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合集下载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脑部图像。

脑部MRI检查报告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脑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解释脑部MRI检查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

一、MRI扫描方法MRI扫描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的序列,常见的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序列等。

这些序列在检查过程中提供了不同的对比度和信息,有助于医生确定脑部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异常。

二、脑部结构1. 大脑MRI图像中,大脑可以被分为脑皮质和脑白质。

脑皮质是位于大脑表面的灰质组织,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脑白质则由神经纤维束组成,承担信号传递的任务。

2. 脑室系统脑室是脑内的液体腔体,分为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室的扩张情况,以诊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问题。

3. 小脑和脑干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对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MRI可以观察到小脑和脑干的结构和异常。

4. 垂体和松果体垂体和松果体是脑内两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MRI可以检测它们的形态和体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三、脑部异常指标解读1. 异常信号MRI图像中,异常信号通常表现为增强信号或降低信号。

增强信号可能暗示疾病或病变,如肿瘤等。

降低信号可能暗示出血、感染或梗死等。

2. 结构改变包括脑部缺损、脑萎缩、囊肿等结构改变。

脑部缺损可能是因为创伤、手术或病变所致。

脑萎缩则意味着脑组织的变性和退化。

囊肿通常是液体充满的囊状结构,MRI可以辨认其性质和位置。

3. 血管异常MRI技术可以提供大脑血管的清晰成像,以帮助检测血管异常。

动脉瘤、动脉硬化和脑血管堵塞等疾病都可以通过MRI图像明确诊断。

4. 脑肿瘤MRI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测脑肿瘤的方法。

MRI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通过对比增强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其性质。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小脑囊性肿瘤的MRI影像学分析

小脑囊性肿瘤的MRI影像学分析

岁, 中位 年 龄 3 2 . 5岁 。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 、 头痛 、 呕吐 、 小 脑
共济失调 、 视 力模 糊 等 。
1 . 2 检 查 方 法
髓 母 细 胞 瘤 5例 中 , 3例 位 于 小 脑 蚓 部 ( 图3 ) ,见 于 l 3 岁 以下 儿 童 ; 2例 位 于小 脑 左 侧 半 球 , 见于 3 0 、 3 5岁 成 人 。全 部病例病灶单发 , 出 现不 同程 度 的不 规 则 坏 死 、 囊变 。 MR I 平 扫: 病灶T WI 呈 略 低 或 等 信 号及 囊样 更低 信 号 , T j WI 呈 不 均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0 6 2 ( 2 0 1 3 ) 0 8 - 0 5 8 3 - - 0 3
小 脑 囊 性 肿 瘤 可 以起 源 于 小 脑 本 身 , 也 可 以 由 其 它 部 位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幕 上 脑 积 水 , 以发 生 在 小 脑 蚓 部 者 明 显 。
2 结 果

H e n g y a n g H u n a n 4 2 1 0 0 2 ,
【 摘要】 目的: 分 析 不 同性 质 的 小脑 囊 性 肿 瘤 的 MR I 影像表现 , 旨在 提 高 对 小 脑 囊 性 肿 瘤 的诊 断水 平 。 方 法 : 对3 5例 在 我 院经 手术 病 理 证 实 的小 脑囊 性肿 瘤 的 临床 资料 与 MR I 影像 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 毛 细胞 型 星形 细 胞 瘤 1 2例 , 血 管 母 细 胞 瘤 1 1 例, 髓 母 细 胞 瘤 5例 , 转 移瘤 7例 。 它们 在 MR I 影 像 中 有一 定 的共 性 , 也 有 各 自的 特 性 , 主要 表 现 在 肿 瘤 的 形 态 、 瘤 周 水 肿 的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2015年第02期饮食保健ERCP 和EST 是安全的袁不会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遥Kelly 等认为早期或超早期手术不会改变胰腺炎的病程转归袁而以延期手术比较合理袁便于详细检查胆道袁在明确诊断和炎症消退的情况下袁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或做比较彻底的胆道手术遥关于LC 的时机袁有的学者主张在郧孕的较早时期行蕴悦,必要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尧栽管引流术遥Schietroma 等的研究表明袁10天内LC 对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可行遥而Uhl 等咱24暂则认为轻症ABP 在发病后7天内是安全的袁而重症ABP 因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故最好在发病3周后行LC遥总之袁急诊EST 是重症ABP 的首选治疗措施袁即使ERCP 未清楚显示有结石存在也应考虑EST 治疗遥无论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应常规在发病后行LC袁以预防ABP 的复发遥参考文献[1]巫协宁,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秦仁义,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结石处理方式和时机的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袁发病率约1/10万袁常见脑肿瘤包括胶质瘤尧脑膜瘤和转移瘤袁术前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遥常规CT 依据病灶大小尧数目尧形态尧实质信号特点尧增强表现等表现做诊断袁如遇不典型者袁则定性诊断困难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几年来医学硬件和软件都有迅速发展后出现的新的检查技术遥它不再是单纯的形态学检查方法袁而是能反映脑组织功能状态信息的技术遥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袁现报告如下遥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0例袁入选标准院依据病史尧临床表现及头颅CT 检查进行确诊曰起病至入院时间在7天以内曰均未进行脱水尧化疗或放射治疗曰所有病人均在术前1周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尧DTI 成像与CT 扫描遥病理检查恶性12例袁良性18例遥其中男20例袁女10例曰年龄20-82岁袁平均年龄为55.2依11.4岁遥1.2诊断方法:CT 检查院采用美国GE 公司的Light Speed32层CT 机袁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00mg/ml)50ml 后延时5s袁以1转/0.5s 的速度进行连续50s 扫描遥MRI 检查院采用MR 磁共振扫描仪袁头颅正交线圈袁DTI 自带后处理图像分析软件遥常规对轴位+矢状位T1WI袁轴位T2WI+T2FLAIR袁DTI 序列及增强后T1WI 轴位尧矢状位尧冠状位扫描遥造影剂为钆喷酸匍安袁剂量为0.1mmol/kg袁经肘静脉快速注入遥1.3统计分析: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比采用X2检验袁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遥2结果2.1诊断结果: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2.2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3讨论脑肿瘤的发病率高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脑部疾病遥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袁脑肿瘤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遥在病理特征上袁脑肿瘤后脑组织局部血肿导致脑水肿随时间逐渐加重袁是脑肿瘤重要致死因素遥CT 扫描是目前诊断本病的最好手段袁不仅能精确确定肿瘤位置尧大小和它邻近结构的关系遥但是脑肿瘤的发病部位尧性质及年龄特点袁加之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疾病早期缺乏典型占位性神经体征袁难与其他颅内疾患鉴别遥MRI 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袁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袁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遥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遥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总之袁相对于普通CT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参考文献咱1暂晏怡袁唐文渊袁邓朝霞等援弥散张量成像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咱J暂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袁2008袁34(11)院666-670援咱2暂刘影袁李传福袁张凯袁等援3.0T MR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咱J暂援临床发射学杂志袁2007袁26(3)院213-215援咱3暂费小瑞袁牛朝诗援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咱J暂援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袁2008袁21(1)院45-47援咱4暂李少武袁田胜勇袁李子孝袁等援扩散张量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研究咱J暂援放射学实践袁2007袁22(3)院234-237援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张标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放射科摘要院目的院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遥方法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肿瘤(恶性10例袁良性20例)患者均经CT 平扫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遥结果院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结论院相对于普通CT 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关键词院恶性脑肿瘤曰良性脑肿瘤曰CT 曰核磁共振成像渊上接第53页冤治疗与预防。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一、基本信息
脑部核磁共振(MRI)报告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设备型号和序列等信息。

这些信息提供了关于患者的初步背景信息。

二、检查描述
核磁共振报告中通常会详细描述所进行的检查序列、图像类型以及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检查的详细情况。

三、图像分析
核磁共振报告中的图像分析部分是报告的核心。

这部分会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详细解读,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1. 脑部结构异常:核磁共振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

如果这些部位存在异常,如脑萎缩、脑积水或脑部肿瘤等,都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

2. 信号异常: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可以反映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流情况。


果某些区域出现异常信号,可能提示存在脑部缺血、脑梗塞、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3. 功能异常:一些核磁共振序列可以评估脑部功能,如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

这些序列可以检测到脑部缺血或中风等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

四、诊断结论
核磁共振报告的结论部分通常会总结上述分析结果,并给出诊断意见。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评估病情,并建议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未发现异常,医生会建议继续观察或进行其他检查。

核磁共振报告是评估脑部病变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收到核磁共振报告,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颞叶致痫脑肿瘤的MRI影像分析

颞叶致痫脑肿瘤的MRI影像分析
失神 发 作 。其 中单 一 发 作 形 式 占 6 1 . 5 %( 2 4 / 3 9 术 后病 理 。 例) ,两种 以上癫 痫 发 作形 式 占 3 8 . 5 %( 1 5 / 3 9例 ) 。 1 . 2影像 资料 3 9例 颞 叶癫 痫 手 术 病 理 结 果 :节 细 胞 胶 质 全 体 患 者 用 P h i l i p s Ac h i e v a 1 . 5 T MR 4例 ( 6 1 . 5 % ,图 l 1 , 星 形 细 胞 瘤 5 例 S y s t e ms 进 行 头部 扫 描 ,使 用 8通 道 头 线 圈 。轴 瘤 2 1 2 . 8 %) ,少枝 胶 质 细 胞 瘤 ( 图2 ) 和 发 育 不 良性 神 面 Tl M ( T R 5 5 0 ms ,T E 1 5 ms ) 、T 2 WI ( T R ( D NE T ) 各 3例( 7 . 7 %) ,血 管 中心 型胶 质 4 4 0 0 ms ,T E 1 0 0 ms ) , 液 体 反 转 恢 复 序 列 经 上皮 瘤 ( 瘤 ( 图 3 ) 、多形 黄 色 星 形 细胞 瘤 ( 图4 ) 、间变 少 枝 ( F L A I R,T R 6 0 0 0 ms ,T E 1 2 0 ms ,T I 2 0 0 0 ms ) , 例 层厚 5 mi n,间 隔 1 mm;F OV 2 0 c mx 2 3 c m:冠 星 形 细胞 瘤 和 脑室 外 神 经 细胞 瘤伴 错 构 瘤 各 1 分别 占2 . 6 %) 。其 中颞 叶 内侧肿 瘤 包 括 节 细胞 胶 状面 T 2 WI 、F L AI R,层 厚 3 mi r l ,间 隔 0 mn l ; ( 5例 ,星形 细胞 瘤 5例 .少 枝 胶 质 细 胞 瘤 矢状 面 F L AI R,层厚 5 ml T l ,间 隔 1 mm。并进 行 质 瘤 1 增 强 扫 描 。 由 2名高 年 资 影像 科 医 师对 全 体 患者 和胚 胎 发育 不 良性 神 经 上 皮性 瘤 各 3例 .血 管 中 例 。颞 的 MR J表 现 及 累 及 部 位 进 行 分 析 .T l 、T 2、 心 型 胶 质瘤 和 脑 室外 神 经 瘤伴 错 构瘤 各 1 叶外 侧 肿瘤 包 括 节 细胞 胶 质瘤 9例 ,多 形 黄 色 星 F L AI R 的信 号 强 度 ,病 灶 的 囊 实 性 成 分 及 增 强 例 。病 理类 表 现 。根 据 T 2及 F L AI R 测 定 病 变 长 、宽 、高 形 细 胞 瘤 和 间变 少枝 星 形 细胞 瘤 各 1 r = = 3个 径 线 .取 三 者 平 均 值 作 为 病 变 直 径 ,分 成 型 与 患 者 发 病 年 龄 之 间 存 在 轻 度 正 相 关 性 f . 3 3 3 ,P - = 0 . 0 3 8 ) 。 本 组 3例 胚 胎 发 育 不 良 性 ≤3 . 0 c m 及 >3 . 0 c m 两 组 。2 2例 术 前 行 C T扫 描 0 DNE T 发 病 年 龄 分别 为 l 6 、2 1和 3 2岁 ( 平 均 以确定 病 灶 有无 钙 化 ;病 变 部位 以侧 脑 室颞 角 为 2 3岁 ) ,其 中 2例 成 年 起 病 ;另 有 1例 节 细 胞 胶 界划 分 为 内 、外 侧 两组 。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通过放射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对放射科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一、胸部X光片影像分析1.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增大、纵隔扩大以及肺血管纹理增多。

这些影像的表现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一致。

根据X光片的表现,我们可以初步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2. 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肺炎灶或阴影,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

具体诊断肺炎的病原菌和病变范围,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腹部CT影像分析1. 肝脏肿瘤的CT扫描在肝脏肿瘤的CT扫描中,肿瘤通常呈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结节。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分布和血供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2. 胰腺炎的CT扫描在胰腺炎的CT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胰腺增大、边缘模糊,以及胰管扩张或狭窄等表现。

这些影像的改变有助于诊断胰腺炎,并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头部MRI影像分析1. 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在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灶。

根据灶的大小、分布和信号强度,可以判断梗死的范围和出血的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脑肿瘤的头部MRI在脑肿瘤的头部MRI中,肿瘤呈现为局部异常信号和异常形态,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差异。

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边界和强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放射科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为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疾病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射科的诊断结果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结果确定诊断。

因此,在放射科诊断中,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综合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二、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的 17%;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影像学表现1.CT: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2.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钙化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 CT;Gd—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2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29床孙其豪,其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晰;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囊变区T1WI 信号更低;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需与无钙化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单发转移瘤、近期发病的、、淋巴瘤等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尚需与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鉴别;三、髓母细胞瘤:四、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6%;主要见于儿童,75%发生在 15 岁以下,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小脑,主要在小脑蚓部;此瘤最好发生脑脊液转移,并广泛种植于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椎管;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临床常见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高颅压征象;对放射线敏感;影像学表现1.CT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边界清晰;平扫呈略高或等密度,约半数的肿瘤四周有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增强.肿瘤阻塞第四脑室致使幕上脑室扩大;肿瘤可通过脑脊液循环至幕上脑凸面或脑室系统;2.MRI 示肿瘤常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者高信号;常见有中度或重度;鉴别诊断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鉴别;五、:六、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与硬脑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居脑实质外,多为球形,包膜完整,可有钙化或骨化,质地坚硬,少有囊变、坏死和卒中;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多紧邻颅骨,易引起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甚至穿破颅骨向外生长;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及骨质改变;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坏或同时存在;2.CT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以宽基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平扫大部分为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肿瘤有轻度瘤周水肿;瘤内钙化占10%-20%,出血、坏死或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显着强化,边界锐利;可有局部颅骨增厚等征象;3.MRIT1WI等信号,T2WI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部信号可不均匀;四周水肿在T1WI 上为低信号, T2WI 上为高信号;钙化在MRI呈低信号,因肿瘤血管丰富,其内尚可见流空血管影;有时在脑膜瘤与水肿之间可见低信号环;注射Gd—DTPA,肿瘤出现明显均匀强化,可显示肿瘤邻近区脑膜尾征;鉴别诊断位于大脑凸面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鉴别;位于鞍结节者需与、脑鉴别;位于颅后窝者需与、鉴别;四、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8%;成年人多见;多见于女性; 按肿瘤的大小分为垂体微腺瘤:限于鞍内,直径不超过l cm;垂体大腺瘤,直径大于 1 cm 且突破鞍隔;按肿瘤分泌功能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 泌乳素腺瘤、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腺瘤等;无分泌激素功能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临床表现有:①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等;②内分泌亢进的症状,如泌乳素PRL腺瘤出现、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影像学表现1.X 线平片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2.CT:1垂体微腺瘤:CT需采用冠状位薄层扫描;CT 主要表现为:①垂体高度异常,正常垂体一般在8 mm 以下,高于8 mm 者为异常;②垂体内密度异常,多为低密度;③垂体上缘膨隆,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凸;④垂体柄偏移;⑤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2垂体大腺瘤:肿瘤多呈圆形,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大多数强化均匀,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向上压迫室间孔,向下可突入蝶窦,向旁侧侵犯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推移向外甚至包裹;3.MRI:1垂体微腺瘤:T1WI 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 垂体柄偏斜与 CT 所见相同;Gd—DTPA动态增强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可高于垂体;2垂体大腺瘤: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状;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鞍上池受压变形、闭塞;肿瘤向鞍旁生长,影响颈内动脉和 WIllis环;鉴别诊断微腺瘤需与空蝶鞍鉴别;大腺瘤需与颅胭管瘤、脑膜瘤、动脉瘤等鉴别,能否见到正常垂体为其主要鉴别点之一;四颅胭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4 %,占鞍上肿瘤的 50%常见于儿童,20岁以前发病接近半数多位于鞍上;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多见,占 %囊壁和肿瘤实性部分多有钙化临床表现:儿童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为主;成人以视力视野障碍、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影像学表现1.CT鞍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呈低、等、高或混杂密度,大多数病例在实体部位与囊壁可出现钙化,可呈囊壁壳组称化或实体肿瘤内点状、不规则形钙化增强扫描:2/3 的病人有强化,囊性者呈环状或多环状囊壁强化,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若室间孔阻塞则会出现脑积水;2.MRI颅胭管瘤MRI信号变化多;T1WI高、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与病灶内蛋白、胆固醇、正铁血红蛋白、钙质的含量多少有关;T2WI以高信号多见,但钙化可为低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肿瘤呈环状增强;鉴别诊断囊性颅胭管瘤需与囊性、上、皮样囊肿、蛛鉴别;实性颅胭管瘤需与脑膜瘤、垂体瘤、巨大动脉瘤、生殖细胞瘤等鉴别;六、听神经瘤: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的8%- 10%,占后颅窝肿瘤的 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好发于中年人;早期位于内耳道内,生长缓慢,可长入桥小脑角;肿瘤长大可囊变,内听道扩大;多为单侧,偶可累及两侧,可与或脑膜瘤并发;临床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表现为内耳道、内耳道口的扩大和邻近骨质破坏;2.CT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央,内耳道漏斗状扩大;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多呈等密度,也可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合密度,易发生囊性改变;半数肿瘤四周有水肿但较轻;桥小脑角池闭塞,而相邻脑池扩大;肿瘤增大可压迫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形成阻塞性脑积水;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未强化区为囊性坏死;3.MRI肿瘤位于桥小脑角,与硬脑膜呈“D”字相交,不均匀长T1、长T2 信号;多有囊变,囊变区在 T1WI 上显示为明显低信号,在T2WI 则显示为高信号Gd—DTPA 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部分无强化;当听神经瘤较大时可出现明显的脑外占位征象;管内微小听神经瘤T1WI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不对称,T2WI 略高于正常听神经,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表现为听神经束增粗且明显强化;鉴别诊断当听神经瘤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及三叉神经瘤鉴别;七、血管母细胞瘤:又称成血管细胞瘤或血管网状细胞瘤,是真性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该瘤90%发生于小脑半球多见于 20-40 岁中青年人分囊性和实性两种;在小脑多呈囊性,常有小的壁结节;影像学表现1.CT:大多数在后颅窝出现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区,壁结节较小,多为等密度,突人囊内;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增强,囊壁可呈细条、不连续的强化;实性肿瘤中间坏死,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实性肿瘤四周可有轻度或中度脑水肿;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梗阻性脑积水;2.MRI:T1WI低信号囊性肿块,囊壁上可见较小等信号壁结节,T2WI囊肿表现为高信号,壁结节为等信号;病灶外常有一根或数根较粗大血管伸人病灶;用Gd—DTPA增强扫描,壁结节强化明显,囊壁不增强或仅有稍微增强;鉴别诊断囊性血管母细胞瘤需与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蛛网膜囊肿、小脑单纯性囊肿等鉴别; 血管母细胞瘤呈环形强化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脓肿鉴别;八、脑转移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3%-13%,CT证明的颅内肿瘤中约15%-30%为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原发肿瘤男性以转移最多,女性以转移最多;临床上lO%-15%查不到原发肿瘤;转移瘤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等;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肿瘤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60%-70%的病例为多发,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小肿瘤大水肿为转移瘤的特征,但 4 mm 以下小结节常无水肿;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环壁较厚,不规则;2.MRI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肿瘤四周水肿广泛,占位效应明显;注射Gd—DTPA 后,肿瘤有明显强化;转移瘤强化形态多种多样,如结节状、环形、花环状,有时内部还有不规则小结节;有出血的转移瘤,提示来自黑色素瘤、绒癌、和肺癌等;鉴别诊断多发性病灶需与多发脑脓肿及淋巴瘤、多中央性胶质瘤、多发性结核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需与星形细胞胶质瘤及脑梗死等。

如何看脑部核磁共振报告

如何看脑部核磁共振报告

如何看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脑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脑部进行扫描,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各种脑部疾病。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脑部核磁共振报告可能会显得复杂和难以理解。

下面将逐步介绍如何看脑部核磁共振报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内容。

第一步:报告概述在开始分析报告之前,我们首先应该阅读和理解报告的概述部分。

概述通常会包括报告的标题、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扫描的日期等内容。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对报告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步:图像质量评估在报告中,通常会包括一些图像,用于展示病人的脑部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评估图像的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检查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判断图像是否清晰可见。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图像中的细节和解剖结构,以确保图像质量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进行诊断。

第三步:解读结构图像脑部核磁共振报告中的结构图像通常包括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

T1加权图像可以提供脑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如脑灰质和脑白质的分布情况。

T2加权图像则可以突出显示脑部病变,如肿瘤、出血等。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这些图像,寻找异常信号和结构变化,并结合病人的病史进行分析。

第四步:阅读定量分析报告中可能包括一些定量分析的结果,如体积测量、强度测量等。

通过这些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脑部不同区域的大小、形状和信号强度等信息。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五步:观察异常结果在报告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结果,如肿瘤、出血、炎症等。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这些异常结果,并结合病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先前的核磁共振报告,观察异常结果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病人的病情发展。

第六步:结合临床诊断脑部核磁共振报告只是医生进行诊断的一部分,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脑转移瘤【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临床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以肺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为顽固性进行性加剧的头痛而脑膜刺激征阴性,有时表现酷似脑卒中,预后差。

【MRI表现】(1)多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多发占位性病变,是特征性表现之一,单发病灶也可见。

瘤周多伴有明显水肿,即“小病灶、大水肿”,占位效应多明显。

不过至小脑的转移瘤可无明显水肿(系小脑的细胞外间隙紧密所致)。

(2)实性成分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多呈高信号。

中心常见呈长T1、长T2信号的坏死、囊变区,内壁多不光整,而外壁相对光整,囊壁多厚薄不均,有时还可见壁结节(图1)。

(3)病灶内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4)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5)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环形明显强化或结节状强化。

较多来源于腺癌的转移瘤在增强扫描时可见病变内缘细小毛刷样征象。

图1脑转移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左颞叶皮髓交界处小囊性占位,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呈等信号,瘤周重度水肿,呈“小病灶、大水肿”;C.DWI,病灶囊壁呈高信号,内部囊变及瘤周水肿呈低信号;D.冠状面T2 FLAIR,病灶囊壁呈等信号,囊变区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呈高信号,右额叶见片状水肿;E、F.增强扫描横断面,脑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环形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皮、髓质交界区的多发病灶,呈现“小病灶、大水肿”征象,占位明显。

增强扫描时肿瘤常因坏死、囊变呈现不均匀环形强化。

2.鉴别诊断(1)星形细胞瘤:体积较大的单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难鉴别。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20210205-001
检查日期:2021年2月5日
检查项目:脑膜瘤检查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病史:无
检查结果:
根据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以下是我们的分析和解读:
1. 综合分析:
头颅MRI显示右侧颞叶区可疑脑膜瘤病灶。

结合您的症状,提示有可能存在脑膜瘤。

2. 详细分析: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本次MRI 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区有一个可疑病灶,该病灶呈圆形,边界清楚,直径约为2.5厘米。

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T1加权像上
呈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未
见明显的强化。

除此之外,脑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3. 诊断建议:
鉴于您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建议您进一步进
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a. 神经内科会诊:请咨询神经内科医生,了解您的症状并进
行详细体格检查。

b. 脑膜瘤活检:由于脑膜瘤的良恶性可能性,建议您进行脑
膜瘤的活检,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
a. 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b. 如果您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您的检查结果。

以上是针对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的报告。

如果您对报告内
容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的医务人员。

祝您健康!
医生签名:
日期:2021年2月5日。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酮症酸中毒脑表现-DWI呈弥漫性高信号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10-7-27 女,6岁,乙脑
2011-2-24 2010-7-27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 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检查前准备】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 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 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 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 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TE=135ms
TE=30ms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 TE=135ms时,Cho/NAA=6.12。
增强T1WI+脂肪抑制
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 明确平扫高信号病灶是脂肪组 织(可被抑制呈低信号),还 是其它成像(仍呈高信号)。
多方位直接成像有 助于病灶准确定位 -MRI的优势之一
术后大体标本
病理结果: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术后组织切片图
M
RI



术后3个月复查 病灶已完全切除
脑 内 肿
左侧颞叶单发脑转移癌
男,67岁,记忆力减退1个月。
肺窗-横断面图像。
脑部发现转移 癌必需行肺部 CT检查。
同前病例, 左上肺癌伴 脑转移。
纵隔窗- 增强冠状 面重建图 像。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增加。

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由于其生长位置和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更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其中,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MRS通过分析脑组织中的代谢物谱图,能够提供关于肿瘤组织内代谢物浓度和代谢过程的信息。

特别是在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定量研究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分析MRS谱图中代谢产物的峰值,可以得到一系列有关肿瘤生长、微环境及代谢特征的信息,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尽的诊断依据。

然而,目前对于脑肿瘤的MRS诊断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准确的比值指标。

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不尽相同,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和不可比性。

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并总结目前各种不同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指标,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

通过此标准的引入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高脑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医生的诊治决策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脑肿瘤的MRS比值诊断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脑肿瘤的mrs比值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脑肿瘤和mrs比值诊断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具体而言,在引言部分的第1.1小节中,我们将对脑肿瘤和mrs比值诊断进行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脑部肿瘤影像诊断

脑部肿瘤影像诊断

◄ 正常影像表现
MRA检查:类似脑血管造影或CTA表现
◄ 正常影像表现
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 正常影像表现
DWI和DTI检查
◄ 星形细胞瘤
1、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临床与病理 按照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Ⅰ-Ⅳ级,Ⅰ级分化良好,边缘清楚肿瘤血管较成熟;Ⅲ、Ⅳ级分化不良,呈 弥漫侵润生长,轮廓不规则;Ⅱ级介入其间。临床:癫痫、颅压高 影像学表现 CT:Ⅰ级低密度灶,边界清,无或轻度强化(毛细胞型和室管膜下巨细胞型除外);Ⅱ-Ⅳ级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显著。增强:不均匀、壁结节、花环状,也可无强化。MR:T1WI稍低或混杂, T2WI均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类似CT;恶性高,弥散受限明显;DTI白质纤维束破坏 诊断与鉴别 约80%可定性, Ⅰ级需与脑梗死、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区别;环状强化需与脓肿、转移瘤鉴别
◄ 垂体瘤
垂体瘤CT平扫加增强
◄ 垂体瘤
正常垂体
垂体大腺瘤
◄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伴囊变 注意:垂体柄偏移
◄ 听神经瘤
4、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inoma ) 系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约占脑肿瘤的8-10%,男多于女,儿童少见 临床与病理 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早期在内耳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可出血、坏 死、囊变,多为单侧。临床:听力损害、前庭功能紊乱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为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可有轻度水肿,四脑室受压移 位,甚至幕上脑积水。骨窗内耳道扩大。增强:均匀、不均或环状强化 MR:除信号特点外,其余和CT相似。MRI可检出很小的微小肿瘤 诊断与鉴别 位置特征,容易诊断,肿瘤较大时需与该区的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等鉴别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2, Vol.20, No.04 Total No.150CT and MRI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通讯作者】钱金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4月 第20卷 第04期 总第150期扫描前准备:清楚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

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

扫描部位:扫描自C2椎体下缘到颅顶,首先进行平扫,在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专科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选用头颈线圈,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 1WI、T 2WI、DWI和矢状T 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范围:对腹部及病变部位先进行平扫,平扫完后注入Gd-DTPA试剂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鞍区肿瘤影响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蓝岚【摘要】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蓝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脑室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大部分或全部位于脑室内的一类肿瘤。

脑室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1]。

但肿瘤种类繁多,可起源于室管膜、脉络丛组织、透明隔或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等[2]。

尽管大部分肿瘤可通过MRI检查发现,但由于肿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征象,所以往往难以在术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做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2±5.6)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行走不稳、肢体乏力等。

1.2 设备与方法20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S检查。

MRI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标准头颈正交线圈,层厚5 mm,层间距1 mm。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的MRI检查及影像表现。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MRI 30例检查的影像。

结果:脑肿瘤中以星形胶质细胞瘤最为常见,肿瘤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

局部坏死、囊变,脑干增粗,占位效应明显。

结论:颅内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应确定有无肿瘤,然后还要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在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时,也必须大致确定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

MRI是目前诊断颅内肿瘤的最主要手段,MRI较CT有着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脑肿瘤;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提供的信息量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且它提供的信息也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所以用它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MRI无X线损伤,亦无其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1】。

其次,MRI可直接做多轴位成像。

除可做横断面、冠状面观察外,还可以做矢状面观察,最先进的MRI机甚至可做斜面或做任意层面观察。

这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确定肿瘤的范围都有很大帮助。

MRI一般不受颅骨伪影的影响,尤其是对颅后窝和脑干处的病灶,均能清楚显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MRI 检查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60岁,平均2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半年。

肿瘤生长部位:生长局限于桥脑8例,延髓3例,中脑2例。

弥漫生长的有2个部位者17例,其中桥脑、延髓9例,桥脑、中脑6例,桥脑、小脑1例,中脑、丘脑1例。

1.2 方法
检查设备临床研究使用VISART 1.5T扫描仪,利用头部扫描线圈,FOV为22mm,扫描层厚为6mm,矩阵为256×192,进行常规冠位、矢位和轴位扫描。

2 结果
MRI上颅内肿瘤常出现密度和信号的异常改变,这种异常改变是与正常脑组织密度相比拟而言的。

MRI检查时,同样,肿瘤信号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拟,亦可分为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和混合信号四种。

MRI虽有一定的数值来代表其信号强度,但由于该数值常受机器场强、机器型号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病例各种机器所测数值也不一致,因此一般诊断时都不测此数值,而只依靠目测做一相对的比拟。

颅内肿瘤的密度和信号的改变,可反映肿瘤组织本身情况以及继发的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等,根据这些改变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性质。

如在生长较快的肿瘤中心常出现坏死、囊变。

肿瘤出血多与肿瘤侵蚀血管和肿瘤内血管形成不良有关。

某些肿瘤特别好发出血,如黑色素瘤、绒癌、转移癌等。

肿瘤钙化常出现在少突胶质瘤、颅咽管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肿瘤中,尤以少突胶质瘤钙化最为明显。

此外,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及边缘情况,在肿瘤定性诊断中亦有重要意义,如转移瘤常为多发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常呈不规那么状且边界不清。

颅内肿瘤MRI造影检查,是显示肿瘤特征的另一重要手段,有时可起决定作用。

现常用的
CT造影剂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剂水溶液;常用的MRI造影剂为GdDTPA。

这些造影剂对肿瘤组织的增强原理,CT和MRI相仿,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的血液供给和血脑屏障情况,多数恶性或偏恶性肿瘤均有血脑屏障的受损,如果该肿瘤血供丰富,那么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大量造影剂经受损的血脑屏障外溢,而使肿瘤增强【2】。

因此,肿瘤越是恶性,其血脑屏障受损越重,增强越明显,这种情况如III、IV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转移瘤等。

但有时肿瘤尽管有明显血脑屏障受损,但血供不丰富或无,那么可不出现增强。

有些良性或偏良性肿瘤,尽管无血脑屏障损害,但其血供非常丰富,而且肿瘤内血流缓慢,因此,单位体积内血流量增加,注射造影剂后,肿瘤组织的造影剂含量亦增高,故出现增强。

此时肿瘤的增强程度与恶性程度不呈正比,这种情况见于脑膜瘤、神经鞘瘤等。

正常垂体本身无血脑屏障,因此在注射造影剂后的即刻扫描,正常的垂体组织往往会出现明显增强,而这时腺瘤组织相对增强不明显,显示为相对低密度或低信号区。

3 讨论
颅内肿瘤无论大小,一般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占位征象,而引起颅内正常结构的移位。

在MRI检查时,这种正常结构的移位往往是定位,乃至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

造成这种移位的主要原因有:①肿瘤本身的体积;②肿瘤周围脑组织水肿;③肿瘤周围胶质增生;④肿瘤引起的脑积水。

前两者是主要原因,尤其是脑水肿,有时病灶较小,而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因此正常结构的移位也很明显【3】。

颅内肿瘤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因此正常结构的移位随肿瘤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分述如下:额区肿瘤包括额叶脑实质、矢状窦旁、前颅窝底等处脑内、外肿瘤。

常影响到侧脑室额部及体前部。

当肿瘤较小,而且位于额底、额极等处,由于远离侧脑室,可不出现侧脑室改变,当肿瘤较大,而且位于额叶中、后部或位于额叶深部时,侧脑室改变较为明显,在MRI 图像上表现为患侧侧脑室额角及体部受压变形、狭窄,向内、向前方移位,严重时可引起侧脑室前部闭塞;肿瘤对侧侧脑室常可因室间孔受影响而扩大;第三脑室变窄和向对侧移位。

顶区肿瘤包括大脑顶叶脑实质、矢状窦旁、顶叶凸面的脑内、外肿瘤。

常引起侧脑室体后部和三角区的改变。

在MRI图像上表现为患侧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受压变形和向对侧移位,病灶较大时第三脑室常同时受压而变窄和向对侧移位。

但顶叶肿瘤常涉及附近地区,即顶额、顶枕或顶颞区,顶额区肿瘤多影响侧脑室体前部和额角,而三角区可扩大;顶枕区肿瘤那么首先影响侧室三角区,使三角区变狭、缩小,侧室内的脉络丛钙化斑或注射造影剂后的增强影常向内、向后移位,两侧不对称;顶颞区肿瘤常使患侧侧脑室体部上抬,颞角下移和扩大。

枕区肿瘤包括枕叶脑实质、天幕、横窦和大脑镰后部肿瘤,常引起患侧侧脑室后角、三角区以及脉络丛的改变。

在和MRI图像上表现为病侧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狭窄或闭塞,有时可发生前移;患侧侧脑室内的脉络丛影亦随之移位,两侧不对称。

患侧侧脑室下角常因后部向前倾斜而缩短或因脑脊液通路受阻而扩大。

第三脑室后部可轻度受压和稍向前移。

颞区肿瘤包括颞叶脑实质、蝶骨嵴、中颅窝等处的脑内、外肿瘤,常影响到第三脑室、侧脑室体后部、侧裂池和侧裂动脉等解剖结构。

在MRI图像上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窄和对侧移位;侧脑室下角向上和向内移位,并发生狭窄变形或闭塞。

当肿瘤位于颞后时可见侧室下角后部受压变窄,而其前部反而扩大。

颞叶内肿瘤常引起同侧侧裂池变窄,失去正常形态,甚者可完全闭塞。

在增强后行MRI检查时,有时可见大脑中动脉的侧裂主干向内、向前移位。

颞深部肿瘤常可造成对侧侧脑室扩大。

鞍区肿瘤包括鞍内、鞍旁、鞍上及第三脑室周围的脑内、外
肿瘤。

常影响到鞍上池、脚间池、第三脑室、侧脑室、侧裂池和脑干等结构。

在MRI图像上可见,当鞍内肿瘤向鞍上开展时,首先突入鞍上池,使之变小,局部或完全填塞;肿瘤继续增大可引起第三脑室前下部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受压变钝和缩短,第三脑室变形或闭塞;严重者可压迫室间孔,造成单侧或两侧侧脑室扩大。

鞍上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均可造成上述改变,只是对鞍内影响较小,而鞍上影响更大。

鞍区肿瘤向后开展时,常造成脚间池填塞,脑干及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有时肿瘤可沿斜坡向后开展,而造成桥前池填塞。

【参考文献】
【1】桑林琼,邱明国,王莉等.基于统计阈值的脑肿瘤MRI图像的分割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1,29:237-239.
【2】段玉婷,张梦龙,姜玉芝,谢国华.模糊聚类技术分割颅脑肿瘤MRI图像的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19:1091-1093.
【3】王国良,詹松华.脑膜瘤的MRI诊断[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4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