落常伴随旋转.
A)同向断层组
B)反向断层组
2.2 地堑与地垒
1)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 倾斜的正断裂组成, 巨型地堑属于裂 谷. 小型地堑由两条相向倾斜正断裂 组成, 断裂间共用一下降盘.
大陆裂谷特征
1)由一系列地堑、半地堑组成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隆 起的轴部,显现断陷谷或者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
2)裂谷中沉积一套巨厚碎屑岩,常伴有蒸发岩及火山岩; 3)裂谷带都发育浅源地震与火山,裂谷带表现出负布格异常与 负磁异常,而且热流值也高; 4)大陆裂谷包括两类岩浆岩共生组合,即大陆拉斑玄武岩、以 及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双峰组合。
2)主拆离断裂带,一种上陡下 缓的大型铲状正断裂产出于盖 层与基底之间, 上盘为一系列 脆性正断裂组合,断裂向下逐 渐汇入韧性糜棱岩带中.
3)韧性下拆离盘,由岩浆岩与 强烈变形的片麻岩组成,从下 向上至主拆离断裂,岩石组成 包括原片麻岩糜棱岩化片麻 岩糜棱岩带。

第12章 伸展构造

第12章  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的特征
1)空间上为孤立穹隆状地质体,平面呈近圆形或长圆形,其中 经常具有一翼陡一翼缓的几何特征。. 2)由从深部(中下地壳)出露到地表的中-高级古老变质岩组 成,通常具有较晚期的岩浆岩侵入体。 3)顶部发育含糜棱状岩石的大型剪切带,剪切带顶部被拆离 断层切割,并引起脆性变形和蚀变作用,形成绿泥石化角 砾岩、微角砾岩甚至假熔岩。
2. 剪切作用模式:该模式认为:大陆伸展构造的发生与大陆地壳的剪切应 力作用相关,具体提出了纯剪、单剪和分层剪切滑动作用的模式。
3. 拆沉作用模式:所谓拆沉作用,是指温度较低,密度较密大的岩石圈地幔下 沉到相对温度较高密度较密小的软流圈中的作用。 该模式认为:拆沉作用可导 致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化,并足以驱动大规模伸展构造的发育。
变质核杂岩 : 由拆离断层限定的孤立穹隆状地质体,
由经历了韧性变形的中-高级变质岩和岩浆侵入体组成, 其上被低级变质或不变质、浅构造层次(拆离断层)上 盘以构造关系覆盖,并且上盘经历了长距离的位移。
实际上,变质核杂岩 就是拆离断层的下盘,它 经历了拆离断层的正断抬升作用,并由于均衡调 节作用和岩浆上窿作用而形成穹隆状态。
断陷盆地: 边界为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的区域性 沉降地区。断陷盆地多呈菱形、带状、等轴状 产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 这种盆地的形成与盆地边缘发育的断裂构造具 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边沉积、边断裂”是这 一盆地发展演化的基本特点。
松辽盆地为 我国最大的产 油气盆地、从 盆地结构来看, 呈明显的双重 结构的“牛头 式”。下部侏 罗系主要为断 陷,白垩系以 上为坳陷型。 大庆长垣处在 中央古隆起带 上。
红海-陆间裂谷 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 岛之间,长1900公里。岩石 圈尺度伸展.

第二章 伸展构造

第二章  伸展构造

第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伸展构造产生的区域构造位置和构造性质有下列情况。

开始研究的,是新的课题,目前研究的热点。

造山带伸展构造的发现地是美国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其南部是著名的盆岭山脉地区,在这里首先发现了具平缓倾角的正断层,建立了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的伸展构造模式。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的几个典型区开展,研究本身还有待于系统化,现在能介绍的伸展构造模式只是对个别例子的总结,尚不能证明其普遍意义。

简介北美西部造山带。

科迪勒拉山脉从加拿大西北部,经过美国西缘延至墨西哥西北部,其间分布大小25个孤立的变质杂岩体。

研究重点在美国西南部盆岭省一带和whipple山。

北美西部的板块运动是比较复杂的,第一章中曾介绍过,其过程是,北美西缘原来为俯冲带海沟,此阶段造成了北美西岸的挤压造山带。

在古生代至元古代,北美西缘一直为被动陆缘带,在古生代后才发生造山运动,表明转变为活动陆缘,可能称为拉拉米期运动。

大约在侏罗白垩纪时,中脊和转换断层相继切入海沟和北美大陆,使北美西缘的一部分,主要是西南部从俯冲海沟转变为右行剪切的转换断层带,即圣安得烈斯断层,而北部至阿拉斯加仍为俯冲海沟带。

长期的剪切位移使现今加里富利亚是从南美位移过来的地体(指断层西侧)。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大约在第三纪(15百万年),圣安得烈斯转换断层改变了原来的挤压作用而变为伸展作用。

而造山带发生塌陷,而且,这可能不仅是挤压力停止的纯重力塌陷还有伸展力的作用,由此加强了伸展构造,并持续发展到出现洋中脊成分的裂谷。

(见Howell图6.24)盆岭省和科迪勒拉山脉延伸进北美大陆1500km,但仍为大陆边缘环境,这是因为:1、确实存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带,一方面是长期被动陆缘的定向冒地槽沉积,另一方面是俯冲带倾角十分平缓,所以俯冲火山带深入陆内很远。

2、转换断层---圣安得烈斯断层切入陆内,从南美剪切位移来新的地体,拼贴了新的大陆边缘造山带,把原来的俯冲陆缘移到了陆内位置。

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

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

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
伸展构造是地球上的一种地壳变形方式,主要由地壳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引起。

它的形成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板块推力:地球上的岩石板块在地震带和板块边界处相互碰撞或相互挤压,这会导致板块之间产生巨大的推力。

当推力超过岩石强度的限制时,板块会发生挤压、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伸展构造。

2. 引力滑移:地球上存在着不平衡的引力场,特别是在板块边界附近。

这些引力作用会导致板块沿着断层面滑动,形成伸展构造。

例如,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东非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的引力滑移而形成的。

3.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可以促使地壳板块发生伸展构造。

当岩浆从地幔上升并穿过地壳时,它会导致地壳板块分离和伸展。

这种火山活动常见于洋中脊系统中,其中新的地壳正在形成。

4. 地壳薄ning和热胀冷缩: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是
不均匀的,而且地壳中的岩石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当地壳较薄或当地温度发生变化时,岩石会发生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地壳板块发生伸展构造。

总之,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板块推力、引力滑移、火山活动以及地壳薄ning和热胀冷缩等。

这些机制可以通过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来解释和理解。

构造地质学伸展构造(12.1)--伸展构造

构造地质学伸展构造(12.1)--伸展构造
第十二章 伸展构造
第一节 伸展构造形式
一、地堑、地垒
1. 地堑: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对倾斜的正断 两断层之间依次共同下降,形成阶梯状负
2. 地垒: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背倾斜的正断 两断层之间依次相对共同上升,形成阶梯 地形。
3. 盆岭构造: 连续出现地堑(盆)、地垒(岭)的 构造组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地垒、地堑
二、断陷盆地
1. 一侧正断层控制,沉积厚度大 2. 另一侧无断层,沉积厚度很小,不对称 3. 箕状盆地(箕状凹陷、半地堑盆地)
三、裂谷
1. 巨大、窄长、切割深、发育时间长的大地堑 2. 发育在区域性隆起背景上 3. 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
四、变质核杂岩
1. 被构造拆离、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覆盖的, 呈
孤立、平缓穹形的、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 入岩
构成的隆起 2. 基本特征:
( 1 )圆形、椭圆形、孤立的穹隆,中间变质岩 ,
周围沉积岩 ( 2 )规模巨大、低角度拆离正断层、糜棱岩
五、岩墙群
直立、平行排列的岩墙群是伸展构造的重 要样式,利用岩墙群可计算伸展量。

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

二、伸展构造的形成模式
1. 大陆伸展模式
纯剪模式
脆性上地壳
韧性地壳
Moho
软流圈
岩石圈地幔
单剪模式
分层滑动 模式
岩浆 岩浆
一、伸展构造的形成模式
2. 造山期后伸展模式----岩石圈拆沉作用
地壳

岩石圈地幔

伸展前增厚的地壳




非均匀地壳变形和区域尺度流动


岩石圈剪切带 均匀的纯剪伸展
不对称非均匀的岩石圈伸展
4 4
J Pz 4
中央坳陷区
4 Pt
Q+N
K1q K1d
E 北2 海拔(km)
5 0
5
5
-2
J 4 4 4
K2m-明水组
-4
K2s-四方台组
K2n-嫩江组
K2y-姚家组 K1qs-青山口组
-6
K1q-泉头组
K1d-登娄库组
东南隆起区
松辽盆地J-K期间的地堑与地垒
S
海拔(km)
渤中28-1-6
10km
陶乐地区01695地震剖面
陶 乐
1

陶 乐 2 号




陶 乐
3 号
断 层
E
K J2-3 J1y T3y T1-2 C3t上-P2s ∈Pt-2 O-C3t下
AnPt2
西缘逆冲带
天环坳陷
银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 之间的过渡关系
双程走时(秒)
一、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
英国北海地堑系
一级构造单元界线 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海拔(m)

伸展构造1

伸展构造1

大陆裂谷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早期岩浆岩富碱、富不相容元素,随着裂 谷的发展,碱度及富集程度逐渐降低,最 后可达MORB(洋壳)。 • 常出现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 岩石呈对称分布:两侧老、富碱;中央新、 贫碱。
(五)深部结构方面:裂 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 玄武岩层下普通存在着波 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 成的裂谷垫。
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是指在伸展构造背景下, 沿断裂使上地壳变质岩体被来出地 表,位于断裂下盘是由中、上地壳 岩石组成的地质体(Lister和 Davis,1989)。
扬 子 克 核 拉 杂 通 岩 西 带 缘 变 质
• ‘Cordilleran 变质核杂岩是 一群由异常变形的变质岩和 侵入岩组成的穹形或拱形的 孤立的隆起,其上为构造滑 脱和扩张的不变质的盖层。’ ( Coney,1980)
大陆裂谷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构造组成方面:裂谷是 同一系列以正断层为主的地 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 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 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 陷盆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反 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大陆裂谷构造组合
(二)沉积组成方面:裂谷中 常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 之类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 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沉积。 所以,裂谷沉积中常常包含重 要的沉积矿产。
六、 裂谷是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
裂谷一词首先由Gregory J.W(格 雷戈里)1890年研究东非裂谷时提 出的。原意指大致平引断裂的凹 陷地形,并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 Burke.(1980)布尔克在修改其为 “整个岩石圈厚度在伸展中破裂 的区域上狭长的陷”。
按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 地质构造特征,可将其分大洋裂 谷、大陆裂谷和陆间裂谷。大洋 裂谷—大西洋中脊;大陆裂谷— 东非裂谷;陆间裂谷—红海裂谷。 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 是一演化系列,就是大陆开裂、 漂移、海底扩张的过程。

高等构造地质学(3)-伸展构造

高等构造地质学(3)-伸展构造

引张裂陷作用于岩石圈或地壳,产生了许多沟、槽,使地壳或岩 石圈剖面长度增加,区域面积增大,这些沟、槽称为伸展构造 (Extensional tectonics)。 马杏垣教授(1981)根据伸展构造发育于岩石圈演化的不同阶段 和不同构造环境,将大型伸展构造划分为:地堑、裂谷、半地堑、 盆~岭构造、大型断陷盆地、裂陷槽、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韧性流 动带、岩墙群等,它们构成了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伸展构造典 型样式。 含油气盆地无论是裂陷或拗陷成因,都是一种大中尺度的伸展构 造,小尺度的构造是盆地内的伸展构造,它们往往是油气聚集的 有利圈闭场所。
3、背倾式构造组合:是以多个 主干铲形正断层背向倾斜,上 盘岩体相背水平狠展,并背向 旋转掀斜,形成背向倾斜的半 地堑群。背倾式构造组合是在 水平伸展作用下,岩体发生破 裂,产生背向倾斜的铲形正断 层,断层上盘岩体旋转掀斜, 形成半地堑群,半地堑以背向 倾斜为特征。背向倾斜的半地 堑间为高凸起,以垂直上升作 用来调节两侧的水平伸展量, 以求达到新的平衡。
2、反帚状构造组合:是由一 主干铲形正断层与反倾向的正 断层以顿角相交组合而成。此 类组合通常由两个世代的正断 层组合而成。主干铲形正断层 上盘岩体沿主干铲形正断层面 滑脱旋转掀斜、水平伸展,形 成第一世代断陷。上盘岩体掀 斜旋转滑移过程中必然释放应 力,以求达到新的平衡,即二 次纵张,产生第二代铲形正断 层,并反向旋转掀斜、水平伸 展,形成了第二世代半地堑断 陷。
4、同向倾斜串联式伸展构造调 节带:半地堑一端与同向倾斜 的另一半地堑相联,在相互联 接端形成了高垒带或鼻状构造, 成为两个半地堑伸展应变调节 带。
5、S型伸展构造调节带:两个半地堑倾斜相反,伸展正断层呈 “S”统相联,两者之间高隆或横断层为伸展应变调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垒、地堑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断陷盆地
1. 一侧正断层控制,沉积厚度大 2. 另一侧无断层,沉积厚度很小,不对称 3. 箕状盆地(箕状凹陷、半地堑盆地)
三、裂谷
1. 巨大、窄长、切割深、发育时间长的大地堑 2. 发育在区域性隆起背景上 3. 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
四、变质核杂岩
1. 被构造拆离、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覆盖的,呈 孤立、平缓穹形的、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 构成的隆起
2. 基本特征: (1)圆形、椭圆形、孤立的穹隆,中间变质岩,
周围沉积岩 (2)规模巨大、低角度拆离正断层、糜棱岩带分
隔基底与盖层;基底塑性变形强烈,中间为岩体 (3)拆离断层近水平,上盘发育多米诺式断层 (4)拆离断层为一强烈破碎的构造岩带
五、岩墙群
直立、平行排列的岩墙群是伸展构造的重要样 式,利用岩墙群可计算伸展量。
第十二章 伸展构造
第一节 伸展构造形式
一、地堑、地垒
1. 地堑: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对倾斜的正断层 两断层之间依次共同下降,形成阶梯状负地形
2. 地垒: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背倾斜的正断层 两断层之间依次相对共同上升,形成阶梯状正 地形。
3. 盆岭构造: 连续出现地堑(盆)、地垒(岭)的 构造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