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国省干线公路由新建工程逐渐转变为改扩建及大修工程,原有沥青路面的维修与利用方案成为道路改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处理中的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runk highway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by the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renovation, expansion and overhaul project, the maintenance and utilization program of original asphalt pavement becomes the key issues in the roa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with stabilized cement to the old asphalt pavement treatment with project instance.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with stabilized c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11-02

————————————

作者简介:周松涛(1979-),男,安徽阜阳人,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方向为交通土建工程。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国省干线路网已日趋完善,新建项目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改扩建及大修工程。沥青路面基层大部分采用半刚性材料,目前道路出现的病害多是由于基层开裂、破碎以及强度不足等引起,需补强改善。过去的做法是将面层和基层一并挖除,然后再重新做基层和面层,这样不仅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工期较长、污染环境,并且需要长时间中断交通,给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带来不便。为解决现有传统养护改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国道105太和北段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处理。以下就国道105太和北段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做一阐述。

1 工程概况

1.1 老路概况为了合理的选择维修方案,确定道路结构组合形式及老路冷再生厚度,我们对老路现状进行了调查及检测。国道105太和北段是国家公路网京珠线的一部分,位于太和县城以北,是连接阜阳与亳州的重要道路,也是阜阳北大门的重要出口路,路面宽度14米,路基全宽17米,路面结构形式为7cm沥青混凝土+20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10%石灰稳定土。由于近年来该段道路交通量骤增,尤其是超载车辆的影响,往北去以运送淮河的砂料车为主,往南去以运送淮北的石料车为主,该段道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龟裂、破碎、坑槽、沉陷、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等。根据检测结果,老路路面状况指数为41,评定等级为次;老路平均弯沉值为75(10-2mm),弯沉值标准差为47(10-2mm),代表弯沉

值为152(10-2mm);路面强度指数为0.21,评定等级为差。

1.2 维修方案的确定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规定,结合老路检测结果,以上路段需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由于老路病害多是由于基层开裂、破碎以及强度不足等引起,大修时需一并处理,为了解决将旧路挖除重建而存在的建筑废料的运输和堆放问题,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提高基层的整体性能,为铺筑上层路面结构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增强新建路面使用性能的可靠性,本次大修采用先对老路进行就地冷再生然后加铺结构层的方案。

2 结构组合设计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结构层设

计基本相同,针对老路改建及大修而言,应充分翔实的调查收集老路交通量资料,合理的确定增长率,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结合设计路面等级和类型,计算设计弯沉值,从而确定冷再生厚度。本工程为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经计算一个车道上设计年限内累计轴载692.0697×104轴次(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车道设计弯沉值为31.7(10-2mm),结构组合为3cm厚ac-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23cm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

3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级配设计

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施工前,在原道路上取有代表性的铣刨料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试验,对于有机质含量超过2%

或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旧路混合料,不得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其颗粒组成应在表1所列范围内。对级配不良的铣刨旧料,应通过参加部分新料以改善其级配。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32.5级的水泥,水泥剂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应不低于3%,不大于5%,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应≥2mpa,压实度不小于97%。

4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

4.1 铺筑试验段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现场试拌确定再生机械的操作工艺、行走速度、钻子速度,考察再生料的各项指标,验证再生料的级配,确定压实机械组合、压实工艺、碾压速度及变数,了解再生后老路的膨胀率。试验段的长度应不短于200m,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进行选取,使试验段要具有代表性。再生时应严格控制再生深度,如遇问题应及时解决。

4.2 施工

4.2.1 施工准备冷再生全面施工前,应备足施工所需各种材料,并按规定进行抽检,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拒收。根据试验段结果,配备合适的人员及机械以满足大面积基层施工需要。施工前应再次检测老路弯沉,并进行老路病害调查,对弯沉特异点及由底基层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