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登高课件制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
-----杜甫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七律诗
Biblioteka Baidu
《登高》是一首七律诗,七律就是要求诗句 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的七字句。每首 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已经是晚年,且浑身是病。
表现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上半首秋景的运动、颜色、形状的张力式样唤起的心理 力场是急乱、紧迫、广大的。 下半首“悲、独、艰难苦恨”等表示心理的词语则直 揭了情感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释义: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 腾而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 悲秋:时之凄惨。 常:久。
疲惫不堪。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年暮垂老。 多病:感叹年老多病,精神 独: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那么它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是什么?
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 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 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圣”,把他的诗称为“ 诗史”。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年)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强烈的 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 多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独特成就。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 译文: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 上高台。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 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 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写 景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抒 情
尾联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现代的杜甫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 了浇愁的酒杯。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 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 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当然也忧身,因为杜甫此时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 盘旋。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理解?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理解?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对比”表达方式,如果说“萧萧落木”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 比着写的,相互衬托,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了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 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 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 杀凄凉。
(二)、困守长安十年(746—755年)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 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 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 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 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登高》便是杜甫写在他漂泊西南时期的诗,那时的杜甫身 逢战乱,在饥荒中放弃官职,带着全家到甘肃寻食,经两个 月的艰难跋涉,到达四川,靠朋友接济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 朋友去世,只好离开成都,继续流浪,移家夔州(重庆奉节 市),此时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在外飘零的 第八年,贫病交加,再加上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 是一片混乱,而杜甫的人生已进入人生的深秋季节,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独登 高处,所见秋色均染浓重的主观色彩。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766年迁 往夔州 ,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作的大量七言律诗,如 《登高》及《秋兴八首》等在艺术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历四年(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了衡 州。最后他在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一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 条,终年59岁。。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年)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 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 交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诗歌的特质。
-----杜甫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七律诗
Biblioteka Baidu
《登高》是一首七律诗,七律就是要求诗句 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的七字句。每首 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已经是晚年,且浑身是病。
表现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上半首秋景的运动、颜色、形状的张力式样唤起的心理 力场是急乱、紧迫、广大的。 下半首“悲、独、艰难苦恨”等表示心理的词语则直 揭了情感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释义: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 腾而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 悲秋:时之凄惨。 常:久。
疲惫不堪。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年暮垂老。 多病:感叹年老多病,精神 独: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那么它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是什么?
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 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 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圣”,把他的诗称为“ 诗史”。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年)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强烈的 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 多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独特成就。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 译文: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 上高台。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 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 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写 景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抒 情
尾联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现代的杜甫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 了浇愁的酒杯。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 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 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当然也忧身,因为杜甫此时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 盘旋。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理解?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理解?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对比”表达方式,如果说“萧萧落木”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 比着写的,相互衬托,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了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 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 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 杀凄凉。
(二)、困守长安十年(746—755年)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 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 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 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 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登高》便是杜甫写在他漂泊西南时期的诗,那时的杜甫身 逢战乱,在饥荒中放弃官职,带着全家到甘肃寻食,经两个 月的艰难跋涉,到达四川,靠朋友接济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 朋友去世,只好离开成都,继续流浪,移家夔州(重庆奉节 市),此时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在外飘零的 第八年,贫病交加,再加上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 是一片混乱,而杜甫的人生已进入人生的深秋季节,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独登 高处,所见秋色均染浓重的主观色彩。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766年迁 往夔州 ,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作的大量七言律诗,如 《登高》及《秋兴八首》等在艺术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历四年(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了衡 州。最后他在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一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 条,终年59岁。。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年)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 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 交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诗歌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