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1。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介绍陈子昂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2。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热爱祖国山河、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变法革新、远大志向、大无畏精神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热爱、向往田园生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甘心奉献。

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 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 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 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 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 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 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 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 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 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 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 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 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 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新课·讲解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新课·讲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 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 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 人生顶峰的誓言。
知识·链接
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 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 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 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1、《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2.“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的是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3.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9张PPT)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 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 安市城北。 • 3.夫:读。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 气。夫如何:怎么样 • 4.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 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 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 山东地区。 • 5.青:指山色。
登幽州台歌
赏析
向前看不
张 前
不见
古人,
见古之贤 君
爱 后 不见 来者。 玲
向后望不 见当今明

千金买马 骨?
不出!名这要叫趁 一诺早千啊金!!
你傻吧?
登幽州台歌
一想到天 地无穷无
念 天地 之 悠悠, 尽
独 怆然 而 涕下! 我倍感凄
凉独自落 泪
登幽州台歌
小结


















1、选自《王临川集》
2、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抚 州临川人,北宋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 著名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峰,即浙江
绍兴城外的宝林 山,唐宋时其上 有应天塔,俗称 塔山,古代传说 此山自琅琊郡东 武县(现在山东 诸城)飞来,故 名。
(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2)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3)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 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缘 :因为。 (5)眼:视线。 (6)塔:铁塔。 (7)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 策层。

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和附录四首古诗

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和附录四首古诗

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时间的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重点问题: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独”“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独:独自,写出了诗人登上幽州台时心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对世界人生的思索。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涩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设问统领下文。

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

主题:这是一首吊 古伤今的悲歌。全 诗并未对幽州台作 一字描写,只是抒发 了登台感慨,语言苍 劲奔放,语调慷慨悲 凉,表现了诗人怀才 不遇的处境和苦闷 悲愁的情怀。

哲理: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 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通过 “前”“后”“古人”“来者” 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 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 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 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 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 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 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 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 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 理悲情。
己亥杂诗

主题:诗人抒发了辞官离京 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 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 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 格 和献身精神。

哲理: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诗人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 已逝,如“落红”一般。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诗人用比喻手法,以 “落红”自比。落红,本指脱 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 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 为独香,而为护花。这表现诗 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 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游山西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由上联写景转入 写人、事,描摹了一幅 农村风俗画,充满着丰 收的期待整个乡村洋 溢着热闹、喜庆的气 氛。
游山西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 主人殷勤客人留恋。 这不仅说明了诗人与 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 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 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 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 情。
望岳

主题:从不同角度描绘 了泰山的崇高雄奇,以泰 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 以山之雄伟衬托诗人志 向之远大,表达了一种高 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 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 进取精神。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接着,诗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悲从中来,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句运用设问从远望的角度来写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得见,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和历史悠久。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于与秀丽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阴阳割昏晓:割是分开的意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比做刀,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泰山上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

诗人目不转睛的欣赏,泰山上归鸟回旋,飞还山林,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令人震撼的力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总有一天我终要顶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决心有朝一日,登山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这是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体现表现出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写出了山和塔的高峻。

“闻说鸡鸣见日升”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的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

浮云是遮不住我的视野的。

这句话运用典故,直抒胸臆。

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及古诗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及古诗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及古诗知识点一、《登幽州台歌》1、XXX,XXX,唐代文学家。

2、“古人”指的是古代像XXX那样贤明的君主,“来者”指后世贤明的君主。

3、XXX: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独”字“独”指孤独一人。

一大一小形成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孤寂苦闷之情。

4、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XXX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苦闷之情。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5.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像XXX那样贤明的君主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6.“念天地之悠悠,XXX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了解: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配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二、《望岳》1.XXX,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XXX,后人也称之为XXX,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XXX并称“XXX”。

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XXX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作“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杜工部集》。

XXX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魔难,个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全诗以“望”字展开,从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赞扬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气势3.颔联写近望的景象,其中“割”“钟”用的好。

请简要分析。

钟:运用拟人,形象写出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到泰山。

生动的突出泰山神奇秀丽.表达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割:运用夸张和拟人,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4.分析“一览众山小”中“小”的妙用。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夜雨寄北》和《满江红》。

1. 教材章节:第三单元《古代诗歌五首》2. 详细内容:(1)杜甫的《登高》: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在长江边吟咏思乡之情。

(2)刘禹锡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破坏,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3)白居易的《卖油翁》:讲述了一个卖油翁诚信为本,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5)岳飞的《满江红》:通过对南宋初期抗金战争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把握五首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诗人简介: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登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2)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寓意,体会诗人的世态炎凉。

(3)探讨《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学习诚信为本的品质。

(4)解读《夜雨寄北》的思念之情,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5)赏析《满江红》的豪放风格,了解诗人的民族气节。

5.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

(2)解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寓意。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首以“思乡”为主题的古代诗歌。

部编版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最新

部编版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最新

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常用以形容陷入
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2021/5/27
4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5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 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 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 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 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2021/5/27
26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1/5/27
27
字词解读: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2021/5/27
28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 以看见旭日升起。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202别1/5/2”7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3
写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遍游中国的大江 南北。《望岳》这组诗是在他24岁时 写成的。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 早的一首。杜甫《望岳》共三首,分 别咏东岳,南岳,西岳。
2021/5/27
14
你知道“五岳”吗?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1/5/27
37
陆游
2021/5/27
38
作者简介:
2021/5/27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风俗美
颈联表达了江南农村春 社日的热闹景象。读者 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 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 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 民的热爱。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 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 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诗人 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 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 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 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 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 象跃然纸上。
风景美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 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 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 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假 设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 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表达了宋诗特有 的理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 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名词作动词,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
诗词赏析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首联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
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
作了有力的铺垫。 “足鸡豚〞形容农家待客的菜
肴极为丰富,照应“丰〞字,暗示出农民又过了一
个丰收年。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 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朗读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01
思考
02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古诗中有提到大雁的诗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第二章
苏堤春晓
雷峰夕照 雷峰塔与《白蛇传》这一美丽的 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破坏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婚姻,并将白娘子禁锢在雷峰塔下.许多年后,修炼成功的小青蛇战败了法海 ,白娘子终于被救了出来.现遗址仍在 南屏山上 。
三潭印月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02
然而游子却只能忍受“古道西风瘦马”加上“夕阳西下”,你想想游子的心理活动又会是怎样的呢?
01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本文的主旨。断肠人在天涯是怎样一种感受?你能说说“断肠人”在想些什么?
01
断肠人在天涯是一种孤独寂寞、心酸苦楚的感受。面对着深秋的景致,时近黄昏,游子在思念属于自己的家乡,充满了客愁和乡思。
古代诗歌四首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古代诗歌五首主旨1. 《静夜思》——感叹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虚幻•作者:李白•主旨: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场景,表达人类对时光的感慨和生活的虚幻感。

作者在静谧的夜晚,借助与月亮的对话,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所面临的变化。

2. 《登鹳雀楼》——抒发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作者:王之涣•主旨: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美景和远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追求卓越的志向。

3. 《江雪》——抒情描写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作者:柳宗元•主旨:通过描绘江雪下雪的壮丽景象,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情感结合,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和自我陶醉的追求。

4. 《花非花》——儿女情长与生命无常的对比•作者:李清照•主旨:通过抒发对旧时美好回忆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情流转的感慨,展示了人们对爱与时光的珍视。

5. 《江南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欢乐•作者:杨万里•主旨:通过极富生动力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观赏,以及对人生欢乐和享受的向往。

以上是五首古代诗歌的主旨简要介绍。

每首诗歌都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时光的描绘,传达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体验。

这些古代诗歌在语言和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 《静夜思》——感叹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虚幻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场景,表达了人类对时光的感慨和生活的虚幻感。

夜晚,特别是寂静的夜晚,让人更容易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所面临的变化。

李白通过与月亮的对话,抒发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虚幻性的思考。

这首诗歌给人一种宁静和遥远的感觉,让读者深陷其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所追求的价值。

2. 《登鹳雀楼》——抒发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美景和远方,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卓越的追求。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追求卓越的意愿。

王之涣的诗歌给人一种宏大和激情的感觉,激发了读者内心的壮志和对未来的期许。

古代诗歌五首ppt完美版课件

古代诗歌五首ppt完美版课件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悠悠( ) 怆然( )涕( )岱宗( ) 决眦( ) 凌( )吟鞭( ) 遮( ) 拄杖( )叩门( ) 豚( ) 箫鼓( )缘( ) 衣冠( ) 天涯( )
yōu
chuànɡ
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己亥杂诗
辞官南归
不甘沉沦为国效力
表明心志
失落离愁
甘愿奉献
离情浩荡肠断天涯
落红有情化泥护花
拓展延伸
望岳三首·其二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闻:听说。
千寻:极言塔高。形容高耸。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学习《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一、新课导入
古诗的美,美在韵律,平长仄短、仄抑平扬,铿锵有力, 慷慨激昂,低吟浅唱;古诗的美,美在语言,妙用一字, 境界全出;古诗的美,美在意境,或美丽苍凉,或雄浑凄 清,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领略一番古诗的美吧 !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20 古代诗歌五首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 ,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 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 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 和审美情趣。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 ,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 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三)深层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 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表现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胸怀 。 3.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 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 “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两句 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赏读《登幽州台歌》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提示:本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 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 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 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 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背景链接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 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 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 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 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 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 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 736 ),二十四 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 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三)深层探究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交流点拨】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 ,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 的心头。
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 深层的精神?
【交流点拨】 ( 1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 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 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 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独寂寞苦闷袭上心头,不禁 “怆然而涕下”! ( 2 )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 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 的积极精神。
( 3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 )夏,诗 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 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 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 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3.背景链接
(1)《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 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 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 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 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 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 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 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 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四)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登飞来峰
借情喻理
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四、拓展延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 哲理?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 志的诗句? 【交流点拨】 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启示: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决定 ”,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深层探究
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呢? 【交流点拨】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 地来烘托(反衬)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
【交流点拨】“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 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 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 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 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 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 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chuàng)
岱宗( dài )
涕下( tì )
决眦( zì )
2.作者简介 (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 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 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 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 ,入狱,忧愤而死。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 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
登幽州台歌
人教版本语文学科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
小结
自 塑 形 象 抒 发 情 感
以 时 空 作 背 景
从 时 间 的 角 度
时间
前 不见 古人,
时间
后 不见 来者。
念 天地 之 悠悠, 独 怆然 而 涕下!
空间
抒情
赏读《望岳》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 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 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 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 有《杜工部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 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 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2)前: 过去。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 指燕昭王。 (4)念: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悠悠: (6)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7)涕: 眼泪。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鸡豚( tún ) 叩门( kòu )
箫鼓( xiāo)
吟鞭 (yín biān)
2.作者简介
( 1 )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 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 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 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 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 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3)如何: 怎么样。 (4)造化:神奇秀丽。
(7)荡胸:使心胸震荡。
(8)曾: 同“层”,重叠。 (9)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 (10)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绝顶: 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 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 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 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 我)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由 望 到 想
赏读《登飞来峰》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 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 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 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 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 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 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