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的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历史人物康熙皇帝的评价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盛世”辉煌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长期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盛世的文化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诸如《红楼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成为盛世时代的文化标志。著名的考据学派即乾嘉学派独树一帜,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歌艺术,格调、性灵等门派纷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学术百家争鸣,艺术争奇斗妍,构成了一幅盛世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观。

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我认为。从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看待当时的中国,中国之落伍康熙皇帝还是有一定责任的.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一、关于康熙所处的时代

康熙即位前夕,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这种形势对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便于接近与了解之机,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大胆进行社会变革,就会在东西方差距还不太大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外部形势促使中国变革自强。而在国内,封建社会受到明末大混乱的冲击也已经摇摇欲坠,从而为变革铺平了道路。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期已经产生,到康熙初,: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大商业资本集团纷纷出现,如盐商、粮商、布商、山西票号商、广东出口商,资本动辄数百万两;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使城市经济更趋繁荣;在农村,由于顺、康时自耕农居主要地位,农村人身依附关系比起明代大为松弛,雇工的自由流动度加大,这就可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力。说明变革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

其次,封建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出身驿卒又带伤残的李自成竟成功地推翻了并不算昏庸的明思宗,则“正统"、“天命”、“尊卑”、“贤愚”论已难于解释.

再次,从当时的社会基础看,明清之际的混乱使人们逐渐转向西方寻求精神支柱。关于这一点,由信洋教者之多可见一斑.天主教徒从1610年的2500人激增到1650年的15万人。康熙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是趁热打铁、取中西文化之长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呢?从康熙帝的所做所为来看,他选择了后者。

二、关于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的另一面

康熙帝为了解决满汉之间的文化冲突,采取许多措施,做了很多事情。弱化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就是削弱满洲贵族权力的一个措施。康熙朝有过两起文字狱,

皆因民族问题而起。清朝最后还是于民族问题、特别是八旗群体特殊化、尤其是八旗贵族掌控朝纲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为抵制外来政治思想的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康熙还严格禁止天主教。

三、关于康熙经济决策上的错误

康熙对清初正在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由于康熙朝拒绝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生长,在别人大步前进时中国却从此背上了封建落后的农业国的重枷,尽管清末勉为其难地兴办与鼓励近代工商业,但落伍已久,列强争夺目标已对准中国。良机既逝,再难发展。至于旧史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制度垂死前的回光反照。那种“繁荣”是表面的、虚假的、病态的,其实已经腐朽。

四、关于康熙是否关心科技进步

康熙是曾学过一些西方数理化和文字,也用过一些西方传教士做官,还让他们翻译科学著作,甚至亲自加以删定。但他对科技并非真感兴趣,只是当成摆设而已.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土……。西方科技深藏于内廷,于国计民生何益?人材怎么出?

科技与教育落后的明显后果是军事落后。其实,早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时康熙就该觉察出本国军事落后的苗头。当时驻守雅克萨的俄军约400人,而彭春前次带兵1.5万人,后次8000人。兵力众寡及远近劳逸之势一目了然,然而围攻数月竟不能全歼或攻取,则枪械谁精良,练兵方法谁先进自不待言.

倘当时能重视科技文化军事的学习与更新,持续百年,民智早开,兵精器利,何至有1840年以后的国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