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学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目前,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教育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在各校全面铺开。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根本目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
笔者认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他所提出的方法论也有必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体会,谈一些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的观。
叶老就教学目的提出,“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 “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略谈学习国文》)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的结果,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更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观。
叶老反对灌输教学,他认为“滔滔汩汩连续到三十五十分钟,往往不及简单扼要地讲五分十分钟容易使学生印入得深切。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等。
在操作上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教师的行为,如果“学生习惯未成,功力未到,恐怕他们提不出什么”,教师“就有了给他们提示问题的必要。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等等。
因此,在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就是要通过研究“教”的方式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方面的素质。
二、叶圣陶所提倡的课堂教学基本方法
1、自学指导法。
预习是一切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预习的事项无非是翻查、分析、综合、体会、申度之类,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导。
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天君。
” (《论国文精读不只是逐句讲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如何让学生重视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呢?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但预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持久、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以学生自学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放”),最终使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能够形成并不断发展。
2、问题教学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或形式。
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能力。
我们提倡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比教师多,但“学生习惯未成,功力未到,恐怕他们提不出什么”,所以教师要“给他们提示问题”。
但教师提问不宜太深,也不宜太多,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时间。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所提问题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即把知识融入生活,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方法。
3、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发展交往与审美的一种方法。
叶老也赞道:“上课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和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 (《精
读指导举隅》前言)笔者则进一步认为,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但在“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但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
”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教师要把好最后一关。
4、经典训练法。
叶老说过:“能够跟经典有所接触总比完全不接触好。
”他还进一步认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经典常谈》序)结合叶老的教材范例说,我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可以看作经典的一部分。
要以教材为范例,把知识扩展到课外;以课堂为基地,把教学扩展到课外。
另外,我们还应该从生活中寻找“经典”事例,作为学生的训练材料,以达到叶老提出的“贵能令反三,触处自引伸”(《语文教学二十韵》)的境界。
三、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方法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结合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于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不是简单地你教我学,你问我答,而是教学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劳动要通过学生的行动,才能收到实效。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并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2、要密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制作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校不再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作为教师要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我国古代也有“受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的说法,因此,可以说,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会使人终身受益。
3、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
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语言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仅仅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际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在课堂上可安排多读一些生动、幽默的读物,逐步提高阅读的质和量。
因此要求学生“不断地学,不断地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事”(《认识学习语文》)。
4、我们不提倡讲授法,并不是完全反对它。
讲授要简明扼要,“即使教材特别繁复,非滔滔汩汩连续到三十五十分钟不可,也得在发挥完毕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要……让学生把散开的钱都穿起来……让他们牢牢记住”(《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改善又必须以教师的正确行为(即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
因此,在运用叶老教学思想方法论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正确选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正确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多种适合学生特点、有利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逐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