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鸬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鸬鹚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生字词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深入了解某一动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懂得感恩,珍惜与动物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鸬鹚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鸬鹚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有关鸬鹚的资料,了解其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鸬鹚资料。

(3)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解释。

(3)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4. 深入了解鸬鹚(1)学生分享自己对鸬鹚的了解。

(2)教师展示有关鸬鹚的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3)讨论鸬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鸬鹚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特点,下周分享。

2.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

(2)与家人分享所学,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鸬鹚》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相应的汉字书写;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记忆和书写。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图片导入: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b.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对鸬鹚的了解和认识。

2. 生词学习a.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

b. 集体认读: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讲解词义。

c.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进行生生互动问答。

3. 课文理解a. 学生自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b. 分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深层含义。

c.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b.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生词复习:通过生词卡片,进行生生互动问答。

b. 课文回顾:让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a. 细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b.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c.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启示。

3. 情感教育a. 案例分析:讲解鸬鹚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b.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鸬鹚及其生存环境。

c. 汇报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提出保护措施。

4. 课堂小结b.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预想,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章:生词学习2.1 教学目标掌握《鸬鹚》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2.2 教学内容分析《鸬鹚》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生词和短语,并提供例句进行解释。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纠正发音。

第三章:文本解析理解《鸬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内容解读《鸬鹚》课文,理解其中的事件和角色。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场景的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供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的工具和材料。

4.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或制作相关的手工艺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提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6.3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能力。

《鸬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鸬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鸬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鸬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课文描画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寂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在湖面捕鱼。

课文按情况进展顺序分为3段。

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写在安静的湖面上,鸬鹚等待着渔人捕鱼的命令。

第2—4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安静。

第5—7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又复原了安静。

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终止,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画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抓住重点词,明白得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三、设计思路学习语文要:重感悟.重积存.重迁移.重乐趣.重适应.本课的教学,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在一定的教学单位时刻内,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相应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学习预备采纳多媒体课件教学五、学习过程(一) 复习引入,积存知识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课件:鸬鹚图学习了第一段课件:湖面安静图你学了第一段后有一种如何样的感受?生: 我的感受是湖面专门静,也专门漂亮。

2、是的,这是一种漂亮的宁静,你想把这种物静人宁的漂亮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让我们借助重点词句美美的把第一段背背。

课件:音乐湖面平的像镜子,岸边垂柳和稻田,渔船浮在湖面上。

渔人悠然吸着烟,鸬鹚列队等命令。

板书:静(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背诵)(二)课件演示,抓重点词,感悟明白得课文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如何样的命令?请你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来。

生: 那个命令确实是:一抹师:你真会读书。

请你把“一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二次。

(学生板书,师提醒“末”上横长,下横短)师:“一抹”是什么意思?生: 确实是轻轻一擦的意思师:对,那“抹”还能够换成什么词?生: 可换成“挥”、“扫”、“擦、赶、拍、敲、、、、、、、、”(依照交流板书这些词)2、课文什么缘故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了?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

四年级语文:21《鸬鹚》(教学实录)

四年级语文:21《鸬鹚》(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四年级语文:21《鸬鹚》(教学实录)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四年级语文:21《鸬鹚》(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望无垠”“悠然”等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鱼的,作者又是怎样依照时间顺序,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平静的变化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课文的第一二段。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教(学)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启1.出示渔人用鸬鹚捕鱼图,激趣后教师导语揭题,板书课题。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和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1.清大家参照学习目标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三条自学。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1.学生按先整体再重点观察近处人、物的顺序指出图中画的景物。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注意“舷”字读音、“抹”字字形和“囊”字的笔画(22笔)。

3.学生汇报新词理解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悠然:悠闲安适的样子。

粼粼:水色明净,闪闪发光。

袅袅:细和柔弱的样子。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分段及段意,教师点拨订正。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鸬鹚捕鱼前湖面非常平静;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鸬鹚捕鱼的动态景观;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老渔翁回去了,湖面恢复了平静。

《鸬鹚》教案(优秀9篇)

《鸬鹚》教案(优秀9篇)

《鸬鹚》教案(优秀9篇)《鸬鹚》篇一教学要求: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边有______(3)湖的远处有______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6、齐读第二段。

《鸬鹚》教学设计15篇

《鸬鹚》教学设计15篇

《鸬鹚》教学设计15篇《鸬鹚》教学设计15篇《鸬鹚》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1、揭题,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鸬鹚》。

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

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

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5、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

(“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鸬鹚》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鸬鹚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鸬鹚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学生分享自己对鸬鹚的了解。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鸬鹚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鸬鹚?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3.教师提问:作者在观察鸬鹚时,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只小动物(如小鸟、小狗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学生根据观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3.教师挑选几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仿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鸬鹚的喜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意识。

3.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4.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实录片断1.教师出示鸬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生1:鸬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嘴巴很长,像一把尖刀。

生2:鸬鹚的眼睛很亮,看起来很聪明。

2.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鸬鹚?生3:因为鸬鹚很漂亮,也很聪明。

《鸬鹚》教案及教学实录

《鸬鹚》教案及教学实录

《鸬鹚》教案及教学实录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鸬鹚》教案及教学实录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鸬鹚》教案及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初识鸬鹚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

谁来读读课题?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

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

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

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整体感受水乡情韵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共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一至五自然段。

教师注意正音。

例如:这个地方没读好。

不要紧,你可以请一位同学帮你读。

这个词语没念准,请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没念通,听老师读。

这个新词念得非常准,咱们听他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比较长,你能读得这样通顺,可见你平时对朗读是化了功夫的。

咱们请他再念一遍。

整段话没念错一个字,真不简单。

这样长的一段话,能够念得这样通顺,这样连贯,可见你读书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

三、优美的聚焦1、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2、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诵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诗人对鸬鹚的描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鸬鹚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鸬鹚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江水”、“鸬鹚”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改进。

5.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鸬鹚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抒情或议论任一角度。

8. 板书设计:《鸬鹚》江水-清澈鸬鹚--捕鱼诗人--喜悦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可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10. 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鸬鹚的图片、诗歌全文及其注释、朗读示范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鸬鹚为题材,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

鸬鹚教学实录

鸬鹚教学实录

鸬鹚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咱们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鸬鹚”)见过鸬鹚吗?生:(多数表示没见过。

)师:鸬鹚长什么模样儿?想看吗?生:(齐答)想!师:(课件呈现鸬鹚的多幅照片。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捕鱼的高手!来,跟鸬鹚打声招呼——生1:鸬鹚。

师:读得挺好嘛!谁还想打招呼?请举手,把手举高些。

生2:你好!鸬鹚。

师:声音非常响亮,鸬鹚听了一定很高兴。

生3:哈罗!鸬鹚。

师:真棒!不但声音响亮,而且“鹚”的平舌音念得特别清晰。

就不知这鸬鹚听不听得懂外国招呼?(众笑)生4:亲爱的鸬鹚,咱们交个朋友吧!师:对不起,亲爱的,你先把鸬鹚的名字叫准了,咱们再交朋友吧。

(众大笑)生4:鸬鹚。

师:再叫一声。

生4:鸬鹚。

师:好!这就和你交朋友!还有谁也想跟鸬鹚交朋友?(学生纷纷举手)来!咱们一起跟鸬鹚打声招呼——生:(齐读)鸬鹚。

师:同学们,对鸬鹚,你都了解些什么呢?生1:我知道鸬鹚是一种捕鱼的动物。

师:没错,一种捕鱼的水鸟。

生2:我知道鸬鹚有一个鼓鼓的喉咙,捉到的鱼就装在喉咙里面。

师:那个鼓鼓的东西叫做“喉囊”。

(播放“鸬鹚”课件)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特别鼓,是吧?鸬鹚是一种水鸟,它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又非常喜欢吃鱼。

所以,在鸬鹚捕鱼之前,渔人要用一根绳子把它的脖子拴住,不让它们把鱼吃进去,拴在哪儿呢?就拴在喉囊的下面。

“喉囊”这两个字非常难写,你们先看老师写一遍,“喉”字中间没有那一竖啊,然后注意这个“囊”字,“囊”字更难写,笔划非常多,上面要写得扁一点,要宽一点,好象一顶帽子,把下面的东西全部盖起来,看仔细了吗?生:(齐答)看仔细了。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找到鸬鹚的插图,在合适的地方把“喉囊”写两遍。

生:(练写“喉囊”两字。

)师:对鸬鹚,你们还知道些什么?生1:鸬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鱼鹰。

生2:我知道鸬鹚生活在江南水乡。

生3:有的人家专门训练一群鸬鹚,然后就靠鸬鹚捕鱼来生活。

师:我知道大家对鸬鹚非常感兴趣,同学们一看鸬鹚就知道它是一种捕鱼的鸟。

[鸬鹚名师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鸬鹚名师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鸬鹚名师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鸬鹚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今日咱们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鸬鹚')见过鸬鹚吗?生:(多数表示没见过。

)师:鸬鹚长什么模样儿?想看吗?生:(齐答)想!师:(课件呈现鸬鹚的多幅照片。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捕鱼的高手!来,跟鸬鹚打声招呼生1:鸬鹚。

师:读得挺好嘛!谁还想打招呼?请举手,把手举高些。

生2:你好!鸬鹚。

师:声音特别洪亮,鸬鹚听了肯定很兴奋。

生3:哈罗!鸬鹚。

师:真棒!不但声音洪亮,而且"鹚'的平舌音念得特殊清楚。

就不知这鸬鹚听不听得懂外国招呼?(众笑) 生4:友爱的鸬鹚,咱们交个伴侣吧!师:对不起,友爱的,你先把鸬鹚的名字叫准了,咱们再交伴侣吧。

(众大笑)生4:鸬鹚。

师:再叫一声。

生4:鸬鹚。

师:好!这就和你交伴侣!还有谁也想跟鸬鹚交伴侣?(同学纷纷举手)来!咱们一起跟鸬鹚打声招呼生:(齐读)鸬鹚。

师:同学们,对鸬鹚,你都了解些什么呢?生1:我知道鸬鹚是一种捕鱼的动物。

师:没错,一种捕鱼的水鸟。

生2:我知道鸬鹚有一个鼓鼓的喉咙,捉到的鱼就装在喉咙里面。

师:那个鼓鼓的东西叫做"喉囊'。

(播放"鸬鹚'课件)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特殊鼓,是吧?鸬鹚是一种水鸟,它捕鱼的本事特殊高,又特别喜爱吃鱼。

所以,在鸬鹚捕鱼之前,渔人要用一根绳子把它的脖子拴住,不让它们把鱼吃进去,拴在哪儿呢?就拴在喉囊的下面。

"喉囊'这两个字特别难写,你们先看老师写一遍,"喉'字中间没有那一竖啊,然后留意这个"囊'字,"囊'字更难写,笔划特别多,上面要写得扁一点,要宽一点,好象一顶帽子,把下面的东西全部盖起来,看认真了吗?生:(齐答)看认真了。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找到鸬鹚的插图,在合适的地方把"喉囊'写两遍。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鸬鹚》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一一、体会湖面的变化(一)朗读课文。

简单说说在不同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湖面的静态。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写了湖面,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一句把什么比作镜子,它怎么会像一面镜子?生: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风。

师:能联系天气,体会湖面的平静,好。

平的东西很多,比如墙壁、桌面。

要像镜子,还得怎样?生:还要很亮。

夕阳照在小湖上,湖面很亮。

师:夕阳照着平静的小湖,湖面水平如镜,多美呀,朗读体会。

(三)体会湖面的动态1.从第二自然段找到写湖面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有了这变化,湖面还美吗?生:(有的说)美;(有的说)不美。

师:美不美,要从词句来体会。

看下面的填空:荡起的( )( )的波纹课文用哪两个词语形容波纹,形容了什么?生:“一圈圈”、“粼粼”。

生:“一圈圈”形容波纹很多,是一圈套着一圈,很多很多圈。

生:“粼粼”形容波纹很明净。

师:(用双手比划波纹由小到大,从里向外一圈圈荡开的样子)想象,这样荡起的波纹像什么?生:像开花似的。

师:像开了什么样的花呢?对着上面的填空,把下面的空填上:像盛开的( )( )的大花。

生:“一朵花”生:“美丽”师:把上下两句填空连起来,体会湖面出现了波纹美不美。

生:荡起的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像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大花。

师:多美呀!再看浪花,也通过填空来体会:无数的( )跳跃的浪花,像( )的( )花。

先体会浪花的特点,再想象这样的浪花像什么。

生:浪花很亮,闪闪发光。

师:为什么是晶莹闪光的?生:因为夕阳的柔光给照的。

师:这明亮晶莹的浪花像什么花?生:宝石花。

生:水晶花。

师:好,把这个句子的空都填上,体会浪花美不美?生:无数的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像数不清的宝石花。

师:好,“数不清”与“无数”相对,“宝石花”是对“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的生动比喻。

现在再考虑,变得不平静的湖面美不美呢?生:(异口同声)美!(四)从湖面的变化,认识小湖的美。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鸬鹚的外貌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述的鸬鹚捕鱼技巧的理解与描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鸬鹚》的PPT或黑板。

2. 准备生字词卡片。

3. 准备与鸬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鸬鹚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鸬鹚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鸬鹚捕鱼的技巧。

(2)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4.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年级语文《鸬鹚》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鸬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鸬鹚》一、教学目标:1.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力,并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意思以及情感。

2.通过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意思。

2.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先与学生聊一聊他们身边的鸟,让学生展开他们对鸟的认识和了解的讨论。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关于鸬鹚的图片,并提醒学生观察这只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

3.分组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之间分配不同的小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寻找相关的信息。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问题,例如“鸬鹚有什么样的外形特征?”、“鸬鹚是怎样抓鱼的?”、“鸬鹚的生活习性有哪些?”等等。

4.整合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并请其他小组提问或补充。

5.课文解读(15分钟)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并解读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6.让学生表达(20分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写一篇关于鸬鹚的文章。

教师可以给一些开放性的提问,例如“你在哪里看到过鸬鹚?”、“你对鸬鹚的印象是什么?”等等。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7.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随机选几篇让同学进行评议。

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合作和整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互相交流和学习。

同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不仅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 兴趣,认真听讲,主动思考。
反馈与提问
学生能够及时提出疑问,教师 给予耐心解答。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达成
教师基本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鸬鹚 》这篇课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思维能力。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提问,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 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模仿《 鸬鹚》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篇 小说,要求情节紧凑、描写生动
,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延伸阅读推荐
《动物世界》
一本介绍各种动物的科普读物, 有助于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和特点,增强对故事,通过讲述小 王子的冒险经历,探讨了生命、爱 与成长等主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 考人生的意义。
《海底两万里》
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海 底世界的探险经历,有助于拓展学 生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知识目标
掌握《鸬鹚》的文学特点、写作技巧和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 爱。
课程安排
时间安排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 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内容安排
按照背景介绍、文本阅读、分 析讲解、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 。
互动安排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授课教师:
2024-01-04

CONTENCT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录 • 课堂评析 • 总结与反思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鸬鹚、渔夫、船、诱、捉、鱼、填饱、偷懒、喂养”等;(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3)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渔夫与鸬鹚之间的深厚感情;(2)学生能够体会到勤劳、善良、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理解;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3.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2.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和运用;3.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生词卡片;3. 图片素材;4. 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鸬鹚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鸬鹚与人类的关系,引出课文主题。

2. 生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读音和词义;(2)通过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3)用生词造句,巩固生词的使用。

3. 课文朗读:(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全班一起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3)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的表现。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大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勤劳、善良、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3)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六、教学拓展1. 故事续编:(1)学生分组,每组续编一个关于渔夫和鸬鹚的新故事;(2)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小组的故事;(3)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鸬鹚》教学设
计(课堂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鸬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之七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 能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会课文中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各写一句话。

4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悠悠、柔光、炊烟”等词语的理解。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看图认识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它的喉下的皮肤能扩大成囊状,把捕得的鱼放在囊内。

课文就是写鸬鹚捕鱼的经过。

2.听课文录音,听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检查正音,正确书写。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垠,yín炊chuī,柔。

rón
注童以下字的书写:
喉——右边不要多一竖。

囊——书写笔顺,共22面。

4,学习生字词。

夕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一望无垠:一跟望不到边。

堰:边界;边际。

船舷:船两侧的边。

抹:轻轻地擦。

柔光:柔和的光线。

课文指夕阳在湖面上的反光。

“柔”的反义词是“刚”。

喉:咽喉,喉咙。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袅袅地:动作直观。

拣:动作直观。

抛:动作直观。

痕:痕迹。

波痕,指波浪的痕迹。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 自由读课文,按提纲把课文分成3部分:(1)鸬鹚等待渔人捕鱼的命令;<2)渔人指挥鸬鹚捕鱼;(3)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
船回去了。

指导学生用“//”在书上做记号。

6.齐读课文。

7.作业:(作业本)第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找出第1自然段的重点词句,能复述第1自然段。

2.感情朗读第l、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第1自然段。

(1)用“——”划出这一段写了哪些事物。

(2)用”——”划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1)着重解释几个比较难的生词。

“一望无垠”形容一大片的稻田;“悠悠”写出了渔人悠闲舒适的神情。

(2)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填表。

事物描写事物的重点词句
夕阳湖面岸边稻田渔人鸬鹚照在小湖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垂柳一望无垠船尾悠然像士兵等待命令
4.学生再读课文,看板书和挂图试背课文第1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作简略点拨。

(1)读准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

(2)说一说“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一抹”是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轻轻一擦。

说明渔人的动作十分轻巧,而鸬鹚则训练有素,“一抹”便成了命令鸬鹊下水捕鱼的信号。

)
{3)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事物?与第1自然段相比.都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板书。

)
事物第1自然段——静第2自然段——动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站起来一抹
鸬鹊站在船舷等待命令钻进水里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荡起波纹
6.作业。

(1)朗读第1、2自然段,利用板书背诵第1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第1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渔民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读生字卡片,完成(作业本)第2题。

2.默读3、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逐题讨论。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写鸬鹚和渔人怎样捕鱼。

)
(2)从什么地方看出渔人捕鱼动作十分热练? (一把抓住,挤出,甩进。

)
(3)从什么地方看出鸬鹚训练有素?(鸬鹚不断地跳上船。

)
3 学习课文第5至?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5自然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食前,为什么要写“炊烟”?(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渔人该收工了。

)
②“波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波痕”这个词语?(渔船渐渐地远去,在湖面上激起的波纹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用“波痕”。

)
①找出全篇课文中四次写到期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话要用“恢复”这个词语。

课文中的四句话是:
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苗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从中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由于鸬鹚捕鱼,使湖面不平静,捕鱼结束后,湖面又变得平静,所以用“恢复”一词。

4.把3至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
停顿。

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朗读全文,试背第1自然段。

6.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2至4自然段。

7.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题。

当堂反馈,纠正错误。

选做第7题。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