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实践活动案例分享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实践活动案例分享【引言】科学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个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实践活动的案例,以展示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的促进作用。
【活动背景】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们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学习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1. 选择植物种子: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例如豌豆、玉米等。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种植的植物种子。
2. 播种和记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方法将选好的种子播种到花盆中,并标记好每个花盆的种类和日期。
在播种后,学生需要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等。
3. 分组合作: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其中的一株植物。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比较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4. 分析讨论: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同时,学生们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析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并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展示成果:在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展示他们观察和记录的成果。
这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肯定,也是给其他同学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发现的规律、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科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很多收获:1. 学生们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准确性。
2.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彼此交流和分享。
4. 学生们通过展示成果,提高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学习了其他同学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生科学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的科学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活动内容1. 野外考察(1)地点: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2)时间:一天(3)活动内容:①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植物、动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并记录下来。
②植物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植物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的植物知识。
③制作树叶标本:学生采集树叶,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制作树叶标本。
2. 实验操作(1)地点:学校实验室(2)时间:半天(3)活动内容:①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不同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净水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等。
②实验讲解:老师对每个实验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③实验展示: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3. 环保教育(1)地点:学校附近的河流(2)时间:半天(3)活动内容:①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学生们讲解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②河流清洁活动:组织学生清理河流垃圾,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③环保手抄报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环保手抄报,展示环保理念。
四、活动过程1. 野外考察(1)出发前,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注意事项。
(2)到达森林公园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观察任务。
(3)学生们认真观察,积极记录,并互相交流。
(4)进行植物知识竞赛,评选出优胜者。
(5)制作树叶标本,体验科学的魅力。
2. 实验操作(1)到达实验室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2)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3)老师对每个实验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分享引言: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许多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案例,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科学实验与探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某小学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水的变态”。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都拥有一瓶水和一些小道具。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们发现水的不同状态和性质,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这次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科学游戏与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某小学的科学课上,教师组织了一场“科学达人大赛”。
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通过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展示实验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科学展览与科技创新科学展览和科技创新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方式之一。
在某小学的科学节上,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科学作品和发明创造。
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智能花盆,能自动浇水和调节温度;有的学生发明了一个环保风扇,能利用太阳能发电。
这样的科学展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科学实践与社区服务科学实践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某小学的科学课堂上,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环保行动”。
他们走进社区,调查了周围环境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他们建议在公园里增加垃圾桶,提倡垃圾分类等。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与探究、科学游戏与竞赛、科学展览与科技创新以及科学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4.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植物观察(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培养观察能力和对植物的兴趣。
(2)活动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等;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详细观察,记录植物的特征;3.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活动二:昆虫采集(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培养动手能力和对昆虫的兴趣。
(2)活动内容:1. 教师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昆虫;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昆虫进行采集;3. 各组汇报采集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活动三:土壤调查(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对土壤的兴趣。
(2)活动内容:1. 教师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土壤;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块土壤进行观察,记录土壤的质地、颜色、含水量等特征;3.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活动四:气象观测(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气象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对气象的兴趣。
(2)活动内容:1. 教师讲解气象现象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气象变化;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测一天内的气温、降雨量等气象数据;3. 各组汇报观测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活动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评价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记录的准确性;2. 活动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精神;3. 活动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小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案例以“小小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科学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科学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组讨论,确定实验主题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实验主题,如:水的浮力、光的折射、声音的产生等。
3. 每组汇报实验主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2. 小组成员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原理。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实验,如:设计简单的机器人、制作简易净水器等。
(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案例分享
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案例分享科技创新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案例,希望能够提供对教育者和家长的一些启示。
案例一:制作航模在某小学,一位教师组织了一个航模制作的活动。
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了航模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辆航模,并对其进行测试和改进。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航模的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设计创意玩具在另一所小学,教师组织了一个创意玩具设计的比赛。
学生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展示科学原理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玩具。
比赛分为几个阶段:学生首先需要提交设计方案,然后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原型,并进行展示和演示。
通过这个比赛,学生了解了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并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参观科技创新企业一所小学组织了一次科技创新企业参观活动。
学生在参观中了解了不同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流程和创新理念。
他们接触到了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工艺,与企业员工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通过这次参观,学生们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受到了激发创新思维和投身科技行业的启发。
案例四:科技创新实验室在某小学,设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实验、编程学习、机器人制作等活动。
实验室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项目。
该实验室也定期举办科技创新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激发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这些案例展示了一些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科技的发展动态,还能够进行实践和创造,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分析科学探究性实践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探讨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首先,老师带领学生们到校园里的花坛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
接下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将植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有的放在阳光下,有的放在黑暗中,有的遮住叶片等。
他们观察每个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发现只有放在阳光下的植物生长得更好。
他们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能量。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主动地探究问题。
他们不仅仅理解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案例二: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
首先,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学生们踊跃回答,提出各种猜想。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铁钉、木块、塑料球等,放入水中观察。
学生们发现,铁钉沉入水中,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塑料球则浮在水面上。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得出结论:物体能浮沉的原因是与物体的密度和浮力有关。
他们进一步探究了物体浮沉的条件,如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会沉下去,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会浮起来。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案例分享与探讨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案例分享与探讨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案例,并对其进行探讨。
1. 案例一:种植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种植实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里进行小型植物种植,如豆芽、土豆等。
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种子的发芽、根部的生长、茎叶的变化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案例二:火花实验火花实验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趣的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用火柴头与砂纸进行实验,当学生用力擦拭时,就会产生火花。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摩擦产生火花的原理,并加深对摩擦、燃烧等概念的理解。
3. 案例三:水的三态实验水的三态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凝固、熔化和汽化过程。
教师可以准备水和冰块,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
通过亲自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转换原理,并培养观察和实验技能。
4. 案例四: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实践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电路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电路实验。
通过搭建电路、连接电池、灯泡等元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 探讨:以上案例都是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同时,实践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
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性,防止学生受伤。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实践案例和实验。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案例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案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践应用案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应用案例,学生可以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个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案例,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第一个实践应用案例是关于水的循环。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杯水,然后放在教室的窗台上。
学生可以每天观察水的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发现水会慢慢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云,最后降落为雨水。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二个实践应用案例是关于植物的生长。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小花盆和一些花种子,让他们亲自种植。
学生需要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第三个实践应用案例是关于物体的浮沉。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浮沉实验。
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容器和一些物体,让他们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记录下它们的浮沉情况。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四个实践应用案例是关于能源的利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些简单的能源设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或者一个风力发电机。
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制作,并观察设备的工作情况。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的实践应用案例,可以看出实践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1. 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为了培养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一所中学组织了一次太阳系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天文学知识和观测仪器,观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观测结果。
通过实践,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行星运动规律,增加了对宇宙的认知。
2. 建立生态小天地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一所小学开展了建立生态小天地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利用校园内的一块空地,种植各种植物,并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昆虫的生态行为等,学生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风筝的科学一所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风筝的科学原理,举办了风筝制作和飞行的实践活动。
孩子们首先学习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并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风筝。
接着,他们在开阔的场地上放飞了风筝,观察了风筝在飞行过程中的表现,并学习了风的形成原理。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既增加了对风筝的了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化学实验探索一所高中开展了一次化学实验探索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分组进行不同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金属反应等。
通过实验,学生们亲眼观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变化,探索了化学原理。
同时,他们也学习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5. 科学探究电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一所初中开展了科学探究电路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实验,搭建了简单的电路,并学习了电源、导线和电灯的作用。
通过观察电流的流动和灯泡的亮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电路的运作原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空气的力量一所小学开展了一次关于空气的力量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
他们利用吸管、气球等材料,进行了各种有趣的实验,如吸力、推力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空气的力量,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7. 太阳能利用实践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重要性,一所中学组织了一次太阳能利用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课户外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科学课户外实践活动案例小学科学课户外实践活动是一种将科学知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科学课户外实践活动的案例。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户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本次小学科学课户外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户外活动地点,最好是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者植物园,这样既方便学生前往,又能够提供丰富的植物资源。
其次,教师需要提前考察活动地点,了解当地的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信息,以便在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学工具,如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录。
三、活动内容与实施本次户外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植物观察与记录在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公园或植物园内进行植物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状态等,并鼓励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包括植物名称、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
2. 植物生长环境探究在学生对植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这种植物为什么生长在这里?”“这种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周围的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来推测植物的生长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土壤的酸碱度、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等,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小学生科学实验
小学生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思考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三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实验一:彩色花朵材料:- 白色鲜花(百合、郁金香等)- 食用色素(红、蓝、黄、绿等)- 小刀或剪刀- 水杯- 水步骤:1. 从花束中选取一支白色的鲜花。
2.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可以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
3. 使用小刀或剪刀将鲜花的底部剪成斜切面。
4. 将鲜花的茎放入含有食用色素的水杯中。
5. 等待几个小时,观察花朵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植物的茎能够吸水,并通过细小的细胞管道将水分输送到花瓣中。
食用色素可以被吸收并沿着细胞管道传输,因此,当鲜花吸收了含有食用色素的水分后,花瓣的颜色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二:葡萄发光材料:- 黑光灯(紫外线灯)- 新鲜葡萄- 黑暗的房间步骤:1. 将黑光灯打开并放在黑暗的房间里。
2. 在黑暗中取出一颗新鲜的葡萄,并将其放在黑光灯的照射下。
实验原理:黑光灯发射的紫外线能够激发葡萄中的化学物质发出荧光。
这种荧光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紫外线光经葡萄内部的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可见光。
因此,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可以看到葡萄发出神秘的荧光。
实验三:飞行管材料:- 一根长而轻的塑料水管- 一把啤酒瓶盖步骤:1. 将塑料水管对折成一个U形,并在两端用胶带固定。
2. 将啤酒瓶盖捏住,插入水管的一端。
3. 双手将啤酒瓶盖释放,观察水管向前飞行的情况。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当我们释放被压住的啤酒瓶盖时,水管的一侧会因为空气的流过而产生气流减压,而另一侧则保持较高的压力。
这种不平衡的气压将驱动水管向前飞行。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解释实验的原理,让他们明白发生的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小学科学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强化探究”的科学教学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科学新教学实践,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实施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自然现象,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教学内容以小学科学教材为依据,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
3.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观看科学纪录片、开展科学实验等。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素养。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科学纪录片,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探究学习以“植物生长”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活动:①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②分析植物生长的原因,得出结论。
③尝试改变实验条件,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如“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植物生长的光照条件”等。
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反思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素养。
三、案例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评价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科学实践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案例的分享,通过这些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案例一: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活动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步骤: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个小花盆、一些土壤和植物种子。
学生们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然后将种子撒在土壤上,浇水使土壤湿润。
接下来,学生需要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生长速度、叶片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土壤、水和阳光。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够观察到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细心观察、记录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二:物体的自由落体实验活动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活动步骤: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小物体、尺子和计时器。
首先,学生们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小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验,使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开始到落地所经过的时间。
学生们可以分别改变物体的高度,再次进行实验,并记录下不同高度下的落地时间。
最后,学生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验,理解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习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案例三:环保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活动步骤:学生们可以组织一次垃圾分类活动或者校园清洁活动。
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并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在校园清洁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负责清理校园中的垃圾,并同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教学法的例子(3篇)
第1篇标题: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教学法实践案例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活动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采用实践活动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植物的生长》一课为例,探讨实践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教学法实施过程1.活动准备(1)课前调查:教师组织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生长的周期、条件等。
(2)实验材料:准备种植盆、土壤、种子、水等实验材料。
2.活动过程(1)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①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中,覆土压实。
②浇水:定期给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③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
(3)实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的条件,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3.活动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
(2)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指出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
四、实践活动教学法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科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起关于科学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
1. 火箭发射实验
在某中学科学实践课上,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火箭发射实验。
他们首先学习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然后分组设计并制作了火箭模型。
在实验现场,学生们分别逐一发射了他们设计制作的火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火箭飞行距离的影响。
这个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植物生长实验
在一所小学的自然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植物生长实验。
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在教室内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学生们得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的一些规律和结论。
通过参与这个实验,学生们对植物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环保科普宣传
一所中学的科学社团通过举办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学生们通过展板、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同学们讲解了环保知识,并组织了一次环保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一起整理了讲座内容,制作了一份小册子,发放给全校师生。
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环保知识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普宣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是一些关于科学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展了“探秘自然,拥抱科技”科技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观察与记录:组织学生走进校园、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观察自然现象,记录所见所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制作简易科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简易科技作品,如简易机器人、风车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科技知识竞赛:举办科技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 科技讲座:邀请科技专家为学生举办科技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
5. 科普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展览,让学生在展览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6. 研学旅行: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走进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力量。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组织动员:通过班会、校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活动总结: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2.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4. 学生的科技素养得到提升,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
六、活动反思1.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部分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活动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探究案例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探究案例总结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探究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1. 案例一:水的净化探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利用简易的材料和方法,探究不同水源的净化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来自不同水源的水样,如自来水、河水、湖水等。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提出并验证净化水的方法,如过滤、沉淀、加热等。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了解了净化水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净化水方法的认识。
2. 案例二: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比如将植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叶片颜色的变化。
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展开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的能力。
3. 案例三:力的作用探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关于力的实验,比如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并用力推、拉、挤压等,观察物体的反应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力的作用规律,并探索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案例四:天气预报实践探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学习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观察天气现象,并记录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参数,建立天气日志。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数据、查阅资料、进行推论,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学习天气预报的方法,还培养了观察、记录、推理和预测的能力。
5. 案例五:节能环保实践探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认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案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水的循环实验。
在学习水的循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首先,老师可以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然后在容器上方盖上一个透明的薄膜,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接着,将容器放在阳光下,等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薄膜上出现了水滴,这就是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二、植物生长观察。
在学习植物生长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一些植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可以让学生分别种植几颗小麦、玉米或豌豆等植物种子,然后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简单机械制作。
在学习简单机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比如简易的滑轮、斜面、轮轴等。
通过动手制作这些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天文观察活动。
在学习天文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天文观察活动,比如观察月相、星座、流星雨等。
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带着学生到户外进行天文观察,让他们亲眼看到天空中的美丽景象。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天文现象。
以上是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案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享受科学的乐趣。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案例引言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观察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案例的介绍,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案例背景该案例是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堂上实施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电的知识,包括电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电路制作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巩固和扩展他们对电路的理解。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让灯泡点亮。
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介绍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等。
然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实践指导书,其中包括制作电路的步骤和所需材料清单。
材料清单包括电池、导线、灯泡和面板等。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依次连接电池和灯泡,最终成功制作出一个可以点亮灯泡的电路。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亲手操作了电池和导线,并通过观察灯泡的亮起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实践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深刻体验了电路的原理和电流的产生过程。
他们通过调整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现在电路中存在着正负极的区别。
在灯泡点亮之前,他们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调整。
这种反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们明白了实践中的探索和实验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们还注意到灯泡点亮时发出的光线。
他们思考了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并提出了关于光的一些问题,例如光的颜色和亮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得出了关于光的一些基本结论。
实践成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路,还进一步加深了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
他们通过实践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对问题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们还发展了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自己栽培芽苗菜》活动方案
一、校内活动过程
一、实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栽培芽苗菜,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亲自动手实践,领悟栽培芽苗菜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2.通过自行设计栽培器皿,栽培芽苗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品质。
3.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
1.课前教师准备:
上网查找有关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输入关键字“芽苗菜”检索有关资料。
共检索有关网站707个,阅读、查找、下载有用信息。
2.必备学具:①计算机②各种芽菜种子(灰豌豆、萝卜苗、绿豆、黄豆)③制作栽培器皿的材料(剪刀、镊子、塑料小盘、塑料小盆、纱布、脱脂绵、毛巾、海绵、牙签、吸管、餐盒、矿泉水瓶、塑料长软管、大桶雪碧瓶、冰淇淋盒、羽毛球盒等)
3.进行3次活动:
第一次为基本活动(40分钟)
第二次延伸活动(课后进行,8天)
第三次举一反三活动(40分钟)
三、活动过程
(一)基本活动:你了解芽苗菜吗?
1.展示芽苗菜,每个组一盒。
知道这是什么吗?见过吗?吃过吗?分组讨论,提出有关芽苗菜的问题。
(例如学生提出的一组问题):
(1)什么是芽苗菜?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
(2)怎样栽培芽苗菜?芽苗菜都有那些品种?
(3)无土栽培需要那些必要条件?那些蔬菜适合无土栽培?
(4)我们桌上的芽苗菜盒上贴有绿色蔬菜标签,什么是绿色蔬菜?食用它有什么好处?
(5)21世纪的蔬菜是在工厂中生产的吗的?
(6)人类为什么需要绿色食品?
(7)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用已知的各种方法查找有关资料。
(1)上网查找芽苗菜的各种信息。
(互联网、校园网)
(2)学生处理信息
①把收集的资料制成知识卡片(①词汇②解释③来源)。
②下载网上有关资料。
③编辑有关内容的图片。
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类、归纳的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信息、研究、讨论。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4) 请教农科院专家——王德槟答疑。
①无土栽培的芽菜与有土土栽培的芽菜之间的差别?
②家庭水培芽菜能否达到AA级绿色蔬菜标准?
③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利用海水栽培芽菜?
④水培芽菜水多了会不会发霉腐烂?
意图: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使用网络等多种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3.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培育芽苗菜。
大家有没有信心运用自己了解的信息、资料亲自动手培育一盒更好的芽苗菜?我们每人先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
4.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
(1)画一画设计图
(2)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想法。
发言举例:
a我想多种几种芽菜,所以我设计的是“一拖四”栽培盒;
b.我想保证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芽菜也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设计自动供水装置;
c.我想精确计算发芽率,所以把培养盒用棉线分成30个小格;
(3)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设计更好。
意图:培养创新精神。
5.学生运用准备的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完成芽苗菜培育器。
例如学生制作的几种样式
(1)上下为餐盒,上面一层撒萝卜苗种,下面一层盛水,中间用纱布连接,保持水分(毛细现象),四角用牙签支撑)中间为冰激凌盒盛水,左右两侧为培育盒,小毛巾连接供水。
(可做对比栽培,一边萝卜苗,另一边豌豆苗。
)
(3)把雪碧瓶一裁两半,上下套装,中间垫海绵片,用绵条供水。
(4)把矿泉水瓶挖去一面,成船状,下垫湿棉片,用自己设计的供水装置从水瓶口加水。
(5)在塑料小盆中盛半盆水,盆中放漂浮板,上垫脱脂棉或纱布,用棉线分成网格,分格栽种芽苗菜。
(6)利用软管喷淋供水,节水型设计。
意图:学会独立的制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
6.学生交流和互相评论,取长补短,改进不足。
7.学生选芽菜种子。
(选种:颗粒饱满的新种子)
8.学生开始栽种芽苗菜。
(课上完成)
(选种浸种撒种)
(1)浸种:将种子用20-30度的清水淘洗2-3次。
(2)撒种:均匀撒种。
(二)延伸活动:培育芽苗菜—灰豌豆、萝卜苗、豆芽菜。
(在家中完成栽培活动)
学生回家后每天定时观察,耐心培育,定期记录。
在家中坚持仔细观察,细心培育,准确做好生长记录。
(适宜温度:20-25度,生长期:5-8天)
意图:直接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举一反三,展示成果,探讨开发家庭蔬菜基地
1.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精心栽培的芽菜:有的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绿油油的,十分惹人喜爱;有的稀疏,矮小,颜色发青黄;有的,一盒中的芽菜有一半高,一半低矮;还有一盒芽菜刚出苗。
2.师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每个同学种的芽苗菜都是同样的种子,长的却是这样千差万别?(学生发言举例)
①芽菜种的一半高,一半矮,是因为长的高的那面,向着阳光,光线充足。
②芽菜长的矮小,是水分不足,没有及时往蓄水盒里添水。
③芽菜叶子发黄,光照不足
④芽菜刚出苗,可能是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不适宜。
⑤芽菜长的茂密浓郁的上温度、水分,阳光,器皿等各方面条件优异。
意图: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3.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制做凉拌芽苗菜。
①动手割下萝卜苗;②清洗;③加调料凉拌;④共同品尝。
意图:体验亲自培育,收获的乐趣。
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
4.利用家中的室内、阳台等空间栽培蔬菜、花卉。
四、课后小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己上网收集、处理资料,运用已有信息和技能进行设计和栽培芽苗菜。
通过栽培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仔细观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获得知识,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综合能力。
二、在家中完成栽培实践活动7——10天。
学生放学回家后,每天晚上在家中坚持定时、仔细观察芽菜的变化,测量温度、湿度、生长高度,耐心培育,准确做好生长记录,做得很好。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拍照片、或录像)
三、展示成果活动。
1.探讨自己栽种过程中体验、收获、问题等。
2.讨论开发家庭蔬菜基地,芽菜、花卉及无土栽培知识的延伸。
(出示图片、照片资料:无土栽培迷你西红柿、草莓、矮豇豆、凤仙小西瓜等;各种无土栽培袖珍仙人球、虎刺梅、蕨类、常青、藤绿箩等)
栽培芽苗菜这次活动,整个过程较长,学生们能够大胆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持之以恒坚持定时观察,认真作实验记录,全面研究分析,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质。
这正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