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釉板形成的原因

一种菲薄的板状结构,起自釉质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延伸,部分可达牙本质。一般认为,釉板是由于釉质发育时期某种原因引起的应力改变,是釉质发生折裂,结缔组织或有机物进入裂隙形成。

2.牙本质的基本结构如何?

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牙本质小管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组织液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单层排列。其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并分出细的小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该突起只伸至牙本质小管的近髓端1/3或l/2。细胞间质大部分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细小的胶原纤维.主要为I型胶原。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彼此交织成网状。

3.牙髓有哪些主要功能?牙髓和牙本质之间的关系如何?

形成功能,营养功能,感觉功能,防御功能;牙本质构成牙主体的,硬而有弹性,由大量平行的小管和矿化的胶原性基质构成。小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及少量细胞外液.牙本质和牙髓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4.试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①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完全形成后还在不断沉积的牙本质

②修复性牙本质一牙齿受到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时,其深部的牙本质小管会暴露,临近的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化,由牙髓内未分化的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在与其相对应的髓腔壁上会形成新的牙本质,这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③透明牙本质一当成牙本质细胞受到刺激或受年龄增大影响,细胞突起还会发生退行性变,然后钙盐沉积封闭牙本质小管,其折光率与小管周围间质的折光率一样在磨片上呈透明状,故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④死区一当牙齿因磨损酸蚀或龋病而使牙本质小管暴露时,受到刺激部分的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会逐渐变性,分解,使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故称之为死区

5.牙体硬组织有哪些交界?这些交界有什么特点?

①釉牙本质界: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弧形线凸面向着牙本质,凹面向着釉质,增大接触面积:

②釉牙骨质界:60%少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3o%釉质与牙骨质端口相接, l0%釉质与牙骨质分离

③牙本质牙骨质界:平坦,界限清

6.阐述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如何?和骨组织有何异同?

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面的类似骨组织的矿化结缔组织,组织结构与密质骨相似,由细胞和矿化的细胞间质组成。不同于骨的是牙骨质无哈佛管.也无血管和神经。临床意义:抗吸收、一生中不断形成。牙的切缘和咬合面受到磨损时,也可通过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的形成而得到一定的补偿。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病理性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于继发性牙骨质的沉积而得到修复,在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很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

7.联系牙槽骨的组织学特点试解释:为什么上颌前牙用局部侵润麻醉的效果比下颌好?

上颌牙槽骨的唇面,尤其前牙区密质骨很薄,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过的滋养管,而舌侧增厚:在下颌骨则相反,密质骨比上颌厚而致密,小孔很少。

8.结合上皮的组织形态。

结合上皮是指龈沟上皮的延续部分,附着在牙体表面的呈带状的上皮,其在龈沟底部较厚,15

一18层细胞,越向根方越窄。约含3—4层细胞,大多呈扁平状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9.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1)牙槽嵴组:向冠方呈放射状,止于牙颈部牙骨质,主要分布在唇颊舌腭侧,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唇舌向倾斜

(2)水平组:位于牙槽脊组的根方,一端埋于牙槽骨内,另一端埋于牙骨质内.呈水平方向.环绕整个牙齿,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移动

(3)斜行组: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呈45度左右斜行方向排列.高的一端埋于牙槽骨中,低的一端埋于牙颈部牙骨质内,将牙齿悬吊于牙槽窝内,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

(4)根尖组:此组纤维起自根尖部牙骨质.呈放射状排列,止于根尖周围牙槽骨,固定根尖的位置

(5)根间组:起自多根牙牙根间隔,呈放射状止于根分叉处的牙骨质,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10.硬腭黏膜的组织结构特点。

硬腭属于咀嚼黏膜,腭黏膜前2/3为硬腭黏膜,硬腭黏膜分四部分: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腺区。角化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牙龈区中间区无黏膜下层,脂肪区腺区有黏膜下层。11.试述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特点?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与皮肤基本形似,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部分口腔黏膜深部还有黏膜层,口腔粘膜上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少数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根据所在部位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角化或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典型的口腔上皮由四层细胞构成,从深层至表面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化层。非角化上皮由基底层,棘层、中层和表层构成。固有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其功能主要是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及支持。12.述唇的组织学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唇粘膜上皮为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中间层较厚,固有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其乳头短而则,粘膜下层较厚,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当贫血或缺氧时,唇红表现为苍白或发绀,唇红部粘膜下层无小涎腺及皮脂腺,故易干裂。唇红部向外与唇部皮肤相延续,表皮有角化,真皮和皮下有皮肤附属器。

13.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涎腺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为唾液经导管排入口腔,故称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包括腺泡与导管: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小叶间隔.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14.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在组织学上有何不同?

①表现在各延腺组织所构成的细胞类型不完全相同。除新生儿腮腺中见少量黏液细胞外,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而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舌下腺是一种黏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的混合腺,此外,在腮腺可见典型的皮脂腺结构或含脂肪之导管上皮细胞团,亦见有少数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晶样体结构,而颌下腺和舌下腺较少②表现在腮腺闰管长,有分支。颌下腺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则较腮腺者长分泌管多.舌下腺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部分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在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淋巴组织。

15.描述涎腺的导管系统?

涎腺导管系统复杂而分支,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前两者位于小叶内,后者穿行于小叶间。闰管:导管最细小的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长短不一。闰管细胞可能发挥干细胞的作用。分泌管:与闰管相连续,单层柱状细胞,胞浆丰富,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可吸钠封卡钾转运水。排泄管:与分泌管相延续,管壁细胞柱状.出小叶后管径变粗,细胞变为假复层或复层柱状上皮逐渐与口腔粘膜相接续。

16.唇裂的形成背景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