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日期:2013-2-8 9:17:00点击数:1589

刘红枚

一.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写作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语文教改的成败。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

我国传统作文中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写作技巧——学生动笔写——老师批改三步骤为主。在老师讲完技巧后,很多学生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搜肠刮肚地想作文素材。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不积极,兴趣低。不少学生不喜欢做作文,把作文当成是替老师做作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低,害怕作文、讨厌作文、躲避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低下。绝大多数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高耗低效的无奈状态:作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失衡,教师以其主体性压迫或取代学生主体性,学生自主活动缺失,创造力缺乏;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面对这种情况,构建自主、开放、实践的“活动作文教学”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一些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如“观察——分析——表达”作文教学模式、“语言与思维结合”作文教学模式、“情境作文”教学模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等。他们在不同的方面推进了作文教学的改革。但在挖掘学生内动力方面,仍然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诞生活动作文教学新模式的深层原因与现实基础。

二.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作文教学中的活动,我们认为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活动。显性活动又叫外显活动,是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外在活动。隐性活动又叫内隐活动,即学生的思维活动。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两种学生活动作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作文教学意义上的活动遍及教学全过程,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活动对作文教学具有如下价值和意义。

1. 带领学生脱离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窘境

相关资料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无话可说是一种常态。无话可说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文时拼凑、堆砌辞藻等现象的发生。还有部分学生在写作前想方设法背范文,套作范文,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乏味可陈。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确实,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在深刻

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上有所建树,才能够在学生的内部世界形成一种写作的冲动,进而让这种写作冲动转化为写作行为。活动式作文教学利用活动诱发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能促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作文,从而带领学生脱离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窘境。

2. 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

作文教学在根本上而言,应着眼“以人的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的基础。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是通过内隐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与,并在活动中发展的。”正如苏联教育家研究定论,活动是人的意识发展与个性养成的基础(列昂节夫1975《活动•意识•个性》),更有断言“活动之外不存在发展”(巴拉诺夫等1976年《教育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显然是生成与发展主体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为人生、为生活的一种生命活动,是生命本质的张扬。活动式作文教学以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种活动形式组织作文教学,着眼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内隐和外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世界、人生、自我等有所感有所思,进而外化为真切的文字,这是生命的灵动的张扬和生命意识的流露。

3.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是这样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阶段目标”中对语文活动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指导定势,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上内容对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和规定。活动式作文教学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落实。

4.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作文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尽管不少专家、教师都在作文教学上付出过艰辛的努力,作过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这只是一些点,没能形成面,我们所做的努力很多时候往往仅限于一时一地,在某个课堂上行之有效,但却不能推广开来;或者换个时间和地点,教学的对象一变,往往就不能奏效了。因此也就没能真正改变作文教学散乱、无序、低效的状态。我们期望能建立从初一到高三的活动式作文教学序列模式,并通过建立该模式促使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教学在集中性、序列性、高效性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资料:

1. 彭小明,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1卷。

2. 朱碧红,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实施报告[O].

/s/blog_507115470100846k.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